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不要為孩子的過失尋找借口

發(fā)布時間:2021-04-06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曾描寫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孩子正在放聲大哭,媽媽心疼地在旁邊安慰:一手摟著孩子,一手用力拍打地板,對孩子說:‘都是這個土腳不平,害得寶貝仔摔倒,媽媽替你打土腳!’媽媽拍地的動作非常滑稽夸張,使那哭鬧不休的孩子也忍不住破涕為笑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們也常見到。何女士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絆倒,“哇哇”大哭起來。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邊念叨著“寶寶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邊用力拍打椅子。正哭著的孩子馬上轉(zhuǎn)哭為笑??梢?,不同的母親安慰孩子的方法卻是相同的。

跌倒,無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事情。父母都明白:不論任何形式的跌倒,都是由于孩子自己不小心。然而心疼孩子的父母卻舍不得讓孩子承擔這小小的責任。為了安慰孩子,他們找出種種理由為孩子開脫:跑的時候被樹枝或石頭絆倒了,就把樹枝折斷,把石子扔向遠處,說:“壞樹枝(壞石頭)!你為什么要絆倒我的寶寶!”;走路不小心跌倒了,就打罵地板:“地板你這個大壞蛋,為什么要害我的乖孩子跌倒!”;即使是找不到任何東西可以責備,就罵風:“都是這風,讓寶貝兒摔倒,媽媽打風!”……就這樣,因為孩子的跌倒,媽媽們攆過雞,追過狗;罵過門檻,打過凳子;折過樹枝,跺過地板。她們武斷地將孩子自己的過失嫁禍給了椅子、樹枝、地板和風,使孩子真以為自己的跌倒是因為風、地板或是樹枝的緣故,而很少想到是自己走路不小心。

這種替孩子尋找借口的做法無疑是一種嚴重的誤導。試看生活中的一幕幕:打碎了窗上的玻璃,怨玻璃不夠結(jié)實;忘帶鑰匙進不了門,怪媽媽不早回家;和小伙伴鬧矛盾,總是別人的不對;作業(yè)沒有寫完,怨老師留得太多;考試考得不夠理想,總是題目出得太難……總之,只要有不順心的事,就怨別人、怨父母、怨學校、怨環(huán)境、怨社會……正是疼愛孩子的媽媽們教會了孩子為自己的過失尋找借口,而心安理得地放棄應有的反思,逃避應有的懲罰,漸漸地淡漠了責任感。

人生的道路難免會坎坷不平,會有荊棘橫路和風狂雨暴,“在風中跌倒,在愛中流淚,這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旅程”,如果不學會從主觀上找原因,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只會一味尋找“跌倒”的借口,孩子面對的將是更多的錯誤與失敗。所以,心疼孩子的媽媽,當你的孩子跌倒以后,不要責怪風、怨恨雨;也不要再罵樹枝、打椅子;不要以愛的理由為孩子尋找借口。要讓孩子明白“風中跌倒不為風”,正是由于自己的不小心才會被絆倒,而“絆倒”正是對“不小心”的懲罰。要教會孩子跌倒了爬起來,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過失與失敗,并從中總結(jié)得失。這樣,孩子才會“吃一塹,長一智”,小心地避過前進路途上的障礙。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要孩子爭氣?不如為孩子爭氣!


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黃多多這個小妞兒作為萌娃小隊長,表現(xiàn)出很強大的照顧情緒、調(diào)教矛盾的能力,實在是讓人欽佩。

于是很多人問,讀什么書、聽什么專家指導、學習啥教育理論,才能把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黃多多一樣?

我要問,要把孩子養(yǎng)成像黃多多,你自己像黃磊嗎?

黃磊這枚男子大家都懂的,燒菜做飯拿得起,愛護太太做得出,娛樂圈二十年零緋聞,算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吧?

跟這樣的爸爸混,學會敏銳體察他人感受,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嗎?

所以,要問怎樣培養(yǎng)黃多多,自己為什么不去學黃磊做個高情商的老爸?

