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德育滲透幼兒生活中
發(fā)布時間:2021-05-04 幼兒德育活動方案 幼兒德育故事 怎樣教育孩子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對幼兒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對幼兒以后的成長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呢?
一、加強師德修養(yǎng),確立幼兒德育內(nèi)容
幼兒園德育工作體系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德育總目標:萌發(fā)幼兒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集體、愛科學的情感,培養(yǎng)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本身的品質(zhì)是養(yǎng)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手段,只有品質(zhì)優(yōu)良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的人才。
二、樹立強烈的滲透意識,使德育教育深入骨髓。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币粋€人小時侯養(yǎng)成的習慣是非常穩(wěn)固的,終生都會起到作用。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德育因素,“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苯處焸冊谡莆毡緦W科教育要求的同時,還應理解德育大綱的精神實質(zhì),使德育要求滲透到具體計劃中去,并根據(jù)這些要求來設計活動,布置環(huán)境,使之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三、探索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
(一)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隱性滲透
我們重視通過合理構建幼兒園的環(huán)境來實施幼兒德育的內(nèi)容。教師們改變過去單純的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huán)境的觀點,從不同年齡的特點出發(fā),考慮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整潔、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
1、活動室的布置應體現(xiàn)德育內(nèi)容
教育環(huán)境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如:“東方雄雞圖”——中國地圖,“可愛的家鄉(xiāng)、可愛的祖國”展覽等,幼兒在師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覽的過程中,在教師們真實的、健康的情緒感染下,熟悉了可愛的家鄉(xiāng),熟悉了偉大的祖國,了解了家鄉(xiāng)、祖國各地的特產(chǎn),從而自然的激發(fā)起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真情實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xiāng)、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大班教師與幼兒用靈巧的手,剪出各種圖案、窗花,制作了宮燈,體驗了民間藝術的美;教師們還利用活動室的區(qū)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師”、“娃娃家”、“閱覽室”、“美發(fā)店”等活動角,孩子通過閱讀圖書、聽音樂、玩積木等活動,通過書中、故事中的人物行為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貝貝的手帕》中貝貝的手帕不小心丟了,很多小朋友幫貝貝找手帕,反映了樂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過讀、聽、看建立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我們除了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外,還注重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我們的幼教工作人員,時時處處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包括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集體的團結、協(xié)作,教師的言語行動以及幼兒中間的好人好事,都成為幼兒的良好榜樣。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各種活動中去
3—6歲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F(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從而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習慣。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fā)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注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
1、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時的德育教育
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fā)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xié)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去幫助他;當幼兒走獨木橋,個別幼兒產(chǎn)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勇敢與嘗試教育。
2、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育人環(huán)境。
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fā)展是通過活動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干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勇敢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標志,每個區(qū)域活動角,均有值日生負責整理,且輪流擔任。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三)善于抓住鍥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幼兒園指導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guī)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yǎng)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教師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fā)現(xiàn)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贊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們:“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現(xiàn)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你說怎么辦好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收拾,教師要加以及時獎勵,并在同伴面前表揚幼兒,變批評為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不良行為習慣也會逐漸改正。又如,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因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促進幼兒德育的發(fā)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看,眾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yǎng)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家庭環(huán)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笨梢娂彝キh(huán)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于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方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倍鳛橛變航逃ぷ髡?,我們都知道培養(yǎng)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fā)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nèi)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愛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nèi)心贊同我們的觀點并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還組織了“家長老師”活動。請各種職業(yè)的家長到我們的班級來做一次“爸爸老師”、“媽媽老師”,讓他們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它與人們的關系,還可以請家長從自己的興趣或職業(yè)特點出發(fā),為孩子們設計一個活動,這項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家長是多么的能干,培養(yǎng)了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還較好地促進他們形成自信、開朗的性格。
我們針對幼兒品德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家園聯(lián)系本及時與家長“通氣”。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xiàn)的很愛勞動,可在家里連幫大人拿拖鞋都不愿意。教師知道以后,不露聲色的一個故事或兒歌,就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不對。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顒拥恼麄€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傊?,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yǎng)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滲透課件
認真制作教案課件是老師成功授課的必要條件,任何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準備課程教案課件。 精心設計的教學教案能夠激發(fā)學生成長的興趣。本文的研究重點是圍繞著“滲透課件”主題展開,希望讀者能夠好好閱讀并且留存本篇文章,以備后續(xù)參考。
滲透課件 篇1
教學內(nèi)容:認識前后
石壩小學:鄧賢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教學內(nèi)容
認識 “前后”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教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xiāng)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xiāng)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shù)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lián)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yǎng)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有幾個人?”同樣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diào)觀察的順序和方向。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shù)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學生根據(jù)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匯報結果。2.出示書上的作業(yè),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guī)律,完成填空。[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前后”的感知和認識,同時感受家庭的溫暖] 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么把○放在第2位會產(chǎn)生兩種不同擺法?
□○□□□
□□□○□ 引導學生體會“前后”的相對性。
[“前后”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前后”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fā)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寓教于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后,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nèi)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余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shù)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并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yōu)椤盎疖囄病?,觀察并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全課小結(略)
滲透課件 篇2
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懂得只有付諸行動,付出心血,才能是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道理。
2、小組長檢查家作。
1、我們繼續(xù)學習《兩顆種子》,齊讀課題。
2、出示生字課件,鞏固已學過的生字。
3、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教師范讀課文。
想一想,你聽懂了什么?
2、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什么是理想?
(2)兩位少年提出了一個什么疑問?
(3)他們怎么去解決的?
3、學習課文第三段。
(2)請學生用課文中的原文回答。
4、學習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個少年是生怎樣保存種子的?
(2)把第一個少年說的話全班齊讀出來。
(4)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全體齊讀第六自然段。
(6)指名學生讀第五~六自然段,再進行比較:兩個少年保存種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結果怎樣?
四、評價檢測,拓展延伸:
試用“只有……才……”來表達。
1、完成練習冊。
2、熟讀課文。
滲透課件 篇3
研究性學習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滲透
吳建山
(福建莆田華僑中學)
摘 要: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學習。
關鍵詞:設計;探究性意識;自主學習
新課程倡導主動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探究”處于核心地位。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有兩個顯著特征,其一是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化,其二是教學過程的探索化。
一、設計問題式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探究意識
設計思路:
1.從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出發(fā),提出合理化問題
2.引導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問題研究
3.將研究結果進行抽象概括,形成理論
4.應用理論,解決問題
5.在應用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并解決問題
6.將理論進行拓寬與引申
例1.“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的教學中:
問題1:由誘導公式(一)可將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化為求0°到3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試問能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除了可以轉化為銳角的三角函數(shù)可求外,其他仍無法求出。
問題2:任意90°到360°的角能否用銳角表示?(學生討論后可以得出結論):①當β∈[90°,180°]時,β=180°-α;當β∈[180°,270°]時,β=180°+α;當β∈[270°,360°]時,β=360°-α。②當β∈[90°,180°]時,β=90°+α;當β∈[180°,270°]時,β=270°-α;當β∈[270°,360°]時,β=270°+α。
問題3:探索①的表達式是否有公式轉化。可引導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解決方法,并結合正、余弦的定義得出結論。教師再把結論推廣到一般角α。
問題4:α角可以是任意角嗎?
這里通過恰當?shù)奶釂枺瑢W生再次引入探究之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設計自主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滲透
1??v深發(fā)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
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質(zhì)上是命題的不斷變化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反復運用的過程。
例2.求實數(shù)a的范圍,使當x∈[0,1]時,不等式x2-ax+a+1>0恒成立。
師生分析:不等式中有兩個字母x和a。x∈[0,1],求實數(shù)a的范圍。
方法3:[數(shù)形結合思想]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函數(shù)y1=x2和y2=a(x-1)-1的圖象,由圖象可知y2=a(x-1)-1恒過定點(1,-1)。要使y1>y2在x∈[0,1]時恒成立,直線的斜率應大于-1,所以a∈(-1,+∞)。
此題復習了三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橫向聯(lián)系,一法多用
立體幾何新教材增加了空間向量及其相關的內(nèi)容,因此,學習這章內(nèi)容時,要注意靈活運用向量解決立體幾何的問題,引導學生歸納以下兩類型:(1)與角有關的計算;(2)與距離有關的計算。
例3.已知三棱錐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AB/2,N為AB上一點,AB=4AN,M,S分別為PB,BC的`中點。
(1)證明:CM⊥SN.
(2)求SN與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異面直線成角問題,傳統(tǒng)解法是平移后再解。題目中有三條兩兩垂直的直線,可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求出異面直線CM、SN所成的角或算出。第(2)問通過求平面CMN的法向量后,同法可求得線面所成的角。
問1:改求二面角M-NC-S的大小,能否同法求之,與傳統(tǒng)方法比較簡便嗎?
問2:若增加求點S到平面CMN的距離,異面直線CM、SN之間的距離,三棱錐S-MCN的體積,能否用向量法計算?解題方法相似嗎?與傳統(tǒng)方法簡便嗎?
問3:哪些題型還可以用向量法解決?學生思考后,得出第三種類型:研究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教學中應對某些習題進行深化和引申,以加強對知識的交叉滲透,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目前教材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不斷加強,給我們實施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要立足課堂、著眼教材、貼近學生實際,使課堂教學把接受式學習與問題的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這也是符合當今和未來社會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潮流。
參考文獻:
陳躍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J]。江蘇高中數(shù)學教與學,2002(05)。
滲透課件 篇4
學科滲透德育教案 《人口問題》教學簡案
張佰君
[課題]世界的人口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由人口增長、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認識人口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教學方法采用以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落實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學會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圖表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思想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人地關系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教學重點、難點]
1、人口增長過快和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2、人口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觀看動畫片段,學生探討人口過多帶來的城市環(huán)境問題,引出本節(jié)課題:世界的人口問題
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出示一組數(shù)字、圖表資料,學生通過計算,了解人口數(shù)量的發(fā)展狀況,認識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組織學生分組探討人口過多帶來哪些問題?
2、觀察“大難臨頭”、“長江洪災”、“北京沙塵暴”等一組資料,引導學生探討分析人口增長過快、過慢帶來嚴重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以及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明確人口的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性。
三、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1、組織“辯論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辯能力。
2、利用“中國和部分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等資料,分析人口向城市遷移及帶來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知識總結
五、“試一試”:通過“角色模擬”,嘗試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以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六、布置“社會調(diào)查”作業(yè):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關注鄉(xiāng)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板書設計]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資源、環(huán)境問題
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問題
二、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
學科滲透德育教案
張佰君
課 題
第六章 第一節(jié) 認識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
教學目的 A.知識與技能: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
B.過程與方法:在地圖上找出亞洲幾個地區(qū)的 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幾 個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特點。
C.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所生活的大洲。
重 點 亞洲的位置、瀕臨的海洋、相鄰大洲及分界線 難 點 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課堂類型 新課 教法 談話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 具 亞洲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我們知道世界共有七個大洲,哪位同學能把這七個大洲說出來?我們偉大的祖國位于其中的哪個大洲? 新課講解:
師:同學們,當老師要到你家里去作客時,你會告訴我你家里的準確位置,同時我們在學習一個地區(qū)時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和范圍。[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圖” 師:在東西半球中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生:在東西半球中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還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讀圖]“亞洲的范圍圖”(圖6.2)在圖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歐洲,并完成下表
大
洲 位于亞洲的方位 與亞洲的分界線
北美洲 在亞洲的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__海峽 大洋州 在亞洲的____________方
非
洲 在亞洲__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運河
歐
洲 在亞洲的____________方 ________山脈______河______山脈
師:請同學們在圖上找出亞洲瀕臨的大洋,并說出它們分別在亞洲的什么方位? 生:太平洋位于亞洲的東面,印度洋位于亞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亞洲的北面,西面瀕臨地中海和黑海;歐洲位于亞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亞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亞洲的東北,大洋洲位于亞洲的南面。
活動: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fā)一張紙,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繪制的七大洲輪廓圖,并標有各大洲的面積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緯度。讓學生在圖中分別找出(或量出)面積最大的大洲。
[討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師: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承轉]由于亞洲的國家較多,面積很大,為了研究方便,人們又把它分成幾塊區(qū)域。
[讀圖]“亞洲地理分區(qū)”
師:
1、亞洲共分為哪幾個區(qū)域?這是根據(jù)什么劃分的?
2、中國位于哪一地區(qū)?這一地區(qū)還有哪些國家?
