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愛聽我講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給幼兒講故事 幼兒講故事 幼兒教師講故事我們班的孩子最愛聽我講故事了,每次我講故事他們都聽的全神貫注、津津有味的。又到講故事的時間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準備聽我講故事。我突發(fā)奇想,何不自編一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呢?與他們朝夕相處,感人的事還真不少。
振原近來喜歡助人為樂,就讓他來當故事里的主角吧!故事講述了振原和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玩耍所發(fā)生的事情,其中很多是根據(jù)振原平時幫助老師、小朋友的事情改編的。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振原那張圓圓的臉上滿是興奮之情,兩只眼睛瞇成了兩道彎彎的小月牙兒。下課后,他們紛紛問我:“老師你故事里的原原是不是振原呀?”我高興地說:“對呀!以后誰表現(xiàn)好,我也請他到我的故事里來?!焙⒆觽兟犃藲g呼起來,都要我把他們編到故事里。
從那天起,我開始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并把他們一些好的行為表現(xiàn)遍進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同時,我也將他們中的一些不良行為編進故事,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他們指明進步的方向。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有了不小的變化:原先不懂禮貌的孩子變得懂禮貌了,不講衛(wèi)生的孩子也知道講衛(wèi)生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這個故事不好聽
教育隨筆:這個故事不好聽
今天午睡時,我給孩子們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都靜靜的聽著我講故事,雖然有的孩子聽過,但也靜靜的認真聽,故事講完了,我輕輕地問“故事好聽嗎?”“好聽”孩子回答道?!斑@個故事一點也不好聽。”徐嘉怡小朋友小聲的嘟嚷著,我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責備她,壓住火氣問她“為什么不好聽呀?”徐嘉怡抬起頭看著我認真的說:“故事中得小女孩不好,她太窮了,整天餓肚子,整天挨凍,最后還死了?!蔽衣犕觊L舒了一口氣,原來孩子不是說我講故事不好聽,而是說故事中的內容不好聽,孩子認真聽故事并且感受到小女孩的痛苦,幸虧我沒有發(fā)火,幸虧我忍住了??粗⒆诱J真的臉龐,我心里突然很感動,我趁機告訴孩子們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憐,她沒有新衣服、沒有飯吃、也沒有錢上幼兒園,可我們小朋友什么都有,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地珍惜這一切?”“是”孩子們都大聲說,“好,那現(xiàn)在你們現(xiàn)在聽老師的話好好睡覺,好不好?”“好”孩子們都閉上眼睛,不一會兒一個接一個的都睡著。我坐在一邊想著徐嘉怡說的話,暗自慶幸,幸虧我沒發(fā)火,幸虧我問了一個“為什么”,那樣就聽不到孩子最真誠的回答了。
在本故事中,我為我自己感到慶幸,因為我對這個孩子的寬容和信任,讓他說出對故事內容的感受。我也為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老師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當我們聽孩子把話說完,我們是不是也有一種回到純真時代的感覺?感謝孩子們教育了我們,讓我們重新童年一回,青澀一次。聽孩子把話說完,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孩子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表達自己的權利,更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權利。在以后的教育中生活中請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大人們往往沒有太多耐心去聽完孩子的想法,去分析他們?yōu)槭裁础6∏∥覀冞@個職業(yè),卻是最具挑戰(zhàn)和重要性的百年育人的大業(yè),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靜下心來聽孩子把話說完。作為父母聽孩子把話說完。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傾聽,是對孩子的滋養(yǎng),更是對自己的修行。
教育隨筆: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隨筆: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guī)资?幸福最重要.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有時候幸福感源于幼兒真誠的愛與關心的師幼交往中。當教師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以一份真誠的愛來回報老師。對于老師的付出來說,孩子的愛是最大的安慰和補償,也是她們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師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春天的中午,孩子們正沉睡在夢鄉(xiāng)里,我在辦公桌前寫活動計劃。因為吃了感冒藥,頭沉得抬不起來,不知不覺趴著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聽見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在議論:“劉老師休息了?!薄皠⒗蠋熆人院脜柡Α!薄澳銈儎e吵了,把劉老師吵醒了?!薄拔覌寢屨f,感冒要多穿衣服,劉老師趴著睡覺,不冷嗎?”“我去給她披件衣服?!边@時,幾個幼兒來給我蓋衣服了,我沒打算“醒”來,我不想讓這種被關愛的感覺這么快跑掉。我靜靜地趴著,默默地享受著這份由孩子向我詮釋的幸福。孩子們帶著體溫的衣服包圍著我,我在這份呵護中被深深感動了,我的內心得到了愛的滿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孩子的愛是滿足教師愛的需要的重要途徑。與成人之愛相比,孩子的愛更顯得真摯和純潔,更接近愛的本質。這就是為什么孩子的愛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過,得到孩子愛的前提是教師對孩子的愛和喜歡,因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些本來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幸福的人”。還是看看下面兩位老師的感受吧:
“慢慢地給孩子的愛多一些,孩子的回報也多一些?!薄白詮奶と胗變航逃@一行,整日與孩子為伴,心中時常為孩子而感動,為他們的純真、為他們的熱情。和孩子相處,不需要偽裝,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會有回報;你愛孩子,他們自然也會愛你;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有時候幸福感源于幼兒的天真無邪。
天真無邪是兒童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是拯救異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劑良藥。幼兒的天真無邪使教師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體驗到一種幸福。許多老師談到了源于幼兒天真無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師說:“工作中還有幸福,因為我們工作時面對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對象比較單純,心情比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別是他們身上經常發(fā)生一些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覺得特別有趣。比如說,我班上有個小朋友不怎么來上幼兒園,家里人非常寵愛他,有一天他來到幼兒園,玩積木時不小心把積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彎不下腰,這時他喊我們班性格較犟的一個幼兒幫他撿,那位幼兒就幫他撿了,他對幫他的那名幼兒說‘謝謝’,對方說‘不用謝’。當時我看了覺得特別有趣,因為我以為那個幼兒不會幫他撿的,誰知他幫他撿了,并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幕很有趣?!?/p>