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年齡最小的一位,是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堅韌不拔的她,11歲起就為巴基斯坦婦女兒童受教育權奔走呼號,直至感動世界。

很多人問,如何培養(yǎng)出像馬拉拉這樣勇敢獨立的女孩子呢?

答案在馬拉拉的父親身上。她爹,作為少有的巴基斯坦大學生,立志為普什圖族辦學校,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合作伙伴決裂的巨大困難都未曾放棄。他甚至親自爬上電線桿去貼學校的廣告——雖然他有恐高癥,每次爬到頂端總是兩腿發(fā)抖。每當馬拉拉的爸爸身陷危機的時候,他卻會表現(xiàn)的更強壯,意志更高昂。

馬拉拉的優(yōu)秀意志,全部師從她老爹。

我在餐廳里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父母前一秒還在教孩子“要懂禮貌,會說‘謝謝,請,不客氣?!?/p>

后一秒對著忙著團團轉(zhuǎn)的服務員呵斥:“我的菜半小時還沒上!想讓老子等到什么時候?!”

孩子迷惑的眼神,深深映刻在我心里。

為什么要求孩子講禮,你自己卻不講理?

一個溫和謙卑的爸爸,不會教出頤指氣使的女兒;一個舉止優(yōu)雅的母親,也不會有粗俗莽撞的兒子。所以,一個無禮的孩子,背后必定有粗魯?shù)母改浮?/p>

要教孩子,先自己做!

我懷著毛豆的時候,曾經(jīng)摸著肚皮幸福的暢想:

“我的脾氣急躁,遇到一點事兒就躥火。我要教育毛豆不像我這樣。

我的性格不夠冷靜,勇莽有余智慧不足。我要教育毛豆凡事深思熟慮。”

如此的YY可以省略兩百句。

直到老公實在聽不下去了,扭頭說:

“你自己沒做到的事情,為什么要求毛豆做到呢?

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彌補我們?nèi)松倪z憾的。”

這番話不由得使我想起來,我和我媽的互動方式。

我們脾氣都比較急躁,雖然心眼不壞,但容易為一點小事拌嘴。

有一天,我們又拌起嘴來,我媽說,“我就希望你能別像我的脾氣。誰知道還是一樣?!?/p>

我突然明白了,所有對孩子的要求,其實都是對大人自身不滿的投射。

我媽媽自己沒能力改掉自己的壞脾氣,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而我又不自覺的把這種期望投射在毛豆身上。

每個放棄培養(yǎng)自己的人都會轉(zhuǎn)為培養(yǎng)孩子,這樣可以延遲對自己和人生的不滿。可是自己尚未做到,為什么要求孩子?

這樣的思維模式,對中國人來說太常見了。

因為我學歷不高,所以你要比我強,考上名牌大學。

因為我沒有一個金飯碗,所以你要努力,做到人上人。

而結(jié)果往往和希望相反。

把自己的失望投射給孩子,希望孩子彌補他們?nèi)松?,大多?shù)失敗。

趁早明白,與其讓孩子爭氣,不如做一個爭氣家長的,孩子能夠?qū)W習到正面榜樣,反而會擁有幸福的事業(yè)和人生。

為什么?

因為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對你孩子長篇大論的教誨,也不是那些科學育兒觀,恰恰是你最樸素的每天一言一行,所作所為。父母若是不改善自身,那你也沒辦法期望孩子成為某個樣子。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天天把最真實的你告訴你自己。

育兒即育己。

天下的父母大概可分類為兩種:要孩子爭氣的,和為孩子爭氣的。

要孩子爭氣的父母,總習慣琢磨如何去管教孩子,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以求得孩子功成名就,實現(xiàn)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為孩子爭氣的父母,則總是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

我要成為第二種。

與其羨慕高情商黃多多的,不如提高情商,修為自己,通達處事;

與其指責孩子天天捧著ipad,不如自己拿起一本好書開讀,為孩子做出榜樣;

與其責成孩子出人頭地的,不如自己發(fā)憤進取,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成長條件;

與其希望孩子關心體貼他人的,不如先體貼自己的伴侶,營造溫馨家庭氛圍。

從今以后,我再不會說,孩子你要給我爭氣,

我只會說:孩子,我會為你爭氣!

