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新升級的爸爸怎樣和寶寶增強親子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7-19 幼兒園爸爸的教案 狼和鹿的故事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剛剛榮升新爸爸,為了能讓自己融入孩子的生活,增強與寶寶的親子關系,你肯定什么都愿意做。不過,在最初的幾周里,不管白天黑夜,寶寶都是吃了睡、睡了吃,你可能會覺得難以入手。

沒關系,只要堅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和你的寶寶會培養(yǎng)出你們獨有的親子關系,這種親子感情就像寶寶和媽媽之間的紐帶一樣重要。此外,我們的以下建議也許會幫你從一開始就成為一名最佳爸爸!

不斷學習

看到你妻子桌旁那堆懷孕和育兒的書了嗎?你也拿起一本開始讀吧。此外,和那些已經有孩子的朋友待在一起,也能增長你的育兒知識。雖然這些事并不復雜,但你的確需要學習。

實踐,實踐,再實踐

媽媽們知道怎么照顧新生兒并非是靠什么所謂的本能,她們是因為“做”才會的,這一點也同樣適用于爸爸們。所以,你得做起來,可以喂寶寶吃奶,可以在寶寶煩躁時盡可能地去安撫他。開始你也許笨手笨腳,但你最終會成為高手的。

給自己時間慢慢來

如果你從來不和寶寶在一起,要想知道怎么照顧他可不容易。如果你白天工作很忙,盡量在晚上或者周末抽時間和寶寶待在一起。把寶寶放在嬰兒背帶或者小推車里,帶他到小區(qū)或公園里走走?;蛘咧皇亲聛?,和他說說話或讀讀書(注意,給寶寶讀書,多早都不算早)。

參與照顧寶寶

你妻子也許認為,如果不親自全天候地給寶寶喂奶、換尿布、穿衣服、哄他,就不是個好媽媽。但是,參與照顧寶寶的工作不僅對你成為一名好父親非常重要,而且對你妻子和寶寶也非常有益。時不時地給你妻子搭把手,主動幫她分擔一些照顧孩子的瑣事。以后,你會很慶幸自己這么做了。

堅持自己的立場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新媽媽往往會低估爸爸照顧孩子的能力。當她們看到丈夫小心翼翼地把餃子大的小鞋套在寶寶的小胖腳上時,就總想插手。如果你的妻子批評你,你要溫和地提醒她,只要她給你機會,你就能做好。

幫助妻子母乳喂養(yǎng)

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喂養(yǎng),你可以親自把寶寶抱到你妻子身邊吃奶,等母乳喂養(yǎng)形成規(guī)律了,你偶爾還可以給寶寶喂一瓶擠出來的母乳。這樣,你和寶寶就會擁有一些高質量的親子時間,而你缺覺的妻子對你的付出也會感激不盡。

發(fā)揮爸爸的風格

爸爸和寶寶的相處方式與媽媽不同,爸爸的親子游戲比較活躍、動作幅度大,這與媽媽溫柔、呵護的方式恰恰相反,但這些都沒關系。盡管和寶寶去玩坐飛機、跳跳馬或者其他經久流傳的父子互動游戲吧。不過,別表現得你只會玩那一類親子游戲,真正的男人也有柔情的一面,他們知道怎么擁抱自己的寶寶。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讀書


