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關于幼兒閱讀,我們能夠做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1-05-03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仔細觀察,透徹理解,專注閱讀,積極表達,自主閱讀,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想要去做到的事情,但是只是零散的閱讀和偶爾的提示提醒,對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實質性作用。想要讓幼兒獲得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從這些習慣中獲得良好的學習品質,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都必不可少。那么我們作為教師和作為家長的合作者,我們能夠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什么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是孩子的引路者,我們更是能與他們同行并影響他們的人。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進入小學前的識字及拼音準備并不是必須的,他們更加需要的是在閱讀和其他活動中獲得的專注的學習品質。在集體和小組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鍛煉孩子自己進行圖書畫面的觀察,尤其是細節(jié)內容的觀察能培養(yǎng)幼兒進行整體和細節(jié)的全面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畫面中細節(jié)的進展,幫助幼兒在細節(jié)的關注中獲得較強的專注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老師可以以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繪本閱讀的活動開展,如《別讓鴿子開巴士》的繪本教學中,我們可以請幼兒分別扮演鴿子和看巴士的人,再這樣的故事情境表演中,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去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對于這本書的興趣更是十分濃厚。正是通過這種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繪本的集體教育活動,小朋友們對圖書閱讀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
在區(qū)域活動中,每次的區(qū)域活動時間之前,我們總會使用介紹區(qū)域材料的形式發(fā)起活動,在后面的具體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用“留白”的方式介紹圖書區(qū)的材料時最能引起幼兒的圖書閱讀興趣的,例如在介紹《十只小鳥過大河》的時候,我們只介紹了其中一只小鳥乘潛水艇過河的故事,小朋友們對其他小鳥都充滿了興趣,在區(qū)域選擇的時候都會更加傾向于選擇圖書去,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畫面色彩簡單而喪失興趣。興趣是支持幼兒進行專注閱讀和長期閱讀的基石,在我們的活動中,引起幼兒的興趣才是讓幼兒獲得閱讀樂趣的最佳途徑。
(二)家園合作,我們可以做什么
閱讀是人一生的修行,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我們老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都是很重要的。一致的關于閱讀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幼兒園的合作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只顧自己娛樂的家庭時培養(yǎng)不出愛讀書有氣質的孩子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育孩子先做好自己。幫助孩子培養(yǎng)每天閱讀的習慣就需要我們的家長每天監(jiān)督自己陪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閱讀活動,只有一天一天的積累,孩子才能把閱讀當作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把閱讀當作自己偶爾必須完成的任務,這樣孩子才能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為以后孩子自主進行每日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現(xiàn)有階段閱讀的圖書以故事性較強的圖書為主,這些圖書又都具有著同樣圖畫為主的形式特點,家長在帶領幼兒進行親子閱讀活動的時候可以多多鼓勵幼兒進行看圖講述的活動,既鍛煉幼兒自主進行觀察,培養(yǎng)幼兒閱讀的專注性,同時鼓勵幼兒自己進行故事的講述,培養(yǎng)幼兒敢于表達的能力和發(fā)散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讓幼兒在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樂趣,對能獲得樂趣的閱讀活動自然更加愿意參與。
幼兒在自身成長階段,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都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對班內幼兒的觀察和與班內家長的交流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外力對于幼兒閱讀的作用,在家長與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幼兒都能擁有更好的閱讀習慣并受益良久。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育隨筆:促進幼兒分享我們這么做
