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事慢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拖拉,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一種不良習慣,是一種“常見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幫助孩子認清拖拉的本質,讓孩子告別拖拉,以積極的應對方式調節(jié),用平常心面對學習和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拖拉的主要表現(xiàn),對照看看你有嗎?
拖拉這種不良習慣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做事沒有緊迫感,節(jié)奏較慢,拖泥帶水,不夠利索。
長期拖拉會使得孩子喪失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敢積極面對,這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而且會使得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最終難以適應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
拖拉是防備行為的一種過敏形式
專家認為,拖拉是防備行為的一種過敏形式?!斑@種形式的目的在于保護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也就是說,拖拉發(fā)生在我們擔心自己的價值感與獨立感受到威脅的時候?!?/p>
據有關資料表明,拖拉給人帶來的內在心理滿足有以下幾種:
對成功信心不足,害怕失敗,完美主義
舉例:上課不敢發(fā)言,遇事不果斷。
應對辦法:一點一點地做,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嘗試即成功。
注意力分散,易被新事物吸引,追求刺激
舉例:上課時間逃出去玩游戲
應對辦法:外控與內控,及時作提醒,轉移興趣。
貪圖安逸,目標太高
舉例:為取得好成績的動力比不上電腦的吸引力。
應對辦法:價值要澄清,目標要具體,一步一步走。
討厭被別人委派,需要自我掌控感
舉例:在學校不打掃衛(wèi)生,不交作業(yè)。
應對辦法:責任與義務,職責要明確,學習要主動,拖拉無益。
這六招幫孩子改掉拖拉壞習慣
1.家長要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因此,培養(yǎng)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里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磨蹭的害處也必不可少,家長要幫孩子認識磨蹭給他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后果,讓他接受意見并表示愿意改正。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互相監(jiān)督的計劃,記錄每天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后看有沒有進步。父母常讓孩子贏,孩子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就會主動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
2.堅持表揚,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不斷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這時應該換一個思路:發(fā)現(xiàn)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時,就表揚。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孩子的積極動機,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
另外,為了使孩子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游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這樣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3.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家長也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有些家長對孩子不放心,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總要去看一看;或者在一旁幫孩子檢查作業(yè),一發(fā)現(xiàn)錯誤,就開口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yè)。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
4.讓孩子為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后,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長不要急,也不要去幫他,可以提醒孩子'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后果。孩子挨了批評后,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對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長也不要發(fā)脾氣,有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較慢,可能是這件事對于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可能是孩子不知道其中做得更快的要領。另外,對孩子采用過激的態(tài)度和行為,還有可能造成他的逆反。
5.讓孩子覺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
比如做作業(yè)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得多一些,玩得少一些,最好是一點都不要玩,在孩子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后,經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孩子自己有一筆賬: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得慢一點,起碼可以省點力氣。
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利。
6.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yè)和活動的時間
孩子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是短暫的,如果持續(xù)時間太長,大腦會疲勞,學習效率變低,加之作業(yè)量大,會感到做作業(yè)是漫長而痛苦的事。
因此,可以把時間化整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計要用1小時完成的作業(yè),把時間分成三個“20分鐘”,每個“20分鐘”一結束,就休息5至10分鐘。由于每次時間短,還有“短期終極目標”作為激勵,做起作業(yè)來感覺有個盼頭,就會在規(guī)定時間內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業(yè)。
開始實施時一定要有家長監(jiān)督提醒,嚴格把握好休息與做作業(yè)的時間。另外,家庭成員也要起榜樣作用,否則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幫助愛磨蹭的孩子改掉磨蹭的不良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訓練引導,逐漸糾正,才能取得良好的轉化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做事慢怎么辦
很多爸爸媽媽遇到類似這樣頭疼的問題:寶寶吃飯不認真,慢吞吞的,十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拖拖拉拉半個小時;早上不起來,總是懶床;去幼兒園上學老是遲到···
有些家長也不在意,覺得小孩子自我的管理能力差沒啥影響,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不然,孩童時期是孩子處事態(tài)度形成的關鍵階段,說不好拖延癥就是小時候時間管理觀念不強導致的。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就不會錯過電視里的動畫片,不會錯過每一頓飯后的甜點···這些說明了孩子有自己的管理秩序,只是比較混亂。如果是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就是拖拖拉拉。
那我們怎么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呢,今天小編就來拋磚引玉哦~
父母要做好守時的榜樣
都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爸爸媽媽就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做事不能拖拉,要按時完成。比如做家務要計劃時間;娛樂時間看電視也要有時間計劃,不能沒完沒了;到了睡覺時間就要按時休息···而且對寶寶說,比如說:電視說它已經累了,它也想休息一下,我們今天就看到這里讓電視也休息休息吧!
