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辨別孩子撒謊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雖然說當家長的要多信任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有些謊言是不能置之不理的。不管是否要嚴重對待,起碼你要有判斷孩子有沒有撒謊的本事。
1、奇怪的眼神交流撒了謊的孩子通常都不敢與家長進行眼神交流。
當然這只適用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那些15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很高的情商了,他們能夠很好的偽裝自己,就算與家長對視也不漏痕跡。
事實上,家長還是可以從對視的時間長短來做出判斷,時間太長或太短都很有問題。
2、重復問題撒謊的另一個標志就是重復問題,因為編故事總是需要時間的。
比如說,你可能問孩子放學后干嘛去了,他們很有可能這樣回答:“啊,我放學后干嘛去了?我放學后……”(W286.COM 迷你日記網(wǎng))
3、孩子不自覺的摸臉孩子不自覺的摸臉、抓耳朵或是摸鼻子都有可能是撒謊的標記,還有舔嘴唇也是一條很常用的線索。
4、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孩子說或斷斷續(xù)續(xù)是非常明顯的撒謊標記。
5、反應不正常孩子在撒謊時通常都會反應過激,極力證明維護自己。
6、擺出一些奇怪的姿勢孩子突然背著手站在你面前或是用很不自然的姿勢表達什么事情,那他很可能是在撒謊。
7、老眨眼眼睛通常會泄露一個人的秘密。孩子說話時老眨眼或是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你都說明有事發(fā)生。
8、坐立不安,有些焦躁孩子跟你說話時總是在撥弄手指,四處張望,有點心不在焉慌慌張張也是說謊的表現(xiàn)。
9、話特別多孩子一旦說了謊,就總想著讓你相信,所以可能補充許多小細節(jié)來證明自己。如果孩子總是在某件事兒上喋喋不休向你證明什么,那他很有可能撒謊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如何面對孩子的撒謊
如何面對孩子的撒謊
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孩子撒謊的現(xiàn)象,盡管經(jīng)常說,不能撒謊,不要撒謊,可不是就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孩子就真的養(yǎng)成了不撒謊的好習慣了。當然,孩子的性格是各異的,就象有的孩子不會撒謊,有的孩子卻撒了謊都不臉紅;有的孩子撒謊是屬偶然性的,有的孩子卻是經(jīng)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么,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這種情況,要如何正確對待呢?回顧一些成長足跡,總結一些工作經(jīng)驗,覺得不妨試試如下一些方式:
一、讓孩子了解撒謊的壞處
可以通過電影和文學作品讓孩子了解撒謊的壞處。其實“狼來了”的故事真的是很經(jīng)典,這樣的故事要多講一些,并且適時的提醒說謊的壞處。
二、了解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
撒謊其實并不是天生的本性,而是源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或是受到影響,或是為了逃避責任,或是為了一份“好心”……其實有時往往就是身邊的大人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了撒謊,從他第一次嘗到“甜頭”開始,他便開始學習撒謊,所以,決不能讓孩子以撒謊形成習慣,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那么一切就會迎刃而解了。
三、要樹立良好榜樣
身教勝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人要做到不說假話,說出的話,作出的承諾一定要實現(xiàn)。堅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說過的話不兌現(xiàn),那么很可能孩子也會跟著你說謊的。
四、耐心對待、及時表揚,幫助孩子遠離撒謊
當面對孩子的撒謊,不要只是一味的責備,先要找出撒謊的根源,尋找說服教育的方法??梢杂眯蜗蟮睦幼屗私馊鲋e的不良后果。當孩子有了點滴進步時,要及時表揚給予一定的信任,讓他覺得誠實可信的人在朋友心中是多么重要和高尚。那么相信,他會逐漸的跟撒謊說BYE—BYE的。