本學期初通過了主題家長會,向家長再次滲透了幼兒分享行為理念,針對班級幼兒由分享物、分享狀態(tài)等影響分享行為的外部因素進行了講述,家長也悉數了解了自己家孩子分享行為的層次,并針對不愿分享的行為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中對主動分享、被動分享以及不愿分享的各種幼兒進行了舉例說明等。家長在了解了這一理念后,積極配合班級老師進行家園合作部分的實施方法。策略如下:
一、了解幼兒的分享意識現(xiàn)狀,知道什么是分享,何時需要“出場”。
要讓幼兒學會分享,首先要克服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而要克服這種不良的心理傾向,并非教師和家長言語說教就可以做到的。在幼兒園的集體或親子活動中,首先讓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分享現(xiàn)狀,為幼兒的改進策略實施奠定基礎,接下來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引導。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家長們知道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本身就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滲透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但家長的密切配合不可分割,所以在開學之初進行了分享專題的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了解到家園合作對幼兒分享行為的具體促進作用。在講座中給家長舉例,讓家長零距離的感知如何促進幼兒分享,什么時候培養(yǎng)幼兒分享意識。比如:在畫畫時,當幼兒使用同一盒中的一種蠟筆;玩滾球游戲中,多名幼兒可以共同使用一個皮球,只有輪流推動皮球,游戲才能得以繼續(xù);在外出吃飯時,還可以讓幾名幼兒合作分發(fā)餐巾紙;午睡前后,讓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穿脫衣服、鞋子等,這些都是分享行為。但何時要行動呢?比如:在幼兒園之外的活動中,小朋友在廣場上玩小車,但只有一個可怎么辦呢?家長就要學會引導幼兒分享物品。一天孩子悶悶不樂的回到了家里,明明開開心心的出門,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家長認識到,此刻需要他們出場了,關心的問候一下孩子,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情感,認識到分享情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同時,幼兒居住的社區(qū),家長可以帶幼兒一起使用社區(qū)資源,讓孩子了解這些物品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每個成員都有使用支配的權利。家長帶幼兒外出郊游時,鼓勵孩子之間進行食物和玩具的分享,同時分享自己的心情等。通過這些方式,幼兒會意識到什么是分享,怎樣與他人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一起游戲、共同分享快樂,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許子涵小朋友一直是個很安靜的孩子,跟他說話也總是低著頭或笑著不說話,很少跟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心情,但是從開學初的不愿意分享到后來的被動分享,有時候還能主動分享,這離不開家園合作的一系列措施。開學初的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認識到本學期情感分享的重點,以及孩子目前的分享水平,接下來通過半日觀摩,家長沙龍,以及一些社區(qū)活動,孩子分享的興趣逐漸被點燃,分享行為也在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中不斷強化。幼兒的分享行為在一學期的家園合作中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幫助建立和維護分享規(guī)則。
在家長半日觀摩活動中,家長在整個集體中經過觀察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候,幼兒不愿與人分享,是因為缺少分享規(guī)則的指導。有的幼兒害怕自己的物品被他人玩過以后就弄壞了;有的幼兒只愿與自己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還有的幼兒想要和別人一起分享某件東西時,卻不知道怎樣表達,因此常常使用搶的辦法或使用強硬的態(tài)度要求別人。因此,我們在提醒家長關注幼兒行為的同時,必要的干預分享行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如在引導幼兒分享時,教會幼兒主動說明以下分享規(guī)則。
1、文明分享。一起愛護分享的玩具,不能隨意毀壞。若是毀壞了,要一起承擔責任。
2、禮貌分享。幼兒想和別人一起分享某事物時,學會用禮貌性的話語向擁有者表示請求。如:“我能和你一起玩這個嗎?”用完之后,應該說:“謝謝。”
3、平等分享。對于那些只愿與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幼兒,讓他們學會對其他的同伴共同分享也會很快樂。
4、輪流分享。當幾個幼兒同時對一件物品發(fā)生興趣時,教會他們學會一個一個按次序來。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經歷或展示自己的才藝時,也應做到一個一個來,不能出現(xiàn)爭搶現(xiàn)象。
分享要在一個安全和平等的環(huán)境中,沈家妍媽媽的家長類型屬于專制型家長,經常媽媽說一不二,有時候就要求孩子跟隨做到,但孩子畢竟還小,媽媽的意識中就覺得孩子不聽話,有些事情也不愿意和她說。但經過班級舉行的一系列觀摩活動和專題講座,媽媽漸漸認識到了自己行為中存在的不平等性,媽媽答應改變,事后也和孩子進行了交談,一段時間過后,媽媽找到老師說:老師,謝謝你們讓我和孩子交上了朋友,我在克制中和孩子越來越近了,昨天孩子回來告訴我,她交了一個新朋友,這是她第一次跟我說幼兒園的事,我跟她聊了很久……
三、樹立幼兒學習榜樣,營造分享氛圍。
