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插班對寶寶是利是弊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寶寶入園 幼兒園寶寶游戲 游戲寶寶幼兒園寶寶入園大事真是讓爸媽“牽腸掛肚”!不少爸媽絞盡腦汁用盡多少方法,為的就是讓寶寶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經過前人的經驗提醒與實際狀況的考慮,有些爸媽選擇以插班方式入園,主要就是希望避開9月開學時集體痛哭的凄涼場面;運氣好的老師還會因為插班寶寶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關注的精力與眼光。
為此,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fā)現爸媽對于寶寶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種更合適;此外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內、外在環(huán)境許可,希望寶寶插班入園的爸媽占多數,但同樣也有高達1/3以上的爸媽仍然猶豫于插班與不插班之間。
入園小調查:如果有機會插班,你會希望寶寶插班入園嗎?n4507.cn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種更合適31%
“希望寶寶插班”派的爸媽認為插班更利于寶寶快速適應,已經成功插班入園的媽媽們更是贊成插班做法,他們認為自己當初為寶寶選擇插班是正確的,因為寶寶在入園后適應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據寶寶實際狀況較自由地選擇入園時間,底氣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媽則認為讓寶寶和大家一起入園,起點相同,才更有利于寶寶自信心建立。另外,還有很大部分的爸媽不知道哪種更合適,對于讓不讓寶寶插班舉棋不定。
可見,插班不插班已經變成未入園的爸媽選擇寶寶入園時機的重要問題,在這里,我們將從爸媽、幼兒園老師、園長等三個面向,為爸媽們詳細解析他們對插班的態(tài)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幫你堅定立場。
反方觀點:世上無完事,對于插班持反對意見的不在少數呢,且來看看他們的擔心。
上海市小番茄媽媽:寶寶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園的,當時年紀并沒有達到幼兒園招生要求的兩周歲半。我也考慮過是否等滿兩周歲半時插班,細想之后打消了念頭。我覺得,插班的寶寶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時入園,互不相識,起點是一樣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就會自動分出親疏,后加入的寶寶要想融入這些基本穩(wěn)固的小團體就比較困難。如果寶寶被孤立,就會產生自卑,從而造成許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隱患哦。
關于入園初的哭鬧,寶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哭上幾天。小番茄回來時曾頗為自豪地告訴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個人哭,會不會覺得很沒面子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與所有的新生寶寶一起入園,當爸媽的可以比較出自己的寶寶適應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較了,爸媽會搞不清楚是幼兒園老師的問題還是寶寶自己的問題。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笑是寶寶健康聰明
最近,由北京奧組委發(fā)起,面向全球征集兒童笑臉照片的活動在各大報章雜志宣傳得轟轟烈烈。一個有關笑臉的活動,為什么能引起這么強烈的反響?記者采訪了著名兒科和兒童教育專家鮑秀蘭老師,也許她的答案能給大家一些啟迪。
知名育兒專家鮑秀蘭老師從事兒科臨床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經40余年,擅長新生寶寶行為、發(fā)育評估和0~3歲寶寶的早期教育。對于寶寶的笑,鮑老師說:“愛笑的寶寶長大后多性格開朗,有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這非常有利于其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使其更樂于探索,好奇心比較強,這樣會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就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情緒好,生長激素分泌好,健康少生病,更有利于體格的生長發(fā)育,使其更加健康。笑不僅是開啟寶寶智力之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一種極佳的體育鍛煉方式,對促進全身各個系統(tǒng)、各個器官均衡地發(fā)展大有裨益?!?/p>
笑是寶寶成長的表現
從寶寶的發(fā)育進程看,一般到3個月左右時寶寶就會出現發(fā)笑反應,只要醒著,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畫片與玩具時,就會高興地笑起來,嘴里呵呵地叫,又掄胳膊又蹬腿,可謂手舞足蹈。另外,當他吃飽睡足,精神狀態(tài)良好時,盡管無外界刺激,也會自動發(fā)出微笑。前一種笑被稱為“天真快樂效應”,后一種則被稱為“無人自笑”。
笑是寶寶智慧的曙光
研究表明,“天真快樂效應”是寶寶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不但在寶寶精神發(fā)育方面是一次飛躍,對寶寶大腦發(fā)育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被譽為智慧的一縷曙光。父母多與寶寶接觸,并用歡樂的表情、語言以及玩具等激發(fā)其天真快樂效應,是促使其早笑、多笑,及中期智力開發(fā)的一大妙招。
笑是寶寶健康的保障
由衷的笑有益身心,能刺激呼吸系統(tǒng)和血液循環(huán),緩解關節(jié)疼痛,預防感冒至癌癥等許多病癥的發(fā)生;還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高抗病激素水平,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真正的快樂可以滋養(yǎng)寶寶的心靈,讓他對周圍變化繁復的世界有足夠的抵御能力。專家們說,快樂的寶寶都有同樣的特點,比如:開朗樂觀,有自制力,而且非常自信。
笑是寶寶最好的運動
生命離不開運動,寶寶的發(fā)育同樣如此??蓪殞毑煌诔扇耍踔烈膊煌谀觊L兒,他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如何運動呢?不妨促使其發(fā)笑。
笑是一種類似于原地踏步的良好鍛煉方法。人在笑時面部表情肌運動,胸肌、腹肌參與共振,可對多種器官起到鍛煉與按摩作用,故多笑的孩子體格較為強健。以心臟為例,笑能使動脈血管壁的平滑肌放松,血管口徑增大,心臟便可獲得更多的血液供應。對于肺臟,笑能使胸廓向左右前后各個方向擴展,肺活量增加,換氣率上升。測試表明,當孩子大笑時,其呼吸換氣值可達到靜止狀態(tài)的3~4倍。對于肝臟,笑是最好的消毒劑,笑能促使肝和膽道蠕動,增進膽汁分泌,有助于肝功發(fā)育。對于胃腸,腹肌運動促使胃腸運動,可幫助消化,同時排出消化道中的氣體,有利于大便暢通,防止便秘。總之,笑不僅是開啟兒童智力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一種鍛煉兒童身體的良好方式,值得向家長推薦。
TIPS逗笑也要講科學
逗寶寶笑的具體做法是:多向寶寶微笑,或給以新奇的玩具、畫片等激發(fā)其天真快樂反應,讓其早笑、多笑,這樣的嬰兒長大后智商會更高。
不過,逗寶寶發(fā)笑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把握好時機、強度與方法。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逗寶寶發(fā)笑的,如進食時逗笑容易導致食物誤入氣管引發(fā)嗆咳甚至窒息,晚睡前逗笑可能誘發(fā)寶寶失眠或者夜哭。另外,逗笑要適度,過度大笑可能使嬰幼兒發(fā)生瞬間窒息、缺氧、暫時性腦貧血而損傷大腦,或者引起下頜關節(jié)脫臼。
寶寶是左撇子怎么辦?
