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的剪紙區(qū)大智慧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小小班的教育筆記 小小班教育筆記 幼兒園小小班說課稿本周,結合中國娃的主題,我們進行了剪貼龍鱗的區(qū)域游戲。游戲剛開始,本學期轉學來的寶貝楚楚就急了:“老師!老師!你快過來!我不會!”我趕緊跑過去,幫助她,教她怎樣正確地使用小剪刀。我轉身剛想離開,楚楚又急了。我引導說:“誰愿意來做楚楚的小老師呢?”。這時,小玥說:“我來試一試”,只見她教一步,等楚楚剪完了,她再開始剪第二步……
通過這一次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東西,又為老師解決了一人忙不過來的難題。小玥原本不會教小朋友,現在會了。她也更牢固地掌握了這一技能技巧。還有,小玥在給小朋友講解如何剪的過程中本身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增進了她與楚楚之間的友誼。
看來,小小的剪紙區(qū),不僅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剪紙興趣,提高了孩子們剪紙的技能,更加提高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我覺得區(qū)域游戲的講評更是對活動的總結和評價,是促進幼兒發(fā)展,提高活動質量的保證。讓幼兒通過集體講評的環(huán)節(jié),把自己的新作品介紹給大家。同時,讓那些從前不敢站在前面說話的小朋友,通過多次鍛煉,能清楚連貫的講述自己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變成了自信大方的幼兒。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小班剪紙活動的點滴體會
3歲的幼兒喜歡動手操作,可多數幼兒不會使用剪刀。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剪紙活動常規(guī),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安全措施,并用圖示來表示,便于幼兒理解。安全措施有了保證,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確定教育目標。
一、以游戲的形式,確定教書目標,激發(fā)幼兒對剪紙的興趣。確定目標時要根據小班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客觀判斷幼兒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幼兒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可達到目的目標。教師在幼兒產生興趣的基礎上,要了解幼兒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們第一次活就是玩剪紙游戲。幼兒可以輕松隨意地去剪,然后再命名。結果幼兒剪出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如:碗、船、刀、胡蘿卜、樹葉、云彩、大山等。通過這次剪紙活動,教師了解了幼兒的剪紙水品平,知道幼兒能剪出直線、弧線、曲線。
二、在剪紙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力、想象力我們觀察到幼兒最初是運用直線、弧線、曲線無意識剪出來的,多數幼兒都是先剪出一個形狀,然后再根據這個形狀命名。第二次活動是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直線、弧線、曲線,通過正確的引導,豐富了幼兒的感性認識,當幼兒再剪時,就先有了主題,然后運用剪直線、弧線、曲線的技能剪出所表達的內容,而且剪出的圖案、種類豐富了很多,如:剪出了星星、飛盤、云彩、房子、松樹、太陽、魚、椅子、太陽帽、汽車等。
三、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作品
學期末幼兒剪紙的興趣更濃了,多數幼兒已經在剪紙上出現了鏤空的裝飾。教師便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欣賞民間的剪紙作品和幼兒園大班的剪紙作品。通過觀察,幼兒已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簡單的鏤空表示。如:他們剪出了小花、獸、窗戶、房子、飛船、小魚、樹、小雞、汽車、桌子、沙發(fā)等。我們發(fā)現幼兒對剪魚比較感興趣,我們?yōu)橛變航栝喠舜罅繄D書、圖片,同時也請家長帶幼兒到水族館參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特征,從頭部至尾部,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后讓幼兒先畫魚,然后讓幼兒把自己畫的魚剪下來,展示在主題活動展板上,每個幼兒都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作品。
小班孩子第一次拿剪刀嘗試剪紙
