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你的孩子,想讓他將來從事哪一行?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最近跟同事、同學(xué)閑聊,談到目前的狀態(tài)。當(dāng)醫(yī)生的,不想讓孩子再行醫(yī),原因"太累";媽媽是當(dāng)老師的,對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從教,原因"沒勁";有做平面設(shè)計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設(shè)計,原因"加班多,不規(guī)律";做IT的,不希望下一代再做編程······諸如此類,這個社會貌似出現(xiàn)了"干一行,恨一行"的通病。

近來看《中國好聲音》,幾個選手得到導(dǎo)師轉(zhuǎn)身的機會時,大多感動的痛哭流涕,問及原因,感謝父母的支持,同時感動于自己的堅持。汪峰有句百問不厭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么?"選手曰:"唱歌。""到更大的舞臺上歌唱。"他們確實唱的不錯,有夢想的人做起什么來也都是飽含熱情追求極致的。

那么,是不是現(xiàn)在的我們被手中的工作拖累了太多,已然忘記最初的夢想,迷迷茫茫地只是工作,吃飯,睡覺?當(dāng)這種碌碌的迷茫蔓延,直至我們下一代降生的時候,又把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不干父母這一行都"ok"。正如這批新生代父母從小被寄予的"鋼琴情結(jié)","芭蕾舞情結(jié)"。

下一代從事哪一行真的有那么重要嗎?貌似沒有,父母們最多期盼的不過是孩子做選擇的余地大一些,幸福來得更容易些。但當(dāng)我們的生活在別人眼里儼然已經(jīng)很幸福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到嗎?幸福的敏感度我們有嗎?這種幸福的敏感度我們能傳給下一代嗎?

那么幸福的敏感度如何捕捉呢?挖掘你的五感,關(guān)注你的周遭,然后感謝他們吧!近日雖然陰云密布,但你能感受到三伏日難得的涼爽;北京的交通誠然擁堵,但至少我們還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作偶爾壓力很大,但至少它證明著我們的價值……

古語說的好,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你的孩子做什么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給他感受幸福的敏感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當(dāng)孩子問你:我從哪里來?不要再跟孩子說:你是撿來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談“性”從來都是色變的。所以導(dǎo)致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關(guān)于性別,和生娃等問題上含糊不清,甚至直接繞開這個話題。

也許,僅僅是空白也好說,可由于孩子不了解自己,而對自己的好奇,卻在不自覺中成了隱患。

有人會說,我的孩子還小,這種事怎么和他講嘛?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家長更需要一而再的告訴自己的孩子,身體是受之父母的,你要愛護和保護,除了父母,其他人不準(zhǔn)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也就是小背心、小褲頭遮蓋住的部位。

這里尤其要強調(diào)的中國父母,由于保守,他們的思想方式也將“性”看做避諱之禁區(qū),覺得不應(yīng)該對孩子談這些話題。事實上,由于社會的進步,無論是影視劇 還是社會上人群中個別年輕人輕浮的舉動,都已經(jīng)讓我們的孩子耳濡目染了一些越界的行為。雖然只是朦朧的了解,但這更加的可怕,加上父母沒有灌輸過這方面知識,孩子并不知道這些會帶來什么后果,便任由好奇心驅(qū)使發(fā)生一些讓父母痛心疾首的事情。

所以,作為家長,與其閉口不言,不如好好給孩子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讓孩子保護好自己。在面對他人的不當(dāng)行為或者誘拐時,懂的抵制和拒絕。

我們 要做好兒童的性教育,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多給孩子準(zhǔn)備些相關(guān)的繪本,并講給孩子們聽。

2. 面對孩子提出的“我從哪里來”,作為新時代的父母,一定不要像我們小時老人那樣的回答“你是撿來的”。如今的孩子更加敏感,你這樣的回答,只會讓 孩子們感覺到不安,焦慮。

所以,時代不同了,我們不妨用事實說話,告訴孩子們:說到這事,我得贊揚你,你可了不起了,你是通過和億萬個小伙伴競爭,才和媽媽團圓在一起的。

那時,你還在媽媽的肚子里,你通過一次比賽獲得了冠軍,這可是一次極其嚴(yán)格的比賽,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整合能力,但很幸運,更重要的是你比別人更努力,你得了第一,很快,就被賦予了長出鼻子、眼睛、耳朵、身體等等的權(quán)利。

