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天氣預報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1-05-05 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中班科學活動認識天氣預報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nèi)容,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天氣預報教案吧。設計意圖
最近,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孩子們說:“又下雨了,什么時候出太陽啊?我們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戲了。”小杰說:“我回去問問爸爸,他的手機上有天氣短信,他知道什么時候太陽會出來。”小瑩說:“我也回去問問爺爺,他每天看報紙的時候,都會把天氣預報讀給我聽,只要問問他,就知道什么時候不下雨了。”接著,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都說自己要想想辦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氣。從關心天氣到想要了解各種形式的天氣預報,孩子們探究的興趣越來越濃。以此為契機,我設計了科學活動“認識天氣預報”,一方面自制ppt課件,另一方面嘗試發(fā)掘生活中相關的教育資源,將兩者優(yōu)勢互補,使幼兒在邊看邊玩的氛圍下獲得科學知識,提高他們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
2.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知天氣與人們?nèi)粘;顒拥年P系,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1)幼兒與家長一起搜集兩個方面的資料:“天氣預報的好處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知道天氣預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wǎng)絡等)?”(2)幼兒已有簡單的關于動物習性與天氣變化方面的知識。
2.材料準備:(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氣預報截圖”、“動物氣象員”、“有趣的天氣圖標”。(2)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天氣小圖標,配對操作學具(城市天氣實景圖和天氣圖標)。
活動過程
1.戶外觀察和談話互動,引發(fā)幼兒對天氣變化及天氣預報的關注。
(1)教師以手偶“喜羊羊”與幼兒展開談話導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參加了環(huán)游中國的活動,剛剛從北京來到廣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們這兒,天氣暖和多了,穿著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這里的溫度是多少啊?”“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天氣預報今天是7℃~15℃,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天氣吧?”
(2)幼兒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動室外去觀察、感知天氣特點,并學習用晴天(或陰天、雨天)來描述當天天氣(關注天氣預報的幼兒可能會說出當天的天氣類型和氣溫)。
(3)“喜羊羊”:“過幾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氣怎樣。小朋友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氣呢?”
適時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回憶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氣的基本途徑。
2.通過討論,幼兒學習獲取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感知天氣預報的重要性。n4507.cn
(1)教師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截圖,啟發(fā)提問:
“圖中有誰?”(天氣預報員和天氣圖標。)
“天氣預報員告訴我們什么?”(預報明天的天氣情況。)
“除了看電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氣預報?”
(2)幼兒根據(jù)經(jīng)驗回答。
(3)教師逐一出示報紙、手機、網(wǎng)絡等三種天氣預報截圖,讓幼兒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天氣情況。
(4)簡單復習已有知識“小動物氣象員”,鞏固幼兒對動物習性的了解。
指導語:“除了天氣預報,在以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有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還記得它們是誰?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兒回答。師小結:魚兒上浮、蜻蜒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現(xiàn)象都是動物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
(5)討論,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指導語:“除了晴天,還有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雨天、陰天、多云天氣。)
指導語:“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氣預報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預報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兒認識天氣圖標,能準確說出其名稱并操作相關學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氣預報圖的天氣圖標,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結合操作學具,認識晴天、雨天、陰天、多云、晴轉(zhuǎn)多云等天氣圖標。
指導語:“這個圖標畫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與這個相同的圖標嗎?請把它舉起來,和同伴互相看看舉得對不對。”
(2)出示北京和廣州的城市圖片(教具),其中有過去一周內(nèi)連續(xù)5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幼兒根據(jù)圖意,正確找出學具中與教具圖片相對應的天氣圖標,并大聲說出正確的天氣圖標名稱。
(3)引導幼兒了解天氣圖中的氣溫如8℃,在播報時要念成“8攝氏度”;如果圖中的氣溫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攝氏度”。
4.幼兒了解天氣預報的播報內(nèi)容,嘗試按要求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
(1)指導語:“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氣預報員那樣播報天氣呢?大家一起想想播報天氣時要說些什么呢?”