如果確實因為有別的事情耽誤了原來計劃,那么就可以給孩子說明原因。每件時間都有條理的安排,并按計劃的實施,就給了孩子一個時間管理的概念,讓寶寶懂得每件事都應該有始有終,有時間結點。
定時間計劃,設立獎懲機制
父母要做好自己,那么映射到了寶寶身上,我們可以把關于寶寶的每件事都規(guī)劃好,并強調時間點,制定好計劃,對寶寶做的結果給予獎懲哦。
1.多給寶寶鼓勵
寶寶做事兒墨跡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喜歡督促,大喊;這無形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有可能做的更不好,那么父母就更生氣了,這是個惡性循環(huán)。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速度快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對應的表揚很獎勵。
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比如買喜歡的玩具,可以去游樂場等等。有了表揚獎賞,孩子的內心有了成就感,才能促進孩子變得勤快的性格。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件是越快越好的,比如吃飯就要講究細嚼慢咽,不能太磨蹭,但是也不能太快。
2.給予拖延癥懲罰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拖延磨蹭帶來損失了,有了代價他才可能牢記,才會變得勤快起來。所以讓寶寶承擔磨成的后果,也算是一種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比如孩子睡懶覺不按時起床,上學遲到了,被老師批評,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或者不按時完成作業(yè),那么就不能看喜歡的動畫片。這樣親身的體會讓孩子承擔后果,孩子才更好的懂得守時的重要性,自然就激發(fā)孩子時間的觀念了。
3.參加計時的游戲
除了生活中的多計劃,給予獎懲來鞭策孩子,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跟時間相關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體會時間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參加一些計時的競賽,帶有沙漏計時規(guī)則的積木游戲;計時的記憶游戲;還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塊比賽,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競爭性,積極性。
營造專注的環(huán)境
剛剛說的都是方法,但要是讓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一件事兒,其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好專注力。那么環(huán)境就特別的重要了,我們要營造好環(huán)境,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
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玩具都收起來,其他人的聲音都要小一些,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聊今天的食物,盡量不要發(fā)散別的話題,不然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帶跑偏了。
時間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的行為習慣。還孩童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此才會受用一生哦~
小孩做事很慢,怎么辦
放松點兒,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媽媽的焦慮和做法在很多家長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他們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節(jié)奏運行自己的生活。
●先天神經類型使然
