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讓孩子從小就有幽默感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讓孩子從小就有幽默感
一、創(chuàng)設幽默的氛圍和空間,以家長的幽默感染孩子。讓幼兒在有幽默感的環(huán)境中生活是培養(yǎng)幼兒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家長每天和幼兒生活在一起最有條件向幼兒撒播幽默的種子。例如,幼兒在一籌莫展時、遇挫折時以及提醒幼兒應該怎樣做或制止幼兒某些行為時,家長都可以靈活運用幽默的方法來對幼兒提出忠告、建議或批評。幽默可以代替缺乏親切感的批評,可以代替沒味道的提醒和多余的呼叨。給幼兒帶來了新奇和有趣,讓幼兒愉快而有效地接受家長的指導。
二、充溢自信,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幽默的心理基礎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要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敗,能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觀失望。
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豐富的詞匯有助于表達幽默的想法。如果詞匯貧乏,語言的表示能力太差,那也無法達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幽默故事,機智故事,腦筋急轉彎等等,訓練孩子思維的敏捷性,豐富兒童的詞匯。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yǎng)。幼兒幽默感的培養(yǎng)可隨時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如飯前飯后,請小朋友說謎語講笑話;針對某件事或某個情節(jié)讓幼兒編一句有趣的話;抓住他人幽默風趣的話進行即時點評等。孩子的幽默感一旦形成,對其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往往更討大家的喜歡,人際關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還能協(xié)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活、聰明,能較輕松地完成學業(yè),甚至擁有一個樂天、愉悅的人生。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讓孩子感受平等
帶這班孩子已經很長時間了,總喜歡讓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去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凳子、推黑板。今天我依舊請了表現好的曉璐幫我扔個垃圾。忽然,赟赟站在我身邊說:“老師,我也能幫你?!蔽铱戳怂谎?,沒有在意的說:“每次你干事情總是這么慢,先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下次上課認真一些以后我再請你。”他開心的點了點頭。
第二天,赟赟媽媽來告訴我:“我家寶寶說,老師昨天答應以后讓他幫忙做事情了,回家表現的可好了,讓我來告訴老師呢?!笨粗阍趮寢屔砗蟛惶靡馑嫉内S赟,我突然想起昨天說的那樣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就這樣,最近我會請赟赟經常幫忙,看得出他可開心了,還經常回家向家里人炫耀,說自己是一個大孩子了,能幫老師做許多事情。奇跡的是他最近上課也認真了許多,做事情的速度也快了許多。
也許那些個看似不聰明的孩子,也應該讓他們心里感覺出老師對他們的喜愛以及信任,努力地去創(chuàng)造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平等、感受被愛。
教育隨筆:有時讓一讓別人,就是讓著自己
每天早上來園時,孩子們都會去搬玩具來玩,這已是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在玩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孩子有獨占和爭搶現象,誰也不肯相讓,每次都是老師上前制止才肯罷休。這不,徐蘇陽小朋友哭了起來,我上前詢問后得知:是季以然搶了他的玩具。我好言相勸了很長時間,季以然才很不情愿地將方才搶的玩具還給別人。這邊的問題剛解決完,那邊又叫了起來,我走上前去,原來是李揚小朋友把玩具簍子放在自己面前,不肯和其他人一起玩,后來在我的啟發(fā)下,李揚小朋友將玩具簍子往中間推了推,雖然很不樂意,但對于一個小班的孩子來說,已是天大的“人情”。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們的萬般寵愛,已將他們培養(yǎng)成了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獨尊!一個不讓一個。就拿玩具來說,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一件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等孩子長大了,他自然會明白一些事理;有的家長甚至會想:“憑什么要我家孩子讓著別人?他為什么就不能讓著我家的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觀念會害了孩子一生,將來一旦走入社會,他們會很不適應群體生活,或許會成為其他人排擠的對象。這樣的結果有誰愿意承受?“謙讓”是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為了弘揚這一美德,更為了孩子的將來,請家長朋友們更新觀念,從自我做起,從孩子做起,讓“謙讓”這棵常青樹永不凋零!
