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戲:棋子掉在地上了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幼兒園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幼兒園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自主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都快樂地活動起來。我穿梭在各個游戲區(qū)域,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情況。當我走到益智區(qū)時,發(fā)現(xiàn)柜子下面灑落著一些棋子。我觀察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孩子去把它們撿起來,有的孩子看見了還故意繞過去。見此情景,我忍不住說了:“你們看見地上的棋子了嗎?怎么沒人去撿?這是誰弄掉的?”沒想到,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不是我們掉的,是沈浩弄掉的,他走掉了,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難道別人掉的東西你們就不可以撿嗎?”我繼續(xù)說道。苗苗看了看地上的棋子,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走過去撿起了棋子,將棋子裝進盒子里。其余的幼兒則怯怯地看著我。
過了幾天,我發(fā)現(xiàn)益智區(qū)里又有一些棋子躺在柜子下了,這次我先沒有吱聲,想看看有沒有孩子會主動撿起它們來。但過了很長時間,棋子依舊靜靜地躺在那里。于是,我故意指著地上的棋子大聲地說:“哎呀!這里怎么有棋子躺在地上呀!真是可憐!會不會被人踩到啊,不知道有哪個好心的小朋友愿意把它們送回家?”說話的時候我有意用眼神掃視益智區(qū)的幾位小朋友。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幾位小朋友就站了起來,說:“我去!我去!”……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番不同的話語,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第一次,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極不情愿地撿起了地上的棋子,心里是不甘的,也許他們想的是:這個棋子又不是我掉的,老師為什么要讓我來撿。雖說我是想讓孩子明白,不論是誰掉的,玩具掉在地上我們都應該把它撿起來。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老師在強求他們。而第二次我用游戲性的語言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又以征詢意見、請求幫助的口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于是,孩子們便樂意并爭著去撿地上的棋子了。這一對比性事件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我們能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孩子們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幼兒案例分析:雞蛋黃掉在地上了
現(xiàn)代家庭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理應不存在營養(yǎng)問題。但在實際上,卻看到由于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遷就,致使孩子任性嬌慣,只吃想吃的,結果飲食中出現(xiàn)了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許多孩子都有挑食的習慣。喜歡吃的猛吃,看到不喜歡的飯菜就搖頭,有的一看見不喜歡的菜就會惡心、嘔吐……營養(yǎng)攝入不平衡、不全面,對孩子的身體、智力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
案例描述
今天早晨,孩子們都非常興奮,又吃鵪鶉蛋啦!有的孩子高興的直拍手。但理所當然,也有不高興的小朋友,比如說我們班的陳浩天。早飯時,大家都非常安靜的吃著,不一會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把自己的飯吃完了。咦!浩天今天吃的這么快,老師心中竊喜。
但是打掃衛(wèi)生時,眼前的一幕讓我怒號沖天?!白雷拥紫略趺从幸恍┑包S被踩得粉碎?”經(jīng)過調查,原來是陳浩天弄得,看著滿地被踩粘的蛋黃,仔細想想不能只憑主觀和經(jīng)驗來判斷這件事。
案例分析
我想不能只憑主觀和經(jīng)驗來判斷這件事。于是我與浩天的家長進行了交談,在談話中了解到這個孩子特別挑食,媽媽不喜歡吃蛋黃,影響了她也不喜歡吃,家長也就聽之任之,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吃蛋黃的不良飲食習慣。經(jīng)過反復思考,并和家長及同班教師協(xié)商,共同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
采取措施
1."變換花樣引導她吃蛋黃。如:把蛋黃壓碎和香腸一起夾在面包里做成三明治或將蛋黃切成小塊再撒上咸菜末,還可以將蛋黃蘸些調料吃……