0-3歲的小寶寶還不能自己讀書,這個時候的閱讀主要是由爸爸媽媽來“陪讀”。寶寶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那么好聽的故事,那么好玩的事兒,那么可愛的小伙伴,都是爸爸媽媽幫寶寶從書上看來的,書——好神奇呀。自然而然地,寶寶就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爸爸媽媽也就成功地為寶寶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媽咪陪讀須知——親子閱讀3大誤區(qū)誤區(qū)1:閱讀就是識字曾經看到一位媽媽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寶寶讀《嬰兒畫報》,還用手指著這個字,根本就不看畫面,寶寶充滿疑惑地看著一個個漢字,仿佛他自己都在問,難道這就是讀書嗎?這時候的寶寶也許對漢字根本就不感興趣,這樣子讀書,只會讓寶寶對書越來越反感。其實,圖書就是一種工具,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寶寶通過它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誤區(qū)2:閱讀就是讀懂情節(jié)寶寶的認知能力是有其發(fā)展特點的。對于1歲半以下的小寶寶而言,他根本就不關心這個故事到底怎么樣了,他感興趣的是一個個自己喜歡的單獨畫面,從這些畫面上,他們可以認識這是蘋果那是黃瓜,蘋果是紅色的黃瓜是綠色的。所以這個時候和寶寶讀書,可以不按故事情節(jié)講,講寶寶喜歡的畫面就好了。即使對大一點的寶寶而言,讀書也不僅僅是“閱讀理解”,他們從這些書里看到了新的事物,學到了新的知識。誤區(qū)3:按照爸爸媽媽意愿選書有些爸爸媽媽有很多培養(yǎng)寶寶的雄心壯志,什么時候讀哪一本書,都有詳細的計劃??墒撬麄兺雎粤俗钪匾氖聦?,那就是寶寶的興趣。可能你為他選的書他根本就不喜歡,硬塞給他,慢慢地他就會對讀書失去了好感。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的興趣點,再以此為基礎,給寶寶提供適合他年

齡段和他喜歡的閱讀素材,這樣他才能真正喜歡閱讀。親子讀書小擂臺——好的做法VS不好的做法DO:1.寶寶對他愛聽的故事是百聽不厭的,媽咪對這樣的內容應該不厭其煩地反復閱讀。2.閱讀最好采取互動形式,可以給寶寶提問題,如“這是什么呀?”“這個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反復閱讀三五次后,還可以鼓勵寶寶給媽媽講;或者是等寶寶對內容熟悉了以后,媽媽寶寶交替閱讀,媽媽說上一句,寶寶說下一句。3.鼓勵寶寶的翻書行為。在小寶寶眼里,書本就是一種玩具,翻書就是一種游戲方式,但這種游戲方式可以看作是早期閱讀的準備,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動作來培養(yǎng)寶寶閱讀習慣和興趣。另外,和寶寶一起讀書,他翻到哪頁就講哪頁好了,不要因為翻錯頁而阻止他翻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寶寶的熱情。4.“看圖說話”是很好的方法。媽媽可以找一張漂亮圖片,給寶寶講一個故事,故事可以即興發(fā)揮。5.“照本宣科”同樣也是不能缺少的。像很多童話故事中很多非常優(yōu)美的地方就一定要讀出來。安徒生的《丑小鴨》描寫一所破舊的房子,說:“它是那么殘破,甚至連向哪一邊倒都決定不了——因此它就沒有倒?!边@樣風趣而又富有濃郁詩意的語言,一定要讀給寶寶聽。讀書時可以用一些戲劇化富有變化的聲調,讓寶寶覺得其樂無窮。6.在家里營造一個讀書氛圍。寶寶還特別愛模仿大人,見爸爸看報紙,他也拿來看,雖然他拿著報紙的字都是反的,根本不知所云,但他起碼覺得看報紙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所以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營造一個熱愛讀書的氛圍很重要。7.爸爸媽媽可以將書中的人物換成寶寶的名字或寶寶熟悉的人名字,寶寶就會更愛聽、更愛看。

8.寶寶對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圖書感興趣,如寶寶喜歡家居或者做飯

寶寶偏愛媽媽,爸爸該怎么辦?


當孩子喜歡纏著媽媽,不要爸爸時,千萬別急著責備他,有可能是做爸爸的平常疏忽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而表現出的一種抗議反應;要改善父子間的親子關 系,最好在孩子早教的過程中每天花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講故事給孩子聽……,了解孩子心理想法,也讓孩子了解爸爸的愛。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應該就不難找出原因了?;卮饐栴}時先別找理由,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只選一個答案。

1.你每天都在孩子沒睡著前回家嗎?

2.你會幫孩子換尿布、泡牛奶嗎?

