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捕捉幼兒的敏感區(qū)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兒童在各個階段都會經(jīng)歷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中班幼兒也就是5歲左右的幼兒所經(jīng)歷的敏感期是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上。

我們這里所說的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興趣是指他們開始積極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培養(yǎng)更多的合作意識。YjS21.cOm

處于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們,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渴望更多的了解社會規(guī)則,渴望更多的學習社會行為,渴望更直接的體會社會性情感······

他們會主動扮演社會角色,并建立規(guī)則來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如何在角色中與其他成員接觸和相處。

他們還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感情。盡管有時他們也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帶來一個好的預期和結果,他們沒想過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認他們通過這些行為得到了更多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有愉悅。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我們要在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對每個孩子都進行簡單的對話溝通,讓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行為人來與他人進行社會性的行為交流,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給他們學著處理問題的機會,在與同伴發(fā)生小摩擦時,能盡可能的自己想辦法解決,減少“告老師”的次數(shù)并且更多的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式的活動,建立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來減少沖突,讓大家更好的游戲到一起,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角色游戲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幼兒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認知,在自我成長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捕捉孩子“敏感區(qū)”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就為孩子成才打開了通道。因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興趣的,而興趣則是孩子成才的啟蒙老師。

不少父母對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謂細心、悉心、精心之極,但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敏感區(qū)”上卻表現(xiàn)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了對動物、植物、機械、色彩、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強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卻視而不見,貽誤了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時機。天津有個少年科技愛好者叫張明,十一歲時他制作的七管低壓臺式收音機,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獎。但最初張明的父母都很討厭他的淘氣;小時候不肯到幼兒園去家長只好把他鎖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滾打,渾身弄得像個泥猴似的,把買給他的手槍、汽車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后來在一位小學老師的啟發(fā)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強,愛觀察,肯鉆研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孩子這一“敏感區(qū)”之后,張明的你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時邊拆卸邊教授道理,啟發(fā)他的思維,假如張明的父母仍是討厭訓斥、打罵孩子,那么科學天地里這一株茁壯的幼苗不就被扼殺了嗎?

細心觀察孩子吧!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動作、眼神或所提的問題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吧,那樣,你也許能為孩子成長找到個突破口,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更多地學習,因為它需要你有一雙智慧的眼睛--能夠實事求是地發(fā)現(xiàn)、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而不是主觀的神經(jīng)過敏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從而造成貽誤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的后果。

幼兒教師隨筆:從《捕捉幼兒敏感期》一書中對我教育工作的啟發(fā)


在幼兒園的工作中,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和語言出現(xiàn),教師首要做的不是教育,而是蹲下來去傾聽孩子的話,理解他們的行為。當我讀到幼兒敏感期中發(fā)現(xiàn)可以找到很多幼兒出現(xiàn)行為的解釋。

比如:老師讓孩子豐富班級的建筑區(qū),可以帶來一些小汽車或紙箱子,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制作樓房或生活常見的建筑物,

班里的小朋友帶了自己的玩具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老師通知家長多次,但都沒有把玩具帶來,后來經(jīng)詢問才知道孩子堅決不讓帶。每次媽媽想偷偷帶來,孩子發(fā)現(xiàn)后都會大哭大鬧一場,媽媽說:孩子很小氣,怕東西帶來后別的小朋友玩,他從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算是他不喜歡的也不行,真拿他沒辦法,也許是獨生子吧,有點自私,不懂分享。”我認同了孩子媽媽的說法,并沒有解釋這一現(xiàn)象。

現(xiàn)在我明白了,這個時候的孩子跟自私毫無關系,而是自我意識逐步形成。此時的父母和老師應滿足兒童的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因為這是兒童建構自我的開端。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總喜歡拾地上的小東西,把它當成寶貝一樣捧在手心,或裝進口袋,被我發(fā)現(xiàn)后,告訴孩子們不許撿地上的東西,它不衛(wèi)生,并要求孩子把它扔掉,看著孩子們扔東西時依依不舍的樣子,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的做法太殘忍了。如今閱讀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確的做法,那就是給幼兒自我發(fā)展的空間,給他充分的自由。我們正確的做法,告訴幼兒這個東西我們可以帶回去,但是不能放在自己的身上,可以帶回班放在自然角或者觀察盒中,讓大家一起研究。這樣不僅能促進幼兒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還不會否定幼兒的行為。

幼兒園中孩子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不僅要用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告訴家長,不能給幼兒貼標簽,還要跟家長解釋孩子出現(xiàn)這樣行為是什么敏感期到了,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

