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yè)磨蹭 一治一個準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1、孩子正在寫作業(yè)時,您在干什么?
錯誤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jiān)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寫快點?!薄皠e磨蹭?!薄安粶士措娨?,好好學習?!?/p>
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p>
正確做法: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氣氛。
結果:孩子心態(tài)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2、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拖拉、不專心,該睡覺了,作業(yè)卻沒寫完。您會怎么做?
錯誤做法: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么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p>
結果:孩子并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看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yè)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保ㄟm當?shù)刈尯⒆映袚约旱男袨閹淼囊恍┖蠊?。?/p>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后悔,心里想:“這下完了,怎么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yè)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p>
3、孩子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也不寫作業(yè),您怎么做?
錯誤做法: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吼叫著叫孩子去寫作業(yè)或睡覺。
結果: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了,心里恨你,說你是暴君。
正確做法:平靜對孩子說:“孩子,你該寫作業(yè)了,如果寫不完會挨批。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shù),到時間就關電視?!彪p方各退一步。
結果: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睡覺或寫作業(yè)。
4、孩子作業(yè)寫得潦草,您怎么做?
錯誤做法:發(fā)火:“怎么寫得這么亂,你就不能寫好點?”甚至氣的把孩子的作業(yè)撕了。
結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確做法:嚴 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已經(jīng)說過了,寫不工整要重寫,因為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你看,這是“規(guī)定”,不能破壞,所以你必須重寫了。你看,你應 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guī)范,橫平豎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結果:孩子懂得“規(guī)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焙⒆訒ψ约撼錆M信心。
5、孩子考試不及格,您看到成績單后怎么做?
錯誤做法:訓斥孩子:“你看你,考這么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人家誰誰,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里想:“我完了,我這么笨,學不好了,再怎么學也學不好?!?/p>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么,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后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p>
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p>
6、家長會上,老師告孩子狀、您挨老師批評了,回到家中您會怎么做?
錯誤做法: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
結果:孩子沒任何自信,要么學會暴力,要么膽小,一句話不敢說,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
正確做法:先把孩子的優(yōu)點講講,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結果:孩子會給你驚喜的哦!
7、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這時您該怎么做?
錯誤做法:當眾訓斥孩子:“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確做法:給孩子臺階下:“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迸e個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孩子知道錯了,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p>
8、孩子問了個問題,您不會,這時您會怎么做?
錯誤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p>
結果:孩子心里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睆拇?,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正確做法:高興地對孩子說:“孩子,你能問這么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墒俏乙膊粫蹅円黄鹧芯垦芯堪?,好嗎?”
結果:孩子心里很高興,以后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9、孩子早上不起床,怎么叫都不起床,這時你會怎么做?
錯誤做法:發(fā)火:“你怎么還不起?要遲到了!”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結果:下次依舊。
正確做法: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焙⒆記]及時起床,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結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怎么辦?
