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走路爸媽來幫忙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1.從爬行開始
爬行可以鍛煉寶寶腿部肌肉的張力和力量,有利于學步。經(jīng)常讓寶寶在地板或硬的墊子(太軟的平面不利于寶寶練習)爬行,可利用玩具進行誘導。
2.做做仰臥起坐
要練習寶寶的肌力,還可以與寶寶做仰臥起坐運動。寶寶仰臥,媽媽拉著他的雙手做以下動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復幾次。注意、拉寶寶的雙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當造成寶寶脫臼。
3.蹬蹬腿腳
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托起寶寶,讓他做蹬腿彈跳動作,練習寶寶腿部的伸展能力。
4.抓拿玩具,攀攀爬爬
站立是走的前提,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與寶寶高度差不多的沙發(fā)或茶幾上,鼓勵他扶著站起來抓取玩具,還可以把玩具放在沙發(fā)上或拿在爸媽的手里,鼓勵寶寶攀爬。
5.練習放手站立
寶寶開始會因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媽可以遞給寶寶單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讓寶寶不知不覺放開雙手,獨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邊,逗引寶寶轉動身體,獨自站立。
6.扶走訓練
讓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huán)境里活動,如讓他扶著墻面、沙發(fā)、茶幾、小床、欄桿、學步的推車、輕巧的凳子移步。爸媽還可以在寶寶身后,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走,慢慢地過渡到握住寶寶的一只胳膊讓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調動寶寶的興趣。注意不能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這樣容易造成寶寶脫臼。
7.蹲在寶寶的前方
當寶寶扶著會走后,爸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或者用玩具,鼓勵寶寶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后,爸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8.少抱多走
不要把寶寶抱著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個地方。應多給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四處游走,進行探索。清理雜物和容易發(fā)生意外的物品,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空間。
9.安慰+鼓勵
寶寶學走路時,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爸媽不宜過度緊張,過度緊張反而會加劇寶寶對學步的恐懼。當寶寶學步跌倒時,媽媽應給予安撫和鼓勵,讓寶寶有安全感。
10.營養(yǎng)儲備
多給寶寶吃含鈣食物,保證寶寶骨骼的正常發(fā)育,為學步加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爸爸媽媽,別讓孩子看不懂
在幼兒園生活時間長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有時也會走進孩子們的家門,走進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時你會感嘆:現(xiàn)在的世界很精彩,現(xiàn)在的世界很無奈。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雖然給了孩子太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但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靈的關愛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紛紛擾擾中,孩子們已經(jīng)越來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節(jié)過后來幼兒園的大班男孩,長得很清秀。報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關于孩子的證件和證明,就是纏著園長要入園。經(jīng)過園長的悉心解釋,他終于同意回去試著找找相關資料,直到孩子報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帶來了村里的一個簡單證明。在辦完孩子的入園手續(xù)后,他很緊張也很嚴肅的找到我,根本顧不了孩子,有時打個電話就是要老人們對孩子嚴厲點,孩子不管不顧年邁生病的爺爺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氣得老人在家大發(fā)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媽媽那玩,沒過幾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節(jié)回家?guī)滋欤s上日期早,還可以接送兒子幾天,在家看見兒子太淘,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動粗。時間長了,孩子也無所畏懼。今年開學時,我們了解到小威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徹底變成了一個皮球。看著無憂無慮的孩子在操場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常說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開放自由、物質豐盈的今天,我們的家庭倫理責任感為何世風日下,看著一個個聰活潑的孩子,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還有什么障礙跨越不了呢?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在你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時,你們打算把你們的孩子置于何境地?為什么要讓無辜的生命去承擔你們放任的責任呢?
