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故事:收獲豌豆苗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園學習故事 幼兒園中班學習故事時間:**
地點:自然角種植區(qū)
對象:謝**楊**李**喬**[勵志的句子 Djz525.coM]
觀察背景: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直觀感受植物生長過程,我和薛老師在走廊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自然角種植區(qū)”,請家長自選一種盆子填上一些泥土,播種適合秋季的植物種子帶到幼兒園放在自然角,以此來引導幼兒觀察青菜、蘿卜、大蒜、蔥、小麥、蠶豆等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另外,我們在班級內開辟“芽苗菜”水培基地,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種子進行水培。謝**,我發(fā)現(xiàn)你每次都喜歡觀察我們提供的“芽苗菜”水培基點,每天到幼兒園第一件事就是區(qū)觀察照顧這些芽苗菜,在你的精心照顧下,芽苗菜越長越旺。
注意:
早上你一進教室,直奔衛(wèi)生間,將小噴壺住滿水,小心地往走廊自然角走去。只見你將小噴壺的嘴對著這些芽苗菜灑水。灑好水后,你用手摸摸中間一層的豌豆葉子:“哎呀,中間一層的豌豆都長這么高了,都裝不下了,好多豌豆的頭都歪了。”你自言自語的說話聲被教室里的楊**和喬**聽到了,你倆趕緊來到“芽苗菜”水培基點蹲下來看用手輕輕觸摸著這些豌豆頭:“豌豆頭可好吃了,我們可以摘下來讓廚房里的奶奶煮給我們吃。”楊**建議著。“好呀,”你們一起附議著。喬**回到教室從美工區(qū)拿來了幾把小剪刀并叫上了李**一起來剪?!拔覀儼阎虚g一層的豌豆苗放到最上面吧,這樣方便我們剪。”李**說完就將中間一層的豌豆苗跟最上面一層的芽苗菜對調了一下。只見你們幾個站在架子周圍,小心地將長長的豌豆苗剪下放在一個塑料箱中。不一會兒,終于剪好了,你們將架子放回原處。只見你們三個高興地對我說“黃老師,陪我們去廚房吧,我們請廚房的奶奶幫我們煮一下,中午吃飯的時候和大家分享。”我點點頭帶著你們來到廚房把豌豆苗交到廚房奶奶的手上。
中午,廚房的奶奶送來了炒好的豆苗菜,我給你們每人都分了一份,你們津津有味地吃著豆苗菜,紛紛說:“豌豆苗真香呀?!?/p>
識別:
現(xiàn)在的孩子,即便是生長在農村,卻也很少到田間去看過莊家的收種,更別說去參加農事活動,看都沒看過,就別提去做了,好多的農作物、水果、蔬菜是怎么長出來的,長在哪里就更無從知曉了。為了讓孩子們重返自然、親近自然,關注周圍環(huán)境,我們開辟了“自然角種植區(qū)”。自從開辟了“自然角種植區(qū)”后,我發(fā)現(xiàn)這里就變成了你們學習、了解自然的原始課堂。各種芽苗菜、蒜苗、小麥、蠶豆、水培植物及各種多肉植物的成長變化讓你們驚訝大自然的奇妙。今天,看到謝佳昊、楊鈺晨、李天鈺等小朋友摘取用剪刀剪豌豆毛的興奮勁兒,我也被你們的快樂所感染。
“自然角種植區(qū)”給你們提供了參與觀察、發(fā)現(xiàn)、照顧的機會,付出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你們分工、合作、交流、分享,達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同時也間接地培養(yǎng)了你們的愛心行為和愛心情感。在照顧這些植物的同時也讓你們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快樂,懂得尊重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相信在多年以后,你們依然會記得,曾經在班級“自然角種植觀察區(qū)”的收獲。
回應:
這半個多月來,你們從中體驗勞動和收獲的快樂,在促進你們對自然知識的探究和觀察興趣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你們的愛心?!?~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xiàn)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今后,我會一如既往地讓你們通過種植或飼養(yǎng)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fā)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通過照顧管理自然角種植區(qū)里的植物來培養(yǎng)你們愛心,讓“自然角種植區(qū)”真正成為你們嘗試、探索、開發(fā)的基地。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學習故事:淘氣的土豆
記錄對象:李浩然,轉眼間我們種下的土豆已經到了可以收獲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來到菜地里,希望能在這里體會到勞動的快樂。你顯得很興奮的樣子,瞧,你都迫不及待的把鏟子握在手上了。來吧,開始行動嘍~
