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新觀】慣子如殺子!再富,也要窮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挑食教育筆記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后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
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yōu)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料尺,但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
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之后,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
但幾年下來,我漸感難于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布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兒子的“匿名信”之后,才又深感無論如何都得貫徹這個理念。
這封信很有轉述的價值,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guī)状ㄒ灰粋€大學生后,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
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字跡通篇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后,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后大學畢業(yè)時可以去當個優(yōu)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yǎng)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yǎng)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超音波做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四胞胎?
我執(zhí)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吹剿麄兊陌职至嘀姆菀荒R粯拥谋惝敽?,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shù)摹皟群毕喈敐M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shù)膬热?,恐怕會顧得了量而顧不了質。
我之所以會有這種顧慮,主要是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tǒng)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jù)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余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并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后,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我手頭上有這么一則數(shù)據(jù):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涅i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xiàn)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yōu)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
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nóng)夫家;而后又嫌農(nóng)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它馬對調,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jīng)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么孩子才能經(jīng)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或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xiàn),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后半生我們不一定能參與……
盼天下父母共勉之!(警惕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家長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
1、陪孩子寫作業(yè)。
父母“陪讀”可以幫孩子平穩(wěn)起步、養(yǎng)成好的習慣。父母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而不要代寫。
2、陪孩子吃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過近10年的數(shù)據(jù)收集,發(fā)現(xiàn)父母陪孩子吃飯好處很多。首先,常和家人吃飯的孩子成績好。其次,父母可教會孩子餐桌禮儀,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尊重他人,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喜好。最后,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會吃得更健康。
3、陪孩子玩游戲。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許多孩子沒有家長引導,導致游戲上癮。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并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玩的時間和內容。還要引導孩子玩玩戶外游戲和手工,不容易上癮,還能鍛煉手眼協(xié)調能力,還能游戲化學習,到優(yōu)滿分(UMFun)看看。
4、陪孩子運動。
運動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還有助心理健康。父母最好每周抽出一天陪孩子騎自行車、打羽毛球、爬山等。這樣能鼓勵孩子多運動,發(fā)現(xiàn)孩子擅長的運動并加以發(fā)掘。除運動外,也可陪孩子聽音樂、繪畫等,讓他們抒發(fā)內心的感情。
5、陪孩子逛書店。
父母帶孩子到書店“泡”半天,告訴他們哪些書是有意義的,激發(fā)孩子對書籍的興趣。
6、陪孩子待著。
孩子需要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家長可以陪孩子坐在樓前,看螞蟻搬家、蜘蛛結網(wǎng),或者給星星取名字……引導孩子探索世界,發(fā)揮他們無拘無束的想象力。
7、陪孩子參加比賽或集體活動。
孩子參加重要的比賽,父母加油鼓勁很重要。孩子的集體活動父母也可陪同,能增加孩子的群體意識和自信,鼓勵他們主動與小朋友交往。但有的孩子獨立意識強,不喜歡家長陪同,此時不要勉強。
育兒觀念:“愛”子如殺子
育兒觀念:“愛”子如殺子
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原諒錯誤的,因為錯誤之后他可能會變得更加的成熟,如果錯誤太嚴重,已經(jīng)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那么剩下的只能是嘆息了,當錯誤來臨,我們可以適當寬慰自己。但是,如果可能避免錯誤行為,就一定要嚴格約束自己。
今天和許久未見的朋友逛街,談論起曾經(jīng)的老同學。這個同學我不太熟悉,記憶停留在小學。我給他的評價是,學習不太好,生活比較邋遢。是班里的后進生。我對他有印象是因為他的媽媽十分的漂亮,是我見過所有媽媽中最美的。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初見他媽媽時的樣子,那時候,我覺得沒有比他的媽媽更漂亮的女人了??墒撬退麐屢稽c都不像,每天臟乎乎的流著大鼻涕。我們上初二的時候,體校選人,就把他選走了。后來聽說混的不錯,輾轉到過上海,重慶。這次又到了北京甚至進了國家隊。美美提起他,我們都感嘆,沒想到他現(xiàn)在生活的這么好??墒沁@次又聽說他因為作風問題被告到法院。不用說,國家隊肯定除名了甚至還有牢獄之災,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父母托關系找人又花錢才把他領了回來。現(xiàn)在的他又回到了從前,只能在家里呆著了。聽到這里,我們又一陣感嘆,真是世事難料。本來一片光明前途,現(xiàn)在卻毀于一旦了……除了惋惜,還有深深的思考。
聽朋友說,這位老同學出門在外的時候特別能花錢,獎金都不夠他花的,父母還要給她生活費,同時又要提供給他培訓的費用。本想能把他培養(yǎng)出來就值了,可是……我想這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吧,父母從小的寵愛,衣食無憂的生活,造就了他現(xiàn)在的無法無天。這讓我不禁又想起了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李天一案,不也是溺愛的結果?我又想起了我的學生,他們的無法無天,難道不是父母的嬌慣造成的?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那是因為已經(jīng)沒有什么讓他們產(chǎn)生懼怕了,沒有什么他得不到,因為他們就是天,只是何等的可悲啊,我泱泱中華,如果在這樣下去,又怎么實現(xiàn)騰飛的愿望呢!