當然,教育孩子是需要循循善誘的,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是只要堅持,以正確的方式和一顆熱情的心,那么結局總應該是美好的。
家長必讀:9大妙招辨別孩子是否撒謊
雖然說當家長的要多信任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有些謊言是不能置之不理的。不管是否要嚴重對待,起碼你要有判斷孩子有沒有撒謊的本事。
1、奇怪的眼神交流撒了謊的孩子通常都不敢與家長進行眼神交流。
當然這只適用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那些15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很高的情商了,他們能夠很好的偽裝自己,就算與家長對視也不漏痕跡。
事實上,家長還是可以從對視的時間長短來做出判斷,時間太長或太短都很有問題。
2、重復問題撒謊的另一個標志就是重復問題,因為編故事總是需要時間的。
比如說,你可能問孩子放學后干嘛去了,他們很有可能這樣回答:“啊,我放學后干嘛去了?我放學后……”
3、孩子不自覺的摸臉孩子不自覺的摸臉、抓耳朵或是摸鼻子都有可能是撒謊的標記,還有舔嘴唇也是一條很常用的線索。
4、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孩子說或斷斷續(xù)續(xù)是非常明顯的撒謊標記。
5、反應不正常孩子在撒謊時通常都會反應過激,極力證明維護自己。
6、擺出一些奇怪的姿勢孩子突然背著手站在你面前或是用很不自然的姿勢表達什么事情,那他很可能是在撒謊。
7、老眨眼眼睛通常會泄露一個人的秘密。孩子說話時老眨眼或是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你都說明有事發(fā)生。
8、坐立不安,有些焦躁孩子跟你說話時總是在撥弄手指,四處張望,有點心不在焉慌慌張張也是說謊的表現(xiàn)。
9、話特別多孩子一旦說了謊,就總想著讓你相信,所以可能補充許多小細節(jié)來證明自己。如果孩子總是在某件事兒上喋喋不休向你證明什么,那他很有可能撒謊了。
育兒心得:如何應對孩子撒謊
育兒心得:如何應對孩子撒謊
昨天晚上兒子在校門口玩的時候另外一個小朋友不小心用陀螺打到他的后腦勺,估計可能打的挺疼的,我兒子一下子就嚎哭起來了,說實話,我也有點害怕,別有什么腦震蕩之類的。他要求今天不上幼兒園,我就同意了,他看我很緊張,就覺得可以用頭疼這個方式來要求更多。
今天早上起床,他就說他頭有點暈,不想起床,不想上幼兒園,我說好,我說昨天說好了不去幼兒園,媽媽不撒謊,既然答應了你就一定不會反悔的。我不知道他是真暈還是假暈,就說,那媽媽帶你去醫(yī)院檢查一下。他不同意,我心里猜,可能是假暈。然后我就說本來明天我們約好了和大娃一起走玻璃棧道,如果你頭暈,那明天也只能在家休息了。他一聽,馬上說,我明天不暈了啊。我說。如果你真暈,我們就去醫(yī)院拍片,如果你不去,就說明你是撒謊的。他頓時就哭起來了:“我只是想看看媽媽緊張不?”“你撒謊是不想去幼兒園?”“嗯?”“為什么不想去幼兒園?”“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薄澳俏掖螂娫拞枂柪蠋煘槭裁葱∨笥巡缓湍阃??!薄靶∨笥岩臀彝?。只是和我坐一桌的小朋友不和我玩?!薄澳俏胰枂枏埆h為什么不和你玩?!薄八齻円臀彝妗!薄盀槭裁慈鲋e?和誰學的撒謊?”“爸爸學的,他每次說話都不算話,說的陪我玩,結果就是玩手機?!?/p>
忽然覺得言傳身教多么重要,回想以前,每次出差,為了安撫兒子,都會答應給他買玩具,但是從來沒買過,出差回來也沒見他問,以為小孩子說過就忘了,其實現(xiàn)在看來,他并沒有忘。只是他已經(jīng)形成了媽媽沒做到也沒啥,可能這也不是不對,所以他潛意識里也會這樣做。
他爸爸也是,很多時候為了安靜的看手機,會答應他很多事,但是從來沒做到,而當兒子要求他兌現(xiàn)時,他就高壓壓回去。時間久了,孩子就覺得,說話不算話,撒謊其實也是可以的。
和他爸爸談了下這個情況,我們達成協(xié)議:
1、輕易不要許諾一些根本完不成的愿望。
2、在孩子面前答應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完成,要給孩子做一個說話負責的榜樣。
3、大人之間也要說到做到。
4、周末不玩手機。
今天下午上幼兒園之前他要求我在他上銜接班的時候坐在他教室外面等他,我答應了,本來是個權宜之計。但現(xiàn)在,我決定要去陪他,哪怕家里一堆的事等著我做,我也要放下所有的事去實現(xiàn)我的諾言,錢少點可以吃差點,但是孩子的品性一旦養(yǎng)成,毀的就是他的一輩子。
兒子,媽媽愿意和你一起成長。
孩子撒謊你簡單粗暴了嗎?
