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家教“過猶不及”
發(fā)布時間:2021-02-26 幼兒家教故事 家教案幼兒園 幼兒園家教案古人經(jīng)常提醒人們“辦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過火了就會適得其反,不如不辦?!边@就是人們常說的“過猶不及”。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防止“過猶不及”,應注意以下幾點:
1、營養(yǎng)過度:攝入過多的超出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不但是浪費,而且對身體還會有害。蛋白質(zhì)和脂肪過多,除會影響消化功能外,還可造成肥胖癥,影響身心健康。
2、過分親昵: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據(jù)年齡特點。對較大的孩子過分親呢,常常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形成。常見的“戀母情結(jié)”往往就是由于這個原因。
3、過分關(guān)懷:對兒童的照顧應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過多的替代就是對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剝奪,促使孩子向退縮心理發(fā)展。
4、過度教育:超出孩子能力范圍、過多的學習內(nèi)容占據(jù)了孩子休息游戲的時間,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反而什么也學不好。
5、期望值過高:適當?shù)钠谕悼梢猿蔀楹⒆舆M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如不根據(jù)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過高,孩子雖經(jīng)努力還是達不到要求,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這種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過猶不及的親子閱讀
過猶不及的親子閱讀
3歲半的西寶貝,一個溫文爾雅的小男生。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騎車路過西寶貝身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球,他很生氣,舉起球看著小朋友的背影說:
“我不和你玩了!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永遠也不和你玩了?!?/p>
有一次,西寶貝和一個小朋友同時拿到一塊大積木,西寶貝幾秒鐘就放手了,對小朋友說:
“我不和你玩了!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永遠也不和你玩了?!?/p>
西爸爸和西媽媽是高知識分子,從小西寶貝就是在書香里泡大的,三歲寶貝的閱讀量已近上千本繪本,西寶貝在繪本閱讀中,發(fā)展了超強的語言能力,一件事情發(fā)生了,西寶貝能想出好幾種表達方式去描述這件事情。
在幼兒園里,西寶貝最喜歡的事情是坐在圖書室閱讀,能專注很長時間。他跟老師互動最多的是請老師講故事,問老師一些語言類的問題,例如“流血(xie)還是流血(血)?。俊?/p>
看到西寶貝這樣的表現(xiàn),你一定會說,西寶貝的語言發(fā)展的真好。這是早期閱讀的成果。
同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西寶貝沒有想著怎么解決問題,而是調(diào)動自己所有的智慧用語言去描述事情,孩子的語言是發(fā)展了,而解決問題的方向被屏蔽了。孩子發(fā)展的方向走偏了。
養(yǎng)成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是一件好事兒。但早期閱讀孩子獲得的,都是間接經(jīng)驗,而6歲之前的孩子,是靠感覺學習的,孩子最重要的發(fā)展是通過豐富直接經(jīng)驗獲得的。當您孩子的生活被大量早期閱讀占滿,您為孩子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高興的時候,請一定要審視,孩子的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是否充足:孩子有足夠的大運動嗎?孩子有發(fā)展精細動作的機會嗎?孩子跟環(huán)境、跟成人、跟小朋友是怎樣互動的?等等等等。
只有孩子的生活是豐富的,早期閱讀才是錦上添花。
如果孩子的生活完全被早期閱讀填滿了,孩子離“小學究”的模樣就不遠了。短期內(nèi),您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有趣,好玩,說話很有意思;等孩子慢慢長大,隨之而來因直接經(jīng)驗不足導致的認知困難、處理問題能力不足等情況,就會慢慢凸顯。
早教“過猶不及” 別讓幼苗難承受
兒童似幼苗,健康成長需要合適的陽光雨露。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誤區(qū),導致他們對孩子過度開發(fā),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思維館提醒您:過猶不及,早期教育需要適度,不要讓幼苗背負難以承受之重。
第1大誤區(qū):
熱衷讓孩子“上鏡”
兒童真人秀、童模大賽、兒童訪談……近年來,電視上的各類兒童節(jié)目增多,一些家長熱衷于培養(yǎng)孩子的才藝,絞盡腦汁讓孩子上電視節(jié)目。這些行為引發(fā)社會擔憂:究竟是在挖掘孩子的藝術(shù)天賦,還是在加重其身心負擔?“有的節(jié)目把孩子的天真當賣點,把孩子的幼稚當笑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南京長江路小學校長宋紅斌說。
“熱衷讓孩子上鏡,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徐州市新城區(qū)幼兒園園長韓芝紅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四歲的樂樂原來性格開朗,喜歡唱歌。家長為了讓樂樂能夠上電視,讓孩子每天練習唱歌、跳舞,把孩子一些休息時間也用在排練上。半年后,樂樂對表演產(chǎn)生了嚴重的逆反情緒,性格也變得內(nèi)向,不愛和別人打招呼,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一些兒童節(jié)目涉及成人話題,不僅對參加節(jié)目的孩子成長不利,對觀看節(jié)目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韓芝紅告訴記者,她曾在幼兒園聽到四五歲的孩子們討論:“你能和我結(jié)婚嗎?”“我們以后生個什么樣的寶寶?”等,一問才發(fā)現(xiàn),這些話都是從電視節(jié)目上學的。