3、其他地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4、在圖上找出哈薩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并說出它們所在的區(qū)域。
[說明]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洲的歐洲國家。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亞洲掌握學習其他大洲的方法。學科滲透德育教案《中國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課時簡案
張佰君
[考綱要求]
外流區(qū)和內(nèi)流區(qū)。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長江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經(jīng)濟意義;開發(fā)利用和治理。黃河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經(jīng)濟意義;開發(fā)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組成和水文特征。紅水河水能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京杭運河概況。[知識講解]
一、河流湖泊概況
1、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
內(nèi)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nèi)流河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與2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
內(nèi)、外流區(qū)
區(qū)
域 范圍 占全國決面積 占全國總水量 內(nèi)流區(qū) 內(nèi)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區(qū)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2、水系形態(tài)
(1)影響水系形態(tài)的主導因素:地貌
黃土高原河網(wǎng)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與盆地地形
橫斷山區(qū)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地貌(2)與自然災害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
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義: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來分析。(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時間 水量 水位 結冰期
夏季風盛行時 大 上漲、形成汛期 無
冬季風盛行時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嶺—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異及原因
地區(qū)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流經(jīng)濕潤半濕潤區(qū))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少(森林茂密)長(緯度高,位于寒溫帶、中溫帶)秦嶺—淮河以北 遼河、海河、黃河 水量較?。鹘?jīng)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短(位于暖溫帶)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jīng)濕潤地區(qū))汛期長(雨季長)?。饔騼?nèi)植被好)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4)內(nèi)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區(qū):西北內(nèi)陸水源補給: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節(jié)性河流:夏季為豐水期,其他季節(jié)水量少,甚至斷流。流程:不長(蒸發(fā)、下滲、灌溉用水多)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下游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qū)不斷開墾土地,農(nóng)業(yè)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fā)加強,導致下游河流水量減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類(按湖泊所在流域特點)內(nèi)流湖→內(nèi)流區(qū)→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區(qū)→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區(qū):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區(qū),占我國湖泊面積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qū):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qū),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都分布在這一地區(qū)
學科滲透德育教案《沁園春雪》教案
張輝
一、學習目標
1.學習詞的一般特點。
2.學習誦讀、鑒賞詩詞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品味詞中所蘊含的詩人對大好河山熱情贊美之情,體驗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胸懷。
二、學習過程
1.整體感知。
播放配樂詩朗誦《沁園春?雪》,大家邊聽錄音邊跟著高聲誦讀。
思考:(1)課文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2)上下闋內(nèi)容、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2.小組討論。
(1)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之間要停頓?為什么?試舉例說明。
(2)試介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業(yè)績,并說說作者是如何評價他們的。
(3)讀了課文,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樣的情緒?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下面這首毛澤東的七言律詩是與《沁園春?雪》在同一時期寫的,請結合課文并按要求解答問題。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長征》與課文在內(nèi)容、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2)詩中對偶句有哪些?
(3)詩中作者把“五嶺”、“烏蒙”分別比做什么?突出體現(xiàn)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相關鏈接
1.本詞的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介紹。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肩負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初,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陜北清澗縣黃河邊一個小山村袁家溝。在這里,毛澤東同志親自視察地形,眺望祖國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激情滿懷,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雪》。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結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繪出瑰麗多姿、生機勃勃的北國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情贊頌和無限熱愛之情;下闋議論結合抒情,寓情于議,在談古論今之中,感情逐漸升華,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詞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以形象而精確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群眾,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yōu)闋幦「锩鼊倮?建立新中國而奮斗。
2.有關這首詞公開發(fā)展的背景。
這首詞作于抗日戰(zhàn)爭前夜,公開發(fā)表于1945年8月。當時日本剛投降,抗日戰(zhàn)爭已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蔣介石卻在陰謀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發(fā)表了《對目前時局的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全國的統(tǒng)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毛澤東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在重慶遇到了柳亞子先生,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索句”,毛主席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贈給他。第二天便發(fā)表在重慶的《新華日報》上。
3.詞的一般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句子、字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如《浪淘沙》、《沁園春》等。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題目,寫在詞牌的下面。如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題目。
4.賞評摘要。
此詞的上闋虛實結合,其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虛寫,把讀者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紅日與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嬌艷動人。這里,表面上是在寫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實際上是作者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預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樂觀精神。
5.有關“對偶”。
對偶,就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現(xiàn)意義相關或相對的內(nèi)容的修辭方法。古詩詞中,律詩要求二三兩聯(lián)用對偶,有些詞牌也規(guī)定某些句子要用對偶?!肚邎@春》要求上片第四、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別用四字對,下片與上片對應之處同樣要用四字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則有新突破,除上聯(lián)第八、九旬用了四字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外,在上下片分別運用了“八字對”:“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些對偶句,氣勢磅礴,展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博大胸襟。
6.有關詩詞的誦讀與學習。
詩詞的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讀,在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最后達到成誦。誦讀有助于從作品的聲律氣韻人手,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情感。熟讀而成誦,有利于記憶和積累古代詞匯和千萬年來久為人們傳誦的名詩名句,也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誦讀的過程,也是對作品進一步消化與理解的過程,在誦讀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結合聯(lián)想和想像,有助于對作品進行判斷和評價。
怎樣理解古詩詞,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閱讀的方法。吟詠誦讀,品味揣摩,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詩情畫意,聯(lián)系寫作背景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古詩詞中,往往有不少名句。這些名句,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精華,它們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是作者智慧與思想的結晶。學這些名句,要善于涵詠品味,體悟其文內(nèi)詩內(nèi)之意及其言外之意,更須銘記在心,因為它們還會成為你以后的人生財富。
7.《蘇幕遮》詩詞賞析。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詩詞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秋天寥廓蒼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的離愁別緒。蘇幕遮,詞牌名。
上片描繪秋色。
“碧云天,黃葉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點:秋高氣爽,碧空萬里;金風陣陣,黃葉翻飛。這兩句一寫“天”,一寫“地”,為讀者勾出了一個清澈剔透、色彩絢麗而又廣闊無際的秋色圖。
接著又以天水相接,斜陽映山來描繪秋色?!疤旖铀睂懷矍熬暗暮泼鞜o際;“斜陽”點明傍晚時分,落日余暉,彩霞萬里,映得滿山紅遍,水天一色。就在這千里秋色、滿日斜暉之外卻是那遠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鄉(xiāng),隱喻著離情。芳草延伸遙遠,無邊無際,所以詞人覺得它似乎比斜陽更遠;斜陽尚可見,而故鄉(xiāng)不能見,因此備覺傷懷,無怪乎要“芳草無情”了。
教學反思課堂提問要注意變換角度(教學有感)
張輝
“文似看山不喜平”,提問也是如此。缺乏藝術性的直露提問,激發(fā)不了學生動腦的欲望和思考興趣。所以問題要有曲折性。所謂的“曲問”,就是變換提問的角度,讓思路“拐一個彎”,從問題的側翼或者反面,尋找思維的切入口。閱讀中,學生往往初讀課文后就說:“全懂了”、“沒問題”。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沒問題呢?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會提出些“出人意料的問題,平中見奇的問題。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十分講究這種“曲問”藝術,如他在執(zhí)教《愚公移山》時,有兩個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他沒有直問其意,而是問:“愚公九十幾歲?”學生稍感疑惑之余,頓悟“且”為“將近”意,愚公還沒到九十歲,只是將近九十。二是“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的“孀”字與“遺”字,他沒有直解其意,而是問:“鄰居小孩去幫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嗎?”通過這種提問,使“孀”“遺”二字迎刃而解,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口技》一文教學中,我曾在總結時提出問題:“這篇文章采用什么寫法?”學生面面相覷,顯然被這種問法難住了。我看到這一情況,迅速改變提問角度,依次提出了如下問題:
(1)課文哪幾節(jié)是寫口技表演內(nèi)容的?(二至四節(jié))
(2)這幾節(jié)除寫口技表演內(nèi)容外,還寫什么?(聽眾的反應)
(3)那么,作者以寫什么為主呢?(口技表演內(nèi)容)寫聽眾的反應又是起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到這時候,再回到原先的問題,學生紛紛搶答道:“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蓖瓿闪祟A期的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水平
朱欣梅
初一的學生在英語的寫作積累上還是比較欠缺的,因此,首先要抓住所給的提示,然后運用所學詞匯、語法及句型,避繁就簡,簡明表達要講的內(nèi)容。以下是我總結的幾小點: 一.緊扣中心;
二.意思連貫;
三.富于變化;
四.注意時態(tài);
五.不“生造”句子。
書面表達是一項能夠充分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題型,一般來說,書面表達采取情景作文和控制作文兩種形式。情景作文多為看圖填詞、看圖寫話、看圖作文等形式,后者指根據(jù)所給條件進行寫作的形式。
以上兩種書面表達形式,都不同于自由寫作,都不允許同學們隨意發(fā)揮,更不許逐詞逐句地翻譯提示,而是要求考生抓住信息大意,用自己所學的、熟悉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無論哪一種書面表達形式,都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緊扣題目,準確、全面地表達出要點中規(guī)定的全部信息和內(nèi)容,不得遺漏;
(2)表達正確,意思連貫,過渡自然;
(3)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標點正確,字數(shù)符合要求。
教學反思英語課堂提問要層次清楚、針對性強
朱欣梅
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一次性展現(xiàn)給學生,要按照教學程序或問題層次循序漸
進地問,問題的設計要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及重難點,努力做到三個步驟:
1、有溫故知新的復習到新課導入的過程。
2、有從語言的理解到言語技能的運用的過程。
3、有從歸納總結的聚斂到觸類旁通的發(fā)散的過程。
所以,教師的每個問題的提出都需有的放矢。
樂趣——教學反思小學科,大輕松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qū)
張佰君
這部分是初二的內(nèi)容,這些知識屬于常識,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只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好,如果初中階段這個基礎不大好,對于后面知識的學習也是一個障礙,甚至影響到高中學習,以后走入社會也很少有機會系統(tǒng)的學習,比如我們辦公室就有老師是搞不清楚的,所以我狠下決心,“行政區(qū)的教育要從孩子抓起”,在備課中自創(chuàng)了7法,現(xiàn)總結如下:
一、認位置
按照地理方位排列,1)東北3個省、2)北部1個自治區(qū)、3)黃河中下游6個省直轄市、4)長江中下游7省直轄市、5)南部7個省自治區(qū)特別行政區(qū)、6)西南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7)西北5個省自治區(qū)
在講解位置的時候補充,與山湖河有關的:山東山西以太行山命名,河南河北以黃河命名,湖南湖北以洞庭湖命名,貴州以貴山命名,云南因為在云嶺以南,青海以青海湖命名,黑龍江以黑龍江命名,遼寧以遼河命名,浙江以浙江(現(xiàn)稱錢塘江)命名;與其他地名有關,吉林以吉林城命名,陜西以陜原以西,甘肅以甘州(現(xiàn)張掖)和肅州(現(xiàn)酒泉)各取一字,江蘇以江寧(現(xiàn)南京)和蘇州各取一字,安徽以安慶和徽州各取一字,福建以福州和建甌各取一字。
二、記省名
先鼓勵記憶,34個中除去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剩余23個省,這23個省你已經(jīng)記住幾個了,班級進行挑戰(zhàn),結果一個比一個說的多,最多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全盤數(shù)出來了,其他同學很佩服。引出周恩來總理的詩句,后經(jīng)改編,兩湖兩廣兩河山;
五江二寧青陜甘;
云貴西四北上天;
內(nèi)蒙重海福吉安;
還有港澳和臺灣。
三、看形狀
通過形狀的聯(lián)想,黑龍江象天鵝,吉林象雪松,內(nèi)蒙古象老鷹、狗,河北象耳朵,山東象駱駝、烏龜,青海象兔子,甘肅象話筒,寧夏是個十字架,陜西象兵馬俑,江蘇是平行四邊形,湖南江西是人頭,湖北是湖南頭頂上的帽子,廣東象大象,云南象孔雀??