優(yōu)秀的榜樣會在孩子心目中產生很高的威信。家長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其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家園合作的同時抓住一切機會和細節(jié)為幼兒做好行為、語言示范。如我們班在每周圖書漂流時,有意識地將圖書以分享的形式來進行發(fā)放;當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家長學會對幼兒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或者說:“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給我一些?”待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后,他便會自覺產生分享的動機,模仿家長做出類似的行為。同伴也可以成為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家長和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中發(fā)現(xiàn)有分享行為的好典型就讓幼兒學習,或者是家長和老師對有分享行為的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也會激發(fā)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陳鶴琴先生說:“兒童教兒童,比成人教兒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學相長,為兒童獲得發(fā)展才能的機會?!痹谟螒蛑?,幼兒會不自覺地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其他幼兒的分享行為,當家園合作引導那些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時,也是一種樹立榜樣的好方法。
有一次,焦傳志爸爸告訴老師。焦傳志在小區(qū)里玩的時候吧,與小區(qū)里的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一輛小車子;還有一次,焦傳志放學回去和爸爸媽媽講述了幼兒園戶外沙池游戲時,爸爸根據已有的經驗對孩子進行正面強化,鼓勵其行為,并當眾表揚他。
總之,分享是當今社會合格與發(fā)展的基礎,是人們在積極的社會交往中經常采用的行為,又是與他人在情感和物質上的分享,分享行為是親社會行為的一種,具有利他人的性質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發(fā)展人的社會性。具有分享意識是幼兒個體融入社會,被同伴和集體接納的必要條件,是幼兒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分享,對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學期通過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幫助幼兒樹立分享意識,提高幼兒自信心,健全幼兒人格,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使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育隨筆:關于幼兒的自主閱讀
孩子們吃完午飯后都會拿自己的書或者玩具坐在邊上玩,等著那些吃的慢的小朋友,但是時常會有不帶書和玩具的小朋友跑來跑去和其他人講話或者拿其他孩子的書和玩具,教室里十分喧鬧。就算有些孩子帶了書也還是不能自己安安靜靜的看,總會和別的孩子打打鬧鬧。由于經常打鬧搶奪書本,時常會有孩子的書被撕壞,很可惜,教室里十分喧鬧,就算老師不斷地提醒也還是無法安靜下來。
難道是孩子們不會看書嗎?于是一遍遍的教孩子們如何翻書看書,但效果并不明顯。并且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可以比較認真的閱讀老師發(fā)下來的書本。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個叫沈若愉的小朋友的書從來沒有被撕壞過,并且她能很安靜的看書,從不跑來跑去,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她的書都是一些非常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看的書,大多都是繪本,偶爾會有些帶插圖的故事書,并且?guī)н^來的書也時常更新。還有個叫沈思遠的小朋友帶了動畫片改編的全插圖的書《熊出沒》,他也能較安靜的看書,至少不跑來跑去和別的孩子打鬧。但是其他的孩子帶的書呢?很多都是帶拼音的故事書,難得有幾幅插圖,我想孩子是看不懂的,更有的孩子帶了識字的書本,在米子格里端端正正的寫著黑黑的漢子,這些書真的適合孩子自己閱讀嗎?顯然不是的。
并且在平時的課堂上能比較的出,時??蠢L本聽故事的沈若愉小朋友的詞匯量比其他孩子大的多,并且她知道如何看繪本,這一定與家長平時在家的教育密不可分,通過了解,沈若愉的媽媽是全職媽媽,大學畢業(yè)在家?guī)Ш⒆?,對孩子的閱讀方面很注重。而我們班很多孩子爸媽工作很忙,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在看管,這部分孩子在家基本不看書,有個叫小怡的小朋友就是這種情況,開學的時候老師讓帶書,她就帶了本上學期幼兒園的教材,我問她在家看不看書,她說不看,甚至她說家里沒有書。
還有些家長注重孩子的學習和閱讀,但卻不知道什么才適合孩子,他們說在家時常給孩子看識字方面的書,但往往孩子沒興趣看,甚至寫幾十遍都記不住。
我認為識字是在閱讀中慢慢積累的,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死記硬背是沒有用的,有些孩子時??蠢L本,聽父母講故事,看多了,聽多了慢慢得也能識字,而通過識字本識字效果往往會比較差。而且這樣也完全達不到閱讀的效果,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了解,就不難理解孩子為什么會無法安靜下來看書了。不是孩子們不喜歡看書,不會看書,而是家長沒有選擇適合孩子看的書,孩子當然不會有興趣安靜閱讀了。
所以,不但老師要在園引導孩子閱讀,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家長工作,可以請一些像沈若愉媽媽這樣的家長來進行交流,或者開展一次“如何幫助幼兒選擇讀物”的活動,或者老師可以定期向家長推薦一些幼兒讀物,以此來改變家長的觀念,幫助家長來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獨自閱讀的書本,從而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育隨筆:游戲,我們該帶給孩子什么?
