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紙的旋律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究活動說課稿中班科學活動紙的旋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運用多種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并想辦法讓同樣的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讓幼兒辨別紙的聲音,體驗紙的聲音的奇妙,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紙的旋律教案吧?;顒幽繕耍?/p>
1、運用多種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并想辦法讓同樣的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讓幼兒辨別紙的聲音,體驗紙的聲音的奇妙,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讓幼兒辨別紙的聲音,體驗紙的聲音的奇妙。
2、運用多種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并想辦法讓同樣的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牛皮紙,亮光紙,瓦楞紙,吹塑紙,報紙,錫紙,紙盒。
輔助材料:豆,皮筋,書袋,紙花人手兩朵
2.、音樂伴奏:幸福拍手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律動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紙的聲音。
律動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紙的聲音。 幼兒手拿紙花隨著《幸福拍手歌》音樂和老師一起進入教室。
師:剛才跳舞的時候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師:咦!紙做的花怎么會發(fā)出聲音來呢?
(二)、基本部分,感受紙的聲音,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并感受聲音的特點。
1、感受紙的聲音,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來。
師:原來這神奇的紙一抖動就會發(fā)出聲音來,那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能發(fā)出聲音呢?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師準備了你們所認識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么紙?這些除了抖動,還可以用什么辦法讓紙發(fā)出聲音?現(xiàn)在請小朋友輕輕走到后面的桌子站好,比一比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發(fā)出聲音。
師:你用了哪些方法讓紙發(fā)出了聲音?(打,搓,壓,甩,拍,劃,搖,敲等)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示范。
2、感受紙的不同聲音,嘗試讓同樣的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師:在你們的椅子后面有一個魔法袋,魔法袋里有一張瓦楞紙,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來呢?請你們來試一試。
師: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小結:原來用不同的方法能讓相同的紙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小朋友們平時收集的紙盒。試一試,聽一聽你是怎么樣讓它發(fā)出聲音來的?
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讓它發(fā)出聲音來的?他用了什么方法啊?(請下面幼兒回答)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用你們手上的紙盒,用你們的方法,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讓紙盒發(fā)出聲音來(踏踏踏踏,提提提提)
師:紙盒的聲音好聽嗎?老師有一個提議,我們往紙盒里裝豆子,看它的聲音會有什么變化。(脆脆的,沙沙沙)哇,變成這么好聽的樂器。 師:那我們用這個好聽的聲音為樂曲伴奏好嗎?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能干,能用小樂器伴奏出那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把手上的小樂器放到的我們的區(qū)域里,等我們上音樂課時在拿出來使用。
活動反思:
在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用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本來我想讓幼兒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guī)淼挠锰?,但是由于我過早地拿出了我也為幼兒準備了很多紙制品,從而干擾了幼兒的想象空間,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過程中顯得有點亂,下次需要改進。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要準確嚴謹。
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xù)積累經(jīng)驗,不斷探索,及時調整著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于幼兒發(fā)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yǎng)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大班科學旋轉的紙片教案
這是大班科學旋轉的紙片教案,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qū)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后,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轉陀螺游戲情有獨鐘。于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fā),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并在科學區(qū)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制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制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么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xiàn)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jīng)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fā)現(xiàn)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xiàn)出圓形,同時借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fā)現(xiàn)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xiàn)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游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什么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fā)現(xiàn)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制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制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來越轉越快,最后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里,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先選圓形的紙片制作陀螺,這樣既有利于幼兒習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xiàn)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后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么形狀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于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于一種激活狀態(tài)+這無疑對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里,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fā)現(xiàn)與驗證。)
