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吵鬧的教室安靜了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吵鬧的教室安靜了
春天來了,孩子們身上厚厚的棉襖漸漸脫了,大棉鞋換成了運動鞋,孩子們的精力顯得格外的旺盛,常規(guī)活動時他們也顯得很躁。今天早晨的教育教學活動后,我像往常一樣請孩子們上廁所小便、洗手、喝水,之后準備請孩子進行區(qū)域游戲活動,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有的小朋友就開始說話、有的玩耍,有的已經(jīng)沖進衛(wèi)生間了,完全沒注意我的指令要求。我正想喝止,提醒他們安靜下來,突然又想到最近幾天孩子們的情緒都是這樣,喝止只能是一時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啊。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對著孩子說:“大家快來聽啊,這是什么聲音?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到了什么聲音,一會請你來告訴大家?!鳖D時,教室里一片安靜,大家都在仔細尋找聲音。過了一會,大家紛紛舉手,說聽到了許多聲音,有:小鳥聲、汽車聲、老師喊口令聲、敲鈴鼓聲、小弟弟的哭聲、小學打鈴上課的聲音……有的還會描述他聽到的聲音感覺。這時我告訴孩子們:“如果這些聲音象錄音機一樣把它們同時放大,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聲音就成了噪音,耳朵就沒法清靜,長期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身理健康?!苯酉聛淼膸滋欤易儞Q玩法進行游戲。比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然后我用記號筆敲敲鋼琴等凡是能發(fā)出比較有趣的聲音的,再讓孩子們猜猜老師這是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再進行節(jié)奏練習。又如:老師敲發(fā)出聲音的次數(shù),請孩子們仔細聽并數(shù)數(shù)敲了幾下,進行數(shù)學練習。還有一種玩法就是傳悄悄話,請一位小朋友出來看老師口型說什么,然后用小聲的聲音傳給他的好朋友,好朋友聽了后,按指示玩游戲,如“請你幫老師拿鈴鼓來?!钡取jS21.cOm
這下,孩子們說話聲音輕了,我們的教室安靜了,孩子們也漸漸養(yǎng)成了保持安靜的習慣。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吵鬧”的背后
放學前的幾分鐘,我組織幼兒看我們學過的故事動畫。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說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看的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看,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看故事,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
當我走近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批評的表情,突然我就心軟了,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他們旁邊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電視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電視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fā)玩起了游戲。奧!原來是這樣,于是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電視機聲音有點小,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那我們就改成手指游戲吧。”我關(guān)掉電視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戲,結(jié)果孩子的興趣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一直到放學孩子還玩的興致勃勃。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示,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作為老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dǎo)和調(diào)整;另一方面,老師平時應(yīng)該鼓勵和引導(dǎo)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我們的教育活動。
教育隨筆:噓,請安靜!
教育隨筆:噓,請安靜!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老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而且效果不必須很理想。但如果老師能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程的狀況下,用表情、體態(tài)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用心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取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里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于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十分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jīng)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只手蓋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沖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里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后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于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后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于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同,對于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于好奇心萌發(fā)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tài)。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同現(xiàn)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yīng)。