開展了主題“甜甜蜜蜜”,寶寶對各種糖果的形狀有所認識,于是,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我們設想開展了剪紙棉花糖的活動,當活動一開始,丞丞就興奮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是這樣拿剪刀嗎?它的嘴巴一張一合就會剪出小小的棉花糖嗎?”看著他懷疑的表情,我點了點頭,這時的他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準備剪了,由于孩子第一次拿剪刀,那小剪刀還真不聽他的使喚,盡管手指張的大,剪刀的嘴巴就是張不開了,這下他急得哭著叫起來:“老師,老師,這剪刀的嘴巴怎么張開剪呀!”怎樣剪棉花糖呢?”看著他著急的樣子,我說:“你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了嗎?是不是一張一合?!蔽沂职咽值膸退弥舻兑黄鸺?p>,剪得時候,他可認真了,臉部表情特別豐富,剪刀張一下,他的小嘴也跟著動一下,看著他那可愛的樣子,努力地學著剪,經過幾次的練習嘗試,他的手指也慢慢靈活起來,當他彎彎曲曲剪出棉花糖時,高興地呵呵笑起來,手拿棉花糖對旁邊的同伴說:“看我做的棉花糖,想吃嗎?”看得出他是多么的開心,在這次的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小班孩子第一次拿剪刀嘗試剪紙,孩子的興趣比較濃,他們覺得剪刀的小嘴巴一張一合特別的有趣,孩子的年齡小,手指肌肉發(fā)育不完善,能剪出棉花糖的輪廓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活動中,要求孩子能準確的掌握拿剪刀的方法,學習剪的方法,該孩子勇于挑戰(zhàn),大膽地剪出了棉花糖,雖然他剪得棉花糖不怎么漂亮,但他能初步掌握了剪的方法。
“贏”的智慧
在幼兒園競賽性游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游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游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游戲的狀態(tài)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游戲,這個游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回歸游戲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xù)游戲后,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游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标愬愤吔忉屵呌每蓱z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薄霸趺磿?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蕓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游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蕓,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后的歡樂。游戲就這樣繼續(xù)進行著.在短短幾分鐘里,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嘗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蕓,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蕓意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蕓每次拿到手絹后總是丟給吳音霏,并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獲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于真正融人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游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了解到敢于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后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益智區(qū)玩紙牌游戲
開學初我們在益智區(qū)里提供了一些按數取物料和拼圖等的游戲材料,剛開始孩子們玩得還很起勁,可是一段時間后,他們的積極性就沒有那么高了。我們呢尋思著要投放些新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于是,我們結合了本階段的數學目標和區(qū)域研究的重點,覺得紙牌是一種常見的游戲材料,用它可以來開發(fā)許多的游戲,因此我們在益智區(qū)投放很多標有1—10的數字的自制紙牌。剛開始教他們玩的游戲是按照序列從小到大排,或者是從大到小排。孩子們活動的時候,我在旁邊觀察,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操作地很認真,有的孩子先把1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把2、3、4、5、6、7、8、9、10依次擺上去。等到過了些時候,我回過頭去看到他們不知什么時候竟然玩起了新花樣。只聽見浩浩跟他旁邊的俊熙說:“我們來玩新游戲吧!”“什么新游戲”?俊熙問。浩浩說:“就是我們每人拿些牌
,再比比誰的牌上數字大?!笨∥觞c點頭表示同意。只見浩浩和俊熙都拿了一張牌,浩浩的是5,俊熙的是6,俊熙贏了,他高興地說:“我贏了,我要刮你一個鼻子?!薄翱梢浴焙坪扑斓卮饝恕K麄儍蓚€開心的游戲著……在他們兩個的帶動下,益智區(qū)里的其他孩子也都愉快地玩了起來,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很喜歡這個新游戲,因為這個游戲感覺更加有趣,能進行比大小,贏了還可以去刮別人的鼻子。等到活動結束的時候,他們玩得還是意猶未盡。
材料投放以后,針對孩子們的操作過程要多觀察,發(fā)現他們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舉動,教師可以加以鼓勵和支持。
由此看出,活動不但促進幼兒自主性探索能力的發(fā)展,而且數學(認識數字、數數、比大小等)思維能力和兩兩合作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智慧的等待
