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起床變得美好?老師給你支招輕松起床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幼兒老師故事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孔融讓梨說課稿你知道嗎?
起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們的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復雜的轉換:
環(huán)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jīng)系統(tǒng)啟動→四肢蘇醒。我們簡稱這個過程叫“切換啟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當潛意識接收到“醒來”的指令后,它會先檢查一下周遭的環(huán)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潛意識就滿意地準備下班了。于是意識會接替潛意識,逐漸控制大腦,切斷夢境。
然后所有休息中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開始啟動……當你的大腦逐漸清醒,它會下命令給四肢:
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地……四肢也逐漸蘇醒。這整個過程,需要在安全的環(huán)境里,按照個人的節(jié)拍速度進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啟動空調,也需要等待幾分鐘,何況人體呢。
也就是說,叫醒的那一刻,要給大腦一個“醒來”的信號,同時,還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安全的環(huán)境來啟動大腦。
請想一想,你一貫使用的叫寶寶起床的方式,是否發(fā)出了讓潛意識能輕易識別的信號,并提供了相應的時間和環(huán)境?
“殺傷性叫醒”最傷孩子
很多媽媽,總擔心叫不醒孩子,常會用“鍥而不舍”的噪音來叫孩子起床。比如一直喊“起床了,起床了……”直到孩子坐起下地才罷休……或者一直搖晃孩子身體,搖到孩子起來為止……很不幸,這都屬于“殺傷性叫醒”:即用驚醒的方式,切斷啟動過程,讓人立即恢復意識。這種粗暴的方式會帶給孩子帶來極糟的影響。
我們前面提到了,睡眠是由潛意識負責的,睡著時它非?;钴S,會接收大量的外界信號,并保留下來,制作成夢境,如果在此時,被“粗暴”的驚醒,潛意識就會戛然而止,它還沒來得及叫意識來接班,就倉皇逃離,這個時候“驚嚇”的記憶和感受,會很容易進入潛意識之中,形成深層的驚悚,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紊亂,小則令孩子起床后迷迷糊糊,把鞋油當牙膏……大則一天渾渾噩噩,頭腦不清……長期以來都被“殺傷性叫醒”,會帶來一系列神經(jīng)或心理的問題,比如破壞情緒控制、沖動易怒、心境低落、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
再有,孩子在睡眠中時,對環(huán)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殺傷性的叫醒”往往會剝奪這種安全感,潛意識在檢查環(huán)境時,就覺得不安全,于是孩子在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huán)境中醒來,就會出現(xiàn)一些防御行為,比如攻擊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鬧。
叫孩子起床的幾種常見錯誤方式
我們常常采取的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中,有哪些屬于“殺傷性叫醒”呢?我們列舉一些,請父母們小心慎用。
1、憤怒地沖房間,大喝一聲“七點了,還不快起!”——要知道,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夢境,是人的共性,帶有“到點還睡是錯誤的”這種指責性的叫醒行為、語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奪走,加上大噪音的驚醒,足以摧毀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2、一把拉開孩子的被子——這種方式不僅嚴重摧毀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溫度的變化,會突然襲擊神經(jīng)系統(tǒng),就算對方“嗖”地坐起來,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議去移動孩子睡眠中曾經(jīng)拿著的、抱著的、蓋著的任何東西,那是他感覺安全的環(huán)境,不要碰!
3、一點都不溫柔的拍孩子的身體——叫醒時,碰觸孩子的身體,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極具殺傷力的,人類在潛意識的控制下,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身體“襲擊”,除了會嚇一跳外,還會反擊。在很多睡眠試驗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會馬上激怒一頭溫順的綿羊!!
4、反復嘮叨不斷叫喚——有些父母會使用過5分鐘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這看似是給了孩子一些“啟動時間”,但實際上,孩子在完成切換和啟動的過程時,不斷被你的叫醒打斷,每一次都要重來,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來。其實,在睡夢中的人,第一次接收到“起床”的信號,當時人看似還睡著,其實他的腦部已經(jīng)開始切換了,不需要反復叫,他啟動完成自然會起來。
5、生活噪音叫醒——有些父母不會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產(chǎn)生的噪音來叫醒孩子,比如走路聲、洗臉刷牙聲、臉盆摩擦聲、談話聲……這種方式雖然不會驚醒夢中人,但會讓孩子感覺極度反感,因為在切換啟動的過程中,腦部的工作不斷被噪音打斷,不能在安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完成,導致煩躁的醒來,以及“起床氣”。
我們可以簡單歸納一下,凡是激烈的砍斷睡眠過程,使用過大的聲音,或者不間斷的噪音,以碰觸對方身體,剝奪睡眠安全感等,都是“殺傷性叫醒”方式。
那些美好的叫醒方式
孩子其實都希望在愛中安全的醒來,下面的一些方法你不妨試一試:
1、前一天晚上告訴孩子,明天早晨你會及時叫醒他,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孩子已經(jīng)習慣由你叫起,則不須特別提醒。但如果時間改變,比如從七點改至六點半,最好還是說一句:“明天我會早半個小時叫你哦!”
