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枇杷趣事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枇杷趣事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間?。?)班的孩子們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將近一年的時間了。猶記得和孩子們剛見面時的情節(jié),或膽怯、或抗拒、或任性、或霸道,真是讓人頭痛不已??墒乾F(xiàn)在呢?孩子們變了,他們學會了禮貌,學會了分享,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學會了觀察和思考......他們的進步是巨大的,喜人的。
一、發(fā)現(xiàn)枇杷,嘗試采摘
5月的幼兒園充滿類生機,植物角的向日葵在瘋長、蕓豆長出的紙條在沿著欄桿拼命地向上爬、還有花生,真是一片生機盎然。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離植物角不遠處的那棵枇杷樹。金燦燦的枇杷掛滿了枝頭,惹得孩子們在樹下不停的張望。有的孩子問道:“老師,這是什么呀?”旁邊的小朋友立刻回答道:“我知道是枇杷,我吃過。”孩子又說道:“我也想吃,我們把它采下來吧?!庇谑且蝗汉⒆釉跇湎虏煌5靥S想要摘到低處的枇杷,還有一群幼兒拿了呼啦圈去夠枇杷,更有一些孩子嘗試站到了邊上的石凳上,想要看看能不能碰到上面的枇杷??吹竭@里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已經(jīng)能夠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討論、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了,這是多么珍貴的學習品質(zhì)和熱情啊。而且對于教師來說這不正是一個現(xiàn)成的生活化課程嗎?
二、進一步思考,改良方法
當嘗試過幾種方法后,孩子們都沒有成功采到枇杷。于是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老師你抱我上去,我肯定能采到?!蔽议_始將一些小朋友舉高,這一次不少小朋友都成功采到了一個枇杷。但是很快低處的枇杷已經(jīng)被采完,剩下的枇杷就算抱孩子上去,他們也無法采到了。這時又有孩子提出:“我們用長長的棒子把它打下來吧?!焙⒆觽兞⒖陶业搅藟堑囊桓鵳c管子,可是這根管子也不夠長,依舊沒辦法夠到。最后終于有孩子提出:“我們用梯子吧,爬梯子上去一定可以?!碑敯⒁贪醽硖葑雍?,孩子們排好隊,一個一個躍躍欲試。從開始的膽怯到后來的動作靈敏,孩子們在老師的保護下膽子越來越大,最后直接站在了梯子的最高層,終于如愿采下了一串一串的枇杷??粗淮蔫凌?,孩子們開心極了。而我也為孩子們鍥而不舍解決問題的探究精神感到欣慰。
三、了解枇杷,品嘗枇杷YJs21.coM
摘到枇杷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枇杷了。于是我們順水推舟組織了一節(jié)科學活動《好吃的枇杷》。引導孩子來觀察采下來的一串串枇杷,孩子們發(fā)現(xiàn)枇杷是一串一串生長的,并不是單個的掛在枝頭。枇杷是黃黃的,成熟的枇杷會偏向于橘黃色,枇杷有肚臍還有常常的柄等。觀察過枇杷后,我們又引導幼兒來品嘗枇杷。成熟的枇杷味道是甜甜的,非常多汁,在枇杷里面有枇杷核,有的有兩顆,有的有三顆,我們告訴孩子這是枇杷樹的種子。不少孩子聽說后,都把放進盤子里的核撿了出來,紛紛說要回去種枇杷樹,于是我們滿足了孩子的愿意讓他們將核帶回家種一種。
小小的枇杷,5月最常見的水果之一,在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下居然生出了一次生活化的課程,讓我不得不感嘆于孩子們的成長,他們再也不是當初那個不愿意上幼兒園,哭著要回家的任性寶寶了,他們已經(jīng)長大了,變得愛學習、愛探究、愛交往。我想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觀察并體會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來引導孩子,促進孩子的成長,并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教育機會和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生活化課程。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建構(gòu)區(qū)里的趣事
教育隨筆:建構(gòu)區(qū)里的趣事
積木、插塑等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他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們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有一天晚上放學的時候,班里的小朋友大部分都被接走了,就剩下三個人了,就讓他們?nèi)ソ?gòu)區(qū)玩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們幾個正在拼一座大高樓,李宛倩跟趙桁冰正在那里往上拼,就連平時內(nèi)向的王晟杰也參與了其中,一邊給他們倆遞插塑,一邊時不時的還說,真漂亮呀。我蹲下來問他們說:“你們這是拼的什么呀,真是太漂亮了!”李宛倩說:“我們在拼大高樓呢?!薄澳俏铱梢院湍銈円黄鹌磫??”“可以呀?!庇谑俏乙矃⑴c到他們的集體里面,我一邊夸獎他們,偶爾給他們遞一下插塑,一邊觀察他們,順便還提一下意見。不一會兒,一座大高樓就在我們面前,看著這座“宏偉”的工程,我忍不住夸獎他們:“寶貝們,你們實在是太棒了!”他們看著我,高興的笑了。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位小精靈,他們都充滿了無限的潛力,等待著我們給他機會去展示,有時候,他們的表現(xiàn)真的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寶貝們,加油吧!