3.每天專心陪孩子玩的時間有沒有1個小時?

4.你有為他說晚安故事、陪他散步或玩球嗎?

5.你常常抱他并且跟他說話嗎?

6.孩子哭個不停時你會耐心的哄他嗎?

如果以上幾個簡單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孩子不要爸爸很正常的。說的現實些,爸爸的存在與否對孩子而言根本沒有差別,因為在他的世界里,你只是一張不陌生的臉孔罷了,也許身為爸爸的你會覺得不平,每天忙著上班工作都是為了誰?

寶寶從出生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前,可能是父母唯一能給時間陪他、建立親密親子關系的時候,如果錯過,當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世界,父母想陪他也許連 機會都沒有了,但是在孩子最需要的這個階段,爸爸卻常常為事業(yè)、為賺錢,用掉了所有的精神與時間,沒有時間陪孩子是個事實,卻也成了扼殺親子關系的罪魁 禍首,當爸爸發(fā)現自己在孩子的心中,似乎不被重視、與孩子不親的狀況出現,想要彌補往往需要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并費盡心思來引導,這對爸爸、對孩子都 將會是一種可怕的煎熬。

孩子一歲以前就已經會認人,時常出現在他面前、時常抱他、陪他說話的人,即使不是媽媽,都會成為他依賴的對象。但在這個階段如果爸爸參與的時間不夠多,孩子黏媽媽不要爸爸的情況,自然很容易就出現了。

凡凡爸爸今天難得準時下班回到家,看到正在客廳玩積木的兒子,興致勃勃的想陪他玩,沒想到當爸爸拿起積木,凡凡卻馬上搶走,并大叫“這是我的!”“爸爸陪你玩?。 卑职纸忉屩?,凡凡說:“不要”,爸爸不解,雖然平常工作忙碌,早上兒子還沒醒來前就出門,回到家時兒子也已經睡著了,可是到了周末總會盡 量把工作放下,陪家人到郊外走走,為什么凡凡對爸爸似乎有點冷漠,不論做什么只要媽媽陪,自己一參與,凡凡都會拒絕甚至哭鬧,令爸爸非常挫折……

其實,三、四歲時寶寶已懂得表達自己的喜好情緒,而且不會騙人,全職的媽媽對凡凡呵護有加,不論凡凡做什么都會陪在他身邊,相對的,爸爸雖然會抽空 帶著全家出游,但是個性并不活潑的爸爸,和凡凡之間的互動實在不多,在凡凡的世界里并沒有習慣爸爸陪??!只有在車子里時凡凡才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因為媽 媽不會開車,剛學會說話的凡凡,甚至會叫出租車司機“爸爸”,也許在他的認知里,會開車的都是爸爸呢!而國內孩子早教常見弊端有哪些?

除了爸爸太忙碌之外,爸爸的個性有時也會導致孩子不愿或不敢親近,尤其是生性害羞的寶寶更容易受影響,用幾個小問題可以測試一下,自己是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爸爸?

1.你常對著寶寶笑嗎?

2.你講話的語氣是不是夠溫和?

3.在孩子面前你會收起一家之主的強勢嗎?

4.你陪寶寶時能否跟他玩在一起,還是只在一旁陪著?

5.孩子吵鬧時,你可以不生氣找出原因幫他解決嗎?

6.你跟媽媽的感情是否融洽?

同樣的,當上面這幾個小問題,爸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又如何要求孩子跟你親近呢?