2、使用光線叫醒。如果你有可調光的臺燈,可以逐漸調亮臺燈,然后開著它,悄悄走開即可。光線會替你叫醒他的,因為人類從遠古時代,就是被光線叫醒的,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tǒng),由它傳遞信號給潛意識,并叫醒腦部,啟動四肢,這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即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費力。如果家里沒有這樣的臺燈,緩緩地安靜地拉開窗簾,也一樣有效。
3、使用早飯香氣叫醒。呵呵……只要你把香噴噴的早飯悄悄放在床頭柜上,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tǒng),給大腦溫柔的傳遞“該起來吃飯”的信號。當然,用香氣怡人的鮮花也可以達到此效果。
4、使用音樂叫醒。請選一些舒緩的樂曲,并用小一些的音量,通過聽覺系統(tǒng)傳達信號給腦部,叫它醒來。如果有一些特殊環(huán)境音,比如清脆的幾聲鳥叫,小溪潺潺等也不錯哦。
5、輕撫叫醒。對于那些睡得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但切忌一定要溫柔,要輕緩。而且撫摸的順序要從手開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臉頰……如果被子蓋得厚,就隔著被子觸碰手部或小臂。當孩子緩緩蠕動并睜眼時,微笑注視他,說聲“起床嘍!”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最好是溫暖柔軟的,冰冷僵硬的手會有反效果哦。
6、輕喚叫醒。先輕微接觸孩子的床,讓孩子感覺到這個小小的觸動。比如雙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邊。然后小聲喚孩子的名字,然后說:“現(xiàn)在想起床嗎?”征求孩子的意見,會讓睡眠中的孩子感覺到安全和體貼。當孩子微睜雙眼點頭時,給他一個微笑,然后靜靜走開,讓孩子無干擾的完成啟動。
7、使用同一個方式叫醒。當父母找到一種對方很滿意的叫醒方式,請堅持一直使用,不要沒事就變換方式。形成一個人對孩子的叫醒的習慣,不僅每次都能成功的叫醒他,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孩子對你的愛與依戀。
我們再歸納一下,叫醒里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溫柔與耐心,讓一個人感到足夠的安全,并用愉悅的刺激傳達“醒來”的信號。
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切換與啟動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需要五分鐘,有人需要十分鐘,有人需要二十分鐘……請根據(jù)這個時間,決定你去叫孩子的時間點。給孩子充分的起床時間。有很多保健專家建議,人起床時,最好先睜眼躺十分鐘,再做起來,有助于身體健康。所以,不要要求對方在你下達指令的那一刻就彈起來。
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其他家庭成員,當你需要叫醒別人時,請記得都采用上述美好的方式。
叫孩子起床,是需要花心思的小事,當你用愛心來做這件事時,相信你也會感到幸福。幫助孩子安全優(yōu)雅的醒來,也會帶給他幸福的一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早晨,讓寶寶快樂地起床
清晨,大多數(shù)家庭是在匆忙中開始新的一天的。爸爸媽媽做家務、準備早餐、照顧寶寶起床,爭分奪秒趕著上班。而寶寶往往一時半會兒還醒不過來,任你怎么叫,他都不肯醒過來。爸爸媽媽心一急,就硬拉寶寶起床。結果,寶寶還未完全清醒就得閉著眼睛先發(fā)脾氣。
真是可惜,新的一天剛開始,不愉快的情緒就已經(jīng)伴隨著寶寶和父母。那么,怎樣誘導寶寶自然覺醒、愉快起床呢?