2.開展一次“好吃的蛋”的生活活動。老師將蛋做成蛋餅、煎蛋、蛋糕和各種炒蛋等,讓幼兒一同品嘗,使孩子們的食欲大增,喚起浩天小朋友吃雞蛋的興趣。
3.讓家長做好榜樣,鼓勵孩子吃蛋黃。
4.利用環(huán)境來暗示和引導。將吃飯好的幼兒安排在她周圍,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感染她。
效果與啟示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引導,我發(fā)現(xiàn)浩天喜歡吃蛋黃了。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教師在保教過程中要善于思考,正確分析幼兒的行為,并耐心引導,順應孩子的個體差異和獨特的需求,允許孩子在自身水平上不斷嘗試和體驗,這也是我們教師“因材施教”的技巧和策略。
讓孩子自主游戲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白尯⒆幼灾饔螒颉保?/p>
大班的孩子都比較頑皮好動。
每每課間總是在活動室大呼小叫,你追我趕的;閱讀區(qū)里的圖書常常被翻得亂七八糟;盥洗室里人頭攢動,擁擠不堪。
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向往也是老師們最頭疼的時刻,因為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而老師們卻要時刻繃緊安全的弦,生怕孩子們碰著、磕著,發(fā)生什么意外。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很為難。
如果不讓孩子自由活動,把他們禁錮在座位上,既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也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但如果放任他們,在集體教育活動時,他們就會變得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活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于是我將課間活動進行了合理的調控。
讓幼兒進行分散活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
選擇的過程雖然有點亂,但是幾分鐘之后,孩子們都能安靜下來,有序地和小伙伴們投入到游戲中去了。
除此之外,我還將其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讓幼兒玩出自信、玩出快樂。
如:在學習了“小青蛙跳跳跳”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還對那節(jié)游戲活動意猶未盡。
于是,在戶外活動時,我讓他們在原來簡單跳躍的基礎之上,再去探索還有沒有別的跳躍方式,并讓他們自由結伴嘗試跳躍的方法,孩子了有了活動的方向之后,不會再嘰嘰喳喳、亂蹦亂跳的了,一切都是那么有秩序。
我發(fā)現(xiàn)在游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們老師不必為了維持班級秩序而限制或者給孩子們劃定好固定的區(qū)角讓他們進行游戲,我覺得這樣做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們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們對游戲活動就會失去了興趣,從而出現(xiàn)有部分孩子追逐打鬧、無所事事的現(xiàn)象。
反之,我們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區(qū)角進行游戲,他們會在游戲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同時,也能促進了幼兒同伴間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得他們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不知道本文“讓孩子自主游戲”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在游戲中幫助孩子們樹立自尊和自信
今天表演區(qū)一共有四位小朋友,她們兩兩相互結伴玩照鏡子的游戲。逸逸和凝凝一起,小怡和小琳一起,自主分好組后開始游戲。剛開始,逸逸和凝凝兩個先游戲,逸逸左腳站立,右腳盤在左腳上,雙手打開側平舉,逸逸歪來歪去,重心不穩(wěn),凝凝看著逸逸也開始模仿做動作,但是左腳和右腳的動作做反了,提醒凝凝調整動作,凝凝仔細看了看,馬上就調整好了,但也是歪來歪去,重心不穩(wěn)。接下來,逸逸又換了其他的動作,凝凝還是出現(xiàn)左右腳方向相反、重心不穩(wěn)的問題。另一邊小怡和小琳也在開心的游戲著,小怡看到逸逸和凝凝站不穩(wěn),走過來說:“看我做的動作”,說著就做出優(yōu)美的舞步,腳上前傾步,雙手高舉往左傾斜,這樣凝凝模仿起來就穩(wěn)多了,腳上的動作、方向也正確了。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后,逸逸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動作。
