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案例分析:喜歡打小朋友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 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

喜歡打小朋友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jīng)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周芯蕊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她喜歡和老師在一齊,但是她經(jīng)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說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著向我告狀說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說:“芯蕊,你為什么推妍妍???”芯蕊說:“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樣告訴她?。俊毙救锵肓讼?,對我說:“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著芯蕊的頭說:“對??!你要是這么對劉妍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p>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老師說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能夠打小朋友,能夠過來告訴老師。教師必須要發(fā)現(xiàn)幼兒的問題。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幼兒園案例分析:孩子不喜歡參加活動怎么辦


案例描述:

鄭筱霖,女孩,5歲。曾經(jīng)在其他幼兒園讀過一年的拖班,之后在小班時轉入新蕾幼兒園。這孩子的適應能力極差,幾乎每天來幼兒園都要粘著媽媽,媽媽一走就馬上的哭泣。直至這個學期的中旬入園時才開始停止哭泣。這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不是很好,說話口齒不是很清楚,性格較內(nèi)向,不會主動的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要解小便了,就只會在那邊哭,等老師過去問的時候還是不說,等問是否要解小便的時候才停止哭泣,入廁。她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極差,從來不會參與集體活動和自主游戲,如大型玩具,橡皮泥,積木等等,自己一個人就這么站在旁邊。這個孩子的身體很弱,三天兩頭的就生病。她的各方面的能力還是可以的。

觀察時間:4月14日上午

觀察地點:教室和戶外

觀察人物:鄭筱霖

媽媽拉著霖的手進了教室,可是霖還是粘著媽媽。媽媽就對霖說:“媽媽今天早點來接你???”霖笑笑還是拉著媽媽不讓走?!巴砩匣丶业臅r候給你買你最愛喝的酸奶?”還是不依。媽媽在孩子的耳朵邊嘰里咕嚕了好長時間,這時侯霖才點點頭,對著媽媽揮揮手說再見。

霖就站在這個位置上一動也不動。小朋友們在玩桌面的玩具,她就站在旁邊看看。我說:“小林,老師和你一起玩玩具吧?”她甩開了我的手,不要去。這樣直至站到8:30晨間談話,才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下來。在談話的過程中,突然她就哭了。我問:“小林,是不是要小便了?”她點點頭。我溫和的說:“那你去吧。不過下次要解小便的時候跟老師來說好嗎?”她又點點頭,就去廁所了。

在吃點心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她邊在喝豆?jié){,邊和旁邊的布布在開心的說話,很難得看到她有這么一幕,我不去理會她。在做早操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她做的特別的認真,我就馬上說:“小林,早操做的可真棒,請你來當小老師!”第一次,她低著頭,不要上來,那我就去請了其他的小朋友當小老師。第二次,我還是邀請小林,這時候,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很開心的上來當小老師。

在集體教學活動《我的好朋友》中,我設計了一個合作性的游戲,其他孩子玩的很開心,但是發(fā)現(xiàn)小林還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不會與小朋友門一起來參加游戲,即使我去邀請她也不愿意上來。我根據(jù)課堂故事內(nèi)容,有意的提了一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個小朋友也像這個孤單的小熊一樣,沒有朋友,只會自己一個人玩……”還沒有等我把話給說玩,小林就開始抽泣了。我馬上轉移話題:“你們愿意和小林叫朋友嗎?”小朋友都說愿意,昕怡還幫助她把眼淚給擦掉了,說:“小林,你不要哭了,我和你做好朋友吧?!彼磐V沽丝奁?。

在戶外活動時,她還是照舊的站在大型玩具旁邊不動。我走過去,說:“小林,跟老師來玩踩影子的游戲吧。快來踩老師的影子哦!”我開始跑起來,小林也馬上來追我。我和她玩了一下,說:“小林,你的好朋友是誰呀?是詩詩嗎?”她點頭笑笑?!澳悄愀娫娨黄饋硗婧脝??”我把詩詩叫來,兩個人你追我趕玩的很開心。我又故意說:“小林,快去踩滔滔的影子!”“小朋友們快來踩小林的影子?。 边@一次小林和小朋友們玩的非常的開心。