教育隨筆:讓孩子哭吧
春天來了,好多孩子跟著爸媽到野外去踏青,給班里的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們班上的動物角里,這下我們的自然角里可熱鬧了,除了一些種子、花草盆景,娃娃魚。還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高興了沒幾天,問題就出來了:一是沒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雙休日漫長的兩天沒有及時換水,好多蝌蚪都死了,這讓我心理感到很難過,這好事變壞事了。
有一天,阿姨叫小朋友換水,笑笑怕小蝌蚪溜走,使勁的呼喊著我給他幫忙,“林老師,幫幫忙,我不知到怎么給小蝌蚪換水?!薄昂冒?,我跟你一起給小蝌蚪換水吧?!蔽夷昧艘粋€篩子的盆把蝌蚪倒在里面,樣的器皿里換上干凈的水。這是笑笑發(fā)現好多蝌蚪都死了,傷心的說:“它們怎么都死了?!边@時好幾個孩子圍過來看,我趁機和他交談:“小蝌蚪在我們這里已經住了好幾天了,我們都很喜歡它,可是一點東西都沒給它吃,你們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馬上抓住機會說:“對呀,小蝌蚪長大以后本來可以為我們吃掉許多害蟲,可他住在我們這里卻要餓肚子了,多可憐呀。我們怎么辦呢?”笑笑接過我的話說:“還是放走它吧,讓它去吃害蟲。”面對這樣的提議,我說:“對,這些蝌蚪也是有生命的,它們也要找媽媽,關在小小的空間里它們就會死去。下次還是讓它們回到大魚池里,你們同意嗎?”“嗯?!焙⒆觽兌寂d奮起來。在不經意中讓孩子們傳遞了讓它們要保護小動物。
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后,通常都會嚎啕大哭,但常常會阻止孩子哭:“不許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許讓眼淚掉下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聽了專家的講座,讓我感觸很深,我們越是去抑制孩子消極情感的表達,越會使孩子生理、心理活動不平衡,越會使孩子常常過于情緒激動。想想還是讓孩子的消極情感發(fā)泄出來,讓他們在挫折中學會調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感的前提是,無論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是對是錯,我們應允許孩子把消極情感釋放出來,其次要允許敢于讓他們表達消極情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消極情感,無疑是最佳的疏通、調劑情緒的方法,特別是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更要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而成人應該是傾聽者。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來
孩子剛升入大班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來園以后自己脫衣服,并且掛好衣服。在我觀察了一段時間以后,我發(fā)現還是有好多的家長替孩子拖衣服掛衣服,上前說了好幾次但這種現象還是有,現在都一個寶,家長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老是替孩子做該孩子做的是??!怎么改變這一現象呢,得想個法子才行。
于是我就把衣服架子拿到教室來放在桌子上,孩子們進教室在桌子上脫衣服,掛衣服,家長不許進教室,這樣就杜絕家長包辦孩子做事情的現象了,而且我還要求孩子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讓爸爸媽媽幫你做,還把表現好的孩子發(fā)到我們班的群里,讓其他的家長也跟著學習,效果不錯,現在孩子們都能自己穿脫衣服并且掛好,而且還能主動幫助其他的孩子,我們在鍛煉孩子自理能力開了一個好頭,同樣也希望家長而堅持下去,孩子的事情然他自己做,學會放手。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靠老師一方面的培養(yǎng)就夠了,還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們家園聯(lián)合共同來培養(yǎng)寶貝們!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有好多的家長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都獨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不是的。是我們的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絕大大都父母除開要求孩子學習好,就再也沒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動做一些家務,父母也總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著碰著。有些父母時常說:我只要孩子過得好,并不求他給我回報。這樣的"關愛",這樣的"無私",早就讓我們的孩子習氣了。其實,愛是一種互動,也是一種交流。讓本身的孩子也來愛本身吧,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父母獻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熱茶……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體貼。讓藐小的體貼成為習氣,讓愛的交流成為時常,也讓本身去享受孩子的體貼。讓本身的孩子來體貼本身,敬服本身吧,讓這份愛也成為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因為,一個人會愛本身的父母,未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教育隨筆:讓孩子多喝水
每次都有家長囑咐:“老師,給我家的孩子多喝點水等”,家長們希望我們能這樣時刻提醒幼兒多喝點水。其實,我們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多喝水,并且一個上午就提醒好幾次。但這個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有的孩子倒很少的水,但要喝很久很久,有的孩子倒好多的水,但根本喝不完,在那里玩水,還有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什么都顧不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因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這個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們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其次是家園一起配合采取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孩子喝水的習慣。
在幼兒園針對孩子喝水的問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不加以干擾,由于氣候不同,幼兒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不一樣,雖然平時,在規(guī)定的時間讓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對水的需求,他們隨時有渴的需求。幼兒天性又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來什么都會忘了,所以在幼兒活動中、游戲中要提醒幼兒隨渴隨喝。
在家里讓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倒水,自己喝水,要讓家長告訴幼兒“我們現在是小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要自己做”。孩子喝水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但是孩子喝水的問題卻牽動著許多家長們的心。培養(yǎng)孩子喝水看似一件簡單的事,卻不是那么簡單,它需要我們去反思、實踐才能夠找到最好的辦法。其實,讓孩子愛喝水,還要靠家長,只有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堅持努力,才能讓孩子真正喜歡喝水!