學生自己也能聯(lián)想出很多形狀,主要是幫助他們記憶,妙趣橫生。
四、猜謎語
為了更好地記住名稱和行政區(qū),我找了很多謎語,并且自編了一些,讓他們看著圖猜,如銀河渡口(天津),船出長江口(上海),碧波萬頃(青海),應者何其多(呼和浩特),大家一起笑你的客人(哈爾濱),兩個胖子在一起(合肥),富貴之地(福州),拿槍的男子(武漢),千里戈壁(長沙),南邊無戰(zhàn)事(南寧),夸夸奇談(??冢?,雙喜臨門(重慶),久雨初晴(貴陽),螢火蟲亮晶晶(昆明)??(都寫在我書上的,實在太多了,幾乎每個行政中心都絞盡腦汁編出一個,實在打不動了)
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還鼓勵他們自己自創(chuàng)互相猜地名,他們編了很多經(jīng)典的,比如說“石天心家的房子”(石家莊),引用的班級一同學的名字;“完美圖形”(太原),用的諧音很有創(chuàng)意;甚至連一些學困生也樂此不疲地編了一個,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西邊一片平地上很多男的聚在一起”,我們?nèi)嗤瑢W聽了都摸不著頭腦,原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實在是經(jīng)典),那一段時間,學生經(jīng)常見到我就說,老師我讓你猜一個,后來直接引申到了一些不是省會的地名,如高樓的入口(廈門),國外的,如紅色面粉(丹麥),有的我還應付的過來,有的我答不上來的時候,學生的滿足感立刻呈現(xiàn),呵呵。我想能這么費心的考我,值了。
五、小默寫
盡管學的很有樂趣,我還是不忘要讓他們記憶,所以安排了一次默寫,最后有近一半的結果不是那么的理想,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過關的學生怎么辦呢,好,利用周末的時間認真給我描繪一幅中國省級行政區(qū)圖吧,就這么簡單。畫的好的有加分,默寫過關的也可以畫,加更多分。
六、畫地圖
有了剛才的默寫,這個任務自然地安排下來了,部分同學繪制的認真讓我尤為感動,我一一交流了一番,好多孩子原先連省名都拎不大清的,現(xiàn)在最起碼比原來有譜多了,個別孩子還跟我說特別有收獲。
七、玩游戲
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了以后,我下載了一個過三關的政區(qū)拼圖游戲,讓學生用我的電腦在全班進行挑戰(zhàn),如果能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就可以本次地理期末考試免考,一語既出,激起千層浪,最終全年級有兩個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獲得了我頒給的至高無上的榮譽。
教學反思一輪復習的幾點思考
張佰君
1、融匯貫通各知識。在新授課的過程中,由于存在著嚴格的章節(jié)之分,教師很難將整個初中地理知識“打通”講授,因此,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單個知識點,對于知識鏈,知識網(wǎng)的“編制”就比較困難,因此對于一些重要的概念或者知識就很難深入理解。而一輪復習中,教師就需要在這個方面重點講解。
例如:河流中的牛軛湖的形成,這一知識點雖然是超出了大綱,但我覺得,這一原理的講解,可以將河流流水的侵蝕、沉積,河流橫斷面的類型,河流堆積地貌、侵蝕地貌,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長江中游地區(qū)河流的治理等知識有效的串聯(lián)起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當全部講解完之后,學生對先前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2、善于運用對比法。對比是地理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方法,這不但對于掌握一些具體案例時有用,對于掌握一些基本原理,也很有好處,可以幫助同學能對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課本第二冊中有一個重要的地理原理——區(qū)位選擇。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農(nóng)業(yè)分布、工業(yè)分布、城市分布、人口分布乃至交通運輸線與點的分布。區(qū)位原理在以上知識點的運用,貫穿著整個必修第二冊的復習。如果復習時不注重對比分析,一是導致復習內(nèi)容冗長,課堂節(jié)奏單一,學生容易陷入疲倦之中,效果不佳。二是泛泛復習,不注意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可能導致復習不全面,分析不到位,反映在習題練習中,往往回答不到位,抓不住要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將兩類相似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分析。例如在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分析和農(nóng)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分析中,我側重分析工業(yè)中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而在農(nóng)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分析中則重視了自然條件的分析。港口區(qū)位條件的分析,則將自然條件分成水域條件和陸域條件兩方面,與農(nóng)業(yè)區(qū)位中自然條件的四大要素(氣候、水源、地形和土壤)分析框架不同。
3、加以提煉,重新構建分析框架
例如區(qū)位條件的分析,我采用了兩種分析框架。一是靜態(tài)分析。二是動態(tài)分析,側重于分析各種區(qū)位因素的發(fā)展變化。兩種分析框架的建立,對于學生全面綜合分析有關題目提供了比較好的框架,教師容易講授,學生容易接受,教學的效果比較良好。
教學反思一堂復習公開課的幾點體會
劉秀梅
周二下午開設了一堂校內(nèi)公開課——“中國四大地理單元以及不同尺度的地理區(qū)域”,周三上午,在孫組長的召集下,對我的這堂課進行了組內(nèi)交流。
一、備課思考
對于這堂課,在備課前,我仔細思考了這部分內(nèi)容,決定打破常規(guī)復習套路,另辟蹊徑。我的考慮是這樣的:
1、將兩節(jié)內(nèi)容整合起來,予以一并復習。理由有二:一是由于本學期外出開會較多,課拉了好多節(jié),時間不夠,必須要加緊復習進度。二是這兩節(jié)內(nèi)容雖然被分列成兩部分,但具有共性特征——都是區(qū)域分析與發(fā)展問題。
2、擺脫對細節(jié)的關注,從整體上架構復習框架。理由有四:一是這兩節(jié)內(nèi)容非?,嵥?,如按照常規(guī)復習,一個個知識點過堂,既耽誤時間,又使得復習節(jié)奏拖得很冗長,課堂氣氛單調(diào),學生容易疲倦。二是,大部分知識點,輔助教材《新坐標》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歸納,沒有必要再把教輔書上的知識點再炒一遍。三是,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將學生零碎的知識點,加以穿針引線,織成知識網(wǎng),這要比單個知識點掌握的效果要好的多。四是,整體復習,容易引領學生高屋建瓴地“俯視”整個課本知識,一方面讓學生對知識有整體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復習過程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按教學過程排列如下):
1、點出本堂課復習內(nèi)容的“落腳點”——區(qū)域發(fā)展,這樣可讓學生在整堂課復習的過程中有知識主心骨,做到有的放矢。
2、知識梳理:
(1)三大自然區(qū)、三大經(jīng)濟地帶和四大地理單元。
為什么要在教材中“四大地理單元”之外,引入“三大自然區(qū)”、“三 大經(jīng)濟地帶”呢?
我是這么考慮的:首先,這三個部分知識點存在著內(nèi)在聯(lián)系,三大自然區(qū),其基本分析點在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整體差異,關注的是自然地理特征。三大經(jīng)濟地帶,其基本分析點在人文經(jīng)濟要素之間的整體差異,關注的是人文經(jīng)濟特征。而在其基礎上,為了要分析區(qū)域發(fā)展,必須要綜合自然與人文地理特征,課本上出現(xiàn)的“四大地理單元”比較切合這個知識邏輯。可在潛移默化下,引導學生區(qū)域發(fā)展問題的考慮需要全面。
其次,三大自然區(qū)已在前面復習中作為重點復習過,在這里帶出,可以溫故而知新。而三大經(jīng)濟地帶,雖然已在前面復習過,但并未從考試角度,分析其掌握的要點是什么。這里帶出,水到渠成。(我是從兩方面指出復習的方法:一是基本內(nèi)容掌握:
1、優(yōu)勢條件;
2、存在問題;
3、發(fā)展方向。二是點出考試方向: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資源調(diào)配、產(chǎn)業(yè)轉移))
(2)四大地理單元復習,我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區(qū)域?qū)Ρ确?,二是以?藏地區(qū)為例,抓住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幫組同學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
初 中 地 理 德 育 反 思
劉秀梅
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qū)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qū)W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水平反思
劉春波
學生在英語的寫作積累上還是比較欠缺的,因此,首先要抓住所給的提示,然后運用所學詞匯、語法及句型,避繁就簡,簡明表達要講的內(nèi)容。以下是我總結的幾小點: 一.緊扣中心;
二.意思連貫;
三.富于變化;
四.注意時態(tài);
五.不“生造”句子。
書面表達是一項能夠充分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題型,一般來說,書面表達采取情景作文和控制作文兩種形式。情景作文多為看圖填詞、看圖寫話、看圖作文等形式,后者指根據(jù)所給條件進行寫作的形式。
以上兩種書面表達形式,都不同于自由寫作,都不允許同學們隨意發(fā)揮,更不許逐詞逐句地翻譯提示,而是要求考生抓住信息大意,用自己所學的、熟悉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無論哪一種書面表達形式,都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緊扣題目,準確、全面地表達出要點中規(guī)定的全部信息和內(nèi)容,不得遺漏;
(2)表達正確,意思連貫,過渡自然;
(3)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標點正確,字數(shù)符合要求。
英語教學雜想反思 朱欣梅
現(xiàn)在很多外語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運用外語進行自由的交際。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tài)。其實這需要學習者不斷的練習、不斷地重復。
在這個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但要讓學生知道,不能因為怕犯錯誤就不肯練習,不愿練習,不能因噎廢食。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應積極地鼓勵學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練習英語的興趣。
在具體處理學生犯的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批評他們,也不要學生一犯錯誤,就立即去糾正。對學生所犯的問題,可以先記下來,通過啟發(fā)的方式,讓他自己知道錯誤的所以,進行更正。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張佰君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tǒng)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貼近現(xiàn)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lián)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shù)氖聦崄砑由罾斫馕覈邓臻g分布的特點。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劉秀梅
解放學生的嘴,培養(yǎng)表達能力。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并能和老師、同學經(jīng)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德育反思
張洪杰
德育是初中數(shù)學教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圓滿的完成學校德育任務,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結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德育工作應做到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當?shù)慕逃结槥橹笇?,以初中?shù)學教科書為內(nèi)容,對初中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發(fā)展,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品德高尚的,基礎知識合格的初中學生。
二、德育目標
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新一代公民為目標,通過初中數(shù)學教學,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chǎn)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shù)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yǎng)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zhì)以及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基本做法
(1)以啟發(fā)式教學為手段,弄清各章節(jié)的概念、法則、性質(zhì)、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內(nèi)容所反映出來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弄通弄懂,并能運用這些基本概念、法則、性質(zhì)、公式、公理、定理計算有關題,推導有關題,使學生領悟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又返過來作用于實踐。認識數(shù)學中的辯證關系,從而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按一定的程度步驟進行運算、作圖或畫圖和進行簡單的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嚴格認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通過全等形、正方形、菱形、勾股定理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以及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合乎邏輯地進行推理、論證、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用數(shù)學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辯明數(shù)學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通過勾股定理的教學,介紹我國古今數(shù)學成就以及勾股定理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社會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進一步激勵學生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刻苦鉆研努力學習。
(4)通過三角形的中位線、梯形中位線、因式分解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理解學習數(shù)學的實際意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樹立科學和世界觀和人生觀。
(5)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要求學生認真整潔地書寫作業(yè),解題進行檢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證的數(shù)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7)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激勵學更努力學習,確立更高的學習目標。從而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
(8)結合教材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的教育培訓,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初中地理德育反思 張佰君
地理教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點。在地理課的教學中,基本知識傳授和道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統(tǒng)一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學講授的大都是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人和事,因此,地理知識如果不能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那么它往往會被誤認為是遙遠的、飄渺的、無用的。生活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實,生活中的每個成員都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上的矛盾究其本質(zhì),也就是生活中的矛盾。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等諸種生活中都包含了道德的意蘊。德育只有走進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與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才能使德育實踐行之有效。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教師必須以時代的眼光客觀、公正地評述歷史,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現(xiàn)實社會,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難,從而使時代感和地理感交融。把地理事件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學生一般都會顯出極大熱情,這時教師若給他們充分的反思機會,引導他們自主構建道德意識,在地理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召下,道德教育的目的一定會圓滿達到,并且留給學生的記憶一定是鮮活的、刻骨銘心的。因此,地理教師要把地理變遷的基本事實與身邊的社會變化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積累歷史知識和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歷史感悟中,繼承人類的傳統(tǒng)美德,通過借鑒人類積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與閱歷體驗,反思地理的迂回曲折,理解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為在社會中創(chuàng)造良好生活的人格、道德奠基。
德育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一個深刻的主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地理教學不能單純地進行知識傳授,而應圍繞著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這個中心,加強在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使學生既學到了地理知識,電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品德教育。
教學反思找回失落的訓練
張輝
曾幾何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談“訓練”而色變,“訓練”在“素養(yǎng)”、“熏陶”、“感悟”等新概念面前顯得是那樣的古老。新課程實施了,如果你不識時務還在大談“訓練”,你可就落伍了;如果你還在搞訓練,那可就犯錯誤了。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訓練”突然間就這樣銷聲匿跡了。有人要問了,“訓練”究竟犯了什么法?竟遭如此罷黜?至今好像也沒有看見語文學術界有哪位“法官”來做出裁判。
在新課程實施前,我們習慣地稱為過去語文的教學,那時不論是魏書生的“六步自學模式”還是錢夢龍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都極強勢地占據(jù)著語文老師的頭腦,老師們精研之,效仿之??尚抡n程一出,就有“新生代”們叫囂著過去的哪些都是“技術主義”的代表,是“工具性”走向極端的根源。他們高扛“人文”大旗,頗有打倒一切“舊世界”的氣勢。
現(xiàn)在想想,當初我好像也稀里糊涂地搖旗吶喊助威過。至于“訓練”和“人文”就究竟是怎么個關系從未考慮過,好像就覺得訓練就是“死做題”,它培養(yǎng)做題的奴隸,而“人文”就是解放奴隸精神枷鎖的鑰匙。當初看起來這是多么貼切的比喻啊。比喻通常是有情景性的,大概這種充滿“解放氣魄”的比喻是受過去語文大批判的影響吧。批判的激情往往會淹沒學理的嚴謹。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非此即彼地考慮問題,其實“訓練”和“人文”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要說清這個問題,我想先談一個已經(jīng)基本達成共識的概念——語文素養(yǎng)?!罢Z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闭Z文新課標如是說。同時新課標還對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作出了明確的解說,即“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顯而易見,在這段長長的解說里提到的各項語文能力需要實實在在的進行“訓練”方能達成,概念模糊的“熏陶”、“感悟”究竟何為?著實讓人一時難以把握其要領。舉個簡單的例子,軍訓中,學生要想學會正步走,是不是僅坐著反復看教官如何一步一步的示范(熏陶),或看其他同學怎么樣走(感染)就可以走上標準的正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把铡?、“感染”容易使人感受其美,但不能決定使人增其所能。只有抬腿反復歷練,才有可能走好正步。
其實細細推敲,實際的語文訓練是集語言、思維和情感于一體的,我們好像很難看到一個“純工具性”的問題,只涉及語言,不涉及思維和情感的。哪怕是簡單組詞,都伴隨著辨別的思維,喜好的情感,更不必說閱讀的欣賞和寫作的表達了。過于強調(diào)“人文”使我們的課堂變得太“務虛”了,我們希望學生有審美的情趣,有愛國的情懷,有尊老愛幼的美德,學生心里都容易有,可長此以往,他們不懂得如何用語言去表達,連最基本的讀寫都成問題,還談什么語文素養(yǎng)。
因此,找回失落的訓練,并且優(yōu)化訓練,提升訓練的綜合效應是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教學反思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銜接體會
張洪杰
本學期重新開始任教初一數(shù)學,如何做好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銜接?以前很少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現(xiàn)把自己的一點想法記錄下來,以便工作中努力削緩小學與中學兩學段之間的“陡坡”,使學生有信心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 問題在那里?