如果孩子從出生那天開始,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比別人“慢半拍”,即使有強烈的誘因吸引都快不起來,就可以考慮孩子可能天生就是相對安靜緩慢的氣質類型。由于氣質類型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對于這類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理解與寬容,不要對孩子改變的期望值過高。
●動作技能不熟練所致
幼小的孩子,由于動作技能還沒有發(fā)展充分,分配注意的能力自然不會很自如,這決定了他們做事不可能像大人一樣“三下五除二”地熟練搞定,“慢”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對需要做的事情不感興趣
孩子做事的動力,往往受直接興趣的主導。如果孩子對當前的事情不感興趣,或者對做完這件事之后的事情不感興趣,卻又必須去做的時候,就很容易用磨蹭的辦法來拖延時間。如果孩子不是做所有的事情都磨蹭,僅僅是做一部分事情磨蹭,就可以考慮這個原因。
●沒有時間觀念
不磨蹭的節(jié)奏需要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已經具備一定的時間觀念,遺憾的是,時間觀念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容易具備的能力。一來學齡前的孩子連鐘表都很難認識,讓他們建立時間觀念尚有點期待過高。二來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游戲是其主要的發(fā)展活動,還無須面對強制性的“工作任務”,尚沒有機會從生活經歷中體驗時間的重要性。
父母“拼命催”,后患無窮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磨蹭,就有點兒不耐煩,再加上磨蹭往往帶來做事低效、遲到等不那么受人歡迎的結果,因此,就很容易頻繁催促孩子,有時候甚至從早催到晚。殊不知,經常頻繁地催促孩子,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1.讓孩子難以做自己
如果孩子天生是動作相對遲緩的氣質類型,家長卻無視這個現(xiàn)狀,動輒就催促孩子跟上自己的節(jié)奏,實際上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為這樣的話,孩子就沒有機會成為自己本來的樣子,而是被迫成為媽媽要求的樣子,長期這樣違反“天性”的生活,對孩子來說并不是多美妙的體驗。
2.干擾了孩子內在發(fā)展節(jié)奏
磨蹭在孩子那里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特定的年齡決定他們只能以這樣的節(jié)奏去做事,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這個發(fā)展現(xiàn)實,非要求他跟著大人的節(jié)奏來,那么孩子正常的發(fā)展節(jié)奏就受到了干擾,不利于他們從容、按部就班地展開身心發(fā)展歷程和應有的生命體驗。對于孩子來說,也很難體驗到被全然接納的感覺,這對親子關系的密切與鞏固,有害無益。
3.弱化孩子對自己的責任
孩子被催促得久了,往往就會慢慢習慣被媽媽主宰節(jié)奏的生活,時間長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事情是無須自己負責的,反正總有媽媽操心提醒他,給他設定做事的節(jié)奏。一旦獲得了這樣的意識,孩子就很難再去主動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亦懶得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自行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進而妨礙他獨立自主習慣的養(yǎng)成。
4.剝奪孩子選擇生命體驗方式的機會
幼小的孩子,自有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如果磨蹭的生活讓他們更快樂,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未必成人認同的生活節(jié)奏就是對的,當下的快節(jié)奏生活已經催生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總是走在時間前面的A型人格并不比悠閑自在的B型人格更優(yōu)越,相反,B型人格對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來說或許更勝一籌。如果家長看不到這一點,把自己對生活節(jié)奏的偏好強加在孩子身上,無異于剝奪孩子選擇生命體驗方式的機會。
接納磨蹭,尊重孩子的節(jié)奏
面對磨蹭的孩子,家長如何做出反應,才能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會讓“磨蹭”阻礙了孩子的發(fā)展呢?
