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教師“家長工作”的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幼兒園家長工作 幼兒園家長工作心得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在家長工作中,我園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溝通智慧,為教師提供“家長工作要訣”,并定期舉辦“案例研討會”和“家長工作暢談會”,給予教師方法上和心理上的指導和支持。
一、家長工作要訣
不少年輕教師在家長工作方面缺乏經驗,常常處理不好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做好家園溝通工作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也需要教師平時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為了讓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掌握家長工作要領,我園匯集了一系列典型案例,經過集體討論、分析、總結,把家園工作經驗概括整理為簡單易記的條文,形成了“家長工作要訣”,記錄在便于攜帶的手冊上。
“家長工作要訣”并不是冰冷的規(guī)章和制度,它的每一條都類似于教師的獨白,讀起來親切而溫暖。它針對家長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配合典型案例的解析,以簡單、明確的語句揭示了教師與家長溝通中的要點,為教師提供了一種處理問題的思路。下面舉例說明。
“要訣”之一:請這些家長在一起聊聊.或許能讓那個孩子的家長有所收獲。
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之間常常有很多共同話題和共同感受,教師雖是專業(yè)人員,但有時在教育方法的指導上不如其他孩子的家長有說服力。這條“要訣”提示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一部分教育理念較為科學的家長去影響其他家長,例如可以通過組織小型家長會、結對交流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一些家長參與討論,發(fā)表各自的觀點。
“要訣"之二:與家長交流時先說說孩子的優(yōu)點與進步,再微笑著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共商對策。
一般情況下,教師與家長的交流重點往往是孩子的缺點,教師很少向家長提及孩子在幼兒園的良好表現(xiàn)或趣事。家長總感覺自己是在受批評,而不是與教師平等對話。這條“要訣”提示教師平時應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記錄孩子的閃光點,并在溝通中傳達給家長,使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全方位的關注。
“要訣”之三:這個孩子兩天沒來了,記得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良好的家園關系有賴于平日的積累。當孩子請假時,一個問候電話無需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卻能讓家長感動于教師認真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從而對教師更加信任,為良好家園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
“要訣”的形成是一個積累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除了參照“要訣”之外,還要在工作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把它們總結成新的“要訣”,使其趨于完善。
二、案例研討會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離不開團隊的支持。教師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與其一個入冥思苦想,不如大家集思廣益。鑒于此,我園每學期定期舉辦家園工作“案例研討會”,組織教師討論典型案例,共商解決策略。
在研討會前,園領導組織教研骨干收集教師們感到困惑的案例,如當孩子的爸爸和媽媽教育意見不一致時,教師該怎么做?教師安排班上一個自控力較弱的孩子跟一個自控力較強的孩子同桌,但自控力較強孩子的家長不愿意,教師該怎么辦?教研骨干選擇其中的2~3個案例向全園教師公布。選擇的標準是案例必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尚無成功的經驗。
研討會當天,園領導一般會設2~3個分會場,各討論一個案例。教師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其中一個會場參加討論,最后集體匯總交流。在討論中,大家對案例進行分析,發(fā)表各自的見解,產生觀點的碰撞,討論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便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有所借鑒。下面我展示的是一次研討會實例。
案例:班上很多家長都向教師提要求,想多給自己的孩子發(fā)言的機會。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月月始終不愿舉手發(fā)言,站在身后的月月家長硬拉起他的手,他也立刻放下。于是家長用手指著自己的孩子,示意教師請月月發(fā)言,這使教師犯了難。最終,教師仍然沒請月月發(fā)言,家長因此繃起了臉。
教師的困惑:這看似一件小事,但確實為難。讓月月回答吧,要是別的家長也那樣要求我,我怎么辦?不讓月月回答吧,一是家長肯定會不高興,二是如果月月一直不愿舉手發(fā)言,難道真不給他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嗎?班里有不少家長都在不同的場合要求我多給孩子發(fā)言的機會,我該怎么處理呢?
