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訓練幼兒語言能力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7-19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 幼兒園語言的教案 幼兒園語言的游戲幼兒園訓練幼兒語言能力的方法
動動嘴,吹吹氣:游戲的重點在于模仿,及訓練口腔肌肉活動的游戲。媽媽先做幾個簡單的口腔動作,讓寶寶模仿親一下、張大嘴、伸一伸舌頭,或是輕輕的吹氣等,訓練孩子口腔閉合的力量。
辨認圖片:利用簡單的童書、繪本來教導小孩認識常用的物品名稱與身體部位,家長在與寶寶對話時,說話速度應盡量放慢, 語調起伏豐富一點,搭配以夸張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對圖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記憶。
打手勢:教孩子一些手勢有助于你們之間的交流,比較常見的手勢是點頭和再見。孩子能理解的比他能說出的更多,向他做一些肢體動作能給他提供一些非語言的反應方式。多對孩子說話: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要到1歲以后才會說話,所以不把1歲以內孩子的語言訓練放在心上。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愛聽人說話。對于0—1歲的孩子來說,父母要做的就是多對他說話,把外界信息傳達給孩子,讓他對語言產生興趣。
讀雜志:當你為孩子朗讀的時候,請從讀雜志開始,請記下你讀過的書名和讀書的時間,盡管你看不到孩子對此會有明顯的反應,但長此以往,將對他獲得語言的能力和豐富他的詞匯有持久的影響。
園藝:你若喜歡園藝,去花園干活就帶上孩子。讓他坐在毯子上,并給他一把塑料鏟子讓他握著,當他注視著你干活時,你可說出各種植物的名稱,并給他講解你正在干什么。將語言(或聲音)與具體事物(如植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助于孩子在大腦中產生概念的表象。
牙牙學語:當孩子牙牙學語時,請用交談來吸引他,你可以偶爾向他咕噥幾句,也可以慢慢地吐字清晰地回應他。牙牙學語是語言能力成熟的前奏,能進一步鼓勵他開口,并最終讓他學會說話。
小藝術家:與你的孩子一起畫畫,告訴他你畫了些什么:“這是汽車。”“這是鴨子。”在畫上加文字說明,并讓其他人看。人們會讀出你寫在畫上的文字。反復的接觸可使孩子將圖畫、文字和意義聯(lián)系起來。
熟悉小動物:讀一本有關動物的書,然后去一趟動物園、水族館或寵物店,向孩子說出所見動物的名稱。親自看到動物和對它們的切身感受會大大有利于孩子對概念的理解。
障礙之道:設計一個有障礙的小通道,可用枕頭和毯子當隧道和人行道。當孩子爬過這個通道時,向他說明他正在什么上面、什么下面或在什么中間爬行。將這些活動中的物質材料與語言描繪結合起來,這給孩子一個獨特的機會,他可以把詞語和具體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 和寶寶一起品嘗準備小碗、小勺,在里面分別放入白醋、白糖水、鹽水、白開水、白酒等相同顏色而不同味道的液體,加水稀釋后和寶寶一起品嘗這些液體(注意寶寶的味覺相對更為敏銳,液體的濃度要在自己剛剛能品嘗出就行),讓寶寶嘗試各種味道并記住它們。到一定月齡后,也可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蘋果等),切成小塊,讓寶寶品嘗,并告訴寶寶香蕉是甜的,橙子、蘋果是酸甜的,并看看寶寶最喜愛哪種味道。
添加輔食