父母不該采用突然襲擊式的方式,大聲呼叫或強行拖起孩子。要喚醒處在大腦抑制狀態(tài)的孩子,采取誘導的方法比較妥當,使孩子自然覺醒,完全清醒后再起床。
第一步,每天清晨,在孩子起床前10分鐘,先將窗簾拉開,讓光線射入,再播放輕音樂,以光和聲音組成柔和的刺激去喚醒孩子。父母也可以唱一首自編的起床歌,使孩子對這首歌建立起條件反射,聽見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時間到了。
光和聲音的刺激,還能使孩子從深睡狀態(tài)逐步地自然地轉換到淺睡狀態(tài)。
第二步,父母可用親切的聲音呼喚孩子,用手輕撫孩子的背腰部,再撫摸他的手和臉,觸動他的聽覺和觸覺器官,在舒適的刺激中,逐漸從淺睡狀態(tài)自然地轉換到靜態(tài)覺醒狀態(tài),再轉換到動態(tài)覺醒狀態(tài),這時孩子就會睜開眼睛,活動身體。
嬰兒可能會短暫的哭鬧一下,幼兒在蘇醒后睜開眼睛看到父母的微笑,聽到的是父母親切的呼喚聲,自己會愉快地起床。若孩子還未完全蘇醒,可以等2~3分鐘以同樣的方法再進行一次。
選好參照物 讓孩子輕松跳起來
隨著“啪啪”的巴掌聲,隔壁傳來了豆豆的哭聲?!翱茨阋簧砟嗟?,怎么這么不小心?別的孩子怎么就不會滑到呢?”豆豆的媽媽一邊打著豆豆,一邊不停地數(shù)落著。剛下過雨,豆豆和一群孩子剛才在一片空地上玩耍,一不小心跌到了。聽著豆豆的哭聲,我想,這樣的水地里,不要說一個六歲的孩子,就是我們成人有時也會摔倒的,為什么要如此責怪一個六歲的孩子呢?
很顯然,豆豆的媽媽之所以責怪豆豆,是無形中把沒有跌倒的孩子作為豆豆的參照物了。因為別的孩子沒有跌跤,而豆豆摔倒了,那么也就理所應當該挨打受罵了。這雖然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但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中卻常常去犯,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給孩子選擇好一個合適的參照物。生活中,有些做家長的,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但又偏偏抱著隨大流的思想,不負責任地把孩子送進了音樂速成班。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什么起色,卻又馬上斥責到:“你看人家是怎么學的,你也不是有十個手指頭嗎?”如此下去,孩子的自尊心不僅受到了傷害,而且還會對家長所選的參照物產(chǎn)生恐懼和仇視的心理。與此相反,生活中有些家長呢,他們卻根本不給自己的孩子選擇什么參照物,一切由著孩子自己。其實,孩子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畢竟有限,即便是他們自己選對了參照物,獲得了成功,也會為此浪費了時間,多走了彎路,更不要說那些沒有選對參照物,根本就挖掘不出自己潛質的孩子了。
聰明的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參照物的時候,不僅事先對孩子有了透徹的了解,而且對參照物的選擇也是很富有科學性的。它們所選的參照物就像是在樹枝上懸掛一個蘋果,只要孩子踮起腳尖或者蹦一蹦就可以得到。而且隨著孩子得到“蘋果”能力的提高,他們對孩子得到參照物的難度又是在不斷增加,不斷變化著的。采取這種方法所選的參照物,一可以讓孩子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二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踏踏實實地體驗到獲得成功的整個過程。孩子也就會在追求這種可望而又可及的參照物中,自由健康地成長起來。
育兒觀:你會叫孩子起床嗎?
育兒觀:你會叫孩子起床嗎?
首先看看我們的家長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種類型:包辦一切
現(xiàn)象:父母一早起來做早飯、準備衣物、準備書包、反復提醒時間,以及這一天在學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從來不著急,反正如果耽誤一會兒,父母會想辦法(出租車是最好的選擇)。致使孩子過于依賴父母,沒有獨立性。
對策:應把責任交給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第二種類型:預留時間太短
現(xiàn)象: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兒,直到最后時刻才叫醒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早干什么去了,要是遲到你和老師說去!”