說到撒謊,我們都會想到一個代代相傳的故事——《狼來了》,這是多數(shù)人對于誠實的第一節(jié)課。當我們從聽故事的人成為了講故事的人時,有多少人可以挺直腰桿地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任何謊呢?但有時謊言確實可以避免一些沒有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所以聰明的人類把“善意”這兩個字放到了謊言的前面,和其他的謊言加以區(qū)分。
其實,說這個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家長,我們的教育不是要做得讓孩子一句謊話也沒有(當然,這也應該很難做到),而是讓孩子有說謊的底線和自我的道德要求。
好了,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說說要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1、全面了解事情真相
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謊言視而不見,但更不能冤枉了孩子。即使剛才他的謊言讓你都快氣瘋了,但在你抓狂之前請將整個事件了解清楚,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話而確定整個事件,要問事件里所有的人以及孩子,全面了解事情。
2、了解原因,對癥下藥
你問清楚之后可能更生氣了,因為他真的騙了你,但在你二次抓狂之前請再了解一下原因吧。他為什么這么做,Why?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那怎么能知道要吃什么藥呢?
以下幾點請對號入座:
1、他知道自己做錯了害怕懲罰。
2、他想要你滿足他的某種愿望。
3、他為了滿足你讓你高興,從而自己得到表揚。
4、他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得到更多的關注。
5、他分不清楚想象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
好了,找到了病因,那我們來開藥方。為了讓各位更清晰的了解病癥,我接下來給大家舉例說明。
案例一
4歲的梓莫在幼兒園把不想吃的芹菜,偷偷倒進了垃圾桶,卻告訴老師芹菜是自己吃完的。在老師問為什么這么做時,梓莫說:我怕批評我,我不想被批評。
分析:
對于孩子的錯誤可以進行適當?shù)膽土P,但是懲罰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孩子因為懲罰而選擇了說謊,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反而加重了錯誤。這個年齡孩子即使有基本的是非觀念,但更在意自己是否會受到懲罰。家長需要做的是教孩子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堅持正確的是非觀。
建議:
⑴問孩子這樣做是對還是錯,與其讓他人評價行為,不如讓孩子自我評價。
⑵肯定孩子剛才的評價,并進行心理引導:“既然你知道這樣做不對,我相信你剛才選擇這樣做時一定很難過很害怕。我也相信你以后不會這樣做了。”
⑶給孩子這件事情正確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次說謊事件的根源是孩子不會處理這個問題?!耙院竽悴幌氤缘臇|西,和吃不了的東西,一定提前告訴我,你也可以自己盛飯,吃多少盛多少?!?/p>
⑷后續(xù)完善:進行珍惜糧食的教育,同時引導孩子接受不喜歡的食物,比如了解芹菜的生長過程,去采摘芹菜,家里買種子種植一棵芹菜等。
案例二
5歲的初初想要一個芭比娃娃,但是媽媽沒有同意,于是初初找到爸爸說:“媽媽讓你幫我買一個芭比娃娃?!庇谑牵职滞砩匣丶揖蛶Щ亓顺醭跸胍陌疟韧尥?。
分析:
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一些無傷大雅的謊,是這個年齡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是教育環(huán)境不統(tǒng)一,父母對于這種“小事”不重視。
建議:
