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孩子作業(yè)拖拉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寫作業(yè)總是拖拖拉拉,在家長的“看管”下才勉強完成,甚至完不成家庭作業(yè)。其實孩子做作業(yè)愛磨蹭,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有畏難情緒,也有的孩子是學習興趣低落,硬著頭皮應付,能拖就拖。因此家長應采取鼓勵或正確引導的方法,來改正這一不良的學習習慣。
一、少說“慢”字
經(jīng)常批評孩子“動作慢”,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小插曲”:發(fā)呆、上廁所等。因此,父母要改變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你可以快起來,只要在學習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
二、感受“我可以快”
助孩子記錄十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能做多少道題,能背多少個單詞。然后,再算一算按這樣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業(yè)需要多長時間,結(jié)果肯定會使孩子驚訝:原來我能這么快完成呀!孩子有了信心,寫作業(yè)的速度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體驗“快得值”
孩子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那么,多出來的時間如何處理?有些家長會利用這些時間讓孩子“加餐”(額外布置作業(yè))。這樣,孩子會覺得,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快任務越多。所以,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或者陪孩子一起玩。
四、鼓勵多“提問”
如果作業(yè)中有不會的,不懂的內(nèi)容,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問,并主動輔導孩子完成作業(yè)(家長不會的題建議百度)。家長實在不會輔導的問題要鼓勵孩子回到學校后問同學或老師,第二天回來再讓孩子講給家長聽。這樣,孩子就不會在不懂的問題上耽擱太長的時間了。
五、說出“我下定決心了”(好句摘抄網(wǎng) 799918.cOM)
有些時候,孩子拖拉不完成作業(yè),也可以適當?shù)膽土P,讓孩子品嘗一下磨蹭的后果。懲罰過后要與孩子談心:“我為什么要罰你,你錯在哪里,你應該怎么做,以后會怎么做”,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同時下定決心改正拖拉的壞習慣。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改正孩子拖拉的方法有什么
很多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磨蹭,家長們怎么辦好呢?家長們,面對孩子,您是不是有點著急?為了他的動作慢而著急,為了他寫作業(yè)慢而著急,為了他吃飯慢而著急,為了他成績提高慢而著急!那么,家長們要如何改變孩子磨蹭壞習慣呢?下面是學路小編分享的如何改變磨蹭壞習慣。
孩子學習磨蹭的原因
第一種是沒有興趣型。這種孩子是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所以一讓他寫作業(yè),他就頭疼,一個人干著令自己頭疼的事,他當然不會主動情愿,而是能拖則拖。
第二種是注意力不集中型。這種情況在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中比較多,這些孩子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xù)做作業(yè)超過20分鐘,他就會坐不住,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當然作業(yè)就拖拖拉拉了。
第三種是沒有方法型。這些孩子做作業(yè)不知道該怎么做,缺乏一些必要的方法,所以做起來就很慢。我曾經(jīng)接觸過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媽媽說他寫作業(yè)很慢,一頁習題要做一個小時。經(jīng)過觀察,我看見他一會在第一題中寫上幾小題,一會又跑到第五大題,一會又在第二大題中寫了兩個字。他這樣“跑來跑去”,不但耽誤了很多時間,而且還漏掉了不少作業(yè)。
如何改變磨蹭壞習慣
對策1: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吃飯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游戲能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拥摹皠倮薄?/p>
對策2: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們還沒有時間觀念。家長要及時對孩子指出磨蹭帶來的后果,與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強時間觀念。所以父母可以嘗試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shù)的意義,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渴望。
對策3: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2、3、4、5……”,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jié)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shù)慢一點,讓孩子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如何讓寶寶管理好時間
1、父母以身作則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為他們穿衣服、準備早飯、送他們上學,其實這是在助長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訴孩子,再不抓緊時間就要遲到了。孩子遲到后肯定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挨了老師的批評,就會主動樹立時間觀念了。
2、榜樣法
父母還可以通過講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認識到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有珍惜才能讓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還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有關(guān)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3、制定作息時間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最好是具體到細節(jié),比如什么時間起床,洗漱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放學后做作業(yè)和看電視多長時間,幾點休息等,都要嚴格制定,這樣會對孩子起到約束和監(jiān)管的作用。對時間管理越嚴越細,效率越高。在寶寶做一件事之前上個鬧鐘,到點時鬧鐘鈴聲大作,提醒他時間夠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鬧鐘嘀嘀答答地響,對寶寶就是一個督促,容易產(chǎn)生緊迫感。孩子將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才能明確地認識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良好的作息習慣還有助于幫助孩子學會守秩序。