再后來,你長大了,不屑于待在媽媽的肚子里了,你要看看這個美好的很大很大的世界,于是,你就敲著媽媽的肚子,疼,讓媽媽得到了你要出生的信息,于是你配合媽媽,兩個人努力后,你就出生了。

3. 不要遏制孩子的好奇。當(dāng)今的教育,一定要有高度。不能一棒子打死,粗魯?shù)暮浅夂⒆樱銌柕眠@是什么問題,不知道害羞嗎?說真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害羞。

4. 帶著孩子認(rèn)識人體,并懂得男女有別 。如果孩子問:為什么女孩子蹲著撒尿,而我卻站著小便時,作為父母也不要回避,而是要積極的從專業(yè)的角度給予 孩子正確的答復(fù)。并告訴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一些部位,他們很重要。

以上是寶寶時期的性啟蒙教育了,對于更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通過相關(guān)繪本,來啟發(fā)孩子對性別的認(rèn)識和對自己的保護和愛護,如果大家不好意和孩子談及這些,就把書放在孩子的書桌上,或是床頭上吧,現(xiàn)在的孩子很聰明,他一定了解你的意圖和意思。

你從哪里來————重視孩子的家庭影響


“我愛我家”,是大家的共同心聲。生于家暴的家庭等等情況,另當(dāng)別論。而家庭的給予,幾乎決定一個人的全部。

人生之初,性相近。到三歲入幼兒園時,已有明顯區(qū)別。有很樂意入園、跟小朋友玩的;有抗拒入園、哭鬧不休的;也有很強悍,跟小朋友動武的。

人都具有社會性。一般的家長,很自然地讓孩子接觸外界,跟別的孩子玩耍。比較會教育的家長,還教的孩子有禮貌、會協(xié)調(diào),很能跟大家玩到一塊。

有的家長過于溺愛,怕孩子受委屈,不敢讓孩子出去玩,以至于孩子內(nèi)向、怕羞、不習(xí)慣跟家庭以外的人相處。

有的家長愛心泛濫,處處為孩子想的周到,一切包辦,孩子無需動腦動手做任何事。孩子沒一點責(zé)任感。

更有惡趣味的家長(或其他接觸孩子的人),以教孩子攻擊別人為樂。幾個月大的嬰兒,剛學(xué)會拿東西,他們教孩子抓大人、挖孩子。當(dāng)孩子果然攻擊別人時,他們笑的那叫燦爛!同時給予夸獎。孩子牙牙學(xué)語,他們教孩子罵人,當(dāng)孩子真的罵了。他們?nèi)缈戳烁阈?,開心地大笑!同時給予夸獎。

也有的家長,高興了,無限滿足孩子;不高興了,打之罵之。自然,這里的打罵只是恐嚇一下孩子??墒?,只要孩子再“頑強堅持”一下下,他們便很無奈地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我們常見的,有家長不少打罵,但是孩子并不理會。因為他們的要求,早晚會得到滿足。

我教學(xué)以來,見過三例特殊兒童:上到三四年級了,家長不跟著,就哭鬧著不肯在學(xué)校。固然,這是特例。但是,有點小不舒服、或跟人鬧點別扭,就請假不上課的,并不罕見。

連書、作業(yè)、筆都能隨時丟掉、作業(yè)更是不交的同學(xué),以我的觀察,哪個班都有,低年級比較突出。他們半點責(zé)任心都沒。

低年級攻擊別人的學(xué)生,隨處可見。以至于低年級老師“有斷不完的官司”。高年級也不乏欺負(fù)同學(xué)的現(xiàn)象。

從學(xué)前班開始,教師們辛苦育人,對培養(yǎng)學(xué)生良好習(xí)慣,費心尤多。

從幼兒時就習(xí)慣良好的孩子,非常陽光。這些孩子,常常被樹為表率、完成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并常常輔助老師管理班級。創(chuàng)新者和管理人才就這樣煉成了。一般的孩子,通過模仿學(xué)習(xí),也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那些行為習(xí)慣很差的孩子,花費老師大量的精力,才糾正了不良習(xí)慣??墒?,在各種素質(zhì)上,他們跟優(yōu)秀學(xué)生差了十萬八千里。