(2)幼兒自主上前,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嘗試播報天氣。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播報,了解其播報的內(nèi)容和順序是否符合要求。
(3)幼兒觀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視頻,然后說一說天氣預報的播報內(nèi)容。教師適時提出本次活動中天氣預報的播報要求(按“日期一城市一天氣類型一氣溫”的方式進行播報)。
①幼兒獨立嘗試按要求播報天氣(如:“2o13年1月8日,北京,晴,-11℃~o℃”;“2013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zhuǎn)小雨,7℃~13℃”)。
②幼兒說出天氣類型后,還要提醒同伴在這樣的天氣中應該注意什么,如:如:廣州明天是“雨”,大家出門時要記得帶傘等。啟發(fā)幼兒在家時也提醒家人根據(jù)不同的天氣安排好生活。
5.幼兒分組操作,制作天氣記錄卡,嘗試當“天氣預報員”,按要求播報天氣。
(1)天氣記錄卡制作要求:仔細看手中天氣預報記錄卡上的一些圖片,想想看圖片中是什么天氣,找出代表這種天氣的圖標,每組制作出兩份天氣記錄卡。
(2)幼兒4人一組,根據(jù)學具中已有的圖像,找出相應的天氣標志圖片進行配對后粘貼,制作出天氣記錄卡(記錄卡例舉)。
(3)組員互相觀察和評價自制的天氣記錄卡(活動當天是星期一,幼兒預報的是星期二、三、四的天氣),如有不正確之處,嘗試在組內(nèi)討論并修正。
(4)學做“天氣預報員”。
①教師再次強調(diào)播報要求:“小朋友播報天氣的時候,要講清楚播報的日期、城市、天氣情況和氣溫,比如,今天是1月7日星期一,小朋友可以播報明天的天氣‘2ol3年1月8日,北京,晴,一11℃~o℃’?!?/p>
②幼兒先在小組內(nèi)按照播報要求和記錄表的內(nèi)容,向同伴播報天氣,同伴之間相互評價。
③請幼兒推選出小組內(nèi)的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讓他(她)拿著本組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到“小小氣象臺”上預報未來3天的天氣情況,其他幼兒認真傾聽。
④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輪流上臺播報天氣。
⑤教師點評幼兒的播報情況,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播報“晴轉(zhuǎn)多云”等有變化的天氣情況。
指導語l:“如果1月8日當天,廣州上午是多云,而下午是小雨,那我們應該怎么播報呢?”
教師按順序出示廣州的晴天和多云兩幅圖,并通過手勢暗示幼兒。
指導語2:“如果遇到當天天氣發(fā)生了轉(zhuǎn)變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說前一種天氣情況,再說后一種變化了的天氣情況,我們可以用一個‘轉(zhuǎn)’字來表達天氣的變化,如‘2013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zhuǎn)小雨,7℃~13℃’?!?/p>
6.結束環(huán)節(jié):集體到戶外去觀察并嘗試推測明天天氣情況,相互用完整句式預報。
結束語:“剛才我們都試著進行天氣預報,請小朋友今晚回家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天氣預報,對自己剛才的預測進行驗證。明天回園時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為大家播報天氣?!?/p>
活動延伸
1.在班級主題墻上設置“天氣預報圖”,引導幼兒輪流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
2.在語言區(qū)新設“小小氣象臺”,供幼兒自主播報天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在樂中學,在玩中做,增強了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與天氣相關的科學現(xiàn)象和常識;在播報天氣中,幼兒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活動前,我自制了與天氣知識有關的課件和學具(天氣圖像卡),發(fā)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豐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設計提問語并在活動中適時投放材料,有效增強了幼兒對天氣預報的興趣。他們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加關注天氣情況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影響,還能嘗試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活動過程中“分組合作操作學具”的環(huán)節(jié),促使幼兒通過分工與合作,學會搜集天氣信息,看圖中的氣溫表,用天氣標志進行記錄。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圍也促進了幼兒謙讓、堅持等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認識天氣預報》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
2.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知天氣與人們?nèi)粘;顒拥年P系,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1)幼兒與家長一起搜集兩個方面的資料:“天氣預報的好處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知道天氣預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wǎng)絡等)?”(2)幼兒已有簡單的關于動物習性與天氣變化方面的知識。
2.材料準備:(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氣預報截圖”、“動物氣象員”、“有趣的天氣圖標”。(2)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天氣小圖標,配對操作學具(城市天氣實景圖和天氣圖標)。
【活動過程】
1.戶外觀察和談話互動,引發(fā)幼兒對天氣變化及天氣預報的關注。
(1)教師以手偶“喜羊羊”與幼兒展開談話導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參加了環(huán)游中國的活動,剛剛從北京來到廣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們這兒,天氣暖和多了,穿著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這里的溫度是多少啊?”“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天氣預報今天是7℃~15℃,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天氣吧?”
