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鞋子穿反了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們準備吃過點心前,我都會組織孩子們坐下來稍作休息,順便也檢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沒有穿反,衣服褲子有沒有穿整齊等等。這時,佑佑在睡室喊道:“老師,我不會穿。”我走進睡室蹲下身來,肯定的告訴她:“你會的,老師教你好嗎?”她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就自己穿好了褲子鞋襪。剛走出來,程程又喊道:“老師,軒軒的鞋子穿反了?!避庈幙戳丝醋约旱男?,立即換了過來。緊接著,燦燦又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說:“你的腳穿得舒服嗎?”(其實,他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小朋友提醒他,不對,穿反啦。燦燦把兩只鞋子一起脫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終于穿對了,很明顯,孩子們都能穿好鞋子。
對于小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兒都能穿對褲子和鞋子。而對于這幾個個案,我覺得原因有三個:一是家庭因素。家人過于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幫助而不是教會。二是粗心使然。孩子們剛睡醒,有點迷糊,又或者急著解小便,便隨便穿上鞋子就走了。三是客觀條件。由于個別孩子年齡較小,階段發(fā)展相對比較遲緩。常會出現(xiàn)把鞋子反穿的現(xiàn)象。但畢竟只是小班的上學期,所以只要重視教育和引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動中通過同伴互助,相互監(jiān)督的過程,也讓幼兒學習了如何關注自己的同伴,關心他人,培養(yǎng)幼兒一種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老師我會穿鞋了
這學期我們班級的孩子們有了許多的變化。從學習自己穿衣吃飯,到學習排隊上課,孩子們的變化真的很大。
可是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老師都要幫小朋友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都有三個小朋友的鞋都是穿反的,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決定教給了孩子一首好聽的兒歌《鞋寶寶》,兒歌的內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此后,每天起床后,我就讓小朋友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jīng)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教他怎么穿鞋子,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xù)正確的引導。
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在這天午睡起床后,有個平時一直穿反的孩子很高興的跑來跟我說,老師,今天我會自己穿鞋子了,我沒有穿反鞋子,我看到他開心的樣子,馬上鼓勵他,“嗯,今天你很棒,你學會怎么穿鞋子了,待會老師給你貼哥大金獎?!彼吒吲d興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同伴說著剛剛得到老師的表揚了,很開心,一群小朋友也在嘰嘰喳喳的說著,我也是自己穿的,我也沒有穿反等等。其實孩子在學會做一件事情后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對他的肯定,所以我們要經(jīng)??隙ê⒆拥谋憩F(xiàn)。
教育隨筆:鞋子掉了
蕾蕾是一個文靜漂亮的小姑娘,留著一個蘑菇頭,挺可愛的。蕾蕾在吃飯是桌子上總是很干凈,洗手時也從不會弄濕袖子,總之各個環(huán)節(jié)表象都很棒。
今天午飯后,我和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一個聲音傳來:“老師,我的鞋子掉了,我不會提,提不上……”是蕾蕾的鞋子掉了。李老師帶領孩子繼續(xù)散步。我走過去和她說:“蕾蕾,把那只鞋子脫下來,先拉開拉鏈……說到這蕾蕾已經(jīng)脫下了那只鞋子。:“蕾蕾,脫鞋子是先拉開拉鏈,再脫下來,那要想穿上鞋子呢就是先穿上再拉上拉鏈。來自己試一下。”看著蕾蕾輕松的自己穿上了鞋子,臉上露出了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不知道其實他自己已經(jīng)會做好多事情,只是沒有沒有自己去完成的機會。在老師的幫助下蕾蕾學會了如何穿上帶拉鏈的鞋子。假若我及時過去他穿好鞋子,蕾蕾不會有成就感,更不知道再過多久自己才能會穿拉鏈鞋子。老師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感覺自己能行。
教育隨筆:今天學會了穿系鞋帶
區(qū)域活動時,妮妮拿來了新投入進去的系鞋帶玩了起來。只見你先把鞋帶全部解開,然后再一個一個洞穿進去,穿完之后你看看自己的穿的那一排,又看看旁邊的一排,“怎么不一樣呢?”你又把穿好的拆掉,這一次你是把左邊的鞋帶穿到右邊的洞里,右邊的鞋帶穿到了左邊的洞里,跟旁邊的對比了下,露出了笑容,繼續(xù)穿著。穿好了,開始打蝴蝶結。這時,你按照老師平時教的兒歌,嘴里邊念著邊打起第一個結,“兩個兔子耳朵交叉,一只耳朵進洞洞”,咦,怎么進不了洞洞,這次你又試著手捏著兔子耳朵的下面,終于洞洞大了些,你也成功打完了一個完整的蝴蝶結。你開心極了!后來你又把其他兩個蝴蝶結都解掉,一遍一遍的練習著,整個區(qū)域活動時間,你都在重復聯(lián)系著系鞋帶,中間也會遇到暫時的困難,都被你解決掉了,而且最后你打的蝴蝶結,不僅比先前好看,速度也快了不少!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學習可能在發(fā)生
在整個穿系過程中,你都是非常的有耐心,遇到了困難,也會想法試著一次次的嘗試克服,就算你已經(jīng)初步學會了打蝴蝶結,但你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而是繼續(xù)一次次的練習著,你的這種堅持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今天學會了穿系鞋帶,你也可以把你在穿系過程中的好的經(jīng)驗跟小朋友們分享下哦!以后,遇到有鞋帶的鞋子,自己一定會穿系了吧?