后果:身體沒有完全醒來,造成一天精神不好。同時,這樣的孩子不會承擔責任,致使責任心不強。
對策:用鬧鐘分清責任,把責任交還給孩子。
第三種類型:時間上欺騙
現(xiàn)象:7:00起床6:30開始叫孩子,孩子知道規(guī)律后會自己給自己留時間。明明是6。30,父母卻說成已經(jīng)6;50。這種欺騙沒有一點兒作用。
后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情拖拖拉拉。
對策:實事求是,并且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給孩子“一杯清水”,而不是“一杯充滿泡沫的啤酒”,逐步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第三種類型;恐嚇嘮叨制造噪音
現(xiàn)象:“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看老師怎么收拾你!”、“你怎么總是這樣!”、“怎么這么不懂事!”…………
后果:輕則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重則孩子對父母的權威提出質疑,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孩子身心有極大傷害。
對策:多半這樣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親子關系比較糟糕。這樣的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管教方式。
叫孩子起床的正確步驟:
1.拉開窗簾,讓陽光近來(光線刺激喚醒眼睛)
2.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降低溫度喚醒身體)
3.坐在床邊,盯孩子一分鐘(享受人生幸福時刻孩子淺意識會知道享受“愛”
4.撫摩孩子(撫摩孩子頭、后背、四肢“幸福感”+“愛心”喚醒皮膚)
5.語言表達(“早安,7點了,該起床了”時間要準確,不欺騙孩子)
6.允許討價還價(“再睡5分鐘”讓孩子感到占便宜說話算數(shù)提前約定,有獎有罰)
7.自己承擔后果(“再睡5分鐘”違反約定,不再提醒,承擔后果起床是責任心的培養(yǎng))
8.隨著孩子長大,逐步養(yǎng)成孩子自己起床的習慣
給起床——“上個高度”
很多孩子能自己起床,只是家長從來沒有給他機會....
讓沉重的愛都輕松起來
最近看報紙,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傷心失望的母親向記者傾訴:兒子讓她抬不起頭來。小學很聰明的兒子讀中學時迷上了打游戲,成績一落千丈,大學畢業(yè)后家里幫著找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卻因曠工丟了工作,家里幫他一年換了3份工作,沒有一份做長久的,24歲,現(xiàn)已失業(yè)一年,每天呆在家里玩電腦游戲,典型的“啃老”族。親戚的孩子都出國讀博士去了,自己的孩子怎么就這樣沒出息,不上進?
我替她折過頭去想:他兒子出生的時候一定是他們夫妻倆的小天使,是他們快樂的源泉,是他們手心里的寶貝。
一個可愛的小天使長大后竟墮落到了這般地步,誰之過?
回想8年前,帶著初生的稚嫩柔弱,兒子也是這樣來到我們身邊,成了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他輕易敲開了我心底花瓣般的柔情,于是,愛他、憐他,陪他成長,盼他擁有天下所有的美德,希望他各方面都能超過我,獲得比我更幸福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愛沒有白費。
可是,兒子一天天長大,并不按照我們的設想天天進步,相反,越來越不聽話,叫他往東他偏往西,老師常告狀,以至我非常害怕見到他的班主任。
每天批評教育,總有說不完的大道理,而他一邊點頭,一邊照犯不誤。我深知不可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不是,可當批評成了習慣,誰要提到他,我總要說:“他,貪玩,不乖,不聽話,不懂事,不認真,不專心,成績不好……”所有的否定詞都往他身上砸,總要挖空心思,挖出兒子身上所有的缺點,以瀉我心中的不滿。
報上介紹,記者聽了那位母親的傾訴,又找來兒子了解情況。兒子說:她壓根就看不起我。從小到大,她從來就沒有表揚過我,不論我做什么都很難讓她滿意。小學升初中,我考了全校第三名,別人的家長都說,您的孩子多好啊!媽媽只是淡淡地說:“他呀,不行,這次是蒙上了。”上初一時,我在100米短跑比賽中得了全校運動會第一名,可是媽媽卻輕嘆一聲:“你要是學習成績考這樣就好了?!?/p>
她,是很多母親的典型代表。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總是從嚴要求,不敢有絲毫放松;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她也不敢夸獎,怕他驕傲自滿。
我發(fā)現(xiàn)自己與她走著相同的路,也習慣于“人前教子”,當別人夸獎我的孩子時我也習慣于說“不行,他還差得遠呢?!绷晳T于認為自己所有的批評指責都是為了孩子好,習慣于虛偽的“謙虛”。
在兒子的眼里,我是否也是壓根就看不起他?他是否也會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毫無意義,從而失去繼續(xù)努力的愿望和動力?我憂心忡忡了。
我問兒子:“當我批評你的時候,你會不會難過?”他說:“很難過,特別是在別人面前罵我,我很傷心。”一直以來,我以為只有自己會為他難過,從未設身處地地想過——他也會因為我某些無意識的言論而受到傷害,而傷心難過。
我反思:這些日子以來,我的指責批評并沒有讓他變得更好,那么,以后,我是維持現(xiàn)狀,還是改變方式,用曾經(jīng)擁有過的柔軟愛心去感受他的需要,去改善親子關系,去幫助他慢慢進步?
我想,我要努力讓沉重的帶著傷害的愛輕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