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與合作
發(fā)布時間:2021-04-21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xué)到什么 合作的幼兒故事背景: 孩子們很喜歡到音樂區(qū)角中去玩,在音樂區(qū)域中,有著孩子們喜歡的節(jié)奏卡、打擊樂器,孩子們經(jīng)常和同伴們在這里敲敲打打,說說唱唱,在好聽的打擊樂和唱歌的聲音來表現(xiàn)表達,共同打擊,也能很好地促進同伴間的交往合作。
活動情景:
在音樂區(qū)中,遠遠傳來響響的聲音,聽不清節(jié)奏是什么。我一看,原來時張顏和韜韜在打擊“粉刷匠”這首歌曲。在我的提醒下,他們知道為什么他們得聲音不好聽,是因為兩人都認為自己的節(jié)奏是對的,忽視了同伴的存在,所以混在一起打擊,根本聽不清對方敲打的節(jié)奏?!澳悄銈冊鯓哟驌舨拍芨魳返墓?jié)奏輕輕第唱歌呢?”張顏和韜韜兩人商量了一番,顏顏說:“我們看著節(jié)奏卡來拍節(jié)奏?!薄昂玫模粯诱R哦!”韜韜說。于是兩個孩子拿出節(jié)奏板,看著上面老師提示的節(jié)奏來拍打XOXO,能用歡快的跳躍的節(jié)奏來唱,知道“X——”一條小尾巴表示要拖一拖,唱滿一拍,你聽聽我的,我聽聽你的,看看對方唱得對不對,于是兩個孩子的節(jié)奏在拍打中形成一致了。孩子們很高興,能不能用更好聽的聲音來打擊呢?我提醒孩子,韜韜馬上拿了三角鐵,說:“老師,我在三角鐵上可以打兩拍子的歌曲?!邦侇佌f:“我用小鼓來打擊”于是兩個孩子又開始合作了,我能聽出她們合作中不叫和諧的聲音,尤其是韜韜用的三角鐵,我們以前練習打擊樂三拍子時是敲三面的,但是韜韜知道這首粉刷匠是二拍的,所以用三角鐵的面來敲擊|XX|節(jié)拍打擊得很清楚。他們邊唱邊打擊,很開心。
分析與思考:(WWW.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最近,由于在音樂活動,孩子看著節(jié)奏卡拍打節(jié)奏的次數(shù)多了,所以在對節(jié)奏的理解和掌握度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體現(xiàn)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嘗試合作,表現(xiàn)的愿望很高。當在無意的打擊中意識到聲音不好聽,能在老師的提示下進行打擊活動,孩子們十分主動地選擇材料和與同伴商量,體現(xiàn)了他們在學(xué)習中的積極性,合作性。老師在時間許可的范圍內(nèi),要激發(fā)孩子用多種形式多種樂器來嘗試打擊,讓孩子在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節(jié)奏,靈活運用于打擊表演中。如果采用多種打擊樂器,孩子必然探索各種方法來打擊,獲得各種經(jīng)驗與同伴交流嘗試,能跟好地促進孩子間的交往合作,合作打擊。
所以音樂活動中,老師在指導(dǎo)中,借助于充滿童趣的歌曲,借助于孩子對音樂活動的喜愛和表現(xiàn)表達,我們同樣能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與合作,使我們的做中學(xué)課題所提倡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在音樂空間中分享快樂
由于快到“六一”兒童節(jié)了,所以到了下午吃完下午點后,每間活動室里幾乎都放著音樂排著自己的節(jié)目。
今天下午點后,我打開電腦放著孩子們將要排的節(jié)目。這時,小楠過來跟我說:“老師,你給放‘靠在肩膀上的感覺’這首歌聽好嗎?我特別喜歡聽這首歌了,我還喜歡聽‘愚愛’‘感動天感動地’這幾首歌,還有好多好多呢,你給放個聽好嗎?”這些都是最近比較流行的歌曲,看來孩子們也挺跟隨時代潮流的。我聽了她的話,感覺她能說出這些話,就給她放了個‘靠在肩膀上的感覺’聽,她高興地又跳又跳,我看到她這樣,我覺得心里也樂滋滋的。覺得小楠能夠跟我這樣說,我作為老師,跟她之間的關(guān)系仿佛親近了一點。因為有的小朋友總是對我感到很害怕,這就是作為老師和學(xué)生之間的隔閡吧。其他的小朋友聽到我給小楠放‘靠在肩膀上的感覺’后,他們也紛紛到我面前來跟我說:“老師,你給我放那個‘今天你要嫁給我聽’好嗎?”
