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想象力影響一個民族的未來
發(fā)布時間:2021-03-15 幼兒想象力的活動方案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導讀:想象力是發(fā)明、發(fā)現及其他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象力,民族就沒有發(fā)展,沒有未來。
據報道,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第五。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我們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的想象力世界排名倒數第一,那么我們未來的發(fā)展路在何方?未來的重任誰來擔當?
孩子在這個排名中是無辜的,其實在天性中,他們的想象力并不比外國孩子的想象力差。那么是誰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呢?筆者認為,是中國現有的應試教育模式,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咎不可推。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曾經說過:“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
長期以來,無論是我們的家庭,還是學校,抑或社會,都是以“高考升學率”在指揮一切,從孩子6歲開始,就背上了沉重的書包,奔波在家庭、學校單調的兩點一線之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似乎是孩子們生活的一切。
為了應付考試中的標準答案,老師的教育方式也很呆板單調。給你一個“0”,在數學課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課上只能是“O”,不能有別的答案。一旦挑戰(zhàn)了老師的權威,便會受到戒尺或類似戒尺的訓導。教育以考試為目的,考試以應試為手段,在這固定的教育模式下,任何有創(chuàng)造力的天分也會被無情地抹殺掉。
放學后,回到家里,孩子也會在家長的督促下,伏案夜讀,不聞他事。本是活潑可愛的天性,在日復一日重復固定的伏案作業(yè)過程中,被一點一點消耗殆盡。玩耍、想象,變成了天方夜譚。同樣,社會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唯“成績”是瞻,判斷一個孩子好壞,除了單調的阿拉伯數字外,沒有其他的評價體系。一旦孩子貪玩,好奇,家長就會責怪:“你看,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多爭氣,期末考試考多少分!”
試想,家庭、學校、社會都是這樣的教育方式、評價體系,你還能妄想孩子有想象力嗎?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保瑳]有知識可以學,沒有想象力,民族就沒有發(fā)展,沒有未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杞人憂天。一旦我們整個民族失去想象力,我們就會落后,就會重蹈覆轍,受到外民族的侮辱和欺凌。
還給孩子一份天性,寄托民族一個未來!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想象力,我們真的要痛下決心,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和評價體系,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快快樂樂地度過本應快樂的童年和少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仆人型的愛影響孩子未來生存能力
這種家長心中有一種模糊的愛的感覺,一般都對家人給自己的愛不滿。有被愛的欲望,但不知這種感覺如何實施,以為什么都滿足孩子,像對上帝那樣對待孩子就行了,其實是把自己內心想得到的愛理想化之后用在了孩子身上。
以為孩子是至高無上的,只有無尚敬仰地對待孩子才是愛,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和快樂,于是就把高級餐管服務員照顧客人,電影里看到的宮女照顧皇上的感覺拿來對待孩子,在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或者有任何要求的時候,都以一種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和卑躬屈膝的方式來滿足孩子。這種愛的方式不是建立在互相平等的基礎上的,而是將孩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使自己屈居于仆人的地位,使孩子失去了有力量的家長和成長的導師。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過于被重視,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會這樣對待他。對于別人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反而覺得受了委屈和傷害,結果使得其他人都遠離他,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找一個皇上留在自己身邊。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群體,也會以高貴的身份與群體進行交往。由于很少順應別人,不能感受別人的需要,也從來不知道應該怎樣服務于他人,這孩子就會被群體排斥。對于孩子來說,莫名其妙地被人不喜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會產生受害感,要么以為是自己不好,認為自己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進而在生活中變得極其自卑和萎縮,要么橫行霸道,蠻不講理,回到家里對親人極其暴虐和強勢,以緩解白天所受的壓抑。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這種境地下都無法找到生活的快樂,其生活是極其可悲的。