樂樂才剛上小學一年級,就儼然是個大忙人了,每天下午5點多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yè),一寫就是一個半小時。每周還有兩個晚上要上輔導班。輔導班下午7點結束,回到家,寫寫作業(yè)就快9點了,洗洗上床,就9點半了,簡直沒一點空閑。但在樂樂爸爸的眼里,孩子寫作業(yè)真不必用這么久。樂樂爸爸覺得,孩子作業(yè)真不多,就幾個拼音字母,寫兩遍,還有聽英語課文,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但孩子每次總磨蹭一個多小時才寫完。孩子寫作業(yè)磨蹭的問題,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一.孩子磨蹭有原因孩子寫作業(yè)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老師和家長要耐心找原因,對癥下藥,不能一味地催孩子快,如果處理不得當,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從多年從教經(jīng)驗中,她總結出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四方面原因,供家長參考。第一,在小學階段,孩子寫字確實比成年人慢,這跟書寫的熟練程度有關系。尤其到了三年級,改用鋼筆寫字,每個字都要一筆一畫地寫,不可能像大人寫字那么快。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作業(yè)加起來也沒多少,卻寫那么長時間,他們往往是根據(jù)自己的書寫速度來判斷的,不一定準確。第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的孩子沒有從小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yè)的時候一邊玩,一邊寫,一會兒去喝點水,一會兒去吃個水果,一會兒要上趟廁所,中間就耽擱不少時間,趴在那兒寫作業(yè)的時間其實并不多,最后卻總要拖到很晚才寫完。家長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的時候就要專心,其他的事情能放則放,集中精力把作業(yè)寫完,再去做其他事。第三,孩子寫作業(yè)慢,其實跟家長也有關系。有不少家長會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之外,再給孩子另外布置功課,做套卷子,讀會兒英語,背篇文章,等等,給孩子加小灶。孩子寫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時就知道,寫完了這一堆,還有另一堆作業(yè)等著自己,所以就消極怠工,一直拖到快睡覺了,那堆作業(yè)就可以躲過去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第四,孩子負擔太重,導致學習效率降低。現(xiàn)在校外五花八門的輔導班、學習班特別多,很多家長給孩子報班,而且通常都是好幾個班,經(jīng)常是這邊下了課,那邊就進了另一個課堂,等晚上回到家就七八點了,再吃吃飯,等坐下來寫作業(yè)時,孩子已經(jīng)很疲勞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會降低,寫作業(yè)慢,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精力、體力,量力而行,填鴨式的學習是難以保證效果的。
二.如何養(yǎng)成好習慣
獎懲分明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最好方法。孩子比前一天完成作業(yè)快了,及時表揚、鼓勵,或者給予一些獎勵,比如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看個動畫片,講個故事,或者滿足一個小心愿,孩子特別看重小紅旗、小紅花,用這些獎勵方法也很有效。如果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占用了做其他事的時間,就不能玩,甚至可以扣掉之前贏到的小紅花。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獎懲要分明,該表揚的時候絕不吝惜表揚,該懲罰的時候也絕不心軟,即使孩子哭鬧也要在說明原因后果斷懲罰。
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怎么辦
近日,小編后臺收到了一個媽媽的求助。
這個媽媽說,“我家孩子上三年級了,做什么事都是磨磨蹭蹭的,真是愁死我了。尤其是每天早上上學,讓我特別頭痛。我家離學校很近,只有8分鐘路程,但是因為磨蹭,他經(jīng)常上學遲到。
孩子每天放學回來把書包一扔,要么去看電視,要么直接去冰箱里找吃的,我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yè),然而,并沒有什么用......總是到晚上該睡覺了,才想起來作業(yè)還沒寫!
天哪!我該怎么辦?我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他怎么還是這么磨蹭???”
對于這個媽媽的經(jīng)歷,你是否也感到非常熟悉呢?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是很常見的。造成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睡眠不足,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會感到很疲憊,做事就會慢騰騰的。有的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很難集中,所以做事效率低。