育兒心得:也和孩子談談窮
育兒心得:也和孩子談談窮
端午節(jié),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牽著年幼的兒子滿心歡喜去老公所在地探親。一路奔波疲憊,踏進老公在他們醫(yī)院里面租的兩室一廳的舊房子,我將沉重的身子放進沙發(fā)里,只顧著喘氣兒了。沒想到6歲多的兒子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煞有介事的東瞅瞅、西望望,仔細審視著眼前的房子,最后他給他爸的這所臨時租房下了結論:“俺爸爸租的房子又破又?。 ?/p>
晚上將近11點了,孩子還沒入睡,纏著我和他爸不停地問:“媽媽,我們?yōu)槭裁匆獊磉@里呢?”“爸爸,我覺得這里沒什么好啊。你看這房子這么舊。”“還這么小。媽媽,我們干脆搬回老家的房子里去住,好不好?”“媽媽,爸爸為什么要租房子呢?”疲憊的兒子一邊念叨著一邊深深入睡了。聽得出來,孩子小小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與擔憂。
第二天,吃早餐時家里就剩下咱娘兒倆,我笑著對兒子說:“兒子,我們現(xiàn)在是特殊時期,剛來一個新地方,我們要買新房子要花很多錢,我們沒有足夠的錢,所以我們要節(jié)約每一分錢?!眱鹤泳镏∽彀?,還是不明白,嘴里嘟嘟嚷嚷“我們又不是窮人,干嘛這樣?”“那么你認為窮人是怎么樣的呢?”我微笑著問兒子,兒子大聲說道:“窮人就是一分錢也沒有的人?!辈还軆鹤邮欠衤牭枚?,我努力向兒子解釋道:“窮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很有錢,比如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我們和他們相比,我們就是很窮的人。而衡量一個人是否貧窮,也不是用錢作為唯一尺寸來衡量的,還有很多東西讓一個人感覺到很富有,比如親人的愛,父母的愛呀,孩子的愛呀。還有朋友的友情呀,還有他的學識呀,學問呀......等等很多很多東西,包括他自己所認為珍貴的財富。所以,這樣來看,我們又不窮了,因為我們擁有很多親人的愛,擁有很多朋友的愛,還有你書包里滿滿的書本,你心愛的毛毯毯,都是你的財富,不是嗎?”兒子似懂非懂點了點頭,臉上還是布滿了淡淡憂傷,我輕輕問兒子:“寶貝,你聽見窮字有什么想法呀?”“媽媽,我就是覺得窮字讓我不舒服,讓我不高興?!焙⒆有÷暬卮?。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啊,“窮”會讓一個6歲多的小孩子害怕,讓他產(chǎn)生擔心的想法,甚至蒙羞的擔憂。看來是這個復雜功利的社會、這個人際生存的大染缸對每一個身處其間的人,日益滲透、慢慢浸染而產(chǎn)生的無意識的思維定勢。捧著孩子小小的臉,我故作輕松大笑了起來:“你看你這個小孩子一看就沒吃過苦,爸爸媽媽小時候家里都很窮,爸爸天天吃玉米飯,我們穿的衣服還有補丁呢。那時候爸爸和媽媽努力讀書,我們可沒覺得不好意思啊。你看你現(xiàn)在還天天吃雞腿呢,多幸福啊?!?/p>
我給兒子打氣:“記住,窮并不可怕,我們要懂得潔身自愛,懂得立志向上,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有知識,有能力,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幸福。你也要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哦,那才是屬于你的財富。”“在學校里面,也不要瞧不起農(nóng)村里條件差的同學呀,要和他們交朋友,一起學習?!薄昂美?,好啦,我明白了。”兒子貌似已經(jīng)徹然大悟,小孩子的脾性顯現(xiàn)不耐煩起來了,“媽媽,我知道了,在學校里面,小朋友們要比誰學習好,收獲多,成績好,那就是富有的人?!币庀氩坏絻鹤宇I悟力蠻強的,一陣竊喜。
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具有了很多社會性,慢慢開始融入到這個社會里,作為父母,對孩子思想的微妙變化要及時察覺,要適時予以正確引導,引導孩子塑造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道德觀;循循善誘孩子自己去體味人生的多彩多姿;激發(fā)孩子內在的價值觀系統(tǒng)與外在的社會道德準則相協(xié)調,從而樹立富有積極意義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把這段話送給還在成長中的兒子,“人的尊卑貴賤,不在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祿、坐擁萬貫家財,而在于他的舉措行為,是否能綻放人性的光輝,是否能懷有悲愍眾生的人格節(jié)操。有的人官位很高,有的人渾身珠寶氣,但他的行為卑賤,他的思想自私自利,有時連乞丐都不如;有的人雖然地位卑微,清貧,但他的道德風骨,能夠為人表率,這才是真正高貴的人。一個人的“貧窮富貴”,并不是看他的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為人如何。貧窮的人懂得潔身自愛,懂得立志向上,則人窮志不窮,在道德上來看,他仍是富有的人。一個位高權重、富甲一方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財富地位去服務大眾,造福人群,他才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孩子富教育還是窮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身上沉重的擔子,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項必須完成做好的任務,家長怎樣才能保障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呢,讓我們來通過下面的內容了解一下對孩子的教育是窮教育,還是富孩子。