丁香花有個特點:花苞往往會在枝頭上掛很長時間,然后忽然在某一天或某一瞬間全部綻放。在北方,很多花兒都是這樣的。生物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北方地處高緯度地區(qū),冬季漫長,春季短暫。即使春天來了,天氣也往往會有反復,一天之間溫差極大。白天可能艷陽高照,晚上則可能寒流侵入。在這種氣候中,花兒如果貿然開放,必被無情的寒風摧毀。所以,“聰明”的花兒會一直處于含苞待放的狀態(tài),等待最佳的開放時機。它們可能會等待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直到某一個清晨,人們上街時突然發(fā)現花香四溢,花開滿城。我常常想這些花兒多么像幼小的孩子,他們的生命中蘊含著一種巨大的力量,這是“一種積極的勢力或能力——向前生長的力量”(杜威語)。同時。他們的生命中有一種內在的節(jié)律。但是我們似乎沒有看到孩子生命中的巨大潛力,常常視他們?yōu)椤盁o能的”“一無所有的”人,一廂情愿地把一切教給他們,讓他們的生命按照我們希望的節(jié)律成長。上午,小班自由游戲時間,安安在玩拼圖游戲。由于每塊圖片塑封后都比原來圖形多出一條邊,所以要拼成完整的一幅圖片比較困難。安安把這幾塊圖片換了幾次位置都拼不好,她停了下來,看著手中的圖片,陷入了沉思。這時,教師走過來,一把抓過安安手中的圖片,幫她擺好了。教師走開了。安安看了看教師擺好的圖形,也走開了。其實,當時安安處于一種問題情境并正在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教師沒有等待,而是直接“告訴”了她答案。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喪失了探索機會,對游戲失去了興趣。上午,大班體育活動是讓孩子學習跳遠。龍龍第一次跳時離起跳線大約半米,所以跳得不遠。教師站在旁邊,沒有立即告訴龍龍應該靠前一點起跳。后來,龍龍發(fā)現樂樂比他跳得遠,他很驚訝,便主動站在一旁仔細觀察其他孩子是怎么跳的。過了一會兒,他又跳了一次,這次他跳得遠一些了。他高興地笑了,跳了一次又一次,跳得一次比一次遠。在活動結束時,教師請孩子們總結自己的好方法,龍龍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非常自豪。教師的等待使龍龍獲得了成功。這樣做的結果是龍龍今后能更加積極地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有時候,我們應該智慧地等待,等待孩子的探索和思考,等待孩子的成功。我們要遵循孩子生命內在的節(jié)律,等待孩子積聚生長的力量,如花兒一樣綻放。
集體的智慧
上午的戶外活動是大型玩具,可因天氣下雨,只能在室內了,昨天的體育課上發(fā)現孩子們側滾翻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請孩子們玩“包餃子”的游戲,主要是練習側滾翻,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我知道大家都吃過餃子,那好吃的餃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教室里一下子就鬧騰起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吃過芹菜餡的,我吃過牛肉餡的,我還吃過煎餃呢?!庇捎诤⒆觽儗Π溩印⒊燥溩佣驾^為熟悉,所以我請孩子我自己想象成一只餃子放在鍋里咕嘟咕嘟煮的時候在鍋里翻動不斷地做側滾翻的動作。
游戲玩了2遍后,A大聲叫起來:“老師,游戲錯了?!鳖D時我被說的一頭霧水,心想:沒錯啊,我明明是按照教材上的過程一一照做的啊?!钡乙蚕肼犅犓f錯的原因,于是,我疑惑的問:“是哪里錯了啊?”“餃子外面有層皮為什么我們沒有?”A振振有詞地說。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B說:“是的,我包過先搟皮,包的時候要捏緊一些,不然會散開來的?!薄皩?,假如里面放太多餡,皮也會破的?!焙⒆觽円幌伦觼韯帕?,七舌八嘴的議論開了,我連忙示意他們靜下來:“你們說的都好,既然有皮,那游戲時皮用什么來做呢?”“就用白紙來做,因為白紙是白的,餃子皮也是白的,顏色一樣?!盋先提議,他的話音剛落,立即被D否定了,他認為白紙不好,因為在滾時容易破,這時E撓撓頭皮憨憨的笑著“噢”了一聲,小機靈F站起來說:“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布袋子來做餃子皮,因為它不會破?!蔽疫B忙贊同這個方法“要不你來演示一下?!蔽覐捏w育器械中拿來了平時用來玩袋鼠跳的布袋子,F鉆進布袋腦袋也進去了,用手拉住袋口,順勢滾了起來,“你們看像一只餃子嗎?”“像!”“但是如果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滾會怎么樣?”細心的G第一個發(fā)現了問題:“頭在袋子里看不到,容易撞?!苯浰@么提醒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這一點,“還有解救的辦法嗎?”話音剛落,B又叫了起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兩個小朋友一個當餃子,一個小朋友來煮來指揮,這樣就安全了。”這個辦法好,來你來演示一下,于是教師里成了一個大鍋,五顏六色的餃子和煮餃子的人,笑聲一浪接著一浪……“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過程不一致時,怎么辦?是尊重孩子的權利,追隨孩子的興趣,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整計劃,還是強行的把他們拉回預設的軌道?”這是每位幼兒園教師都有可能遇到的實踐難題。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著就必須發(fā)揮幼兒的主題性,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不能以自己的主管意愿替代幼兒的自主愿望?!痹诮裉斓幕顒又?,我無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和集體的智慧,在集體討論中將這個“側滾翻”動作做得這么有生活的氣息,形象有趣,生成這么有意思的有生命的體育游戲,讓我感受到尊重孩子、追隨、推動孩子的興趣,傾聽、回應、支持孩子創(chuàng)造性游戲等有時都是解決我們活動難點的有意義策略,而今天我把孩子們謊謬的想法以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從而推動生成了有意義而生動的活動,所以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要善于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其背后的想法。