4、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么形狀的,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fā)現(xiàn)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fā)現(xiàn)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qū)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在紙片上涂上美麗的顏色,在區(qū)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后色彩的變化。
相關文章《大班科學教案:怎樣讓紙落得快》:大班科學活動怎樣讓紙落得快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教材分析,活動難點,活動重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怎樣讓紙落得快教案吧。
《大班科學教案:顏色對對碰》:大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導幼兒通過玩色,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混合后產(chǎn)生的一些新變化。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顏色對對碰教案吧。
《大班科學教案:凍冰花》:大班科學活動凍冰花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發(fā)展幼兒的多項思維,嘗試用多種 取出冰中的玩具。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凍冰花教案吧。
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紙
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紙的對折次數(shù)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能用記錄單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并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神奇的紙教案吧。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紙的對折次數(shù)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知識)
2、能用記錄單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并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能力)
3、在活動中較專注的操作,并體驗探索操作的樂趣。(情感)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A4紙幼兒每人一張、玩具積木若干、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站起來的”的話題
1、出示紙,了解幼兒生活經(jīng)驗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看!是什么?(紙)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畫畫、剪紙、折紙等)”
2、引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這張紙的用處特別的多,它的神奇之處你一會兒也會慢慢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你先想辦法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試一試?!保ㄓ變好咳艘粡埣?,自由探索)
3、初步嘗試發(fā)現(xiàn)紙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樣,但是都能讓紙站起來,那這張神奇的紙上能不能放東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說能有人說不能,那請你拿一個玩具先來試一試”(幼兒動手嘗試)
(3)“剛剛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朋友的站的特別穩(wěn),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放玩具時要靠近角會更穩(wěn))
二、幼兒探索記錄,發(fā)現(xiàn)紙的對折次數(shù)與承受重量的關系
1、“沒放穩(wěn)的小朋友趕快調整一下,現(xiàn)在都能放好一塊兒積木。那還能再繼續(xù)放嗎?”(幼兒猜測)
2、幼兒嘗試用記錄單記錄在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1)“這個還得小朋友自己來嘗試。現(xiàn)在我這里有一張記錄單,看這是這1次的意思,這是折2次的意思,這是折3次的意思。請你嘗試完之后,數(shù)一數(shù)你折一次時能放幾塊積木,在記錄單上畫出來(用○表示)”(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朋友放了?塊(最多的)請他來說一說是怎么放的(個別幼兒介紹經(jīng)驗)“那如果把這張紙再對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請你來試一試,別忘了記錄”(幼兒再次嘗試)
(3)“我發(fā)現(xiàn)你們放的積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穩(wěn)了。如果再對折一次,折3次的時候,你覺得你能放幾塊積木呢?”(幼兒猜測)
(4)“好,那你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說的那么多”(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提醒幼兒記錄)
3、教師小結
(1)“現(xiàn)在來觀察一下你的操作單,折幾次時放的積木最多(3次)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別折1次、2次、3次時的造型,請幼兒觀察“看,這張紙變得越來越小了,但是它每條邊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穩(wěn)了?!?/p>
三、延伸活動
1、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們用的都是對折的方法來試驗,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這張紙站起來呢?(幼兒說,教師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們是用什么方法站起來的?上面能放東西嗎?”(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嘗試)
2、環(huán)保
“那這張紙和我們做了游戲之后,它還可以用來(畫畫、剪紙等)我們平時用的紙都是用樹木來做成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節(jié)約用紙,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p>
活動反思: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fā)現(xiàn)。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xiàn)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大班科學活動旋轉的陀螺
這是大班科學活動旋轉的陀螺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知道陀螺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并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相關因素。
2、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對科學探索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幼兒用齒輪炮彈自制一個陀螺、齒輪炮彈玩具若干。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多媒體、投影儀 。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同伴之間相互觀察并玩一玩,啟發(fā)幼兒說出陀螺有三部分組成:發(fā)射器、發(fā)條、陀螺。
二、幼兒結伴玩陀螺,在講講、玩玩、比比中探索影響陀螺旋轉的因素。
1、提出要求:
(1)找同伴說一說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狀、什么樣?
(2)玩一玩,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想一想為什么陀螺會轉?
2、幼兒結伴游戲,記錄游戲結果。
3、交流記錄情況,談談影響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因素。
提問:為什么有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有的轉的時間短?怎樣使你的陀螺轉的快而時間長?
(使用長的發(fā)條、拉發(fā)條時要用力且要速度快、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體……)
小結:就象小朋友自己說得一樣,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體,可使用長的發(fā)條且在抽拉時要用力和速度快,這樣陀螺在旋轉時會快而時間長。
4、探索發(fā)現(xiàn):一樣的陀螺轉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設計疑問討論、個別幼兒比賽、驗證。
小結:陀螺應有中心支撐點,旋轉應有力度,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用力的大小、方法有關系。
三、嘗試改變原有陀螺,比較改變前后轉動的結果。
1、提問:如果你的陀螺在旋轉面邊緣的一端多拼插或減少一個齒輪炮彈,結果會怎樣?