教育隨筆:有趣的“0”
數(shù)字“0”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和孩子們有著親密的接觸,但幼兒對“0”經(jīng)常忽視,概念模糊,為此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以“0”為話題的活動,目的是讓幼兒輕松、愉快地熟悉“0”,建立“0”的概念,了解“0”的意義及作用。
活動開始,我給每個孩子一個神秘的禮物盒,孩子們高興的打開了禮物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仔細的一個一個點數(shù)著自己的圓片,一一回答他有幾個圓片,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而劉語涵的盒子打開是個空盒子,孩子有點委屈說:“劉老師,你忘記給我裝禮物了”,我問孩子們,劉語涵的盒子里什么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孩子積極回答。我又問孩子們“什么情況下東西會沒有?”孩子們回答“東西吃完了,錢花完了,東西用完了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了解了什么都沒有就用“0”表示。
然后,我問幼兒“0是什么樣子的?0像什么?”孩子們用身體、動作、手比劃著自由發(fā)揮,李梓赫說“劉老師,你覺得我的頭像個什么?告訴你就像個大大的0”,歪歪說“我家的方向盤像個0”、、、、、、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們進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意義,我問孩子們“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0?”孩子們的回答很豐富“電話機上、日歷上、門牌號上、計算機上、鍵盤上、電話號碼、車牌號、溫度計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的生活積累。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又給孩子們提出了新的問題,0排在第幾?0后面加一個0呢?加兩個0三個0呢?數(shù)字就增大了。
延伸活動,我讓孩子們用“0”設計一幅畫,并將自己的畫和同伴分享講述,孩子們的想象天馬行空。整個活動孩子們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依依、劉雨涵都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了,效果不錯。
教育隨筆:進餐的樂趣
教育隨筆:進餐的樂趣
幼兒期是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最重要是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yǎng)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兒普遍存在挑食的現(xiàn)象,尤其不喜歡吃蔬菜。老師雖然在幼兒進餐的時候不斷提醒,但是效果不佳。
一次,餐前準備時,我?guī)Ш⒆觽兺媪藗€游戲,說到哪個小朋友的名字,這個小朋友就說出自己愛吃的蔬菜的名稱。一開始,孩子們說來說去也就那幾樣蔬菜。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蔬菜,帶幼兒認識,并告訴他們這些吃這些蔬菜的好處。孩子們慢慢地認識了好多蔬菜。再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有了經(jīng)驗的支持,孩子們玩得可開心了。孩子們玩熟練之后,我又提了一個游戲要求:點到你的名字,請你說出最喜歡吃的蔬菜名稱并說出吃這些蔬菜的好處。孩子在快樂的游戲中再次了解了蔬菜的營養(yǎng)。中午進餐的時候,孩子們發(fā)現(xiàn)午餐會有胡蘿卜呀、花椰菜啊等等,都很開心,也都很愿意吃。通過這些有趣的小游戲,孩子們慢慢喜歡吃蔬菜了。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很多家長也反應,在家中進餐時,孩子也是很愛挑食。家庭教育中其實也可以在進餐中營造歡樂的氛圍,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進餐的良好習慣,例如《亨利叔叔的晚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繪本,在進餐前,父母可以和孩子們分享這個故事。在歡聲笑語中開始進餐,愉快的情緒可以帶動孩子的興趣。
無論是園內(nèi)進餐,還是家庭進餐都可以用生動的形式介紹菜名或討論有關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簡單得吃飯禮儀,用自己的熱情來帶動幼兒吃飯的興趣,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在無形中逐漸養(yǎng)成了,這就是進餐中的樂趣吧!