這種愛,沒有分寸,會給孩子造成只要別人順應自己,自己無需順應別人的錯誤意識,最終使孩子不能成長起利他的精神,不會關懷別人,也無法與別人很好的相處。由于不能體貼他人,也無法為別人服務,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不能很好生存的人,一味地掠奪家長,最后只能靠別人養(yǎng)活,靠啃老度過一生。在家長老年后,他依然不能體恤老人,不能計劃和組織自己的生活資源,反而認為社會不公、懷才不遇,既可能危害親人又可能危害自己。
專家提醒:兒童便秘影響智力
長期便秘反應遲鈍
飯野節(jié)夫在研究中發(fā)現,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但是,他們在通過藥物治療,大便通暢后的幾天里,情緒就明顯好轉,“呆頭呆腦”的各種反應減輕。然而,這種兒童大多又很快便秘,恢復到原來那種“呆頭呆腦”了。他認為,經常性的便秘,兒童會感到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其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秘不適上,故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呆頭呆腦”。
飯野節(jié)夫認為,兒童便秘多發(fā)的原因是,飲食內容和生活明顯變化所致。沒有接受母乳喂養(yǎng)者,飲食大多以牛奶、糖類為主,又沒有注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輔食,常在嬰兒期就產生便秘。到幼兒期,若以市售精細軟類兒童食品為主食者,便秘就更為嚴重。
睡眠不規(guī)律易便秘
自幼溺愛,缺乏規(guī)律睡眠,尤其是夜晚不睡,白天多睡者,最易發(fā)生便秘。另外,缺乏定時(尤其是晨起)排便者,也會發(fā)生便秘。
要使因便秘而“呆頭呆腦”的孩子變得聰明活潑起來,首先應治好便秘。家長在及時發(fā)現兒童長期便秘之后必須充分認識便秘對兒童健康,尤其是對兒童精神情緒的不良影響。排除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教育因素后,應仔細觀察其排便情況。
父母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時候,有對比我們才會發(fā)現自己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出現了多大的錯誤。邊催著孩子起床變嘮叨,氣急敗壞的喊孩子去做作業(yè),這些事情是否經常發(fā)生呢?也許,換一種方法,能收獲不同的效果。
場景一:起床
在一個家庭,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作為媽媽,總是會早起一點,自己梳洗完畢,然后就叫孩子起床,叫了幾聲,沒有反應,媽媽又去忙早餐了。過了10分鐘,回來發(fā)現孩子還沒有起床,就會說: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
媽媽一看時間,恐怕是要晚了,就把孩子拉起來,然后趕緊把衣服給孩子穿上,一邊穿一邊嘮叨:叫你早點睡你不聽,馬上就要遲到了,說了多少遍也不聽。
同樣一個家庭,同樣一個孩子,還是不想起床。作為爸爸,總是會早起一點,自己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然后看好時間,輕輕搖醒孩子,說:寶貝,早上好……有時候,這個孩子會睜不開眼睛,有時候會含糊的說一聲:爸爸早上好,然后倒頭就睡。
爸爸在他耳邊說:我有一個小秘密告訴你,再過10分鐘你就要起床了,你還可以睡10分鐘……爸爸去準備早餐了,10分鐘后回到床邊,把孩子抱起來,正式擁抱一下,然后告訴孩子他的衣服放在床邊了。然后說,希望你15分鐘內穿好衣服洗臉漱口完畢,然后就去擺放早餐了。10分鐘后,孩子坐到了桌子邊,開始吃早餐了。
場景二:做作業(yè)
在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yè)。媽媽也挺忙,一回家就叫孩子寫作業(yè),叫完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就在廚房里大聲問孩子,作業(yè)做了沒有?起初孩子還會說:一會做。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孩子懶得回答了,故意沒有聽見,繼續(xù)玩他的積木,畫他的畫。
這個媽媽就會氣急敗壞的跑過來說,你馬上把作業(yè)給我做了。孩子說,不做,我還想玩呢。這種話總會激怒了媽媽,“我告訴你,今天你不趕緊把作業(yè)做了,明天老師收作業(yè),看你怎么辦!”,然后就摔門而去。半小時后回來,一切照舊。
同樣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yè),爸爸也挺忙,不過孩子回家后,爸爸不會讓孩子馬上寫作業(yè),而是說,你先玩20分鐘,然后再寫作業(yè)。孩子興奮的跑去玩積木了。10分鐘后,爸爸過來提醒孩子說,親愛的,你還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玩,然后就要寫作業(yè)了。
10分鐘后,爸爸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玩,就說,來,咱們該寫作業(yè)了,停止你手邊的工作。孩子說,爸爸你先等等,我把這個樓房搭好就來,爸爸同意了。爸爸等著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牽著他離開了玩具的地方,來到書桌前,問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語文還是數學,孩子做了一個選擇。
反思
雖然孩子還是不能聽見鬧鐘就起床,雖然孩子還是不愿意回家就主動做作業(yè)。但是,未來的發(fā)展會是什么樣子?我相信,如果這位爸爸管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自覺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許會是在小學中年級、高年級、甚至是初中二年級,可是早晚又有何妨?