孩子的成長,家庭因素至關(guān)重要。記得有位班主任在書里說:學(xué)生的問題,差不多都能在家庭教育上找到原因。作為教師,確實不能把職責(zé)只局限于課堂、校園。了解學(xué)生的家庭,爭取雙方合力教育孩子,是搞好教育不可缺少的。

孩子的自信從哪里來


人的很多優(yōu)點都屬于內(nèi)在品質(zhì),

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

得相處之后才能知道,

比如善良、細(xì)心、勇敢、獨立,

但有一種優(yōu)點是寫在臉上的——自信。

第一次見面,

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自信與否,

自信的人眉眼舒展、笑容爽朗,

在自我介紹時落落大方,

他臉上的表情非常自然,

和他交談的時候,

我們會感到很舒服、很親切。

家長都羨慕那些有自信的孩子,

這類孩子用另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出挑,

自信的人在人群中很顯眼,

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

自信的孩子通常有以下3個特征:

1.相信自己的能力

2.擁有堅定地信念

3.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自信心是支撐一個人做事的重要動力,

作為父母,

我們該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自信心依附于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家人對他的愛。

和孩子在一起時,

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不要嫌孩子煩,

更不能把他當(dāng)做情緒發(fā)泄的對象。

丟掉“忙”“累”之類的借口,

多花時間和孩子交流,

傾聽他的想法。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重視。

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告訴他

自信是個人自我評估的能力,

自信的人之所以堅信“我能行”,

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

我們也要幫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

為他積累自信的底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xué)家埃里克森

把人的心理發(fā)展分為八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yīng)需要完成的任務(wù),

3-6歲的孩子正處于主動和內(nèi)疚的沖突中。

在這一時期,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的探究行為受到鼓勵,

他就會形成主動性,

樂于創(chuàng)造和探索,

而如果他的獨創(chuàng)行為總是被嘲笑、打擊,

內(nèi)疚感就會超過主動性,

導(dǎo)致孩子逐漸失去信心。

因此,當(dāng)孩子表現(xiàn)出積極的品質(zhì)時,

我們要及時肯定他,

最好稱贊地具體一點,,

大人的反饋會幫助孩子更好的認(rèn)識自己。

鼓勵孩子自己決策

給孩子一些需要他們自己去思考和解決的事情,

例如出門需要帶哪些行李,

去商場里需要采購哪些物品,

讓孩子提前列好清單,一件件打勾核對。

當(dāng)他們很好的完成這些事情時,

及時給予表揚,

盡管是生活中的小細(xì)節(jié),

卻能讓孩子在提升獨立能力的同時

收獲自信心。

避免橫向比較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比較

屬于橫向比較。

很多父母喜歡拿其他孩子的各項優(yōu)點

來和自家孩子比,

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孩子,

多進行縱向比較,

拿孩子的過去和現(xiàn)在比,

及時肯定他的進步。

只要你細(xì)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

盡管孩子有些地方不如別人,

但他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他不會彈鋼琴,可他畫畫很好;

他畫畫很一般,可他講故事很有趣……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弱項,

并鼓勵他積極發(fā)展自己的長項。

家長在鼓勵和表揚孩子時,

也要注意分寸,別太過浮夸,

對那些自信爆棚的孩子,

我們也要告訴他“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個社會在極嚴(yán)厲的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這句話說的真狠。

為人父母,應(yīng)該更加心緊,因為自己不僅僅為自己的人生謀劃,還要考慮孩子面對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屬于他們自己,終有一天我們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在孩子羽翼未豐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關(guān)鍵。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長階段沒有父母的引導(dǎo)和教養(yǎng),能自覺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衛(wèi)視的《變形計》就問父母“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過得這么好,而那些山區(qū)的孩子過的這么苦?”

假如是你,你將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說,那是他們命好,家里有錢。也有的父母說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媽媽很努力,所以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也要努力,也能過上好日子的。還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遠是沉默。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當(dāng)一個孩子看到兩種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zhì)量,總有一天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內(nèi)心具體的影響是什么,但是當(dāng)孩子這樣問起的時候。

應(yīng)該告訴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來的,所以你必須努力讀書,因為讀書是我們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媽媽愿意陪你一起奮斗。

父母不僅僅應(yīng)該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為孩子的“戰(zhàn)友”。

為什么呢?