發(fā)表各自見解:有的教師認為應該給月月發(fā)言的機會:首先,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教師應了解孩子不肯舉手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性格內向,那么教師就應該給他機會發(fā)言;其次,教師應理解家長迫切的心情.給予孩子這次機會.否則,不利于今后的家園溝通。也有的教師認為不應該給月月發(fā)言的機會:首先,教師是家長工作的引領者.應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其次,讓月月發(fā)言雖然尊重了月月家長的意見,但忽略了其他家長的感受。
總結核心問題:主持人(教研骨干)從大家的觀點中總結出解決這一事件的核心:引導家長從孩子的角度看待發(fā)言問題。
提出解決思路:教師們針對核心問題進行討論,提出了解決思路:1.教師當時可以請月月發(fā)言,并且說:“好,這個問題我們請月月來回答,下一個機會就要給其他小朋友了?!边@樣既是給月月家長的一個安慰,也是對所有家長的一個暗示。2.如果班上不少家長有類似要求,教師可以跟家長開誠布公地談談自己對孩子“積極發(fā)言”的思考,也可以組織一個小型座談會,邀請家長一起談談看法,還可以請教育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幫助家長分析引導,等等。
選定方案并實施:研討會后,這位教師在分析了本班幼兒與家長的情況后,選擇了組織小型家長交流會的方案。在交流中,教師首先與家長共同探討了班級里孩子多、機會少的問題,引導家長進行換位思考,一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是否每個孩子都想要發(fā)言,二是站在教師的立場考慮怎樣才能公平地分配機會。討論后,家長漸漸能從多角度看待孩子的發(fā)言機會問題。有的家長提出,要在每個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發(fā)言確實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長從自
己童年的經驗來分析孩子的心理,發(fā)現(xiàn)的確不是每個孩子都愿意舉手發(fā)言的,培養(yǎng)孩子要循序漸進,一廂情愿地逼迫孩子,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還有的家長指出,有些孩子確實愛發(fā)言,但頻繁發(fā)言不一定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利。最后,家長們提出,只要教師能夠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把握指導尺度,家長一定會支持教師的。
三、家長工作暢談會
在家長工作中,教師難免會和家長產生一些誤會和矛盾,例如,教師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的精力卻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身上的一些小傷而遷怒于教師;家長會因為與教師之間的誤會而去向園長投訴……這些誤會和矛盾讓教師感受到壓力,進而產生消極情緒。教師帶著消極情緒工作,不僅會使日常的家長工作陷入惡性循環(huán),還會產生職業(yè)倦怠感。
我園一直突出人文化的管理理念,努力構建民主的、相互支持的團隊氛圍,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針對教師在家長工作中可能產生的消極情緒,我園設置了“家長工作暢談會”,幫助教師疏解消極情緒,放松心情。暢談會前半部分的主要目的是“疏通”,讓教師們盡情宣泄工作中的委屈,同時充當忠實的聽眾。很多教師都說,把委屈說給能理解的人聽,得到大家的安慰,心情就會好起來。暢談會后半部分的作用是“引導”,在所有委屈一吐為快后,主持人引導教師平靜地思考,并找出一種積極的辦法化解家園間的矛盾和誤會。
例如,在一次暢談會上,一位教師說了這么一件事:蕾蕾的媽媽向園長投訴,說教師對蕾蕾有偏見,不理不睬。起因是有一天蕾蕾做錯了事,教師批評了她。第二天,蕾蕾媽媽送孩子人園時,孩子喊了“老師早”,教師卻顧自忙著處理別的事,沒有聽見。從此,蕾蕾媽媽就覺得教師肯定不喜歡蕾蕾。久而久之,誤會越積越深。
聽了這位教師的敘述,許多教師深有感觸,她們也表示有家長經常抱怨早晨送孩子入園時教師不夠熱情,傍晚接孩子時教師又總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教師很委屈:在那兩個時段里,那么多家長進進出出,教師既要接待家長,又要關注幼兒的情況,實在顧不過來。
大家經過討論想到了一些辦法:1.班里幾位教師可以有效分工,互相輪流,一位當“迎賓員”,接待家長和孩子,其他的則負責照顧早上來得早或晚上接得晚的孩子。2.了解班里每個孩子和家長的個性特點。尤其是對于內向型的家長和孩子,教師要主動跟他們打招呼。3.時刻記得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家長工作暢談會”釋放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fā)了教師的工作潛能,使他們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家長工作中。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智能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獨特的外貌。即使他有兄弟姐妹,他也有不同類型的才能和興趣。但是所有的孩子與生俱有一種熱情,那就是準備好了接受學習的方法。因此,學校的責任就是對孩子進行教育和正規(guī)的訓練,但是到孩子們5、6歲時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時,通常他們的學習模式也已經形成,學習的興趣也已經養(yǎng)成。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常常在入學時,就已經形成了自己是一個學習者的信念。