回教室后,我大大的表揚了小林,因為她今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開心的玩了。還邀請鄭小林和全班所以的孩子握手交朋友。小林今天很大方的和所有的孩子握手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案例分析:

鄭筱霖的性格很內(nèi)向,依戀性很強。社交成了她的問題,如果她能夠克服這個弱點的話,那么她的能力還是能夠很快上去的。對于她的這種現(xiàn)象我已經(jīng)留意很久了,一直在關注,該怎么去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她的說話口齒不是很清楚,和孩子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或者上來表演的時候,孩子們總表現(xiàn)的很不耐煩的聽她說話,至使產(chǎn)生一種厭惡與小朋友們交往的需求。由于身體弱,三天兩頭的生病,剛有點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時候又在家休息了,往往復復總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還有就是對父母的依戀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媽媽的教育方式,總要在滿足孩子的需求之后才可以,一旦幼兒園的生活達不到她的要求,就無法去面對,只有哭。沒有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困難與體諒他人。媽媽上班都快要遲到了,還在那邊和孩子磨和,一直到孩子滿足為止。

在社會性上,是有很大的障礙的。一旦離開了依戀物,將不知所措只有呆呆的站在旁邊看著。如何讓她能夠主動的與老師與小朋友們交往是要思索的大問題。

對于林的這種現(xiàn)象,我只有耐心的交談與聆聽。不過通過我一學期的交流林在情感上還是認同我的,喜歡我的。因此我可以在這方面著手來幫助她克服弱點。每一次與她的交談,我總會耐心的詢問與關懷,不會很簡單的批評與斥罵。在對解小便的現(xiàn)象上,孩子的心理是要求知道的,她本身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與老師直接的表達,因此,我只有在循循善誘中去幫助她主動的表達。因此樂意表達是問題的關鍵。

在早操上面是她的優(yōu)點,因此,我抓住這點,讓她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我,感受到榮譽感與自豪感。剛開始是有點害羞,但不必強求,留給她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考慮,這是她能夠大膽當小老師的關鍵。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我也出現(xiàn)了一個急于求成的弊病,使得她感到很羞愧很難堪,打擊了幼小的心靈,不過還好有救場。在戶外活動中,不能夠要求她去主動的和孩子們玩耍,這對她來說是很難的事情,因此,在平時我發(fā)現(xiàn)她還是很喜歡玩這個踩影子的游戲,我就先主動的和她來玩,再慢慢的要求她和她的好朋友來玩,最后是集體的玩耍,層層遞進,慢慢的適應,感受與同伴與老師一起玩耍合作活動的樂趣。

在不懈努力下,目前小林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喜歡和孩小朋友們一起玩耍,能夠大膽的來表現(xiàn)自己,喜歡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表演節(jié)目以及來回答問題。

通過這個案例,讓我深深體會到多給孩子一點的時間和空間,那么她的發(fā)展將會是無量的。

幼兒園案例分析:對幼兒成就感的分析


建構區(qū)的一角,我們提供了八根長條形的積木,一個標記用的夾子和一塊寶麗板,鼓勵孩子們比賽搭高樓,看誰的樓房搭得更高,規(guī)則是樓房不會倒,并且積木都用完。由于孩子們剛開始進行大型積木的建構,很多孩子缺少壘高的經(jīng)驗和技能,大多只會平鋪或者堆砌,鏤空豎向壘高的情況很少,我們因此而在建構區(qū)添加了這個“疊疊高”游戲,一來可以幫助孩子練習壘高的技能。同時也能鍛煉孩子的開放性思維。孩子每成功一次,就可以把標有大拇指的夾子夾到同等高度,下一次操作,再看看是否能超過這個標記。

活動實錄

小蒯第一次玩這個“疊疊高”游戲,游戲一開始,他就把積木一根一根壘起來。十公分左右的積木一根接一根豎著壘起來,重心很高,積木一次又一次地倒塌下來。小蒯很有耐心地不斷嘗試,一次、兩次、三次……在經(jīng)歷了大約六七次的失敗之后.他終于改變了方法,把最底下的三根積木橫過來放,然后再壘高。這樣,積木的重心降低了,小蒯終于獲得了成功。我當時想,他會不會由此受到啟發(fā),想到更多的方法呢?但是很可惜.隨后,小蒯就放棄了這個游戲,去玩多米諾骨牌了。

