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差別在于時間段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幼兒園時間的游戲 幼兒園年段活動方案 愛的教育筆記最近了解到的美國教育,我覺得中美教育在時間段上有明顯的差異,美國孩子至少在9年級之前是輕松教育,而中國孩子至少在5年級已開始強化訓練。
這個差別會造成致命的后果,從更長時間來看,中國教育將輸給美國教育,為什么?
因為在9、10年級之前,人的思想還沒有進化到自覺階段,或說很少孩子能出自內(nèi)在動力去進行學習。因此美國人選擇讓孩子們盡情以玩為主,而在高年級后人的思想開始成熟,來自本身動力會占主導作用,而且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動力會越來越大。
而中國正相反,由于中國教育資源匱乏,因此需要在每一個門檻上較量,小升初,中考,高考,現(xiàn)在甚至是幼升小。孩子在9年級之前的自身動力不容易支撐這些要求,因此外在動力成為主導。當孩子們升入大學后,本應(yīng)該產(chǎn)生的自身動力反而越來越小,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
所以,美國高階段名校教室圖書館的燈總是亮的。而中國大學里很少聽到勤奮的故事和標志。這種故事在中學里已經(jīng)演過了。
直接后果就是影響到人們的創(chuàng)新力,而人類的未來取決于創(chuàng)新力。
我想這才是中美教育的差別。
美國學生為能從大學畢業(yè),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美國的大學是“寬進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松。因此他們大多數(shù)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zhàn)術(shù)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zhuǎn)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zhuǎn)不過彎來。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shù)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shù)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xiàn)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jīng)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yīng)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的手表,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么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并開始計算。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正確貫徹孩子性教育知識的時間段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 2013 年至 2015 年這三年間,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就有 968 起,受害兒童超過 1790 人。2015 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日均達 0.95 起,幾乎每天就有 1 起兒童性侵事件發(fā)生。
在 2015 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中,熟人犯罪 240 起,占 70.59%。熟人又包括教師、鄰居、親戚等,其中教師性侵 71 起,鄰居性侵 33 起,家庭成員(例如父親、哥哥、繼父等)性侵 29 起。
同時由于現(xiàn)實的諸多主客觀因素造成大部分性侵兒童案難以被公開,在性侵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 1 比 7。也就是說,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 7 起案件已然發(fā)生。
在如此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給孩子全面的性教育、讓孩子明白人與人相處的界限、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真的非常必要。
幾歲開始進行性教育?
有些爸媽認為孩子還小,不能理解性教育的內(nèi)容,想等到孩子長大后再進行性教育。其實,孩子能開始進行性教育的年齡,絕對比大多數(shù)家長以為的要早。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更不要覺得談?wù)撔蕴邸T诤⒆有r候就開始接觸正確的信息,被錯誤誤導的風險就小很多。
0-2歲:正確介紹身體器官
雖然寶寶還很小,但是家長從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用正確的詞匯為寶寶介紹身體部位了。在洗澡時,穿衣時,自然而然地告訴孩子外陰、陰道、乳房、乳頭、陰莖、陰囊、睪丸等部位。
2-3 歲:辨別男女差異
這個階段,孩子會慢慢注意到男女性別的差異了,會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家長可以給孩子介紹身體部位以及每個身體部位的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辨認身體部位和男女差別。
4-5 歲:好奇寶寶從哪里來
當孩子問出我是哪里來的時,家長可以嘗試先反問:你覺得呢?這個反問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以及他們真正關(guān)心的和想問的問題是什么。
這么大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聽懂孕育寶寶的過程:一個精子(類似一顆很小的種子)和一個卵子(類似一顆很小的蛋)結(jié)合了,然后慢慢長大,就成了一個小寶寶;小寶寶需要在媽媽身體里一個叫子宮的地方生長。在為孩子解答時,也要注意盡量用簡單的語言。
6-8 歲:好奇寶寶如何產(chǎn)生
這個年紀的孩子會希望了解小寶寶是怎么產(chǎn)生的。如果孩子問:小寶寶是怎么進入媽媽的子宮里生長的?家長仍然可以嘗試先反問孩子他們是怎么認為的,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已經(jīng)懂了多少。
回答時,仍然應(yīng)該遵從盡量簡單的原則。比如解釋:要造一個小寶寶,需要男人提供的精子與女人提供的卵子結(jié)合在一起。如果覺得講這些不太適應(yīng)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述更加貼切,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相關(guān)的書本。
另外,家長不要總是等待孩子問了,再嘗試去回答。其實也可以主動問孩子,「你知道小寶寶是怎么產(chǎn)生的嗎?小寶寶是怎么樣進入到他們媽媽的身體里生長的嗎?」
切記,別在這些時間批評孩子!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于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jiān)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quán)利,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yīng)該批評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于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是一起吃飯時。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父母脾氣已經(jīng)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jié)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后再開口。