你和吳璇商量后決定一起合作挖土豆。卷卷褲腳和衣袖,蹲下身來,用鏟子往土里小心翼翼地挖著。咦,挖了一會兒還是沒有挖到,土豆去哪兒了?吳璇有些不耐煩了,對你說:“吳璇,是不是沒有土豆?。俊薄霸趺磿??應該有的,我們再找找!”翻了好久,你們終于挖到了一顆“大”土豆,瞧你開心的樣子。你把土豆放在手里,輕輕地把多余的泥土拍掉。這是屬于你們勞動的果實哦。
你發(fā)現(xiàn)這一次的土豆長得并不多,就來問我:“為什么土豆只有這么點?我看人家農民伯伯的土豆一顆下面就長了好多呢?!薄爸参锷L需要陽光、土壤、水分。你覺得我們的菜地缺少點什么呢?”“可能是陽光吧
,這里照到的時間比較少。”“嗯,也許吧。你可以經常來觀察,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笨粗銓W⒌臉幼樱蚁肽阋欢ㄊ窃谒伎及蓗
在這個故事里你可能在學習什么?
在別人覺得沒有希望挖到土豆的時候,你并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你果然取得了勝利。你是個樂于分享的孩子,你能把你的勞動果實與別人分享。面對土豆生長不旺盛的情況,你有樂于探究的精神,能努力尋找原因。我想,這就是你的成長!
機會和可能性
我想為你提供一些關于植物種植的書籍,便于你對它的研究。下次我們可以找一塊肥沃的土地,充滿陽光,再去嘗試種一種土豆,期待下一個豐收季。
快樂學習,收獲成長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但是大多數(shù)的家長總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甚至于有些家長過早的、過度的、不科學的要求孩子學習,從教五年以來我經常遇到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而這其中家長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書寫、算題、認字。家長往往把幼兒的學習局限于學業(yè)學習,而忽視了孩子學習的其他方面。以至于學前教育出現(xiàn)小學化的傾向和弊端。
《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
一、“玩中學”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幼兒最有意義的學習。
在游戲中幼兒能完全自主、自發(fā)、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同時能夠在游戲中體驗許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事情,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娃娃家”這一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會扮演成爸爸媽媽給娃娃喂奶、梳頭發(fā)、換尿布、哄寶寶睡覺,有時也會自言自語模仿大人的語氣來說話。
幼兒在游戲中也發(fā)展了自我意識、自信心、伙伴意識、語言與交往技能、探究與想象以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等。
二、“做中學”就是讓幼兒動手操作、直接體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币虼私處熞獮橛變禾峁┴S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自主進行活動。比如在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中,為了讓幼兒探索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起來,我為幼兒準備了大樹葉、紙船、橡皮泥、塑料瓶蓋等多種材料,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與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動手做”、“做中學”對幼兒的意義,為幼兒創(chuàng)造能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條件。
三、“生活中學”幼兒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途徑。
幼兒的學習來源于生活,最后還要回歸于生活。有一次我在帶領孩子們去小便的路上,孩子們發(fā)現(xiàn)地上有許多的蚯蚓。他們立馬圍在蚯蚓旁邊,邊看邊互相討論,孩子們從蚯蚓的外形一直說到蚯蚓吃什么食物。還有孩子提議要把蚯蚓帶回到教室的飼養(yǎng)角去。正是這一次偶然孩子們真正認識、了解到蚯蚓的生活習性等各方面特征。
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主動地,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征、知識經驗等,為幼兒提供親身體驗、操作、探索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中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學得有用!