⑴把用這種方式要來的東西沒收掉,或者放置在家里顯眼的位置用透明的盒子裝起來。并告知孩子“媽媽并沒有說過讓爸爸給你買玩具,你是不是記錯了呢?盡管玩具買了回來,但是在我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這個玩具還是不能玩?!钡珱]有必要一定要揭穿孩子,讓孩子明白這種方式得不到滿足就可以了。
⑵父母之間多溝通,對孩子的物質(zhì)獎勵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建立原則如:一個月一個玩具等。
案例三
4歲的橙子從幼兒園回來說:“劉老師今天表揚我吃飯很好!”但第二天媽媽無意中和老師提到時,劉老師說的是橙子最近吃飯都不好,昨天沒有表揚。
分析:
就像父母知道孩子喜歡什么一樣,孩子同樣也能發(fā)現(xiàn)父母喜歡什么,孩子無意中發(fā)現(xiàn)父母聽到自己受表揚了很高興,也會為了討父母開心說一些謊話。
建議:
⑴告訴孩子:“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都愛你,就算是被批評了,做錯事了媽媽一樣愛你。你受到批評一定很難過,但告訴媽媽之后可能就沒有那么難過了,希望你可以告訴媽媽,就像你受到表揚時一樣?!?/p>
⑵家長約束自己的言行。不管孩子說自己受到表揚還是批評,家長都不要過于高興或生氣。在孩子受表揚時,鼓勵孩子堅持,同時提醒孩子如何做到更好;在孩子受到批評時,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同時對其它方面進行表揚,助孩子平衡自信心。
案例四
3歲半的曉曉上幼兒園后,媽媽總是會問她:“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媽媽最近發(fā)現(xiàn),在自己做飯時或做自己的事情時,曉曉就會走過來說:“今天嘟嘟打我了”但是和老師了解情況后發(fā)現(xiàn)嘟嘟今天都沒有來幼兒園。
分析:
父母對于一些事情過度的關注,對孩子來說變成了“求關注”的方法。孩子第一次無意識地用這種方式得到關注后,在想得到關注時就會自然地想到家長的關注點。孩子很可能并不認為自己是在說謊。
建議:
(1)越是重視的事情,越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重視,避免孩子產(chǎn)生壓力,或者拿這個做文章。
(2)平時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孤獨到需要用這種方式才能得到關注。
(3)給孩子正確“求關注”的方法。比如:“告訴媽媽我想讓你陪陪我?!?/p>
(4)換位思考。告訴孩子“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不要說,因為對方小朋友知道了會難過的。比如你沒有打人,嘟嘟說你打他了,你開心嗎?”
案例五2歲半的小丫一大早和媽媽說昨天爸爸答應今天帶她去游樂場玩,但是昨天爸爸沒有在家呀,但小丫哭鬧著就說在家答應了的。
分析:
孩子出現(xiàn)想象、夢境和現(xiàn)實混淆的情況大多發(fā)生在3歲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以無意識思維為主,這屬于孩子發(fā)育過程出現(xiàn)的正常情況。
建議:
對于夢境和現(xiàn)實建議助區(qū)分,對于想象和現(xiàn)實建議家長在適當保留想象力基礎上幫助孩子加以區(qū)分。如小丫屬于前者,媽媽可以讓爸爸幫助孩子區(qū)分。再比如:孩子告訴家長:“這個玩具一定是昨天圣誕老人送給我的,他一定來過我家,還喝了我汽水?!边@屬于想象和現(xiàn)實的混淆,但是沒有必要糾正。
3不貼撒謊的標簽當知道了病因,拿到了藥方,你可能就沒有那么抓狂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剛才的問題處理中都沒有強調(diào)或者批評“孩子你說謊了,你為什么說謊騙人”,只是在找原因、解決問題。
因為6歲前的孩子許多謊言并不是有意的,甚至有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說謊。反而家長刻意的批評,下定義,貼標簽會造成孩子后期說謊行為。同時,6歲前的孩子沒有自我評價的能力,有人說他是說謊的人,他就會認為:哦,我是個說謊的人呀!