孩子們是如何理解他們是學習者這一點,對他們在學校取得成功產生巨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還影響著他們一生的成功。他們對自身是學習者的理解,最初來自于家長為他們提供或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及經歷。
孩子有8種不同的智能,所以家長針對每種智能給孩子提供經歷、環(huán)境和機會。
通過提供給孩子一些有趣并能讓他們興奮的經歷,通過讓孩子走過反復和成功、挑戰(zhàn)和失敗并重的一段歷程,家長發(fā)展著孩子的各種才能。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具備一定的潛力,所以家長能否保證孩子有機會探索和尋求每一種智能(并不僅僅局限在那些家長可以輕松提供的機會)這一點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撇開智能,家長當然需要提供愛和一致性。家長需要愛孩子,需要照顧孩子,需要發(fā)展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需要建立一致的規(guī)矩,因為我們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我們要注意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這一點也很重要。他們真正明白:我們做的要比我們說的更重要??粗覀冞\用所有的智能,他們體會到每種智能都有其價值,并且每種智能都是可以學習的。與此相關的是,緊隨其后的主張都建議在發(fā)展孩子的智能時,要有父母的參與、與孩子的相互作用。那些由受過訓練的專家來教授的課程及訓練智能的方法當然是好的,但是沒有哪種形式能夠比孩子和家長在一起學習更好。
雖然存在著8種智能,并且與之相關產生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環(huán)境和文化的影響(例如:幾百年前,自然智能遠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重要),但許多人認為: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這些學業(yè)性的智能比其他智能重要,其中語言智能是最重要的一種智能。
這種看法在教育中看上去是肯定對的。事實上,在每種文化中,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在學校是最有價值的兩種智能。那是因為,不考慮文化因素,像醫(yī)生、律師和工程師這些擁有高薪、高地位的職業(yè)絕大多數(shù)需要個體具有很高的學業(yè)智能。既然,學校的形成最初是為了培養(yǎng)工人和公民,那么確保學生精通語言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就自然成了教育家的一個必然的目標、學校關注的焦點。
語言智能的定義是:對詞義和詞序的敏感性。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具有很高的語言智能的人能用語言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與人交流非常清楚有力。一個具有很高的語言智能的人閱讀和書寫都很好,(通常)具有很大的詞匯量,能將單詞的運用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一個具有很高的語言智能的人具有很強的說服別人的能力(這就是為什么領導者通常都是演說家或作家)。對一個具有很高的語言智能的人來說,單詞并不僅僅可以表達意思,還可以進行繪畫。詩人都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他們牢牢地抓住語言,使之能表達綜錯復雜的情感。多語言翻譯家具有一種不同的語言智能。顯然,小說家和記者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那些從事廣告公司的文案、市場創(chuàng)意和電臺節(jié)目主持的人員也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政治家憑借他們說什么或怎么說來影響公眾、發(fā)展自己的追隨者,他們當然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的組成元素包括閱讀、書寫、作詩、演講、聽力和對其他語言的熟悉程度。幾乎在每一個領域或專業(yè)中,擁有語言智能的技巧是很有用的。
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的幼兒的特點是:
*喜歡聽別人朗讀(即使是6周大的嬰兒也喜歡)
*喜歡聽別人講故事(同樣,6周大的嬰兒就能聽到和識別)
*喜歡提問,特別是喜歡提“什么?”和“為什么?”