小俞過來了,他也把積木一根一根豎起來首尾相疊,顯然,小俞要有經(jīng)驗得多,當積木達到一定高度,他發(fā)現(xiàn)積木不太穩(wěn),就把其中一根積木橫了過來,再繼續(xù)往上壘,很可惜,這一次嘗試還是失敗了。緊接著,小俞換了一個方法.先用四根積木在底部搭出一個組合,再把剩下的積木一根根壘起來,這一次,他很容易就成功了。第三次,小俞又在底部減少了一根積木,用來增加“樓房”的高度。剛開始,“樓房”倒了,小俞略微進行了調(diào)整,把最下面一根積木移到上面保持平衡,果然,“樓房”穩(wěn)穩(wěn)地“站”在了地墊上。緊接著,小俞又減少了一根底部的積木以增加“樓房”的高度。這一次,樓房更高了,搭的時候更不容易,“樓房”一次又一次地倒下來。小俞不斷地嘗試著“一根橫、七根豎”的方法,努力讓“樓房”不倒下來。

游戲分析

小蒯一開始使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把積木豎向連接進行壘高。在他的思維里面,這種長條積木這樣搭是最高的,想法很準確,操作卻有很大難度。小蒯平時比較好動,能專注一件事情并堅持這么長時間,很不容易。他的堅持讓我看到了他行為模式的一種變化,也看到了他思維方式的改變與突破,顯然,這種突破比游戲的成功與否更有價值。在終于獲得了首次的成功之后,他變換了游戲。對他來說,成功就像一顆非常誘人的糖果.當還差一點點就能夠著的時候,是他欲望最強烈也是最積極主動的時候。但是,當通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得到之后,他卻會停留在自己的成功點上。而不愿意去破壞這一份滿足感。由此可以想到,一個游戲的難易程度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游戲難易要適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喚起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

與小蒯相比,小俞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反映出自身所具備的一些品質。他的建構經(jīng)驗比較豐富,在建構的全過程中,小俞經(jīng)歷了三次失敗,但他對失敗的處理方式更積極而有效。什么方法容易得到成功,他會再試一次.什么方法比較難,他會馬上進行更換,或者留到最后。小俞在建構過程中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來自于他以往的建構經(jīng)驗,這正是小蒯所欠缺的。其次,小俞的思維靈活清晰并有策略。整個探索過程,小俞不斷變換建構的方法讓“樓房”的高度達到更高層次,并且每一次都是依循一定的軌跡采用逐步遞減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建構過程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的計劃性。如何讓“樓房”達到更高的高度,在他的頭腦里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思路。與小蒯相比,小俞堅持的時間更長,不斷獲得的成功激勵著他的探索行為,讓他樂此不疲。在這個過程中,游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技能上的學習、思維上的鍛煉,更是良好學習品質的促成:主動、積極、堅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調(diào)整、創(chuàng)造新的行動,這些,都有助于孩子現(xiàn)在與將來的學習。

回應策略

觀察到兩個孩子不同的情況,我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去做。如果不給小蒯提供一定的支持,他也許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玩這個游戲;如果讓小俞在集體面前來介紹他的游戲方法,那么其他的孩子將失去自己的探索過程。我想,給小蒯的支持只能是個體的,單獨進行的。趁著游戲還沒結束,我煽動小蒯去和小俞一起玩。

一開始,小蒯只是看著小俞玩,并不參與,看他用不同的方式不斷嘗試把“樓房”壘得更高。終于,小蒯忍不住了,湊上去幫小俞一起搭。小俞也很樂意讓小蒯幫忙,兩個人你搭一根我搭一根,在幾次失敗以后,終于成功地搭出了“一根橫七根豎”的“最高樓房”。我發(fā)現(xiàn),當小蒯把最后一根積木放上去的時候,他非常謹慎,他知道,這最后一根積木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他成功地把積木放了上去!我希望這一次合作,能夠幫助他重新建立起玩這個游戲的信心,也能給他帶來更多的靈感。