4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的話,量可以很少,主要起補充作用,因為輔食有各種口味,可以幫助給寶寶的味覺得到良好的發(fā)育,應該特別重視寶寶斷奶期的味覺體驗。 寶寶通過品嘗各種食物,可促進對很多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fā)育,開始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一個適應過程。
0~2個月
玩法:
1. 大人用花布條或花手鐲戴在寶寶的手腕上;
2. 將帶花布條的手遞到寶寶眼前,引起寶寶的注意;
3. 寶寶注視自己的雙手后就會慢慢用兩只手手指相碰,在眼前玩手。
目的:
訓練寶寶手眼協(xié)調能力。 小貼士:這是手眼聯(lián)合的第一步,是以后一切動作的開端。
手足蹬物
玩法:
1. 爸爸媽媽將軟球或柔軟的玩具放在寶寶小床的一側,大人把柔軟玩具推到寶寶手邊,寶寶便會用手推開柔軟玩具;
2. 大人再將玩具推到寶寶的小腳附近,寶寶會用小腳去蹬玩具。
目的:
訓練寶寶的手、腳靈活能力。 小貼士:寶寶的小手小腳都不能被衣物、睡袋、襪子等妨礙住,否則寶寶感覺不到玩具,就不能活動了。
2~~4個月
全身活動打響球
玩法:
1. 將一個大的響球掛在寶寶能看到的地方,用一根繩子連載一個松緊帶的環(huán)上,再講松緊帶環(huán)套在寶寶的右手腕上;
2. 大人拿著寶寶的右腕搖動,打響響球,然后放手;這時,寶寶會靠全身活動來自己打響響球;
3. 經過幾次活動后,寶寶會覺察到只動右腕就可以打響響球了,可讓寶寶熟練地玩一會兒;
4. 過一段時間,大人再將松緊帶環(huán)移到寶寶的左腕上,同寶寶玩一會兒,然后讓寶寶自己玩;
5. 寶寶會先用右腕,當發(fā)現(xiàn)不能打響響球后,又會活動全身來使響球發(fā)出聲音,經過幾次練習,便會察覺只動左腕就能打響了;
6. 用同樣的方法,大人再將松緊帶換移到寶寶的左踝上和右踝上,寶寶同樣會找出打響響球的方法。
目的:
促進腦神經纖維的連接,促進寶寶大腦的發(fā)育。 小貼士:這個游戲說明80~90天的寶寶就能從活動中總結經驗了。但在做這個游戲的時候,大人要認真監(jiān)督,若要離開,記得除去松緊帶環(huán),以防寶寶自己把肢體纏住,阻礙血液循環(huán)。
撥弄紅色小球
玩法:
1. 在地上放一個紅色小球,媽媽將寶寶放在小球的旁邊;
2. 寶寶看到紅球就會伸手去撥弄,并準確地將手伸到小球旁;
目的:
訓練寶寶視覺分辨的能力。 小貼士:由于此時寶寶手指還不能捏取,所以不可能拿到小球。但這個游戲說明寶寶視覺比以前精確,可分辨細小的東西而且手眼協(xié)調能力良好。
4~6個月
拿勺吃飯
玩法:
1. 媽媽給寶寶喂飯時,給他一個小勺子,讓他練習拿勺;
2. 剛開始,可能寶寶會用勺子的凸面插入飯內,或用勺在碗里亂攪;
3. 但經過多次嘗試,寶寶就會用勺的凹面吃到食物了。
目的:
鍛煉寶寶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貼士:有時大人可幫寶寶盛一點食物在勺里,讓他自己放入口中,寶寶會十分高興的。這也是讓寶寶自己學習吃飯的開端。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10-12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方法
10-12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方法