這種時候遲早會來的!如果這位媽媽繼續(xù)用原有的方式去帶孩子,孩子會怎么發(fā)展?孩子仍然會玩,孩子會想辦法逃過媽媽的訓斥---當然,這只是小學階段。
初中后,孩子無需害怕媽媽了,可能會用語言反擊,行為反擊,甚至是過激行為來反擊——孩子以后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孩子周邊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幸福感會是怎樣?不說,想來大家也能猜出來。
這就是態(tài)度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這種好的態(tài)度賦予一些教育理念,可以這么去看這個問題。
爸爸允許孩子先玩20分鐘,這是賦予孩子游戲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爸爸提前10分鐘提醒孩子,是讓孩子有一個提前的心理準備,不至于一下子面對不想做的事情發(fā)生沖突。
時間到了,爸爸仍然同意孩子完成手中的工作,是尊重孩子的勞動成功,寬容孩子無法馬上做到。爸爸最后牽著孩子到書桌邊,請孩子選擇先做什么,而不是反復說,現在你該作業(yè)了,更沒有警告他要好好完成作業(yè),這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同時不給他壓力讓孩子恐懼。
有時間的管理,有選擇的機會,有尊重的態(tài)度,有寬容,有不傳遞恐懼,相信這個孩子比另外一種教養(yǎng)方式所帶來的狀態(tài)會好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態(tài)、安全感、責任感、動機轉移都會非常好非常好。
養(yǎng)孩子,就是把孩子當人對待,你沒有權利去控制他,你沒有權利去恐嚇他,你只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做好,用人應該擁有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
培養(yǎng)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
今天的讀書會上,我讓孩子們說說近段時間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并向同學們推薦一些書籍。孩子們都爭先恐后,都愿意把好書奉獻給同學們。與大家分享,才是最快樂的。
葉宇豪說,這段時間他在研究葉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媽媽開始看書了,正在看孫云曉的〈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這是在實驗小學家庭節(jié)的活動上買的。葉宇豪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男孩子,當我在課堂上介紹葉圣陶后,他就去買了這本書,他不是一般地閱讀,正如他所說的,“研究”,書上時不時來一些批注,他的散文處女作也問世了,洋洋灑灑幾千字,你絕對看不出這是四年級的孩子寫的。今天,我要表揚的不僅是他自己看書鉆研,更是他能夠去影響他的父母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計,逐漸地,在孩子的影響下,在勞累了一天之后,能夠捧起書來,真是不容易。構建學習型的社會是需要一個個學習型的家庭做支撐的。
王貝嘉舉手了,說他奶奶拿著放大鏡看書,以前奶奶住在農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書的,現在搬到城里,跟他們住在一起,他經常會講一些書里的有趣的東西給奶奶聽,奶奶也開始喜歡書了。因為奶奶年紀大了,拿著放大鏡看。我把大拇指送給王貝嘉,“你太有才了!能夠讓奶奶喜歡上書。”
家長會上,我經常跟家長說,要讓孩子愛看書,家長首先要拿起書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今天我看到,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可以去影響身邊的人學習,連奶奶也可以拿起書來,還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我們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時候,一定會發(fā)現更多的家庭開始學習。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5大因素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5大因素
1. 生活環(huán)境。由于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現在的生活中又充滿了太多的干擾,比如隨時會響起來的手機、多得數不清的電視節(jié)目等,這雖然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卻也減少了孩子們之間的人際互動,同時也不利于孩子專心學習。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2. 先天氣質。如果孩子本身特質就是屬于堅持度低、注意力低的情況,相應的專注力也會比較低。
3. 刺激過多?,F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較多,所以選擇也很多,當孩子覺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時候,或是對所進行的活動有挫折感時,就很容易找其他東西來代替,而不是專注于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
4. 過度寵愛。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長的寵愛就更多地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處處都幫他打理好一切,學習的機會減少,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就更加困難。
5. 大肌肉活動不足。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騎車、溜滑梯,父母卻一直要孩子畫畫、玩拼圖,造成大肌肉活動不足,專注力集中的情況就會很差。
專注力的4種類型
因為先天氣質有所不同,所以每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表現也不一樣??傮w來看,孩子的專注力大概可分為4種類型。因此,在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之前,應該先來考察孩子屬于哪一種類型,然后才能對癥下藥。
1. 拖拖拉拉的孩子
要這一類型的小孩專心沒有問題,但是要他靜下來專心做事,卻得讓家長花費不少力氣,他們的性情大多容易緊張、敏感或羞怯,可能每天都需要媽媽嘮叨,他才會把該做的事做好,做功課時可能又喜歡東摸西摸,等長大之后,也可能是不拖到最后一刻就不把事情做完的人,一直給人一種“不負責任”的印象,屬于專注力最低的孩子。
2. 復雜型的孩子
這一類型孩子的專心情況如何,要看他當天的心情、環(huán)境、身體狀況而定。如果生理或心理稍有不適,很可能就會對專注力表現產生巨大影響。在未成年以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屬于這一類型。不過,復雜型的孩子似乎更不能忍受任何事來影響他們。如果想要讓這些孩子專心,除非是活動特別有趣或是他非常喜歡這些伙伴,不然的話,他一定會立刻離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3. 穩(wěn)定性極高的孩子
對于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雖然也會有不專心的時候,但是那樣的狀況極少出現。相反,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專注于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情。對于父母而言,他們絕對是好管教的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過分擔心。
4. 極端的孩子
專心的時候非常專心,但是當他不想專心的時候,誰也拿他沒辦法,這就是極端型孩子的專注力特色。只要是有興趣的事,他就會專心去做,一點也不會被外界干擾,否則就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通常這一類型孩子的性格比較容易緊張,如果事情或環(huán)境臨時產生變化,或需要暫時放手的時候,他通常不知道該如何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