4、正面強化
當一向?qū)r間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時作息的事情時,父母不要吝嗇獎勵,因為贊賞和表揚可以激發(fā)起孩子更大的積極性。
5、讓孩子安排好學習和玩的時間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做作業(yè)時間長,是因為孩子把時間都用在了玩上,不能專心地做作業(yè),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給孩子增加作業(yè)量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讓他們尊崇自己的內(nèi)心秩序,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做作業(yè)。
比如,孩子穿鞋這件事,我們總是認為與其讓孩子慢悠悠地浪費時間,不如自己替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
我們只注重了結(jié)果,卻打亂了孩子的節(jié)奏,讓他失去了嘗試的機會。
孩子的“慢”,并不代表停滯不前,他們其實一直在前行,只是需要時間積蓄能量,打好基礎。
父母只需要多給孩子一點耐心,等一等,他們會做得越來越好。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
孩子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當他們磨蹭時,正是教他們管理時間的好機會
比如,起床時告訴孩子,“最晚七點二十要出發(fā),否則上學會遲到?!?/p>
當孩子磨蹭開小差時,清楚地告訴她,“寶貝,你慢點沒關(guān)系,但如果因此遲到,你需要接受這個事實?!?/p>
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更堅定,允許孩子磨蹭,一旦遲到,讓他去承擔后果。
如此一次、兩次后,孩子就會慢慢地有時間概念,他會意識到,早晨上學這事真的是要靠自己。
為了不遲到,他會慢慢地加速,在預定的時間完成該完成的事,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
做“慢半拍”父母
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說,
我們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與頭腦,
卻沒有讓他們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
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
而這些技能,往往只有在游戲中才能獲得。
當孩子在一只貓咪、一扇落地窗,甚至一灘積水旁流連忘返的時候,我們常常難以理解,這哪里值得浪費一上午的時間?
這些在我們看來無聊的事情、重復的游戲,實際都是孩子特定階段的一種專注力與學習力的成長。
何不做“慢半拍”父母,放慢腳步,陪孩子去感知這些讓他們著迷的事物。
成長本就是一件緩慢的事情。
孩子,是慢慢養(yǎng)大的,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腳步,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多姿多彩。
想要孩子不磨蹭,就告訴孩子,
“慢點來,才穩(wěn)當?!?/p>
學著做“慢一點”父母,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
聽鳥叫,聽蟲鳴, 看滿天亮麗的星斗。
改掉孩子拖拉習慣的方法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辦?
生活中有的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的,家長催一催,孩子動一動,為此家長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家長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興趣激勵。
家長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聽的故事,最愛玩的游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激發(fā)孩子做事的興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動。如孩子愛聽故事,父母可以對他說:“你快些把餐桌收拾干凈,碗筷放入盆中,來聽《小紅帽》的故事?!边@樣就激發(fā)了孩子快速做事情的愿望。用這種方法家長要注意,不能用謊話欺騙孩子,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兌現(xiàn),否則,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帶來消極的影響。
2、教給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基本保證,而孩子做事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方法不當。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做事的過程,找出做事慢的原因,及時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例如孩子穿上衣總是不能把胳膊伸到衣袖中,翻來復去,越做越慢,這時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穿上衣的合理順序和方法,讓孩子按正確的要領去做,這樣就會提高速度。
3、表揚鼓勵。
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并因此產(chǎn)生自豪感,增強自信心。可以采取直接表揚,也可以暗示表揚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對比來肯定孩子的進步。如孩子今天早晨穿衣服比昨天快了一些,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家長表揚孩子的標準不要定的太高。同時,當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時,家長也不要斥責或包辦,而應以鼓勵的方式激發(fā)孩子自己改正。
4、練習鞏固。
做事慢并非說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種壞毛病,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過反復的、多次的練習,才能實現(xiàn)。因此:
第一,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夠跟別的孩子做得一樣快;
第二,要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讓他們?nèi)プ?,使孩子在多種形式的練習中提高速度;
第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提出時間、數(shù)量、質(zhì)量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
第四,要堅持不斷,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時,依然要以做得好為最終標準。
孩子半途而廢怎么辦?