教育隨筆《吃飯的樂趣》
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辦呢?后來,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換一種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里接過飯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說:“今天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夸張得聞著。一邊聞一邊說:“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聞起來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闭f著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我又說“那誰來猜猜我們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處呢?”我剛說完,好多小朋友都爭著要回答,飛飛說:“老師,我媽媽說多吃蔬菜就會不生病,還會更聰明?!毙∪阏f:“吃蔬菜會變得更漂亮?!薄芭?,是嗎?那還有誰也喜歡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動下,大家的熱情高漲,就連幾個不愛吃蔬菜的小家伙也樂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應求,而且小朋友吃飯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飯也多吃了。
從此,在每次吃飯前,我總是用生動的形式介紹菜名或討論有關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簡單得吃飯禮儀,用自己的熱情來帶動幼兒吃飯的興趣,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在無形中逐漸養(yǎng)成了,這就是吃飯中的樂趣吧!
教育隨筆:玩泥的樂趣
早上醒來,感覺屋里光線暗淡,哦,是陰天,到了幼兒園淅淅瀝瀝的雨聲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間的思想停頓,忽然回憶起自己的幼兒時代!
小時候們最盼望的就是春夏兩季節(jié)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種盼雨,是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為了雨后那滿街、滿院、滿胡同的泥巴,跟我們肆無忌憚的玩?zhèn)€痛快!
在那個經(jīng)濟落后的年代,農(nóng)村孩子幾乎沒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謝大自然的豐厚饋贈,農(nóng)村的黃土和泥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無盡。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們上演了”玩泥大比拼”。捏泥碗捏泥盤,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聲的喊“南來的北往的聽聽咱這不響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墻上扔去,刮的一聲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時那刻那種自豪感那種愉悅感,無與倫比!離得近的伙伴,有時會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臉的泥,更是快樂的不知所措。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來,給他們排排隊,兩個你修壘起來,扒拉跟小柴禾棍兒在球上扎上幾個孔,變了簡易的泥人,把好幾個泥球用小棍串起,便當街賣起了糖葫蘆.......沒有發(fā)覺自己渾身上下已經(jīng)變成了泥猴,腳踩在泥巴里,體驗著那種陷進去又很費勁的拔出來的有趣的感覺,快樂浸遍樂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親的呵斥和責罵......。
收起思緒,趕快迎接孩子的到來了,雨停后,我要帶孩子們在園里玩一次泥巴!
教育隨筆:凳子真有趣
孩子們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戲,非??鞓?,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凳子,也能發(fā)現(xiàn)樂趣,那么的好玩、逗樂和開心。
“搶凳子”游戲是個在普通不過的了,但是小朋友依然玩的很開心,游戲開始了,幾個小朋友圍在少于他們總?cè)藬?shù)的凳子面前不停地走動,當老師節(jié)奏拍重時,他們像只大象;拍輕時,他們又像只小貓;拍快時,他們就端起小胳膊,像個小丑似的扭來扭去;拍慢時,又像只有病的唐老鴨,一晃一晃的。還有的小朋友,眼睛就直盯著小凳子,恨不得抱在懷中;有的小朋友不敢直腰,好像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搶到小凳子;有的小朋友邊轉(zhuǎn)邊用手在旁邊指控著,好像這個就成了自己的一樣,有的……總之,一幫孩子可愛極了,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活動中,有的孩子沒搶到,有的搶到很多次,有的搶到幾次,就如同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競爭,我們必須得去做,去爭,才能生活下去。期間,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還有的人失敗后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覺得生活對他不公平。