(2)幼兒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動室外去觀察、感知天氣特點,并學習用晴天(或陰天、雨天)來描述當天天氣(關注天氣預報的幼兒可能會說出當天的天氣類型和氣溫)。
(3)“喜羊羊”:“過幾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氣怎樣。小朋友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氣呢?”
適時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回憶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氣的基本途徑。
2.通過討論,幼兒學習獲取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感知天氣預報的重要性。
(1)教師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截圖,啟發(fā)提問:
“圖中有誰?”(天氣預報員和天氣圖標。)“天氣預報員告訴我們什么?”(預報明天的天氣情況。)“除了看電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氣預報?”
(2)幼兒根據(jù)經(jīng)驗回答。
(3)教師逐一出示報紙、手機、網(wǎng)絡等三種天氣預報截圖,讓幼兒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天氣情況。
(4)簡單復習已有知識“小動物氣象員”,鞏固幼兒對動物習性的了解。
指導語:“除了天氣預報,在以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有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還記得它們是誰?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兒回答。師小結:魚兒上浮、蜻蜒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現(xiàn)象都是動物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
(5)討論,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指導語:“除了晴天,還有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雨天、陰天、多云天氣。)指導語:“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氣預報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預報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兒認識天氣圖標,能準確說出其名稱并操作相關學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氣預報圖的天氣圖標,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結合操作學具,認識晴天、雨天、陰天、多云、晴轉(zhuǎn)多云等天氣圖標。
指導語:“這個圖標畫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與這個相同的圖標嗎?請把它舉起來,和同伴互相看看舉得對不對。”
(2)出示北京和廣州的城市圖片(教具),其中有過去一周內(nèi)連續(xù)5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幼兒根據(jù)圖意,正確找出學具中與教具圖片相對應的天氣圖標,并大聲說出正確的天氣圖標名稱。
(3)引導幼兒了解天氣圖中的氣溫如8℃,在播報時要念成“8攝氏度”;如果圖中的氣溫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攝氏度”。
4.幼兒了解天氣預報的播報內(nèi)容,嘗試按要求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
(1)指導語:“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氣預報員那樣播報天氣呢?大家一起想想播報天氣時要說些什么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在樂中學,在玩中做,增強了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與天氣相關的科學現(xiàn)象和常識;在播報天氣中,幼兒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該活動關注幼兒分組操作中同伴之間的有效互動和協(xié)作,如誰負責記錄、誰負責播報等,分工明確;同時引導幼兒相互評價并推選出“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使活動目標落到實處。
幼兒百科: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tài)進行預測。從史前人類就已經(jīng)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軍事行動等等)。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大樹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認識大樹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等內(nèi)容,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jīng)驗,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大樹教案吧?;顒幽繕?/p>
1、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jīng)驗。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3、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活動準備
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裝盒子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的各個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2、幼兒利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猜猜是什么?先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覺。
3、打開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么,在哪里見過?
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
二、了解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有什么作用。
1、請個別幼兒憑自己的經(jīng)驗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的主要器官。
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yǎng)料。
樹枝——可以支撐樹葉,還可以運送養(yǎng)料。
樹根——從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
花——傳粉后可以結果。
果實——成熟后有種子。
三、請幼兒講一講,回憶與樹有關的經(jīng)驗。
——哪里有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游戲?