2、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猜想,嘗試驗證后再將結果記錄。
小結:陀螺旋轉面應以支撐點為中心對稱。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旋轉面是否對稱有關。
四、開展"陀螺高手"比賽活動,在愉悅的情緒中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不同接觸面(玻璃、布)上玩陀螺,繼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并記錄交流。
活動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顏色不算漂亮,外表沒有電動玩具有吸引力??墒撬麘{什么能流傳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愛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著什么秘密,讓孩子們越玩越留戀?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不停地變換角度實踐與思考,挖掘著陀螺玩具豐富的內涵。我們也一同分享著我們共同擁有的快樂與幸福。當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們不以為然,我請他們說說第一眼看見陀螺的感覺。“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詞?!皩?,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緊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轉,放手,陀螺自己一個人在桌子上旋轉起來,轉呀轉呀,速度減慢,最后停了下來?!巴勇萦惺裁从?”“能轉起來?!薄巴勇菪D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細看。這回,看誰的眼睛跟孫悟空一樣?”孩子們的情緒逐漸高漲,此刻興致勃勃地觀看起來。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來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變萬化。有的轉速較快,有的轉速較慢,快速飛轉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滿意足才罷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隨著陀螺的變化而變化著,平靜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猶未盡的曲終人和……“老師,陀螺轉起來沒有顏色了?”“老師,陀螺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老師,XX轉的時間很長,XX轉的時間很短。”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秘密,想想這究竟為什么呢?自己討論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們小鳥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來。
此刻,孩子們都成了研究專家,有的拿著陀螺轉呀轉,有的邊商量邊玩……望著這一切,我感觸頗深:別小瞧一件普通的東西,往往深藏著許許多多的可貴之處。
相關文章《大班科學教案:星座朋友》:大班科學活動星座朋友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延伸,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知道天蝎座、獅子座、仙女座、雙魚座等星座的名稱和形狀。掌握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命名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星座朋友教案吧。
《大班科學教案:各種洗滌用品》:大班科學活動各種洗滌用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具體玩法為等內容,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各種洗滌用品的外形、特征。在嘗試、操作中了解各種洗滌用品的作用。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各種洗滌用品教案吧。
《大班科學活動:新鮮的空氣》:大班科學活動新鮮的空氣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初步了解空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通過觀察實驗和圖片,了解認識空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閱書籍,上網(wǎng),觀看VCD等途徑獲得有關空氣的經(jīng)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活動新鮮的空氣教案吧。
中班科學活動玩紙船
中班科學活動玩紙船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比較性觀察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玩紙船教案吧?;顒幽繕耍?
1、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2、發(fā)展比較性觀察能力。
3、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嘗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美工區(qū)進行過用不同的紙折小船活動。
2、寫毛筆字用的宣紙、蠟光紙、皺紋紙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3、活動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常見的三種紙
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感受紙的質地手感的不同。
二、幼兒猜測:哪種紙船沉的快?
1、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猜測三種紙船下沉的速度。 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里會怎樣?哪種紙船沉的快?
2、指導幼兒將自己預想的結果用圖形或數(shù)字在記錄表中表示出來。
3、幼兒記錄猜測結果并互相交流。
三、實驗驗證
1、指導幼兒分組活動,將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紙船下沉的速度。
2、請幼兒將實驗結果在記錄表中記錄出來。
3、展示幼兒實驗記錄結果(皺紋紙船最快,宣紙比較快,蠟光紙最慢)
四、繼續(xù)探索、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1、提出問題,幼兒探究:同樣是紙船,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會不一樣?
2、教師做演示實驗:將同樣大小的三種紙揉成紙團,同時放入盛有相同水的三個杯子里,讓幼兒觀察紙的吸速度并于紙船實驗結果比較,找出原因。發(fā)現(xiàn)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五、活動延伸:幼兒自己收集各種各樣的紙,自由折折玩玩,進一步感知紙的吸水性。
活動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和紙相關的經(jīng)驗,從報紙、圖書到紙巾、紙盒、各種包裝紙。紙不僅是幼兒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兒游戲、創(chuàng)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里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
喜歡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小紙船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玩具,我利用孩子們這一興趣進行導入,引導孩子們觀察三種小船的吸水性不同,沉浮的快慢也不同,讓孩子們學會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來。在孩子們自己動手試驗的同時也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