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跟不聽話的孩子過招

發(fā)布時間:2021-07-01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跟不聽話的孩子過招

家長通常有一個苦惱,我們那么愛孩子,孩子卻不聽話,讓大人煩惱不已。不聽話,也就是不聽從指令。今天,我只用兩招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一.不聽話的常見現(xiàn)象

1.老要吃垃圾食品。

2.喜歡買東西。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

4.不按時睡覺。

5.習慣對大人說“不”。

不聽話的原因

家長原則性不強。當你說不行時,孩子堅持哭鬧,你就妥協(xié)了。這個過程,孩子從中得到了實惠,這種行為就會增強。也就是說:不聽話其實是我們家長強化的呀!

解決問題的兩個絕招:

1.建立規(guī)則,有獎有罰。

2.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建立規(guī)則要跟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理解你的決定。決定前并給孩子兩次提醒,獎勵前有提醒,懲罰前有警告。兩次過后,堅決執(zhí)行。你就準備第一次孩子大鬧天空的情形。關(guān)鍵是第一步,家長決不讓步,只管執(zhí)行,可以哄孩子:你哭,媽媽也傷心??梢?guī)則是你同意的,一定要執(zhí)行。就像我們從不批評老師遲到,但會笑嘻嘻的把工資扣了。執(zhí)行規(guī)則,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原則。孩子很聰明,他會利用家長對他的愛步步進逼,我們可以愛他,但不能讓他違備規(guī)則。

總結(jié):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立規(guī)矩→執(zhí)行前警告→堅決執(zhí)行→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具體方法

1.解決老要吃垃圾食品怎么辦?

定次數(shù)法。

獎勵法:達到家長的要求,獎勵一次。這樣讓孩子理解,努力才能有收獲嘛!

實驗明理法:把那些垃圾食品拿回來,放在家里,半年不壞,問孩子什么原因?

2.孩子喜歡買東西怎么辦?

定金額法。

獎勵法。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怎么辦?

明理法:媽媽也不愛吃蔬菜,問孩子媽媽為什么要吃蔬菜呢?

榜樣法:大力水手就愛吃菠菜。

游戲法:用釣魚的游戲喂孩子吃菜。還有一個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閉上眼睛猜猜他吃的是什么菜。還可以讓孩子把菜中包些飯,或飯中包點菜,感受一下新鮮的感覺。孩子這樣多吃幾次,就適應了蔬菜的口味。

4.不按時睡覺怎么辦?

講故事法:講枯燥點的故事,說慢點,催眠性質(zhì)不要太有趣,以免給孩子講興奮了。

同睡法:到孩子睡覺時間了,就跟孩子一塊睡,別坐上孩子身邊,想等孩子睡著了自己看電視上網(wǎng)打麻將什么的。當然,也要先跟孩子定規(guī)矩,到時一定要睡覺。第一次,孩子依舊會很兇的哭鬧,第一次,跟孩子比堅持力,第一次堅持下來就行了。

5.習慣對大人說“不”怎么辦?

定規(guī)則法就行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實用三招對待不聽話孩子的辦法


實用三招對待不聽話孩子的辦法

小容和小韜漸漸長大,快三歲了,心眼越來越多,翅膀越來越硬,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會磨嘴皮子了,沒有三招兩式的,保準抓狂,我做為奶爸也不例外。

但我不想濫用父親的權(quán)威來壓制孩子,而且我也不喜歡大聲說話,我喜歡讓小容和小韜自己去認識和學習,而不需要我時時督促和提醒。我希望長大以后,他倆可以自覺的去做某些事情,那樣,我既輕松,省得跟他倆說話生閑氣,又能讓他倆的自我意識健康發(fā)展起來,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非常有好處。

奶爸和媽媽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奶爸是男人,很多人認為男人哄孩子,孩子因為比較害怕爸爸可能更聽話,事實卻是剛好相反,很多男人一般比女人缺乏耐心,態(tài)度粗暴,找不到哄孩子的方法,最后的結(jié)果往往是孩子哭鬧任性,男人站在一邊,束手無策,干著急,如果讓愛心泛濫的媽媽看見了,對這個場面會既抓狂又心疼。

當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如果爸爸作風嚴謹而理性,會越來越體會到父親不同于母親身上的那種威懾力。但是,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奶爸們怎樣也可以修煉一下權(quán)威或者威懾力,而避免孩子在你面前隨意任性呢?