10-12個月的孩子將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詞“媽媽”。這是他人生發(fā)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語言發(fā)展的奧秘
語言理解方面
研究表明,嬰兒從9個月才開始真正理解成人語言。這時他們可以按照成人的言語吩咐去做相應的事情。經過10―12個月這一階段的發(fā)展,到13個月時他們就能理解幾十個詞語。
這一階段里,嬰兒能對成人的吩咐(有時甚至不要吩咐,只要有相應的情景)馬上做出反應,如“跟奶奶說再見”(嬰兒就會搖搖手)、“歡迎叔叔”(嬰兒就會拍拍手)等。有時他甚至會對那些根本就不是對他說的話中的某些詞做相應動作。如,當他聽到父母說“我們的寶寶現(xiàn)在已經對爺爺奶奶說再見了”時,就會馬上揮動小手做“再見”狀。這表明嬰兒對語言的理解已經相當穩(wěn)定和牢固了,他們已經能熟練地從語言的“涓涓細流”中揀出自己熟識的“語言石塊”了。
語言表達方面
雖然嬰兒是在10―12個月這一階段里說出第一個詞的,但事實上有的嬰兒最早可在9個月時說出第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有的則可能要在16個月時才說出第一個詞,這都屬于正常現(xiàn)象。
嬰兒說出第一個詞后,其掌握的新詞以每月1―3個的速度遞增,到15個月時就能說出10―20個單詞了。
豐富語言環(huán)境
.豐富孩子的語言環(huán)境
研究表明,家庭語言環(huán)境比較豐富的嬰兒,開始說話的時間要比一般嬰兒早得多而且質量要好得多。所謂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具體表現(xiàn)為嬰兒在其日常生活過程中所能聽到的語言(包括數(shù)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如果在給孩子或孩子想要什么東西時都先告訴他 “這是什么” ,同時每次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都告訴他“正在做什么”、“玩什么”,那么,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會有驚人的進步。
鼓勵孩子掌握新的語音
當孩子試著學習一種新語音時,一定要及時給他以鼓勵。如,鼓掌歡迎、拍手叫好甚至親親他、拍拍他的小腦袋。這種熱情的鼓勵使他很快受到鼓舞并且明白:哦,原來我這樣做會使媽媽感到很高興,那我就這樣做吧!
當然,他第一次嘗試發(fā)的音也許并不準確,這沒關系,只要照上述方法鼓勵完他以后,自己可以示范著發(fā)一下正確的語音。這樣他就可以及時調整、反復練習,直至最后發(fā)出正確的語音。
語言智能教育活動
“寶寶來讀書”
這里所說的讀書,只是簡單的“看”書而已,因為孩子還不可能真正讀懂書上的文字。可以找一些大的(16開為宜)、以彩色圖片為主、只有少量文字的低幼讀物。內容最好是有關動物、玩具或其他孩子比較熟悉的事物。書中如有文字,也不必全文照念,只要以一兩個簡單的單詞告訴孩子每頁圖片中的內容,如可以用手指著圖片說“這是老虎,老虎”、“小狗汪汪,汪汪”、“小汽車,這是小汽車”等等即可。
每次和孩子讀書之前,最好把他環(huán)抱在膝上坐著,大人一手拿著書,一手指著書對他說:“寶寶瞧!書!這是書!來看寶寶的書!看書!”并盡量以饒有興致的語言引起他的興趣,再以生動的語言為他指認每頁圖中的內容。有時他自己也會用手指一下書中的圖片,這時大人應該立即停下來告訴他手指的是什么。然后讓他自己來翻書并以他的速度為準,尊重他的“讀書自由”。你會發(fā)現(xiàn),他一會兒把書拿倒了,一會兒又從后向前翻,一會兒又連翻好幾頁。這都很好,千萬不要因此而制止他。這表明他在“探索”和“研究”書,這時書對他來說不僅可以讀,而且還是一個很好的玩具呢!