教育愛磨蹭的孩子,家長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有些家長看見孩子總是磨蹭,就火冒三丈、大發(fā)雷霆,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家長只要合理引導,改變孩子愛磨蹭的不良習慣還是很容易的。
壹
孩子寫作業(yè)磨蹭,這里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作業(yè)留得太多,讓孩子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反正怎么寫也寫不完,干脆不如磨洋工。二是孩子精力不易集中,動輒游離于寫作業(yè)之外,沒有效率。我們無法改變老師的行為,但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效率。
建議:
下午孩子回家后,稍作休息,喝點兒水,玩一會兒,然后和孩子一塊歸攏作業(yè)。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一)確定做事的具體時間區(qū)間
如幾點幾分開始作業(yè)、幾點幾分停止作業(yè)、幾點幾分洗漱、幾點幾分上床睡覺、幾點幾分關燈。這樣就明確了一共有多少可用時間。
(二)確定要做的事
1.寫作業(yè)前先看課本和筆記,這一步叫作“復習”,也可以叫為“自學”(一定要有這一步,不能一上來就寫作業(yè))。2.各科作業(yè)量。3.孩子自己檢查、校對、核對作業(yè),爭取把錯誤消弭在家長看到之前。4.家長檢查作業(yè)。
孩子的作業(yè)有三個要素:(1)任務;(2)完成時間(進度);(3)完成質量。其實,任何事情都有這三要素。對于作業(yè)磨蹭的孩子,不能動不動就三個要素一起卡。一開始,只卡計劃里的時間。到點即停,不管任務完成與否都要停。完不成的話,挨老師罰去。被老師罰幾次,孩子慢慢就長記性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過一段,時間和任務一起卡。再過一段,時間、任務、質量一起卡。重在循序漸進。
5.修改作業(yè),改正家長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6.吃飯。7.休息,玩耍。8.其他事項。
(三)寫計劃
磨蹭,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個問題。要想一切辦法幫孩子克服掉這毛病。寫計劃、執(zhí)行計劃是治理磨蹭的有效辦法。
把要做的事都列在計劃里,而不僅僅是把學習和作業(yè)列在計劃里。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干什么,要寫得清清楚楚。計劃要寫出來,不能放在腦子里。
(四)執(zhí)行計劃,家長監(jiān)督
到時間了,某一項還沒有完成,此項計劃項目也要停下來,進入計劃的下一項。某一項作業(yè)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跟老師解釋吧。這一點不能松口。
在孩子寫作業(yè)過程中,家長不要守在孩子跟前盯著,不要當場檢查作業(yè)的正確性,也不要送水果、飲料之類的東西。
教育孩子,第一,要實事求是,不能理想主義;第二,講究實效,不能只注重愿望;第三,分出條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第四,循序漸進,不能奢求一步到位。
貳
孩子下午放學回家后,做計劃,比如五點至六點語文作業(yè)。時間到六點時,語文作業(yè)要停下來,不管完成與否都要停下來,開始執(zhí)行計劃的下一項。只卡時間這一個要素。孩子的計劃就是“時間計劃”,不涉及“任務完成”和“完成質量”。
語文作業(yè)完不成,第二天去學校時語文老師肯定會懲罰孩子的。懲罰就懲罰!懲罰幾次后,孩子就長記性了。
接下來,家長在抓孩子的計劃時,孩子就會主動配合家長了。因為,孩子知道家長是在幫他;在家長的幫助下,作業(yè)就可以順利完成,就不用受老師懲罰了。此時此刻,家長再加以適當引導、督促、幫助,孩子就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規(guī)定任務了。
至于完成質量,這是個能力和水平問題,需要長期的“基本功”訓練。動不動就謀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高質量地完成規(guī)定任務”,這都是不現(xiàn)實的。這樣做的話,不僅治不了磨蹭,還會不斷地跟孩子發(fā)生沖突。
這種訓練,最起碼需要堅持半年到一年,不要想著三天兩天就能把磨蹭給治了,不要做這種夢。任何一個習慣都得長期堅持訓練。這種訓練越早越好,盡可能從一開始上學就訓練。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在孩子面前,盡可能不要說“磨蹭”這兩個字,只強調計劃和執(zhí)行計劃,更不要過來過去嘮叨孩子“磨蹭”。
怎樣讓孩子寫作業(yè)不磨蹭
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是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的問題,其實這種問題的形成往往與家長和孩子之前的互動模式有關,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不是自己的任務。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學會放手,孩子才會動手,當然這種“放手”不是完全不管,而是通過和孩子交流為什么學習,明確學習的責任界限等方式,激發(fā)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才能學會獨立和承擔。
那么什么是放手?放手是撒大手不管嗎?當然不是。
舉兒子做作業(yè)這件事,我個人對放手的體會和做法是:
一、與兒子交流——為什么要學習?