對于像小俞這樣的孩子,這個游戲基本上已經(jīng)沒有太多可玩的空間了。我可以為他們投入第二層次的材料,選擇一些大小長短不一又足夠高的積木,讓孩子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比賽誰能搭得更高。在這個基礎上,或許還可以投入弧形積木,讓孩子挑戰(zhàn)更高的高度,挑戰(zhàn)積木的組合,挑戰(zhàn)弧形積木的平衡……

幼兒園案例分析:拼圖


拼圖

觀察實錄:

幼兒一進區(qū),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lián)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小羽進區(qū)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qū)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

觀察分析:

對于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jīng)淡化,比較喜歡數(shù)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xiàn)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qū)域材料時對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jīng)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并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fā)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nèi)容后,又根據(jù)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教育策略與效果:

1、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qū)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shù)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在大型數(shù)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并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shù)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采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fā)展。

2、在區(qū)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qū)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能根據(jù)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案例分析:吃飯


吃飯

觀察實錄:

今天,我們吃的是面條。小磊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筷子夾起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shù)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面條。我這是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回家可沒有以前那么多好吃的了,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小磊小朋友可棒了,現(xiàn)在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筷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夾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直盯著我的筷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fā)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非常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觀察分析記錄:

從今天觀察的情況看來,小磊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yǎng)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賴性,這與他長期由父母喂養(yǎng)要一定關系。但是在今天老師的喂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并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當老師表揚他時候,他非常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助,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觀察采取措施:

繼續(xù)采取第一階段的措施方法,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掌握明明小朋友在家的吃飯情況。獎勵對他很有幫助,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幼兒園案例分析:膽小的潔潔


膽小的潔潔

案例背景:

潔潔是一個文靜內(nèi)向的小女孩,還稍稍有些膽小,不光怕生人,甚至連老師家長都害怕??赡苁怯捎诎职謰寢尮ぷ鞅容^忙,平時由奶奶扶養(yǎng)。奶奶性格比較急躁,經(jīng)常惹得孩子不敢大聲說話的緣故吧。

案例描述:

早上來園時,奶奶著急地對我說:“昨天,潔潔的鉛筆只剩兩支了,其它的都被昊昊拿走了?!闭f完,便把潔潔推到老師前面,“你怎么這么笨啊,鉛筆也會讓別人拿走。”只見潔潔想說又不敢說,眼睛里裝滿了淚水,牙齒咬著嘴唇,無奈地拉著自己的衣角。

奶奶走后,我把潔潔叫到我面前,耐心地詢問她昨天的事情。她開始低著頭,見我信任地看著她,就小聲地說:“昨天我看見昊昊的鉛筆沒帶,就借了一支給他,他夸我的鉛筆很漂亮,我想我家里還有很多,就送了兩支給他?!薄笆菃??原來是這樣,那奶奶為什么會認為是昊昊把你拿走了呢?你告訴奶奶是你送給昊昊的嗎?”我微笑地追問她。潔潔委屈地說:“奶奶發(fā)現(xiàn)我的鉛筆少了兩支,就說我是笨蛋,我說給昊昊了,她就說是昊昊自己拿走了。”

和潔潔談完之后,我又問了昊昊,和潔潔說的一樣,這兩支鉛筆是潔潔送給他的。昊昊還特地帶了另外兩支鉛筆,交到了潔潔的手上:“你送給了我兩去鉛筆,我告訴了媽媽,媽媽也買了兩支,讓我送給你。媽媽還說,這叫禮上往來,嘿嘿!”