“帽帽戴”
把家里的各種帽子都找出來放進一個紙盒子里,讓孩子和你都面對一面鏡子坐著。然后從紙盒子里拿出一頂帽子戴在你的頭上,并對他說:“戴帽帽,帽帽戴,寶寶看帽帽!帽帽在頭上!寶寶該你了,快去找帽帽!”孩子看見形狀各異的帽子戴在你的頭上,一定會笑個咯咯不停。
重復幾遍后,試著讓他自己從紙盒里拿帽子戴,同時反復對他說:“戴帽帽,帽帽戴,寶寶看帽帽!帽帽在頭上!寶寶該你了,快去找帽帽!”等他戴上后,鼓勵他學說這個歌謠“戴帽帽,帽帽戴……”。
這樣以來,平時孩子自己也會玩這種游戲了。他會把帽子戴在自己頭上,并試著說:“戴帽帽,帽帽戴……”
“寶寶騎馬,噠噠噠”
當你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時,可以把孩子放在你的腿上,面對你坐著。你開始慢慢地用腿上下顛他(就像騎馬一樣),同時用雙手扶著他或環(huán)抱他使他不至于摔倒。這樣他會感到很舒服并且會咯咯咯地笑。
在顛簸的同時,你可以高興地念:“噠噠噠,噠噠噠,寶寶騎馬,噠噠噠”。然后再加快速度上下顛他,口里念道“的的的,的的的,媽媽騎馬,的的的”。還可以再稍微快一點顛他,口里念道:“嘀嘀嘀,嘀嘀嘀,爸爸騎馬,嘀嘀嘀”……
這樣, 孩子很快就會喜歡上這個游戲,并且會口中喃喃有聲地念這些歌謠:“噠噠噠,寶寶騎馬,噠噠噠……”
晚安歌
每天睡覺前給孩子唱一首自編的《晚安歌》,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的。
有計劃地培養(yǎng)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
有計劃地培養(yǎng)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
許多家庭在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時,往往缺乏計劃性、目的性、系統(tǒng)性和持久性。一些父母在孩子咿呀學語時,經常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或逗孩子玩的目的教孩子說話,而到孩子二三歲時,錯誤地認為孩子大了自然會說話而撒手不管了,以致錯過了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
因此,父母要注意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和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
學語言不是枯燥地模仿。那種父母說、孩子學的單調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絕。因為有些語言,特別是那些較難理解或較難發(fā)音的詞語,孩子一時半會兒講不出來,如果父母硬逼著他們“鸚鵡學舌”,只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痛苦,失去對學語言的興趣。因此,父母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對什么最感興趣,這可能包括吃的東西,如冰激凌、糖果或飲料等。當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項任務,父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獎賞他們,但更多的是要用語言,用父母快樂的表情,用擁抱或親吻來對孩子表示鼓勵。 除此之外,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游戲,在游戲中教孩子說話。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約2~3分鐘,然后逐步延長,形成常規(guī)。
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文化修養(yǎng)、家庭藏書情況、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興趣等,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家庭成員,特別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養(yǎng),注意語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典型。
和孩子說話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父母與孩子說話時,要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要發(fā)音正確,詞匯豐富,語言精練通達,符合語法規(guī)范。和孩子說話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不可用嚴厲的聲調對孩子說話,也不要恐嚇孩子。父母對孩子說話,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少用消極、禁止性語言;多用提問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