因為人生如同戰(zhàn)場,孩子會一次又一次地面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而站在他身邊的那個人,直接會關(guān)系他的結(jié)果。

有一句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果父母本身是扶不起的爛泥,是豬一樣的隊友,那孩子的人生堪憂。

我們村有一個孩子,小時候活潑可愛,讀書成績非常好,在小學(xué)3年級前,每次都是考第一。最重要的是還非常勤快努力,見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會有出息。

到了4年級,他爸爸因為包工程失利,欠下幾十萬的債務(wù),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務(wù)正業(yè),母親看到這個爛攤子,也無力挽回,于是帶著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來又帶著孩子回來了,可是沒想到的是,這個溫順勤勞的女人像變了樣。開始在外邊經(jīng)常打牌,有時候還去賭錢,對孩子也是不管不問了。

因為家里沒有錢,她就去借錢,以致于村里往日與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來。

一個好好的家沒了。

這個孩子呢,從5年紀(jì)開始就逃課,也變了模樣。最后讀了當(dāng)?shù)刈畈畹囊凰袑W(xué)。高中上了一年就退學(xué)了,還是好說歹說花錢買進去的。如今就待在家里,經(jīng)常騎著家里的摩托車,跟當(dāng)?shù)氐膸讉€小混混在外邊耍。

有一次見到他媽媽罵他:“你天天鬼混,小心在外邊被人打死?!?/p>

他直接說“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天天賭錢,小心被人剁手?!?/p>

只見他媽咬牙切齒又無言以對。

看到這個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難道不是父母的責(zé)任?

你如果是一個豬一樣的隊友,不僅僅幫不到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我無法想象,一個孩子不讀書,今后的路將是什么模樣。

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斗志,不想讀書。

那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生活的難。

我們的耳邊總是沖斥著“讀書無用“的論調(diào)。

就好像我們見到富二代、拆遷戶、暴發(fā)戶的美好人生總是不需要起點,直接就贏得了人生的大滿貫。

可是這樣的人有多少?比例又有多大?

前段時間,去姑姑家做客,她的女兒剛好要考高中了。

因為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處于班上第5名的樣子,他爸爸跟我說,有考慮讓她去讀技校,因為一出來就能找工作,讀大學(xué)的路太長,而且怕讀出來沒有用。

我跟他說讀書肯定有用,可是他還是不依不饒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拿他聽到的一個故事來說,說他一個朋友的兒子高中畢業(yè),做了幾年銷售,在北京一家很大的公司面試銷售經(jīng)理,小伙子一上去就直接跟面試官說,“我就是高中文憑,看你要還是不要?”

最后肯定是被錄用了,而且薪資不少,話說小伙子的銷售能力不錯,經(jīng)驗豐富而且人脈很廣。

當(dāng)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往往是被他們添油加醋講述出來的,他們在工地做事時,總是會流傳很多這樣的勵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沒有讀書,但是逆襲而改變命運的。

那是因為不同的階層,接觸的信息不一樣,就好像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重點大學(xué)畢業(yè)出來的人都在做什么。

所幸的是他最后還是聽女兒的想法,決定讓女兒拼一下,說自己也只能更努力一點,少打牌,少抽煙也要送女兒讀書。這次中考孩子成了班級第二,班上唯一的6A學(xué)生,已經(jīng)朝著市重點中學(xué)的大門邁進了一步。

當(dāng)然,我們無法預(yù)知孩子的人生會如何,不能說入了名校就勝券在握。

但是在這為改變命運而拼搏的年齡,為什么不好好拼一把呢?

無論如何,也要將孩子送出去,只有到了那個高度才有看見更大的世界。

就好像發(fā)射衛(wèi)星一樣,沒有一級一級的動力推進,衛(wèi)星永遠不能進入太空,就無法開啟征服星辰的旅程。

父母往往就承擔(dān)著一個這樣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激勵孩子前行,放手讓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屬于他自己的世界。

給孩子讀書吧!

