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在爭吵中成長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xué)隨筆區(qū)域開始了,幾位喜歡搭建的孩子迫不及待的跑進了建構(gòu)區(qū),幾個孩子一轉(zhuǎn)眼的功夫就把玩具柜里的積木瓜分了。一會兒便聽到有孩子喊:“老師,您看我搭的高吧”“老師,您看我的房子”……這時,正在搭建的呂浩田對宋澤軒說:“把你那個圓積木借給我用一下好嗎?”宋澤軒正忙著擺房子,呂浩田見宋澤軒的圓積木沒有用,也沒給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個,突然宋澤軒叫起來:“我告訴老師,你搶我的積木了!”呂浩田說:“你放著不用,我的汽車三個輪,用一下不行嗎?”。宋澤軒見狀便說:“我倆一起做汽車行不?”說著,就將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呂浩田面前。兩人一起搭起汽車來。
在幼兒園里,爭吵、鬧糾紛,是幼兒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教師面對這種現(xiàn)象,不能立即采取簡單的阻止方法,阻止爭吵表面上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不然,因為對于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并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讓幼兒在爭吵和糾紛中學(xué)習(xí)自我控制和謙讓也是有必要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課堂上的爭吵
在集體教學(xué)活動“比較寬窄”中,我今天觀察的對象是一個看上去聰明伶俐的小女孩高雨欣。教師出示黑和紅兩條皮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進行目測)再拿出棕色與紅色皮帶比較,幼兒用語言描述,重疊法比較。這時教師請晨晨來給三條皮帶排排隊,欣欣拿起皮帶依次按從長到短排列,教師再次請其他幼兒嘗試排序,并用語言表達排序方法從寬到窄,在其啟發(fā)中幼兒知道還可以從窄到寬。在幼兒分組操作活動中,教師提供寬窄不一的材料木條、褲子圖樣、彩紙條、絲帶各5個,欣欣選擇了彩紙條進行排序,她先用眼睛看看找出最寬的,并很快將其它四根紙條按從寬到窄正確排好。老師這時提醒幼兒可以用你的最寬和旁邊的幼兒比比,還是最寬的嗎?欣欣和同伴比起看誰的最寬,這時她的比同伴的窄了,只見她把自己的手里的紙條迅速拿走又再次和自己剛才的紙條比,“是我的寬呀?”她好像有點不服氣,又去和同伴比,還說是我的寬,于是兩個朋友爭吵起來,她們的吵聲引來了老師。
中班幼兒已經(jīng)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了,在集體教學(xué)中能夠較好專注的操作,高雨欣小朋友對于比較寬窄的方法,能夠很快掌握,但在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這一難點時,幼兒有爭議,這也正是說明中班幼兒初步建立了自我探索學(xué)習(xí)的能力,這種“爭議”是難能可貴的,也更能激發(fā)幼兒對科學(xué)活動的探索欲望。
在寬窄的教學(xué)活動中幼兒對于“寬窄”這樣的詞語表述會用錯,會用“長短”來表述。幼兒對5個以內(nèi)寬窄的排序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但要進一步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還是有一定難度,相信教師會用科學(xué)合理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這一難題。
教育隨筆:由爭吵到互讓
課外活動時,皓皓和童童為玩蹺蹺板而爭吵著,正吵的不可開交時,我看到平時最愛玩蹺蹺板的宇宇則站在一邊耐心等待。發(fā)現(xiàn)這情景我便走近宇宇,撫摸著宇宇的頭對小朋友們說;“宇宇真好,看到皓皓和童童要坐蹺蹺板,他不去爭搶,而是耐心等待?!蹦莾蓚€小朋友聽了我說的話,也不爭不搶了。我轉(zhuǎn)身對他倆說:“宇宇不跟你們爭,你們讓他玩玩,好嗎?”皓皓和童童同時點點頭,宇宇只玩了一會兒,就下來,我又對其他小朋友說:“宇宇只玩了一會兒,就讓其他小朋友玩,他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边@時我又問皓皓和童童:你倆誰玩?他倆誰也不肯先玩,互相推讓,我只好指定一人玩。