●家長自身要清除對磨蹭的恐懼。
家長在看到孩子磨蹭就來氣的時候,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難以接受的,到底是孩子磨蹭真的帶來了很不好的后果,還是磨蹭這件事本身,如果總是孩子磨蹭這個行為本身,家長就需要排查一下,是否自己或者配偶身上也有類似的行為,因為難以接納自己或配偶的這個“缺點”,就對孩子的類似行為過分敏感、如臨大敵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最需要做的,就不是如何終止孩子的磨蹭行為,而是清除自己內心對磨蹭的恐懼,因為孩子的磨蹭未必是應該被干預的,而是家長內心恐懼的投射擴大了問題。
●允許孩子磨蹭行為的存在。
家長雖然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但沒有權利把自己認同的生活節(jié)奏強加在孩子身上,慢節(jié)奏的生活也是一種選擇,未必就比快節(jié)奏的生活卑微。生命的意義不是用做了多少事情這個結果定義的,生命的過程自有它的價值。只要孩子的磨蹭沒有妨礙到他人,允許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生命過程,是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最基本的尊重。
●嘗試用游戲的方式來改變。
即使孩子的磨蹭行為真的經常誤事,家長在引導孩子調節(jié)做事節(jié)奏的時候,也不能硬碰硬,因為孩子磨蹭的背后,很可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時間觀念還沒有充分發(fā)展,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的問題了,可以嘗試游戲的方法,比如,在做有趣的比賽游戲、手工、簡單的家務時,用比賽的方式激勵他提高做事的速度,如果他勝出,就趁機表揚他的快速麻利,如果他失敗了,就在幫他分析原因時指出是因為他動作太慢了。這樣的游戲做得多了,孩子就可能漸漸體驗到速度的價值,進而增強改變自己的愿望。
孩子,你慢慢來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 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做事太慢怎么辦
孩子做事情慢、拖拉的原因很多,只有掌握了孩子做事情慢的真正原因才能因勢利導,幫孩子糾正過來。
1、孩子缺少時間概念
2、天生的慢性子
3、注意力易轉移
4、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里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饑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yè),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這樣的話,您要多和孩子溝通,樹立孩子的興趣。
5、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尚處在發(fā)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yè)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與學?;蛴變簣@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yǎng)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9、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0、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盡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于是,在大人看來很快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1、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以上是孩子做事情慢的原因,你找找,看看自己的孩子屬于哪一類,然后才好幫助孩子。
孩子做事慢做事拖拉怎么辦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磨蹭得驚人,每次出門總是要比同年齡的孩子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xiàn)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體游戲中慢等等。
造成這種磨蹭行為的原因有:
1、 家長的姑息。一開始,讓他自己吃飯、早上起床、一塊兒走出去,他總是慢,家長認為他年齡小,讓他慢一點做,沒關系。等到要上幼兒園了,需要跟上集體生活時,才發(fā)現(xiàn)孩子落后了許多。
2、 對讓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繪畫等,他不感興趣,沒有動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飯、繪畫、拼圖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動,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發(fā)現(xiàn)昨天沒搭完的高樓還在那兒“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臉;?。⌒⊥尥薜舻降厣狭?,得先起她來看看哪兒摔了沒有,衣服嘛,一會兒再穿(天冷了也不管)……這就顯然會使應該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時間,或者說沒時間概念,不知道不趕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會影響下一件事的進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點,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試用以下方法,這些方法只能解決孩子磨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到幼兒園晚了;你因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決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習慣已經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糾正的。再說還有的孩子還有一點先天的原因,就更難靠簡單和方法糾正了。當然,孩子長大一點從道理上讓他懂得拖拉的壞處,他自己也有過一些教訓,會主動去改掉這個毛病。
孩子做事動作慢怎么辦
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顯得動作緩慢,班上的老師也有這樣的反映時,家長就應該加以重視了。因為幼兒期是動作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動作緩慢的兒童往往容易出現(xiàn)不靈活,不協(xié)調的行為表現(xiàn),影響今后的身體和智力發(fā)展,上學之后,如果做作業(yè)的速度太慢,就會影響學習,休息和正常的娛樂活動;考試的時候動作太慢,往往還沒有做完就到了老師收卷的時間,導致成績下降;運動的時候動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戰(zhàn)勝對手,讓別人領先,這些都會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尋找緩慢的原因 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變的先天氣質,父母對于孩子的氣質只能接受并因勢利導,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氣,較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過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肝因慎重仔細而動作緩慢,這樣的效率反倒會非常高,對此,家長需要仔細分辨判斷后再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調理。
從孩子來說動作不熟練是動作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時候,神經肌肉的活動還不協(xié)調,所以做事的時候要非常緩慢才能做的好,把持的住。作為家長,有必要幫助孩子經常創(chuàng)設鍛煉動作的情境,以便于孩子的神經肌肉得到及時的協(xié)調發(fā)展。
再者,動作緩慢一般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孩子處理事物的速度顯得比一般人慢,通常是因為達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有時也是因為對成人的要求沒有作出足夠的反應,成人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但孩子也許表現(xiàn)很不錯了。