要成為受孩子歡迎的父母是,需要用心去學習、去體驗的,如果幸運的你還沒有遇到這樣令人頭痛的狀況,也千萬別因此忽略了用心的重要。常常會建議忙碌的 父母們,要為自己也為孩子做一個備忘錄,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自己該有什么樣的準備?用什么樣的心情去面對?都要事先有個書面化的規(guī)劃,隨時檢視自 己是否做到了?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長,因為陪孩子成長是一項無法預測的挑戰(zhàn),一路上隨時會出現狀況,父母細心的去預防,將會比發(fā)現問題時再來 彌補容易多了。

養(yǎng)育寶寶,爸爸有責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照顧寶寶是女人的專利,即孩子就應該由媽媽來照顧直至長大。如果哪位爸爸或者媽媽現在還抱著這種觀點不放,那你就真的OUT了。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爸爸照看寶寶的種種好處吧:

近二十年來,心理學家與兒童發(fā)展學家不斷證明:爸爸分擔育兒職責,對孩子健康發(fā)育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作用是誰都無法代替的。

一、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

有研究說,寶寶早在兩個月大時,就能分辨過來抱他的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是爸爸來了,他會全身緊張,心跳和呼吸加快,準備好和爸爸“瘋一場”。這種外在刺激對寶寶的大腦發(fā)育很有好處。

二、有利于兒童個性成長。

由于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差異(),導致爸爸對寶寶在細節(jié)照顧上的“粗心”和在寶寶面對困難時的“忽視”。很多爸爸在孩子面臨挑戰(zhàn)和困難時,更傾向于鼓勵孩子堅持,而大多數媽媽會因為“孩子還小,先算了吧,幫幫他,等孩子大了再說。”而由大人替代寶寶完成寶寶所謂的難題,幫寶寶化解危機。媽媽的這些幫助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想要實踐的機會,長此以往,會讓寶寶產生自卑心理,從而低估自己正常的能力。而爸爸的做法正好給了孩子充分活動自由發(fā)展的機會,“逼”他一下,正好是個鼓勵,更利于寶寶養(yǎng)成獨立自主和勇敢的個性。

三、提高兒童社會適應能力

舉個實例,表哥家的孩子比我家寶寶大一個月,從出生就跟著嫂子在外地,表哥由于工作原因三個星期左右才能回家看望孩子一次,可是短短兩天時間的接觸,遠不能消除孩子和爸爸之間的陌生感,孩子不允許爸爸接近,不讓爸爸抱,表哥為此非常苦惱。相比之下,我家的寶寶就好很多:家里來了陌生人,孩子也會先“觀望”一會,但很快就能接受陌生人的撫摸甚至擁抱,很少哭鬧。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很可能歸功于我家寶寶經常由爸爸照顧??赡艽蠹疑磉呉灿胁簧龠@樣的例子:孩子不喜歡陌生人,特別是陌生男性對自己的舉動過于親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認生。

長期以來,在家照顧孩子的大多數都是媽媽、奶奶等女性,從“認人”開始,以媽媽為中心的女性群體在寶寶心中慢慢固定,寶寶會對經常照顧自己的這些人產生強烈的依戀之情,只有在媽媽身邊才會覺得安全。而由于爸爸對寶寶的疏于照顧,使得寶寶與爸爸關系冷淡,對爸爸產生陌生感。當寶寶漸漸長大,各種感覺和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很容易的把女性歸入“熟人”一類,而把同爸爸一樣的男性劃入“陌生人”的行列。所以,好多孩子一旦看到男性出現在自己身邊,就會產生焦慮甚至恐懼心理。爸爸照顧寶寶就會很好的解決寶寶這一問題。四、減少孩子成年后出現人格障礙的風險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幼兒園該不該多引進一些男性教師,以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平等的兩性角色意識,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其實爸爸的角色之重要遠遠高于幼兒園里男教師的作用。孩子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在成長過程中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和處世方法。而男性和女性在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體現??上攵?,寶寶會在與爸爸的互動、玩耍、游戲中耳濡目染,學會從容處理遇到的問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更健康,思想更豐富,從而大大減少孩子成年后出現人格障礙的概率。

怎么樣,以上種種之好處是不是讓爸爸們心動了呢?不要強調自己工作忙,應酬多,沒時間,相比孩子的美好未來,爸爸們覺得孰輕孰重呢?當然

寶寶不哭,有爸爸在!