另一位老師說:“工作中也有快樂,小孩蠻可愛的、蠻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歡小孩的,覺得小孩好玩。跟我媽一起上街時,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覺地走過去摸摸她的頭,我媽還說:‘你在幼兒園還沒煩夠呀!’上課時,小孩也蠻好玩的,他們的有些行為讓我覺得好意外?!?/p>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面對同樣的教育對象,有的老師能從幼兒身上獲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師獲得的卻是苦惱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師如何看待幼兒、如何與幼兒交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
如何獲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呢?
我認為要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幼兒。長時間和幼兒在一起,教師有時會不自覺地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幼兒或者把幼兒僅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對象。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就是要看出幼兒身上的優(yōu)點,把幼兒看成活生生的富有靈性的個體,完全地接納他,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來審視他。完全地接納幼兒意味著教師所持的是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意味著教師對兒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這種尊重和理解本身也會給教師帶來幸福。在訪談中,許多老師談到了隨著自己對待孩子方式的變化而體驗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師說:“做了母親之后,對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嚴厲,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對幼兒更加寬容了,不易發(fā)火,所以孩子給自己的愛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親之前,只是以老師的身份自居,對孩子較嚴厲,但也得不到孩子的愛,感覺并不幸福。”
我們要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老師們常習慣于帶領幼兒做這做那,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較多。也就是說這種師幼交往更多的時候是建立在工作關系上的,這種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沒有感情,有著明確的功利目的——完成預定的教育任務。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并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就等于是教師親手剝奪了讓自己感受另一個心靈的機會。因為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教師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最終也會變得干涸,當然也就沒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fā)現(xiàn)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在訪談中也發(fā)現(xiàn),凡是能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往的老師,都能體驗這種交往帶給她的幸福。
教育筆記:《聽故事》
教育筆記:《聽故事》
每天中午吃飯前小孩都有看電視的一段時間,我不想讓孩子養(yǎng)成每天吃飯前看電視的習慣,于是我想到了給孩子們講故事。
在飯前的半個小時,幼兒們洗完手后,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小紅帽》。在講完故事過后,我提問了幾個問題,只有少數(shù)孩子回答上來。我又將故事重復講了一遍,講完故事后,我又問:“誰也來當小老師,給小朋友們再講一遍?”令我很意外的是,我請了兩個專心聽故事的小朋友,講得都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還有個小朋友幾乎就是把每個小節(jié)用簡短的話概括出來的。可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故事能力比較缺乏,我還是給予肯定的評價,用一些積極鼓勵的話去引導幼兒,例如:“軒軒寶貝你太棒了,因為你聽得很認真,一下子聽出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揚揚小朋友,你真厲害,小朋友們聽他講得多好啊”等等。這樣表揚了聽故事認真的孩子,又鼓勵了其他孩子認真聽故事。
第三天飯前半小時,我又講了一遍《小紅帽》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他們比上次聽得好多了,我在請小朋友們上來當小老師的時候,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手。雨桐小朋友在講故事的時候,講得津津有味,感覺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了。讓孩子在聽故事后學會自己去講這個故事,是一種詞匯運用能力的訓練方法,一種解釋和理解能力的訓練方法。由此看來,幼兒需要在成人和老師的鼓勵下不斷成長和進步,喜歡和同伴相比較,總想著自己要比別人做的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因為在故事中有感動,有溫暖,有智慧,還有幽默。聽一個故事就可以體驗一種生活,還可以在生活中加入幻想。即使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它也總有一個完滿的結局。在聽故事時,我們能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相信,只要老師愿意去耐心地培養(yǎng)和教育他們,在看到幼兒進步時,積極地給予肯定與鼓勵,孩子們會越來越棒,很快就會養(yǎng)成好的傾聽習慣的。
教育隨筆:書里藏著好聽的故事
餐后活動,大家陸續(xù)來到小兔書吧,拿起書本看了起來!進餐后你也來到了小兔書吧,你拿起一本書,并沒有看,只是坐在那發(fā)呆。這時吳奕潔注意到了你的書。他開始給你講書里面的故事,你似乎也被她吸引了,微微傾斜上身注意看著。你已經和潔潔頭挨頭看著,潔潔繼續(xù)給你講著。
故事講完了,你拿起書,認真的看著什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樣的學習可能在發(fā)生
先前餐后活動老師說可以拿書看時,,你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坐在那里折折紙,有時玩玩旁邊的認字積木。今天你卻拿了一本書,說明你對書感興趣了。潔潔也一定講得很好聽,吸引著你逐漸和她靠在了一起。隨后你也自己打開了書,認真的看起了書來,你一定知道了書里原來藏著那么多好聽的故事。老師相信你也變得愛看書了,對嗎?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你已經開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老師會推薦你常去小兔書吧,那里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去閱讀。也期待著有一天你也能與同伴分享你從書中看到的精彩故事!