很多外國孩子到了18歲就開始“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而18歲對于中國孩子們來說,是大學剛剛開始的年紀,大多數(shù)孩子還在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在大學里讀書?!笆聦嵣现袊⒆幼粤⒌哪挲g現(xiàn)在不是提前了而是推遲了?!?/p>
社會學者認為,其實“啃老”不僅僅意味著成年后還把生活的來源依賴在父母身上,另一種“啃老”表現(xiàn)在靠父母托關系找工作、即便結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拿爸媽家當“食堂”等等,而最嚴重的“啃老”事實上是在精神上無法獨立,不知道除了聽從父母的指揮外,未來的路該怎樣走。
外國人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中國的父母則看上去更“有責任感”,不但要給孩子付學費、找工作,還要負責孩子的結婚、買房……作為家長,究竟為孩子付出多少是最合適的呢?
現(xiàn)代派:18歲就把兒子趕出家門——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具有了“盡早讓孩子獨立”的觀念。在媒體工作的梁先生就打算讓兒子從18歲就開始靠自己生活。梁先生覺得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煉,因為畢竟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尤其對于男孩子來說,越早自立越好。以后的路就讓他自己去走,我不會再給他留什么錢?!?/p>
從事早教工作的鄭小姐則表示:“孩子的成長最好靠他們自己,我認為最珍貴的是從小培養(yǎng)子女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端正的言行,這才是給他們最大的財富?!?/p>
“我自己從大學畢業(yè)后就不再問父母要一分錢了。”已經(jīng)有了8個月身孕、海珠區(qū)的王女士如是說?!半m然現(xiàn)在房價高,消費貴,但大家的條件都一樣就沒啥可抱怨的。既然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貸款買的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跟他的同代人一起去競爭,搞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作為一個獨立社會個體的意識。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p>
中間派:“要留,但不要留太多”——
談起“給孩子留多少遺產(chǎn)”的話題,在中學教書的清姐覺得“還是要給孩子留一些的,但是不需要太多?!薄叭绻沂潜葼枴どw茨,相信我的家人早已衣食無憂,財富只是一個數(shù)字概念,這個概念證明了我的能力和成就,與我下一代的成就無關。他們的路要自己去走。如果讓孩子們躺在財富上面睡大覺,反而是害了孩子。不過這是人家富豪的理想狀態(tài)??!對于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還是要給孩子留一些本錢才行的?!?/p>
徐先生則認為:“每個民族的文化與國情不同,中國現(xiàn)在仍處于發(fā)展中,社會保障體制還沒完善到可以讓我們不用給后代留家產(chǎn)的地步,而且中國的文化是很重視親情,所以我還是會考慮適當留些財產(chǎn)給子女。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子女明白,留家產(chǎn)不是做父母的義務,我也不會為了子女而在錢財上對自己或其他人過于苛刻,子女的未來應由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而不能讓他們將父母的東西視為己有,留得多不代表就一定會讓后代幸福。”
保守派:“能給孩子的都給孩子”——
“把那么多辛苦賺來的錢都給別人?這種做法真不可思議。如此高尚的行為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接受采訪的大部分中國的家長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下崗老王今年52歲,唯一的兒子亮亮剛大學畢業(yè),很辛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勉強開始養(yǎng)活自己?!拔覀兝蟽煽趭^斗到現(xiàn)在,自己才剛剛有個小房,今后如果能攢些錢,肯定都要留給孩子的?!?/p>