四是發(fā)生直接沖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jié)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fā)生直接的沖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后,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xiàn)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yīng)該責備。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后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表揚與鼓勵教育的差別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jié)果令學術(shù)界震驚。答案會讓你正視孩子教育方法的。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wù)。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wù)。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會把分數(shù)告訴他,并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guān)于智商的夸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guān)于努力的夸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p>
為什么只給一句夸獎的話呢?對此,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夸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p>
隨后,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wù)。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wù)。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zhàn)。
為什么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丑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上攵?,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夸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chǎn)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yīng)。那些先前被夸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倍切┍槐頁P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jié)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鼓勵,即夸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夸獎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在后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guān)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重復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那么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顯揚、宣揚。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tài)度的,"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為你驕傲?。⒈頁P通常是針對結(jié)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為你高興!"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教育心得:各年齡段孩子的睡眠時間
整理了教育心得:各年齡段孩子的睡眠時間,希望對爸爸媽媽正確教育孩子,指引寶貝健康發(fā)展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新生寶寶因為大腦還處在生長階段,所以需要大量的睡眠來補充,一天到晚幾乎都在睡夢中度過的。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睡眠也隨之減少了。那么不同年齡的孩子,每天應(yīng)該睡多久呢?
1.睡眠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
睡眠時間的長短可以按年齡區(qū)分,寶寶大一歲睡眠時間就減去十五分鐘。對于小寶寶來說,不同的年齡需要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只有睡眠好了,才能保障寶寶身體的健康。
有一部分兒童比其他人睡的要少,但是并不影響他玩耍和進食,然而大部分的兒童還是需要充足的睡眠,因為身體和大腦發(fā)育都離不開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
對于具體的睡眠時間的把握,美國的心理學家和睡眠學教授推薦了兒童睡眠時間表,并請了小學生進行實踐。結(jié)果顯示,看似簡單的睡眠時間表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盡快了解孩子應(yīng)該幾點睡覺,所以這次實驗也引起了很多爸爸媽媽的關(guān)注。
2.各年齡段孩子的睡眠時間
五歲兒童的睡眠時間應(yīng)該有11個小時15分鐘,十二歲的兒童應(yīng)該睡足9小時45分鐘。根據(jù)這個要求,家長可以粗略計算出自己的孩子在前一晚上床休息的時間了。按理論,要求十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十個小時,每長一歲可以相應(yīng)減少十五分鐘。
上床時間可以自覺培養(yǎng)孩子準時睡覺的習慣,孩子早些上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如果孩子玩的興奮或者做完作業(yè)過度疲勞,那么就很難入眠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該如何讓孩子安穩(wěn)入睡
比方說,你的孩子喜歡聽故事的話,就給孩子講故事,這樣能夠讓孩子放松下來,可以讓孩子盡快進入睡眠。法國睡眠學教授戴敦認為,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制度是一件很關(guān)鍵的事情。她自己的孩子在學齡前都是七點上床休息,然后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到了七歲,孩子早就已經(jīng)有了早睡早期的好習慣。
她的孩子上了中學后,因為學習和作業(yè)的緣故,作息時間會有所推遲,但她從來不被允許在睡覺時做其他事情,孩子如果睡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學習能力,整個人精神也不太好,聽課會走神。睡的好的,第二天工作或者記憶力更好。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那些成績不怎么好的孩子,認知能力更容易被睡眠質(zhì)量影響。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小時候就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