曾記得一句這樣的話: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

我們不能甘心于生活在這個合理的平庸之中,接受那命運不公平的安排。

對于每一個普通人來說,讀書是唯一的跳板。

田北辰在節(jié)目末尾說的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值得各位深思:

“沒有學(xué)歷、技術(shù)的人,為了活下去,不是住籠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對于他們,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頓吃什么,怎么會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未來怎么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p>

如果根壞了,花朵肯定會枯萎。

不想讓孩子將來過得太苦,能夠體面地工作,能夠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

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這個世界不相信軟弱者的眼淚,也不相信虛妄者的雞湯。

要知道,如果不讀書,“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只有弱者越弱,越來越慘”。

窮人只會越來越窮,而且還會一代一代的窮下去,這才是最可怕的。

你的孩子現(xiàn)在很愛你,將來呢?


昨天去做頭發(fā),理發(fā)師小妹告訴我,她家在農(nóng)村,有個七歲的女兒,現(xiàn)在一年只回去兩三次,每次也待不了幾天,一直是公婆幫著帶孩子,帶得很好,只是她很想孩子。

我說這樣扔久了,孩子怕是就跟你沒感情了。

她說不會,女兒一直跟她很親,上次回去三天,一直粘在她身邊,一分鐘都不肯離開。臨走那天,她早上四點起床趕班車,怕驚擾孩子,小心翼翼地不敢出一點動靜,但快出門時,她看到女兒用被子蒙住頭,在里面抽噎著哭。估計是怕她傷心,所以拼命壓抑著聲音。她隔著被子都能看到女兒哭得特別厲害。

她說得眼泛紅,我聽得也好心酸。

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她說,留在家里賺不了幾個錢,將來怕是孩子考上大學(xué)都供不起。

我特別理解她的無奈。有時候生活艱難,各方壓力撲面而來,容不得你兒女情長。

可我是真心覺得,但凡有一點辦法,還是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跟ta分開。

一方面是因為她需要你,爺爺奶奶再好,也頂不了爸和媽。這是常識,不用我啰嗦。

另一方面,其實是我們常常忽略的: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在日夜廝守里積累起來的,沒有天長日久的相依相伴,感情就會淡薄。

我上次回內(nèi)蒙老家,有個鄰居叔叔跟我抱怨,說他兒子也在外地工作,平時不怎么打電話,每年只在過年時回去幾天,大部分時間還都是在跟同學(xué)朋友聚會,留給他們老兩口的時間很少。他算了算,最近五年里,他們真正一起相處的時間,不超過十天。

“錢倒是不少給,”他說,“可我們?nèi)钡囊膊皇清X啊。每次就是眼巴巴盼著他回來,盼著他多待幾天,哪怕他躺床上睡覺呢,我們心里也踏實?!?/p>

我聽了也是心酸。

但我知道這個狀況背后的原因。

這個叔叔年輕時做運輸生意,兩口子一出發(fā)就是好幾天,根本照顧不了孩子。所以,基本是兒子一生下來就交給姥姥和舅舅帶了,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才回到他們身邊。

當(dāng)年的他們,也是覺得虧欠兒子,不少給他姥姥錢,給他買最好的衣服和玩具。

但是錢并不能直接換來感情啊,所以兒子跟他們一直也不是特別親。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我沒跟他兒子交流過,但道理其實顯而易見:當(dāng)年我需要你們的愛,你們卻給了我很多錢。現(xiàn)在你們需要我的愛,抱歉,我這里不多,但我對你們是感恩的,所以,也給你們很多錢。

做父母的也許委屈:我們是愛你的啊,否則我們?yōu)槭裁唇o你錢?我們拼命賺錢不也是為了讓你有更好的生活嗎?

但是很遺憾,你用錢來表達的愛,他感受不到,或者說,只能接收到一點點,遠遠不如朝朝暮暮的陪伴。

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生來都是愛父母的。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顆愛的種子,需要培育和澆灌,才能茁壯旺盛。

你的孩子三歲時可能特別愛你,但如果你離開ta,三十年后再回來,那你在ta眼里可能就是個陌生人。

所以,別以為ta現(xiàn)在特別愛你,就會一直這樣愛下去。也別以為自己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離開ta,將來ta會一樣愛你。

不會的。

孩子對你的愛,是在點點滴滴的日常里積累起來的:你陪ta入睡,喊ta吃飯,和ta玩游戲,給ta講故事,教ta說話走路系鞋帶,帶ta認(rèn)識大千世界,跟ta分享快樂悲傷,牽著ta的手回家,在ta困難時出手相助,隨時隨地給ta大大的擁抱……

這些事,你做一分,ta對你的愛就多一分。

這種愛的積累,無影無形,未必是你刻意而為,孩子也未必一樁樁都記得,但是不知不覺,愛已經(jīng)在那里了。

而如果沒有這樣的積累,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有欠缺。

上次我們初中同學(xué)聚會,酒喝得正酣,大齊接到老媽電話,說家里不知怎么停電了。

大齊說我馬上回去。然后告訴我們:家里可能跳閘了,我回去拉上。

有同學(xué)說,讓你老媽自己拉上不行嗎,還非得你回去?