尋找和孩子交流的機會


昨天晚上外甥女參加高考美術輔導,九點半結(jié)束。姐姐怕她一人回家害怕,便讓兒子去接姐姐,并護送姐姐回家。兒子雖然年紀不大,可是個頭不矮。對這個任務,他欣然接受。

我有點不放心,畢竟沒有讓他一個人走過夜路。我便建議陪兒子一起去。起初他不高興,我告訴兒子:媽媽趁機鍛煉一下身體,讓他陪著我。

這下好了,我們母子各自騎著自行車,邊走邊聊,兒子來了興致,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一路談了好多,以前在家里我從來沒有聽兒子說過的,今天,他毫無保留地向我訴說著心里話。

到了目的地,外甥女沒有放學,我們在校外等候。兒子興奮地給我說著他校內(nèi)的趣事,看到我滿臉的真誠,并耐心地聽著,隨時發(fā)表我的建議和看法。兒子興致更高了……

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完全把我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把心里話全盤托出。我真的很高興做兒子的聽眾。

青春期的孩子,內(nèi)心充滿了天真爛漫。

兒子表達了他對同學友誼的各種看法,并征求我的看法。更有趣的是:兒子問起了我的初中階段有沒有對男同學有那種特殊的好感。

這個話題也是我近期對兒子比較關心和感興趣的。我經(jīng)常擔心兒子會有“早戀”現(xiàn)象,但是我從未觸及過這個問題,沒想到兒子卻主動出擊。今天這次意外的交流是很特殊的,很有教育意義的。我正好用我的智慧解決我所擔心的問題。

我積極地發(fā)表了我的觀點:巧妙的回答了他的問題,并告訴兒子,青少年追求美,樂于表現(xiàn)自我,對異性同學有好感,是非常正常的。并教會兒子,如何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保護好同學之間的友誼。鼓勵兒子與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

告訴兒子把同學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并告訴兒子初中階段是學知識的黃金階段,一定抓住時機,好好學習,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兒子對我的話非常贊同,此時的我感覺與兒子拉近了心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尋求合適的機會,如何巧妙的尋求與人交流的機會,也是有學問的。

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兒子忽然對我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隔了一會兒又說:“世界有第一天嗎?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兒子這是怎么啦?是因為作為媽媽的我最近老在看“東方之星”的新聞嗎?對于孩子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間接受了我的情緒刺激,還好他說完沒多一會兒就睡著了。

世界不總是美好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到底需不需要對孩子屏蔽“負面”、“傷感”、“殘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書,《守護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個方法》,作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麗貝卡·貝利和精神病護理資格護士伊麗莎白·貝利,她們在書中提到了類似的場景,是美國發(fā)生“911事件”后的一個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長以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與外面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但是最終他們將無比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竟然知道那么多信息。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封鎖了紐約世貿(mào)大樓遭攻擊的事情。他們家里沒有電視,但依舊小心翼翼,從來不在家中討論這則恐怖新聞。

一天下午,有架飛機飛過他們的房屋上空,孩子就問飛機上是好人還是壞人,顯然,孩子從別的地方聽說過飛機恐怖事件,這時孩子的父母才認識到應當與孩子認真討論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幫他理清思路……

家長不要自欺欺人,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能夠接受到的信息格外敏感。比如像兒童綁架這樣的新聞,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不適感比成年人要嚴重得多。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這類事件是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家長可能不了解孩子的擔心,或者覺得很難開口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所以,這兩位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是:不要以為可以讓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同時作為家長要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看到這類比較傷感、恐怖的新聞時,應該如何回應,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采訪了宋慶齡幼兒園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師,徐老師同時也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她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不用刻意回避