今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我國的第六個學前教育宣傳月,而今年宣傳月的主題是“游戲——點亮快樂童年”,那游戲,對于我們的孩子們到底是什么呢?
現(xiàn)在的家長大都有比較高的文化,也通過各種方式掌握了一些育兒、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每位家長可能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兒教育經,甚至有的感覺經驗比當過多年的老師都要豐富,但不得不說,有一部分家庭的教育觀念時出現(xiàn)了偏差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教育孩子,特別是對待孩子“游戲”的方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問題的,而這些問題大致分為盲目追逐”和“放任自由”這兩種。其中的“盲目追逐”主要就是指家長根據社會的導向,社會上流行什么特長班,家長就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學習什么,讓學齡前這些本該快樂游戲的孩子們被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所束縛。幾年前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一個周的這七天,這個只有六歲的小姑娘卻被她的家長安排要不停地往返于九個特長班,從京劇、繪畫到英語、手腦算等等,應有盡有,每天還沒到放學家長就等著要接孩子去學習,真的是一點自己游戲的時間都沒有,這可真的是“不是在特長班就是在去特長班的路上?!倍议L卻毫不在意,反而引以為豪,我不禁想問孩子真的快樂嗎?這些特長是孩子需要的嗎?孩子進入小學自然要學習的東西,何必要提前讓孩子學會,這不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長嗎?記不清是誰說的一句話:“讓教育回歸常識,回歸自然,回歸人性?!贝_實是這樣的,教育本該就是一件自然的事,讓孩子自然的長大,自然的獲取知識,自然的經歷一些事他們自然就會由懵懂漸漸變得成熟。一些功利性較強的社會教育機構會把一些錯誤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讓他們不自覺的產生焦慮感,家長再把這份焦慮傳導給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強加給孩子,讓他們獲取各種知識,這本來就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讓孩子像只提線木偶一樣任人擺布是我們家長想要的嗎?肯定不是!于是,有不少的家長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自由的生活、學習,但由于方法出現(xiàn)偏差,“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一部分家長也覺得孩子不應該是被束縛的,而應該是自由的,而且他們自己也常常被電子產品所吸引,沉迷其中。所以,用各類電腦和手機游戲來代替看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手機一放,孩子自然安靜,只要不妨礙家長,孩子們可以自由的看電視,閑著沒事就是捧著電腦、手機挨個看,甚至現(xiàn)在許多家長和孩子眼中游戲就是手機、電腦的代名詞,說起游戲來也都是只知道電腦游戲,可誰知,此“游戲”非彼“游戲”呀!想想我們的童年,踢毽子、翻花繩等這些簡單而又有趣的游戲,直到現(xiàn)在每當和同事、朋友們說起來的時候大家也都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的,這對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人來說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也許再過幾十年之后,等我們老了,也依然是割舍不掉的珍貴而美好的回憶。而我們的孩子們呢?以后回憶什么?自己拱在沙發(fā)上捧著手機玩游戲?自己對著電腦喊打喊殺?不用說這對孩子的健康、以及性格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單單就是以后回憶的時候估計也就只剩下遺憾了,孩子們會不會怨恨我們?所以,這樣的自由,這樣的游戲對孩子來說真的不是一個好選擇。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游戲,而幼兒園的活動就是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所以,作為幼兒園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更應該肩負起向社會以及家長宣傳游戲對孩子成長、發(fā)展所帶來的好處這樣的責任,而我們幼兒園也是這樣做的。從區(qū)域游戲玩教具的制作、快樂六一文藝匯報演出到民間民俗游戲的挖掘,再到各類體能游戲的設計等等,我們在園領導的帶領下,用我們的方式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五彩的回憶,希望在我們的引領和感染之下,家長們也能夠正視學齡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放開手,耐心等待,讓孩子們的童年能夠過得豐富多彩,而又輕松、愉快,在快樂游戲的同時也能夠自然的獲得各方面的體驗與進步。
愿我們的孩子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下快樂成長!