(一)從內(nèi)容上來看,小學進入中學,數(shù)學知識從橫向、縱向兩方面發(fā)展,變化十分明顯.
1、數(shù)的范圍發(fā)生了變化
從小學進入中學,引入了“負數(shù)”的概念.這樣初中所學的數(shù),就由小學所學的正整數(shù)、正分數(shù)和零擴大到包含正數(shù)、負數(shù)和零的有理數(shù)范圍.有時會出現(xiàn)開不盡方的現(xiàn)象,于是又引入了無理數(shù)的概念.數(shù)的范圍又擴大到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在內(nèi)的實數(shù)的范圍.
2、數(shù)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
在小學范圍內(nèi),解決實際問題,是可視為實物個數(shù)的數(shù)通過運算得出結論.升入中學,一個簡單的代表式就表示了無數(shù)個現(xiàn)實的數(shù),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等,使學生由常量數(shù)學走入變量數(shù)學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3、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生了變化
算術方法向方程方法的過渡,使思考問題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二)教法與學法的差異. 小學數(shù)學,內(nèi)容較少,較淺.數(shù)學知識完全靠老師多講,多練,形成機械記憶.小學時直觀形象教學,教學進度一般較慢,反復講解,詳盡細致.到了初一后,學生對老師教學方法不適應,由于學科內(nèi)容增加和學習內(nèi)容本身的抽象,老師教學進度快,課堂教學知識容量大,習題類型多,且比較靈活,特別是近幾年由于形形色色的數(shù)學資料層出不窮,老師不可能講全各種習題類型,這對于習慣“依樣畫葫蘆”,缺乏舉一反三能力的初一學生來說,困難由此可知.從模仿學習到遷移類推學習過渡困難.
還有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缺乏互動.長期以來,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各自從教,關注和研討的都是自己任教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對《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體現(xiàn)的整體設計理念及各個學段的內(nèi)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缺少瞻前顧后的思想.
(三)教學管理上的差異.
學生進入中學,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課程增加.小學時年齡小,依賴性強,在記憶和思維上具有機械記憶、直觀形象為主的特點,老師一般采用“蹲班管理法”;初中在管理上由“蹲”變?yōu)椤皫А保瑢W生來說就失去依靠,無所適從.教師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力強弱不了解,教學時起步點把握不準,造成中小學教學脫節(jié),還常責怪學生基礎差、腦子笨.課程的增多使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少,管理也不及小學那樣具體,有的學生認為沒有了束縛,不認真學習而掉隊.
如何解決?
教材中的內(nèi)容編排已體現(xiàn)知識的邏輯次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的完美關系,但教材中并沒有注明什么內(nèi)容將和中學的什么內(nèi)容銜接,這就要求教師應當非常明確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做到有的放矢.我把小學到初中數(shù)學學科內(nèi)容上的銜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算術數(shù)——有理數(shù)
在小學數(shù)學中雖已有過兩次擴展,一次是引進數(shù)0,一次是引進分數(shù)(指正分數(shù)).但學生對數(shù)的概念為什么需要擴展,體會不深.而到了初一要引進的新數(shù)——負數(shù),與學生日常生活上的聯(lián)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為搞好過渡,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注意:有些概念不宜講得過死,如:“整數(shù)”的概念最好說“自然數(shù)和零都是整數(shù)”,不必說成“整數(shù)包括零和自然數(shù)”.另外,小學里的算術四則運算要求熟練,這樣,到中學里只要搞清符號法則,有理數(shù)的運算就輕而易舉了.我們可以安排初一新生適當復習一些算術數(shù)的概念和運算,這對有理數(shù)的教學是有好處的.對發(fā)展了的概念必須向?qū)W生交待清楚.例如,在小學計算中,減數(shù)不能大于被減數(shù);在中學引入負數(shù)后,減數(shù)是可以大于被減數(shù)的.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于“升高”、“下降”的這種說法,而現(xiàn)在要把“下降5米”說成“升高負5米”是很不習慣的,為什么要這樣說,一時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學生認識引進負數(shù)的必要是初一數(shù)學中首先遇到的一個難點.我們在正式引入負數(shù)這一概念前,先把小學數(shù)學中的數(shù)的知識作一次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shù)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fā)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數(shù)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而引發(fā)新數(shù)集的擴展.即自然數(shù)集添進數(shù)0→擴大自然數(shù)集(非負整數(shù)集)添進正分數(shù)→算術數(shù)集(非負有理數(shù)集)添進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有理數(shù)集??這樣就為數(shù)系的再一次擴充作好準備.
(二)具體的數(shù)——抽象的式(一次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
代數(shù)知識是在算術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數(shù),使數(shù)的概念及其運算法則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級剛接觸代數(shù)時,學生要經(jīng)歷由算術到代數(shù)的過渡,這里的主要標志是由數(shù)過渡到字母表示數(shù),這是在小學的數(shù)的概念的基礎上更高一個層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數(shù)的,但它不代表某個具體的數(shù),這種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正是初一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從小學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知識入手,盡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數(shù)的實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數(shù)式的概念.再講述如何列代數(shù)式表示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代數(shù)式的一些初步應用知識,由一般到特殊.要注意始終以小學所接觸過的代數(shù)知識(小學沒有用“代數(shù)”的提法)為基礎,對其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與復習,并適當加強提高.使學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學升級那樣自然,從而減小升學感覺的負效應.先讓學生感知認識各種形式的代數(shù)式,再去歸納代數(shù)式的概念,不要過分的強調(diào)概念的嚴謹.這樣學生心中不僅有數(shù)而且心中也有式.
(三)簡易方程——一次復雜方程、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初中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學生剛開始由于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喜歡列方程解應用題,這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用列方程解比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范例,對比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yōu)越性,對學生的作業(yè),有些應用題也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思維模式的尚未形成,決定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將是初一學生面臨的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往往是費力不小,效果不佳.因為學生解題時只習慣小學的思維套用公式,屬定勢思維,不善于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狹窄、呆滯,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小學里是由“得數(shù)與已知數(shù)的關系”來解方程,而中學里是根據(jù)方程的同解原理來解方程.初一講授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時,要重視知識發(fā)生過程.因為數(shù)學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教學中要使學生盡可能參與進去,從而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思維特點的智力結構.要讓學生始終參加審題、分析題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動,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實際意義和解題方法及優(yōu)越性,這其中審題應是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要想法弄清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找不出相等關系,方程就列不出來,而找出這樣的等量關系后,將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個數(shù)設為未知數(shù),其余的量用已知數(shù)或含有已知數(shù)與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出來,方程就列出來了.要教會學生通過閱讀題目、理解題意、進而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形成“觀察——分析——歸納”的良好習慣,這對于整個數(shù)學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告訴學生,有些問題用算術法解決是不方便的,只有用方程思路解決.對于某些典型題目在幫助學生用代數(shù)方法解出后,同時與算術解法作比較,使學生有個更清晰的認識,從而逐漸摒棄用算術解法做應用題的思維習慣. 德育滲透教案《散步》教案
張輝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教法設計: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yǎng)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讓愛住我家》,感受溫馨的家庭,濃濃的親情。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言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記得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跟著他們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師生配樂朗讀(老師示范第1.2段,學生接著齊讀),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歸結為“和美”)
3.引導學生“說事”。
4.反饋、點評、小結: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讀文尋情
1.研討。
①在決定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為什么“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②那么,“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③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2)試著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明確:“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
兒子乖巧、可愛。
四、探尋美點、品賞語言
(1)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敘事散文,讓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師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動描繪。
B.對稱句式的使用。
C.用動作、心理、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淺顯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語言。
(2)師生共同賞析
景美
生深情朗誦第4段春景描寫。
生賞析,第4段描寫了“田野、新綠、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現(xiàn)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對稱句式美
①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明確: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xiàn)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xiàn)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②生賞析“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③學生深情賞讀文中對稱句式:領讀—跟讀。??
五、賞讀入心突破難點
1.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2.反饋:“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tài)度,“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以輕襯重,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以小見大”手法)
六、拓展運用暢敘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吧钪胁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甭?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本文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xiàn)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xiàn)了中年人贍養(yǎng)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fā)揚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情。
這節(jié)課里,我們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們領略到了如詩如畫的景物之美,我們體會到了古樸動人的人情之美,我們也品味到了秀美雋永的語言之美,我們還學習到了以小見大的技巧之美。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陽光,溫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欖,讓人回味。充滿親情的家,既是避風的港灣;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珍愛親情,傳遞親情,勇于擔當,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
最后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lián):
上聯(lián):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lián):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德育滲透教案《春》教案
張輝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導學過程
(一)情景導課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了生機,春天如詩情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春》,走進那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得到美的凈化。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
(2)在讀的過程中把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音圈出來,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劃下來。
(3)劃出文中用的好的詞語或優(yōu)美的句子或優(yōu)美的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3.老師總結
(三)概括文章的主題
(四)自學指導
第一步:讀、析(讀析的過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優(yōu)美的語言的過程)
要求:
1.細心的品讀文章,把你認為好的詞語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讀出來,要讀的抑揚頓挫,讀的聲情并茂,讀出感情來。例如:春花圖,盡管景不在這里,但要讀出來,讓同學們感覺到花兒盛開的樣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徹,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準確生動的詞語、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內(nèi)容??)
3.品味語言:
(1)四人一小組合作把你認為比較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找出來寫在筆記本上,并進行分析。
(2)最好用這種方式:(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或表達方法或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寫出了什么)當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昧的星?!皯摇弊钟玫暮?,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天上星星的狀況。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靜寂的、是夢幻的。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3)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jīng)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不少”“有的”與“幾件”對比,“已經(jīng)模糊”“搜索枯腸而不可得”與“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這幾件事對自己的影響之大。
(4)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因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這句話是作者的座右銘,也是今天每個青年學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學生才藝展示的過程,學生即興自我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就是圍繞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課內(nèi)知識向課外知識拓展的過程)
本文作者描寫的對象是“春”,表達了對春的熱愛贊美之請,與春有關的知識,與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變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進行創(chuàng)作:(僅供參考)
1.描寫春天的詞語。2.描寫春天的詩句。
3.與春有關的俗語、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較好,唱一首贊美或描寫春天的歌。
5.本文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文中有詩,詩中有畫,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繪了五幅圖畫,張開你想像的翅膀,畫出其中的一幅或幾幅從畫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詳細地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戶外全景圖,而對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陽采用簡筆勾勒,這留給了我們極大的想像的空間,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創(chuàng)造性,補白式描繪春山、春水、春日。(擴寫)
例如:寫春水,春水永遠是綠色的,春水的綠是原始而純潔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寶劍上的祖母綠。黃金雖貴,也比不上那一絲的綠色。掬一捧春水,綠遍人間;撒萬點春綠,洗盡塵俗,真可謂是黃金有價綠無價。
7.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xiàn)出向往春天,熱愛春天,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讀著朱自清《春》,面對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大膽說出你的體驗。(談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季節(jié),春風擁吻著枝頭的綠葉,踏著輕快的舞步,得意得飄向那廣闊的原野,調(diào)皮的掠過人們那春意盎然的面孔。呵!這俏皮可愛的春風。
8.本文的結尾寫的很美,你能仿寫一段或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寫一個結尾嗎?(仿寫和改寫)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語的形式連起來嗎?
10.你能自己寫一首贊美春天的詩或者文章嗎?
11.“吹面不寒楊柳風”中“楊柳”其實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能找到這個故事嗎?