我們一直倡導幼兒教育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想,幼兒教育要從小讓孩子收點挫折,小小的困難,就像搶不到凳子一樣,然后學會去面對,去克服,去承受。我想這對他今后的生活也會有幫助有好處的,因為生活本不可能一帆風順。
教育隨筆:有趣的花生
一天,有一個孩子偷偷的帶了幾?;ㄉ卦诹俗约旱目诖?,其他小朋友知道后紛紛跑過來告訴我,于是我便索性坐下來和孩子們一起觀察起這個花生。“唉,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花生殼是長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呢?”顧天樂說:“這個花生從側(cè)面看好像一個小小的葫蘆呀。”楊薈慧說:“我覺得這個花生像海上的波浪?!敝苡晏镆舱f:“這個一粒的花生殼好像一個小碗哪?!焙⒆觽儑\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對這個硬硬的花生殼和里面的花生米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讓孩子們第二天每人帶了一些花生到學校里來。有了多一些的花生,每個孩子都把它放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進一步的了解花生的樣子。隨后我?guī)ьI孩子們進行了花生貼畫的活動,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思考一下自己想要花生殼和花生米做一個什么造型呢?張思涵說:“我待會兒想做一條小魚,因為小魚的身上有很多一片一片的魚鱗,就像這個花生一樣?!秉S晨宇說:“我想用花生拼成一顆大大的愛心,等到回家的時候還可以送給媽媽?!焙⒆觽兲祚R行空的想著,也立刻著手動了起來。有的孩子想用毛線把動物的形狀勾勒出來,但是自己一個人好像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們小組上的小伙伴便幫她一起。勾好了輪廓再貼上花生,一幅幅漂亮的花生貼畫便做成了!不管是自己一個人完成的還是小組合作完成的,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根據(jù)《3到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指出:4到5歲的孩子,能夠?qū)δ骋皇挛镞M行細致的觀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并且喜歡和樂于積極探索。孩子們對于這一顆小小的花生就有著千萬種不同的想法,這就說明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提供自主觀察表達的機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支持和鼓勵孩子內(nèi)心的各種想法,促進他們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在活動中,有的孩子在動手能力方面仍有些欠缺,教師對于這一類的孩子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多給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多表揚,多激勵,以促進他們在動手能力上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有趣的彈珠
觀察背景:
“啪……哈哈!啪……哎呀!”筱凡和馨冉的笑聲吸引了我,他們手里一人拿了一顆彈珠趴在桌子兩端,啪……彈珠有滾落到地上……
觀察目的:
筱凡會用彈珠玩什么游戲?能否成功!
觀察過程:
彈珠在孩子手里傳來傳去,有時會成功的接住對方的彈珠,有時會掉在地上到處都是,他們一次次嘗試著成功與失敗,由于桌子的邊緣很小掉落在地上的次數(shù)很多,筱凡又去找來幾張墊子放在地上趴在墊子上,欣然也跟了過來,兩人繼續(xù)剛才的游戲,這下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兩人美得不得了!
第二天筱凡又取來了下跳棋的棋盤開始了新的游戲,一層兩層三層他把彈珠一層一層的壘高,然后像他們中間一打,嘩,彈珠滾得到處都是,接下來就是撿彈珠的時間……
第三天你又取來了彈珠和一些道具,(puc管、管子、慣性滑梯)你把管子放在滑梯上,然后把彈珠一個一個的放到管子里,彈珠就會通過管子滾到慣性滑梯里,看到小球滾出來你高興得不得了,看到彈珠有滾得到處都是,你取來了一個小盒子放在出口的地方,這下彈珠就會落到里面,看到旁邊小朋友在玩五子棋,你也借來了幾顆用同樣的方法,可是到了慣性滑梯棋子會停住,你用小手擺弄一下棋子會再滑行一段距離,你又產(chǎn)生了好強的好奇心,在一遍一遍的嘗試找出你想要的答案!
分析:
筱凡用一物多玩的游戲,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和改變方法,讓游戲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通過彈珠不斷的滾落到地上到找盒子接住,這就是你成功的地方,發(fā)現(xiàn)彈珠和棋子在慣性滑梯上的不同,這也是你的好奇心所致,很棒,雖然你還嘗試用其他物品但是由于一些材料的缺乏沒能夠滿足到你,這需要老師的改進與更新,教師應做好各種準備去滿足幼兒的各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