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如何給幼兒上好“困難”這個問題呢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教育隨筆 孩子教育問題 小班教育隨筆前不久我在進行《天鵝的志向》這一教學活動時,一開始就問:“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呢?”孩子們困惑地看著老師,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師想讓幼兒領會天鵝堅持夢想、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墒窃趺粗v幼兒似乎還是不明白,該怎么講呢?
[思考與分析]
“困難”這兩個字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確實很困難。當老師問到生活中的困難時,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這和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知識、經(jīng)驗缺乏有關(guān)。社會教育注重培養(yǎng)幼兒一生都需要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例如:正直、合作、友愛、堅持、分享等。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需要在生活中給幼兒創(chuàng)造形成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的環(huán)境。教師不要在課堂中空洞說教?!綝g15.COM 工作總結(jié)之家】
在活動組織方面,對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必須走出“言語說教”的困境。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jié)果。幼兒主要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guān)經(jīng)驗和體驗而學習的,社會性教育更應貼近幼兒生活。那么啟發(fā)和鼓勵幼兒在親歷活動中主動體驗就是非常好的途徑之一。體驗生成于活動,豐富于活動,因此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是獲得主題體驗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件讓幼兒自己體驗和感知。例如:老師可以請幼兒試試擰開水瓶的蓋子,試試解開鞋子上挽成疙瘩的帶子等,讓幼兒感知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師隨筆:如何解決孩子吃飯難問題
如果把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分為三大模塊,活動、吃飯、午休,那其中吃飯難就是一個普遍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看幼兒吃飯難的表現(xiàn):
晨俊是一個自我意識特別強的人孩子,挑食現(xiàn)象很明顯,每次只要飯菜一端到面前,他就會主動跟老師說“我不吃這個……”老師會說“寶貝,不吃菜菜長不大不哦!”有時候他便會勉強吃一些,但有些時候菜試圖讓他吃一點時,他會說“不吃……會嘔……”而事實上確實如此。
銳銳是一個陽光、活潑的孩子,本來他應該和同班的孩子一樣平等的學習,平等的吃飯,但是由于他奶奶是廚房做飯的阿姨,對自己的寶貝孫子有特殊的照顧,給他拿了一個更大(比同班孩子的大一倍)的碗,每餐都是滿滿的一碗,但是情況和奶奶的初衷相反,銳銳每次看到自己碗里的飯都會抱怨一番“我怎么這么倒霉!”等別的孩子都吃完了,他還是滿滿的,沒動幾口。但是假如老師事先給他設定目標,比如和某某某比賽,或者吃幾口就可以不吃了,他會很快達到目標。
海燕是個年齡偏大的孩子,但是她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吃完飯的,幾乎每天都要老師喂飯,也就是說,她能自己吃飯但是吃的特別慢,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因為家長忙,很少讓它自己吃飯,為了節(jié)約時間都是家長代勞。
……