教育隨筆:我喜歡的故事
幼兒故事是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幼兒聽故事,不僅能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產生心靈意義的互動,還常常情不自禁的進入情景。聽故事還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幼兒知識,培養(yǎng)幼兒專心傾聽的好習慣。
文澤媽媽給孩子們帶來的是安徒生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她講的很生動,孩子們聽得很專注。故事講完了,文澤媽媽問:“故事里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楊浩成說:“有皇帝,有大臣?!蹦嗫尚勒f:“還有兩個騙子?!眹颊f:“騙子說他們能織最美麗的布,做成最美麗的衣服”。書赫說:“騙子說愚蠢的人是看不到衣服的,聰明人才能看到?!睆V超說:“騙子是騙人的,其實什么也沒有,皇帝受騙了?!焙栖幷f:“他們都沒說實話,小孩說的才是真話?!焙⒆觽兤咦彀松嗟恼務撝约簩适碌睦斫狻N臐蓩寢屨f:“你們聽的很認真,回答的都很好,《皇帝的新裝》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晨旭說:“”遇事要多動腦筋?!背接暾f:“做人要誠實?!蔽臐蓩寢屝α耍骸澳銈冋f的真好?!痘实鄣男卵b》告訴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做人要誠實,不愛慕虛榮才不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媽媽的故事講完了,接下來是孩子們來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童子軒講的是神話故事《女媧補天》,講述的是女媧為了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品質以及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李政銳《哪吒鬧?!返墓适掳押⒆觽兩钌畹匚?,哪吒超人的本領讓孩子們贊嘆不已,同時哪吒勇敢、嫉惡如仇的性格深受孩子們喜愛。妞妞還講了《小紅帽》,國良和劉皓軒講了《烏鴉喝水》,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
講故事結束了,通過聽故事提升了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開闊。講故事則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自信。另外,故事的獨特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還會將他們帶入輕松快樂的閱讀之旅。
幼教隨筆:讀個故事給孩子聽
那還是幾年前了,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站在了一所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
那還是幾年前了,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站在了一所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
那是一群剛剛離開幼兒園入學還不久的孩子,有的小女孩還很小,很規(guī)矩地挺著腰板坐在課桌后面,使勁睜大清澈的眼睛盯著我;有的大個子的小男孩,因為坐不住,不時偷偷地撓撓腦勺抓抓胳膊,機靈活潑的本性在他們同樣純真的眼睛里一覽無余。看著這些孩子,我忍不住笑出聲來,教室里好端端的寧靜和莊嚴被我莫明其妙的笑聲趕得無影無蹤。我扔下手里寫滿拼音的課本和厚厚一疊教案,拿起隨身帶著的《安徒生童話》,為他們讀起了《海的女兒》。
為什么要他們一動不動地坐好,老老實實地跟著我的教鞭發(fā)出一樣的聲音?為什么要不斷地威脅他們不許胡思亂想、不許讀錯……于是從那天起,每周語文課上必有一堂,一個忘情的大女孩會帶來白雪公主和賣火柴的小女孩,領著一大群天使般快樂的孩子坐上巫婆的魔杖,盡情地掉進童話世界里怎么也不肯出來。
是的,那是段很快活很美麗的時光,每一次故事的結束,教室里都是一片久久都不忍去碰的安靜。我自恃高傲地以為,只有我自己才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可每一次我都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我激動時早有孩子拍起了雙手;在我忍俊不禁時早有孩子哈哈大笑起來;在我難過時早有孩子流下了淚水……在孩子面前,我一點也高大不起來,因為他們總是比我更快地感受到一切微妙的情感和周圍的世界。
為什么要高大呢?為什么要自恃高傲?當我們跟孩子平等地站在一起時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世界竟因為成長的痕跡而逐漸狹隘起來。我們空虛、苦悶,因為諸多雞毛蒜皮的煩惱而焦躁不安,而孩子呢?去看看他們的眼睛就知道了。在我們面對事物的敏感變得越來越遲鈍時,孩子的心卻因為故事的力量而寬容起來。正是這種寬容使他們的成長變得更青翠更有生命力,不是嗎?