爸爸媽媽的壓力會影響到孩子
很多媽媽可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如果自己壓力很大,寶寶好像也會有所反應。比如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自己不耐煩或者生氣,寶寶就會哭鬧,溢奶,打嗝,睡覺的時候也會很不踏實,而且醒來后容易發(fā)脾氣。
嬰兒是靈敏的測量器
醫(yī)學博士安德魯戛納說:“當爸爸媽媽有壓力時,孩子也會產(chǎn)生壓力。經(jīng)過一系列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人和動物都是如此,嬰兒是一部靈敏的測量器。”
如果嬰兒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壓力或者情緒波動,這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當爸爸媽媽憂傷、不開心的時候,對孩子的關注就會減少。
每當這個時候嬰兒就會感到受冷落、恐懼。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很好地應對壓力,比如做做深呼吸、數(shù)數(shù)或者做運動,寶寶也會受到你的影響,不自覺的模仿。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正確處理壓力,孩子就有可能會學會咆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爸爸媽媽壓力對幼兒影響的表現(xiàn)
桑德拉維斯教授說孩子的這種情況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fā)生。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道指出,長期壓力等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會有一定的影響,會影響大腦和身體機能。比方說:
1.長期的壓力能夠影響大腦回路的連接,導致大腦偏??;
2.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可能對不利情況更加敏感,很容易產(chǎn)生壓力;
3.壓力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孩子的免疫力會降低,所以更有可能會生病。
4.長期的壓力能夠破壞大腦學習和記憶的區(qū)域。
教孩子正確應對壓力
嬰兒可能會感受到生活中的輕微的或者中度的壓力,但這些壓力對寶寶的成長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有時候壓力反而會帶給寶寶一些好處,嬰兒的心率會增加,激素水平發(fā)生改變,當爸爸媽媽安慰寶寶以后,寶寶就會學會應對克服壓力,這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技能。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還是爸爸媽媽能夠處理自己的壓力,不要讓孩子受到感染。孩子的壓力越小,就會生活地越積極,吃得更多、睡得更好。
減輕爸爸媽媽壓力的小貼士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釋放自己的壓力呢?最簡單的方法有時候反而是最好的。如深呼吸、數(shù)數(shù),這樣心率就會降低,緩解緊張。長期的消除壓力的方法有:
(1)放松活動。平時可以做一些瑜伽,冥想等。
(2)嬰兒按摩。給嬰兒進行按摩對于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非常好的。
(3)運動。戛納博士說:“運動是最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如果照看孩子沒時間,你可以尋求相關組織的幫助,讓你和孩子同其他父母及孩子一起去運動?!?/p>
(4)和朋友出去玩。
(5)找一個幫助小組,無論是網(wǎng)絡上的朋友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朋友,聊天是很好的去除壓力的方法。
你可能會這樣想,平時我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進行鍛煉,也沒有時間在晚上和朋友出去玩,成為一個好媽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這不單單是為了你自己,同樣是為了孩子,減少你的壓力對你對孩子都好。
育兒心得:讓孩子幫忙做事
育兒心得:讓孩子幫忙做事
彤彤今年5歲了。這幾年也積累了一些育兒心得,以下我就從五方面談談自己幾年來的育兒心得:
一、先傾聽再出主意
孩子會經(jīng)歷很多“危急時刻”,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無憂無慮。不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而且?guī)椭斫夂ε?、生氣、失望、尷尬、傷心這些情緒,對于父母來說是很關鍵的。先是應該多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會跟孩子說一次“我愛你”,每天都會給孩子一個擁抱
我跟彤彤爸爸約定好,每天都要跟彤彤說一次“我愛你”,無論是什么時候都行,有時候是她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是去接她放學的路上。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瞇瞇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說“我也愛你”。我們總認為愛是應該用行動來表示的,但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應該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三、善用表揚和鼓勵
由于彤彤吃飯有包飯的習慣,而且吃一口飯要非常久的時間,以至于吃頓飯要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每次喂飯都催她要吃快點,不能慢吞吞的,再后來我就只有夸獎她了,她吃進一口我就表揚一下??墒堑浆F(xiàn)在已經(jīng)夸成了習慣,她也不以為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彤彤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賴我們給她做,這樣什么事都指望我們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時候試著鼓勵她,她平時在家也喜歡畫圖畫剪紙,可她拿著筆又不知怎么畫,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說“你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她會很快的畫好。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會拿著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還會一一把畫的圖案剪出來。
四、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jīng)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后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對比,讓她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后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一定會改正的。
五、讓孩子幫忙做事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彤彤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yǎng)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
孩子內心的話---爸爸媽媽我想說
摘要:“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既愛您們,又怨您們。愛您們的是關心我的成長,怨您們的是為什么有時嚴厲得不合情理?!?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們在想些什么嗎?你知道孩子心底的真實想法嗎?從現(xiàn)在開始聆聽孩子的心聲吧!
孩子的心聲:
1、你要是覺得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就讓他(她)當你的孩子好了,何必老拿我和人家比呢?