皓皓和童童因玩玩具,由爭吵到互讓,是什么使他倆的言行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是榜樣的力量。抓住時機利用小朋友中的正面教育典型,對孩子們進行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
我學(xué)會了傾聽
學(xué)期課程的結(jié)束,使我回想起這一學(xué)年的教學(xué),不僅孩子們學(xué)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也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許多、學(xué)會了許多。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學(xué)會了傾聽。
記得初時,我把老師與幼兒的交往局限于課堂、游戲中,上課時,我總是把眼睛瞪的大大的,孩子們的一切動作都在我眼里,所以孩子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在孩子來告訴我之前,我就清楚了。孩子告完狀,,我總說:知道了。直到有一天,角色互換,我才領(lǐng)悟到我的不恰當。有一節(jié)課,導(dǎo)入部分是猜謎,謎語還沒說完,已有幼兒得意洋洋的說:“我早知道了”。雖然他表現(xiàn)了自己的聰明,但因他的不禮貌、不尊重,卻讓我心里不好受,由此及彼,我檢討了自己,試著改變,學(xué)會傾聽別人的說話,沒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后,不論孩子們的話多么簡單,我都以目光、手勢、語言傳遞聽到的感受,表達我內(nèi)心的興奮。
我的運動我做主
戶外運動時間到了。像往常一樣。在做好準備活動后我?guī)е覀儼嗟暮⒆觽儊聿賵錾?。只見其他班的孩子在玩球的玩球跳繩的跳繩,我們來晚了,我們玩什么呢?我的腦子飛快的轉(zhuǎn)著,那些適合我們班呢?沒等我說什么,孩子們已經(jīng)各自行動起來:有幾個孩子馬上搬來了幾個輪胎,在地上滾著玩起來了,這時皓皓又滾來一個大球和幾個小伙伴滾著玩,那邊幾個孩子搬來幾個呼啦圈間隔距離擺放在地上,雙腳跳、單腳跳著玩。孩子們的設(shè)計絲毫不比老師的設(shè)計遜色。
原以為今天我們班的戶外運動做不成了,沒想到孩子們比以往做得更投入、更快樂。這主要得益于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設(shè)的系列運動??磥砦覀冋娴臎]有必要事事為孩子安排,處處替孩子設(shè)計。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做主
,效果可能會更好。
不一樣的答案
有一天在音樂活動時,我讓幼兒邊聽樂曲邊辯別樂曲的噪音。當播放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時,孩子們一道認為這是好聽的樂曲,而當播放噪音時,孩子們都捂住耳朵,邊擺手邊露出難受的面容。我便問:你們覺得這些聲音好聽嗎?大部分孩子都說不好聽。只有童童說這個聲音好聽,我非常不高興,質(zhì)問這個孩子:“這么吵的聲音你覺得好聽嗎?”聽到我不高興的聲音,童童一臉的委屈。本想批評他的我忍住火氣問;為什么你覺得這個聲音好聽呢?童童輕輕的說:老師你不是說過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答案不一樣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孩子嗎?我啞口無言,無以答對。
在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提出要求、要求每個孩子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而是要幫助孩子理解“不一樣答案”的意義。
大班教育隨筆:在實踐中成長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幼兒大班,他們的年齡大都在五六歲。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yīng)該鼓勵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他們大膽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讓孩子在嘗試中獲得經(jīng)驗;在鼓勵中邁步前進;在肯定中收獲喜悅。
這學(xué)期教學(xué)課程多了資源包,讓我欣喜讓我憂。欣喜的是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憂的是大多孩子不愛自己實踐,如何激起孩子動手興趣成為一道難題。