6歲前的孩子接觸的事情少,處理事情方法少,可以先適當教孩子處理事情的正確方法,較少批評孩子的說謊行為,多用一些:“你是不是記錯了,你想清楚了再告訴我吧?!薄罢娴氖沁@樣的嗎?我覺得有點不對耶?”“不說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這件事情發(fā)生過嗎?”如果到了有必要批評時,這時的嚴肅批評也會更有威懾性。
4、以身作教
看到以身傳教,你可能會說:我一直不和他說謊的呀!但我想說:NO!那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比如你答應了孩子去公園,結果你太忙忘記了;答應了孩子給買東西,你卻以為就是隨口一說,都沒有當一回事兒;答應了明天可以不去幼兒園,但當?shù)诙焯柹龝r還是把哭著的他送了過去……這些你答應了卻沒有做到的,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在騙他,都是謊言。
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答應,如果答應了確實沒有辦法實現(xiàn)了,一定要和孩子道歉,不要用“哄”的方式來教育——你現(xiàn)在哄他,他長大就會騙你。
5、故事的引導
之前說過6歲前的孩子最適合故事教育,同樣說謊問題也可以用故事解決。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繪本故事,如《狼來了》《不要說謊哦》《不是我》等。
第二種是:家長自身的故事引導。
如:媽媽小的時候,也說過謊,我把外婆的發(fā)卡弄壞了,外婆問我是不是我弄的,我說不是,后來外婆什么也沒有說,一開始我可高興了,覺得外婆沒有發(fā)現(xiàn),但是過一天我自己心里可難受了,外婆那么相信我,我還騙了外婆,所以我就想受批評就受批評吧,總比心里難受好呀,后來就告訴了外婆,外婆說其實她早就知道了,只是想讓我自己說出來。
這段案例中的內(nèi)容也是我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不要告訴孩子所有的謊言都能被發(fā)現(xiàn),因為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有一次沒有被發(fā)現(xiàn)之后,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
在之前有說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有謊言的底線和自我的道德要求。你說的謊話有時候可以不會被揭穿,甚至沒被發(fā)現(xiàn),但是當你說謊時,你心里一定不好受。用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讓孩子對自己有要求有約束,這樣才是“誠實教育”最根本的方法。
歪歪兔情智樂園幼兒早教產(chǎn)品通過綜合訓練+親子繪本+關鍵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兒早教主題產(chǎn)品,從關鍵期的6大領域發(fā)展為重點,同時配合關鍵期的能力訓練和各個階段的行為習慣能力培養(yǎng)等想結合,培養(yǎng)寶寶好習慣好性格。
父母學堂:如何正確面對孩子撒謊的問題
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當孩子在三歲左右時會出現(xiàn)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說謊”,比如說會炫耀的跟他人說“奧巴馬來我家做客了”、看到別人在玩飛機時會說“我家有一個比你更大的飛機,比你的好玩多了,還能在天上飛很長時間呢!”、再比如說“XXX老師打我了”而且形容的活靈活現(xiàn),讓人不禁引以為真等等。用我們成年人的認知,這叫“說謊”,可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又不是“說謊”,而是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一種方式,為了便于統(tǒng)一,我們姑且暫時稱之為“說謊”,不過“此說謊非彼說謊”。
3歲左右的孩子,對于事實和虛構的界線還不能很好的分清,頭腦中經(jīng)常產(chǎn)生許多極其生動、逼真的現(xiàn)象。他喜歡夸大其詞,有時還會用虛構的言辭來抬高自己,虛榮心得到滿足,或者用幻想的語言作為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的補償,作為克制和掩飾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這種與想象、愿望、壓力有關的說謊,具有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特點,能使孩子獲得象征性、代償性的滿足。
導致孩子說謊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有時孩子說謊不符實際,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因為此時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特點:1、容易受成人的暗示影響