①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首先要求做事完完整整,不半途而廢,并注意讓孩子模仿,同時經(jīng)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樣堅持到底的。
②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意志力和競勝心的培養(yǎng)。
對于意志力差和競勝心不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培養(yǎng)他。孩子有了較強的意志力,有了不甘落后的競勝心,那么做事就有了驅(qū)動力,從而想法做完一件事。
③父母要指導監(jiān)督孩子做事。
孩子做事的全過程中,父母在關(guān)鍵時刻要給予指導和提示,這不是代替而是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灰心喪氣。當孩子想不出辦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懶或依賴父母的跡象時,父母不可給予幫助,而應注意說服鼓勵。必要時給以批評并監(jiān)督孩子獨立地做完某件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習慣養(yǎng)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廢了。
④父母老師讓孩子做事時,應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
如果過難,使孩子盡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會傷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還不致于的話,那么連續(xù)幾件這樣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喪失自信心。
孩子愛找借口怎么辦?
例如: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一種情況,孩子還小,走路不穩(wěn),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長們通常會對著那個地方邊做打的動作邊說:“誰讓你們撞我家寶寶的,打死你?!薄皨寢尣人寣殞毸恿??!笨丛谘劾铮浽诹诵睦?。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會依葫蘆畫瓢,學家長的動作。慢慢地,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地或門、墻的事,是它們沒有“看”好,讓“我”摔跤了,撞門了。
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們還以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記得,帶小班時,孩子剛來,他們之間的交流很好,搶玩具、抓人事件較多,孩子們就回家告訴家長。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來了,他們愛子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卻對著和她孫子搶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邊做拍手的動作(假裝打屁股),邊對著孫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負我們寶寶,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嚇哭了,而他的孫子卻“笑”了。可是這位奶奶的做法,會給她的孫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他會覺得:是別人搶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沒有錯。漸漸地,等他長大成人后,做事失敗或遇到坎坷、挫折時,習慣性會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沒有做錯,是因為......?!?/p>
這時家長們再來責備孩子:“你就會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結(jié)果?!奔议L們越責備孩子,孩子們心里就越逆反。因為家長們從小就給他們“找借口”“推卸責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找借口”的種子,把責任、把錯“推卸掉”。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據(jù)大腦生理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家長意識”,即由“家長或相當于家長的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經(jīng)驗’,將永久不衰地記錄在每個人的‘人格’磁帶上,它在人生的過程中都會自動播放”。
當我們說一個人做錯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責任,會說他“死不認賬”。也許在他的思維中,為自己“找借口”,為自己辯護、推卸責任,把錯推給別人,都已成為習慣,在他們的思維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舉的兩個類似的例子中,第一個是因為孩子自己還不太會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個搶玩具、抓人本來就是小孩子“自衛(wèi)”時的一些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發(fā)生應該是天性。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是我們的家長們?yōu)榱瞬蛔尯⒆邮艿饺魏巍皞Α睘楹⒆印罢医杩凇?,把錯推給環(huán)境、推給他人。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做出了不同的分類,但大都認為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孩子的品德、個性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
作為家長,該如何從小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
1、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
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經(jīng)常有意識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務,并檢查他完成任務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不論是什么任務,家長都應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講明,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它做好。如對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幫助收拾房子,自己疊被子,整理、修補自己的玩具、圖書,收拾玩耍后自己用過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飯前擺放全家用的餐具,飯后掃地、倒垃圾,打掃樓道等,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責任心。又如:叫孩子為鄰居的老奶奶、老爺爺取牛奶、拎菜籃子,擴大他樂意為別人做事的責任心。通過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對孩子來說,是既具體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對有的學彈琴、繪畫的孩子,家長也應將收拾琴譜、繪畫工具等任務交給孩子自己做,以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yǎng)成獨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認真負責的習慣。一個孩子能養(yǎng)成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的習慣,那他就一定會培養(yǎng)出責任心來。
2、采用故事“游戲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責任心。
如:讓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戲中擔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上,逐步有意識地安排他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并鼓勵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讓孩子在通過擔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對繁雜不感興趣的事同樣也要做好。
3、堅持正面教育,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
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另外,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終的完成,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長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并善于用語言的教育藝術(shù)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zhuǎn)移過來,繼續(xù)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后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yǎng)成積極、認真、嚴謹?shù)纳?、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tài)度。
4、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家長可以時常有意識地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克服一個困難后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yǎng)成責任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真正優(yōu)秀的父母,要做好自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只是結(jié)果,不是目的。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讓您和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
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的方法
告訴孩子,遲到的后果。
一定要和孩子說,遲到會有什么后果?如果上班遲到,領導會訓斥爸爸媽媽,還會扣工資,這樣就會少買很多禮物。孩子如果遲到,就會錯過幼兒園的美味的早餐,而且有可能還會錯過周一的升旗,孩子聽了之后也會權(quán)衡得失,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決定。
如何對待孩子的磨蹭?