看到孩子們個個都對音樂這么感興趣,我特別回家多下了一些歌曲,到園里后放給他們聽,將我跟他們這間的距離縮短,讓他們不再對我感到有一丁點兒害怕,增進我們師生之間的感情。
于是,在以后的下午點后,我就給他們放一些他們喜歡的歌曲給他們聽,讓他們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在快樂中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曲。歌曲是可以一起來聽的,也給了孩子們自由交流、分享的空間,也給了孩子主動跟老師提小要求的機會,在他們的音樂空間里享受快樂。
孩子在成功中享受活動的快樂
經(jīng)過一學(xué)期的剪紙練習,孩子們對剪紙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忙著選擇了自己的游戲,巧手坊里的小朋友拿著小剪刀喀嚓喀嚓的剪起來了,他們正在認真地制作“奶牛”,正在這時,突然聽到有小朋友用剪刀敲打著桌子的聲音,循聲找去,原來是樂樂拿著紙和剪刀在敲,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我不會,我不會剪。”我在一旁說:“你試著剪,剪錯了又沒關(guān)系的?!眲裾f了好一會,樂樂才又拿起剪刀剪起來,剪到奶牛的嘴巴——鏤空部分時,又停了下來:“老師,我不會挖奶牛的嘴巴呀!怎么辦?”我說:“你試著做做,肯定行的”。在我的鼓勵下,他嘗試了幾次
,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方法,慢慢的把紙對折一下,然后剪出鏤空的嘴巴。其實他剪得很不好,幾乎要將奶牛的嘴巴邊上剪斷了,但為了激發(fā)他的積極性,我還是表揚了他:“看,你不是自己會剪的嘛,奶牛的嘴巴剪的很好看??!”剪奶牛時有一個難點,就是鏤空小小的的嘴巴。樂樂看做自己剪的奶牛,笑了。
樂樂小朋友在剪紙方面有些弱,而且碰到困難就不肯剪。于是,在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去引導(dǎo)、鼓勵,慢慢地激發(fā)他嘗試、學(xué)習,獲得成功的快樂。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下,孩子的剪紙技能會越來越棒的。
在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們拿到球時總是想著踢、滾、拍著玩。
由于年齡小的原有的幼兒甚至都不會單手拍球。
那么關(guān)于球的許多種玩法在小班幼兒當中是無法開展的!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活動中卻使我感觸很深!為何不然幼兒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編一些游戲的玩法呢?自由活動開始了,洋洋和涵涵兩人拿了一個球和一個圈,她們并沒有象平時一樣拿球的拍球,拿圈的玩“開汽車”,而是洋洋拿著圈,涵涵拿著球,涵涵把球往圈里扔,在扔的同時洋洋連忙丟開圈去撿球,而涵涵則連忙去拿圈,有時兩人都能接住有時都掉在地上了,不管接得住還是接不住兩人都會在接、換的一剎那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后來兩個人又一人拿一個圈放在地上站在圈里面輪流拍球,兩人玩的開心極了!在日?;顒又?,有時我們強調(diào)讓幼兒玩某某玩具而且還介紹該怎么怎么玩,不許怎么怎么樣。
有時甚至幼兒在想用其他玩法玩玩具時都會加以制止,生怕會把玩具弄壞,或者覺得那樣是不聽話,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
其實這樣抑制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玩具的玩法,培養(yǎng)孩子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意識
大班的孩子話語真多,小腦袋里有想不完的“事情”,小嘴巴有說不完的“交流”作為老師的我能理解他們這一年齡特點的表現(xiàn),盡量的在這方面我會稍稍的對他們“放縱”一些,只希望他們能有自制力,能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可是,我錯了,不錯在我對孩子的管理而錯在我太相信孩子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強的孩子能不讓我費心,可是自制力不強的孩子會因為我的管理適得其反,習慣了,他們便約束不了、“駕馭”不了自己。
今天我想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意識。早操過后回到班里,我像往常一樣搬椅子坐下來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晨間談話,在我坐下的時間段我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會很快的坐下,并等待我的“下文”,可還有些孩子不知道,還在習以為常的談?wù)撝掝}。清晨我并不想對他們進行言語教育。于是想了很多天的方法終于落實在今天的晨談上,(晨間談話開始:—小朋友,以后老師會播放音樂,聽到音樂了,你們便可以講話,我的音樂停了,也就意味著?幼:不可以說話了。)于是我順手拿起身邊的擴音器播放出了輕音樂,孩子聽出了音樂的高低,我也發(fā)現(xiàn)了,那為何不更完善呢?這樣子,小朋友音樂有高低,那以后老師播放的音樂高一些,你們的聲音也就可以高一些,但是聲音再高也不能高出我的音樂,聽到我的音樂停了,你們也就該停下來。這個辦法好不好?能不能通過?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小朋友舉手表示通過。班里的孩子都一致舉手。只有果果表示:“老師,那上美術(shù)課你播放音樂我們是不是能說話?”果果提的問題確實讓我忽略了,“孩子,美術(shù)課上的音樂是想讓你們沉浸在音樂里把畫畫得更好,不是讓你們說話的明白嗎?