老王的看法在經(jīng)濟不寬裕的家長中頗有代表性,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很多時尚白領的新爸媽和準爸媽也這樣看。小玲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外企,每月拿著一筆可觀的工資。談起這個問題,小玲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要把能給的全給孩子。我從小家里條件還算優(yōu)越,現(xiàn)在的房子也是老媽給買的。在家長的支持下才能出國完成學業(yè),并且周游世界。我也要為我的孩子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才行啊。”小玲的老公阿華也這樣看:“不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孩子會怪我們不負責任的呀!”
專家意見
支持孩子,但不要包辦一切
家長究竟應該為孩子付出多少呢?天英親子中心專家劉智剛認為,家長應該支持孩子的成長,但不要企圖為孩子包辦一切,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究竟給孩子留什么?
“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chǎn)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根”就是一個人的心性和品質;“翅膀”則代表了他適應世界的生存能力。孩子首先應該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這樣才成其為健康的人的根本;而勤勞、勇敢和耐挫性則可以幫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調查表明,高獨立性、高自律性是成功人士的顯著特征,這時候金錢和安逸可能成為孩子前行的阻力,而有時跌跌撞撞地前進才能成就一個真正的人。
家長們一定要認清教育孩子的目的及重點,才不會讓家長在這過程中失去重心,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長不要滋生孩子的惰性和啃老族的習慣,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有責任性。成就孩子的一番事業(yè)。
育兒觀念:再疼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8種苦
一、讀書的苦
讀書的苦鑄就未來的路,讀過的書從未浪費,它們化作能量支撐你去看最美的風景,眼前繁多的知識是通往未來的門票。
二、批評的苦
沒有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唯有歷經(jīng)磨難,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每一個批評你的人,都是生命里的貴人,指引你不斷的超越自己。
三、分離的苦
人生總要學會告別,一路不斷失去卻也不斷收獲,懂得日后的別離,才能學會珍惜當下,善待每一次相遇。
四、變遷的苦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本身也在改變,變化帶來恐懼不安,也可能蘊藏驚喜,對待變化的從容是我們畢生的修行。
五、失敗的苦
成長的路上風波不斷,,失敗從不會斷絕,唯有一次次汲取經(jīng)驗,才能把失敗化為成功的墊腳石,成功才能指日可待。
六、殘缺的苦
完美可遇不可求,殘缺卻是生活的必備,不但事物難以完美,父母,愛人。朋友都并非完人,接納不完美,是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
七、遺憾的苦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獲的回報,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懷著期望,盡力讓自己無悔無愧。
八、教養(yǎng)的苦
人不能隨心所欲,大家的克制和尊重形成利人利己的公德,戒掉自己的壞習慣,才能成為適應社會的人。
誰的成長不經(jīng)歷苦澀?孩子必須承受的苦正在引導他們成長,該吃的苦都嘗過,該走的路都走過,該做的事都努力過,成長會因此變得意義非凡!?。?/p>
如今的孩子,往往都是蜜罐里長大,是溫室里的花朵。有時候,越是嬌慣,就越是脆弱,不堪一點點風雨和打擊。
未走出家門的孩子,都是需要我們和學校一起教育的。既然不能一輩子陪著孩子、護著孩子,就該讓孩子磨礪出一顆堅強的心,學會與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解,從容地面對風波和不平。
只有讓孩子經(jīng)歷了該經(jīng)歷的苦,孩子才能脫胎換骨。為了孩子的未來,就放手讓他去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