12.春風“輕悄悄的”本身沒有什么聲響,但作者寫了春天里特有的幾種聲響:清脆、婉轉的鳥的歌聲,輕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聲,這四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支動聽的春天交響曲,把這四種聲音具體描繪一下。
(五)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第三步:獲
獲即收獲、體會(可以談你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語文學習的心得,文中的某個部分給你留下印象,從同學的發(fā)言中你得到的啟示)
寫作訓練:
有個作家說:“春天來臨,風和日麗,氣象迷人。如果在這個季節(jié)里不出門看一看春天的豐姿,與天地同享歡樂,那簡直是對春天的傷害和不敬?!痹趦?nèi)心里,我慢慢有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明年春天來臨的時候出游一次,你和春天有約嗎?請以《我和春天有約》為題寫一篇
初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
張洪杰
1、有關有理數(shù)的分類,“分數(shù)”已不同于小學階段“分數(shù)”的內(nèi)涵,而是將部分小數(shù)已納入其中,在此(或第一課時)學生有疑問,教師只略講,而是到學習無理數(shù)時再詳解。
2、要求學生畫數(shù)軸,怎樣確定原點的位置?怎樣確定單位長度?在數(shù)軸上畫出幾個單位長度?這些都與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有關,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學生在本節(jié)掌握時還存在疑問。
3、關于數(shù)軸上有理數(shù)之間的位置關系,練習不夠,可設計游戲:指定若干名學生站成一排,間距相同,每位學生表示數(shù)軸上的若干個點,教師任意指定某學生為原點,其余學生說出自己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較高一個層次,指定某學生為非原點的一個有理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軸的正方向感。
4、對利用數(shù)軸將幾個有理數(shù)排序練習不夠。
學科滲透教案《有理數(shù)的乘法》
張洪潔
一、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學生已有探索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的經(jīng)驗,多數(shù)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探索問題。由于學生已了解利用數(shù)軸表示加法運算過程,不太熟悉水位變化,故改為用數(shù)軸表示乘法運算過程。
二、課前準備
把學生按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分為10個小組,以便組內(nèi)合作學習、組間競爭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shù)乘法運算。
2、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jīng)歷探索、歸納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的過程,發(fā)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jīng)放了3天,現(xiàn)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 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shù)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教師板書課題)
2、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guī)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a.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b.-2 ×3-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結果:向
運動
米-2 ×3=
c.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d.(-2)×(-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結果:向
運動
米(-2)×(-3)=
e.被乘數(shù)是零或乘數(shù)是零,結果是人仍在原處。(2)學生歸納法則
a.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guī)律?(+)×(+)=()同號得
(-)×(+)=()異號得
(+)×(-)=()異號得
(-)×(-)=()同號得
b.積的絕對值等于。
c.任何數(shù)與零相乘,積仍為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
3、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1中(3)(4)小題兩因數(shù)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shù)互為倒數(shù),它們的積為
。(3)學生做 P76 練習1(1)(3),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P75 例2,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shù)相乘的符號法則。多個因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由
決定,當負因數(shù)個數(shù)有
,積為
; 當負因數(shù)個數(shù)有
,積為
;只要有一個因數(shù)為零,積就為。
4、討論對比,使學生知識系統(tǒng)化。
有理數(shù)乘法 有理數(shù)加法 同號 得正 取相同的符號
把絕對值相乘
(-2)×(-3)=6 把絕對值相加(-2)+(-3)=-5 異號 得負 取絕對值大的加數(shù)的符號
把絕對值相乘
(-2)×3=-6(-2)+3=1 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小的絕對值 任何數(shù)與零 得零 得任何數(shù)
5、分層作業(yè),鞏固提高。
初中數(shù)學教學反思
張洪潔
本節(jié)課由情景引入,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上來,提高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施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探索、歸納,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特別注重過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教學效果令人比較滿意。如果是在法則運用時,編制一些訓練符號法則的口算題,把例2放在下一課時處理,效果可能更好。
學科滲透教案 數(shù)軸初中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張洪潔
教學目標
1.了解數(shù)軸的概念和數(shù)軸的畫法,掌握數(shù)軸的三要素;
2.會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會利用數(shù)軸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
3.使學生初步了解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數(shù)軸畫法和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并會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難點是正確理解有理數(shù)與數(shù)軸上點的對應關系。數(shù)軸的概念包含兩個內(nèi)容,一是數(shù)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缺一不可,二是這三個要素都是規(guī)定的。另外應該明確的是,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但數(shù)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并不都是有理數(shù)。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用數(shù)軸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后充分利用“數(shù)軸”這個工具打下基礎.
二、知識結構
有了數(shù)軸,數(shù)和形得到了初步結合,這有利于對數(shù)學問題的研究,數(shù)形結合是理解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課知識要點如下表: 定義 三要素 應用
數(shù)形結合
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shù)軸 原 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幫助理解有理數(shù)的概念,每個有理數(shù)都可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但數(shù)軸上的點并非都是有理數(shù)
比較有理數(shù)大小,數(shù)軸上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數(shù)軸概念的基礎之上,要會畫出數(shù)軸,能將已知數(shù)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shù)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shù),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會利用數(shù)軸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三、教法建議
小學里曾學過利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shù),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把射線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shù)?伴以溫度計為模型,引出數(shù)軸的概念.數(shù)軸是一條具有三個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這三個要素是判斷一條直線是不是數(shù)軸的根本依據(jù)。數(shù)軸與它所在的位置無關,但為了教學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數(shù)軸,規(guī)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要注意原點位置選擇的任意性。
關于有理數(shù)與數(shù)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應該明確的是有理數(shù)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但數(shù)軸上的點與有理數(shù)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根據(jù)幾個有理數(shù)在數(shù)軸上所對應的點的相互位置關系,應該能夠判斷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點與有理數(shù)的對應關系及其應用,逐步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四、數(shù)軸的相關知識點
1.數(shù)軸的概念
(1)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shù)軸.
這里包含兩個內(nèi)容:一是數(shù)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缺一不可.二是這三個要素都是規(guī)定的.
(2)數(shù)軸能形象地表示數(shù),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但數(shù)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并不都是有理數(shù).
以數(shù)軸是理解有理數(shù)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數(shù)軸,數(shù)和形得到初步結合,數(shù)與表示數(shù)的圖形(如數(shù)軸)相結合的思想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思想.另外,數(shù)軸能直觀地解釋相反數(shù),幫助理解絕對值的意義,還可以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虼?,應重視對數(shù)軸的學習. 2.數(shù)軸的畫法
(1)畫直線(一般畫成水平的)、定原點,標出原點“O”.(2)取原點向右方向為正方向,并標出箭頭.
(3)選適當?shù)拈L度作為單位長度,并標出?,-3,-2,-1,1,2,3?各點。具體如下圖。
(4)標注數(shù)字時,負數(shù)的次序不能寫錯,如下圖。3.用數(shù)軸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1)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兩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
(2)由正、負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可知:正數(shù)都有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
(3)比較大小時,用不等號順次連接三個數(shù)要防止出現(xiàn)“ ”的寫法,正確應寫成“ ”。
五、數(shù)軸定義的理解
1.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shù)軸,如圖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例如:在數(shù)軸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點(如圖2).
A點表示-4; B點表示-1.5;
O點表示0; C點表示3.5; D點表示6.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兩個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又從正數(shù)和負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
因為正數(shù)都大于0,反過來,大于0的數(shù)都是正數(shù),所以,我們可以用,表示 是正數(shù);反之,知道 是正數(shù)也可以表示為。
同理,表示 是負數(shù);反之 是負數(shù)也可以表示為。
3.正數(shù)軸常見幾種錯誤
1)沒有方向
2)沒有原點3)單位長度不統(tǒng)一
德育滲透教案unit1教案1
朱欣梅
——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總體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任務設計以學生每天所吃的食物和是否有規(guī)律的進行體育鍛煉為主線,上課以如何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為討論主題引出科學的膳食和有規(guī)律體育鍛煉兩個主題導入任務,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什么是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科學的鍛煉身體的頻率并評選出生活學習最有規(guī)律的標兵
教學目標:
1. 學會描述不同食物的名稱和各項體育運動的名稱。學習如何正確運用表示頻率的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飲食和運動的調(diào)查問卷。
教學過程設計:
Tasks
Teacher’s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Task1
Step 1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supper?
Discuss in groups and list the food they have every day.
Step 2
Marvey about how often they eat the healthy food.
Marvey in groups and find out who has the most healthy diet by using the sentences:
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s?
Task 2
Step 1
Do you exercise every day and what kind of exercises do you have every day?
Discuss in groups and list all the sports they play after school.
Step 2
Marvey about how often they play the sports? And find out who take more exercise.
Marvey in groups and find out who has the most sports by using the sentences:
How often do you swim?
How often do you play football?
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Step 3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ir survey about the healthy diet and the sports.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ir survey and correct it with their partner.
Task 3
Listening
“Now, Let’s listen to two friends talking about their life habit, see if they have a healthy life?” Finish SB P4 2a, 2b.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Homework
心理健康課教學反思
孫玉紅
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yǎng)孩子等現(xiàn)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使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jù)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diào)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么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shù)闹笇?,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yǎng)等都需要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yǎng)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課教學反思
孫玉紅
上完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轉換角度看》,心理比較高興,這節(jié)課雖然有一些缺點,但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我對本節(jié)課的精心設計以及輔導和實踐,我對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流程和教學主旨都有了更清晰的心得體會。令我最為欣喜的是:
這節(jié)課得到了評課老師的認可和肯定,孩子們在課堂上也表現(xiàn)得積極踴躍。
在本節(jié)課的構思設計和講授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心理健康課所涉及的內(nèi)容,應該是來源于學生,回歸于學生,不是老師想當然,一言堂的。所以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時時處處考慮到所任班級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然后有的放矢,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知道事物的多面性,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感受和領會不同的結果。2.懂得積極樂觀看問題,遇到問題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學會轉換角度看事情,尋找收獲更多快樂。我抓住這樣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遇到問題懂得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轉換角度看,尋找收獲更多快樂。2.使學生學會遇到問題、挫折、不如意的事時,能夠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尋找廣闊天空。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形式:游戲互動、觀察兩可圖、分析故事、交流討論、解決問題
我在課前、課中游戲、互動時把學生都進行了分組,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總體的設計還算比較到位,課件制作也很滿意也算完善。當然,也存在許多不足,我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時就存在漏洞,有些環(huán)節(jié)交流時間長,浪費了時間,讓孩子們談轉換角度比較多,個別的有點偏離主題,所以應該說沒有做到普遍關注學生具體心理問題,沒有將具體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具體到每個問題?
進一步反思這節(jié)課,我做到了遵循新課改的理念,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以輔導和活動相結合,尊重學生、體現(xiàn)主體性原則。而且在教態(tài)上、語言的組織和整理上比較注意,那種和諧、自然而親切的氛圍影響著聽課老師和孩子們,是使得課堂能產(chǎn)生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上,我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討論發(fā)言,在這樣的寬松環(huán)境下,孩子們可以大膽的有創(chuàng)意的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心理健康課提倡讓學生多思考、多參與、多感悟。即使是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也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結、想策略,要學生知道助人自助的精妙所在,我們心育老師的任務就達成了。
以上是我在《轉換角度看》這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反思。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我在實踐教學中一邊摸索一邊提高。我認為要想真正上好每一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發(fā)揮出它真正的作用,還需要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們不懈的努力和鉆研,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德育滲透Period 3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 & free talk.2.Practise reading the article in Page 3.3.Check the homework.Step 2 Pre-task SB Page4 , 1a.1.Point out the five phrases.2.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3.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do they mean.4.Call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5.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6.Check the answers.7.Practice reading.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4 , 1b.1.pay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on the right.2.Read it to the class.3.Explain : “be good for” means :有益于?,對?有好處.4.Pairwork.Choose a new partner.Use the words in Activity 1a to make conversations.5.Share the students’ conversations.SB Page 4 ,2a&2b.1.T : Now you will hear a reporter interview two people ,Katrina & Bill.Read the two names for the Ss.In 2a ,we’ll know who is healthy , Bill or Katrina ? 2.Read the questions in 2a.3.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wice.Circle “yes” , “no” or “I don’t know” in the chart.4.Before we check the answers in 2a,we’ll read through the questions in 2b.Pay attention to Katrina’s and Bill’s answers.5.Play the tape again.This time ,if we have heard one questions and we have a pause.Make sure Katrina’s and Bill’s answer.6.From the answers in 2b ,we can tell who is healthy Bill or Katrina ? Step 4 Post-task Role-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three.S1 is interview,S2 is Katrina ,S3 is Bill.S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S2: I exercise every day.S3: ….With the help of 2b.Homework
請同學們用2b里面的問題調(diào)查你熟悉的兩位同學,寫出答案并做比較.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 Teaching goals:
1.詞匯.讓學生熟記這些單詞,能夠很熟練地指出表示身體部位的某些單詞.2.能夠用所學的單詞談論身體并且能給出中肯的建議.3.通過聽力練習,爭取能夠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4.文化欣賞,中國文化.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ords.2.How to talk about the health and give the advice.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1.T :How many parts of the body can you name ? What’s this ?(head , mouth etc.)
Today we’ll learn some parts of the body.2.This is my head.Oh ,I have a headache.Step 2 Pre-task 1.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Ss first.2.Then check the Ss if they can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correctly.if there is a mistakes ,correct.3.Practice reading the new words.Give them 6 minutes.4.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Write the words you remembered just now on the blackboard.5.Page7,1a.Do this part by the Ss first.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fter the name of each body part on the list.6.Check the answers.7.Play a game.All the Ss close your books ,we’ll have a instructor to say :Touch your nose /head /right ear ….Let’s see which student do it correctly and quickly.First all the Ss do this game.Then have competitions between boys and girls.5 boys and 5girls to the front to do what the instructor said.if you are wrong ,please go back to your seats ,the last one who stands at the front is the winner.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7, 1b.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7, in pairs and act out.SB Page 8, 2a.1.Point out the eight items in this activity.Read the item to the class.Ss repeat.2.There are different conversations.Listen carefully.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health problems they have and getting advice.3.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4.Play the tape twice.5.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同桌之間設計一個醫(y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Step 5 Homework
1.Remember the name of your body part.2.Write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nt.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Revise playing the game.3.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Step 2 Pre-task SB Page 8, 2b.1.Pay attention to the four pictures.Each of these pictures illustrates one of the conversations.2.Play the tape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on the blank lines.3.Play the tape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4.Pairwork.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 in the pictures.Take turns having the problem and giving the advice.5.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in 2c ,and make their onw conversations.6.Act out the dialogu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9, 3a.1.Point out the picture and ask Ss to describe it.(There is a boy sitting on a bench.He’s sick.A teacher is talking to him)
2.Pay attention to the dialogue and the blanks in the dialogue.3.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conversation.4.Go over the answers.5.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with a student, then work in pai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9 , 3b.1.Look at the picture with activity.A: What’s the matter ?