2、“媽媽,我知道您擔心我的學習,但是您不能老逼我,讓我喘不過氣來,這樣我會學一次,忘一次?!?/p>
3、“媽媽,我想自己上學,不要您接送了,你總是送我上學,害得我在班上好慚愧。如果一直讓您接送,一直在您的呵護下,那我長大了怎么辦?”
4、“每次媽媽罵我笨豬,我氣得牙齒都要掉了,這讓我感覺自己很笨,和豬一樣,以后希望媽媽不要罵我了”
5、“爸爸,請把25%的溫柔+75%的嚴厲變成100%的溫柔好嗎?”
6、“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既愛您們,又怨您們。愛您們的是關心我的成長,怨您們的是為什么有時嚴厲得不合情理?!?/p>
7、我還是想告訴您(媽媽):我畢竟是兒童,兒童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難道死讀書您就高興嗎?您也是從兒童時代一步一步走過的。希望三思。
8、請爸爸媽媽放大胸懷,不要小肚雞腸吵鬧不停,試著體諒、容忍別人的態(tài)度……我多么希望有一個和藹的爸爸,慈祥的媽媽,組成一個和諧幸福的家,一家人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9、父母天天教育我這個哪個,我覺得,首先他們自己就沒做好,他們以身作則才對。
10、爸爸經(jīng)常說我胖,本來很好的心情,被他弄得一團糟。
11、媽媽趁我上廁所的時候翻我的房間,結果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我覺得媽媽一點都不信任我,更不尊重我。
12、爸爸,請不要強迫我學我不感興趣的東西好不好,這是強迫不來的呀。
13、我覺得世界里就只有“不要”,沒有自由,沒有主見,什么事都是由大人來安排,沒有了生活的樂趣。
14、每晚我都很孤獨,會害怕,你們快快回家吧!
15、“老媽,我的學習我做主,你的計劃不能執(zhí)行!
16、媽媽每次不開心,氣都往我身上撒,我不想跟她說話了,有時,我真希望媽媽能溫柔一點兒。
17、“最近家里欠了很多債,我會知道節(jié)儉的,不要老是說我們沒錢,許一個愿望——爸爸掙了好多錢,我們再也不欠人家錢了?!?/p>
18、“爸爸,我不想你老是抽煙喝酒,怕你們吵架,怕你們說要離婚,因為我怕你們互相傷害?!?/p>
“媽媽會累倒的,她常擔心自己上班遲到,擔心被老板解雇。爸爸,你要多回來看看我和媽媽?!?/p>
19、爸爸總是說:“今晚寫完作業(yè),先寫日記,后拉琴,再做復習資料,不準看電視!”我整天都被他們關在家里。
20、爸爸總拿我和電視劇里的小孩比,說我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即使電視里的小孩做錯了,爸爸也說他好,因為他知錯能改,那我做錯了也知道改正啊,為什么你不說我好呢?
21、爸媽天天嘮嘮叨叨叫我趕快寫作業(yè),這讓我學習很有壓力。
22、我多么想像課文中的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去旅行,可是媽媽能讓我一個人坐的士已經(jīng)不錯了。
23、我“恨”爸爸,“恨”他對我的嚴厲,“恨”他對我自尊心的傷害,他讓我這沉重弱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我不要這樣的爸爸,爸爸請別說了。
24、媽媽喜歡說臟話,可我不喜歡聽她說臟話。
25、在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需要的是一個包容和理解的媽媽,而不是出口傷人的媽媽。
26、爸爸媽媽對我談的話題,做的游戲都不感興趣。有時我想做個模型、畫一會畫、下一會棋,總被他們干涉,往往會嚇我一跳。
27、我總是很心痛,為什么我不是個神童?為什么我不能總是第一名?