*熱衷于與任何一個能成為他的聽眾的人對話
*永遠不會滿足于簡短的答案(不管答案是否正確)
*喜歡閉上眼睛,在腦中幻想他所聽到的景象
當那些具有很強的語言智能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喜歡:
*寫書或出版報紙
*制訂大型讀寫計劃
*向同齡人和成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演講
*除學校布置的任務之外,寫自己的故事
*聽“書的錄音”
*玩文字游戲,填字游戲,用雙關的詼諧語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表達能力
只要小平平哭個一聲,媽媽就知道他是餓了,還是尿濕了,因此,到了快3歲的年紀,平平還是習慣只要不順心或遇上挫折就用哭的,然后,媽媽就又開始猜測他到底是為什么事不開心。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顯然十分重要,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孩子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與他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好壞影響著孩子的人際關系、課業(yè)學習、未來成就等,而且不是口才流利就一定是好的,說出來的話是否讓人覺得很舒服,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二、常見的育兒問題
1、總是提前滿足孩子
父母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注意他的一顰一笑,孩子哭什么,還沒開口,父母就已經猜出來了,并且盡快地滿足他,卻忽略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懂得你的孩子要什么,忽視了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想法和需求。
2、老是替他說答案
有的孩子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好,一件事說得七零八落,沒耐心的父母,總是開口幫他說答案或直接替他做結尾。久而久之,孩子的表達能力顯然不會有提高了。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
1、請他用說的
當孩子以哭來表達時,父母應該告訴他:請你好好說清楚,不然,我沒辦法幫助你。慢慢地讓孩子習慣開口表達事情。
2、多陪他說話、閱讀
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是有階段性的,他是從聽慢慢進入說,而詞匯累積的多寡會影響孩子的表達力,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就多和孩子說話、聽他說話、閱讀故事等,讓他建立豐富的語言基礎。
3、修正表達方式
說話的禮貌也是需要學習的,對孩子來說,他們有時候說得太直接的言詞,聽在別人耳中,不見得很舒服,家長需要適時提醒孩子,該怎么說會更好。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很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特征:與人交往時落落大方,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公眾面前表演毫不怯場......
相信很多粑粑麻麻會問:“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而我們家娃卻總是扭扭捏捏,總是看起來信心不足呢?難道這是先天決定的?我家孩子比較內向,難道就不能自信表達了嗎?”
那么問題來了,內向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自信表達?
答案是肯定的,TED演講中不少厲害的演講者都是內向型人格,而五十多年前,在臺上慷慨激昂地發(fā)表《我有一個夢想》的馬丁路德金,以及發(fā)表《葛底斯堡演說》的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同樣也不是外向的人。
自信表達是種能力,就像游泳、開車一樣,是種能夠讓孩子受益終生的技能,它從來就無關乎性格,也絕對不是外向型孩子的專利!
事實上,要想學會自信表達,這兩個要素必不可少:一、開口說的勇氣和自信;二、有趣充實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言之有物”。
如何讓孩子的表達兼具以上兩點要素,英孚英倫戲劇表演營,奏是這么神奇!
這個冬令營由英孚全球研發(fā)團隊精心研發(fā),引入劍橋原版短劇校園劇,讓孩子們在鍛煉臺詞和肢體語言表達的同時感受原汁原味的英倫校園文化!
全英文浸入式環(huán)境,幫助提升開口表達的自信
粑粑麻麻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年齡越大,似乎越不愛表現(xiàn),明明小時候很愛唱歌跳舞表演節(jié)目的,到了小學高年級或是進了初中后,就開始變得害羞不敢說。
別擔心,英倫戲劇表演營的課堂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和“老師在臺上唾沫橫飛,孩子在臺下昏昏欲睡”的傳統(tǒng)課堂不同,英倫戲劇表演營的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要全身心投入,和外籍培訓師一起觀看原版視頻、朗讀臺詞、背臺詞、練走位、排練……在浸入式的英語環(huán)境中,提升開口自信!
想象一下,面對身邊一群動作夸張、表情豐富的同齡人,再靦腆的孩子,也會很快進入角色,被激發(fā)出表達的欲望。
小E同事的女兒多多今年小學五年級,平時特別靦腆,以前來公司,叫小E“姐姐”的時候(沒錯,是姐姐不是阿姨!),都是躲在她媽媽身后,害羞得很。據(jù)說多多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也是這樣,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發(fā)言,能不回答就不回答。
去年,多多媽幫她報了個英倫戲劇表演營,沒想到,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這孩子竟然在臺上大聲說臺詞,夸張地擺動作,把臺下的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能讓孩子產生如此蛻變的原因,除了外籍培訓師帶來的全英文浸入式課堂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
其一:孩子們在學習每個劇本前,都得觀看一段同齡人演繹該劇本的視頻,這種榜樣的力量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大的;
其二:每個班級的同學都會分組表演,為了不給小組拖后腿,每個孩子必須全力以赴,挑戰(zhàn)自己的舒適區(qū)。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導讀:家庭、幼兒園與社會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對幼兒說來,家庭與幼兒園兩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為重要。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尤其要與家長配合”。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由于這類現(xiàn)象,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什么事都依賴家長。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我們就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長大了不會為離開父母而犯愁。
家庭、幼兒園與社會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對幼兒說來,家庭與幼兒園兩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為重要。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尤其要與家長配合”。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長素質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盡相同。
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長因為工作忙,教育任務全依賴于長輩和幼兒園。這這就導致了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長和祖輩們十分溺愛自己的孩子,剝奪了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
3、有些家長缺少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們在面對孩子需要鼓勵幫助時,采取的是一種怪罪、批評的態(tài)度,有的甚至會采取暴力打罵的方法,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fā)展。
一、在幼兒園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也獲得自身的發(fā)展。記得一個教育學家的一句話:“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這充分說明了動手對幼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獨立性中一定要重視“做”的過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幼兒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鍛煉他們獨立性的機會。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是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這一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活動?;顒邮怯變喊l(fā)展的基礎。幼兒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學習活動蘊含在生活、游戲活動中。