一要學會尊重孩子。孩子內(nèi)心的世界不同于大人,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會成為孩子的知心人。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喜歡玩,所以爸爸們就得多抽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耍,就會非常容易走進孩子心里,讓孩子一天見不到爸爸就想。

但陪孩子玩,一定嚴而有度,不可什么都依著孩子。我看小容和小韜比較多,雖然喜歡陪他們玩,但也有感覺無聊的時候,所以,當媽媽下班一回家,我會馬上讓媽媽陪他們。媽媽比我心軟,有時候會無原則的滿足他們的要求,比如可以爬窗臺,可以站在上面,但我是禁止的,所以,我扮演的是嚴父的角色,而媽媽是慈母,可能將來會有一段時間,兩人怕我,會跟媽媽更親近,但等真正懂事了,心還是會跟我最親近。因為尊重孩子也要有個度,不能沒有原則的一味遷就,否則就是溺愛。溺愛的孩子學不會尊重他人,他們的眼里只有自己。

二是怎樣有錯必究。小容和小韜年齡還小,犯錯是難免的。我看到很多爸爸對孩子犯錯也很忌諱,但往往要求孩子馬上改正,并且如果做不到,當時會采取一定的暴力行為強行制止,往往搞得孩子很難接受,哇哇大哭,而且有時候會激起逆反心理,更難教育,如果這樣的話,事情往往會變得很無奈。

我對小容和小韜犯錯也非常在意,而且有錯必究,但在追究以前,首先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生氣時的所作所為往往是不理智的,采取的處理方法也往往是不合理的,所以,看到小容和小韜犯錯,我會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用和緩嚴肅的語氣來跟他們說話,或許孩子小,他們也不想犯這樣的錯誤呢。

大聲呵斥,就是不尊重孩子。試想,如果你對一個成人不夠尊重,也這樣說話,誰會受得了呢?但平靜的態(tài)度并不表明就可以容忍或者遷就孩子的錯誤,所以其次就是在告訴孩子不能做什么以后,一定要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因為孩子在受你的呵斥以后,往往呆呆的站在那里,會不知道怎么辦,那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法,只要他聽從去做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加追究,萬不可一件事,說起來沒完沒了,給孩子一個機會,給孩子一點自尊。如果下次再犯,那再提醒好了,總有一天,孩子的控制能力會增強,可以強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最后如果孩子任性不聽話,哭鬧打滾,那就讓他哭好了,我一般不會做出任何妥協(xié),但可以適當勸慰,擺事實講道理,孩子總有聽的時候。

所以,孩子很少看見我生氣,冷靜理性處理問題,即便孩子在任性大哭的時候,我輕輕說幾句話,也會馬上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不用對他們大叫大喊。但我承認,我叫喊過,特別是小容和小韜一起任性撒潑的時候,讓我一度抓狂,但還好,很快能冷靜下來。而且,當我看到因自己叫喊而讓小容和小韜害怕的時候,我會后悔自己不應該這樣。

三是如何說到做到。跟孩子相處其實就是哄孩子的過程,但孩子都是很認真的,對大人的話會特別放在心上,千萬不要以為隨口說說就可以糊弄孩子,如果這樣,時間長了,大人再怎么哄,孩子也不會聽了?,F(xiàn)在小容和小韜晚上會吃些零食,但吃太多的零食又沒有好處,特別是棒棒糖,現(xiàn)在是兩人的最愛。白天想吃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晚上吃過飯后再吃,開始很難哄,但到了晚上,我一定會拿給他們的,即便他們忘了,我還會拿出來,然后對他們說,“爸爸說過晚上才吃棒棒糖的,來,快吃吧?!眱扇司头浅8吲d,嘟囔著,“晚上吃棒棒糖,晚上吃棒棒糖?!边@樣一來,以后白天再想吃棒棒糖的時候,就會自己跑到我面前乖巧的說,“晚上吃棒棒糖?!蔽揖透胶椭麄z說,“對了,白天不吃,晚上吃過飯后再吃?!?/p>

以前兩人小,白天想不起來,晚上如果忘記了,也就不吃了?,F(xiàn)在大了,幾乎每天都能想住吃棒棒糖,但吃糖太多肯定不行,對牙齒也不好。所以,現(xiàn)在再給他們吃棒棒糖的時候,就對他們說,“今天晚上吃過了,明天就不吃了,知道嗎?”如果兩人不同意,那就今晚的也不能吃,所以兩人都會同意。等明晚再要棒棒糖時,就告訴他們說,“昨天已經(jīng)吃過了,不是說好今晚不吃了嗎?所以今天不吃了?!眱扇艘宦爼[,然后我接著對他們說,“但是明天晚上可以吃?!苯又儆闷渌闶澈逡缓?,小容和小韜就會很快安靜下來。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態(tài)度一定要明確堅決,千萬不可心軟。