“盡管有的孩子確實有表演和藝術(shù)天賦,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展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下?!表n芝紅說。
兒童節(jié)目過熱,一方面與媒體追逐收視率有關(guān),另一方面與商業(yè)利益推動有關(guān)。南京鼓樓幼兒園園長陳靜告訴記者,她經(jīng)常接到電視臺的電話,要求到幼兒園挑選孩子參加節(jié)目。為此,電視臺要求孩子參加各類培訓班,最后只有少數(shù)孩子獲得上電視的機會。
【專家說】“過早開發(fā)兒童,有可能毀了兒童?!蹦暇煼洞髮W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表示,科學證明,兒童的身體和心智還未成熟,早期教育應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過早進行高強度的專業(yè)訓練,不僅會消耗孩子的興趣,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比如過早練舞有可能傷害身體,過早練歌則會損害嗓子。
第2大誤區(qū):
健康保護過度,常年吃藥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家長的關(guān)注。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對孩子生病過于敏感,過度用藥現(xiàn)象普遍,在一些幼兒園,給孩子喂藥成為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抗過敏藥、感冒藥、咳嗽藥、抗生素……南京市玄武區(qū)一所省幼兒園園長告訴記者,如今的孩子身體素質(zhì)不強,有的家長常年讓孩子吃藥,“遇到季節(jié)交替,有的班級一半以上的孩子需要喂藥?!?/p>
為了方便給孩子喂藥,南京市鳳凰和鳴幼兒園配備了一個小藥車。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由于吃藥的孩子分布在不同年級,所以采用流動小藥車,穿梭于各個班級之間。
過度用藥的背后是家長的過度保護。南京八一醫(yī)院兒科一位主任醫(yī)師說,這里有不少孩子是“老面孔”,空氣不好、氣溫變化明顯的時候,兒科住院部經(jīng)常是“一床難求”?!笆聦嵣?很多癥狀并不要到醫(yī)院吃藥吊水,只要適當注意飲食、衣著就可以了?!?/p>
孩子不能虧著,不能受批評,老師必須特別關(guān)注自己的孩子……如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呵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十年前,我經(jīng)常帶孩子爬紫金山,游玄武湖,可是這些年很少帶孩子走出幼兒園,因為家長們反對。”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邵萍說,家長的過度呵護,容易將孩子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
【專家說】北京市海淀區(qū)玉泉小學校長高峰認為,一個人成長需要多種多樣的情感體驗,包括榮譽感、羞愧感、挫折感、痛苦感、幸福感等,過度保護不僅造成孩子體質(zhì)下降,更讓他們失去了情感發(fā)育的機會。
第3大誤區(qū):
重智輕體,忽視人格塑造
今年5月以來,各地幼兒園報名陸續(xù)進行。記者在南京走訪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園面試中,有的孩子已經(jīng)掌握認字、運算等小學階段的內(nèi)容。超前教育的背后,是家長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作祟。
“很多孩子還沒有進幼兒園,家長已經(jīng)開始教小學課程。”陳靜說,有的孩子不僅能從1數(shù)到100,還能進行百位數(shù)以內(nèi)的加減乘除運算,而這些都是小學課程的內(nèi)容。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在提前學知識的時候,很多東西都被剝奪了,比如游戲的時間、交朋友的時間。
過度認字、做奧數(shù)題、大量背誦……一些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讓孩子“學到東西”的需求,紛紛對幼兒進行超前教學。有的讓孩子大量背誦唐詩宋詞,有的課堂上充斥著加減乘除,甚至還有的將奧數(shù)元素提前引入幼兒教學中。
重視智育而輕視體育。目前,體育課在學校受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如文化課,“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也很難保障。
近期公布的2013年江蘇省學生體質(zhì)健康監(jiān)測情況顯示,全省7至22歲年齡段學生的近視率為75.5%,鄉(xiāng)村中小學生和大學生近視率增幅明顯。
更令人擔憂的是,忽視德育、美育,后果比較嚴重。高峰表示,兒童教育有其自身規(guī)律,如果剝奪孩子的情感體驗,也會產(chǎn)生個人及社會問題。比如人際交往中高度自我、不會合作,宅男宅女、啃老族不斷增多。
【專家說】“書本不是兒童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兒童真正的書本。”江蘇省特級教師仲廣群認為,針對兒童教育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從家長到學校,都應該樹立科學的兒童教育理念,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防止不良寶寶行為有七招
1.設定簡單明了的規(guī)矩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你把話說死,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就可以避免以后的爭論。好好琢磨琢磨下面兩句話的區(qū)別:“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塊餅干?!保ㄟ@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哦?。┖汀澳憧梢猿砸粔K餅干,不過,不能再要第二塊。就這樣?!?/p>