如有的孩子常常分不清左右腳的鞋子,若父母只是單純地說這是左腳鞋子,那是右腳鞋子,說得再多孩子可能還是分不清。這時,父母可以編一個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 “小朋友們看看,某某的兩只鞋子背對著背,都生氣了,他們?yōu)槭裁床桓吲d呢?鞋子說:’小主人把我們穿錯了,我們只好背對背?!彪S后,父母幫孩子把穿錯的兩只鞋對換,再說:“瞧,兩位好朋友正面對面地點頭微笑呢,他們?yōu)槭裁磿@么高興?因為小主人這回把他們穿對了。”父母還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兩只鞋子生氣時的漫畫和一幅兩只鞋子微笑時的漫畫,讓孩子們邊看邊說。這樣,孩子不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會用這么有趣的語言去和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說話。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孩子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并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為孩子的開口,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學習語言時,父母要把目標化整為零,每一步要分得較細,使孩子在學習中容易獲得成功。如果步驟與步驟之間跨度較大,孩子就會遇到困難,挫傷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例如,當小兒只會少數(shù)稱呼時,父母就著重于疊詞或單詞的教學;當孩子不會發(fā)“K”音時,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的口舌運動,先發(fā)“a”或“e”的音,逐漸過渡到“K”音等。
在孩子未開口之前,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一點,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對于能說話的孩子,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匯的性質,是名詞還是動詞,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反饋信息。
在教孩子認識周圍具體事物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父母還可借助圖書教孩子學說話,如買一些《看圖說話》及文圖并茂的小圖書等。孩子好奇心強,這些形形色色的圖畫,形象生動,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便于他們接受。大人在教孩子看圖書時,要一邊看畫一邊講,把畫頁上的內容概括成一兩句話,用簡潔、生動、形象、適合兒童口語特點的語言講出來,使孩子感到親切,便于他們記憶和復述。對于較大的幼兒來說,可讓他們自己對著圖畫練習說話,大人只要適當?shù)丶右灾笇?,這對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和發(fā)揮其想像力很有好處。
九方法訓練智障兒語言
導讀:智障兒他們往往不會發(fā)語音,先天因素占主要成分。他們僅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話,然后很長時間就停留在一個階段,有的到了七八歲、十來歲還不會說話。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和與人交流的工具,它與智力的高低最有關系,智障兒絕大多數(shù)都會有語言障礙,有的比較重,聽不懂話,也不會說話;有的比較輕,會說一些簡單的話。正常的寶貝,生理發(fā)育達到一定成熟程度,又生活在語言環(huán)境中,稍加指點,就會聽懂話和會說話了,可是智障兒卻不會,需要耐心訓練。
從個體發(fā)育的情況來看,寶貝出生后,先會發(fā)語音,咿咿呀呀的,這個階段很短。接著就是聽懂話,再后就是開口說話。智障兒他們往往不會發(fā)語音,先天因素占主要成分。他們僅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話,然后很長時間就停留在一個階段,有的到了七八歲、十來歲還不會說話。
對智障兒進行語言訓練,方法很多,但需根據(jù)寶貝語言落后的具體情況和落后的程度選用合適的方法。
訓練智障兒語言發(fā)育9法
1.給寶貝提供一個語言環(huán)境
父母應盡量讓寶貝多聽,往往父母對智障寶貝缺少交流,因為他們不會反應就放棄了。其實智障兒需要聽更多的話,才能慢慢地聽得懂話,父母應該在寶貝面前常常描述著自己正在做的事,比如“媽咪在給寶貝沖奶粉哦?!钡龋换蛘哒務撍吹降氖?,比如“寶貝,你在搭積木啊,真棒!”說話時,要注意把重點詞加大聲音說,放慢說,讓寶貝容易聽清楚。
2.多帶寶貝外出
經常帶寶貝去公園、動物園、逛街,注意讓寶貝多看、多聽,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這樣會提高寶貝學東西的興趣,而且父母可結合現(xiàn)實教他學會聽懂話。
3.訓練寶貝聽音指物