六月教育隨筆:老師,我為什么要這么做?
“老師,我為什么要坐好?”“為什么要這樣畫?”“為什么要穿襪子?”“老師,我為什么要聽你的?……”每次我們老師對他提出要求時,他就會用為什么來反問我們,這就是我們班的“十萬個為什么”晨晨小朋友,他是一個古靈精怪又非常呆萌可愛的孩子,當他碰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時,他就會用“為什么”來反問別人,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結果為止。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覺得什么,只是覺得這個孩子特別機靈,也很好玩會用這種方式來逃避規(guī)則。但是慢慢地我們就發(fā)現(xiàn),每次我們只要稍微對他提一點要求,他都會用“為什么”來反問我們,而且也越來越不聽我們老師的話,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我們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此,我們開始與他嚴肅溝通交流,幫助他辨別事情的正誤,讓他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該學的,什么是該糾正的。起初,晨晨對我們的要求很反感,甚至總是白眼對著我們老師,但后來他似乎也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慢慢反應沒那么激烈了,到最后也能完全按照我們老師提出的要求做,在各方面的進步也比較明顯。
從這件事中,我意識到對于幼兒身上出現(xiàn)的一些缺點,我們必須及時指出,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可愛、好玩而任其發(fā)展,這樣只會讓幼兒的缺點越來越多。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有責任幫助幼兒分清事物的好壞與正誤,讓他們在不斷的探索思考的同時又能明辨是非。
教育隨筆:為什么總是我錯
李鑫彤暑假從大班轉下的小美女,到新的班級都會反感和抗拒,李鑫彤來的時候從來不笑,也不太愿意和我們說話,總是去找孫菱蔓,她們有她們自己的小世界,也不想融入到我們班級的小朋友。她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會去上廁所,一開始我是不愿意的,因為班級有小小的規(guī)矩,但是因為她是新的孩子我還是放縱了一下。第二天,我在上課的時候有小朋友告狀說李鑫彤打人,我特別生氣的去說她,當時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可是李鑫彤對我說了一句話:“為什么總是我的錯,他先打的我”,我當時一下子心就涼了,她為什么不笑?因為她不開心。
我們倆來到寢室,我問她:“你為什么不笑呢”他說:“我不會笑”當時的我很吃驚,可是我有幾次看到她和小朋友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時露出了笑容。我又問他:“誰還說你了”她說“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總是兇我,我的爸爸也不和我玩”。經過這件事我們和鑫彤媽媽一起討論了,盡量讓孩子開心起來,不要總是那么有抱怨。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多看幾眼鑫彤,她和我訴說后也許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她也釋然了很多。也許我們應該多多關注孩子的小小內心,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讓我們要用心保護。
幼兒園教育隨筆: 我們的約定
金茜是從小班直接升入大班的孩子,她是個漂亮而且文靜的女孩,記得剛來的時候,她不會主動和我們交流,相處了一段時間以后,她能夠主動和我們交流了,還經常過來和我說說她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可是最近在幼兒園不愿意做操,有時排到隊伍中來也是有氣無力,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蹲著,甚至找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話。我看到此景,就要求她跟著我做操,而且讓她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做好。但效果并不大好,她依然是放任自由。