有一次,我來到教室,打開資源包,看到里面還分為了五個小包,每個小包還分為幾個課題。這么多該如何合理分配呢?“老師,這個我會”。正在我思索時,突然聽到張馨怡小朋友這樣說。我欣喜地看著她,靈機一動,心想:何不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于是,我看著小朋友,大聲說:“哪位小朋友可以把它打開呢?”小朋友們都積極踴躍地舉手,我便隨機叫了一個小朋友,讓我驚喜的是,她很快就順利地完成了。并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了,我又對她說她:“小朋友你真棒,那你能不能把它又裝上呢?”她自信滿滿地說:“老師,我可以!”,不一會兒,她真的做到了。我驚訝地問她是如何讓做到的,她回答道:“我媽媽在家也讓我這樣做過?!要剟盍怂欢湫〖t花。于是我邀請她示范給全班小朋友看,再把資源包遞到每個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都積極動手,饒有興趣,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很認真,一會兒就完成了,還有的小朋友完成后,主動當起小老師,幫助未完成的同學(xué),還認真講解。他們不僅取得了進步,而且收獲了友誼。
這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卻讓我明白不平凡的道理,教學(xué)需要的不僅是老師講解得多,更重要的時候放開手,很多寶貴的東西,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探索,去收獲,這樣的效果比傳統(tǒng)的“教“好得多。
教育隨筆:孩子在變化中成長
教育隨筆:孩子在變化中成長
九月三號,伴隨著新生的哭鬧,我和濤濤他們幾個小朋友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中班。
剛剛接觸這群新孩子,我對他們是熟悉,喜歡的。他們看我的眼神充滿了好奇、期待。就這樣我們的生活與學(xué)習(xí)開始了。濤濤,一個大大眼睛的小男孩,一雙眼睛總是水汪汪的,很讓人喜歡。
剛接他們兩天,我就發(fā)現(xiàn)濤濤有個很普遍的不好的習(xí)慣,總是吃手。每次看到他吃手,我都會及時制止,不過,效果不是很明顯。后來,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他,我們長大了,不再吃手了。而且,手上的細菌會讓我們生病的,他們還很認真的復(fù)習(xí)了我的話。我告訴他回家后把這個小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他講后得到了認可很高興。
從那以后,我就發(fā)現(xiàn),濤濤不再吃手了,而且,注意力也比以前更好了,漂亮的大眼睛總是盯著我講課的內(nèi)容,這很讓我開心。作為他們的老師,沒有什么事情比看到孩子們的成長與進步更讓我開心了。
哈哈,期待他們在成長中帶給我的快樂。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叫聲中,我們一起來到了活動場地。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貓捉麻雀》,樂樂扮演老貓,小朋友們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媽媽。
游戲開始了,我和小麻雀們在家里一起念兒歌:“小麻雀,唧唧喳,院子里說悄悄話,跳來跳去找食吃,老貓來了也不怕!”念完兒歌,我就帶小朋友們雙腳跳入菜地找食吃。當我喊到“老貓來了”的時候,老貓就來捉小麻雀,小麻雀們趕快跟著媽媽飛回家中,被老貓捉到的小麻雀就要被關(guān)到籠子里。
由于夢馨小朋友在班里最小,跑得最慢,所以一下就被老貓捉住了,關(guān)進了“籠子”。
游戲繼續(xù)開始,這回是博林當老貓,,由于博林跑得慢,一只麻雀也沒捉到。扮演小麻雀的小朋友歡呼起來!到現(xiàn)在為止,“籠子”里還關(guān)著夢馨一只小麻雀。
游戲又開始了,這回,是于航當老貓,本以為于航會非常高興,因為于航可是班里的“活躍分子”??墒橇钗蚁氩坏降氖怯诤綋u著頭說:“老師,我不想扮演老貓。”我一愣:“于航,為什么不想當老貓?”“老師,你不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嗎?你看,小麻雀關(guān)在籠子里多可憐!”我回頭一看,可不是,“籠子”里的夢馨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老師”,于航接著說:“咱們玩做客的游戲吧,老貓到小麻雀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的時候,給老貓帶點好吃的,老貓就不會捉小麻雀了,老貓給小麻雀帶點好吃的,小麻雀就不用出去找食了,你說這樣好不好?”
游戲“做客”在孩子們的提議下開始了,你瞧,小麻雀和老貓在一起玩得多開心!