分析和反思:

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交往能力,見同伴的文具沒帶,就能相互借用。當同伴夸自己的文具漂亮時,就想到了贈送和分享。這其實是孩子之間有價值的交往行為,潔潔的奶奶沒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潔潔盡管很內(nèi)向,但她的內(nèi)心渴望交朋友,并擁有同情心和分享意識,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當奶奶發(fā)現(xiàn)潔潔的鉛筆少了兩支時,直接認為是潔潔沒有保管好文具,一味地責怪孩子,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甚至誤解孩子。

晚上離園時,我將我了解到事實的真相告訴了潔潔的奶奶。并將兩個孩子叫了過來,把事情的經(jīng)過和潔潔的奶奶說了一遍。我對她說:“潔潔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看到小朋友沒帶鉛筆,就想到了幫助別人,真的很乖!我們要一起鼓勵她!瞧,昊昊今天也送了兩支給潔潔,孩子們已經(jīng)懂得禮上往來了呢!”

潔潔的奶奶覺得我說的話有道理,就對潔潔說:“那你怎么不說呢,說了奶奶就明白了?!睗崫嵵刂氐攸c了點頭,她的眼里又涌上了淚花,我想,這一定是得到理解后幸福的眼淚。

相關推薦

  • 幼兒園案例分析:孩子不喜歡參加活動怎么辦 案例描述: 鄭筱霖,女孩,5歲。曾經(jīng)在其他幼兒園讀過一年的拖班,之后在小班時轉入新蕾幼兒園。這孩子的適應能力極差,幾乎每天來幼兒園都要粘著媽媽,媽媽一走就馬上的哭泣。直至這個學期的中旬入園時才開始停止...
    2021-05-12 閱讀全文
  • 幼兒案例分析:愛打架的男孩 案例背景 最近經(jīng)常有幼兒跑到我身邊來對我說:“老師,揚揚哭了?!比缓篑R上有其他小朋友說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問明了原因又讓他向那個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打人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2021-06-09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朋友喜歡的歇后語的故事范例4篇 在平凡的工作中,大家都有寫過歇后語的經(jīng)歷吧。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十分有意思。比如: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歇后語的故事嗎?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幼兒園小朋友喜歡的歇后語的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2022-09-28 閱讀全文
  • 幼兒案例分析 案例:我們同行之間經(jīng)常在一起研討,小班的孩子在剛入園的這段時間,除了“對付”孩子們的哭,緩解焦慮心理以外,還得時常關注有尿褲子、拉褲子現(xiàn)象,而且比較嚴重,雖然我們老師們每時每刻都囑咐他們,隨時隨地都可...
    2021-05-0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案例分析:對幼兒成就感的分析 建構區(qū)的一角,我們提供了八根長條形的積木,一個標記用的夾子和一塊寶麗板,鼓勵孩子們比賽搭高樓,看誰的樓房搭得更高,規(guī)則是樓房不會倒,并且積木都用完。由于孩子們剛開始進行大型積木的建構,很多孩子缺少壘高...
    2021-05-31 閱讀全文

案例描述: 鄭筱霖,女孩,5歲。曾經(jīng)在其他幼兒園讀過一年的拖班,之后在小班時轉入新蕾幼兒園。這孩子的適應能力極差,幾乎每天來幼兒園都要粘著媽媽,媽媽一走就馬上的哭泣。直至這個學期的中旬入園時才開始停止...

2021-05-12 閱讀全文

案例背景 最近經(jīng)常有幼兒跑到我身邊來對我說:“老師,揚揚哭了?!比缓篑R上有其他小朋友說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問明了原因又讓他向那個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打人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2021-06-09 閱讀全文

在平凡的工作中,大家都有寫過歇后語的經(jīng)歷吧。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十分有意思。比如: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歇后語的故事嗎?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幼兒園小朋友喜歡的歇后語的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2022-09-28 閱讀全文

案例:我們同行之間經(jīng)常在一起研討,小班的孩子在剛入園的這段時間,除了“對付”孩子們的哭,緩解焦慮心理以外,還得時常關注有尿褲子、拉褲子現(xiàn)象,而且比較嚴重,雖然我們老師們每時每刻都囑咐他們,隨時隨地都可...

2021-05-03 閱讀全文

建構區(qū)的一角,我們提供了八根長條形的積木,一個標記用的夾子和一塊寶麗板,鼓勵孩子們比賽搭高樓,看誰的樓房搭得更高,規(guī)則是樓房不會倒,并且積木都用完。由于孩子們剛開始進行大型積木的建構,很多孩子缺少壘高...

2021-05-3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