這樣,可以把音和意聯(lián)系起來。一開始先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教起,比如“寶貝,這是糖,好吃的糖”,一面可教寶貝用手指點糖,慢慢形成條件反射,以后發(fā)展到用圖片來教,從而教會寶貝懂得許多東西的名稱和含義。
4.經常給寶貝布置一些比較簡單的任務
比如,讓寶貝去叫爺爺來吃飯,叫爸爸來喝茶,把奶奶的眼鏡遞給她等。并且,教寶貝如何用語言去實現(xiàn)。多次反復后,當寶貝做對了,就馬上給予表揚。在寶貝感到愉快時,再繼續(xù)教他,這樣往往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5.訓練寶貝舌頭的靈活性
智障兒由于不會說話,接受的訓練也少,舌頭不靈活。所以,教這樣的寶貝說話,首先是要進行口腔和舌頭靈活性的訓練,可以讓寶貝咀嚼硬物(肉、蘋果、糖塊等)、吹輕物(羽毛、蠟燭等)、舔唇、舔牙、舌頭伸進伸出等。
6.訓練寶貝對口型模仿發(fā)音
這是最重要的方法。寶貝與父母相對而坐,讓寶貝看家人的照片,父母指著照片說照片家人的相對應的稱謂,讓寶貝也對著父母的口型來跟著說照片上家人的相對應的稱謂,比如:媽媽,只要寶貝稍有進步就加以獎勵。
7.訓練寶貝指圖說字
寶貝學會對口型說幾個字以后,父母可將畫有人物、車輛、水果、動物、家人旅游或者參加活動的照片給寶貝看,一邊指著圖說和這些相關的名稱。多次重復以后,讓寶貝模仿著說。會說名稱以后還要教給寶貝學幾個句型。
8.訓練寶貝識字
這里所講的識字,指的是讓寶貝看到一個字形,能讀出它的字音,不是懂得字的音、形、義。在教說字音時,某個字音不斷重復,在寶貝的大腦皮層上留下的刺激量,就比在平時說話中說這個字的刺激量要大得多,這就能留下較深刻的痕跡,便于寶貝識記,從識字學會說話的智障兒就很多。
9.訓練寶貝組句
當寶貝認識了30個以上的字時,就應當開始教他組句了,父母可以先找出寶貝已經認識或會讀的字卡,在寶貝面前組好句子,帶讀幾遍,再分成單字讀,讓寶貝讀出句子中的每一個字的字音,再讓他來組句。選的字最好是寶貝明白字義的,如“媽媽好”、“老師上課”、“爸爸上班”等。
訓練寶貝語言TIPS:
1.父母要對寶貝的語言訓練絕對重視,這是智障兒最重要的訓練領域。
2.要對寶貝語言訓練的艱難性有充分的認識,不要期望短期內就見效,要堅持,不能中途放棄。
3.寶貝語言有障礙,表明他已經過了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還不懂話,不會說話,所以訓練越早越好。
4.要長期訓練,就要讓寶貝對訓練感興趣,不能強迫,不能批評,可以結合生活,采用色彩鮮艷、活動的教具來教。有時,也可以通過做游戲來增加神秘感,調動寶貝的學習積極性。
寶寶語言能力發(fā)育關鍵期的訓練方法
寶寶語言能力發(fā)育關鍵期的訓練方法
0~~3歲寶寶語言發(fā)展最快、也是最為關鍵的階段,細心的父母在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寶寶在這個時期的語言發(fā)展速度相當驚人,只要稍加引導,寶寶就能說出一些多詞句的話語,并學會使用各種基本類型的句子,說話時還會出現(xiàn)一些復合句。
這個時期的寶寶還非??释芘c父母交流,對此,父母可利用以下方法,因勢利導地對寶寶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
復述說話和故事內容:復述說話和故事內容是最為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不管什么時候,都可以對寶寶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讓父母先對寶寶說一句話,然后讓寶寶跟著說,開始時可從最簡單的句子說起,如,“寶寶喜歡寫字”、“媽媽喜歡寶寶”,待寶寶熟練掌握后,再逐漸延長句子的長度。
給寶寶講故事時,也可采用這種復述的訓練方法。選擇故事時,可選一些情節(jié)簡單但寶寶卻較感興趣的故事。父母講完后,即可嘗試讓寶寶將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復述出來。最初寶寶可能會感覺有些困難,父母一定要善于引導和鼓勵寶寶接著復述。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記得明天將這個故事講給鄰居的小妹妹聽”、“會講故事的寶寶是非常棒的寶寶”,以此調動寶寶復述的積極性。
看圖說話:很多幼兒圖書都配有圖畫,父母可運用這些圖畫,訓練寶寶的語言思維能力。和寶寶一起翻開書,一邊指著圖片一邊向寶寶講解:“母雞帶著雞寶寶找小蟲”、“小白兔在吃紅蘿卜”,最后再試著將這些畫面連起來,讓寶寶講給父母聽。開始寶寶可能講得不完整,甚至不會講,這很正常。父母千萬不要著急,應鼓勵寶寶慢慢來,大膽地講。相信經過不斷訓練,寶寶會講得越來越好。
教寶寶念兒歌、詩歌:兒歌、詩歌一般說來比較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寶寶即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和含義,也會非常樂意地大聲朗讀,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這樣既可提高寶寶的語言思維能力,又能讓寶寶欣賞到優(yōu)美的詩歌、學到知識,真可謂一舉數(shù)得。