我們改變不了他人的行為,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觀點和行為去影響他人,也許會改變他人的行為。
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時候,很重要的是先把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傳播給孩子,即以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教育方法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訴孩子,有助于得到孩子的合作。
回到學習上,我時不時地與兒子分享我對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的看法。
幾年前我做了個關于“培養(yǎng)孩子樂學精神”的講座,以下是我分享的一部分: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于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
我曾經(jīng)給我兒子讀Magic Tree House的書,書中有一句關于how to find happiness 的話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 of the nature”.
我們都有這種經(jīng)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筑只能成為你到此一游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我會幫助兒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我在與兒子的聊天中告訴兒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么和擅長什么,不喜歡什么不擅長什么;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后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兒子問了句“如果我有興趣做開卡車收垃圾的怎么辦?” 我知道孩子問這句話的意思,我告訴兒子,如果你上完大學,覺得開卡車收垃圾確實是你興趣所在、能發(fā)揮你的才能,那我希望你能在收垃圾的過程中做個有心人,研究怎樣改善現(xiàn)有系統(tǒng)而更有利于環(huán)保,那你將會成為世界上最用心最棒的收垃圾員!上帝造人,是希望每個人能通過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并發(fā)揮這個才能,用它去為他人和社會服務,這樣從事這項工作才會讓你開心覺得有意義。反之,如果你的才能不在收垃圾上,你會覺得收垃圾工作很枯燥,它也不會給你帶來快樂的。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所培養(yǎng)出來的各種能力和技能會給予你更多的自主選擇行業(yè)的機會。
在大多數(shù)華人家長把拿全A當做對孩子的高要求時,我對兒子經(jīng)常說:“我不要求你拿全A,不要求你上E(Enrichment 班),不要求你上籐校。但我對你有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jīng)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xiàn)在知識更新這么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么更重要 。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我特別看重孩子是否有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式,比如批判性思維、能打破常規(guī)。他如果對我的要求有不同意的地方,我非常鼓勵兒子想清楚后給我提出3個理由來說服我,如果我認為他說得有理,我可以改變我的要求;如果我不同意,我也會說出我的3個理由,以此鼓勵兒子的積極大膽思考而不是被動服從。
我本人是搞IT的,新技術和知識層出不窮,公司幾乎不再提供傳統(tǒng)的有老師的培訓班,而是要求員工在公司或外面網(wǎng)站去找在線培訓資料來學習,所以這種在網(wǎng)上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非常重要。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fā)現(xiàn)到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鉆進去,甚至用業(yè)余的時間在網(wǎng)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我希望你在高中后期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p>
求知欲不僅反映在知識層面,而且反映在對人對社會的好奇。我經(jīng)常對兒子說“每個人都有有趣的故事,只是看你是否有好奇心去聽他的故事”。這是今后生活中一切與人打交道的基礎,包括夫妻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等。
學習不等于書本知識,更不等于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我經(jīng)常告訴兒子:“注意哪些事情讓你感興趣、讓你好奇、給你帶來愉悅。找到你的才能,用這個才能去幫助他人?!?/p>
二、明確責任,制定界限,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
明確責任:
在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有作業(yè)時,我就很明確地告訴他,學習是他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他為他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當天的作業(yè)一定要完成:
記得兒子二年級左右的時候,一天快要睡覺的時候,他自己突然想起來有個作業(yè)沒完成,明天要交的。他問我可不可以不做。兒子忘了做功課,馬上又要睡覺了,我當然有點生氣,但我沒有發(fā)火,心平氣和但堅定地告訴兒子:完成每天的作業(yè)是學生的責任,你今晚一定要完成,多晚都要完成。兒子很不情愿地做完了作業(yè)才上樓。
兒子在幼兒園時,我告訴他,不懂可以來問媽媽,媽媽可以幫你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每晚兒子告訴我他做完作業(yè)時,我會坐下來與兒子一起對照老師當天給的作業(yè)清單,看有沒有漏掉哪個作業(yè)。如果有老師批改過的考試題,因為需要家長簽名,我會和兒子一起檢查那些錯了的題,看兒子概念是否搞懂了。
逐漸放手讓兒子承擔責任:
一年級時,我開始是從一個星期檢查二、三次減少到一、二次。我在兒子二年級時開始對他的做功課逐漸放手,不檢查他的功課,成績單只負責簽名,只問一句“錯的地方你都搞懂了嗎?” 兒子有不懂的地方來問我,我會問“你如果上課沒注意聽,那以后是否應該更專心聽;如果不是因為上課不專心,那你可以回學校問同學或老師?!泵繉W科老師每周一次在上課前都會提供額外輔導。有次兒子自己主動報了名,這意味著他早上需要早起45分鐘,我很為他的這種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感到高興!