學習故事:小貓的故事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背景:開學初,主題活動《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有一節(jié)活動《給爸媽寫封信》。那時候,我班孩子對寫信的格式都已掌握,也都圖夾文地嘗試過了。這次,主題活動《動植物王國》里,又有一節(jié)關于寫信的語言活動《給動物朋友寫封信》。經過了第一次的嘗試,這次在寫信的過程中,會噴出什么火花呢?
注意:老師把故事《給動物朋友寫封信》完整地講了一遍,拋出問題:“故事中,誰給動物們寫信了?寫了些什么內容?如果是你,你想給什么動物寫信?”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其中,楠楠說:“我想給小貓寫一封信,因為它太調皮了?!蓖又l(fā)表意見:“那,我也給小貓寫封信?!蔽跷跻颤c頭同意。小家伙們的寫信時間開始了。軒軒突然問我:“老師,你好怎么寫?我想寫下來?!蔽伊⒖淘诤诎迳弦还P一劃地寫了一個大大的“你好”。沒過一會兒,楷楷問我:“老師,對不起怎么寫?”我也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了下來?!袄蠋煟L怎么寫?”“老師,冰怎么寫?”“哦,原來這個冰里有個水字?。 本瓦@樣,我們小朋友們的信完成了。
識別:《指南》中指出:“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yǎng)書寫興趣?!北绕鹕洗?,今天的寫信過程中,孩子們的需求不一樣了,他們開始主動要求寫文字。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滿足孩子們,我只負責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但不教怎么寫。讓他們像畫畫一樣地把字畫出來,感受這些字的外形,初步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認識它。從而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前書寫能力。
回應:
1.做一個引導者。開學初,我們班就計劃著重點放在大量識字這一塊。日積月累中,孩子們已經潛移默化地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寫、喜歡讀。為了不斷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的“讀寫區(qū)”里又增加了動物詞組互動墻,孩子們很喜歡。
2.做一個支持者?;顒又?,我們一般情況下都是鼓勵孩子用圖畫的形式把想表達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但是,當有孩子突然問:“XX字怎么寫?”的時候,我會很直接地告訴他們,寫給他們看。我也不確定這是“前書寫”的培養(yǎng)還是“小學化”的傾向。
教育隨筆:蒜苗的故事
前些日子,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寫觀察記錄,我在種植區(qū)里讓孩子們帶來了自己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種好的蒜。他們每天幾乎都要去給自己的蒜澆水,并且總是問我,曾老師,我的蒜苗什么時候才能長出來呢?看著孩子那急切的小臉,我知道,這小小的花盆里,同時種下的是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一周過去了,孩子們種下的大蒜開始露出了小小的芽,他們歡呼雀躍著,為這終于盼來的勞動果實。出了土的蒜苗長得很快,三天就長得很好了,孩子們的觀察記錄也是記得各有千秋,有的用小黑點表示,剛開始的小點畫得很小,表示蒜苗剛長出來,以后的黑點就越來越大了,表示蒜苗長得越來越高。也有小朋友用豎線來記錄蒜苗的成長過程,剛開始的豎線很短,表示蒜苗剛出土,以后畫的豎線越來越高,表示蒜苗越來越高……看著孩子們這些稚嫩的觀察,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每當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時,我總是激動地去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快樂著他們的快樂。