孩子小心眼,爸爸媽媽要怎么做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比方說寶寶動不動就會哭泣,就會發(fā)脾氣;寶寶有時候會惦記一件事情很久,只要不完成就會一直說;寶寶有時候不會體諒他人,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等等。
遇到寶寶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怎么做呢?怎么樣才能夠讓寶寶的心胸寬廣一點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些讓寶寶變得大度的方法。
讓孩子學會適應環(huán)境
要是有新鮮的事物或者人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的話,爸爸媽媽要教會孩子適應,這樣孩子才不會顯得那么驚慌失措,孩子能夠很好的適應環(huán)境,也會變得更加大度。
要做好榜樣
寶寶平時接觸最多的人呢就是爸爸媽媽和一些親戚了,孩子的言行模式是通過模仿所看到的人的行為所形成的。因此,要是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做到相互理解,包容,熱情,和他人和諧相處的話,相信寶寶們看在眼里,也會一點點去模仿。
這樣一來,寶寶在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以后,就會慢慢在和別人的相處過程中,變得大度,變得比較和善。
平時要換位思考
“自私”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東西,在孩子跟他人不開心的時候,總是會覺得自己很委屈,所以爸爸媽媽在安慰孩子的時候,最好是能夠教會孩子換位思考,也思考一下別人的委屈,讓孩子也能夠體諒他人。
多讓孩子跟同齡人玩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身子女,在上幼兒園之前很少和別的孩子相處,所以孩子無法了解到別的孩子的性格。因此,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吧,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開始慢慢接受別人了。
對待孩子要寬容
孩子非常調皮,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破壞一些東西。爸爸媽媽要知道這是孩子的本性,不能因為孩子這樣做了,就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孩子。
孩子非常希望爸爸媽媽用愛來對待自己,所以,要是孩子出現(xiàn)破壞的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寬容孩子,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跟孩子說明,下次不能再這樣做了,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寬容,以后也會寬容待人。
寶寶小心眼是能夠改正的,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觀察,及時把孩子的小心眼扼殺在搖籃里。
孩子說謊,爸爸媽媽應該怎么辦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特備是對于學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剩 被蛘摺澳阏f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爸爸媽媽吵架,對孩子影響很大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那么,他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也會不開朗??赡苡械娜藭|疑,嬰兒這么小,怎么會知道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大家一定要知道嬰兒擁有敏銳的頭腦,它能敏感地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刺激。假如夫妻倆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試想一下孩子心理會怎么樣。
雖然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爭吵具體是為了什么,但卻能夠體會到憎恨與厭惡的感情。爸爸媽媽經(jīng)常吵架,孩子肯定會變得陰沉不開朗。孩子臉上的五官雖然是遺傳來的,但是嬰兒的表情,卻是可以真實反映雙親生活的鏡子。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位年輕母親抱著嬰兒到“人生服務所”,跟大家討論自己離婚的事情,當時,大家都發(fā)現(xiàn)孩子和母親的悲傷表情極為相像,令人感到非常詫異,孩子為什么也會這么悲傷呢。??
被強力培植了憎恨與厭惡感情的幼兒,隨著年紀的增長會上幼兒園、又會上小學,漸漸長大后,你覺得孩子會變成什么樣的人?這應該不難想象。??
查一查問題少年的記錄就可以知道,問題少年的幼兒期,基本上都是在不幸的家庭環(huán)境中度過的。孩子懂事后的心理動機或行動等的原點,都是來自于幼兒時代所接受到的無意識的經(jīng)驗。
母親的“憂慮”會傳染幼兒
說到幼兒教育,很多人往往誤解為就是開發(fā)智力商數(shù)、漢字記憶量等可計量的能力。事實上,如果開發(fā)不可計量的,諸如判斷力、價值觀或感知力等能力,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這一點希望大家都能夠記住。
特別是后者,根本不必擺出架構來談“教育”。因為媽媽平時的行動與感情就是教育的緣故,所以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五音不全的母親教出來的子女唱歌肯定也會跑調。同樣的,如果媽媽平時不是很開心的話,那么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個性一定不開朗,冒失的母親所養(yǎng)育的孩子,平時做事情肯定是毛手毛腳的。至于五音不全,其實只要媽媽意識到,平時不在孩子面前唱歌就可以了。??
但是,性格,感情、感覺等實際問題,很多時候媽媽自己都會忽視,就算自己發(fā)覺了,也不可能短時間就改過來,因此爸爸媽媽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才行。??
媽媽如果感冒了,孩子很快也會被傳染。媽媽如果不想傳染子女,那就要掛口罩,經(jīng)常漱口等。但是,好像大部分的母親都做不到防范自己的缺點感染子女,所以,希望爸爸媽媽盡力不要把自己的缺點遺傳給子女。??
“愁慮”的母親所帶有的病原菌比疾病的傳染性還要強大,會以強烈迅速的速度感染子女,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說是幼兒教育,事實上,不需要標新立異。恩愛的夫妻、融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幼兒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