這樣,我既認真對待了他倆的要求,又按規(guī)定做到了我的承諾,時間長了,再說什么話,他倆也就很容易相信我了,對于其它事也就很容易哄了。

我相信,任何爸爸如果做到了以上三點,就是一個民主,和藹但卻充滿權(quán)威和威懾力的父親,他在孩子的眼里是親切可愛而高大的,當然,這個形象是需要媽媽共同配合來完成的,媽媽在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當面要和爸爸保持一致,如果有什么分歧,那就私下里討論好了,否則在孩子爭論不休,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一個管一個護,兩人到最后都很難有權(quán)威,孩子會越來越難管教。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聽話”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p>

——————————————————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guān)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解決方案。

這些東西不僅孩子不需要,還會阻礙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的傾聽。

有時,你需要傾聽他的語言;

有時,你需要觀察他行為傳遞的信息。

優(yōu)秀的傾聽者需要傾聽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聽話”,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傾聽者,只需培養(yǎng)優(yōu)良習慣。但是,與所有習慣一樣,傾聽習慣需要實踐。那么,如何培養(yǎng)傾聽習慣呢?

1.記住閉上你的嘴

“傾聽”的字母還可以組合為“安靜”,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2.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專心

面對孩子,你是否隨口應付、被迫答復、被動反應?如果是,按下你內(nèi)心的暫停鍵。(是的,有時,你的確需要按下這個暫停鍵。這一過程僅需3秒鐘時間。)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筆記本??粗⒆拥难劬Γ瑢P膬A聽。

3.注意孩子開始講話的方式,然后做出回應

你必須具有很強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將注意力從手頭工作轉(zhuǎn)移到孩子的問題上。這是一個重要信號,孩子可以據(jù)此判斷,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是否可以信賴你。孩子主動發(fā)起的講話比你的詢問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機了解今天學校發(fā)生的事情。

4.如果你現(xiàn)在不能聽他講話,應該這樣答復他

“我聽到你對這事感到憤怒,我希望我們能夠認真討論。不過,現(xiàn)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學,所以暫時還不能和你討論。我們可不可以定一個時間,就在今天晚飯后討論怎么樣?”然后,一定不要忘記你的許諾。按時和他討論。這樣,你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貫注

現(xiàn)在是你傾聽孩子講話的時間。工作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夠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傾聽。他可能不會流露出來,但是當你假裝傾聽,實際心不在焉時,他的自信心會受到傷害。

6.為了開啟對話,要積極確認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進行判斷或給出建議

“你對弟弟非常生氣”和“你似乎擔心今天的野外旅行”,這些都是開啟對話的方法;“你必須努力和弟弟相處”和“不要過分擔心野外旅行,你必須去”,這些都會結(jié)束對話。

7.提出非判斷性問題,鼓勵孩子給予真實答復

“今天午飯時你和誰坐在一起?”或者“拼寫測驗怎么樣?”比“今天上學怎么樣?”要引出更多談話內(nèi)容。以“為什么”開頭的問題常常讓孩子處于戒備狀態(tài):“你為什么穿那個?”與“對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認為大多數(shù)孩子會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地傾聽。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議

這意味著,你必須控制自己對問題的憂慮。你的孩子需要一個宣泄的機會,否則他無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還需要一個思考解決方案的機會,在此基礎(chǔ)上,他才能培養(yǎng)自信和能力。

9.確保話題的安全性

如果內(nèi)心憂慮,人們是無法認真傾聽的。如果他們感到不安全,他們通常會退縮或攻擊,大腦的思維功能則會隨之關(guān)閉。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現(xiàn)出憤怒、恐懼或悲傷的情緒,要及時與他重新建立聯(lián)系。告訴他,同時也告訴你自己,你非常愛他,你有責任找到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解決辦法。

10.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到對話的安全性

不要過于摻入個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負有責任(“我原本可以阻止這件事!”)或者恐懼(“我不敢相信這種事發(fā)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鎮(zhèn)定下來,將你的感受放在一邊。現(xiàn)在不是分析你的時候,內(nèi)心憂慮于事無補。事實上,無論你的孩子在講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處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些棘手的感受。當他心情穩(wěn)定之后,幫助他制定正確的行動計劃。

如何讓孩子聽我講話?