教育隨筆:讓孩子感受綠色世界
教育隨筆:讓孩子感受綠色世界
走進幼兒園,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孩子們親手播種的花草迎風搖曳;走廊里,老師們用麻繩、木棍、貝殼等制作成的壁掛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園內張貼環(huán)保標志,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孩子們雀躍在藍天白云下,嬉笑于綠草鮮花間,處處洋溢著春天般的勃勃生機,流淌著美麗和祥和。
我們班的孩子對小動物非常感興趣,他們會自己去觀察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在干些什么?它們和小伙伴在一起住得開心嗎?孩子們用繪畫、記錄等多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并且孩子們生成了自己的討論話題“水里生活著哪些小動物?它們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它們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它們是吃什么長大的?”孩子們通過向爸爸媽媽了解,通過自己的發(fā)現,通過老師的幫助,了解了許多有關水生動物的許多知識。種植和飼養(yǎng)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的興趣。而利用各種費舊材料和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來打扮教室,更讓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如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小動物的形象,拼剪成各種圖案,用費舊的報紙做成大樹。我們的教室變得更加有意義,培養(yǎng)了幼兒關心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今日的幼兒是明天的希望,把綠色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心中,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長在地區(qū)的懷抱里,共同保護我們綠色的世界,完善綠色的夢。
教育隨筆:孩子們就是我的靈感源泉
剛開學沒有多久就遇上了陰雨連綿的日子,眼看好動的孩子整天在教室里呆著東摸摸西瞅瞅,還有些好動的男孩子干脆在教室里玩著“官兵和強盜”的游戲。使我膽戰(zhàn)心驚的。怎么辦?怎樣使他們既發(fā)揮了他們的精力又使他們覺得有趣,能心甘情愿的聽我的“命令”呢?
這時我們班的小樂出現在我的眼前,他以前可不安分常常摸摸這個小朋友或者是和那個小朋友熊抱一下,再或者就是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但是最近幾天他怎么突然安靜下來了,在仔細一看原來他一直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跳著我們的“前前后后,前后中中”,再一看還嘴里念念有詞的都不知道在說些什么呢?走進一聽才發(fā)現原來我們的小樂在唱我們的律動音樂。呵呵!這個鬼靈精喲!
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我們最近新?lián)Q了律動,動作可愛活動,音樂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很強,幼兒在學習的時候那可都是全情投入啊!于是我靈感一來,干脆繼續(xù)讓我們的孩子們跟著歡樂律動歡快的跳起來吧!
這么一來,我們班的孩子們就有地方發(fā)泄他們多余的精力了,只見幾個調皮蛋表情認真的在跟著視屏練習呢?幾個平時文靜的女小朋友也在那里笑嘻嘻的跟著音樂節(jié)奏搖擺呢?我可愛的孩子們看來你們很喜歡和著音樂起舞?。?/p>
幼兒園之父福祿貝爾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就是我的老師,他們純潔天真、無所做作……我就像一個誠惶誠恐的學生一樣向他們學習?!笨磥磉@句話在我這里要改一改了,孩子們就是我的靈感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