兒子三年級之后我就不檢查兒子的作業(yè)了,他是否做了,做得怎樣,我均不知道。我只是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兒子現(xiàn)在上了7年級,他回到家會自己安排時間把作業(yè)做完,完全不需要我操心。我告訴兒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我也就不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說老實話,我在兒子學習上沒花很多功夫,看到兒子視學習為自己的責任,這么自覺,我感到很欣慰。
三、與兒子一起檢查他執(zhí)行責任的情況
老師會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家庭作業(yè)成績和老師評語放到學校網(wǎng)站上,幾乎每星期都有更新。我基本上是等到report card 出來(可能是一個季度一次吧)才上網(wǎng)看看,對兒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有個大概的了解。記得一次我坐下來與兒子一起看網(wǎng)上他的學習成績時,成績有一、二門不怎樣,問他問題出在哪?怎樣改進?他答:“幾次功課交晚了,匆匆忙忙質量也不好。改進的方法是以后做作業(yè)不要等到最后一天。”你看他自己會做總結,有心去改,這就挺好。
我覺得太頻繁查孩子的成績,家長容易對孩子的每個錯誤過于關注,接著就情不自禁地想“修正”孩子的每一個錯誤,從而引起家長與孩子的沖突。我還是覺得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家長應該把握大的方向,看得更遠。
當然以上三點我需要不斷與兒子一起復審。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允許孩子犯些錯誤,反而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心,調動了孩子的積極主動性。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成長了、懂事了,我們也鬧得個輕松,何樂而不為呢?
有些孩子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這主要是父母包辦太多,過多地涉入孩子的學習所造成的,因為他們不能讓孩子犯一點的錯,包括不能忍受孩子的成績暫時不好,這樣孩子就喪失了很多發(fā)展獨立自主精神的寶貴機會。如果孩子在小學、初中成長的過程中,能通過失敗的經(jīng)歷去思考、 總結、改進和成長,那這段經(jīng)歷對他今后的人生有多么大的幫助,它遠比孩子在家長的扶持監(jiān)護下的優(yōu)秀成績來的更重要。
總結一下,很多家長誤把放手等同于放任,放手絕不是放任。我認為放手的原則是:無條件愛孩子,這個愛與孩子的成就無關,愛和賞析孩子這個人,他的美好天性和優(yōu)良品質;在一定的范圍(制度)內,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給孩子犯錯誤的的機會、給孩子走彎路的機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家長要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給孩子,去引導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積極向上的需求,往往是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外面的聲音(比如家長的嘮叨、 督促、監(jiān)督)太大,干擾了孩子傾聽內心的聲音,破壞了孩子積極向上的天性。
有些我們想要孩子改而改不了的習慣,也許到了兩情相悅的時候,孩子就有動力改了。什么年齡做什么事,這就是人類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應該遵守這個規(guī)則,順應自然法則,才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
當孩子經(jīng)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tài)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shù)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xiàn)在知道錯了?” 而應該是鼓勵的態(tài)度“孩子,沒關系。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2.激發(fā)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贊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fā)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jiān)督下的表現(xiàn)也許比家長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現(xiàn)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jiān)督下的表現(xiàn)來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于內在的力量,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xiàn)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jīng)常聽到了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xiàn)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孩子磨蹭不寫作業(yè)怎么辦
你的孩子是哪個原因影響了拖拉:
No.1 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的。
