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犯錯也要通過獎勵激勵他
發(fā)布時間:2021-04-27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我們班級有個孩子,整天都定不下心來,上課隨意講話、坐不住,每次提醒都不管用,仍然“我行我素”。試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用。
一次,在一節(jié)課后,我獎勵課上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貼紙,在發(fā)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安靜聆聽著,專注的眼神一刻都不曾離開過,都期待著能拿到貼紙。我發(fā)現(xiàn)他也不例外,身體坐得正,安安靜靜地坐在那。我當下有了想法,課后,我單獨找他聊天,我拿著漂亮的五角星貼紙問他:“你喜歡這個貼紙嗎?”他點點頭,我繼續(xù)道:“你想要嗎?”他看著我繼續(xù)點頭,我摸摸他的頭,“如果你能安靜上課并認真聽講的話,第二節(jié)課后這個貼紙就是你的了?!睘榱孙@得“隆重”些,在課前,我也向其他孩子說明此事。在課上,我發(fā)現(xiàn)他居然真的不再隨意講話,反而是坐得端正,還能舉手發(fā)言了。我心里很是開心,除了他,我還發(fā)現(xiàn)經常和他一起玩的一個孩子,也同樣安靜聽講和舉手發(fā)言了,這次,上課認真聽講的孩子明顯變多了。課后,我兌現(xiàn)諾言,獎勵他貼紙,不僅僅是他,其他認真的孩子我也獎勵了。
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而教師需要在其犯錯時指出錯誤,也要通過獎勵激勵他,這就是獎勵的作用。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老師犯的錯
教育隨筆:老師犯的錯
午睡時間快到了,孩子們一個個排著隊準備拉尿睡覺,只見曹俊偉和李雨喜你推我拉地在爭搶位置,曹俊偉氣憤地來告訴我,李雨嘉搶了他的位置,而雨嘉否認,為了這么一點事,兩人喋喋不休,我忙于說午睡時的規(guī)則,無暇顧及,也沒搞清事情經過,便隨便地讓雨嘉排到了最后一個去,事情就這樣過去了。等我來回巡視幼兒準備午睡情況時,我發(fā)現(xiàn)雨嘉在哭,看似十分傷心,頓時我明白過來,一定是為了剛才那件事而難過呢,心里應該很不服氣吧。我試圖了解情況,可她始終不肯言語,一個勁地哭,眼神中透著一股憎惡我的感覺,這時,我更加確定,是我傷害了她。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脾氣,我忽視了這一點,更是硬生生地給磨滅了,我意識到是我錯了,是我傷害了她。
很多時候,老師會因為當時自己的情緒影響去處理事情,處理過程中,并沒有考慮之后所造成的結果或影響,原因可能就在于對象是孩子,認為一個小小的孩子不懂事理,或只要騙騙就過去了,就這樣我們放棄了傾聽他們心聲的機會,其實這樣的行為是很可怕的,孩子不僅會對你失去尊敬、崇拜之情,甚至回丟失他們那寶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想:老師不相信我,只會怪我,老師不喜歡我。如此一來,也許今后碰到任何事,他都會只采用逃避、壓抑等消極的方式來解決,再往下猜測,那就是深深地迫使著一個原本懷著積極向上心態(tài)的孩子,向著頹廢消極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前進著,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應當平等地看待他們,不能因為他們還小,懂得不多就敷衍對待他們,也正因為他們還小,懂得不多,所以更要認真負責地對待!
對于這件事令我反省了很久,也領悟到了這一點,所以事后我花了好長時間,耐心和藹地與她交談,終于弄清了事情地經過,確實是我做錯了,我向雨嘉道歉,終于我又看到了她臉上燦爛的笑容,我,也欣慰地笑了!