2.不管怎樣都要堅持這些規(guī)矩
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不能再吃第二塊餅干,可是之后又會勸告自己其實沒必要這么苛刻。這里的竅門是眼光要放長遠。也許這一次吃第二塊餅干確實沒什么問題,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設定了一個規(guī)矩之后就來反悔嗎?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會反悔。
3.不要對孩子的乞求讓步
這很好理解——一旦你這樣做了,就等于是告訴你的孩子乞求這招兒好使,不是嗎?
4.讓你的孩子說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樣東西,而你還沒想好要不要隨他,那就讓他給出充分的理由來吧。他想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如果他說他的作業(yè)都做完了,鋼琴也練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應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務活兒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務活兒都不會干,對你的孩子來說沒有一點兒好處。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務做好并有責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備應對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讓孩子失望
我們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傷心難過,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可能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倍乙灿醒芯勘砻鳎簩W會接受失望,會讓你的孩子受益匪淺,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會更懂得如何應對心理壓力。
7.讓孩子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爭取
很多專家都認為,如果想要的東西得到太容易,孩子們就會被寵壞,因為這會讓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輛新自行車,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現(xiàn)好的獎勵機制,讓他自己一點兒一點兒地掙。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觀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
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里常常放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人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種象征的意義:生命有結(jié)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被禁止。猶太人不禁書,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
猶太人愛書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調(diào)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圖書館。在450萬人口的以色列,辦有借書證的就有100萬。在人均擁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p>
由于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地遭受迫害,財產(chǎn)被搶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qū)逐、屠殺,因此,追求知識成為猶太人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
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作為謀生的手段。在本世紀初,美國工業(yè)管理委員會發(fā)現(xiàn),猶太母親的就業(yè)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們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確保孩子上大學。而當時同為移民的意大利人對美國的教育疑慮重重,他們把孩子當作田里工作的好幫手,認為教育是一種人力剝奪。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學的重要性,其結(jié)果是:逃學多、輟學早、成績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猶太兒童則因為學習成績好、聽話和總的行為良好,被老師所喜愛。
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
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古代猶太社會里,凡是被稱為“他爾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猶太法典者,都不必納稅,因為大家認為他們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對這個社會有著莫大的貢獻,所以不但不必納稅,而且還要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么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chǎn)也在所不惜?!?/p>
在猶太社會里,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里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