大齊說那可不放心,我媽膽小,這黑燈瞎火的。

隨后就開車走人。

同學(xué)們聊起來,說別看大齊五大三粗的,對他媽超好,啥事都想著,別的老太太有啥,他媽必須有。上次他媽住院,他二十四小時在醫(yī)院守著,喂水喂飯,端屎端尿,擦背洗腳,伺候得那叫一個精心。

然后就有男生說:大齊他媽對他也好啊,小時候我去他家吃飯,一盤土豆片炒肉,他爸他媽一口不動,全讓我倆吃。那時候我爸從外地給我買了輛童車,大齊饞得不行,也想要,他媽牽了一頭羊去我家,托我爸給他也買一輛。

我也記得,上學(xué)前班時,家長都騎自行車去接孩子,我們一放學(xué)就呼啦啦跑出來各找各媽,別的家長都扶著自行車,說快上來。只有大齊媽,總是先過去抱抱大齊,親他一下,然后笑瞇瞇看著他爬上自行車后座。

后來大齊回來,我們說起這些事,他一臉茫然地?fù)u頭,一樁也不記得。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對孩子的好,他可能全忘了,但是你做那些事情時,帶給他的感動和幸福,安心和滿足,都會融進他的骨子里,永遠不會忘。

他是基于這些,才那么愛你,才對你那么好。

很多老人喜歡比誰家孩子孝順、誰家的不孝順。

其實“孝”和“不孝”也不是那么極端,有很多中間狀態(tài)。

比如同樣是孝順孩子,有的可能兩周回家看一次父母,有的每天都要回去。

有的會問問你缺什么需要買嗎,有的你需要什么ta全知道,直接就給你買回家。

有的直接給你錢,有的不但給錢還愿意在你身上花時間。

這之間的差距,其實就在于ta有多愛你。

ta愛你三分,你家里斷電,ta可能會說我忙著呢,你讓鄰居看看。

愛你六分,他可能耐心告訴你怎么處理。

愛你十分,就會像大齊,要立刻放下酒杯回家?guī)湍惆验l拉上。

一個人對父母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跟品性有關(guān),跟所受教育有關(guān),但最大的影響因素,是ta對你感情的濃度厚度。

而這種感情,就取決于你在他的生命里(尤其是幼少期),存了多少愛。

你存得越多,將來得到的回報肯定就越多。

所以,我特別不贊成父母跟小小的孩子分開,不贊成一味地對孩子嚴(yán)厲打壓,不贊成三歲前就跟孩子分床睡,不贊成由老人、阿姨代替你來陪孩子講故事、做游戲……

因為這會讓你錯過往孩子的感情銀行里存儲愛的最好機會。

孩子對父母的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風(fēng)刮來的,也不是因為你生了ta給了ta一條命,而是在你跟ta日日夜夜的相處里,一分一分存下的。你今天不存,明天可能就取不出來。

所以,就算你有一萬個理由離開ta,也請把“ta將來可能不夠愛你”這個重大代價考慮進去,能承受,再去做。

現(xiàn)在人普遍能接受到基本教育,人人知道應(yīng)該孝敬父母,所謂的“不孝子”越來越少。

只是,你的孩子出于基本的道德觀念去孝敬你,和ta發(fā)自內(nèi)心的覺得必須對你好,你的感受會截然不同。

如果ta深知該孝,卻對你沒什么感情,那他也許可以做到定期回家看你,但回去就一直看手機玩游戲,跟你聊不過三句話,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看看,待不了十分鐘就走了,如領(lǐng)導(dǎo)視察。

你可能會隱隱不滿,想,你為什么不跟我聊聊天呢,為什么不關(guān)心下我的老寒腿呢。

但如果責(zé)怪ta,人家可能就覺得你煩,因為本來就跟你沒話聊啊,就覺得你的老寒腿不算事兒啊。

而如果ta骨子里藏著對你的深情,可能根本不用你說,三天不去看你,ta就抓心撓肝,看到別的老人有什么,ta就特別想讓你也有,聽到你可能喜歡的八卦和笑話,ta就會留心記住,一進門就講給你聽。

當(dāng)你老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種呢?