父母們提出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讓孩子聽我講話?”孩子的頭腦中有很多想法,從午飯時和誰坐在一起到足球選拔賽,再到最新的計算機游戲。在他們的名單上,父母的座次相當靠后,讓我們頗為尷尬。即使蹣跚學步的孩子,關(guān)心的事情也與我們不同。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在此時此刻洗澡!

當然,向我提出這一問題的父母們并未真正思考傾聽話題。他們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讓孩子照他們說的話去做。那么,秘訣是什么?先建立聯(lián)系,再試圖糾正。下面,我們詳細講述一下具體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開始講話

主動與孩子接近,輕輕觸摸他。看著他的眼睛,直到他抬起頭來。然后,開始講話。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你不能這樣做,務(wù)必確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當你正在開車時,可以這樣說:“我能告訴你點兒事情嗎?”

●不要重復講過的話

如果你已經(jīng)問過一遍,孩子沒有做出回答,不要簡單地重復。你沒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時,你應該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簡意賅

大多數(shù)父母講話太多,弱化了要傳遞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當你向孩子作指導時,要盡量言簡意賅。

●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如果你正忙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來做另外一件對你不重要的事情,你會有何感受?你是否會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贊同他的觀點,效果就會大為不同:“我知道,現(xiàn)在很難停下來,親愛的。但是,我需要你……”

●尋求合作

沒有人喜歡聽他人頤指氣使地下達命令。所以,要語氣溫和,給出選擇?!艾F(xiàn)在該洗澡了。你是想現(xiàn)在去,還是過5分鐘去?好的,說定了,5分鐘,好嗎?我們拉鉤。”

●要安慰,不要責備

當我們情緒波動時,孩子就會關(guān)注我們的情感,忽視我們傳遞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讓大家都上車,不要浪費時間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時他們?yōu)槭裁床宦犇愕脑?。這樣做,只能讓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內(nèi)。你該深呼吸一下,幫助孩子準備上車。上車之后,你可以讓他們幫你想辦法如何準時走出家門。

●設(shè)定例行活動

例行活動越多,你作為操練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顒訒r你為他們拍了照片,并將它們張貼在一面小小的招貼畫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會對這些事情擔負起責任來。你的職責僅限于提出問題:“離開家之前,你還要做什么?我們來檢查一下?!?/p>

●做專心傾聽的榜樣

如果孩子向你講述白天發(fā)生的事情時,你的眼睛卻在盯著自己的電話,你這是在告訴他如何處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聽你講話,就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這只需幾分鐘時間。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編者說】

1、只有我們先學會了“聽話”,孩子才有可能變的“聽話”;只有當我們開始從“上帝”的寶座上走下來的時候,放棄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與孩子更好的建立起連接,而只有先建立了連接,才能有更好的溝通與合作

試想一下,一個對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無視你內(nèi)心感覺的人,你還愿意與他溝通、合作么?你心中不會對他的命令與安排產(chǎn)生敵意與抵觸么?甚至在對方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心里都在小聲嘀咕著詛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許就會有一兩件記憶深刻的事情令你難忘,雖然那時的你還小,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那么憤怒與不滿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孩子的感覺了。并不是孩子不想“聽話”,而是被家長的行為推到了那個“不聽話”的位置上了

請永遠記得:孩子是一個有自主意識、思想的,獨立的人

2、很多時候我們情緒失控,不能保持平靜的狀態(tài)面對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自己的大腦自行運轉(zhuǎn)機制所致。慣性思維會使得我們忽略了眼前這件事并沒有多么嚴重、糟糕,而是聯(lián)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滿意的事情,甚至預想出可怕的未來,這些聯(lián)想疊加在一起,就會使你變的焦躁不安,憤怒指數(shù)直線飆升!進而失控爆發(fā)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別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你要做的只是處理眼前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3、聊起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聽過太多父母的頭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講到的尊重、傾聽,還涉及到家長的說話語氣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紹給你看兩篇專門講語氣與方式的文章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diào)試著視頻,準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diào)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媽上課??蓌x不干,非粘著,這時韓老師又哄xx說:“xx跟韓叔叔再見,晚安!早點休息?!笨蓌x就是一句話也不說,也不回應韓老師。這時我就想,xx怎么可以這么不聽話,一點禮貌都沒有,于是拉著xx讓他跟韓老師打個招呼,但xx不吃我這套,轉(zhuǎn)身就要跑。這時韓老師看了,說我這樣做非常不妥,我不該強制要求孩子跟人打招呼。