沒有必要刻意回避負面新聞,事實上父母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許不會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兒園聽別的孩子提起,就像“東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兒園有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和你說起這個話題,父母回應的原則是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但要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深入討論。

比如當孩子說“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應,認可他的情緒:“是的,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爺爺奶奶去世了,他們的家人一定很傷心?!钡挥迷俸秃⒆由钊胗懻摿?,畢竟學齡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他的擔心、害怕,家長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比如,遇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飛機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飛機起飛、降落,發(fā)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飛機會推遲起飛,這就是飛機的工作人員為了保障飛行的安全,飛機起飛前都有叔叔會檢查飛機的狀況。

4.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要通過傳遞正面、積極的信息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發(fā)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討論,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去幫助在地震中受災的人;再比如在這次翻沉事件中,有幾個叔叔得救了,那么學會游泳就比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

家長收看此類新聞也要適度,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家長自己感到焦慮、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被家長的恐懼感傳染。

那么具體到孩子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這樣的問題,徐老師建議媽媽可以這樣回答:“如果活得時間長,可以多點時間實現(xiàn)愿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員,又想做消防員,你就可以做幾年的消防員,再努力做宇航員,那是多棒的事情!”選擇孩子喜歡的,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說。當然,有時候也只是孩子一時的感嘆,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傷,還是要具體看孩子的表現(xiàn)。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媽媽大條點也沒有關系,不用擔心是不是要回應孩子的每句話,因為孩子已經(jīng)內(nèi)心很敏感,如果媽媽亦步亦趨,反而強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當時沒有回應,但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后續(xù)表現(xiàn),這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持續(xù),如果持續(xù)就要幫助孩子疏導、消除他的恐懼感。如果孩子沒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舊話重提。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徐老師還是建議“正面回應,點到為止”。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發(fā)生,也有壞的事情在發(fā)生,往往壞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負面新聞出現(xiàn)時,我們會不會出于對孩子的“保護”,關掉電視?;蛘呤且驗槲覀儞暮⒆訒羞@樣那樣的想法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但實際上我們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談論的話題也不可能永遠只是圍繞著我們自己這個小世界,當談到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時,我們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點點時間,想一想:

“我給孩子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勵孩子以更寬闊的視角去認識當前發(fā)生的事情”?

不要強迫孩子為你埋單


怕吃虧的媽媽使女兒與人敵對

與小朋友敵對的蓓蓓

“我不跟你玩,別碰我的?!陛磔硪话淹崎_了小伙伴丫丫,忙不迭地搶回了自己的。

丫丫被蓓蓓推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丫丫媽媽趕忙跑過來,扶起丫丫哄她不哭。周圍小伙伴都沖著蓓蓓起哄,說她不是個好孩子,不要和她玩。蓓蓓媽媽周倩在一旁臉拉得老長,有點不高興地說:“是你家丫丫先欺負蓓蓓的。說著,抱著蓓蓓走開了。

在幼兒園里,類似的情形也時常出現(xiàn),蓓蓓和哪個小朋友好,就不準人家再去參加集體活動,只能和她一個人玩;小朋友們手拉手站圓圈時,蓓蓓也一會嫌棄這個,一會兒又拒絕挨著那個。

在周倩的眼里,太單純,太聽話,就是因為她性格軟弱,所以才總被小朋友欺負。

怕吃虧的媽媽教女兒心存芥蒂

為了讓女兒變得強勢起來,周倩時常對女兒展開教育。

一個周末的下午,蓓蓓和鄰居家小雨一起玩植樹游戲,周倩發(fā)現(xiàn),小雨霸占了蓓蓓的玩具小鐵鍬和小水桶,一會兒盛水,一會兒挖土,蓓蓓卻被指派去找樹枝。看著氣喘吁吁跑來跑去的女兒,周倩的心里又生氣又難受,她覺得小雨太會占便宜、太有心計,可蓓蓓卻太單純,太容易被人家欺負。于是,便找了個生硬的理由,拉著蓓蓓回家了。