可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面的現(xiàn)象?首先挑食問題,個人認為這不算什么大問題,就算是成人也會遇到不喜歡吃的飯菜,我們有選擇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權(quán)利,當然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造食欲,對他們認知不深的事物可以加以正確的引導,比如你可以說“哇!這個菜菜好好吃呀!吃這個對身體好哦!”孩子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起碼你的話他們都愿意嘗試。接著是吃飯的情緒很重要,上文提到的銳銳,看到自己一大碗飯就沒胃口,“唉!我為什么就要吃這么多飯,被人這么少,會撐壞的……煩死了!”帶著這樣的情緒怎么可能開開心心的吃完飯呢?當然還有給孩子適當?shù)娘埩?,超量了肯定吃不完,還有負擔。再一個吃飯慢的問題,那就要分兩點來看嘍!一是口腔發(fā)育未完善,口腔肌肉無力,自然就慢一些。第二點是家長的問題了,為了節(jié)省時間或是溺愛孩子,餐餐喂飯,導致孩子失去了獨立進食的權(quán)利,一直都是忙喂飯的孩子,突然來到幼兒園要自己獨立吃飯,肯定就會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了。
世界上最勇敢的愛就是讓對方獨立,要清楚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則是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獲得獨立自主的能力。
教育隨筆:給孩子一些困難
教育隨筆:給孩子一些困難
這幾天天氣不好,我們班的孩子有好幾個,已經(jīng)有三天沒有入園了,我心里非常著急,本來要往下進行的活動也沒有開展。
有時和其他老師談起現(xiàn)在的孩子,有的老師直搖頭,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嬌氣,因為天氣、道路的原因,可以幾天不上幼兒園。
現(xiàn)在的家長把孩子捧在手里怕這怕那,一有點困難就幫助解決,時間常了。孩子的不僅自理能力差、而且嬌氣。作為教師,我們想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管得嚴一點,家長三天兩頭來告訴園長,某某老師太嚴厲。管得松了,有的家長就說這位老師素質(zhì)不高,孩子沒有規(guī)矩。哎,我們的孩子何時才能掙脫家長的雙手。作為家長也應找找原因,自己的孩子為什么自理能力差?為什么遇到困難就退縮?有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作起,這樣,孩子將來才會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所以,應該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讓他們慢慢的去長大?!?/p>
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人問鷹:“你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柄椈卮鹫f:“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他們長大了,那有勇氣去迎接太陽呢?”
梅花香自苦寒來。年輕的父母們,讓我們少一些溺愛,多一份理智,放手讓孩子們在風風雨雨中,經(jīng)受鍛煉與考驗,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
幼教隨筆:給孩子一些困難
梅花香自苦寒來。年輕的父母們,讓我們少一些溺愛,多一份理智,放手讓孩子們在風風雨雨中,經(jīng)受鍛煉與考驗,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
這幾天天氣不好,我們班的孩子有好幾個,已經(jīng)有三天沒有入園了,我心里非常著急,本來要往下進行的活動也沒有開展。
有時和其他老師談起現(xiàn)在的孩子,有的老師直搖頭,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嬌氣,因為天氣、道路的原因,可以幾天不上幼兒園。
現(xiàn)在的家長把孩子捧在手里怕這怕那,一有點困難就幫助解決,時間常了。孩子的不僅自理能力差、而且嬌氣。作為教師,我們想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管得嚴一點,家長三天兩頭來告訴園長,某某老師太嚴厲。管得松了,有的家長就說這位老師素質(zhì)不高,孩子沒有規(guī)矩。哎,我們的孩子何時才能掙脫家長的雙手。作為家長也應找找原因,自己的孩子為什么自理能力差?為什么遇到困難就退縮?有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作起,這樣,孩子將來才會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所以,應該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讓他們慢慢的去長大?!?/p>
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人問鷹:“你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柄椈卮鹫f:“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他們長大了,那有勇氣去迎接太陽呢?”