所有當爸爸的都來回答“寶寶哭了,你怎么辦?”這是所有爸爸都要面對的第一考驗,不要告訴你,你無能為力。寶寶又哭了,怎么辦?媽媽呢?媽媽去哪兒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媽媽是對哭泣的寶寶的最好的安慰劑和定心丸,至于做爸爸的,束手無策和一臉尷尬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一個真正愿意投身于“做父親”這項事業(yè)的男人自然會開發(fā)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和竅門。就拿哄孩子來說,我身邊的父親們就各有自己百試不爽的高招。

看看吧,有沒有你用得上的?

寶寶不哭,有爸爸在!

追根求源

如果寶寶哭是因為餓了,那么你把快樂的兒歌唱上一百遍也無法讓他心情愉快。平常只要給寶寶換上干凈的尿布,她就會“賞賜”你一個花朵般的微笑,但這一招也有不靈的時候——這次你的小公主不講道理的大哭大喊是因為她在長牙,哭聲是一種抗議:“長牙真煩!”

所以,老爸教訓之一:找到哭聲的根源。你不是一向自詡擅長邏輯分析嗎,發(fā)揮你長處的時候到了。

粉紅色的小手指

如果你敲破腦袋也搞不懂你的寶貝為什么哭鬧不休,又不想就這么敗下陣來,那么試試這個“偏方”:用你的小手指輕輕觸摸寶寶的小嘴唇,任由他含住你的手指香甜地吮吸。

這個小竅門是很多老爸百試不爽的秘方,但是要注意保持指間筆直朝下,避免讓指甲劃傷寶寶。

對了,先問你個問題:你……洗手了嗎?

喝點什么

別臭美,不是說給你,是說寶寶。

很多做父親的都羨慕過自己的妻子,寶寶哭得再厲害,媽媽一給喂奶,就什么事兒都沒有了。雖然這是媽媽專屬的秘密武器,但是你也能從中得到點啟發(fā):在寶寶哭的時候給他喝點什么——水,牛奶,或者是妻子上班前擠好放在冰箱里的奶。

搖搖晃晃,轉個圈

BABY喜歡運動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最在行的當然是父親的強壯的胳膊。

“女兒生日的時候得到的一張可拆卸的汽車座椅在我們家也常常被當作她的‘飛車’,只要她一作勢要哭,我就把她抱在那個椅子里,然后自己左手扶著椅子或者墻,右手托著那個椅子前后,前后地擺動,”兩歲女孩的父親老麥這樣回憶自己當年的創(chuàng)造。這個發(fā)明讓他很是得意,因為這樣做不但能讓小女孩立刻破涕為笑,而且還是種不錯的健身方法。

“不過我在半年之后放棄了這個做法,因為我發(fā)現自己右手的二頭肌開始變得比左手發(fā)達?!?/p>

大馬的舞蹈

我們本來還想建議你可以把孩子在空中拋起,然后再穩(wěn)穩(wěn)接住——幾乎每個小孩子都喜歡這種刺激的游戲,可是孩子的媽媽就未必喜歡了在女人們看來,這種游戲太危險。

所以我們換個玩法:讓孩子騎在你肩上,小手摟住你的脖子。然后,慢慢地,開始跳舞——前、后、左、右地邁步和搖動,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再轉一兩個圈。你可以用腳敲打地面,同時輕輕哼唱……

你唱什么不重要,你會不會唱歌也不重要,你只要合著你的步子,哼一些重復的音節(jié)就可以。當你的孩子開始逐漸安靜下來的時候,你的聲音也可以慢慢放低。相信我,一切會恢復平靜的。

變臉絕技

嘴,鼻子,舌頭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夸張滑稽的鬼臉,自動摔倒……最后,你還可以用上從小學就開始練習的各種身體滑稽劇。我的同事大剛就有一個絕招:把所有的沙發(fā)墊子都頂在自己腦袋上,然后任它們一一滑落,他的寶貝兒子每次都會被這種場面逗得大笑。

大剛還會學啄木鳥,你會什么?