應對孩子動作緩慢的對策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況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
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
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奏效,就可以使用硬性規(guī)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
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數(shù)了,“1、2、3、4、5、……”,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
孩子做事慢磨蹭怎么辦
許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會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對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使得人們必須有緊迫的時間感,做事抓緊時間,提高效率。
對策1: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吃飯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游戲能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拥摹皠倮薄?/p>
對策2: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shù)的意義,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渴望。
對策3: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5……”, 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shù)慢一點,讓孩子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對策4: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guī)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并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
對策5: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顒又?,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父母一起去上幼兒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小孩做作業(yè)慢怎么辦
一、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他學會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孩子會累,容易走神。父母在家可讓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給予一定的鼓勵(表揚、撫摩、親吻),并讓他休息5——10分鐘。
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做題目時要求孩子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到“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二、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專注與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打擾孩子,而應該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做完。因為孩子沉浸在他的興趣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
三、要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訓斥,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
父母的嘮叨只會讓孩子對相應的事情產生厭煩,從而注意力更加不能集中。不妨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自己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四、大聲讀書有利于訓練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個時間,讓孩子選擇他們西哈的小文章大聲為父母讓度,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xié)調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盡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他的注意力能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也會增強。
五、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不但要靠訓練,周圍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量不要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境,光線柔和適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1、不要老說孩子“磨蹭”
孩子被貼上標簽后,會自我認同“我是個磨蹭的人”,這會使她“磨蹭”得更心安理得。
2、瞪大眼睛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快的時候,并及時加以鼓勵。
3、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給孩子一個做專業(yè)的專門空間,不要太大,旁邊不要放玩具、小玩藝之類導致分心的物品。
4、和孩子討論“磨蹭”的弊端。
最好通過故事、事例讓孩子認識到“磨蹭”的消極影響。
5、分析“磨蹭”的原因。
磨蹭原因很復雜,有人羅列了學習磨蹭的十大原因,如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學習責任感、沒有自信、無效率感、消極對抗父母、天生慢性子等等,不同原因導致的磨蹭,應對策略是不一樣的。沒有學習興趣,就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效率感就培養(yǎng)孩子的效率感,如此等等,要根據不同原因,對癥下藥。此外有時還需要通過仔細觀察,找出磨蹭點,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6、用計時、比賽等具體的方法來訓練速度。
面對磨蹭的孩子,通常簡單的責怪和批評、要求都沒有多大作用。要使孩子有所改變,在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責任感等的同時,還可采用符一些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方法訓練速度,如計時、比賽、代幣獎勵等。
比賽方式較多,和自己比賽、和家長比賽,和別的孩子比賽等。可先試著讓她自己和自己比賽。
孩子的磨蹭通常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穿衣、吃飯、收拾書包文具、洗衣物、做作業(yè)等。家長可以先將自己孩子的磨蹭毛病一一列出來,然后再讓孩子一個毛病一個毛病地改。
其先后順序是:先從簡單的、容易的事情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
在確定好了要讓孩子改掉的某一個磨蹭毛病后,家長可以幫孩子設計一張自己與自己“比賽”的成績表。首先記錄下孩子做這件事的最初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這件事的時間,過幾天總結一次,如果孩子做的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其表揚和獎勵,如果孩子沒有進步反而有退步,就要和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加以改進。
家長在按上述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磨蹭毛病時一定要有耐心,要認識到習慣的改變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同時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較差,有時出現(xiàn)反復是正常的情況,決不能因為孩子有所反復就枉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