課后幾天里我反思回想,以前我真的是,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與朋友、同事打招呼,若有遇到帶著xx時,我都會半引導、半強迫的要孩子跟對方打招呼。但xx顯得非常緬靦,抿著嘴就是不開口。往往弄得我很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xx教好,有時還會忍不住有責備的口吻說xx:“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你這樣的孩子別人不會喜歡的,等等之類的話?!苯?jīng)韓老師提點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越是這樣教育xx,xx跟人打招呼這方面,越是沒有進展。

那天晚上正好聽了韓老師講的,“家長如何理解孩子”和“如何與孩子談心”這兩課。于是我想試著與xx談?wù)劊覐娖人舜蛘泻?,當時的他是怎樣想的,他為何又表現(xiàn)的這么不配合,我想只有xx知道這個答案。

在與xx交談時,我挑了最近的一個話題問:“xx,媽媽前兩天在電腦旁,讓你跟韓叔叔問好,當時你是怎么想的?”xx想了想反問:“媽媽,你是說你上課那天嗎?”我說:“是的”坐在我對面的xx用兩只手,夾著我的臉,用力的揉搓一下。說:“我不打招呼,那是因為我只在電腦上見過韓叔叔一次,與他不是很熟,你就要我跟他打招呼了。再說當時,叔叔他只想我去睡覺。并且我覺得媽媽和叔叔都很過份,我當時都說了,睡不著,我不出聲,只坐在你旁邊,你們都不同意。我當然不會打招呼了。聽了xx的話,我突然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懂xx。孩子有這么多不肯打招呼的原因,而我曾經(jīng)多次強迫他,卻從未去了解下,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

于是我試著又問:“那之前有時媽媽說你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別人不會喜歡的孩子,那你就不想做個有禮貌讓人喜歡的小朋友?”xx聽我這一問,停想了幾秒回道:“媽媽越是那樣說,我越不會打招呼”說這到xx停頓下來,沒接著說下去。我追問著:“為什么呢?”xx:“你當著別人的面,不是說我沒禮貌嗎?那我就不禮貌了?!闭f這話時xx還帶著幾分怨恨的口氣。

這時我終于明白,為何有多年家庭指導經(jīng)驗的韓老師,在看到我強迫孩子打招呼時,他會立馬說出我做得非常不妥。原來我這樣做,是給孩子一種挫敗,說孩子沒禮貌,其實是在傷孩子的自尊心。原以為我的話孩子不會有太多感覺,漠視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我錯的太遠了。

我跟xx道歉說,媽媽錯了,以后媽媽不再這樣要求你,等以后遇到媽媽認識的人,媽媽先給xx做個介紹,讓你了解了對方了,你自己再決定要不要跟他們打招呼,你說這樣好不好。xx聽了,很高興的說:“到時我再決定好嗎?”可以的,當我把這話剛說完,xx在我臉上親了一口,并還說:“謝謝媽媽?!?/p>

那媽媽要謝謝xx的韓叔叔,是他讓我了解了xx的內(nèi)心想法,也是他讓媽媽知道做錯了。

這么跟孩子說話他才會聽


“怎么還不會?”“聽明白了沒有?”

當家長或者老師這么對孩子說的時候,孩子一般會低垂的腦袋,一聲不吭。

家長們、老師們,你們是否想過,或許是自己的語言有點“冷”呢?那當孩子不能配合你們的教導,作業(yè)做不出,問題答不上來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一、啟發(fā)類

1.學習要善于觀察,你從這道題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2.請把你的想法與其他同學/爸爸媽媽交流一下,好嗎?

3.你說的辦法很好,還有其他辦法嗎?

二、賞識類

1.說得太好了,爸爸(媽媽、老師)佩服你,為你感到驕傲!

2.你的設(shè)計(方案、觀點)富有想象力,極具創(chuàng)造性。

3.我非常欣賞你的想法,請說具體點,好嗎?

4.你的解題方法非常新穎,連爸爸(媽媽、老師)都沒想到,真厲害!

三、表揚類

1.你真讓人感動,爸爸(媽媽、老師)喜歡你的敢想、敢說、敢問和敢辯,希望你繼續(xù)保持下去。

2.這么難的題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3.哎呀,你的見識可真廣,懂得這么多的知識,好像百度一樣,同學們以后有問題要就找你幫忙。(老師版)

5.通過你的發(fā)言,老師覺得你不僅認真聽,而且積極動腦思考了,加油哇?。ɡ蠋煱妫?/p>

四、提醒類

1.你雖然沒有完整地回答問題,但你能大膽發(fā)言就是好樣的!

2.老師真想在下節(jié)課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現(xiàn)——更踴躍,更大膽,更自信!