高歌一曲

對于有些父親來說,這樣做似乎比上一招還要更容易些。柔和而充滿情感的歌聲對某些寶寶很有作用,有位研究幼兒心理的朋友告訴我,起作用的往往并非歌詞,而是曲調中孕含的情感。他向爸爸們推薦一些鄉(xiāng)村歌曲或者帶有藍調味道的曲子。不過不同的寶寶品位也不一樣,我也見過偏偏喜歡hip-hop的小寶貝。

擁他在胸前

知道什么是“媽媽抱”嗎?你試過嗎?用過它帶著孩子出去散步嗎?如果你堅持認為那是媽媽們才用的東西,那么你至少可以試著把你的寶貝摟在胸前,這也是安慰孩子的一個好辦法。

你的體溫,你的心跳,你溫和的呼吸,還有你抱著他時有規(guī)律的輕輕晃動,對寶寶來說都是能幫助他平靜下來的好方法。用不了多少時間,你們中間就至少有一個會墜入甜蜜的夢鄉(xiāng)。

等待

等寶寶自己停下來?你的妻子可能會指責你“冷血”,但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有的時候,小寶貝只是因為想哭而哭——有時候只是為了讓周圍的人意識到他的存在。

搬來救兵

如果所有這些辦法都不靈驗,那你只剩下最后一招了:把孩子交給你的妻子,然后自己倒在沙發(fā)上,做筋疲力盡狀。

早期教育:爸爸媽媽怎么跟寶寶溝通


整理了早期教育:爸爸媽媽怎么跟寶寶溝通,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寶寶滿一歲后,才會開始有意義的口語溝通。之前,寶寶主要是采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哭以外,臉部的表情、手臂與腳的擺動都算是寶寶在溝通。爸爸媽媽越了解他們的身體語言,就越能和寶寶進行交流,也越能鼓勵他使用非語言的方式做有效的溝通。

非語言溝通方式

寶寶在未滿15個月的時候,一般會使用6種基本的非語言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1.哭??

哭是寶寶的本能趨勢,這樣能夠表達出自己的不愉快。剛出生的時候,寶寶哭一般都是因為不舒服或餓了,在寶寶慢慢長大以后,哭的意義就變得多種多樣了。??

2.面部表情?

寶寶臉上的表情能夠表達出他的想法,包括快樂、悲傷、滿足、不舒服、疲倦、害怕、尋找、生氣等。??

3.手掌與手臂的揮動??

寶寶幾個月之后,會逐漸開始使用手碰觸他想要的東西,也可能會推開你,這時候寶寶就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了,也能夠表達出自己想要什么。想知道寶寶心里在想什么,其實也不是困難事。

4.腿與腳的擺動??

寶寶躺在搖籃里的時候,偶爾會用力地踢著他的雙腳,這說明孩子現在是非常高興的。但是,有時候也表示孩子不舒服,因為爸爸媽媽要配合他的臉部表情或其他肢體語言所傳達出的訊息來判斷。??

5.身體動作??

要是寶寶扭來扭去想要逃離你或者睡的地方,就代表著寶寶現在不安寧或不穩(wěn)定,或者是身體有哪里不舒服了。

6.身體的接觸??

你抱著寶寶的時候他會覺得很舒服,會享受跟你在一起的時光。但是,如果他想要掙脫,那就代表他不想被你抱著。

你給寶寶的回應越多,就代表著你越了解他,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好的。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了解寶寶非語言溝通的方式,慢慢地你就會讀懂他的話了,也可以了解他的“語言”。比方說,當你幫他換掉濕濕的尿布之后,孩子不哭了,就代表著你的行為是對的,寶寶也會增加對你的信任。

但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姿勢可能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方說,把玩具扔在地上的行為,寶寶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興奮、生氣或痛苦,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厭倦、無聊。結合臉部表情、手腳的擺動、身體的移動,你就能知道寶寶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

與新生兒非語言交流溝通的5種方式?

1.注視著他??

熟悉寶寶肢體語言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不同情況下觀察他的反應。這樣你就能逐漸了解寶寶表達情緒的非語言方式。??