“蓓蓓,媽媽告訴你,下次小雨再讓干這干那,你不要管!”周倩一邊牽著女兒的手往家走,一邊說。

蓓蓓不應聲,不開心地撅著小嘴。

“你這孩子,和你說話呢,聽到了嗎?小雨媽媽當領導,她就以為自己也是領導呀,他們家人怎么譜都那么大?我告訴你,下次再看到你像個小丫頭似地為小雨跑腿,媽媽就不帶你去動物園了?!敝苜缓莺莸啬罅艘幌屡畠旱母觳?,直到蓓蓓點了頭才算罷休。

原來,小雨的媽媽和周倩是高中同學,小雨媽媽很活躍,又當團支書,又參加舞蹈隊,追求她的男生也很多。畢業(yè)后,兩個人從事了同一行業(yè),其間又少不了攀比,在小雨媽媽面前,周倩總是覺得自己相形見拙。冤家路窄,結(jié)婚時,兩個人買房子碰巧又買在了一個小區(qū),孩子年齡也差不多大,還上了同一所幼兒園。雖然女兒蓓蓓很喜歡和小雨玩,但周倩覺得小雨和她媽一樣,過于精明,總在算計蓓蓓。

不止對小雨母女,周倩對小區(qū)里很多鄰居都心存芥蒂,覺得這些鄰居嘴巴像涂了蜜,心里卻很會算計。因此,與鄰居關系一直不好。

女兒被媽媽的感覺同化

實際上,孩子爭搶玩具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要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搶,自己也跟著模仿。但是,媽媽在很強的戒備心理下,會用歪曲的思維方式理解孩子的行為舉止,當成人經(jīng)常給孩子灌輸被人欺負,被占便宜的概念,慢慢地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從而變得與人敵對,不合群。

怕被否定的媽媽對兒子拔苗助長

聰明的卡卡對生活失去熱情

5歲的卡卡原本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很沉默,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每天早上起床都很費勁,動不動就會大哭大鬧,還拒絕吃早餐。

對于卡卡,媽媽張蕓寄托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孩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令她非常失望??ǖ陌职謰寢尮べY不高,省吃儉用也要給他最好的,為了培養(yǎng)他,張蕓還接了私活,累死累活,都是為了卡卡將來能出人頭地。

鋼琴班、幼兒英語班、小主持人班、思維訓練班、兵乓球班……能報的培訓班張蕓都給卡卡報了,一個月就要花掉張蕓一個人的薪水。不但是經(jīng)濟上的付出,還有時間上、體力上的付出,接送孩子對張蕓來說也是個艱巨的任務。

感到被否定的媽媽希望兒子出人頭地

張蕓為孩子付出這么多是有原因的。張蕓從小喜歡音樂、繪畫,但是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不支持她學這些東西。大伯和三叔家的孩子因為條件好,學了不少特長。平時過年過節(jié)一聚會,那些會唱歌的,會跳舞的,會拉琴畫畫的,都被捧得跟太陽似的,而自己就像一個被人忽略的丑小鴨,沉默寡言地坐在一邊。到了給壓歲錢的時候,奶奶給的數(shù)目都不一樣,總是偏向那些會表現(xiàn)的,說多給點讓他們?nèi)ベI畫板、買口琴,而張蕓得到的壓歲錢總是最少的。

張蕓的心里認定,沒有本事,你有了委屈都沒地方說。直到現(xiàn)在,她在堂哥堂姐面前還有烏云壓頂?shù)母杏X。唯一讓張蕓欣慰的是,兒子卡卡在所有的孩子里是最聰明、最漂亮的,張蕓從心里感覺出了一口氣!每當提到兒子,張蕓的臉上總是露出得意的笑容。張蕓暗下決心,一定得好好培養(yǎng)孩子。