梅花香自苦寒來。年輕的父母們,讓我們少一些溺愛,多一份理智,放手讓孩子們在風風雨雨中,經(jīng)受鍛煉與考驗,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
教育隨筆:幼兒提問問題意思教育筆記
現(xiàn)在孩子們也已經(jīng)步入到了大班的學習生活中,但是最近發(fā)現(xiàn)上課的過程中有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可是不會主動提出來。有的時候要老師追問,才會提出來,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我反思了以下幾點,如何怎樣調(diào)動孩子上課的積極性:幼兒園里環(huán)境是教師提供的,確切地說是教師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需要進行創(chuàng)設的。真正有價值的環(huán)境,不僅能吸引幼兒的關(guān)注,還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的問題意識,讓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不斷向前發(fā)展。
1.確定幼兒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為其提供可選環(huán)境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盡量考慮孩子感興趣的主題,或者是其他各種方式,例如手工作品、視頻動畫展覽、卡通形象等等激發(fā)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讓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變得讓孩子感興趣。
2.提供幼兒喜歡的材料,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發(fā)現(xiàn)問題
在他們玩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拋下問題的種子,引發(fā)幼兒意識到并發(fā)掘更多更有價值的問題??傊覀冊谂囵B(yǎng)幼兒自主學習時,一定要提供給幼兒可以操作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使幼兒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尋求答案。
3.關(guān)注需求,提供動力和源泉
首先,孩子的發(fā)展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愿望、愛好和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努力做到時刻關(guān)注每一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因人而異地為他們提供相應幫助。
4.有問必有應
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當他們提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卻又得不到教師或者周圍人積極的回應,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沉默,會逐漸放棄提問。因為他們會認為提問是徒勞,根本不會得到答案,不如放棄。長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逐漸泯滅,最終只會接受灌輸?shù)闹R,而不知道去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有問必有回應,這里的回應是指積極的回應。
5.應答亦有方
應答有很多種方式,并不只是簡單的告知答案,更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欲望,啟發(fā)他們進行下一次更有價值的提問。
教育隨筆:如何做好班主任
教育隨筆:如何做好班主任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它應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應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nèi)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生活的狀況呢?我覺得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身份,隨機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一、慈母的主角——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先天素質(zhì)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就應是一種博愛,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關(guān)心他們的身體,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關(guān)心他們的思想。誰都明白,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同樣老師也就應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xù)進步的信心。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fā)”,要像母親一樣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夸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盼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于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nèi)〉玫狞c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在他們身上就會產(chǎn)生“羅森塔爾效應”。
二、嚴父的主角——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與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就應是溺愛,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guān)心學生進步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shù)呐d趣和專長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他們。因為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也必須要處理,沒有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構(gòu)成一個良好的,用心向上的輿論導向。
三、朋友的主角——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持續(xù)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guān)愛孩子,為孩子帶給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shù)”的效果。教師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圣”的地位。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guān)心學生、愛護學生,富于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四、法官的主角——公平與公正。對于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對象很特殊,他們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jīng)開始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著各自的決定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其職業(yè)領域內(nèi),所有的職業(yè)表現(xiàn)都要體現(xiàn)社會的正義、社會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生的評語,三好生等各種榮譽的評選,甚至于平時的一次小小的表揚,都會看在每個孩子的眼里,記在每個孩子的心里,影響著孩子們對于是非善惡的決定和理解。因此,班主任老師的教育公正就更為重要,必須要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在自己教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圍。