教寶寶認識玩具及生活用品:寶寶總是懷著一顆好奇心去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事物,聰明的父母一般都會及時地滿足寶寶的這種好奇心。周圍環(huán)境中的一些物品,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父母可通過教寶寶識認這些物品的名稱及用途,讓寶寶學到很多生活常識,同時積累新的名詞,這對寶寶語言思維的發(fā)展和運用十分有益。
2歲至3歲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方法
2歲至3歲的孩子已處在語言表達的階段,加上他有了許多生活的經歷和認識了萬事萬物,這個時期教他把話說完整,并且說得有條理一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會產生一個飛躍,發(fā)生質的變化,家長要把握住這個時機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語言訓練。
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特點是:
其一、已進入語言復合句階段。孩子在大人強化的作用下已將主謂賓結構的句式鞏固下來,說話的句子明顯加長,到了逐步學會說復合句的時候了。如會說“寶寶吃這個,媽媽吃那個” “我先吃飯,再去玩”等。
其二、還慢慢學會了用語言表達眼前不存在的事情。如回到家會說:“媽媽,爸爸還沒有回來?!蓖砩铣鋈ネ鏁r會說:“今天沒有看見月亮?!钡鹊取4藭r孩子的語言已開始脫離具體的環(huán)境,從具體形象的語言內容向抽象邏輯的語言內容發(fā)展,表明孩子已開始進行語言思維了。
其三、還慢慢學會了用語言來描述人和物的相互關系。如“這是我的皮球,這是你的小汽車。” “這是我的,不給你?!钡鹊取?/p>
其四、還學會了用語言來評介人和事。如看到某個小朋友不聽話、瞎鬧,他會說:“不乖,不是好孩子?!钡取?/p>
總之,在這個階段對孩子語言訓練的重點任務,是盡早誘導孩子在活動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句式擴展的能力。具體方法為:
方法一 教孩子學習語言復述
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做語言復述的游戲,如媽媽小聲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一起去麥當勞。”叫他將話傳給爸爸。這種游戲簡單有趣,孩子樂意參與。復述的語言從短到長,不一定要求孩子復述完整,主要是以激發(fā)他說話的興趣。
方法二 教孩子學習場景提問
大人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就看見的情景提問,讓孩子回答,這非常有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如問:“是什么車子開過去了?” “前面走過來的是哥哥,還是姐姐?” “這是什么顏色的花?”“這位爺爺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 “你看看紅旗朝哪邊飄?” “你看看今天晚上的月亮像什么?”等等。這種場景提問,是孩子生活中親眼看到的情景問題,孩子自然喜歡回答。
方法三 教孩子學習時間概念
教嬰幼兒學習時間概念,首先要從孩子的實際生活的經歷中教他領悟,如逐步告訴孩子:天亮了,我們起床的時候叫“早上”;吃完早餐到吃中餐之間叫“上午”;吃完中餐到吃晚餐之間叫“下午”;吃完晚餐以后叫“晚上”。等孩子慢慢領悟了這些概念后,可以問孩子:“吃完早餐你去玩皮球的時候,是上午還是下午?” “吃完中餐你睡覺了,是上午還是下午?” “現(xiàn)在是下午還是晚上?”’。
方法四 繼續(xù)教孩子背兒歌和小古詩
這個時期應該教孩子背誦完整的兒歌和小古詩,能與看到的實景聯(lián)系起來學和背就更好了。如背了一首“秋天到,秋天到;紅樹葉,黃樹葉,片片落下像蝴蝶?!钡膬焊瑁粼趹敉饪吹搅饲锾斓穆淙~,就要誘導孩子邊看邊背這首兒歌,這樣孩子背的兒歌或古詩就更有意境了。
方法五 教孩子學習簡單的復合句
孩子在能說完整簡單句的基礎上,可以教他說由兩個簡單句或三個簡單句組成的復合句。如“我先吃一口飯,再吃一口菜。” “爸爸看書,我和媽媽玩?!?“太陽起床了,月亮就睡覺了。” “我喜歡媽媽,也喜歡爸爸,還喜歡奶奶。”等等,這種句子說得越多越好。
方法六 繼續(xù)就故事中的內容提問
兩、三歲的孩子最喜歡聽大人講故事,而且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許多,因此,大人要抓住孩子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對他進行語言訓練,要繼續(xù)就當時講完的故事對孩子提問,如講完《小貓釣魚》的故事,大人可以這樣提問:“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 “小貓釣到了魚沒有?” “為什么沒有釣到魚?” 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提問的難度可以適當增加,如還是以這個故事為例,還可以問:“小貓下次再來釣魚,它會釣到魚嗎?”就故事內容提問,這是訓練孩子聽說能力的一個最有效的好方法。
方法七 教孩子簡單復述故事中的情節(jié)