孩子明白了,這個辦法開始實行,期待它的效果。
日?;顒又信囵B(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體會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中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過強烈,因此,我認為應(yīng)及早對3—6歲幼兒進行分享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xué),談?wù)勛约簩@一問題的體會一、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要使幼兒具有分享意識和行為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去,對3—6歲的幼兒應(yīng)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游戲活動之中。
我認為對幼兒實施德育活動是貫穿幼兒游戲、學(xué)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之中的,貫穿于他們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關(guān)系之中的。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就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瑣碎的。
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二、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渠道”向幼兒滲透分享行為多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舉行與人分享的活動,例如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專門為幼兒開展分享活動,請幼兒把自己會唱的歌、會跳的舞、會念的詩歌、會說的故事等等分享給其他幼兒。
這樣不僅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同時也提高幼兒大膽表現(xiàn)自我的能力。
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愉悅的自我展示空間,增強幼兒自信。
除此之外幼兒學(xué)會一首兒歌、故事、歌曲時,教師可以及時鼓勵幼兒回家把學(xué)到的兒歌、故事、歌曲背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一起分享我們的快樂,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創(chuàng)編兒歌、故事、歌曲,第二天到校和老師小朋友分享,逐漸增強幼兒的分享行為意識。
培養(yǎng)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處世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diào)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tài)。正是這種自信心的催化作用,使人們不斷努力,百折不撓,并在失敗中看到希望,最終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體育活動中我們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但鼓勵孩子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有克服膽怯的勇氣,有不成功誓不罷休的信心,卻十分重要。那么在體育活動中我們?nèi)绾谓o幼兒適當?shù)膸椭椭С?,樹立他們堅強的自信心?
一、創(chuàng)設(shè)被人接受的氛圍,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幼兒的自我評價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尤其是幼兒中最有威信的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批評或表揚,往往是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小班幼兒更明顯。因此,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教師應(yīng)該在語言和行動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往,尤其對那些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在語言和情感上給予積極評價,使幼兒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和滿足,激起幼兒喜愛體育,樂于上進的愿望,而應(yīng)避免消極的評價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讓幼兒生活在強調(diào)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的氛圍中,并逐漸學(xué)會保持自信。
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yīng)根據(jù)小班幼兒身心發(fā)展和年齡特點,盡量采取游戲的方式,以引起全體幼兒興趣,減輕幼兒恐懼心理,從而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如在引導(dǎo)幼兒玩攀登架時,我們設(shè)計了“給小動物找媽媽”的游戲,把“小動物媽媽的家”設(shè)置在攀登架上,鼓勵孩子們?nèi)椭靶游镎覌寢尅?,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活躍,連平時最怕玩攀登架的幾名幼兒也不知不覺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點,對他們的成功,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就是通過諸如此類的活動,我們幫助幼兒逐步樹立了參與活動的勇氣和信心。
二、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使幼兒獲得成功,增強自信
體育活動中要注重材料的投放,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使幼兒樂于活動。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使幼兒體驗成功,充滿自信。充分發(fā)揮材料的多種功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尊重、接納個體差異,通過活動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讓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功感,才能激發(fā)并維持每個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了解每個孩子在運動速度、耐力、運動量等方面的差異,根據(jù)這些差異,有意識地設(shè)計材料的投放量與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難度,讓幼兒能自主地選擇符合自身運動水平的活動方式,這將使幼兒在活動中有安全感和控制感,保證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各種體育活動中,注意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兒選擇。組織孩子們在戶外玩“小松鼠過冬”的游戲,游戲前,將事先準備好的平衡木、圈等器械擺放在操場的一邊,孩子們按照小松鼠上山采松果的故事情節(jié),做著平衡動作,但在過小橋時,出現(xiàn)了麻煩:毛煒文小朋友由于身體比較弱,動作較緩慢,所以過小橋時,他的雙腳在小橋上一點一點地挪動,生怕摔下來。而后邊的小朋友著急,就催他。一時,場面有點亂??吹竭@樣情形,想到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每個幼兒運動的起點與能力不同,于是從鼓勵幼兒自身起點開始,在活動中,爭取一次比一次練得更好,玩得更開心,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各自的潛能。