我考慮再三后決定,在離園前,把金茜抱到懷里、親親她,然后跟他約定好,并告訴他約定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金茜很感興趣的跟我做了約定。第二天到了做操時間,我提醒金茜:“還記得昨天我們的約定嗎?金茜做起操來果然精神抖擻,我也趕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鼓勵了她,她看起來特別的開心!和孩子約定好一件事情,然后孩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而愿意為之做出努力,這就是一種很良好的責任感。
幼兒教育隨筆:我們?yōu)槟愎恼?/h2>
我們?yōu)槟愎恼?/p>
戶外活動我們班開展的是玩呼啦圈。說實在的,這么小的孩子面對那么大的一個圈,也確有一定的難度。當時孩子們對于我的示范手臂搖圈,無從下手。但孩子的好動天性和我的督促、鼓勵,孩子們堅持不懈的練習著,不厭其煩的重復著搖圈、掉圈、揀圈一系列動作。
可唯獨鄭光潤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于是我走到他面前,輕輕地問他:“你怎么不搖?”他看了看我,低下了頭,我又跟他說:“你看小朋友們都在練習,你也練一練,壞了不礙事的。”可他還是不練,也許是不會的緣故吧。就這樣我們一到活動時
,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拿圈、玩圈,并隨著經驗的積累,孩子們的技藝大有長進,并且三五成群的展開了比賽性的競技。可鄭光潤始終還處于旁觀者的狀態(tài),我越來越覺得在這個事上,他好像是被排斥在大集體之外了。他應該學會自立、勇敢、堅強,與小朋友打成一片。于是,在一次活動前,我與他進行了一次交流,當我問他為什么不愿意玩圈時,他還是紅著臉不說話,我又耐心的詢問原因,最后他才小聲的告訴我說,他不會,怕小朋友嘲笑他。聽了后我心里一沉,這孩子心太重了,我摸了摸他的頭,告訴他,小朋友們都不會,你們的本領都很大。聽了后,我看到他的表情略有好轉,于是我繼續(xù)誘導他,你會嗎?你給老師搖一個看好嗎?這時只見他慢慢的拿起了圈搖了起來,我?guī)ьI孩子們?yōu)樗钠鹆苏?,他羞澀的笑了,看著他久違的笑容,我心里一陣釋然。
不要吝惜你的贊美
最近,我們園學了一套新體操。剛開始,孩子們興趣都很濃厚,學的也挺帶勁。可是沒過幾天,有幾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就故意東張西望,假裝看不見前面帶操老師的眼神。有的說個不停,有時還蹲在地上。我有些看不下去了,瞪了他們幾眼,他們還是故意不看我,繼續(xù)聊自己的。真是急死了!難道孩子們的興趣就這么短暫嗎?
今天又到了早操時間,剛做了一會兒,他們幾個有開始搗亂起來,我開始狠狠瞪了他們幾眼,沒過幾秒鐘接著又開始。我想這樣可不行,走過去對他們幾個說:“我看剛才你們做的動作真好,好像是一個功夫大俠”。
“呀!淑鑫的手臂伸的真直喲;!宇飛跳得好高!”我這一夸,這幾個孩子較起勁來,一個比一個做得認真。緊接著,全班所有孩子做的都很認真,可能都想讓老師夸一夸自己吧!到底是孩子呀!
教育隨筆:幸福是什么
教育隨筆: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
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毙腋2皇墙o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
對于我,一個幼兒園老師來說……
其實幸福很簡單。每天早上來園,能聽到孩子們響亮地叫著“老師,早上好!”;集體活動時,能感受孩子積極快樂的發(fā)言“老師,讓我來”;游戲時,看著他們爭先恐后地邀請我“老師快來,到我們娃娃家來做客”……作為一名教師,每當此時,我就感到非常地幸福,告訴自己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希望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其實幸福很簡單。當小朋友剛來到幼兒園的時候,他們有很多事情都不懂,自理的能力也很差,有的小朋友甚至哭鬧……,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教育與照顧,小朋友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會自己吃飯了,會和小朋友合作玩游戲了;升入中班了會自己獨立看故事書了,懂得分享了等等;到了大班成了老師的小助手,會幫忙收拾小碗了……,看到一個個小朋友的茁壯成長,曾經的付出有了收獲,真的感到很幸福。
其實幸福很簡單,教師的幸福感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感受。用細心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用耐心地去尋找孩子的閃光點,用愛心地去關愛孩子的一點一滴,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真正地信任你,那你就是一個真正幸??鞓返慕處熈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