2020幼兒園教育筆記:鞋子穿反了
午睡起床后,在孩子們吃過點心后,我會組織孩子們坐下來稍作休息,順便檢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沒有穿反,衣服有沒有塞到褲子里等等,幫助幼兒整理好衣物。這時,小迪喊道:“老師,濤濤鞋子穿反了。”濤濤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換了過來。緊接著,辰辰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說:“你的小腳穿得舒服嗎?”(其實,辰辰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雅博發(fā)現(xiàn)佳佳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換回來,佳佳把兩只鞋子一起脫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可穿到腳上的卻還是反著的。很明顯,他們對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
造成幼兒不會穿鞋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家庭因素。家人過于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幫助而不是教會。二是客觀隱私。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左右還分不清楚,因此常會出現(xiàn)把鞋子反穿的現(xiàn)象。但只要重視教育,多數(shù)孩子還是能夠正確穿鞋子的。
我用一首兒歌《鞋寶寶》,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辨認正反,知道穿鞋子的正確方法。在兒歌的趣味教學中,既滿足了幼兒游戲的興趣,又提高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通過同伴互助,相互監(jiān)督的過程,讓幼兒學習關注自己的同伴,關心他人,培養(yǎng)幼兒一種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教育隨筆:小班寶寶穿鞋子
教育隨筆:小班寶寶穿鞋子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三位老師都要幫他們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一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三位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學過的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資料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忙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們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蔽易屝∨笥严嗷z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jīng)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慢慢的,我讓小朋友當起了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讓平時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來檢查,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讓我們三位老師很驚喜。我們明白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xù)正確的引導。
透過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要懂得學以致用,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們吃過點心后,我都會組織孩子們坐下來稍作休息,安靜以后為接下來的個別化學習做準備,順便也檢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沒有穿反,衣服有沒有塞到褲子里等等,幫助幼兒整理好衣物。
這時,辰辰喊道:"老師,子杰的鞋子穿反了。
"子杰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換了過來。
緊接著,燦燦又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說:"你的腳穿得舒服嗎?"(其實,他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
依依發(fā)現(xiàn)燦燦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換回來,燦燦把兩只鞋子一起脫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可穿到腳上的卻還是反著的。
很明顯,他對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對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兒都能穿對褲子和鞋子。
而對于這幾個個案,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是家庭因素。
家人過于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幫助而不是教會。
二是客觀條件。
由于這兩個孩子的年齡較小,階段發(fā)展相對比較遲緩。
因此,雖然是中班的孩子,但還是常會出現(xiàn)把鞋子反穿的現(xiàn)象。
但畢竟只是中班的上學期,所以只要重視教育和引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動中通過同伴互助,相互監(jiān)督的過程,也讓幼兒學習了如何關注自己的同伴,關心他人,培養(yǎng)幼兒一種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教育隨筆:小班寶寶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三位老師都要幫他們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三位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學過的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內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們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我讓小朋友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jīng)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慢慢的,我讓小朋友當起了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特別是讓平時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來檢查,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讓我們三位老師很驚喜。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xù)正確的引導。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要懂得學以致用,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教育隨筆:我的鞋子不見了
這幾天午睡后,都會有一兩個幼兒說"老師,我的鞋子找不著了。"開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讓孩子把鞋子穿好??墒沁@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會無緣無故的跑到這些地方,肯定是那個小朋友搞的惡作劇,故意把鞋子藏起來的,可是,誰是這個搞惡作劇的人呢?我犯難了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時,班上又有一個小朋友跑來告訴我說:"老師,我的鞋子找不著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個辦法,把這個藏鞋子的人找出來,想了個辦法:讓孩子來幫忙找,哪個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來到活動室說:"我們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蹤了,我們去幫他把鞋子找回來好嗎?我看誰能先找出來"。孩子們在活動室里開始找,不一會兒小B的手里拿著小A的鞋子跑過來說:"老師,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揚了小B,因為他幫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著說:"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聰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聰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誰。"這時小B站起來說:"藏鞋子的也是我",臉上露出一絲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絲自豪感,終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帶到我的辦公室里問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鬧著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幾次是誰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評他,因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別人沒鞋穿,只是讓別人一時找不著鞋子罷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說:"你給別人藏了鞋子的時候,別人找不到鞋子是很著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說話讓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說:"老師,我以后在也不給別人藏鞋子了。"
從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沒有神秘失蹤過,小B也變得愛幫助別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是讓他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發(fā)現(xiàn)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從而自覺改正。作為老師,我們不光要讓孩子認識錯誤,更要讓他們學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