將你內(nèi)心的孩子活出來


很多人會做墜入懸崖的噩夢,絕望就是無盡的深淵,沒有東西在下面托著你,你不知自己會墜到何處,這比死還可怕。但假若心中有了愛,墜落的夢就可以很美。據(jù)對嬰兒的研究,嬰兒一開始都是處于很深的絕望中,而足夠的母愛可以托住他。所以,在嬰兒期能獲得一份高質(zhì)量的母愛,是極為重要的。只是,假若你的母親自己缺愛,那很難給你高質(zhì)量的愛。假若你沒有運氣一開始獲得足夠的母愛,那么,你能否在你的生命中發(fā)現(xiàn)愛的存在,將愛活出來。這才是你生命的意義所在,否則,就只是輪回。特別是在戀愛關(guān)系中,是我們童年時與父母及其他重要親人的關(guān)系模式的再一次呈現(xiàn)?;橐鰬賽郏际峭觋P(guān)系的一次輪回。戀愛時,或是兩個孩子的戀愛,或是一個扮父母一個扮孩子。若是妻子扮孩子,孩子出生后,她很難好好照顧孩子,她會被嚇著,一方面將孩子推給丈夫照顧,另一方面她還和孩子在丈夫這個“媽媽”那爭奪愛。若是丈夫扮孩子,孩子出生后,丈夫會發(fā)現(xiàn),妻子的注意力太多傾注到孩子身上,他難以接受這一點,更不用說給妻子提供好的支持環(huán)境了。于是,丈夫會尋求另一個“媽媽”,或者請自己的媽媽來,或者找一個小三,或者嫖妓。據(jù)說,妻子懷孕和剛生孩子那段時間,是丈夫最容易出軌的時候。若兩個人或一人是僵硬的大人(內(nèi)核是恐懼的小孩),那他們會無法忍受孩子所帶來的不確定感,孩子不能講話,不能說理,虐待和暴打都沒用,你通常圍繞著控制感所建立的那一套都不行,于是會導(dǎo)致僵硬那一方的崩潰感。對于女人,就可能是產(chǎn)后抑郁癥;對于男人,則很容易逃到工作或其他女人那里去。要養(yǎng)育好孩子,必須發(fā)展出一個能力來——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孩子心靈呼應(yīng),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讓你內(nèi)心的那個孩子活出來。所以,很多父母都發(fā)現(xiàn),孩子出生后,他們必須去學(xué)習(xí),必須去成長,一開始很無奈,有被迫感,后來對孩子充滿感激,因為孩子幫助了他們成長,讓他們真的變得更好

從小就讓孩子“動起來”


想必,有很多父母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情況:當(dāng)自己的孩子見到父母洗衣服、洗菜常常會產(chǎn)生一種新奇感,并模仿起來:你包餃子和面,他就伸手楸一塊面團玩;你洗衣服,他就在旁邊玩肥皂……

孩子這種積極模仿、動腦動手的做法,不少家長不大理解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認(rèn)為孩子小,用不著他干這些活;或者嫌他笨手笨腳,添亂,不愿讓孩子插手。有時,孩子不顧父母的反對,偷偷地學(xué)著干,結(jié)果甚至受到父母的訓(xùn)斥。父母的這種做法,大大地挫傷了孩子的自主學(xué)習(xí)和熱愛勞動的積極性。

心理學(xué)家研究認(rèn)為,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大腦的支配,而人又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相應(yīng)的腦細(xì)胞得到鍛煉,促使人的聰明才智的發(fā)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人生兩只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和動腦是互相促進的。人的思維邏輯越好,雙手就更靈巧。

很多父母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有些事情不明白,記不住,通過自己的摸索、實踐,慢慢就弄清楚了,牢牢記住了。幼兒更是這樣,因為他們的感知、記憶、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的特征,他們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探索和直接動手操作,知識和經(jīng)驗不段擴大,認(rèn)知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手腦并用的訓(xùn)練,是發(fā)展思維的良好手段,勞動是促進智力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凡是熱愛勞動、雙手靈巧的孩子,都在智力上表現(xiàn)得更加聰慧。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智慧在他們手指上?!?/p>