B: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toothache /fever/sore throat /sore back.2.Pairwork.Make your own dialogues setting 3a as an example.3.Act out the dialogue.Ask some pair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act out their onw dialogues.SB Page 9, Part 4.1.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demonstrate what a “mime” is.2.Read the dialogue by the Ss.3.Ask a student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mime an illness ,the other Ss guess what the illness is.4.Ask one student to give advice.5.Give several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mime an illness.Step 5 Homework
1.When you had some problems.please remember what the doctor said.2.Remember the new words.德育滲透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Play the game :One student mimes an illness , the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illness and give advice.What’s the matter? Do you have a sore throat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0 ,1a.1.Look at the picture.Point out the fou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Say each word and ask Ss to repeat.2.The first picture.Explain something about it using one of the four words and expressions.3.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by the Ss.4.Check the answers.5.Practice reading and 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0,1b.1.Read the four sentences ,Ss practice reading.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match each picture with advice.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0 ,2a & 2b.1.First ,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 will hear.2.Then read the four names
3.Listen and write the problems on the bland lines.If possible ,write what each person “should” and “shouldn’t” do for their problem.4.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0,2c.1.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2.Pairwork.Make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3.Act out the conversations for the class.4.Write two dialogues in the exercise book.SB Page 11, 3a &3b.1.3a.Read the article and underline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Check the answers.2.3b.Let the Ss read the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1 ,Part 4.Play the game
Step 5 Selfcheck SB Page 12 ,Part 1.1.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ir own.2.Make your own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SB Page 12,Part 2.Read the letter.Make sure Ss can understand it.Step 6 Homework 1.Remember the words in this unit.2.Do the exercises on Pages 6-8of the workbook.德育滲透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Teaching goals : 1.Words & phrases: babysit ,get back , fishing , rent , think about , decide(on), tourist etc.2.How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3.現(xiàn)在進行時表示將來計劃或行動.4.特殊疑問句(where , when , how long引導)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Drill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I’m watching TV.When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We’re staying for five days.Teaching aids : cards and a tape ,a large wall calendar.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Put up the wall calendar.T: I’m staying home on Saturday(pointing to next Saturday).Ss repeat.Ss: I’m staying home on Saturday.T: we’ll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Step 2 Pre-task SB Page 13 , 1a.1.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2.Write the activities from the pictures in the box and add some more.3.Practice reading.Step 3 While-task
1.Using the activities we write in 1a to make conversations.For example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I’m visiting my uncle.2.Pairwork.Practice in pairs.3.用第三人稱練習對話.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Make conversations.5.Listening Page 13,1b.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4 ,2a & 2b.1.First ,read the names of the people.2.Play the recording and let Ss fill in the chart.3.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4,2c.Read the conversations work and fill in the chart.Step 5 Homework 1.如果沒填完上面的表格回去接著做完.2.記單詞.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Revise :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 setences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When are you going ?Who are you going with?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4,Grammar focus.1.Call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s together.Read them by the Ss.Ask a student to say the question using the word he and then again using a boy’s name.2.Do in the same way with “she” and a girl’s nam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5, 3a.1.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the Ss and practice reading.2.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15, 3b.1.Look a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2.Practice reading.3.Pairwork.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3b.4.Act out your conversations.Step 4 Post-task Vacation Dreams.Imagine your dream vacation.Write something on a piece of paper using what we learnt.Share the dreams.Step 5 Homework Write 2 conversations about 3b in the exercise books.If you don’t finish your dream writing, do it at home.德育滲透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Free talk.2.Check the homework :Ask one or two S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dream vacation.并給出全適的評價.Step 2 Pre-task SB Page 16, 1a.1.Say each phrase and ask Ss to repeat.2.Call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Match each phrase with a picture.3.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 task 1.Make with your partner.Talk about w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on vacation.2.Share their conversations.SB Page 16 , 2a&2b.1.Read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together.2.Play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1.Find a new partner.Student A is the reporter.Student B is He Yu.A interview B.2.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2c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listening.Step 5 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2.Writ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your interview.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Period 4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2.Make an interview with a student.Step 2 Pre-task SB Page 17 ,Part 4.T: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weekend ? 1.Ask each other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2.One student to present his /her exercise.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7 , 3a.1.Read the article about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by the Ss.Tick out the new words.2.Read the article to the class.3.Explain the new words.4.Play the tape.Ss listen and repeat.5.Point out the five numbered pictures.Ss identify the items.6.Check the answers.7.Play the tape again.Practice reading.SB Page 17, 3b.T: This is an article about Julia’s vacation plans.Call attention to the blanks in the paragraph.Read the paragraph to the class ,saying blank each time when we come to a bland line.Read the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17 , 3c.T: We read about Julia’s vacation and Ben’s vacation.If you are a famous singer or football player ,What are your vacation plans ?Write about your vacation plans.Give them help if they need.Step 5 Homework Complete the Selfcheck.德育滲透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Teaching goals : 1.Words & phrases: get to , how far , bicycle , subway , minute , mile , bus stop.2.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談論出行方式)take the bus /subway /train /taxi , ride a bike /walk.3.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表示乘坐何種交通工具的方式.how far ,how long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4.復習基數(shù)詞及時間的表示方法.5.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1.how /how far /how long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2.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3.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Teaching aids: cards and a tape-recorder.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3.T: How do we get to school ? Some students walk ,some students take the bus ,some students ride a bike.Does anyone take the subway ? No , we have no subway.OK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 4.Explain : get to Step 2 While-task SB Page19 ,1a&1c.1.Write down how you get to school.2.Look at the picture.Write down how the students get to school.3.Make dialogues with the phrases.work: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three or four.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s.5.Act out their dialogues.SB Page 19 , 1b.Listening
1.Make sure the Ss know what ot do.Give them an example orally if possible.2.Read the names.3.Play the tape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0 , 2a&2b.1.Revise the numbers.2.Teach the new word :minute.3.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ish 2a&2b.Then play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Step 3 Post-task If there is time ,make conversations.Step 4 Homework 用對話的形式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到達學校并需要多長時間,then please tell me how you get to school and how long it takes.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Period 2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2.Check the homework.3.Go over the dialogue in Page20 ,2c.Step 2 Pre-task SB Page 20 ,Grammar focus.1.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tudents to say the statements and responses.2.Practice reading.3.Explain the usage of “take” in “take the train” and “take sb some time to do sth”.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1,3a.1.Pay attention to the speech bubbles.Read the questions.2.Read the passage by the Ss.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and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lines.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1, 3b. Ss the example in the box.Two students read it to the class.2.Pairwork: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left box.3.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1 ,Part work.Divide the Ss into groups of three.In each group ,one is A,who look at Page 21.One is B,who look at Page 85,the other is C,who look at Page 86.Fill in the blanks.The group who fill in the blanks first wins.Step 5 Homework Write two conversations in 3b in the exercise books.德育滲透教案
劉春波
教案正文 Period 3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2.Check the homework.3.Go over the passage in 3a Page 21.Step 2 Pre-task SB Page 22 ,1a.1.Say the four new phrases and Ss repeat.2.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3.Check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22,2a&2b.1.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m.2.Point out the two sets of pictures with a blank line in front of each.3.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2, 2c.Talk about how Nina gets to school.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3, 3a.1.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nd read through the statements abut the article.2.Read the article again by the Ss.Write if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in your exercise books.3.Do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and 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3 ,3b.Read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Selfcheck Part 2.1.Look at the picture.Make sure wha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doing.2.Finish the conversation.3.Practice reading.Step 5 Homework 1.Write a newspaper article.2.Go over this unit.德育滲透教案 朱欣梅
教案正文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Period 1 Teaching contents :Section A:1a , 1b ,1c ,2a ,2b.Teaching goals : 1.vocabubary: lesson , hey , baseball game ,test , piano , guitar , aunt , concert , party.2.Patterns: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z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I have to ….3.能力目標:學會邀請別人以及回答的方式.4.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禮貌用語的習慣.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Play the song : Happy birthday.Say ,today it’s Meimei’s birthday.She wants to invite you to her birthday party.Can you tell me what she should say ? Ask students to say.Step 2 Pre-task Page 25 ,1a ,1b.Ask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Ask the students who say I can’t go to say why.Call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Activity 1a.Read together.Say ,look at the picture.Ask Ss to tell what they see in each scene.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 and check the answers.Say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Write the name of each person next to his or her picture.Play the recording.Ask Ss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rrect the answers.Step 3 While-task SB Page25 , 1c.Point to the example in the box.Ask Ss to do a practice with partners.Ask some groups to act.Game: One studen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his/her party.The other students answer.SB Page 26, 2a.Point to the five sentences.Say ,listen to each conversation and then circle the word that makes the sentences correct.Play the recording.Check the answers.SB Page 26 ,2b.Call attention to the five sentences in activity 2a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se sentences to the class saying the correct word “can” or “can’t”.Say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Write the number of the conversation(1 through 3)in front of the reasons.Play the recording.Write down these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Step 4 Post-task SB Page 26 ,2c.Call attention to the points listed in activity 2b.Ask students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like the example.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and monitor.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tep 5 Homework Practice :Invite your friends to come to your party.Write down their answers.
滲透課件 篇5
陳 情 表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所蘊涵的濃重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悟至愛親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德育目標】 理解封建社會提倡的“孝”,初步探究 “孝”的本質(zhì),學會用現(xiàn)代意識去評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難點】 ?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點撥,討論 【教具使用】 黑板,教師教學用書,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李密的《陳情表》。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大致感知本文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那么,《陳情表》為什么會產(chǎn)生如此震人心魄的力量,歷經(jīng)一千多年依然是人們傳誦的經(jīng)典?本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解密《陳情表》。 二、反復誦讀,把握文中之“情” 一生誦讀(配樂朗誦) 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聲情并茂地朗誦全文,在這位同學朗誦的過程中,其他同學用心感受。試著走進李密的內(nèi)心世界,感知他的凄苦、悲涼、懇切、真摯、忠誠與期待。 三、品味精妙生動的語言 真摯的感情要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才能使文章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蛾惽楸怼访黠@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豆盼挠^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到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大家可以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等方面談。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預設: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引導: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小結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nèi)都強調(diào)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yǎng)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xiàn)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shù)乇磉_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小結2: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引導: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fā)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引導: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引導: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引導: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tài)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小結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yǎng)”“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四、課外延伸,用心感悟 李密在構思《陳情表》時,百感交集,各種滋味一時涌上心頭: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chǎn)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后是對祖母的孝情。但是李密在提筆寫文章時,便把這些感情重新整理,經(jīng)過冷靜的回味,壓抑了前兩種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筆帶過,而大肆渲染孝情,并且營造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情境。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們發(fā)現(xiàn)貫穿始終的一直是一個“孝”字。古語有言曰:百善孝為先。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孝”這個話題。大家能從文章中找出體現(xiàn)李密對祖母孝敬的句子嗎? 1、“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弟子規(guī)?入則孝》篇里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西漢漢文帝侍奉母親,母親生病,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從未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母親吃藥前,他要先嘗。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漢文帝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長達三年之久。李密比漢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2、“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 烏鴉尚且有反哺之情,孝子也有反哺之愛。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為救母親,毅然捐腎。他的故事最終演化成一場被譽為“重新喚醒現(xiàn)代人傳統(tǒng)孝道”的熱潮。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兜茏右?guī)》“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王勃能夠“奉晨昏于萬里”,而李密一再推辭,不去做官,則希望“奉晨昏于目下”。他的孝心蒼天可鑒。 思考:封建社會提倡的“孝”有沒有其局限性?你如何看待封建社會的“孝”? 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孔子“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說的是曾參的父親因誤認為曾參鋤草用心不專,用棍子責打曾參以致昏迷??鬃拥弥耸陆逃栐鴧ⅲ骸靶≌葎t受,大杖則走,今參委身待怒暴,以陷父不義,安得孝乎!”所以,我們不要死在文字里,要通權達變,這樣才能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五、小結 ? 畢淑敏說:“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界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捶胸頓足,悲痛不已。抓緊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陰。
滲透課件 篇6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如:癡迷、鳥棲蟲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從法布爾喜歡昆蟲的兩件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yǎng)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題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講述的兩件事。最后能提出自身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課時:交流自身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讀書自身解決。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科學、自然的熱愛,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全面感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教學目標:
1、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講述的兩件事。
3、能提出自身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請把你們的手放進你們的口袋,說一說你們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小時候,在衣袋里裝滿了昆蟲。他是誰?(板書:法布爾)
3、你們了解他嗎?向大家介紹介紹。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地自由讀課文,假如有些段落或語句讀得不夠熟練,就多讀幾遍,直到讀流利為止。
2、把自身沒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讀書情況,結合朗讀理解局部詞語:
2、請同學讀自身讀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身讀得很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同桌互讀,一邊讀一邊交流每小節(jié)的意思。
假如是詞語方面的,當堂解決;假如是課文內(nèi)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導學生課后讀課文或查找資料,試著解決。
B、帶著問題讀課文或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1、交流自身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讀書自身解決。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科學、自然的熱愛,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難了嗎?
二、明確學習任務:
你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嗎?怎樣才干弄明白?
三、學生自學課文,考慮:
1、法布爾喜歡昆蟲嗎?你怎么知道的?用“――”畫出有關語句。
2、法布爾的家長是什么態(tài)度呢?試著把家長說的話有感情地讀出來。
四、交流討論:
1、法布爾的家長是怎樣批法布爾的。(抓住父親“怒氣沖沖、吼、可惡、小傻瓜、揀這些沒用的小玩意兒”;母親“厲聲責備、撐破褲兜、中毒”等詞句進行品讀,從而感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歡之情。)
B、評議,圍繞家長當時的態(tài)度和語氣,引導學生讀出氣憤來。
法布爾十分喜愛昆蟲。(指導學生用心去體會法布爾當時的心情,以和他與家長背著捉昆蟲的原因)
5、是呀!法布爾是多么喜歡昆蟲啊!可是家長卻嚴厲地批評了他,可他仍然沒放棄他的喜好。再讀課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兩個自然段能讀出法布爾喜歡昆蟲外,還有哪些地方也能讀出來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紡織娘時的高興的樣子。(感情朗讀法布爾的話和動作,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寫法布爾歲時對昆蟲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東蹦西跑蹲下來靜靜地觀察”朗讀體會)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蟲時的表示(指導作者有詳有略的寫法,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歡)
D、第十一自然段:人們在為他做雕像時,故意把兩個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訴人們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正是這一特寫“鏡頭”最能生動地表示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
(以上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改變交流討論的順序;另外,要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五、總結討論,滲透德育:
1、文章向我們介紹的法布爾具有什么特點?