教育隨筆:愛爭吵的孩子不可怕
幼兒園是孩子們的天地,他們在這里生活、探索、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孩子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著各自不同的解決方法,可能會哭、會笑、會發(fā)脾氣、會勇敢的面對……于錦昊小朋友在集體和區(qū)域活動中的表現(xiàn)是:愛發(fā)脾氣、打擾別人、用不禮貌的行為對待小朋友、搶同伴的玩具……
錦昊經(jīng)常由于不能與小朋友友好合作而發(fā)生爭吵,甚至動手打人。之后還先發(fā)制人,向老師告別人的狀。對老師說話也不懂長幼之分,隨心所欲,沒有禮貌。當老師詢問理由時,他總會不耐煩地說:“我在家就是這樣的,都沒有人說我……”在一個多月的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他做事專注力不持久,上課經(jīng)常游離,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和他玩。
幼兒的行為習(xí)慣是受家庭、社會和幼兒園三方面共同影響的,只有三者合力而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錦昊小朋友在家是一家人的小霸王龍,爸爸媽媽忙于工作,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凡事由著他的性子來,在家總是說一不二,無所不為。父母教導(dǎo)的很少,一味地嬌寵,也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當他在活動中不停地打擾別人時,我總是將他帶走,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你不能這樣做,因為你違反了規(guī)則,到老師身邊來,陪老師說話,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地他意識到了“不遵守紀律”就會被老師帶走,老師是關(guān)注自己的,發(fā)脾氣動手打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有時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了。有一次他又去要李沐樊的玩具,并緊追不放,沐樊“哇”地一聲哭了,他意識到自己錯了,立刻說“我不要了,你玩吧?!狈旁谝郧八遣粫@么做的,可見他已經(jīng)學(xué)會與自己的舊觀念作斗爭,規(guī)則的建立已經(jīng)在他身上發(fā)揮作用了。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爭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強行阻止時不問青紅皂白的指責、批評。教師要想避免這種急不擇言,簡單從事的做法,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對幼兒爭吵的分析判斷能力,細心地分析孩子的心理,了解發(fā)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dǎo),幫助幼兒盡可能地掌握與伙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而做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幼兒的行為,放松情緒,分析形成幼兒不良習(xí)慣的成因。并主動與老師溝通,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家多關(guān)注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經(jīng)常引導(dǎo)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適時地給孩子樹立規(guī)則意識,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時間與寬容。幼兒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家園配合很重要,孩子會在經(jīng)驗、挫折中逐步成長。我相信,久而久之,愛爭吵的孩子也會學(xué)會與人友好交往的方法,從而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shù)穆裨购⒆?,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jīng)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經(jīng)常受到批評后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擊他人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個強者,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我們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們父母習(xí)慣于在別人面前數(shù)落批評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責下喪失殆盡,所以做事的時候經(jīng)常怕這怕那,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便會乏味的說:“那種事真沒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也經(jīng)??吹剿:妥员暗暮⒆踊煸谝积R,指責他人。他們更強烈的期望擁有同病相憐的伙伴。
同欣航相反,我們班心儀小朋友不去指責他人,卻情緒更低落,內(nèi)心充滿著自責,有著過分的自卑感,總是覺得在別人眼里自己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實際上是等于在叮囑孩子:“你要不斷的失敗呀!”由此看出,在中國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父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靠父母和幼兒老師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鼓勵猶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猶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創(chuàng)傷;又猶如一縷春風(fēng)刮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
教育隨筆《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雖有時會讓你哭笑不得,但幸福和快樂也會經(jīng)常陪伴我的左右,那么這些幸福和快樂就是孩子們給予的.我國一位兒童教育工作者盧勤說過:“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讓孩子們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作為孩子們的老師和朋友,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和孩子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快樂、感受快樂吧!
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是神圣的,孩子們的世界需要充滿驚喜,充滿著樂趣,那么我們做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應(yīng)該給予他們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當我和他們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shù)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了套,再重新開始數(shù);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路邊的花池上;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孩子們的燦爛的笑臉,你就會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有一次我和孩子們在草地上玩時,楊子樂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個大蟲子。于是找到蟲子成了孩子們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著揀到的樹枝,都一個勁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孩子們雖然小手都臟了,可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戰(zhàn)利品了:一只小蟲子、一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樹的種子......也許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義的東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臉上、眼里、心中看到了兩個最珍貴的兩個字:快樂。
讓我們的孩子們從現(xiàn)在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每時每刻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人生的快樂。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充分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求知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充分體驗到來自純真友誼的快樂,來自集體溫暖的快樂,來自野外嬉戲的快樂,來自樂觀的天性被縱情釋放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