有趣的剪紙
每到區(qū)角活動時,總有幾個孩子喜歡在美工區(qū)玩剪紙,特別是妞妞每次都少不了她,而且每次都能剪出幾種不同的花樣,同時我注意到每次妞妞剪紙時,旁邊總有幾個孩子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于是在和妞妞閑聊時我問她,可不可以把它剪紙的本領教給小朋友時,妞妞很爽快的說:“行啊”。妞妞雖然平時嘰嘰喳喳,但教孩子們剪紙時的樣子卻很認真,也很負責,只要是有小朋友問她,她一定會認真的講給她聽,這幾天孩子們幾乎都在圍著妞妞折折剪剪。短短幾天時間孩子們還真學會了不少東西,有漂亮的窗花、有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有一天放學時,偶爾聽見孩子們在問妞妞明天剪什么呀?而妞妞摸著腦袋說:“讓我想想?!边@時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既然孩子們對剪紙這么感興趣,何不讓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此呼吁各位家長朋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這一重要資源,通過您教孩子,孩子教同伴的形式,讓孩子們可以學到更多的剪紙技能,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能變得更加親密,同時能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信能力等等。有趣的剪紙活動還在繼續(xù),孩子們對剪紙活動的興趣依然有增無減,相信孩子們在以后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收獲!
“玩”出來的智慧
本周,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船。在探索船為什么不沉的問題上,我們進行沉浮試驗。實驗兒,我們選擇的是相同材料進行比較操作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請小朋友輝映自己的選擇材料進行比較,下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問我:“老師,昨天晚上我這了很多的小紙船,有的浮起來,有的全濕了沉到水底”?仔細一問,原來家里寫字紙不多,剛學會折小紙船的她又找來了餐巾紙折船。餐巾紙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
我靈機一動,這不是本節(jié)課最好的活動內容嗎?我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紙做小紙船,猜想實驗結果。由于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很多幼兒猜是畫報紙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長,但也有的幼兒猜想是報紙。在玩一玩、做一做動手實驗中,幼兒的興趣最濃厚,探究欲望也最強,看到小船吸水后的變化都能主動的和老師、小朋友進行交流。但操作的過程中老師問他們:“小紙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們的回答很生動形象,他們說:“紙船都濕透了,餐巾紙做的小紙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紙里面去了”?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fā)現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個對比,兩種認知沖突使幼兒更相信自己動手做的結果。在對幾種紙船吸水的現象中,幼兒了解了不同材質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我們更多的是采取從“聽”中學,既由老師講授某些科學知識,在通過一些考核方式讓孩子記住這些知識,而不是讓孩子直面真實的科學,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科學。這個活動中在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的科學環(huán)境,提供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去談就自然的機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觀察、親自操作的科學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白鲋袑W”就是要讓兒童在自然和真實現象面前,感到驚異,嘗試去做,反復去做,認真觀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老師家長應很好的利用孩子這一天性。積極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盡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變萬化,從而豐富自己的經驗,認識客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