兒子被迫為媽媽的否定感買單

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并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沒有錯,但是,當媽媽被否定的感覺比較強烈時,就會千方百計尋找支點以證明自己。于是,卡卡無形中在被迫為媽媽的自卑買單。實際上,不注重事物的規(guī)律,對孩子揠苗助長,家長付出了金錢、時間、精力,但孩子得到的卻是壓力,當童年的快樂被剝奪了,他對一切事物的興趣也就消失殆盡了。

好面子的媽媽讓女兒感受不到愛

可愛的馨馨感覺不到愛

“寶寶,媽媽最愛誰呀?”面對大人們常常用來逗孩子的這句話,4歲的馨馨,卻反應得出乎意料,她常常小嘴一撅不說話,或者偷偷看看媽媽,回答“最愛姐姐”或者“最愛豆豆”,總之很少說“最愛媽媽”。

每當聽到女兒的回答,小悅就很委屈,覺得女兒小,不明白這個世界上自己最愛的人莫過于女兒馨馨呀!

最近,小悅發(fā)現(xiàn),女兒越變越“獨”,在幼兒園里,不愛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她的玩具也不許小朋友動。幼兒園的老師還反映,說是馨馨的膽子特別小,老師分餅干的時候,有一次忘了給她,她就寧可不吃也不向老師要,要是放給其他的孩子,早就向老師要了?;氐郊?,小悅問女兒:“老師忘了給你發(fā)餅干,你為什么不向老師要呢?”馨馨先是不說話,小悅問的次數(shù)多了,馨馨“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含含糊糊地說:“老師不愛馨馨,不愛馨馨!”小悅一陣心疼,抱著女兒說:“好乖乖,媽媽愛馨馨!”誰曾想,馨馨哭得更厲害了,邊哭邊說:“媽媽也不愛馨馨,媽媽愛姐姐!”這句話,就像錐子一樣生生地刺在小悅的心上,難道,過于愛面子的自己,真的已經(jīng)深深地傷害了女兒了嗎?

好面子的媽媽被迫忽略女兒

小悅和老公家的親戚都挺多的,老公是大學老師,一到放假,哥哥姐姐就將孩子送到小悅家來住上一段時間,想讓小悅老公幫著輔導孩子的功課。雖然小悅心里知道,大城市的生活不比小城市,即使放假,做老師的也忙碌得很。不過小悅向來不擅長拒絕別人,既然人家提出來,那再難也要答應。就這樣,整個假期,這個孩子剛走,那個孩子又來了。而只要家里一來小客人,小悅能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不僅僅是因為忙不過來,而是很擔心這些小客人會覺得小悅偏心自己的女兒。小悅想,若是這些孩子回去和他們的父母一說,那讓人怎么看自己呢!所以,小悅就盡可能以小客人為中心,大蘋果給小客人,好玩具給小客人,看電視選頻道也以小客人為主,若是兩個孩子發(fā)生了爭執(zhí),那不用說也要批評女兒維護小客人……其實,小悅不僅僅在家里如此,在外面,也對別人的孩子“好”過自己的孩子。

不久前,小悅所在的網(wǎng)站策劃了一次親子活動,為了不冷場,要求內(nèi)部的員工也要帶著孩子參加。在有獎竟答的游戲中,第一個舉手的孩子最有機會獲獎,有好幾次,女兒都第一個舉起了手,但是作為主持人的小悅為了給領導留個“公平不護親”的好印象,一次都沒有叫女兒?;氐郊?,女兒生氣地一邊打小悅,一邊喊著:“壞媽媽,壞媽媽?!彪m然小悅又出去給女兒買了玩具作為補償,但看得出,整個晚上女兒都不開心。

女兒因媽媽的面子而體驗不到愛的感覺

不可否認,每一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女兒。但是,這種愛需要表達與傳遞。孩子只有接收了這樣的信息,才能感覺到媽媽的愛。好面子背后是媽媽對自己的不悅納,、不肯定,期望通過為他人付出、討好他人的方式獲得肯定。很多時候都在委曲求全,也難免委屈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殊不知,媽媽與女兒的這種相處方式在未來有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女兒感覺不到媽媽的愛,也不會愛自己,成人以后有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上的問題。