教育隨筆:抓住幼兒興趣,捕捉教育契機


這是一堂音樂韻律活動“摘果子”,在歡樂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做著各種“摘果子”的動作。有的一只手挎籃子一只手摘;有的雙手高舉著摘;有的變換著方向摘;有的一起結伴摘。孩子們都很認真投入。集體表演后我像往常一樣,請部分幼兒到前面來表演,其他幼兒坐著欣賞在表演過程中,薛晨陽的一個動作給我一個啟示,他是坐著欣賞的,在張夢希小朋友跳起來摘果子時。他伸出小手輕輕的喊:“張夢希,來摘我的果子!”是??!何不請其他的小朋友來做果樹呢?如果這樣活動不是更有意思了嗎?表演結束后我立刻把這個想法告訴大家。孩子們高興極了。經(jīng)過討論,第一組的幼兒來做摘果子的人,其余幼兒扮演果樹,他們用手和腳表現(xiàn)著果樹的動態(tài),還真像果樹的樣子。音樂開始,摘果子的小朋友穿梭在“果樹”中認真的摘著,為了能吸引摘果子的人,扮果樹的幼兒一動不動。每個孩子都那么的投入,就連平時的幾個“小搗蛋鬼”也那么專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孩子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再加上我的靈機一動讓原本很“老”的活動,開展得讓孩子們興趣盎然。

由此讓我想到了一句話:“在教育活動中老師預設的是遠遠也跟不上孩子變化的?!彼晕蚁朐谖覀兤綍r組織教育活動時,還需要我們老師來敏銳地捕捉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及時靈活地作出調整,從而體現(xiàn)出孩子的主體性。孩子的生成無時不有,他們的生成來自于自身的興趣、需求、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來自于教師的分析、觀察與捕捉,而我們教師要學會捕捉孩子的興趣,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像這樣的教育契機我們每天隨時都可能遇到,但反思過去,有太多教育契機都被我們給錯過了,失去了許多真正體現(xiàn)教育價值的好機會。為了幫助幼兒獲得更大的發(fā)展,我們應努力增強自身“善于捕捉幼兒興趣”的意識。有一顆細致觀察孩子的心和一雙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的眼睛,及時去發(fā)現(xiàn)有教育價值的點點滴滴,讓我們的孩子們學習的更快樂!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幼兒能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幼兒興趣而生成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有充分體現(xiàn)個性的機會,能在活動中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幼兒在感興趣又處于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和交往的樂趣,他們的好奇和欲望在活動中得到了滿足,個性得到了發(fā)展,這就是興趣帶給幼兒的自信和韌性,帶給幼兒健康的幸福和快樂。

為此,教師應充分信任幼兒的潛能,為幼兒提供各種支持性的教育環(huán)境和在活動中的適時引導,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從小學會學習。

教育隨筆: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晨間活動時,大班的幾個男孩正十分投入地踢著足球,突然有幼兒跑過來反映說:“老師,踢球的小朋友影響我們游戲,他們總是亂跑亂撞?!睆谋砻嫔峡催@是一群孩子不守規(guī)則破壞規(guī)矩,但實際蘊含著很多的教育點,恰恰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

于是,我讓踢球的那幾個孩子先聽一聽受他們影響的小朋友的心聲,然后我對他們說:“你們都非常喜歡自己玩的游戲,可是現(xiàn)在你們相互影響,大家都不能盡興玩了。你們說該怎么辦?”“呃……那踢球時快要碰到他們的時候就停下,或者繞過他們。”一個男孩說。雖然我明白問題沒這么容易解決,但還是決定讓他們自己去試一下,而自己繼續(xù)關注活動的進展情況。

不一會兒,有孩子又來“告狀”了。為此,我又把孩子們召集起來進行討論??吹贸鲭p方都很委屈,“哼,他們還是會把球踢過來?!币粋€女孩滿臉不服氣地說。“那我們踢球時你們也總是跑過來?!绷硪粋€滿頭大汗的孩子說。我笑呵呵地說:“原來是你們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啊,我看大家一興奮就會滿操場亂跑,那還有什么辦法呢?”一個男孩建議說:“我們可以劃分區(qū)域,在自己的區(qū)域玩游戲?!皩?!”其他孩子異口同聲地說。我繼續(xù)追問:“那用什么來劃分區(qū)域呢?”“我們用輪胎吧?!币粋€孩子趕忙回答。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大家都認為用輪胎當作隔離線很靠譜。于是,孩子們就分工合作用輪胎了圍一個大正方形在里面踢球。這下終于可以不相互影響了,而且還省去了撿球的麻煩,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我園一直提倡以幼兒的生活為教育切入點,以游戲為教育手段的教育理念。圍繞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其不斷地研究、學習和感悟,充分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并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索,以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捕捉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


教育隨筆:捕捉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yǎng)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chuàng)新潛力。