五、學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好處”??梢?,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務必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chǎn)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跑步不戴圍巾,那教師在跑步時又怎樣能任憑圍巾飄揚在自己的胸前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么“身正為范”就真正得以體現(xiàn)了。
總之,班主任應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討。我想,只要懷著一顆愛心,一種職責感,有科學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必須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教育隨筆:這個故事不好聽
教育隨筆:這個故事不好聽
今天午睡時,我給孩子們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都靜靜的聽著我講故事,雖然有的孩子聽過,但也靜靜的認真聽,故事講完了,我輕輕地問“故事好聽嗎?”“好聽”孩子回答道。“這個故事一點也不好聽?!毙旒吴∨笥研÷暤泥饺轮矣悬c生氣,但我沒有責備她,壓住火氣問她“為什么不好聽呀?”徐嘉怡抬起頭看著我認真的說:“故事中得小女孩不好,她太窮了,整天餓肚子,整天挨凍,最后還死了?!蔽衣犕觊L舒了一口氣,原來孩子不是說我講故事不好聽,而是說故事中的內(nèi)容不好聽,孩子認真聽故事并且感受到小女孩的痛苦,幸虧我沒有發(fā)火,幸虧我忍住了??粗⒆诱J真的臉龐,我心里突然很感動,我趁機告訴孩子們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憐,她沒有新衣服、沒有飯吃、也沒有錢上幼兒園,可我們小朋友什么都有,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地珍惜這一切?”“是”孩子們都大聲說,“好,那現(xiàn)在你們現(xiàn)在聽老師的話好好睡覺,好不好?”“好”孩子們都閉上眼睛,不一會兒一個接一個的都睡著。我坐在一邊想著徐嘉怡說的話,暗自慶幸,幸虧我沒發(fā)火,幸虧我問了一個“為什么”,那樣就聽不到孩子最真誠的回答了。
在本故事中,我為我自己感到慶幸,因為我對這個孩子的寬容和信任,讓他說出對故事內(nèi)容的感受。我也為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老師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當我們聽孩子把話說完,我們是不是也有一種回到純真時代的感覺?感謝孩子們教育了我們,讓我們重新童年一回,青澀一次。聽孩子把話說完,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孩子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表達自己的權(quán)利,更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權(quán)利。在以后的教育中生活中請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大人們往往沒有太多耐心去聽完孩子的想法,去分析他們?yōu)槭裁础6∏∥覀冞@個職業(yè),卻是最具挑戰(zhàn)和重要性的百年育人的大業(yè),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靜下心來聽孩子把話說完。作為父母聽孩子把話說完。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傾聽,是對孩子的滋養(yǎng),更是對自己的修行。
教育隨筆:遇到困難想辦法
今天早上,有個小朋友哭鬧著不讓奶奶給放下外套,他奶奶說:現(xiàn)在天氣溫差比較大,下午孩子的媽媽來接孩子,到時候讓他媽媽給孩子穿好外套,你看他就是不讓,怎么回事呢?
我問明原因后才知道,原來孩子是不會疊外套,我就有耐心的告訴孩子,下午媽媽來了之后看到寶寶穿好外套了會有多高興呀,如果看到寶寶穿的很薄,媽媽會擔心寶寶容易生病的,你不會疊衣服老師來教你好嗎?寶寶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就結(jié)果了奶奶手里的衣服。
活動課時,我們讓幾個會折衣服的小朋友來疊衣服比賽,看誰疊的又好又快,然后讓小朋友們積極參加,我也在一邊指導,也是試幫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兒,早上的那位哭鬧著說不會疊衣服的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疊衣服不知有多高興呢,我也為這個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之后我又教育孩子們當自己遇到困難時,要動腦想辦法怎么樣就解決問題,這樣比遇到困難只會哭鬧的小朋友更棒。
如果我們想辦法解決問題了,我們會更加的快樂。
教育隨筆:這樣玩好不好
那天午餐后,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在小操場上玩,我在教室里寫東西,有時候不經(jīng)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見蹦蹦床那兒思宇和耀文兩個人正搬著小椅子往蹦蹦床的出口處的階梯上放。因為階梯是一層一層的,椅子放不牢,而他們倆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時的發(fā)出掉下來的聲音。瞧見他倆那個樣子,我真是又氣又急:要是被掉下來的椅子碰傷了怎么辦?我當時真想把他倆狠狠訓一頓。
我把全班幼兒叫進來了活動室,若在往常我會當眾來一番訓話。這時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一閃:何不換個方法試試?于是我說:“剛才思宇和耀文兩位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出了一個新的游戲的玩法,老師請小朋友討論一下,這樣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頭討論一下,家怡舉手了:“這樣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來,砸在身上會很危險的!”張政說:“這樣玩會把小椅子弄壞的?!逼渌∨笥岩舱f這樣玩不好。我把目光轉(zhuǎn)向思宇和耀文問:“你們這樣玩好嗎?”他倆異口同聲地說:“這樣玩不好,我們以后再也不這樣玩了?!蔽页脽岽蜩F:“老師喜歡動腦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應先想一想,這樣玩好不好?!蓖ㄟ^這件事,我認為幼兒好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簡單的訓斥對制止幼兒的出格行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討論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發(fā)表意見,更能接近幼兒的思維水平,幫助他們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