以后,當學者的聲望從宗教學問轉(zhuǎn)向市俗學問上時,大學里的學位特別是高學位就成了猶太學生追求的目標。對每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家庭中有一個或幾個博士更為榮耀的了。因此,在猶太人中產(chǎn)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科領(lǐng)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類專業(yè)人才,其人數(shù)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
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彼麄冋J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
他們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chǔ)。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jīng)常懷疑,隨時發(fā)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fā)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fā)問使人進步。發(fā)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是不無關(guān)系的。
猶太人有怎樣的家教秘方
書本是甜的
在猶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diào)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知識即智慧
猶太人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chǎn)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財物,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重視才能
猶太人重視知識,更重視才能。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chǔ),而思考是由懷疑和問題所組成的。學習便是經(jīng)常懷疑,隨時發(fā)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fā)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fā)問使人進步。猶太人家庭由此特別注重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上去。從以上幾點可以管窺猶太人“教育為本”的興邦謀略,其獨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頗值得我們?nèi)ヌ骄俊?/p>
防止幼兒園“小學化” 僅有指南不夠
近日,教育部網(wǎng)站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給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shù)五個領(lǐng)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
此次《指南》分兩個部分,一是提出學習與發(fā)展目標,二是教育建議??陀^而言,《指南》為幼兒園和家庭,引導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培育幼兒的情感提供了不少意見。但不論是教育建議,還是發(fā)展目標,在現(xiàn)實中都可能難以落實。而且,《指南》中提到的有關(guān)學習與發(fā)展目標還可能演變出新的問 題。
比如,《指南》建議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在越來越提前到來的學業(yè)競爭壓力下,家長就是看著孩子哈欠連天,還要送他們上各種培訓班、興趣班。有調(diào)查顯示,我國超過70%的中小學生都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
《指南》提出5~6歲的孩子“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在“幼升小”的壓力之下,很多幼兒早在3歲就達到這一水平 了,如果到6歲還只有這一水平,是很難贏得擇校競爭的。而《指南》提出的一些新標準,還有可能成為“幼升小”的新考題,比如,《指南》認為孩子需要有初步 的歸屬感。5歲要能說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縣(區(qū))名稱,知道當?shù)卮硇缘奈锂a(chǎn)或景觀。一些學校以此出題考學生,還可以拿《指南》作依據(jù)。
雖然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指出,《指南》提供的是家長和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參照,并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fā)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 尺”。實際上,鑒于我國存在“幼升小”擇校熱的事實,以及學校(幼兒園)管理的行政化特點,這些標準很有可能演變?yōu)樵u價和衡量幼兒發(fā)展的“標尺”。
除了上述問題外,《指南》所設定的一些目標,其實還存在把成人的意識強加給幼兒的問題。《指南》中有“能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 等標準,這本身就與同在《指南》中“6歲要學會傾聽和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的標準不符學生完全可以對家鄉(xiāng)不好的變化感到不高興,有不同的意見。