這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jié)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xiàn)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fā)現(xiàn)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zhàn)斗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么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你的畫火藥味怎樣這么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么這樣畫,她興奮地說:"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著坦克在里面點燈慶祝元宵節(jié);這是空軍把戰(zhàn)斗機的燈都開著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jié);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么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我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說"你怎樣這么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就應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tài),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們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取了自我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fā)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采用層層遞進的時光讓幼兒層層創(chuàng)新層層發(fā)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chuàng)造和自由表現(xiàn)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chuàng)新潛力的發(fā)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我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了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能夠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激發(fā)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fā)創(chuàng)造的激情,表現(xiàn)自我的感受。

隨時捕捉教育契機


最近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班內益智區(qū)里的串珠少了許多,問孩子們誰知道它們到哪里了,孩子們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都說不知道。其實,我心里有數(shù),大概是坐在離區(qū)角最近的萱萱拿了,可我又怕直接說出來會傷害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便沒多說。

一天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小象要回家》的語言課。首先,我出示了小象玩具,模仿小象哭聲,引出了故事;然后,我又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一二三部分,熟悉了故事內容,讓孩子們理解了小象的心情;最后,又引導幼兒觀察了掛圖四,講述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內容。講完故事后,我問孩子們:“孩子們,你們說元元把小象帶到哪里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帶回家了。”“當元元把小象帶回家時,小象樂意嗎?”我又問。孩子們說:”“小象低著頭,拖下了長長的鼻子,一聲也不響.”“當元元想讓小象睡覺時,小象睡了嗎?”“沒有睡,小象一面哭一面嚷,要回家,要找媽媽?!被莼菪∨笥颜f?!澳窃獑栃∠蟮募以谀睦飼r,小象是怎么說的?”‘小象說它的家在幼兒園,它的媽媽找不到它,一定會很著急的?!奔鸭颜f?!澳亲詈螅研∠笏突赜變簣@了嗎?”“送回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說到這里,我問孩子們:“那你們說幼兒園的玩具能帶回家嗎?”孩子們都說:“不能帶回家?!蔽艺f:“為什么啊?”“因為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要一起玩的?!焙T?lián)屩f。

這時,萱萱突然低著頭紅著臉站起來低聲說:“老師,對不起,是我把區(qū)角的串珠拿回了家,我想自己在家玩?!蔽艺f:“知錯就改,就是個勇敢的好孩子。”我為她的誠實帶頭為她鼓起掌來,孩子們也都跟著鼓起掌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捕捉教育契機,以積極引導幼兒,以達到教育目的。

捕捉教育契機


一天,小朋友吃完午飯在走廊里安靜地看書,我在教室里照看幾個沒吃完的孩子,并提醒幾個早晨晚來的孩子給種子澆水。只見他們走進教室,很快端著自己盛有水的杯子又走了出來。一會兒,只聽到外面討論說笑的聲音大了起來,我透過玻璃窗一看,原來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聚在了一起。起初我還以為他們在討論著種子發(fā)芽的情況,心想孩子還真夠有興趣的,就讓他們好好觀察討論吧。沒過多久,只見一個、兩個,三個……進來端杯子的孩子變多了。咦,他們早上不是已經(jīng)澆過水了嗎?為什么還在盛水?一個個疑問的產(chǎn)生使我也走了出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端著一個杯子在跑呀、晃呀……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玩水,而且還玩到了外面,當時我很生氣,板起了臉,并且批評了他們,而孩子們也似乎聽話地放回了杯子。

到了散步的時候,我聽到瀟楊和彭書鈺又在悄悄地講著:“剛才你看到杯子里有光嗎?”“我看到我們屋子頂上好象也有水在動?”“奇怪了,怎么會有的?”……聽著他們饒有興致地講著,我頓時一下明白了!原來他們是在討論水反射的“光斑”,于是我孩子返回到教室,讓孩子再次去發(fā)現(xiàn)這種奇妙的現(xiàn)象,他們欣賞著從杯子里反射出去的“光斑”美景,體會著“實驗”成功的快樂!