晚上讓她自己收拾第二天穿的衣服和帶的東西。
晚上讓孩子自己選衣服和鞋子,讓她自己收拾要帶的東西,這樣,會讓孩子對于第二天的到來有所期待,當然這個也比較適合愛臭美的小女孩,男孩的作用就要小一點。
如何對待孩子的磨蹭?
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一下第二天的美好。
晚上睡覺前可以和孩子聊會天,聊聊今天發(fā)生了什么,聊聊明天會有什么課?會有什么驚喜?這樣會讓孩子對于第二天的到來有一種期盼,這樣,早晨醒來也會很快的把自己收拾干凈。
如何對待孩子的磨蹭?
在孩子出現(xiàn)磨蹭的現(xiàn)象嚴重的時候給予懲罰。
如果孩子磨蹭的現(xiàn)象很嚴重,一定要對她進行懲罰,而且可以花出一點時間,讓她磨蹭個夠,陪著她一起遲到,然后把遲到后的一些問題在晚上總結(jié)給孩子聽,讓她對于今天的行為產(chǎn)生一個深刻的認識,一定要讓她記住以后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如何對待孩子的磨蹭?
設立一個獎勵日程表。
和孩子一起畫一個日程表,如果哪一天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按時完成洗漱,那么就和孩子一起貼上小紅花,如果一個月得到了20個以上的小紅花,可以滿足他一個愿望,這樣孩子會有一個動力,改掉磨蹭的壞習慣的。
如何對待孩子的磨蹭?
注意事項
對磨蹭的壞習慣,只是一味的訓斥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對癥下藥。
改善小孩拖拉磨蹭的方法
磨蹭,也就是拖拉,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兒童行為問題,我在書本上看到過,在國外好幾個幼兒園也親自看到過。有的孩子真是拖拉得驚人,一頓飯自己吃的話,比一般同齡兒童慢兩三倍時間才吃完。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xiàn)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體游戲中慢等等。
造成這種磨蹭行為的原因有:
1、 家長的姑息。一開始,讓他自己吃飯、早上起床、一塊兒走出去,他總是慢,家長認為他年齡小,讓他慢一點做,沒關(guān)系。等到要上幼兒園了,需要跟上集體生活時,才發(fā)現(xiàn)孩子落后了許多。
2、 對讓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繪畫等,他不感興趣,沒有動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飯、繪畫、拼圖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動,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發(fā)現(xiàn)昨天沒搭完的高樓還在那兒“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臉;啊!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來看看哪兒摔了沒有,衣服嘛,一會兒再穿(天冷了也不管)……。這就顯然會使應該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時間,或者說沒時間概念,不知道不趕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會影響下一件事的進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點,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試用以下方法,這些方法只能解決孩子磨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到幼兒園晚了;你因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決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習慣已經(jīng)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糾正的。再說還有的孩子還有一點先天的原因,就更難靠簡單和方法糾正了。當然,孩子長大一點從道理上讓他懂得拖拉的壞處,他自己也有過一些教訓,會主動去改掉這個毛病。
1、 對那些姑息孩子拖拉的家長,可以勸導她不要這樣,以免日后孩子形成習慣后,就不好改了。
2、 你自己可以早一點起床做你日常要做的事,比如淋浴、穿衣、梳洗、做早飯、放好中午要帶的食盒等,這樣就會有較多的時間來使他準備好,不致于最后幾分鐘太緊張。
3、 提早喊醒孩子(不要心疼他),提早到一個小時以前,這樣他就可以比較從容地離開家上幼兒園了。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應該提前一個小時讓孩子去睡覺。
4、 頭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做好。比如把自己的衣服、孩子和衣服拿出來,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先生的一切,由先生自己關(guān)心);聽天氣預報,如明天會下雨,先把雨具準備出來;有什么信要讀、有什么報要看、有什么衣服要疊,都在晚上做完,不必占早上的時間。
5、 把孩子容易分心的東西拿開,穿衣服時,不必看見積木、娃娃、毛絨小動物、拼圖等。如可能,當一叫醒他,就幫他馬上穿衣服,這時,他還在半睡中,還不大會被玩物所分心,也不大會反抗穿衣這個過程,比較容易配合。
6、 叫他起來的時候應帶有微笑,不要板著臉兇他,有時還要親親他,讓他感到高興,覺得起床是件高興事。