——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活動延伸
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昆蟲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認識昆蟲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nèi)容,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系,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昆蟲教案吧?;顒幽繕耍?/p>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系。
2、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2、昆蟲掛圖一張。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fā)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征——生活習性”講述。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
——教師: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 教師小結: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掛圖,找一找藏在畫中的昆蟲。
——教師:今天有許多小昆蟲來和我們捉迷藏游戲,他們就藏在這幅畫里面,請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里?
——教師: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你是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昆蟲的?還是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仔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顏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紹幾種關于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nèi)祟悂碚f,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菊花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認識菊花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使幼兒能正確地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顏色、氣味、葉子的形狀)和用途,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培養(yǎng)幼兒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菊花教案吧?;顒釉O計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時不時在野外摘些菊花來玩,小朋友們玩得很高興卻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們對菊花很感興趣時,開展認識菊花的活動。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能正確地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顏色、氣味、葉子的形狀)和用途。
2、 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培養(yǎng)幼兒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
難點: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養(yǎng)成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準備幾盆菊花;瓶插菊花幾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葉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兒園用的小茶杯(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師:今天,老師帶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們想知道這些卡片上畫的是什么嗎?那就請每個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過來,看看卡片上畫的是什么?(花、葉子)對了,上面畫的是花和葉子,老師想請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里有沒有跟卡片上一樣的花和葉子。找到后,就請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葉子的前面,老師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對最快。(幼兒到室外園地中找菊花,老師把盆栽搬進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認識菊花
1、認識花
問:你們是怎么找到這些花的呢?
答:根據(jù)圖片上畫的花和葉子,圖片上的花是一絲一絲的,像一個拳頭,葉子邊上是彎彎曲曲的。。。。。。
問:哪個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師:我們都找對了嗎?請小朋友先把剛才老師發(fā)給你們的卡片翻過去,放在桌子上,讓小卡片睡一會兒。
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除黃的、白的顏色,我們還看到菊花有什么顏色?
答:紅的、紫的。。。。。。
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長得怎么樣?
答:黃色的、密密的、細細的。。。。。。
問: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線團,像分開的桔子。。。。。。
問:菊花是一樣大小嗎?
答:不一樣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師聞花(手在鼻前輕輕的扇)
問:你們也想聞花嗎?就請小朋友像老師一樣地聞花,聞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結:菊花真美麗。菊花有很多顏色,有。。。有。。。還有。。。;菊花的形狀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樣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認識葉。
問:菊花的葉子 有沒有顏色,是什么顏色的?
答:綠色的。
問:菊花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答:葉子的邊是彎彎曲曲的。
3、 認識莖和根。
問:花和葉子是長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葉子都長在這上面呢?
答:花和葉子都 是長在莖上的。
問:莖是什么樣的?
答:長長的,細細的。
問:菊花有沒有根?怎么我們看不到根呢?沒有根菊花還會長大嗎?
答:菊花有根,根是長在土里的,沒有根菊花不會長大。
教師小結:菊花真美麗,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種顏色,有各種形狀。菊花的葉子是綠色的,葉子的邊是彎曲的,聞菊花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沒有根,菊花就長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還可以做成好吃的東西呢!你們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東西嗎?
(菊花茶、藥。。。。。。)
5、 品嘗菊花茶
(1) 讓幼兒揭開杯子,看看杯子里放著什么?(干菊花)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鮮的菊花曬干做成的。
(2) (老師給幼兒沖水)問:看看干菊花變了嗎?變成什么樣子?你們聞到了什么味兒?(清香味)
老師嘗菊花花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你們也想嘗一嘗 嗎?水很燙,請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時候聞一聞有什么味兒。
教學反思
1、 通過這一節(jié)課,幼兒對菊花的認識比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態(tài)和作用。
2、 介紹菊花的功用環(huán)節(jié)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較多,還可以插在瓶里欣賞,制成干花作裝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