首先,剛開始游戲時,四個小朋友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同伴進行游戲,孩子們都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其次,逸逸和凝凝一起游戲時,由于逸逸剛開始的動作模仿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而小怡看到這一幕后主動來幫忙,經(jīng)過商量逸逸接受小怡的方法,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模仿游戲?!吨改稀分兄赋觯骸澳苤鲃影l(fā)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在游戲中小怡的表現(xiàn)也是特別好的;《指南》中還指出:“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不一樣,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逸逸也做到了。因此,在開展游戲的時候,我們教師盡量放手讓孩子們游戲,游戲的玩法、規(guī)則,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制定,相信孩子們是能行的,在游戲中幫助孩子們樹立自尊和自信。
教育隨筆:鞋子掉了
蕾蕾是一個文靜漂亮的小姑娘,留著一個蘑菇頭,挺可愛的。蕾蕾在吃飯是桌子上總是很干凈,洗手時也從不會弄濕袖子,總之各個環(huán)節(jié)表象都很棒。
今天午飯后,我和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一個聲音傳來:“老師,我的鞋子掉了,我不會提,提不上……”是蕾蕾的鞋子掉了。李老師帶領孩子繼續(xù)散步。我走過去和她說:“蕾蕾,把那只鞋子脫下來,先拉開拉鏈……說到這蕾蕾已經(jīng)脫下了那只鞋子。:“蕾蕾,脫鞋子是先拉開拉鏈,再脫下來,那要想穿上鞋子呢就是先穿上再拉上拉鏈。來自己試一下?!笨粗倮佥p松的自己穿上了鞋子,臉上露出了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不知道其實他自己已經(jīng)會做好多事情,只是沒有沒有自己去完成的機會。在老師的幫助下蕾蕾學會了如何穿上帶拉鏈的鞋子。假若我及時過去他穿好鞋子,蕾蕾不會有成就感,更不知道再過多久自己才能會穿拉鏈鞋子。老師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感覺自己能行。
游戲無處不在
我們農村幼兒園的孩子比較多,每天上午的語言活動課時,都得將小椅子排成兩個半圓,而手工活動時往往要把小椅子搬到桌子邊上來。每當這時,活動室就會響起“咔咔嚓嚓”的聲音,不但損壞了椅子,也使活動室里顯得格外亂。
這天,語言活動后,為了讓孩子們安靜的回到座位上去。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和小朋友做個有趣的游戲,看誰搬椅子時,讓老師聽不見聲音?!毙∨笥褌兒芎闷?,個個躍躍欲試,我喊:“一、二、三!”小朋友開始搬椅子。我先閉上眼睛,當我睜開眼睛,全班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桌邊上了。我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問孩子:“你們是怎樣搬的椅子,我怎么一點聲音也沒有聽到?”這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有的說:“我輕輕地搬,輕輕地放。”有的說:“我走路跟小貓一樣沒有聲音。”我問小朋友:“下次搬椅子的時候,誰還能讓我聽不見聲音?”孩子們一齊舉起手來。這樣連續(xù)幾天活動室里的小椅子再也不唱歌了。
由此我想,對孩子愛護公物的教育,光靠說是不行的。要說、教同時進行才會收到更大的效果
棋子風波、放暑假了
區(qū)域活動一開始,只見笑笑、小寶、義軒、小小四位小朋友進入科探區(qū),他們拿出中國象棋玩起來,兩個兩個互戰(zhàn)。小小跟義軒安靜的在一旁對戰(zhàn)中,小小跟小寶一對玩的特別起勁,小寶說:“快,這個應該我走了。”“哈哈,我要擋你的路。”“這樣不行?!毙氶_始有些激動了。在來來回回的戰(zhàn)斗中,還是小小獲勝了。這時,笑笑和義軒也趴了過來,小寶馬上說:“我們兩個兩個對戰(zhàn)好嗎?”笑笑點點頭,“我選笑笑?!毙毨⌒π?,小小看了說:“那我就選義軒?!彼麄冇珠_始了新的一輪棋子對戰(zhàn),你下一次,我下一次,起初大家還玩的好好的,沒過多久就聽到義軒說:“小寶,還沒輪到你呢,應該是我們的。”“輪到我下了?!毙氄f?!斑€沒輪到你
,你賴皮。”小小說。這時,小寶開始哭了,在隔壁區(qū)域玩的小家伙們聽到哭聲走過來說:“小寶,哭什么呢?不就下盤棋嘛?!薄皯撐蚁碌摹!薄靶⌒∷麄儾粫村e的,肯定是你多下了一次?!毙氄f:“我沒有。”“那我們去找老師。”笑笑說?!安灰义e了還不行嘛。”最后,在小寶承認了錯誤之后這場風波終于停息。
放暑假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又要放暑假了,高興的同時有點難過。暑假的日子里看不到每天時時刻刻陪伴左右的孩子們了,他們一個個是那么天真活潑可愛,雖然有的孩子平時有點小調皮,但還是舍不得離開。他們是我們三個的寶貝,平時我們都非常注意孩子的衛(wèi)生習慣。特別是老師每天認真細心的教導,使的他們一天天學會的很多本領,有了很多的好習慣。有的時候不經(jīng)意聽到孩子們之間的談話,有時感覺像個小大人一樣那么成熟可愛。
暑假期間愿我們的寶貝安全健康快樂的度過,暑假后能看到孩子們新的成長與進步。
分園中一班保育員:杜亞芳
角色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超市有了空調)