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用心情緒。對于這種方法,我們還能夠?qū)⑵溥\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fā)現(xiàn)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能夠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fā)生爭執(zhí)或者亂扔玩具,能夠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fā)現(xiàn)孩子們大吵大鬧時,能夠帶領(lǐng)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并能正確地領(lǐng)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理解老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教育隨筆:靜靜的芬芳
今天,孩子們吃完午餐后,都到區(qū)域里安靜的坐下來,像往常一樣,有的孩子在看圖書,有的孩子在區(qū)域里活動。我忙著擦桌子,然后準備組織孩子們午休。這時,正在看書的文文小朋友,走到我身旁,我以為她有問題要與老師說,可是,文文來到我身旁說了一句:“苗老師,您辛苦啦。”然后高興的跑回到自己的座位。讓正在忙著擦桌子的我,一時感動的不得了,感動大班的孩子知道老師每天忙忙碌碌的辛苦,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
事情過后,我靜下心來思考了許多。因為,平時文文這個孩子,一直是班里比較文靜的小姑娘,既聽話又乖巧,很少讓老師費心。今天,卻出乎意料的給老師送來了美好的祝福,看著她有些羞澀的笑容,我在感動之余,不免有些愧疚。因為,在班里我每天經(jīng)常關(guān)注的是兩部分孩子,一部分是特別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一部分是那些特別活躍積極表現(xiàn),踴躍發(fā)言的孩子,而忽視了中間這些不讓老師費心,又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其實也很需要老師的關(guān)注。此時我又忽然想起,有時文文在晚離園奶奶來接她時,會跑到我身旁,給我一個小小的擁抱,才給我說:“老師再見”。此刻,我才感受到孩子的對老師關(guān)注的渴望。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老師給她一個關(guān)注,都期望老師給她一個小小的擁抱,尤其是這些乖巧的孩子,心思比較細膩敏感。作為每天忙碌的老師,不要只關(guān)注部分孩子,我們也要經(jīng)常的為那些乖巧的孩子留一部分空間,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這些乖巧可愛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因為她們就像小小的茉莉花,雖然小小的,靜靜的,卻給我們帶來美麗與芬芳。
教育隨筆:我知道安靜
小朋友們區(qū)角游戲結(jié)束了,需要幼兒安靜下來,可他們絲毫不聽我的,只顧自己講話。我不聲不響地打開了錄音機,播放起好聽的童話故事來。這時,我看見豆豆、果果、樂樂等幾個小朋友停止了講話,靜下來聽故事了??善渌∨笥堰€在吵,他們聽不清楚,豆豆就大聲喊:“別說話了,我都聽不清楚故事了!”慢慢地,講話的小朋友陸續(xù)都靜下來聽故事了。聽完故事,我請那幾個大聲抗議的小朋友來談?wù)勊麄儎偛诺捏w會。他們都說剛才心里非常惱火,大家都在說話,害得自己故事也不能聽了。我又問剛才說話的那些小朋友,如果換作是你們,你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呢?他們都害羞地低下了頭。最后,我適時總結(jié):“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才能仔細地傾聽,你們說對嗎?小朋友們聽了都頻頻點頭。在聽別人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對別人所說的話,要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同意,就點點頭,身體要傾向于說話的人,表示出渴求的姿態(tài),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應(yīng)在別人發(fā)言后提出問題,適時的請教問題。這樣做,給講話的人感覺是你在仔細地聽。最后小朋友們都表示該講的時候講,該聽的時候聽。特別是在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要讓幼兒真正做到認真地傾聽,把理念運用到實際中還需要在不斷地培養(yǎng)。
吵鬧的幼兒園 2020教育筆記
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變成了嗓門的吼叫,老師們美麗的笑容變得焦灼不安,溫柔的話語變成聲嘶力竭的呵斥,拍得要散架的鈴鼓成了老師離不開的“武器”。。。。。
很多老師抱怨幼兒園的吵鬧是因為孩子一屆比一屆難管。而我認為根本原因出在老師身上:
一是教師過分強調(diào)大聲?;顒又谐3B牭嚼蠋熣f:“大聲告訴大家。。。。。?!薄奥曇粼俅簏c”。。。。。。。導(dǎo)致孩子們以為聲音越大,老師越喜歡‘而老師也以為聲音越大越是孩子自信的表現(xiàn)。于是孩子們常常出現(xiàn)喊話、喊唱的現(xiàn)象。長期如此,孩子們自然養(yǎng)成了扯著嗓門講話的不良語言習慣。而是老師語言啰嗦導(dǎo)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兒園老師說話喜歡重復(fù),一個要求說好幾遍,導(dǎo)致孩子習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對老師的話語充耳不聞。老師喊“一二三”,幼兒一般要聽到三子出口才行動。三是老師喜歡用大嗓門說話,用大聲控制局面。幼兒園的老師十有八九嗓子不好還嗓門大。因為老師們習慣用大嗓門和孩子說話,特別是在集體活動或者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對孩子的控制多,孩子等待時間多,導(dǎo)致孩子的大聲喊叫是一種發(fā)泄。在幼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交替過程中。幼兒等待的時間較長,老師一般不會組織幼兒活動,但是考慮幼兒的安全問題,老師們又要限制孩子的行為,一次孩子們常常用大聲喊叫作為一種發(fā)泄或游戲。在喊叫中感受到一種自由的快樂。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建議老師們應(yīng)該從以下方面進行調(diào)整:注重自身的語言習慣。盡量用自然、輕松的語調(diào),簡潔、清楚、生活化的語言和孩子說話。第一,注意運用一些控制或結(jié)束幼兒吵鬧的小技巧。如用悄悄話對付大聲叫;用生動的語言道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點帶面;讓孩子學習看眼神、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第二,關(guān)注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組織,在自由的基礎(chǔ)上建立活動規(guī)則,先將好活動中、活動結(jié)束以遵守的規(guī)則后再行動。第三,重視幼兒良好的用嗓習慣和傾聽習慣培養(yǎng)。