No.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的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jīng)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然后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No.3 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孩子就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發(fā)現(xiàn)有一池水,孩子就開始玩起來了,刷牙當然就放在一邊了;正畫圖的時候,忽然聽到電視里的聲音,孩子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xiàn)了邊干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No.4 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里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會拖沓;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饑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yè),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No.5 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尚處在發(fā)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yè)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No. 6 比較膽小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與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No.7 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No.8 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jīng)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yǎng)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No.9 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No.10 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盡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于是,在大人看來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No.11 與家長和老師消極對抗
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No.12 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
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分心走神,自然無法掌握知識點,這種情況下,部分的作業(yè)不會做,會讓孩子拖延,而我們如果在孩子比較?。ㄗ詈檬怯變簳r期)的時候沒有幫助孩子糾正注意力,孩子就會形成不專心和拖拉的習慣。
No.13 過早開始書寫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多的家長和幼兒園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幼兒園小班就開始寫字,就算到了大班時寫,也是書寫任務非常重。因為孩子的前臂小肌肉尚未發(fā)育好,書寫是力量不足,難以掌握筆的力量,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寫字非常用力,這樣也導致孩子容易疲勞,疲勞了孩子自然不愿意做下去。我們看到孩子常常東搞西弄,不是孩子不想做,是累了;有時孩子拿著橡皮擦很努力地擦……這些小動作都可以看到孩子的小手累了。要是我們沒有留意,到了孩子年紀大了還是比較容易累的,所以書寫速度很慢,或是寫寫停停。
你現(xiàn)現(xiàn)在知道了吧:
造成孩子磨蹭拖拉的這些原因,接來下,我們可以思考怎樣幫助孩子改善了!
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拖拉怎么辦
現(xiàn)在的社會,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最寶貝的,孩子因為受到所有人的寵溺,讓很多孩子養(yǎng)成做事很拖拉的壞習慣。家長們會發(fā)現(xiàn)每回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能夠用各種奇怪的理由搪塞,要么就拖拖拉拉,試圖表示自己的不滿。做事拖拉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明明事情就擺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意動手,這種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很少有時間概念,大人強調效率所以對孩子玩起來沒完不能容忍。對孩子的體驗來說,效率是破壞興趣、損耗心智的一種束縛。孩子在動手試驗、觀察、探索、游戲的過程本身需要耐性和投入(這等價于時間),情緒情感被壓抑的結果是:越催促越拖拉,越呵斥越磨蹭,越處罰越對立。
拖拉還有一種原因,是孩子表達自己抗拒情緒。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去催促和訓斥,而是要去搞清孩子到底抗拒什么,洞察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去解決那個“因”。