孩子們在種植蒜苗的過程中,學會了耐心等待—等待蒜發(fā)芽,學會了持久去干一件事—堅持給大蒜澆水,學會了愛護自己的勞動,同時也鍛煉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名老師,可不可以在這個過程里,讓每一個腳印更清晰、更有力。讓每一個腳印,變成跳躍的音符,舞動成歡樂的樂章。我想,努力就會有回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有心的老師,定會收獲很多的喜悅。
學習故事:輪流玩的故事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室內
觀察對象:祺祺淼淼楠楠
觀察者:**
觀察背景:我跟小一班和小三班借來了不一樣的桌面玩具,孩子們“搶著玩”的一幕被我記錄下來……
注意:
孩子們的游戲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我看到祺祺皺著眉頭,一只小手直直的朝著淼淼指去,還有一只手拿著玩具。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淼淼拿著她籃子里的同款玩具。我沒有介入,一直觀察著。一旁的楠楠看到了,走過去對淼淼說:“你應玩具先給祺祺玩?!薄澳俏彝鎯菏裁??”淼淼也皺起了眉毛?!按蠹逸喠魍鎯海黛飨韧?,玩好了你就可以玩兒了。”“那好吧,給你!”淼淼把玩具給了祺祺。祺祺拿著玩具繼續(xù)她的拼插,淼淼則看著她玩。不一會淼淼又重新找了一個玩具,獨自玩了起來。
祺祺玩兒了一分鐘左右,楠楠說道:“可以讓我玩兒會了嗎?”祺祺就把玩具給楠楠玩兒了。兩人就輪流玩了好幾輪。
識別:
這是一次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產生的過程。開始時,孩子們自主選擇玩具。正巧祺祺和淼淼選擇了相同的玩具,兩人都需要,所以必須要有人退讓。但是剛開始由于兩個人毫無交流,游戲無法進行。我默默觀察著他們兩人下一步會怎么做。這時楠楠無意中成為了一個介入者加入了。她很有條理的給他們想出了游戲的辦法,他們最終也接受了。
楠楠是個愛動腦筋的女孩,她能夠根據(jù)情況想出解決的辦法。祺祺在以前的游戲中是一個十足的淘氣鬼,她得不到的玩具就會用搶的方式解決,而今天很不一樣,她今天是一直在等待解決的辦法。雖然沒有主動去解決問題,但是也比以前有了進步。
淼淼是一個容易妥協(xié)的男孩,當他失去了自己的玩具后,等的不耐煩了。他選擇重新尋找新玩具。
回應:
這次簡單的輪流玩的方法,平日里都是需要我們的引導才能進行。今天我看到孩子們的規(guī)則意識增強了。但祺祺在游戲時,其他兩個孩子就只能消極等待。適當引導孩子輪流玩,每人玩一會兒后換人玩等等。這樣既可以讓不在玩兒的孩子先玩其他的,又完善了游戲規(guī)則。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參差不齊,在游戲中將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搭配起來游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區(qū)域學習故事:海底的故事
區(qū)域開始了,你第一個走進了蛙小姐的書屋,你來到書架前一邊翻閱著,一邊說:“這本看過了,這本也看過了……”這時你看到新投放的動物手拿棒,你拿了兩根開始玩起來?!澳阍谕媸裁窗??”旁邊的小伙伴們也好奇起來。“我在玩小魚,我們一起來玩吧?!蹦銦崆榈匮埿』锇橐黄鸺尤胫v述活動。“許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小魚游來了,快快抓??!”你帶頭唱起了兒歌,小伙伴每人一條小魚跟在你的左右游來游去?!拔沂且粭l美人魚!”“我是鯨魚!”“我是鯊魚!啊嗚一口把你們都吃掉!”聽到小伙伴這么說,你馬上皺起了眉頭,“你不可以把我們吃掉的,我們是好朋友,要相親相愛!”扮演鯊魚的小伙伴點點頭?!拔覀兪呛门笥寻?!”你又再次確認道?!拔覀儺斎皇呛门笥?!”兩個小伙伴異口同聲地說?!澳俏覀內ネ姘?!”你舒展開眉頭,開心的笑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學習可能在發(fā)生
這個活動中我看到了一個有愛、能與小伙伴們友好相處的、懂得分享的瑤瑤。你很在乎朋友對你的評價,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愿意和小伙伴一起參加游戲,并快樂的加入到集體游戲中去。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加入更多的小動物,把情節(jié)再豐富一點,讓我們的故事再生動一點?