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幼兒在1歲多時,要訓(xùn)練他拿匙吃飯;2歲左右要逐步訓(xùn)練脫簡單的衣服及鞋襪;4歲左右要學(xué)會穿衣服及鞋襪等自我服務(wù),以及洗碗、拖地等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

在這過程中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在遇到困難是要給予引導(dǎo)幫助,告訴他解決困難的技巧,培養(yǎng)他堅韌不拔的精神,自己的事情再困難也要自己干。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也不要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告訴他。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碰到什么問題,要教孩子學(xué)會自己動腦思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這其中也包括自制玩具,有些父母無限制地給孩子購買玩具,使孩子覺得一切東西都來的太容易,養(yǎng)成對玩具不珍惜、任意毀壞的壞習(xí)慣。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動手,制作一些玩具,這不僅是為了孩子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更重要的使他學(xué)會動腦的設(shè)計,學(xué)會動手制做,開發(fā)他們的智力。

相關(guān)推薦

  • 當(dāng)孩子問你:我從哪里來?不要再跟孩子說:你是撿來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談“性”從來都是色變的。所以導(dǎo)致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關(guān)于性別,和生娃等問題上含糊不清,甚至直接繞開這個話題。 也許,僅僅是空白也好說,可由于孩子不了解自己,而對自己的好奇,卻在不自覺中...
    2020-09-30 閱讀全文
  • 你從哪里來————重視孩子的家庭影響 “我愛我家”,是大家的共同心聲。生于家暴的家庭等等情況,另當(dāng)別論。而家庭的給予,幾乎決定一個人的全部。 人生之初,性相近。到三歲入幼兒園時,已有明顯區(qū)別。有很樂意入園、跟小朋友玩的;有抗拒入園、哭鬧不...
    2020-11-03 閱讀全文
  • 風(fēng)兒,你從哪里來? 一天中午,隨著蘇老師推開門,掛在教室頂墻上的裝飾花、小鳥掛件在剎那間飄動了起來,孩子們見了,歡笑著,不停地叫著:“噢……,小鳥飛啦……”“噢……起風(fēng)了”,看著孩子門興高采烈地模樣,我想,關(guān)于風(fēng)的問題,...
    2020-09-22 閱讀全文
  • 孩子的自信從哪里來 人的很多優(yōu)點都屬于內(nèi)在品質(zhì), 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 得相處之后才能知道, 比如善良、細(xì)心、勇敢、獨立, 但有一種優(yōu)點是寫在臉上的——自信。 第一次見面, 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自信與否, 自信的人眉眼...
    2021-10-06 閱讀全文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

對于中國人來說,談“性”從來都是色變的。所以導(dǎo)致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關(guān)于性別,和生娃等問題上含糊不清,甚至直接繞開這個話題。 也許,僅僅是空白也好說,可由于孩子不了解自己,而對自己的好奇,卻在不自覺中...

2020-09-30 閱讀全文

“我愛我家”,是大家的共同心聲。生于家暴的家庭等等情況,另當(dāng)別論。而家庭的給予,幾乎決定一個人的全部。 人生之初,性相近。到三歲入幼兒園時,已有明顯區(qū)別。有很樂意入園、跟小朋友玩的;有抗拒入園、哭鬧不...

2020-11-03 閱讀全文

一天中午,隨著蘇老師推開門,掛在教室頂墻上的裝飾花、小鳥掛件在剎那間飄動了起來,孩子們見了,歡笑著,不停地叫著:“噢……,小鳥飛啦……”“噢……起風(fēng)了”,看著孩子門興高采烈地模樣,我想,關(guān)于風(fēng)的問題,...

2020-09-22 閱讀全文

人的很多優(yōu)點都屬于內(nèi)在品質(zhì), 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 得相處之后才能知道, 比如善良、細(xì)心、勇敢、獨立, 但有一種優(yōu)點是寫在臉上的——自信。 第一次見面, 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自信與否, 自信的人眉眼...

2021-10-06 閱讀全文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后,一語中的:“這...

2020-12-3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