2、正是法布爾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才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從而最終成為世界的昆蟲學家。從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3、文章為什么要以“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每個人都有衣袋,它是用來裝錢裝物的,法布爾竟然用它來裝滿了昆蟲,由此可見,法布爾對昆蟲是多么喜歡啊!用“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充沛表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程度。)
滲透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nèi)容。
2、 欣賞斑羚飛渡的悲壯美畫面,感受獻身精神。
3、 探討置疑,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yǎng)“珍愛生命、關愛動物”的觀念。
5、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刑法》的部分條款。
6、 明辨本文狩獵者行為的是與非。
7、探討:人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應怎樣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 重點:感受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xiàn)出的美德。
(二) 難點:理解課文主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1、講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遷徙抱團變成球體滾動使種族生命得以延續(xù)的故事,導入課題。
2、介紹作家及作品
3、關于斑羚知識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nèi)容。
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獵隊逼到絕境,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飛渡。
2、理清文章脈絡
(1)斑羚飛渡歷經(jīng)的過程
身陷絕境(極度危險)——峰回路轉(一線生機)——斑羚飛渡(從容一躍)——走向彩虹(英勇獻身)
(2)給文章分層次
飛渡前:被逼傷心崖——身陷絕境 飛渡時:老墊小飛渡——脫離險境 飛渡后:剩鐮刀頭羊——走向彩虹
三、研讀課文,探討問題
問題1:閱讀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樣進退維谷的絕境?這兩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問題2:閱讀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體陷入絕境時,鐮刀頭羊采取了哪些行動?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xiàn)了它哪些美德?
(反思:抓住鐮刀頭羊三次叫聲的不同來分析。)
明確:采用了外形、動作、神態(tài)、叫聲四種描寫方法;表現(xiàn)了它富于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zhèn)定、臨危從容、勇于自我犧牲、視死如歸等美德。
問題3:選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次主要寫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確:第一次:渲染一種神秘的色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第二次:烘托飛渡的氣氛,渲染飛渡的悲壯美;第三次: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問題4:課文最后一段寫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边@里的燦爛僅指彩虹嗎?
明確:不是僅指彩虹,更是象征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問題5:課文第11段中寫道:“和那道彩虹平行,又駕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為什么說是“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
明確: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四、總結擴展,滲透法制
(一)本文描寫的斑羚的悲劇是被尊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造成的,本文中人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作者批判了人類的這種侵害行為,引發(fā)人們深思。
(二)人的這種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是否合法?我們來看下列法律的規(guī)定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九條: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第十六條: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馴養(yǎng)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
第三十一條: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條:……違反狩獵法規(guī),在禁獵區(qū)、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五、作業(yè)
1.課后閱讀描寫第一對斑羚飛渡的段落,并復述全過程。
2.從斑羚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滲透課件 篇8
初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初探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梢?,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我們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教書育人。??如今是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素質(zhì)教育以發(fā)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zhì)為核心,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滲透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特殊的作用,因為英語不僅是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學生在學英語的同時,接受了由之帶來的相關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會,琳瑯滿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促使英語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仔細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設計具有啟發(fā)性、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提問題去思考,增長學生知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進行必要的德育滲透,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為解決多變的實際生活中道德問題的能力。內(nèi)涵的解釋要科學,外延的拓展要適當。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思維。通過合作互動,不僅發(fā)展學生的求同存異的思維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德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zhì)變中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zhì)的目地。?一、通過英語教師自身得體的儀態(tài)、行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嚴謹?shù)膶W習習慣。??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與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心靈與情操的涵養(yǎng),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內(nèi)容自然滲透其中,取得了較好的結果。因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強,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為人師表,注重自身儀態(tài),不可以過于前衛(wèi)的穿著打扮誤導學生的審美觀。通過自身字跡優(yōu)美、重難點突出的板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學語言,富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的教法感知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造成“此時無聲有勝有聲”的效果,使其形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英語教師對作業(yè)的布置也應靈活多樣,主要有口語、書面與聽力三種,以獨立完成與合作完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養(yǎng)成復習與預習、語言實踐、良好并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藝術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凈化心靈,純正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深的道德情操。?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藝術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力求創(chuàng)造傳情的感染的氣氛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愛作者所愛,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如:JEBIIIU1″Teachers′Day″的教學,通過結合″Women′s ?Day、MothersFDay、The Old ?Men′Day″等節(jié)日系列活動,布置學生用英語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達到學以致用。又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又如教“JEBIIIU11″A ?great inventor″和″The story of little ?Gause″”時,結合中考增加自然科學(實驗操作),啟發(fā)學生向科學家、數(shù)學家學習,學習他們愛觀察、愛思考、愛提問、愛實驗、愛發(fā)明,為人類謀福利的高尚思想行為。在JEBIIIU2″The ?sports meeting″,JEBIIIU23″The football match″與″JEB ?OU23L90Partl″的教學中,利用文接力賽中運動跌倒仍爬起繼續(xù)比賽、足球賽中球隊因teamwork而勝、因單干而敗,以此組合寫一篇看圖作文并進行評比,激發(fā)學生的主義情感,讓學生明白有團隊精神才是獲勝的關鍵,個人英雄主義將導致失敗的道理。JEBIIIU5″The ?accident″一文敘述了學生在放學途中目睹車禍后送傷員就醫(yī)、找老師和警察求救、堵車保護現(xiàn)場的事例,引導學生比較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對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關心的現(xiàn)象,開開展“如果我在現(xiàn)場我會怎么做?我該怎么做?”,并召開主題班會“心中有他人”,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自然地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操美。?三、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欣賞文中的內(nèi)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優(yōu)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深的啟迪。?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面狹窄,疏離傾向嚴重,社會適應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彌補這一欠缺。英語除了語音語調(diào)優(yōu)美,還有各種場合的禮貌用語、富有情感的愛國歌曲和具時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啟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際關系戶的指導作用。通過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畫卷,幫助學生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學生地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學習、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注意要具有現(xiàn)實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發(fā)掘其包容的深層的內(nèi)涵與現(xiàn)實意義,給學生以深深的啟示。如學說: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sen′t maller. Glad to ?help.等交際用語(即禮貌用語),不但激民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個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過語言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通過看英文版《音樂之聲》,學唱飽含愛國情感的《雪絨花》,還有像《Country ?Toad》等歌曲,同時應編譯我國國歌,使學生從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JEBIII18″Planting Trees″一文中講的是近360年美國森林急劇減少的事例與中國The Great Green ?Wall的建造。教學中我結合China ?Daily中的有關因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以及提倡收集廢電池,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熱衷于綠色食品以及北京等地區(qū)近幾年沙塵暴不斷等相關報道。讓學生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發(fā)動學生開展愛我地球,做個地球的小衛(wèi)士的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還使學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講衛(wèi)生、講道德的良好習慣。?教JEBIII20″The world′s ?population″時,通過介紹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的狀況外,說明控制人口的迅速增長的必要性,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實行計劃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和深遠意義。結合:龍年、蛇年人們爭先恐后生“龍子”的社會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剖析后這些“龍子”將面臨升學、就業(yè)困難,住房緊張等一系列的問題,探討了人口問題的另一深層次問題,也探討了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上教學與活動使學生組織、交往、分析、判斷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使德效果在實踐中得到鞏固,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總之,初中英語教師,應自覺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識,把德育滲透貫穿到英語教學始終,因為初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會有滿意的效果。?參考書目:?1、金正秀“寓美育于語文教學中”,載《教育論文集》,新疆大學出版社,?2、黎安林“試論科技革命對德育的影響”,載《教育論文集》,新疆大學出版社,1997?3、揚敏“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德育”、“改應試卷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載《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4、康俊民“談初中英語教學通過美學滲透公民道德建設”開《英語輔導報》(初中老師版)?-第24期?5、阮傳風“課文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載英語輔導報》(初中老師版)
在各項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
在各項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
語言是人類籍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培養(yǎng)孩子說話能力、對孩子認識世界,促進孩子思維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許多教育工作者認為,語言訓練著重應該在語言活動中習得經(jīng)驗。然而,新《綱要》明確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項領域的教育?!币蚨蟆霸谪S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jīng)驗,提供語言發(fā)展的條件?!?/p>
如何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訓練的機會,創(chuàng)設更大的舞臺讓幼兒自由地展示呢?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音樂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對于所有音樂的理解都需要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但同時它也是一門語言藝術。因為只有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情緒、情感體驗,才能真正理解音樂。形體訓練是音樂活動的一部分,通過傾聽音樂來表達流露真情,恐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幼兒能理解音樂含義,同時也讓幼兒有一定的語言訓練機會,我決定讓他們相互討論、議論、創(chuàng)編,互相啟發(fā)來欣賞理解音樂。
比如,有一次在形體訓練《芭蕾手位》時,他們只會按照次序一個一個背下去,然后做出動作。此時,語言描述起了作用。我自己先示范八個手位,讓幼兒逐個看這幾個手位分別象什么?如:第一位手象在練功,陳毫說:“象在捧西瓜?!庇谑俏乙浴杜跷鞴稀返氖录?,逐漸引導他們說。吳江倩說:“二位手象在把西瓜慢慢捧起來?!薄鞍?,看,捧西瓜象是在捧個大肚子?!标愭衡f:“這個捧西瓜抬頭看就象三位手?!薄安?,老師,我覺得三位手象是要把西瓜捧高摔破它,因為那個小朋友沒帶刀”。任嘉慧突然從背后冒出了一句話,全班小朋友哄堂大笑?!皬埨蠋?,這四位手象是要把西瓜切下來,切成兩半兒了?!敝苁藰E笑瞇瞇地說。張浩也撅了撅嘴說:“我看這五位手,是不是象折斷了的一根樹枝啊!”有的說:“真象,真象!”有的說:“去把它扶好,誰這么殘忍。”……
他們把“芭蕾手位”議論的栩栩如生,令我驚嘆不已,小小一節(jié)形體訓練課,不但讓幼兒理解了音樂,又使語言訓練得到了發(fā)展。
二、美術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
班內(nèi)墻上的佳作畫,平常都是教師選擇優(yōu)秀的作品掛在欄內(nèi),小作者也大多數(shù)是平時那幾個畫畫水平較好的。為了使有更多的小朋友有這個機會,我決定讓小朋友自由展覽全班幼兒的作品《傘》,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優(yōu)秀作品。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三三兩兩簇在一起評析著小朋友的畫。周金環(huán)說:“李楨的畫我喜歡,因為他的這幅畫顏色涂得很好看!”張靜說:“我喜歡吳江倩的畫,因為她的背景畫得很美?!迸赃叺耐丽瓮f:“但是這幅畫有一個地方不好,就是顏色涂得不均勻。”劉瑋杰的回答讓人吃驚:“我覺得我自己畫得好,因為我進步了,昨天沒有今天畫得好,背景沒有畫?!闭f話常結巴的翟彬梁說:“周勇現(xiàn)在的圖畫比以前漂亮多了,而且畫上的東西也特別豐富?!薄?/p>
聽著他們一聲聲的贊美聲,我欣然一笑。雖然他們都只是說了那么短短的一句,但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利用美術活動同樣有利于幼兒語言發(fā)展。
三、表演游戲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
陳鶴琴老先生說過:“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庇摹痘A教育階段(3—5)歲課程指南》指出:“游戲能給幼兒以想象、創(chuàng)造經(jīng)驗的機會?!痹谥笇П硌萦螒颉秳游锫?lián)歡會》時,我采用了分組分段練習的方法,結果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不愿扮演大灰狼,每次都是我演這個角色!”有的小朋友雖然臺詞朗誦地很好,但平乏無味,就象背書一樣。針對《綱要》中所說的:教師應以一個鼓勵者、傾聽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氛圍以及愛說、敢說、會說、有機會說的條件。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幼兒表達:
1、按意愿選擇角色,畫動物頭飾根據(jù)幼兒思維的特點,我用“動物開聯(lián)歡會”的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每個幼兒按意愿選擇一種角色,畫在頭飾上。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我鼓勵他們邊畫邊交流,為他們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和表達作準備。
2、隨音樂模仿表演,說動物趣事
在游戲中獲得的角色扮演的體驗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愿望?!奥?lián)歡會”開幕時,幼兒戴著頭飾輪流在時而活潑跳躍,時而沉重緩慢,時而輕柔優(yōu)美,時而陰森恐怖的音樂中模仿動物動作,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當音樂一停,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放松地以角色的身份介紹動物見聞。這種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幼兒都勇敢地在集體面前說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他們不但運用了語言滿足了表演的需要,還獲得了有關知識。
動物是孩子喜歡的,而歌舞表演又是輕松愉快的,巧妙地把語言活動融入歌舞表演之中,孩子自然就愿意表達了,語言訓練也得到了發(fā)展。
四、生活藝術中滲透語言訓練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與幼兒間,幼兒與教師間都有著不平凡的交往,他們都必須用語言來交流,達到相互交換信息的目的。
五月份,正是“防非”的重要階段,為此我園還特意生成了“防非總動員”的主題。對于“非典”這個名詞,幼兒有著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經(jīng)驗。要想幼兒充分認識、理解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看報、聽新聞、說新聞)才能使他們有深入地了解。為此,我采用以下策略:
1、講解新聞剪報,訓練幼兒語言