3.你的聲音真好聽,能大聲讀一遍嗎?那樣,你會獲得更熱烈的掌聲。

4.這道題,你不是不會,而是疏忽大意了,如果再耐心細致些就好了。

5.如果你能脫稿,并且面向同學來展示就更好了。

五、勸誡類

1.你是聰明、可愛的孩子,可是你學習不穩(wěn)定,為什么呢?你經(jīng)常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多么希望你從小養(yǎng)成做事認真的習慣,對了,還要把上課做小動作的毛病改掉,好嗎?老師相信你!

2.每次見到老師,你總是甜甜地問一聲“老師好!”老師非常喜歡你,但在課堂上,老師多想看到你高高地舉起小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嗎?要展示給別人看,相信自己!

3.愛讀書,是一個好事情,值得表揚??墒?,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做著好事情,好比數(shù)學正負得負一樣,產(chǎn)生的就是負作用了(針對課堂看課外書的情況)。

4.有個國外科學家說:真理偏愛有準備的人。中國人也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們小組準備不充分,對學、群學不到位,所以你們沒有發(fā)現(xiàn)真理,沒有挑戰(zhàn)成功!

六、鼓勵類

1.來,請你談?wù)勥@個問題。我從你的眼中看出來,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看法。勇敢地站起來!

2.你很勇敢,第一個舉起手來,說錯不要緊,關(guān)鍵是敢于發(fā)表個人見解!

3.這個問題提出得真好,誰愿意幫助他解決?

4.你的想法真有創(chuàng)意,你愿意進一步談?wù)勀愕臉?gòu)思嗎?

5.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斷的收獲。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勝利總會屬于你。

七、反思類

1.通過探究,你有什么體會?有什么啟發(fā)?有什么收獲?

2.你覺得怎樣讓學習效率更高一些?這道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3.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其中包含著許多豐富有趣的知識,有興趣可以到圖書館或通過網(wǎng)絡(luò)自己去尋找資料。

不要讓孩子太聽你的話


常常聽到媽媽對孩子嚷:“您怎么這么不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孩子您會滿意嗎?雖然您一直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創(chuàng)造型的孩子,可是當孩子真的有創(chuàng)造性時,您又開始擔心,因為創(chuàng)造型孩子往往不太聽話。

據(jù)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創(chuàng)造力高的兒童多數(shù)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為時逾常規(guī);

3、處事不固執(zhí),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tài)度。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tǒng)是喜歡老實的孩子。家長總希望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diào)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diào)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第一,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寫了一本書《領(lǐng)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diào)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tǒng)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jīng)叛道”,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守業(yè)型人才。我認為我們家長要真心熱愛創(chuàng)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tǒng)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寺f:“固執(zhí)與執(zhí)著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妙,如果您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您非常執(zhí)著、堅持不懈;如果您沒有成功,人們就說您固執(zhí)、頑固不化?!蔽鞣饺苏J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zhí)”,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zhí)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chuàng)造。

國外有一個孩子,家長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太陽。家長問他:“您怎么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奔议L說:“好極了,您太有想象力了?!?/p>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您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yǎng)出藍色的蘋果呢?!?/p>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欲望的保護。

創(chuàng)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chuàng)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yōu)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經(jīng)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有好處的。

創(chuàng)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么去進行創(chuàng)造?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ァ疤詺狻?,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chuàng)造。

孩子跟我說了不該說的話


孩子跟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兒子從小到大在吃喝拉撒睡方面從未讓我操心,省心得不得了。但是最近睡覺讓我犯了愁,因為晚睡早上醒不來,上幼兒園總是吃不到早餐,老師已經(jīng)提了N多次意見呢。

以前兒子晚上八點半就睡著了,一覺到早上六七點鐘,能睡,睡到自然醒。后來夏天時小家伙睡眠時間改為晚九點半鐘了,能睡到早上七點多,因為小爸上班不急,我離單位又近,所以沒有太多像其它媽媽那樣的緊迫感,但隨著天氣轉(zhuǎn)涼,老師多次建議讓早到幼兒園才好。所以催兒子早上床就成了當前的主要任務(wù)。

兒子很懂事,我給他講道理,他能聽懂并欣然接受,即使不睡躺到床上聽一會故事,基本上還算溫和。但昨天開始,突然間像變了一個人,洗漱完了躺在床上,故事也聽了,燈關(guān)后就不干了,偏要起來看《大長今》不可,不讓就哭著喊著:“你為什么不讓我看呀?你為什么不能聽我的話呢?”弄得我們措手不及,他哭得傷心不已,我用了‘共情’等溝通方式,小家伙有時還不買帳,但哄一會就會安靜下來,靜下來時給他講道理,他答應明天一定早睡早起。不過我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一般鬧過之后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他就會乖乖地睡覺去了。