導讀:首先要分析孩子左撇子的原因。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這兩半球的分工各有偏重,左半球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右半球的形象思維能力強。兒童時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此孩子的右腦功能偏強。而右腦負責左側肢體的活動,因此兒童時期孩子左撇子較多。
在我們周圍,有時會看見一些孩子用左手拿調羹或筷子吃飯,用左手寫字、畫畫、用左手打羽毛球……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左撇子。孩子若是左撇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左撇子的原因。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這兩半球的分工各有偏重,左半球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右半球的形象思維能力強。兒童時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此孩子的右腦功能偏強。而右腦負責左側肢體的活動,因此兒童時期孩子左撇子較多。
孩子若是左撇子,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改用右手,因為雖然孩子在家長的強迫下改用右手,但孩子大腦中的優(yōu)勢半球卻無法改變,反而起到了揚短避長的副作用。此外,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對左撇子,家長應順其自然,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左腦的邏輯思維能力會日趨增強,有一部分左撇子會改用右手,但也要看到有些左撇子已養(yǎng)成習慣,很難改變過來,家長就不要再人為地強迫孩子改用右手。反之,孩子是左撇子,長期使用左手,還可以充分利用右腦的功能,平衡、協調大腦的整體功能。
吸手指是寶寶的專愛
導讀:嬰兒都有種本能的沖動去吮吸物體,但這種現象會在他們六個月大之后就逐漸減少。但是許多嬰兒還是會繼續(xù)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會變成了嬰兒和低齡兒童的一種習慣,當他們饑餓、害怕、睡覺或者煩悶的時候用吮吸拇指來使自己得到滿足。
嬰兒和低齡兒童出現吮吸拇指的現象都是正常的。由于吮吸的本能所以一些寶寶會在出生后的前幾個月甚至出生前就開始吮吸拇指。嬰兒可能還會吮吸其他的手指、手掌或其他奶嘴等。
嬰兒都有種本能的沖動去吮吸物體,但這種現象會在他們六個月大之后就逐漸減少。但是許多嬰兒還是會繼續(xù)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會變成了嬰兒和低齡兒童的一種習慣,當他們饑餓、害怕、睡覺或者煩悶的時候用吮吸拇指來使自己得到滿足。大部分的兒童在3-6歲的時候都能夠自己停止吮吸拇指。
吮吸拇指會引起什么問題?
長時間的吮吸拇指可能會使孩子出現牙科問題。吮吸拇指還可能引起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甚至會向前傾等,嚴重的話還可能會使口腔內的上顎部分出現畸形。上下牙的錯位咬合能夠在孩子停止吮吸拇指后自己矯正,但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停止吮吸手指的話,以后很可能需要借助牙齒矯正治療來治療。
同時吮吸拇指還可能會引起言語問題,包括錯發(fā)成咬舌的音和說話時候會咬到舌頭等。
吮吸拇指的問題在什么時候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果四歲以下的兒童出現吮吸手指的現象的話通常還不用太擔心。但如果4-5歲的兒童還經常吮吸手指的話就很容易引起言語問題。如果孩子5歲以后還吮吸手指的話就可能是他們的情緒表達出現障礙,例如表達焦慮。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需要接受專業(yè)的治療。通常經過一些簡單的治療之后孩子就能停止吮吸拇指。
如何治療吮吸拇指?
許多專家都建議學齡前的兒童如果有吮吸拇指的現象的話家長都不用過于擔心。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自己慢慢停止這種行為。但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的話就要讓孩子接受治療:
·吮吸手指的時候還拉扯自己的頭發(fā),特別是在1-2歲的時候;
·在4-5歲以后還經常吮吸拇指并且力度較大;
·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停止這種行為;
·由于吮吸拇指而出現牙科問題;通常要矯正孩子這種習慣的話可以在家通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設下規(guī)定等的方式:
·盡量減少孩子可能會吮吸的時間和機會;
·給孩子的拇指戴上繃帶或者專業(yè)的設置等,并且向他們解釋這并不是懲罰而是想讓他們戒掉吮吸拇指的習慣;
·如果寶寶不吮吸拇指的話可以獎勵或者表揚他們來幫助他們戒掉這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