愛而不“溺”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宋同學,小男孩,班中的英語課代表,成績優(yōu)異且穩(wěn)定。不過,開學一個星期以來了,無論是課上的聽課,課后的作業(yè)還是回家作業(yè)的質(zhì)量,似乎都和他“好同學”的稱號不符合。

于是,作為班主任,我結(jié)合語數(shù)英三個老師的建議,打了他媽媽的電話,進行了如下溝通。首先,我肯定了孩子的成績,以前的努力;其次,我向家長了解了孩子暑假的生活狀況和這幾天回家后作業(yè)的情況;最后,我反應了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現(xiàn)。

孩子媽媽聽了之后,似乎有點驚訝,驚訝于自己不該接到老師的電話。于是,滿是擔心地問了情況,溝通了幾句就草草地掛了電話。接著應該是孩子放學到家之后家長詢問情況了。于是,我晚飯后就收到了孩子媽媽的信息。

信息表達的內(nèi)容大致是:1.孩子的同桌影響了他2.他需要調(diào)換座位。從孩子媽媽的這兩點要求中,我看出了至少孩子在找出現(xiàn)狀況的外因,而媽媽為了保證孩子小學階段最后一年的學習,向我提出了換座位的要求。

可能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向老師提出申請,希望換個座位是否能改變現(xiàn)狀。然而,我想說這種做法我并不贊同。于是,我和孩子媽媽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并給出了以下的建議:

第一,回顧反思。孩子出現(xiàn)學習不在狀態(tài)的現(xiàn)象肯定和孩子的暑假生活有關系。畢竟兩個月的時間,能夠讓孩子放松到?jīng)]有任何學習的壓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培訓機構為了盈利,到處做廣告,說假期是拉開孩子距離的最好機會。雖然廣告做的有點夸張,但是也不乏有是根源。我覺得,臨近開學,家長一定要幫孩子調(diào)整作息時間,安排適當?shù)膶W習任務,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投入新學期的生活。

第二,尋找內(nèi)因。宋同學給自己的不在狀態(tài)尋找外因,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應對家長的策略。確實,同桌的不合拍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學習,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后,都有可能被打擾。于是,家長配合孩子提出了調(diào)換座位的要求。我作為班主任,能夠理解孩子媽媽接到電話后焦急的心理,只能說盡可能滿足孩子和家長的要求,但我并不贊同這種做法,我覺得這是在幫助孩子逃避責任。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討論、分析,找出內(nèi)在的原因:例如孩子跟我說暑假經(jīng)常玩手機游戲,那么現(xiàn)在是否有戒掉手機,是否還在回憶游戲的激烈等,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原因,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最后,勇于擔當。我告訴孩子媽媽,我們可以幫他換座位,但是,我也告訴孩子媽媽,以后踏入社會,估計沒人能幫助他調(diào)換同事吧!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孩子,如果會被周圍的事和人影響,如果不能夠在任何環(huán)境下管理好自己,這么一點困難都無法應對的話,以后怎么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怎么能夠面對社會的競爭和壓力呢?孩子在校階段,除了完成學習的任務,還要培養(yǎng)其獨立的面對同學,獨立的解決同學之間矛盾的能力,然后才能逐漸從學校生活走向社會生活。

愛孩子是每個家長的本能,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愛而不溺,還需要家長們不斷地學習和反思,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地摸索,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們教師,應該與家長合力,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永遠走在教育的大路上!