昨晚上他又重蹈覆轍,和前晚一樣,躺下后突然間起來要看一會電視,我沒同意,他就一直哭,哭了足足半個小時,邊哭還邊質(zhì)問我:“你到底是不是媽媽,為什么不聽我的話呀?”我一下愣在那里:難道我做錯了什么,讓兒子有什么傷心之事?我和小爸平時很少看電視都是早睡早起之人,晚上看書的時間多些,對兒子我也很少發(fā)火,有足夠的耐心,兒子的要求該滿足時滿足,不該滿足之時講明道理,基本上尊重兒子的選擇和要求,所以兒子也一直很懂事,很有安全感。只是不知為何最近兩天會這樣?真是令人困惑不已呢。

對于孩子我采取粗養(yǎng)政策,只在大的方面限制他,其它給他很多的自由。上了幼兒園之后,我基本上和幼兒園的要求保持致,早睡早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家伙基本上能將幼兒園的要求保持到位,自已動手的機會也多了起來,也許只是這兩天有些事讓兒子發(fā)生了變化,不足為慮,再觀察一下再說吧。

不過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家長該如何去做呢?想想可能有幾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

1、如果是到了該睡覺的時間,父母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態(tài)度要一致,第一次一定不能妥協(xié)。如果不到日常睡覺時間倒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

2、冷靜等待,允許孩子發(fā)泄自已的不滿或憤怒之情。待冷靜后講明原因和道理,這時侯‘共情’溝通很重要,要就事論事地說出他的感受或描述事情本身,而不能指責他的錯誤。

3、等事情過后再講明父母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除了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有好處外,孩子是個大人了,要理解父母早上要早起上班的處境。這一點很重要,讓孩子明白家里的現(xiàn)狀,要比空講大道理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認可,并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呢。

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療法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我從行為療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并提出了“對治”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句話: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此,在給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須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歲的孩子大公無私,學“孔融讓梨”,這是很難做到的。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讓他半個小時靜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或做作業(yè),那是很難的。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區(qū)別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一廂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類型的人是不現(xiàn)實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齡。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的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方面領(lǐng)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實際能力。有些家長比較關(guān)注孩子,對孩子的能力和特長了解得比較全面;有些家長工作忙,跟孩子接觸比較少,了解就少。

有人擔心,只讓孩子做會做的事而不讓他做不會做的事,孩子怎么能進展呢?請看第二句話。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他不會做的事。但是,這件事不能太難,應該以“跳起來夠得著”為原則,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須能夠做得到。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和監(jiān)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許多家長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們經(jīng)常教導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沒有一概不管,或者發(fā)現(xiàn)沒有做到就批評幾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結(jié)果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或者聽進去了,但理論脫離實際,言行不一。而批評和處罰的后果是,孩子學會了說謊。換句話說,過分強調(diào)結(jié)果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家長應該多多關(guān)注過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務(wù)。

陪伴就是監(jiān)督,同時也是指導和鼓勵。如果孩子真的不會做,那怎么辦呢?放棄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該協(xié)助孩子做。注意,是協(xié)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長看孩子不會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親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孩子不予理睬,母親一邊罵一邊把他的房間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時獎勵

根據(jù)行為療法的理論,一種行為能不能建立起來,效果是關(guān)鍵。帶來效果的行為會保留下來,沒有帶來效果和帶來負面效果的行為會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長視而不見,孩子會覺得做不做一個樣,以后就不會那么熱心地去做,對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怎么還要“額外”的獎勵?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經(jīng)地義!他們只看效果。

所以說,獎罰是必需的。那么,獎和罰哪個更好呢?從“局部”的作用來看,獎和罰沒有區(qū)別。但是,從長遠利益和人格發(fā)展的角度來講,獎優(yōu)于罰。罰可以消除不良行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為,行為的總量就會減少,變成“無所事事”。獎有利于建立好的行為,而好的行為多了,不良的行為自然就少了,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獎勵會使人變得樂觀、積極、自信、卓有成效,懲罰會使人變得悲觀、消極、自卑、一事無成。

前面提到,懲罰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其實,獎勵也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只是程度輕一些。所以,應該避免單純的獎勵。不要早上下一個命令,晚上回來檢查或聽匯報。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務(wù),到了年底來驗收。這樣會滋長“不誠實”的品性。應該把獎勵和監(jiān)督結(jié)合起來,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wù)。從某種意義上講,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獎勵。

不要總想讓孩子聽話


不要總想讓孩子聽話

常常聽到有媽媽和我抱怨“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怎么和他說什么都沒用”“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怎么講道理都沒用,懲罰也沒用,過了就忘了”“他一哭全家人都投降了”。

每每聽到這些話,我都感到由衷的難過,我難過的是一個可愛聰明的孩子正在被成人肆無忌憚的隨意改變著,他終將會變成毫無特點的另一個翻版!