孩子拖拉的原因:1.身體機能的原因(并非真拖拉),比如小肌肉運動能力還沒發(fā)展好,在精細化操作上比較慢;2.家長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嘮叨不停,孩子的興趣與專注能力總是被干擾;3.從來不給孩子自己進行判斷、選擇的機會,使其長期處于代勞及被動接受狀態(tài)。4.大人在自我管理上示范不夠,有拖延等習慣。
對孩子而言,他們對時間并沒有什么很具體的概念。他們做事的動力除覺得活動過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并不懂得浪費時間的危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對其進行爭取的引導。
一、首先要跟他們講明做事拖拉的危害,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給孩子講明做事拖拉的危害,比如:做事拖拉,耗時太久,速度太慢,效率低,浪費時間,做事情太少,任務多了就會完不成;做事拖拉,會被老師與同伴認為喜歡貪玩,做事不認真;做事拖拉,會被老師與同伴認為太笨了,不會做才會慢慢地做。
二、按規(guī)定準時完成任務。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根據(jù)任務的難易程度給孩子規(guī)定一個合適的時間范圍,如: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任務,符合規(guī)定就獎勵,不符合規(guī)定就批評。
三、與同齡伙伴開展競賽。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在家附近尋找一個與孩子同齡的伙伴最好是做事快的幼兒,讓他們一起開展競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好又快,讓做事快的幼兒帶動做事拖拉的幼兒,激勵幼兒提高速度,克服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四、檢視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及時調整教育方式。要幫助孩子糾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長們要從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則,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拖拉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制止,不以任何的溺愛來對待此種不好的習慣。
五、傾聽孩子的需求。要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首先還是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尊重孩子需求,做好引導。同時還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如果在某種事情上拖拉,那一定有其不愿去做的原因。不妨找出原因,排除障礙,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壓力。
六、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有些孩子愛玩玩具,到了吃飯時間任由家長怎么催促,就是不去吃,家長也拿孩子沒辦法。對于這類小孩,要讓他樹立時間觀念,對他做些要求,比如每次玩玩具前告訴孩子能玩多少分鐘,到規(guī)定的時間,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要收玩具了,慢慢讓孩子養(yǎng)成定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往往不是大學,而是他童年的經(jīng)歷。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不過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世上沒有偶然,所有的起始都已預兆了未來的方向。與其不厭其煩地督促孩子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不如從小幫他形成健康的身心、獨立的人格、樂觀的性情、正向的思維和良好的習慣。
“今日事今日畢”,只要讓孩子明白拖延不能解決問題,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讓孩子寫作業(yè)不磨蹭的方法
有些媽媽們表示,孩子貪玩,作業(yè)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寫,催促孩子吧,他們總是磨磨蹭蹭,或者根本不聽。拖到最后作業(yè)寫不完了,還會哭著鬧著讓媽媽收拾殘局。孩子寫作業(yè)的拖延癥,讓媽媽們十分頭疼,那么該怎么跟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轉變學習態(tài)度呢?有位模范媽媽給大家支幾招~
7歲的蒙蒙進小學后,爸爸媽媽不停催她寫作業(yè)都不管用。有時候爸媽性子急了責怪幾句,蒙蒙竟然哇哇大哭,吵著“作業(yè)好多,作業(yè)好難,我不想寫作業(yè)!我不想讀書!”
原本聰明聽話的好孩子,怎么會因為作業(yè)問題跟爸媽唱反調了呢?蒙蒙媽百思不得其解,就這樣,蒙蒙的作業(yè)拖延癥令蒙蒙媽非常頭疼,直到有一天,蒙蒙媽學了這么一招。
這一天晚上蒙蒙又在看動畫片,不去寫作業(yè)。如果是往常,蒙蒙媽肯定氣得跳腳,“啪”的一下關掉電視,然后嚴厲地朝蒙蒙下達命令。然而蒙蒙從來不吃媽媽這一套,而是想盡辦法跟媽媽作對。
這一次蒙蒙媽走過去,平靜地說:“哎呀都這么晚了,蒙蒙,你是不是該寫作業(yè)了?要是明天寫不完挨老師批評怎么辦?你說說你還看多久呢?”
蒙蒙眼睛盯著電視,不情愿地說:“媽媽,再讓我看十分鐘吧!”
蒙蒙媽點點頭說:“好的,那我們就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到了,我們就按照約定關掉電視,去做作業(yè),好嗎?”