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孩子們游戲的地方并不熱,但是他們在游戲時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會想到,夏天熱的時候我們一直會開空調,夏天超市里也是開空調的,可是這空調該怎么做呢?他們跑來向我求助了,告訴我天氣太熱了,他們想在超市里裝一個空調。后來我們一起討論之后便用紙盒制作了空調,超市的員工還打出了標語“超市有了空調,我們再也不熱啦!”,從那以后,超市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我們在其他幾個主題游戲中也陸續(xù)“安裝了空調”。對于這樣的游戲現(xiàn)象,幼兒提出的問題和新想法我一直是抱著鼓勵的態(tài)度,鼓勵幼兒自己先思考一下,再大家一起來商量,而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給孩子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幼兒是游戲的主角,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有他們是最清楚的,如何讓他們玩得開心、愉快,當然也是聽取幼兒的意見,再根據(jù)幼兒的想法可行程度,加上教師的想法共同來調整游戲。
每次角色游戲結束后,過程多多少少總會發(fā)生一些問題,對于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可以先不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請幼兒一起來說一說這其中的問題,并請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在游戲中,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來開展游戲,教師要做的便是在游戲過程中進行觀察并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引導、調整游戲,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
教育隨筆:材料在幼兒自主性游戲中的重要性
自主性游戲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huán)境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為直接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積極游戲過程。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提供充分的自主性游戲時間與條件是幼兒園滿足幼兒游戲需要的基本途徑。而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幼兒就是在不斷的主動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累計經(jīng)驗從而獲得發(fā)展,因此材料在游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幼兒的自主性游戲活動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困惑:第一,材料真的能引發(fā)幼兒游戲嗎?第二,材料,是力求種類豐富還是確保同種材料數(shù)量充足?第三,材料,一定越逼真越好嗎?第四,材料使用,到底誰說了算?作為教師我們要知道游戲材料應如何投放,以及在材料選擇時,我們應堅持以幼兒為主,遵循各個年齡段的特點進行選擇,遵循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原則。
游戲材料的廣泛性存在于幼兒整個生活中,他們熟悉的和周圍的一切,便成為收集的樂趣。游戲材料的投放是通過師生共同搜集材料,游戲中引導他們搭配和隨意組合,體現(xiàn)出材料的主體性和可變性。在游戲中,我們應該尊重幼兒,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是天生的游戲家,在之前進行游戲時,我們也會思考,這些材料幼兒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嗎?我們也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其實,我們忽視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其實,教師不需要刻意等待游戲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因為游戲會自然而然的出現(xiàn),而教師需要做的則是觀察,因為這是了解幼兒發(fā)展水平的重要途徑。
材料是力求豐富還是還是要確保同種數(shù)量充足?我想這也是我們進行游戲時思考過的問題??赡苤?,我們會認為種類越豐富越好。但是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種類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越多材料越會干擾幼兒。而同一種類的材料確保數(shù)量后,避免了過多的刺激,幼兒的專注力反而會更持久。
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做個善于觀察幼兒的教師。在游戲中要適時記錄,活動后進行反思,提取經(jīng)驗,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我們才會不停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