所以,要讓幼兒健康成長,不讓學業(yè)負擔趕走快樂童年,比《指南》更重要的有三,一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學校間的辦學質(zhì)量、辦學條件差異,緩 解“擇校熱”幼兒園的“小學化”都因此而生,家長就算懂得幼兒教育理論,也難以付諸實踐;二是改革我國單一的評價體系,給予幼兒發(fā)展個性、興趣的空間,目 前,很多幼兒都被裹挾進“不輸在起跑線”、“從幼兒園開始準備高考的”的洪流中,家長和幼兒園無不關(guān)注高考科目的學習,甚至不惜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三是 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quán),只有學校有辦學自主權(quán),不圍繞行政指標轉(zhuǎn),老師有教育自主權(quán),才有學生的個性可言,學前教育才會真正關(guān)注幼兒健康的習慣養(yǎng)成和情感教 育。
iPad做早教機并非不可 教你如何防止孩子上癮
近年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讓孩子們開始和這些新玩具形影不離。同時,針對低齡人群開發(fā)的應用軟件激增,不少家長讓iPad充當孩子的保姆或早教工具。
iPad做早教機并非不可教你如何防止孩子上癮
【iPad三宗罪危害兒童】
一宗罪:玩iPad成癮危害心理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一名4歲女童因iPad成癮,成為英國已知年齡最小的iPad成癮癥患者。據(jù)家長反映,這名女童從3歲起iPad成癮,正在接受心理治療。主治醫(yī)生稱,之所以說這名女童是英國已知年齡最小的iPad成癮癥患者,是因為禁止她用iPad玩游戲后,她出現(xiàn)了戒斷癥狀。戒斷癥狀指成癮癥患者在斷癮期間出現(xiàn)的特殊心理生理癥候群,表現(xiàn)為興奮、失眠、流淚、流涕、出汗、震顫、嘔吐、腹瀉甚至虛脫、意識喪失等。醫(yī)生稱,這名女童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將在11歲前“病入膏肓”。
二宗罪:玩成“iPad眼”危害視力
據(jù)《武漢晚報》報道,華華今年2歲半,近段時間,他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看東西常瞇眼睛。帶到醫(yī)院眼科檢查,發(fā)現(xiàn)有近500度的近視。華華的媽媽說,孩子一歲半時就開始接觸iPad,大人也樂得輕松,只要孩子哭鬧,就拿出iPad給他玩。半年前,華華的媽媽又買回iPad3,下載了許多畫畫、兒童故事等學習軟件,希望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華華玩iPad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醫(yī)生說,正是由于過度使用iPad,華華才會假性近視。而眼科醫(yī)生表示,因過多接觸電子產(chǎn)品導致視力損傷的幼兒,并不少見。
三宗罪:長玩iPad危害頸肩
據(jù)《廣州日報》報道,粵東地區(qū)一名9歲男童小剛,酷愛玩iPad上的電子游戲,可以一連三四個小時不言倦。日前,他突然開始哭鬧不止,不斷叫嚷肩膀很痛,甚至連手都沒辦法抬起來。經(jīng)醫(yī)院診斷,小剛患上較嚴重的頸肩損傷。骨外科醫(yī)生稱,頸肩勞損常見于長期對著電腦的年輕人,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容易損傷肌肉及韌帶,患者最主要的感覺就是疼痛和活動受限,還會引起頭暈、休息睡眠不好甚至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現(xiàn)頸肩損傷要及時就醫(yī),否則3個月至半年可致慢性頸椎病。
【如何防止孩子玩iPad上癮?】
盡管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有那么多負面效應,但身處信息化社會,電子浪潮還是難以抵擋。專家們?yōu)椤半娮赢a(chǎn)品控”的父母們提出了具體建議:
1.孩子在兩歲前盡量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chǎn)品,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玩電腦、iPad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最好分為兩次,上下午各15分鐘。
2.孩子18歲前,不要用手機。彭瑞云說,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而手機輻射對于腦、心血管、生殖系統(tǒng)這些重要器官的危害最大,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
3.如果孩子一定要用手機,最好只在打電話前開,打完就關(guān)掉。開著的手機不要裝在衣服兜里。手機在收發(fā)信號時輻射最強,因此撥號中和剛剛接通的時候,應讓手機遠離頭部。不要購買輻射性強的“山寨”產(chǎn)品。
4.父母要學會利用電子產(chǎn)品,激發(fā)孩子思考問題。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chǎn)品,比如陪寶寶認字、聽各種樂器彈奏出的聲音、和孩子一起畫畫等,不要下載太多的游戲,只保留1-2個益智類游戲即可。
5.多帶孩子出去玩。家長帶孩子出去玩,一方面能培養(yǎng)親子關(guān)系,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增加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千萬不要讓電子產(chǎn)品把孩子變成孤僻的“電子娃娃”。
【降低孩子“來電指數(shù)”】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它的雙面性,有好也有壞,電子產(chǎn)品就是這樣,它會影響視力,但也可以開發(fā)智力,只是如何利用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一位媽媽的做法或許值得參考,她無法讓孩子對電子產(chǎn)品“絕緣”,但做到以下幾點至少能減少孩子對電子產(chǎn)品的“來電指數(shù)”:
1.自己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電子產(chǎn)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2.不把電子產(chǎn)品作為“交易籌碼”,比如“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
3.盡量減少家里的電子產(chǎn)品數(shù)量,或很好地將它們隱藏起來。
4.找一個比電子產(chǎn)品更好的東西推薦給孩子。
5.別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chǎn)品,不然有理也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