那些日子的陽光淡淡地擠進教室,靜靜地趴在每個人的身上。站在陽光里,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把最美的故事送給他們,這是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因為我知道,將來的某一天,他們會因為曾擁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而感謝童年,感謝生命!
教育隨筆:棚子的故事
午飯后,帶孩子們去種植園地看一看,已經成了我班的必修課之一。
“老師,怎么蒙氏班的小苗苗上面有好多小棚子???”李紳宜小朋友首先大聲嚷起來。隨著他的喊聲,孩子們立刻圍到蒙氏班的種植園地?!袄蠋煟墒习喾N的是什么呀?”“老師,為什么上面要搭個棚子?。俊薄斑@誰不知道,搭個棚子是怕小苗被太陽曬死啊!”“不對,搭個棚子是怕小苗被雨淋了。”“不對,老師說過,小苗生長需要陽光,它才不怕太陽曬呢,小苗生長還需要水,它也不怕雨,搭個棚子是因為它想在里面藏貓貓?!甭牭胶⒆觽兊脑捳Z,我真是佩服他們的奇特想法?!袄蠋?,你說,為什么要給小苗搭個棚子???”孩子們的爭論沒有得到統(tǒng)一,他們一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懊墒习嗟拇蟾绺绱蠼憬惴N的是辣椒和茄子苗,他們給小苗搭個棚子的原因是……”我剛要給孩子們解釋,立刻想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啊,于是我就找來蒙氏班的老師進行了商議?!昂⒆觽儯覀儼哑渲械囊活w小苗的棚子撤掉,我們每天都來看看,搭棚子和沒有搭棚子的小苗的生長變化有什么不同,好不好?”“好!”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答應。在他們的注視下,我把其中的一顆小苗的棚子撤掉了。
接下來的幾天里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和孩子們每天都會去種植園地看看,并且在記錄本上記錄下天氣狀況和小苗的生長情況。
一天天過去了,搭棚子的小苗漸漸茁壯起來,而沒有棚子的小苗已經漸漸枯萎。對于枯萎的小苗,孩子們很傷心,有的孩子還建議說再給它搭上棚子……雖然棚子又一次搭在這顆小苗上方,但是小苗到最后還是死掉了,孩子們難過了好多天……
當我再一次問為什么小苗的上面要搭個棚子時,答案已經是非常的統(tǒng)一,可見,孩子們通過對比已經明白了為什么要在栽植的小苗上面搭個棚子的原因了。
有的時候老師不一定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都要告訴孩子們,給他們留個懸念,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尋找答案,這樣會帶到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他們親自試過,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印象會更加深刻。
教育隨筆:蒜苗的故事
前些日子,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寫觀察記錄,我在種植區(qū)里讓孩子們帶來了自己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種好的蒜。他們每天幾乎都要去給自己的蒜澆水,并且總是問我,曾老師,我的蒜苗什么時候才能長出來呢?看著孩子那急切的小臉,我知道,這小小的花盆里,同時種下的是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一周過去了,孩子們種下的大蒜開始露出了小小的芽,他們歡呼雀躍著,為這終于盼來的勞動果實。出了土的蒜苗長得很快,三天就長得很好了,孩子們的觀察記錄也是記得各有千秋,有的用小黑點表示,剛開始的小點畫得很小,表示蒜苗剛長出來,以后的黑點就越來越大了,表示蒜苗長得越來越高。也有小朋友用豎線來記錄蒜苗的成長過程,剛開始的豎線很短,表示蒜苗剛出土,以后畫的豎線越來越高,表示蒜苗越來越高……看著孩子們這些稚嫩的觀察,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每當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時,我總是激動地去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快樂著他們的快樂。
孩子們在種植蒜苗的過程中,學會了耐心等待—等待蒜發(fā)芽,學會了持久去干一件事—堅持給大蒜澆水,學會了愛護自己的勞動,同時也鍛煉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名老師,可不可以在這個過程里,讓每一個腳印更清晰、更有力。讓每一個腳印,變成跳躍的音符,舞動成歡樂的樂章。我想,努力就會有回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有心的老師,定會收獲很多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