我努力地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教育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根據(jù)我早年針對西方兒童所做的個案追蹤調(diào)查,似乎發(fā)現(xiàn)了一些端倪,現(xiàn)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美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常用一種方法叫做“Time-Out”是英語中的一個詞匯,本來用于體育比賽中,表示“暫?!薄H欢?,在許多美國家庭里,這已經(jīng)成了父母用來“懲罰”犯錯孩子的方法,翻譯成漢語就是“計時隔離”,類似于我們所說的“關(guān)禁閉”。

你的孩子有被真正的尊重嗎?一位美國母親及她的兩個孩子驅(qū)車外出。一開始,母親只忙著和6歲的大孩子交談。一會兒,3歲的小孩子就開始在座位上故意發(fā)出響聲,甚至還用腳尖踢前面的東西。母親明白了,對我笑著說:“他不高興呢?!比缓?,她立即向小兒子道歉,并且馬上改變談話題目,兩個孩子很快都開心起來。我想,“計時隔離”之所以這樣奏效,是因為這種做法與孩子平時所受到的待遇有著極大的反差,所以才能在心理上給他以極大的震動。

小懲戒為什么不起作用?美國法律規(guī)定,孩子必須隨時有成人陪伴或看護,幼兒園還明文規(guī)定:老師的職責包括給予孩子充分的關(guān)注,不能憑老師的意愿隨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很少會感到被冷落或孤立無援。所以,一旦被隔離,被冷落,就自然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威懾力。所以在美國“計時隔離”成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法寶”。而在中國,這樣的小懲戒似乎沒什么效果,加以反思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還沒有真正的被關(guān)注,他們沒有絕對的權(quán)利和自由,不能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耳邊充斥著家人的呼喚聲是常有的事兒。那么,“計時隔離”這樣的方式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似乎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慢慢的,孩子變得不再有所顧忌。

建議:1、不要再說“媽媽生氣了!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建立錯誤價值觀,他們的乖巧是為了贏得成人的開心和喜歡。

2、不要再對孩子說“不可以……”你只要讓他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孩子就不會因為無所事事而搗亂了呀!

3、給予孩子真正的關(guān)注!讓他知道,他不是附屬品,他有被尊重的權(quán)利,這樣他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相關(guān)推薦

  • 實用三招對待不聽話孩子的辦法 實用三招對待不聽話孩子的辦法 小容和小韜漸漸長大,快三歲了,心眼越來越多,翅膀越來越硬,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會磨嘴皮子了,沒有三招兩式的,保準抓狂,我做為奶爸也不例外。 但我不想濫用父親的權(quán)威來壓...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這幾招 教育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正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幫助他們區(qū)分是非和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將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中成為負責任、誠實、友善和尊重他人的個體。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這幾招”,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11-07 閱讀全文
  • 六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三招 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幫助塑造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決策能力。這些特質(zhì)將對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六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三招”,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11-06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不會聽話”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guān)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
    2021-01-25 閱讀全文
  • “不聽話的孩子”面面觀 在中國式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聽話是評價孩子懂事與不懂事的基本標準。 似乎,聽話的孩子將來必定有出息,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 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觀念中并沒有被肯定。 而是說:聽話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閱讀全文

實用三招對待不聽話孩子的辦法 小容和小韜漸漸長大,快三歲了,心眼越來越多,翅膀越來越硬,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會磨嘴皮子了,沒有三招兩式的,保準抓狂,我做為奶爸也不例外。 但我不想濫用父親的權(quán)威來壓...

2020-09-30 閱讀全文

教育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正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幫助他們區(qū)分是非和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將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中成為負責任、誠實、友善和尊重他人的個體。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這幾招”,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11-07 閱讀全文

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幫助塑造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決策能力。這些特質(zhì)將對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六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教你三招”,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2023-11-06 閱讀全文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guān)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

2021-01-25 閱讀全文

在中國式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聽話是評價孩子懂事與不懂事的基本標準。 似乎,聽話的孩子將來必定有出息,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 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觀念中并沒有被肯定。 而是說:聽話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