如有的家長問孩子:“你洗過手了嗎”?孩子雖然沒有洗,但因受到暗示,會說“洗過了”。特別是當孩子說老師打他了,這個時候的我們,不要為了讓孩子說“真話”而一個勁的盤問,盤問來盤問去只想得到自己“想要”而又最不想要的那個答案,那樣只會讓孩子把謊話編得越來越圓。
關于跟孩子的溝通大多家長缺乏技巧,就比如每天離園時,很多家長都會問“你今天學什么了”,讓孩子無從說起一樣,因為一日生活皆課程,而課程都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玩”跟“學”的界限是我們成年人的認知。
2、把想象當成現(xiàn)實
孩子總愛把想象的事當成真事講給別人聽。這是由于孩子認知能力差,分不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事實。想象力豐富,并且?guī)в锌鋸埿?。如在圖片上看到飛船,他非常喜歡,現(xiàn)象自己能乘上飛船多好,就會對別人講“我已經(jīng)乘過飛船了”。
3、認為不現(xiàn)實許諾是可以的
由于這時期的孩子對許諾的概念不清楚,他不知道“不實現(xiàn)許諾”是說謊。
4、記憶力不清
這時期孩子的記憶是以具體形象為特點,而記憶的方法又是以機械記憶為主。所以,往往因記憶模糊而講出不符合事實的話,被誤認為孩子說謊。
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案例:周日,一個平時難得見一次爸爸的男孩,見到爸爸后說老師打他了,爸爸聽到后火冒三丈,詳細用“引導式”詢問打的過程,“打哪里了?打了幾次?打的疼嗎?”之后就怒氣沖沖的在班級微信群里質(zhì)問老師。
三歲前的孩子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最需要的是媽媽呵護;三歲后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則最需要最渴望的是爸爸的陪伴,那種新奇、刺激、強壯、豁達都是最吸引男孩的因素。一個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難得見一次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親近甚至是“獻媚”的表現(xiàn),希望以此贏得爸爸的關心和關注,有時只是需要爸爸傾聽而已,有時也會希望爸爸幫助解決一些“難題”,比如“不喜歡吃青菜,老師非要吃”等。
作為家長我們?nèi)ソ逃⒆樱粌H僅是因為我們生養(yǎng)了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多陪伴孩子,關心孩子每一個關鍵點的心理所需,看破孩子的每個“小心思”,巧妙而不漏痕跡的協(xié)助孩子解決,同時又要給孩子以自由,給孩子一個施展、鍛煉、成長的空間和機會。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學校和社會,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來自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終身的、很難改變的,特別是爸爸對兒子的影響,興趣、性格、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等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聽到孩子對自己的傾訴后,其實,我們可以把問題緩著來解決,既然孩子沒有傷勢,也不是當下傷害正在發(fā)生,那就先跟孩子玩玩游戲等玩的開心了,再兜著圈的問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最喜歡哪個老師、最喜歡吃什么飯菜等;然后再后續(xù)觀察孩子和老師的相處,是否親密開心。再或者私下跟其他老師或園長溝通都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雖然當下出現(xiàn)了很多幼兒園虐童事件,但是我們還是要始終相信美好是蓋過邪惡的。童年時期,我們給孩子心靈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埋下了沖動、暴躁、粗暴、懷疑的種子,就會讓孩子遠離平和、幸福、充實和信任。
幼兒教育是需要家庭、幼兒園、社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大環(huán)境,但是我們可以跟學校和班級一起營造小的“氛圍”,如果老師和家長之間失去了最根本的信任,如果老師失去了批評和表揚的教育權利,如果老師受到家長的干擾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平常心,那么,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將會空談一場、一事無成,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