學習故事《七色花》
今天我們學了《七色花》的故事后,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的愿望畫下來,而由于我們的楊楊一只手受傷的緣故,他拿著畫筆畫的非常緩慢,銳銳看到后就說:“要不要我?guī)湍惝嫲。俊睏顥钐痤^對著銳銳揮揮手說:“不用不用,我可以的,畫慢一點就好了?!闭f完又低頭去畫了,銳銳也開始畫了,但他時不時抬頭看看楊楊的畫,過了一會兒銳銳問:“你在畫什么???”楊楊說:“我在畫鉆石廠啊,可以生產很多很多的鉆石?!变J銳一聽立馬有興趣了,說:“那豈不是應該很大很大?!睏顥钫f:“對啊對啊,這樣就可以分給所有人鉆石了啊。”銳銳想了想說:“那我可以和你畫一樣的嗎?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睏顥钚χf:“當然可以啊,要不我們畫好后把畫連起來吧,這樣就鉆石加工場就更大了?!庇谑悄銈冮_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銳銳畫的比你快,于是他先開始了涂色,等到銳銳快涂完了,楊楊也終于完成了,銳銳看到胡楊很艱難的在打開蠟筆盒子,銳銳伸出手去幫他打開并說:“我馬上涂好了,等下幫你一起涂吧?!睏顥钫f:“好啊?!庇谑卿J銳涂完后,就開始幫楊楊涂:“這里涂什么?”楊楊:“紅色”銳銳:“這個建筑呢?”楊楊:“藍色,你自己涂吧,沒事的。”不一會兒繪畫作品就完成了,你們一起搬過去后,在凳子開始講兩幅畫拼在一起,銳銳:“你看,我這里畫了一個超大的屋子,里面有很多的鉆石,傍邊一個小屋子可以加工成各種鉆石項鏈。”
楊楊馬上指著他的畫說:“你看,我這里是接收你運輸過來的鉆石,然后可以送到上海明珠塔,埃菲爾鐵塔呢?!变J銳:“那我的也可以送到北京”。楊楊笑著說:“好啊,好啊,我們送到各種地方去。等下我們去講給小朋友們聽吧?!?/p>
學習故事:小尾巴
觀察時間:***
觀察者:周**
觀察地點:小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小小班一部孩子
上午我把前幾天放在盆子里浸泡的豌豆發(fā)給孩子觀察,想看看他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哇!老師,這個豌豆壞咯。”銘銘激動的叫著,子俊拎起發(fā)了一顆發(fā)了芽的豌豆開心的說著:“老師,老師,豌豆長出尾巴了和小蝌蚪一樣?!薄斑@是種子的芽像線一樣,直直的、尖尖的。”蘇蘇指著盆子里的豌豆種子得意洋洋地說道?!班牛K蘇說的很對,這是豌豆的芽,可是為什么豌豆會發(fā)芽呢?”我給孩子們拋出問題。蘇蘇說:“因為要澆水,豌豆太渴了,它要喝水才能長出來。”“老師,豌豆芽長大了會變成什么呢?”露露這時問道。
識別:幼兒天生就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心,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喜歡探究也是幼兒的天性。從觀察中可發(fā)現(xiàn)小朋友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冒出芽芽的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其次你們還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夠對冒出來的芽芽仔細的觀察。
回應: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多知識不可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述來獲得,而需要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活動來獲得。同時幼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作為成人一定要積極鼓勵。對于“豌豆芽長大了會變成什么呢?’’我會利用每天的過渡活動或者早晨來園的時間,引導孩子們去觀察,通過觀察來解決內心的疑惑,從而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