幼兒有一些識字的技能,在早期閱讀活動中,他們有著不凡的經(jīng)驗。對于新聞剪報,讓他們進行取報、看報、剪報、讀報等一系列的活動。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完成任務的鍛煉機會,而且讓他們在讀報過程中,學會了看圖學習講述,添加故事內(nèi)容的本領。
2、利用晨談說新聞,訓練幼兒表達能力
新聞時時有、天天有,我們班的晨間談話也天天有。雖然每天的談話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但畢竟是教師講述占主要位置。利用“晨談說新聞”,特受小朋友的喜愛。他們會根據(jù)自己隔夜看的新聞,在晨談時簡單敘述一遍;某些幼兒還會添加一些新聞播報員的日常用語:“新聞播送完了,請明天繼續(xù)收看”等。這不僅會讓大班幼兒慢慢培養(yǎng)回家“做”家庭作業(yè)的習慣,為入小學作準備,同時訓練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生活內(nèi)容無限多,以此訓練幼兒的語言,效果更佳。
語言交流無時不在,語言訓練也無時不在,關鍵在與教師怎么去發(fā)現(xiàn)、怎么去引導、怎么去處理。我們應該注重兒童語言訓練的每一點收獲,使它對幼兒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簡單說,就是我們應該注重加強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其他方面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
幼兒園中班德育工作總結怎么寫
篇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孩子們越來越被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包裹著,接受著過度的關愛,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使家長們大多數(shù)重視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視孩子的智力發(fā)展而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強幼兒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重基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深刻指出:發(fā)展學前教育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今日之兒童,明日之棟梁。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化程度,是衡量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幼兒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越來越普遍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才可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為加強幼兒德育工作,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社會、家庭、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創(chuàng)設和諧、積極的精神環(huán)境,以情感為支點實施幼兒道德教育
(一)注重利用社會資源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蘊涵著豐富的教學資源
為了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使之成為擴展幼兒學習的空間,加強幼兒體驗性、探索性的學習內(nèi)容,我們在《綠色的家園》的主題活動中,帶孩子去植物園觀察,通過游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樹木能夠美化環(huán)境、還能凈化空氣、減少灰塵,適時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不隨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不亂吵亂叫等,讓幼兒從活動的開展中萌發(fā)從愛身邊的事物開始,愛自己的家園、愛我們的大自然。我們?yōu)榱伺囵B(yǎng)孩子尊老愛老的情感意識,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到社區(qū)敬老院開展關愛、幫助爺爺奶奶的活動;每年的助殘日,組織小朋友到“福利院”看望殘疾兒童,為他們演節(jié)目、送禮物,還進行“為殘疾小朋友募捐活動”,向福利醫(yī)院的兒童獻愛心;汶川、玉樹地震不僅牽動著成人的心,同時也觸動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幼兒親手將自己的壓歲錢放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們懂得了尊重生命、關愛他人的意識,孩子們奉獻的不僅是錢物更主要是他們的愛心和高貴的品質(zhì)。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之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充分發(fā)揮本土資源,讓孩子參觀我軍軍史館,孩子們知道了很多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使孩子們知道了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的艱苦斗爭的歷史,孩子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偉大祖國,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社會中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這種發(fā)生在身邊的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正是培養(yǎng)孩子理性辨別能力的教材。我們建議孩子家長應利用這些材料增強孩子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yōu)化孩子幼小的心靈。電視網(wǎng)絡等可以學習很多知識,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簾,我們建議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yōu)化幼兒心靈,預防成長過程中犯錯誤,甚至于違法違紀。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方面做好優(yōu)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三)注重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養(yǎng)
1、重視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義,從常規(guī)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生活中幫助別人、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及時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對傷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其知道何對何錯,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
2、運用各種感官如閱讀圖書、聽故事、看動畫片等輔助手段及時進行德育滲透,通過情節(jié)中的人物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準,建立道德觀念,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3、不失時機地利用各領域教學和游戲進行德育教育。如:社會活動中鼓勵幼兒與自然界中的弱小生靈交往,心靈上引起共鳴,產(chǎn)生要呵護它們的想法。在照顧小花小草、喂養(yǎng)小動物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付出愛的快樂情緒。因此當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幫助時,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并付之于行動——去幫助他人、為他人服務。
二、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幼兒主體性作用,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進行情感體驗和錯誤嘗試,以提高道德判斷力
孩子的道德判斷水平對于決定孩子的道德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期判斷一件事是好還是壞的標準,往往取決于成人作出的反應。如有個孩子打了人,問他為什么要打,他說:“我爸爸說的,要是有人敢欺負我,就應該打他?!痹偃缫粋€孩子認為,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因為“媽媽知道了會訓我?!彼裕變旱牡赖屡袛鄡A向依賴于一方的言辭。出于對違反的結果的恐懼和避免懲罰的愿望,這種尊崇和懼怕的心理,表現(xiàn)在處理孩子與成人的關系上便是服從。皮亞杰說:“幼兒的第一個道德是服從,而所謂善的另一個標準長期以來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見,在幼兒階段,成人的影響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幼兒近乎絕對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人物——父母、老師。然而孩子又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更應該正視孩子主體的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方面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和幼兒之間保持民主氣氛,凡道德判斷水平較高的成人一般都與孩子保持溫暖、親密的關系,善于言語誘導,以理服人,比較注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氣氛,對每個成員的看法和意見都進行公正的考慮;生活中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重視幼兒自己思考和討論解決方法,而不是一手包辦代替、決斷對錯,這樣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明顯提高。如:當孩子在有了矛盾時會用討論來推斷誰是誰非,用猜拳、輪流、謙讓等方式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動輒向老師報告,依賴老師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幫助孩子從道德的現(xiàn)實性中解脫出來,從外部規(guī)則、成人控制的約束下解放出來,使孩子從自主性的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從與別人相處的需要中產(chǎn)生道德意識。另外,耳聞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斷策略也是一種促進方式??吹絼e人的策略可能與自己的預料有所不同,于是產(chǎn)生認知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會驅(qū)使幼兒思考,受到啟發(fā),從而改進自己的道德辨別力與判斷力。在解決不平衡時,孩子還會運用新的認知技能,重組自己的道德認識。有的孩子道德判斷水平較低,常與水平較高的孩子一起相處,就會因為受到正面影響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
(三)教師引導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學習良好行為的思想、情感基礎。通過組織幼兒扮演角色游戲來幫助孩子體會別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別人的角度體驗生活情景,強調(diào)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認識和感受與別人的認識和感受聯(lián)系起來,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例如,讓攻擊性行為較多的孩子扮演游戲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體驗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從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為對別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還可以組織討論各種與實際生活有關的道德問題,使孩子真正有機會介入解決自己的問題,體驗同伴間友好交往的快樂感受。
三、注重幼兒在社會交往中挫折的體驗,通過幼兒主體的心靈感受延伸到對社會的正確態(tài)度,由健康心靈的塑造促進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
對人的信賴心和同情心,需要自身對沖突或挫折等有一番體驗,在這些經(jīng)歷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地培養(yǎng)起來。
由于家長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片面認識,導致普遍重視孩子的生理衛(wèi)生保健,忽視了心理衛(wèi)生保健;重視智力開發(fā),而忽視社會性培養(yǎng)。導致孩子在身體健壯、智力發(fā)達的背后隱藏著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賴性強、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統(tǒng)一,幼兒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過程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例如:孩子來到教育機構,父母提供“順利”成長的“優(yōu)越”環(huán)境變了,在家被視為“小皇帝”的地位變了,沒有人再謙讓自己,孩子之間開始有沖突,產(chǎn)生挫折,其心理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則始終保持緘默,此時孩子應該懂得:在人與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免沖突的發(fā)生,并在沖突發(fā)生時,努力尋求沖突解決辦法,這也是幼兒對社會的最初體驗,是幼兒道德判斷的初步形成階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間接地決定著良好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
篇二: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眾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yǎng)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礎時期和主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我們的孩子克服缺點,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因此在幼兒園向幼兒進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目前幼兒園德育內(nèi)容與方法上存在的諸多不足。如在德育內(nèi)容上過于抽象,德育內(nèi)容不遵循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幼兒品德教育與幼兒社會教育相割裂。在方法上以教師主導為多,忽視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以集體教育為多,忽視了幼兒的個體特點和差異;以道德知識灌輸為多,忽視了幼兒的內(nèi)在需要。幼兒園中“重說輕行”的傾向,使得有些孩子講起來頭頭是道,而行動卻是另外一套,德育成效不高,現(xiàn)行的德育內(nèi)容和方法亟待更新。因此,我園也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不斷地摸索著。
一、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幼兒園的德育工作不是單獨的說教,它是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的,它每時每刻都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例如在晨間活動時,我們引導幼兒主動地和老師同伴打招呼,來得早的幼兒還會主動關心班級的自然角,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澆水。我們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點名方法,讓幼兒自己來發(fā)現(xiàn)班中哪個幼兒沒來園,使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同伴,熱愛集體。自由活動時,我們引導孩子學會互相謙讓,學習與人交往的語言,并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時,我們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吃飯時不掉米粒、不剩飯菜,吃完后能自覺地將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時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每兩周的升旗儀式也是我園的亮點,因為它也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有利途徑,在活動前我們會結合相應的季節(jié)和月教育重點,以及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制定相應的方案,并選擇幼兒喜歡的形式,如兒歌、歌曲、表演等形式,在寬松、幽默、愉悅的氛圍中使幼兒受到啟迪。
二、優(yōu)化教育活動,使幼兒成為德育活動的主人
在開展幼兒園德育活動時,要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德育活動要改變形式化、單打一的現(xiàn)狀,與各科活動有機整合,開展綜合性活動,要走到兒童生活中去,重感悟、體驗,并充分釋放兒童的生命潛能,激活創(chuàng)造精神,注重培養(yǎng)幼兒探究性研究、終身發(fā)展的能力,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做人與處世。我們不是通過灌輸讓幼兒掌握道德知識,而在于幼兒的實踐和親身體驗。我們采用日常滲透、游戲、情境表演、幼兒主體參與的方式進行,鼓勵幼兒成為德育活動的主人。如在幼兒游戲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給老奶奶讓座、幫小弟弟穿衣。組織幼兒參加自助餐、玩具大家玩等活動,從中幼兒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一個個故事的表演則讓幼兒體會到了助人、關心他人的樂趣。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幼兒園德育活動不枯燥乏味,幼兒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這有助于幼兒將外在的道德觀念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三、在德育主題活動中深化德育教育
新學期一開學,就迎來了三個新中班的小朋友,汾西幼兒園對他們來說既陌生又新鮮,為了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融入集體中,我們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帶領弟弟妹妹參觀了幼兒園,通過才藝展示,幫助弟弟妹妹簡單了解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在大帶小的過程中,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中大班的幼兒在活動中也逐漸學會去關心照顧弟弟妹妹,學會了謙讓。中秋節(jié)我們則是以年級組的形式開展大活動,孩子們紛紛從家里帶來了月餅和糖果,在活動中,孩子們你嘗嘗我的,我嘗嘗你的,學會了與人分享。國慶節(jié)到了,我們開展了“我是中國小娃娃”的德育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民族文化,深深促動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為了打扮教室,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了有特色的燈籠,還做了小國旗,把我們的教室打扮得格外美麗。而“秋天真美麗”“迎新年長大一歲”、“寒冷的冬天”等活動也都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四、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共建促教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單靠幼兒園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各方面都要加強對幼兒德育的教育,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通過寶寶成長冊、家長園地、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及家園聯(lián)誼活動來進行教育。
現(xiàn)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們通過寶寶成長冊、家長園地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多給孩子有利增強集體觀念、勞動觀念的實踐機會,培養(yǎng)幼兒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熱愛集體、艱苦樸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勞動習慣。家長、教師必需行為正確,做幼兒的榜樣。家長和老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要求幼兒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許孩子做的事,自己堅決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健康的環(huán)境,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五、注重幼兒園德育的隱性資源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響容易在兒童身上發(fā)生作用,但兒童的模仿是無選擇性的,兒童的是非觀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選擇積極的事物去模仿,我們感到幼兒園應加強德育隱性資源的建設。因為隱性的德育資源具有潛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時刻無聲無息地影響幼兒,能起到潤物無聲的功效。建設好積極的德育隱性資源能給幼兒提供正面的、積極的模仿對象,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并能逐步將學得的道德經(jīng)驗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德行為。因此我們通過挖掘、建設幼兒園隱性的、潛在的德育資源來提高幼兒園德育的實效。我們把幼兒園隱性德育資源分為物質(zhì)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兩類,物質(zhì)環(huán)境包括園容園貌、活動室墻面和區(qū)角環(huán)境,在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我們滲透了積極向上的思想,以生動、可感、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兒可模仿的對象,讓幼兒在不經(jīng)意間受到道德的熏陶。人際關系主要是指師生關系和老師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幼兒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老師成為他們一日活動的組織者,成為他們模仿學習的主要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的形成,為此我們加強了教師師德行為的建設,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求教師用高尚的行為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積極、正確的行為促進幼兒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在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變得自信、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助人等優(yōu)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