教育隨筆《獎勵的效應》
黃嘉碩小朋友在家里吃飯就是要吃很久很久,而且跑來跑去,就算媽媽給他定時或者獎勵也是慢慢吞吞,但在幼兒園其實還好不算很慢,也不會跑,就是愛吃肉不愛吃菜,然后吃飯常規(guī)坐姿很差,椅子搖來搖去,還愛左顧右盼的,總是不好好吃午飯,需要我盯著,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一看到我就使勁地把白米飯塞嘴巴里,賽的滿滿的,椅子馬上停下來,蔬菜動也不動,我一走馬上又開始手放椅子后面,這里看下那里看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天天說,于是有天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吃飯,希望他能夠多吃點菜,然后別東看西看,搖凳子,我嘴巴對他念叨著今天的青菜可真好吃啊,對不對啊,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說好吃,他還是一動不動,不情愿地說:“我不喜歡吃?!蔽見A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他笑瞇瞇的看著我,有點心動了,我說太好吃了,他也跟著我夾起一點青菜,放嘴巴里說:真好吃啊??吹剿@樣,我馬上大聲的說:“表揚黃嘉碩,開始吃蔬菜了,要是能不搖椅子認真吃飯,我就獎勵他兩個水果吃?!彼_心的喲,跟邊上的同伴傳了個遍。椅子也不搖晃了,飯后我給了他兩個荔枝,開心的到處炫耀,說自己吃蔬菜坐的好老師獎勵了兩個荔枝。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也有保持給獎勵,小朋友也會表揚他。發(fā)現(xiàn)他已經愛上蔬菜了,也沒有搖晃椅子,自然其他小朋宇也會有獎勵,個個食欲大增。
教育隨筆:變味的獎勵
教育隨筆:變味的獎勵
我一直用貼畫肯定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效果還不錯。孩子們能主動整理圖書和玩具,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能自己管理自然角……我暗自高興,決定更多地利用小貼畫去激勵孩子的良好行為,讓小貼畫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看到彤彤吃飯很安靜,我就會對她說:“表現(xiàn)不錯,下次發(fā)小貼畫給你!”毛毛做操很認真,我就說周末發(fā)小貼畫給他;佳佳午睡很安靜,我承諾發(fā)小貼畫給她……
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變得有些功利了。吃完飯,我讓博博幫助整理凳子,他轉過頭來問我:“發(fā)小貼畫嗎?”等我答應發(fā)小貼畫給他,他才會做;鳴鳴幫同伴整理完衣服就跑過來問我:“老師,什么時候發(fā)小貼畫?”更有甚者,只在周末發(fā)小貼畫那天表現(xiàn)突出。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
仔細想想,問題還是出在我身上,因為每當孩子出現(xiàn)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我總是強調要獎小貼畫給他,而忽略了孩子行為本身的意義,這讓孩子不知不覺產生了表現(xiàn)好就是為了獲得小貼畫的功利心理。孩子年齡小,需要教師多獎賞、多鼓勵,這沒有錯,但如何正確運用獎賞激發(fā)孩子內在的動機則需要我們把握,否則這獎賞就會變味。
教育隨筆:允許孩子犯錯
社會學家Gartrell說過:“對于兒童來說,犯錯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是處于無經驗、正在發(fā)展中的幼兒嘗試著與另一個復雜的、漸漸客觀的世界進行交往的結果?!弊鳛槔蠋?,把孩子的“打、罵人”行為當成一個錯誤,而不是不良行為,將會為孩子帶來一次新的學習機會。
案例:區(qū)域活動時間,娃娃家里,樂樂正在用小瓶子給她的玩具娃娃喂水。(瓶子是幼兒自己制作的)布布走過來一把抓過瓶子,當樂樂又搶回瓶子時,布布捶打樂樂的胳膊,并說:“我討厭你,你這個笨蛋”。
后面發(fā)生了什么?(我的指導策略):
我過來蹲在了兩個孩子的中間,對布布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也想用瓶子。但你不能打樂樂,不能叫他笨蛋?!?認同幼兒情緒,并明確原則)
然后轉身對樂樂說:“我先幫你們拿著這個瓶子?!?,說完后接過樂樂手中的瓶子。(控制爭搶物)
樂樂:“這個瓶子是我先用的?!?/p>
老師:“你生氣是因為你正在用瓶子時布布拿走了?!?詢問收集信息)
樂樂點點頭。
老師:“現(xiàn)在你們兩個都想要這個瓶子,怎么辦呢?”(提出問題關鍵)
布布:“我們可以一起做一個!”
老師對樂樂說:“布布說你們可以一起做一個,你同意嗎?”(引導幼兒提出解決方法)
樂樂點頭微笑表示同意。
然后,樂樂和布布一起做了一個新“奶瓶”,樂樂用原來的瓶子,布布用新的“奶瓶”。
我最后對他們說:“你們兩個用制作一個新奶瓶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特別開心。”
教育隨筆:如何獎勵孩子
教育隨筆:如何獎勵孩子
獎勵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層次的需要。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懂得獎勵孩子,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獎勵能讓自卑的孩子自信,讓自信的孩子成功!但獎勵又是把雙刃劍,運用得當才會收到成效。因此,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法獎勵孩子,提高獎勵的效果。
那么,獎勵孩子究竟應遵循哪些原則呢?
獎勵孩子應有利于促使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父母不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成績,當孩子在生活上(例如幫忙做家務)、在品行上(例如尊敬師長、愛整潔)有良好表現(xiàn)時,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健全、更快樂!