7、 用一個定時器(times),穿衣、漱洗、吃早飯,都根據(jù)他可能完成的時間調(diào)好。如果早于這個時間完成要完成的事,就大大表揚。規(guī)定的時間可以一點一點縮短,而且允許他把這定時器拿來拿去,聽響,這會使他很感興趣。當他會認數(shù)字、懂得讀鐘表的時間了,可以用數(shù)字鐘,讓他自己調(diào)整時間,這也會使他感興趣,覺得是大人了。
8、 培養(yǎng)孩子手的技能。穿衣、穿鞋襪、漱洗、吃早飯等,就會比較快地完成了。
9、 不要對他的慢抓住不放,嘮嘮叨叨,而不去幫助他,這樣會適得其反。
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方法
怎樣幫孩子改掉拖拉的習慣?
一位媽媽的疑惑:我女兒三歲半了,在上中班.可她還一點都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比如早上起床不急著穿衣.洗臉,刷牙.好象不太愿意做這些事,有時我會跟她說你是不是不想刷牙?如果是就別刷了,可她又說不是.但就是不動,看到別的小朋友都上學去也不急.拿著牙刷玩.吃飯也是,一口飯很難進嘴,到嘴里了又很難下肚,如果不喊她快點一碗飯至少要一個鐘.問她是不是不吃她又說要吃。請問我該怎樣教她?
不少家長也都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心理發(fā)育過程隨意性很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是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心里又想著另一件事情;做事總是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性。這時候,爸爸媽媽如果不加注意,就會讓孩子養(yǎng)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的壞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會根深蒂固。怎么樣幫孩子改掉拖拉的習慣呢?
1、要讓孩子建立時間的觀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是慢慢形成的,在具體認識“時間”以前,他不知道什么是浪費時間,什么是準時,父母和寶寶的溝通因此也就會出現(xiàn)誤解。家長應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將時間觀念帶進生活中。和寶寶一起做一個只有時針的大時鐘,把鐘表上的數(shù)字形象化、具體化,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如床、面包、玩具等,或者是把現(xiàn)成的貼紙,貼在相應位置,表示此時間要做的事情。
2、每一種行為都會產(chǎn)生一個行為結(jié)果,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吃飯自然會餓,不及時穿衣自然會著涼,早晨賴床自然會遲到,東西亂放自然會找不到……,這些結(jié)果是伴隨行為自然產(chǎn)生的,叫自然的行為結(jié)果。父母只需提供機會讓孩子體會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孩子自然會從不當行為的結(jié)果中得到教訓。比如早上起床,上學的時間,讓他自己掌握,每天早上就叫三次,過了時間,上課遲到,自己承擔后果。
3、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并帶動孩子嚴格執(zhí)行
要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給他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樣,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后他也應該起床了;吃過午飯后就應該午睡……這樣就會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另外,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guī)律,孩子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面就會無所適從。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說好六點起床絕不賴床到七點;說好五點去接他回家,就不要讓他等到五點半,還要辦事麻利,不要拖拖拉拉。
4、通過生活習慣“比賽”訓練
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jīng)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或者讓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賽,你可以給孩子騰出一個比較大的房間,讓孩子邀請他的同學、伙伴到家里玩,比做家庭作業(yè)、畫畫等,孩子通過“比試”提高其做事的速度,克服其磨蹭、拖拉的毛病。
5、 和孩子一起量化分析時間,孩子的進步要予以表揚
與孩子一起來制作一份時間使用的表格,孩子每主動完成一件事,統(tǒng)計一下用時是多少,通過這種有意注意會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有形性。通過階段性的時間統(tǒng)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時間的量化分析,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表現(xiàn),在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下增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孩子時間自我管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