當孩子們安靜地進行午睡,我不禁想起了今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值得我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散步時沒有孩子在交流討論,會有孩子剛才歡樂的體驗嗎?以后孩子還會有樂于去探索發(fā)現(xiàn)嗎?……想到自己剛才莽撞的行為,我不禁感到自責。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是教育?!庇變簣@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著教育契機,但我們往往視而不見或簡單處置,忽視了幼兒身上發(fā)生的情況所具有的教育價值。我認為:第一,我們教師過于注意按預定計劃組織教育活動,當出現(xiàn)新的教育機會時,缺乏重視兒童興趣的意識。第二,我們教師忽視偶發(fā)事件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象這樣的教育契機我們每天隨時都可能遇到,反思過去:有太多教育契機都被我們給錯過了,失去了許多真正體現(xiàn)教育價值的好機會。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對于孩子們探索的火花,我們是否能發(fā)現(xiàn),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是個有心的人。孩子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表現(xiàn)是不同尋常的,有時可能與我們的常規(guī)做法相違背。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細致觀察孩子的心、一雙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的眼睛,一個靈活的頭腦,我們不能對孩子違背“常規(guī)的舉動”只知批評,而應該及時去發(fā)現(xiàn)有教育價值的點點滴滴,學會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只有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探索的火花,讓我們的孩子們學習的更快樂!也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不是常說“興趣是活動最好的切入口嗎?”因此,我們需要確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樹立“時時處處有教育”的觀念,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的契機,那么,我們將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將全神貫注,活動將充滿生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定會不斷提高。

小班教學隨筆:捕捉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類培養(yǎng)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

今天離園活動線條訓練畫梯形,范例看過簡單講解后,幼兒開始自主作畫,巡視中大部分幼兒都根據(jù)老師剛才范例的步驟畫著,當走到第二排時,眼睛一亮和范例完全不同,而且僅一副,我沒去打擾,繼續(xù)巡視,孩子們都很認真。

作品完成了,到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時間了,我很期待那副特別的畫,果然不僅我聽的仔細,小朋友都認真的聽著

,因為特別豐富所以要說的很多,能看出他是自信的、開心的。我在想如果我當時讓他們必須畫和范畫一樣的,必須只畫梯形這個框架,又會怎樣呢?

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更多的受好奇心、經(jīng)驗積累等因素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己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了解、認識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可以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激發(fā)孩子的閃光點,讓其自信、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表現(xiàn)自我感受。

相關推薦

  • 捕捉孩子“敏感區(qū)”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就為孩子成才打開了通道。因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興趣的,而興...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幼兒教師隨筆:從《捕捉幼兒敏感期》一書中對我教育工作的啟發(fā) 在幼兒園的工作中,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和語言出現(xiàn),教師首要做的不是教育,而是蹲下來去傾聽孩子的話,理解他們的行為。當我讀到幼兒敏感期中發(fā)現(xiàn)可以找到很多幼兒出現(xiàn)行為的解釋。 比如:老師讓孩子豐富班級的...
    2021-06-28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抓住幼兒興趣,捕捉教育契機 這是一堂音樂韻律活動“摘果子”,在歡樂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做著各種“摘果子”的動作。有的一只手挎籃子一只手摘;有的雙手高舉著摘;有的變換著方向摘;有的一起結伴摘。孩子們都很認真投入。集體表...
    2021-05-2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晨間活動時,大班的幾個男孩正十分投入地踢著足球,突然有幼兒跑過來反映說:“老師,踢球的小朋友影響我們游戲,他們總是亂跑亂撞?!睆谋砻嫔峡催@是一群孩子不守規(guī)則破壞規(guī)矩,但實際蘊含著很多的教育點,恰恰是一...
    2021-06-21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捕捉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育兒心得:捕捉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每個孩子都是一首詩,作為父母,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能捕捉到許多精彩的瞬間,許多有趣的畫面,比如孩子在喃喃自語講一些有趣的語句,比如惟妙惟肖地模仿...
    2020-09-02 閱讀全文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就為孩子成才打開了通道。因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興趣的,而興...

2020-12-31 閱讀全文

在幼兒園的工作中,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和語言出現(xiàn),教師首要做的不是教育,而是蹲下來去傾聽孩子的話,理解他們的行為。當我讀到幼兒敏感期中發(fā)現(xiàn)可以找到很多幼兒出現(xiàn)行為的解釋。 比如:老師讓孩子豐富班級的...

2021-06-28 閱讀全文

這是一堂音樂韻律活動“摘果子”,在歡樂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做著各種“摘果子”的動作。有的一只手挎籃子一只手摘;有的雙手高舉著摘;有的變換著方向摘;有的一起結伴摘。孩子們都很認真投入。集體表...

2021-05-22 閱讀全文

晨間活動時,大班的幾個男孩正十分投入地踢著足球,突然有幼兒跑過來反映說:“老師,踢球的小朋友影響我們游戲,他們總是亂跑亂撞?!睆谋砻嫔峡催@是一群孩子不守規(guī)則破壞規(guī)矩,但實際蘊含著很多的教育點,恰恰是一...

2021-06-21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捕捉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每個孩子都是一首詩,作為父母,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能捕捉到許多精彩的瞬間,許多有趣的畫面,比如孩子在喃喃自語講一些有趣的語句,比如惟妙惟肖地模仿...

2020-09-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