尋找一個適合孩子的游戲


尋找一個適合孩子的游戲昨天是婦女節(jié),休息,在家照看**。

連續(xù)燒了五天,看他狀態(tài)還不錯,就拿出積木和他一起玩??墒撬聛硗媪诉B五分鐘都沒有就走了,于是我把他抱回來放在坐位上,教他擺積木,可他把我擺好的積木胡亂推倒,推得地上到處都是,便又逃之夭夭。當時我再一次地把他抱了回來,有些生氣,就對他說,你太不聽話了,就不能安靜地坐會兒,玩會兒嗎?**好像也生氣了,不耐煩的把桌子上的積木都仍到了地上。

這時我突然想到曾經(jīng)看過一本書,上面寫到“男孩子之所以淘氣是因為他們體內(nèi)的睪丸素分泌旺盛,他們只有通過不停的運動才能消耗體內(nèi)過多的睪丸素。這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

想明白了原因,就開始自責,責備自己的無知。

看來兒子不喜歡積木。想想看,兒子從小到現(xiàn)在對娃娃一類的玩具都不怎么感興趣,想讓他像他妹妹那樣坐下來安靜地擺積木,至少現(xiàn)在是比較困難的。

我得找一個適合男孩子玩的游戲,于是從兒子的“百寶箱”里翻岀了小足球,兒子笑著走過來,雙手抱著,往地上一仍,搖搖擺擺地追著小球玩了起來,時不時地還發(fā)出咯咯的笑聲。

看,讓兒子開心就這么簡單,只要找一個適合男孩的游戲就Ok了。

都怪老媽不解風情,沒有讀懂這個“小男人”,呵呵。

相關推薦

  • 尋找孩子的愛心 從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倍F(xiàn)在一個家庭的家庭模式大部分都是以4:2:1的現(xiàn)狀存在,都是把孩子當手中的寶貝呵護著,寵愛著,當然每一位...
    2020-10-10 閱讀全文
  • 請不要過多的要求孩子 我所帶班里的湯妹妹,是個漂亮文靜的女孩。記得小班剛來幼兒園時,她是所有新生中哭的時間最久的一個,性格比較內(nèi)向?,F(xiàn)在讀了中班,不哭了,而且上課時還能積極動腦舉手發(fā)言,下了課也能和幾個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
    2020-11-30 閱讀全文
  • 尋找孩子的"閃光點" 班里有個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來,都讓我很頭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而且“罪狀”也是十分齊全,有打人,罵人,搶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頭發(fā),上課影響其他小朋友等等,而且,已經(jīng)有好多次,在小...
    2021-05-17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尋找快樂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 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缺少面對人生沒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
    2020-11-04 閱讀全文
  • 尋找你想要的答案 我們的媽媽的節(jié)日到了,幼兒與我們共同給我們的媽媽祝福,對媽媽說一句話,有幼兒就講“媽媽辛苦了”、“媽媽我給你買一束花給你”、“媽媽我給你買水果”、、、、、、在此時我的腦海里、手指間不能一一為我們的花朵...
    2021-03-05 閱讀全文

從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而現(xiàn)在一個家庭的家庭模式大部分都是以4:2:1的現(xiàn)狀存在,都是把孩子當手中的寶貝呵護著,寵愛著,當然每一位...

2020-10-10 閱讀全文

我所帶班里的湯妹妹,是個漂亮文靜的女孩。記得小班剛來幼兒園時,她是所有新生中哭的時間最久的一個,性格比較內(nèi)向?,F(xiàn)在讀了中班,不哭了,而且上課時還能積極動腦舉手發(fā)言,下了課也能和幾個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

2020-11-30 閱讀全文

班里有個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來,都讓我很頭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而且“罪狀”也是十分齊全,有打人,罵人,搶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頭發(fā),上課影響其他小朋友等等,而且,已經(jīng)有好多次,在小...

2021-05-17 閱讀全文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 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缺少面對人生沒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

2020-11-04 閱讀全文

我們的媽媽的節(jié)日到了,幼兒與我們共同給我們的媽媽祝福,對媽媽說一句話,有幼兒就講“媽媽辛苦了”、“媽媽我給你買一束花給你”、“媽媽我給你買水果”、、、、、、在此時我的腦海里、手指間不能一一為我們的花朵...

2021-03-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