2.練習??

把你看到的寶寶的情緒、行為表現聯系在一起。你就會發(fā)現寶寶不管做什么動作你都能知道她想要表達什么。

3.模仿他的行為??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寶寶想要表達什么,可以模仿他的行為,然后自我感受一下。

4.說出你對他的詮釋父母常常扮演的角色,你有嗎???

在寶寶剛剛會說話的時候,你總是和他一起溝通嗎?這里所說的溝通,不是嘮叨、提醒、批評、哄騙、威脅、訓斥、質問、勸告、評論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會影響你們之間的關系,如果你可以把寶寶當作自己的朋友,這樣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慢慢地增進。

想想看,如果你不開心的時候,你希望別人怎么做呢?有時候你希望單獨靜一靜,可是有時候又希望別人能跟你聊聊天。寶寶其實也是一樣的。

當寶寶表達感受時,你的角色是什么???

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說,生氣、失望或害怕的情緒是不好的,不要隨便表達出來。所以,當寶寶出現這些情緒時,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常常扮演以下幾種角色:??

指揮官:扮演“指揮官”角色的父母,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寶寶,不讓寶寶把負面的情緒及感受表現出來,要展現出“中規(guī)中矩”的樣子,做事情不能出現錯誤。命令與威脅是“指揮官型”父母最常用的語言模式。??

道德家:道德家是個“應該先生”,什么話都用“應該”來開頭。這種“道德家型”的爸爸媽媽總是關心寶寶是不是有“正當”的感受。

萬事通:“萬事通”型的爸爸媽媽總是想要告訴寶寶,自己經歷了那么多,什么事情都是知道的。這些爸爸媽媽總是使用“訓誡”、“勸告”、“說出理由”等方式,想讓寶寶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萬能。??

法官:“法官”型的爸爸媽媽不給寶寶解釋的機會,就判定他們的錯誤,他們非常重視的事情,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寶寶是錯的。??

評論家:就像法官、道德家或萬事通一般,“評論家”型的爸爸媽媽總是會評價寶寶做的對不對。但是,“評論家”型的父母常用嘲笑、辯論、諷刺或戲謔的方式。??

心理學家:“心理學家”型的父母試圖分析問題。他們想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所有的細節(jié),所以能夠更好地跟寶寶溝通。但是這類的爸爸媽媽總是喜歡用診斷、分析、探詢的方式,有時候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

安慰劑:“安慰劑”型的爸爸媽媽會不想自己參與到跟情緒有關系的事件,總是輕描淡寫地處理寶寶的感受。

當父母扮演以上這些角色時,雖然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有時候方式不一定妥當。??

跟他重復說“你是不是餓了”、“你不喜歡這樣躺著,是嗎”之類的話,這也能幫助寶寶發(fā)展。

5.與他人討論??

跟別人說一下寶寶的肢體語言,這樣你可以更加了解寶寶的情緒。??

有效的傾聽與溝通??

基于相互的尊重,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希望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注意力要集中,包括眼神的接觸,都要表達出專心傾聽的訊息,有時保持沉默,有時要給寶寶回應,讓寶寶知道,我們正在耐心傾聽。

溝通分為封閉式反應與開放式反應。封閉式反應就是說聽得人聽得不是非常認真,或者雖然在聽但卻無法理解當事人的意思和感受,所以溝通不是非常順利。??

開放式的反應是指傾聽的人聽到了對方的話,同時也能明白對方的感受,而說話者也能感受到傾聽者明白他的意思。多用開放式的反應,少用封閉式的反應,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溝通。??