兩、三歲的孩子一般都喜歡聽故事,大人可以引導孩子簡單復述故事中的部分或全部情節(jié),只要能說出個大意,哪怕是幾句話都要熱情鼓勵和稱贊。剛開始孩子不知道怎么復述,大人可以根據(jù)故事過程用提問的方式加以引導。如《龜兔賽跑》的故事,可以這樣問:“有一天誰和誰在什么地方賽跑?”引導孩子說出“有一天,烏龜和小白兔來到草地上賽跑”的話,大人接著可以邊聽邊附和著問:“后來呢?…嗯!后來呢?”直到孩子講完。當然這種訓練難度較大,可以在孩子3歲左右進行。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各個年齡段的語言培養(yǎng)及訓練方法,不是有絕對界線的,因為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狀況都有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孩子發(fā)展的速度快一些,有的則慢一點。對于前者,如果已達到了某一個年齡段的水準,完全可以按下一個年齡段的訓練方法適度地超前訓練,沒有什么可保守的;對于后者只要他總的趨勢是向前發(fā)展的,就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尚未達到某一個年齡段的水準,就不要急于按下一個年齡段的訓練方法操作,可以暫按這個年齡段的訓練方法繼續(xù)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這樣做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語言發(fā)展。
提高幼兒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孩子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是很不均衡的,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強,而有的孩子則動作發(fā)展很好,這都是正?,F(xiàn)象,請不要著急。孩子雖然不能準確無誤地背誦兒歌和連貫地敘述故事,但已經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已經很不錯了。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看一些簡單的、感興趣的圖畫,要求他記住畫面內容,然后遮蓋部分畫面,讓幼兒回憶遮蓋的是什么,以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中小班的兒歌一般內容都不是很多,家長為了幫助幼兒記憶,可以進行問答式游戲,家長說一句,幼兒答一句,這樣的一問一答,幼兒感興趣。
在故事講述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共同進行表演。一開始,要求孩子復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當孩子掌握以后可以分角色表演。在孩子表演時,家長應是忠實的觀眾和聽眾。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助時,家長應以角色的身份參與,幫助孩子完成表演。這樣既消除了孩子緊張的心理和壓力,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心。為了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還可以用錄音錄下孩子念的兒歌和復述的故事,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會格外地激動,這可激發(fā)起孩子進一步講述的興趣和欲望。
2、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素材。
如:好聽的故事磁帶,好看的動畫片等。故事磁帶可以規(guī)范孩子講述故事的語言,對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時,動畫片是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這一心理,對孩子提出要求:每次看完以后要講給大家聽。
3、家長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孩子看圖講故事。
開始,家長讓孩子一邊看圖,一邊指著圖畫中的人和景,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講,然后讓孩子合上畫冊,一邊回憶,一邊講。然后再大聲地在大人面前講述。這時,家長要給以熱情的鼓勵,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述。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話,連貫通順地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4、結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來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
家長可以事先給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