1、利用生活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須重視生活活動中的培養(yǎng)。我們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盡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孩子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學習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誘導幼兒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3、利用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寓教于玩、寓教于樂,通過游戲使幼兒自己組織并展開游戲,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幼兒游戲既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fā)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fā)展的真實寫照。在游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貫徹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游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實踐中要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戲中的教育機會,深入挖掘其教育價值,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操作、探索、發(fā)展。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信息,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fā)展。
二、家園攜手,發(fā)揮家庭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優(yōu)勢
在現(xiàn)代社會,孩子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和家長應共同努力為幼兒獨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與條件。幼兒的獨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靠教師教育鍛煉就行的,因此,還要幼兒園與家庭共同合作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薄凹彝ナ呛⒆佑肋h眷戀且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師永不卸任的”。中國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年紀小,事情做不好,什么也不讓孩子做。長此以往,孩子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被中國科學院勸退回家的碩博連讀生魏永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長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讓孩子有點生活能力?!笆质撬季S的鏡子,是意識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者”楊振寧博士說:“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眲邮帜芰蛣?chuàng)新能力是一對孿生兄弟。動手能力強,創(chuàng)新能力就強,動手能力弱,創(chuàng)新能力就弱。幼兒園必須與家庭攜手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1、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fā)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幼兒園實施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們必須端正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進步。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征和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一是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幼兒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嚴格要求幼兒。幼兒往往是抓住家長的弱點提出的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作為家長在情緒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們的約束,不能有任何遷就的表示,態(tài)度要堅決。三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梢岳糜變阂子诒黄渌迈r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幼兒的注意力從不合理的事情上轉移開,以免他們受到錯誤的誘導。四是家長要想辦法使幼兒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幼兒知識多了,就會改變自己過去一些錯誤的做法。
2、在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就必須重視在生活中的培養(yǎng)。家長對孩子要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點家務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對于一些孩子不會做的事,家長可以耐心地輔導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會得到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家長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則就會傷害幼兒自尊心,從而使教育適得其反。
3、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家長在家中對幼兒實施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要與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這樣可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進度及幼兒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xiàn)等,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達到家園同步教育。家長可以擴大幼兒的交際面,培養(yǎng)幼兒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過立規(guī)矩以及讓幼兒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來幫助他們學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家長對幼兒過于溺愛、嬌慣、放任、遷就;或者對幼兒簡單粗暴,無視幼兒生理、心理的發(fā)展;或者無視幼兒的興趣、愛好,對他們一味限制,要求他們絕對服從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高爾基曾經說過“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yè)了,它需要才能和廣泛的生活知識?!彼哉f愛也要有理性,絕不能溺愛,要有限度。在家中父母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行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應注意自己的形象,對幼兒獨立品質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自理能力的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幼兒自理能力的發(fā)展與家庭教育方式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資源,應把家庭教育的重點放在家庭教育中資源的創(chuàng)設及合理地使用這些有效的資源上,創(chuàng)設和諧的家庭氛圍,親密親子關系,建立民主、平等、積極向上的家庭精神環(huán)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以利于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不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影響著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水平,不同水平的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也影響著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選擇。幼兒期是兒童自理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個體社會性的發(fā)展與其將來社會性交往、行為、情緒情感、人格、個性、社會適應性及事業(yè)成就、智力發(fā)展等密切相關。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這一科學論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教育幼兒,培養(yǎng)幼兒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個家長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長時期學習和研究的課題,孩子是最生動、最豐富、最精邃的研究對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對他們既要有愛心,還需有誠心和耐心和恒心??傊痪湓挘瑦?,絕對不能寵;愛,也應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