有時候,寶寶表達情緒非常直接,但有時候,他們的身體語言其實包含著更多的訊息,多用“眼睛”傾聽寶寶的“聲音”,你就會發(fā)現寶寶其實是非常好理解的。

相關推薦

  • 爸爸與寶寶們的親子游戲 爸爸與寶寶們的親子游戲 【導讀】眾所周知,爸爸帶孩子有著媽媽不及的一些優(yōu)點,下面介紹適合爸爸玩的親 子游戲。 和爸爸游戲的4個好處 好處1.培養(yǎng)陽剛寶寶 媽媽好是好,溫柔是溫柔,可是總是缺一點堅毅勇敢...
    2020-11-05 閱讀全文
  • 爸爸和寶寶的早安心語 “早安,我的心肝寶貝,爸爸無論何時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加油!”早上一起來,我們就迎來了新的一整天,我們可能會突發(fā)奇想想要分享一下早晨的喜悅。一句真誠的早安話語總是可以給人快樂,?您需要更多的早上問候語來堅定您的信念嗎?"爸爸和寶寶的早安心語專題文章編輯為您整理了最特別的知識資料",非常感激您認真地讀...
    2024-06-24 閱讀全文
  • 做蛋寶寶的爸爸和媽媽(小班) 活動一:帶蛋寶寶上幼兒園 教育目的: ⒈鍛煉幼兒的耐心、責任心,體驗做蛋爸爸媽媽的辛苦。 教育過程: 讓幼兒帶著蛋寶寶上幼兒園,并帶著蛋寶寶參加半日活動,要求不能將蛋寶寶打碎。 活動二:想站立的蛋寶寶...
    2020-02-27 閱讀全文
  • 專屬爸爸寶寶的15款親子游戲 爸爸的愛對于寶寶來說,是不同與媽媽的一種愛,是粗獷、活潑的,可以很好地建立寶寶性格中的陽光一面,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爸爸與寶寶的親子游戲中。我們來看一看,那些屬于父子之間的親子小游戲。 寶寶2歲以后,運動...
    2021-02-01 閱讀全文
  • 寶寶給爸爸父親節(jié)文案 根據您的需求小編整理了寶寶給爸爸父親節(jié)文案的所有相關信息。父愛勝于萬愛,父愛如同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總能照亮前行的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jié)即將和我們見面,父親節(jié)祝福語您知道多少呢。希望這些句子能夠讓你的心靈得到一次美麗的洗滌和升華!...
    2024-07-23 閱讀全文

爸爸與寶寶們的親子游戲 【導讀】眾所周知,爸爸帶孩子有著媽媽不及的一些優(yōu)點,下面介紹適合爸爸玩的親 子游戲。 和爸爸游戲的4個好處 好處1.培養(yǎng)陽剛寶寶 媽媽好是好,溫柔是溫柔,可是總是缺一點堅毅勇敢...

2020-11-05 閱讀全文

“早安,我的心肝寶貝,爸爸無論何時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加油!”早上一起來,我們就迎來了新的一整天,我們可能會突發(fā)奇想想要分享一下早晨的喜悅。一句真誠的早安話語總是可以給人快樂,?您需要更多的早上問候語來堅定您的信念嗎?"爸爸和寶寶的早安心語專題文章編輯為您整理了最特別的知識資料",非常感激您認真地讀...

2024-06-24 閱讀全文

活動一:帶蛋寶寶上幼兒園 教育目的: ⒈鍛煉幼兒的耐心、責任心,體驗做蛋爸爸媽媽的辛苦。 教育過程: 讓幼兒帶著蛋寶寶上幼兒園,并帶著蛋寶寶參加半日活動,要求不能將蛋寶寶打碎。 活動二:想站立的蛋寶寶...

2020-02-27 閱讀全文

爸爸的愛對于寶寶來說,是不同與媽媽的一種愛,是粗獷、活潑的,可以很好地建立寶寶性格中的陽光一面,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爸爸與寶寶的親子游戲中。我們來看一看,那些屬于父子之間的親子小游戲。 寶寶2歲以后,運動...

2021-02-01 閱讀全文

根據您的需求小編整理了寶寶給爸爸父親節(jié)文案的所有相關信息。父愛勝于萬愛,父愛如同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總能照亮前行的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jié)即將和我們見面,父親節(jié)祝福語您知道多少呢。希望這些句子能夠讓你的心靈得到一次美麗的洗滌和升華!...

2024-07-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