蒙蒙這下沒有跟媽媽對著干的念頭了,順從地說:“好吧,就看十分鐘?!?/p>
果然,十分鐘后,蒙蒙聽從了媽媽的指導,乖乖關掉了電視,寫作業(yè)比往常提前了一個小時。
有了這個好開始,蒙蒙媽又逐漸培養(yǎng)蒙蒙養(yǎng)成自覺的好習慣,慢慢的,不用家長開口,蒙蒙就已經(jīng)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了。這又是怎么做的呢?蒙蒙媽說:“與其跟孩子對著干,不如順著孩子的思路去配合孩子,才能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p>
下面是蒙蒙媽曾經(jīng)遇到過的作業(yè)情況,她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做法都寫出來,讓更多家長參考。
情況1 孩子仿照父母,你學他才學
?【錯誤做法】爸爸媽媽一邊看電視吃零食,一邊監(jiān)督孩子寫作業(yè),嘴里念叨著“寫快點”、“別磨蹭”、“趕緊寫完”!結果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作業(yè)越寫越馬虎,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正確做法】爸爸媽媽應該營造安靜且濃郁的家庭學習氛圍,在孩子寫作業(yè)時,可以在旁邊看書,或者輕聲細語地做事情,不要制造大的聲音,打亂孩子的思路。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寫作業(yè)的效率也提高了。
情況2 作業(yè)寫不完,哭鬧求幫忙
?【錯誤做法】有時候孩子磨蹭,作業(yè)寫不完,就會哭鬧著要求爸媽幫忙寫作業(yè)。這點蒙蒙媽曾經(jīng)就犯過錯誤,擔心孩子睡不好覺,擔心孩子第二天被老師懲罰,就為孩子包辦寫作業(yè)的任務。結果孩子一點都不感激,反而更加依賴爸媽,作業(yè)效率仍然低下。
?【正確做法】當孩子因為磨蹭寫不完作業(yè)時,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寫作業(yè),嚴肅平靜地告訴孩子:“寫作業(yè)是你自己的事,寫完才去睡覺,或者不寫作業(yè)明天自己去跟老師解釋,你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責。媽媽沒辦法幫你?!边@樣一來,孩子吸取了教訓,也不會再抱怨爸媽袖手旁觀,或者依賴爸媽收拾殘局,而是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情況3 孩子應付作業(yè),字跡過于潦草
?【錯誤做法】孩子有時候粗心大意,把作業(yè)寫得很潦草。有的爸媽會置之不理,任由孩子這么應付作業(yè),結果孩子的字跡潦草,不愛寫字,慢慢地還影響了考試的卷面分數(shù);也有的爸媽很重視,就直接發(fā)火:“怎么寫得這么亂,你就不能寫好點!”結果孩子也跟著生氣,更抵制寫作業(yè)了。
?【正確做法】當爸爸媽媽檢查作業(yè)時,不妨耐心地告訴孩子:“做作業(yè)就要工整,不然誰也看不清楚你寫的字,那你的作業(yè)就等于白寫了。你看應該這樣寫字……”爸爸媽媽可以順勢拿起筆寫出字來給孩子做示范,然后告訴他:“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明天我們就這么做吧!”這樣孩子也不會失了面子,反而體會到爸媽的用心和鼓勵。
情況4 孩子好奇心爆棚,稀奇問題不間斷
?【錯誤做法】有的孩子在寫作業(yè)時,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就去問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如果你不高興地說:“別瞎問有的沒的,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都不知道在想啥?!边@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敗心理,遇到難題就想著一概略過,不求甚解,培養(yǎng)不了思維能力。
?【正確做法】爸爸媽媽不妨高興地說:“孩子,你能問這么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很不錯。那你先把作業(yè)寫完,爸爸媽媽幫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再告訴你好不好?”這番話會讓孩子聽了心里舒服,也會加快速度地把作業(yè)寫完。
現(xiàn)在的蒙蒙已經(jīng)不會再對爸媽哭訴作業(yè)煩惱,而是認真學習,爸媽現(xiàn)在反過來催促她早點休息,別再看書了。從催促孩子寫作業(yè),到催促孩子休息,這個就是巨大的進步!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時半會的輕松事,而是潛移默化的大智慧。與其扯著嗓子對孩子“趕鴨子上架”,不如適當順從和鼓勵,讓雙方都輕松對待教育難題。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作業(yè)難題也有相似的感受,不妨學學蒙蒙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