教育隨筆:大班孩子很安靜
教育隨筆:大班孩子很安靜
自從到了大班,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加強了,他們能自己穿衣疊被子,能迅速拍好隊伍,能聽明白老師的要求,也能迅速加入到游戲中去,遵守游戲規(guī)則。可是,對于大班教師來說,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大班的孩子越來越吵了。
特別是現(xiàn)在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們穿得少,活動更加靈活,可是這樣的“靈活”使得班級中越來越吵,老師也要很多次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讓幼兒安靜下來,可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總是得不到最終的解決。
我陷入了思考……老師的嚴厲只能安讓幼兒安靜一時,他們只是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為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于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范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jié)伴跳舞做動作等??墒怯袝r候,我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于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調(diào)整紀律。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jīng)沒有了剛才的輕松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
這幾天天氣特別炎熱,孩子們吃好點心與吃好午飯后,又開始吵鬧,他們似乎不懂得熱了就要安靜下來,要是能像剛來學校一樣安靜就多好呀。忽然我腦袋中靈光一閃,想到他們來學校第一天,我給他們講了個故事,他們不僅聽得津津有味,還特別安靜,于是我開始拿起班級中的故事書。果然,孩子們看到我拿書了,馬上停止了和其他幼兒的玩耍,開始盯著我的書本,等到我開始小聲講故事了,幼兒們居然都不講話了,都開始認真地聽我講故事,還對故事中的一些片段引起了共鳴,于是我就故意將聲音放低,再將速度放慢,或者有時候特別有帶情緒,幼兒們一下子就進入了故事,沒有誰再亂說話了。一個故事講下來,沒有吃好點心或者午飯的小朋友都吃好了,幼兒們也沒有哇哇大吵,這樣我們又開始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趁著幼兒們安靜的時候,我再次強調(diào)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果然,幼兒們的注意力要比平時好得多。原來大班的幼兒們也可以很安靜,我們可以利用他們較成熟的思維來說一些稍微有難度的話題或者故事,讓幼兒們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能安靜下來!
教育隨筆:課堂上的爭吵
在集體教學活動“比較寬窄”中,我今天觀察的對象是一個看上去聰明伶俐的小女孩高雨欣。教師出示黑和紅兩條皮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進行目測)再拿出棕色與紅色皮帶比較,幼兒用語言描述,重疊法比較。這時教師請晨晨來給三條皮帶排排隊,欣欣拿起皮帶依次按從長到短排列,教師再次請其他幼兒嘗試排序,并用語言表達排序方法從寬到窄,在其啟發(fā)中幼兒知道還可以從窄到寬。在幼兒分組操作活動中,教師提供寬窄不一的材料木條、褲子圖樣、彩紙條、絲帶各5個,欣欣選擇了彩紙條進行排序,她先用眼睛看看找出最寬的,并很快將其它四根紙條按從寬到窄正確排好。老師這時提醒幼兒可以用你的最寬和旁邊的幼兒比比,還是最寬的嗎?欣欣和同伴比起看誰的最寬,這時她的比同伴的窄了,只見她把自己的手里的紙條迅速拿走又再次和自己剛才的紙條比,“是我的寬呀?”她好像有點不服氣,又去和同伴比,還說是我的寬,于是兩個朋友爭吵起來,她們的吵聲引來了老師。
中班幼兒已經(jīng)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了,在集體教學中能夠較好專注的操作,高雨欣小朋友對于比較寬窄的方法,能夠很快掌握,但在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這一難點時,幼兒有爭議,這也正是說明中班幼兒初步建立了自我探索學習的能力,這種“爭議”是難能可貴的,也更能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在寬窄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于“寬窄”這樣的詞語表述會用錯,會用“長短”來表述。幼兒對5個以內(nèi)寬窄的排序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但要進一步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還是有一定難度,相信教師會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這一難題。
教育隨筆: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
在幼兒園里,孩子與孩子之間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沖突,爭搶玩具、肢體碰觸等事件屢見不鮮,碰到這種事,我們老師的做法一般是趕快出面解決沖突,以免矛盾“升級”。而一件小事卻轉(zhuǎn)變了我的觀念,在重視孩子沖突的基礎(chǔ)上,不妨靜觀沖突的發(fā)展,看看孩子本身的解決之道。
一天,孩子們戶外活動時,天天與陽陽因爭搶一個搖搖車而爭執(zhí)起來,互不相讓,我剛想上前處理時,另外一個孩子跑過來,讓我“陷入”了另外一場“官司”,延遲了我的行動。當我解決完這一場沖突,再想去處理剛才的爭搶事件時,卻發(fā)明兩個孩子已興奮的玩了起來,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一矛盾,一個騎車,另外一個推車,之后互換,不但和平解決了問題,兩個人還在一起開心地討論車子的玩法。
針對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間發(fā)生了沖突,老師不要急于去干涉,而要學會靜觀孩子的沖突,看看事態(tài)的發(fā)展,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肯定孩子本身獨特的解決方法,在孩子實在沒有辦法處理了,教師再從中指導(dǎo)調(diào)解。
其實,每一次沖突都是對孩子的磨練,鍛煉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有利的。我們不要只看到?jīng)_突不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長、進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間發(fā)生的沖突,這是發(fā)展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契機,不要讓我們的善意剝奪孩子成長的良機,而應(yīng)該要把這種權(quán)力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