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獎勵方法
獎勵的方式取決于孩子的年齡和他們的個性特點,對幼小孩子的鼓勵應以精神為主。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間已形成了親密無間的關系,那么獎勵可以采用微笑、撫慰、手勢、點頭或親切的話語,及時地說一些鼓勵的話:“雖然你很小,但是你很勇敢”,“加油,你會成功的”,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讓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物質鼓勵孩子不可濫用
現(xiàn)在的經濟條件好了,許多家長就喜歡用物質獎勵孩子。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時,家長會答應孩子買這買那的要求。殊不知,這樣做會助長孩子對物質的過分追求,而忽視精神食糧。其實,對孩子的進步,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及時表揚,對孩子的成績加以肯定,再給予適當?shù)奈镔|獎勵。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進步。當孩子進步時我們一定要把握好獎勵的尺度。只有給予孩子適當?shù)莫剟睿拍芨玫丶ぐl(fā)孩子進步的動力,從而孩子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教育隨筆:獎勵的妙用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像剛出籠的小鳥一樣,連蹦帶跳的來到室外活動場地上,等我告訴他們繼續(xù)練習跳繩時,他們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沒有了剛才的高興勁。我問孩子們:“怎么,你們不愿意玩跳繩了?”強強聲音最高,搶先回答:“老師,天天跳,我們都跳煩了!”孩子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是??!每天讓孩子們機械性的跳,孩子們沒有了活動的興趣,確實效果不怎么好。我沉思了片刻,說:“那今天我們就來一個跳繩大王選拔賽吧,今天我們選出三個跳繩大王,老師獎給他們每人一朵小紅花?!焙⒆觽円宦?,個個精神抖擻,擦拳磨掌,等待挑戰(zhàn)。只聽紅紅說:“我能得到那朵小紅花!”明明不服氣地說:“你還不如我厲害呢,那朵紅花是我的?!痹谖倚剂吮荣愐?guī)則后,經過一輪輪的角逐,最后,張樂全、單凱麗、黃紅靜三位小朋友獲得了跳繩大王的稱號,我也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頒獎儀式,給他們戴上了小紅花,他們也贏得了小朋友們的掌聲,看著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眼神,我布置任務:“每天戶外活動跳繩時,我們都進行這個比賽,誰贏就獎勵誰小紅花,還能上臺領獎,你們說好不好?”小朋友們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了今天的活動。
在接下來的戶外跳繩活動中,孩子們在練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非常認真刻苦,我們班的跳繩大王也越來越多了。
通過這件事,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管教幼兒什么本領,只有運用靈活的方法,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進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隨筆:我要不要阻止他
又到了小朋友分享零食的時間了。我一邊給孩子們分零食,一邊對身邊的一位小朋友說:“請你把垃圾桶拿過來,讓大家仍垃圾?!眲傉f完,這位小朋友便接受老師的建議去搬垃圾桶了。可是比他跑得更快的是爍爍小朋友,他以飛快的速度跑到了那里,并且拿到了垃圾桶。剛才被我“派”去的那位小朋友看到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哪里肯罷休。于是兩個人爭了起來。最后還是要老師判決后才完成這件原本很簡單的事情。
這樣的情形已經發(fā)生了無數(shù)次了。每次我“派”別的小朋友干這個事情,爍爍小朋友都會爭著跑去搶著干這件事情。有時跑不過別人,被別人先拿到垃圾桶了(有時也不一定是拿垃圾桶,或者是分水彩筆,分油畫棒等等)他就會號啕大哭。
說實在我還真的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件事情。爍爍對幫助老師干活的熱情實在是太高了,有時候記得的時候,我就有意“派”他去干,有時忘記了,請了別的小朋友,他都要跟別人爭搶一番,搶不過就哭。
對他的熱情是要保護的,但是也要給別的孩子一個勞動的機會,總不能每天都讓他一個人干吧?再說時間長了,也有小朋友看見爭搶有效果,也開始模仿了,也開始去爭搶了。那不是就亂了套啦?
我應該怎么去處理這件事情才合理呢?
幼教隨筆:獎勵的效應
為了表揚孩子們的進步,我們班辦了一個我是好寶寶專欄,每個小朋友的一寸照片貼在一朵小紅花上,當小朋友有進步或做了好事得到了認可時,就得到了一個小星星貼在紅花上,孩子們看了自己的星星多了,都會很高興。
可是洋洋小朋友滿不在乎,一次我在教孩子們學兒歌時,他坐在哪里不專心,做小動作,我暗示提醒他效果不好,怎么辦呢?我望著墻上的小紅花靈機一動說:“洋洋你看小紅花不高興了,它閑沒有星星不漂亮了,你能學會兒歌老師就獎勵你一顆星星貼在紅花上,把他打扮的漂亮一些好嗎?”他點點頭,這一招真管用,只見他不再做小動作了專心跟著學,很快就學會了兒歌,我于是獎勵了他一顆星星,讓他自己貼在紅花上,這時的他臉上掛滿了笑意。
由此可見,教育藝術是千姿百態(tài)的,教師以真誠和善良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的錯誤,及時撲捉教育機會,運用機智巧妙的說話技巧,變換說話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