就這樣我們將平衡木做成不同高度,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走在高度較高的上,且平衡木與之間有一定的空隙,這樣在走平衡木時,就會有難度,而另一些幼兒在活動中有了困難,他們表現(xiàn)出膽小,不感伸腳,通過教師的鼓勵,并站立在他們旁邊充當保護者,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當他們獲得成功時,其他的孩子也立即歡呼起來。在不斷的運動和鍛煉中,大多數(shù)幼兒的膽子都越來越大了,自信心也增強了。也正是通過不斷調(diào)整活動內(nèi)容、活動量和活動難度等,給幼兒創(chuàng)設(shè)新的嘗試機會,讓幼兒不斷享受到自己的成功和突破,充分體驗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和自信。滿足了不同發(fā)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每位幼兒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邁進一步。在這種物質(zhì)和精神環(huán)境中,孩子們不再害怕失敗或不能勝任老師的安排,也沒有勉強和為難,大家都能積極主動,按自己的進程開展活動。這樣,不僅保持和增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使孩子在不斷挑戰(zhàn)中獲得發(fā)展,體驗成功,增強自信。
培養(yǎng)幼兒分享性格的游戲:學(xué)會與人分享
導(dǎo)讀:因此,不管是物質(zhì)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以旦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鼓勵、贊許、獎勵等外部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自尊、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nèi)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
游戲開始了,很多孩子在科學(xué)區(qū)玩??煽尚∨笥褞砹艘患浅:猛娴耐婢咄h鏡,小朋友見了十分羨慕,都想玩玩,而可可卻害怕被別的小朋友弄壞,不愿借給他們,孩子們都挺失望,我一看,見正是對孩子們進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時機。于是,我當著孩子們的面拿過望遠鏡,對可可說:“這個望遠鏡現(xiàn)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該怎么辦?”“問你借唄!”他毫不猶豫的回答?!翱墒?,我不借你玩,你現(xiàn)在心里怎么樣?。俊蔽覕[出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可可想了想說:“好象有點難過?!薄澳悄銈兇蠹夷??”“我也有點難過!”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翱煽?,你看,小朋友現(xiàn)在心里都和你一樣難過,你知道為什么嗎?”可可不說話了,他拿過望遠鏡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兒高興地和他一起玩了起來,孩子們在短時間內(nèi)接觸到了兩種角色,體驗到了羨慕時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絕時的失望、與人分享時的滿足感等多種內(nèi)在的情感,從而擺脫了自我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識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樣,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推動力。因此,我們成人應(yīng)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來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親社會行為。
游戲結(jié)束后,我表揚了可可。子總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zhì)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以旦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鼓勵、贊許、獎勵等外部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自尊、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nèi)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日分享行為的形成確實離不開外部激勵。
分享行為是一種綜合性行為,也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幼兒自發(fā)的分享行為,讓幼兒充分體驗給予及被給予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這樣,對于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zhì),將來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都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班的樂音與噪音
設(shè)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平時,他們總是玩著玩著就發(fā)出很大的聲音,有時還會拖動椅子等發(fā)出難聽的噪音。為了讓他們了解噪音的危害,感受樂音的舒暢,逐漸養(yǎng)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特設(shè)計此活動。
活勘輳?br>
1、引導(dǎo)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2、通過看、聽、說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不發(fā)出噪音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關(guān)圖片與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導(dǎo)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1、聽樂音說感受
提問: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師小結(jié):這些聲音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們就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樂音。
2、聽噪音,想想說說
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jié):這些聲音非常吵鬧,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噪音。
二、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1、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并交流。
2、了解樂音的好處
圖一:病人
圖二:小寶寶
圖三:動物
圖四:植物
2、了解噪音的害處
提供與樂音作用相反的圖片資料。幼兒發(fā)現(xiàn)交流。師小結(jié)。
三、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
師:你還在哪里聽到過樂音?什么地方聽到噪音?(幼兒交流后個別講述)
四、教育幼兒平時不發(fā)出噪音
1、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師:幫助難受的人(引導(dǎo)幼兒說出平時要輕輕說話、走路、搬桌椅、做游戲等)轉(zhuǎn)過臉譜,變成笑的。
五、延伸、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尋找有關(guān)資料,尋求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