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告狀的孩子,其實也挺美!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幼兒園工作總結愛孩子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然然是大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熱情,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都很不錯,可唯一讓人不喜歡的是:然然特別愛告狀。這不,游戲活動剛開始沒多久,就接二連三地聽到他的告狀聲:“老師,人家龍龍把玩具撕壞了!”“老師,學聰在亂跑?!薄袄蠋煟瑖S那人家的東西了?!泵鎸θ蝗蝗绱肃┼┎恍莸母鏍盥?,我不耐煩的對然然說:“以后別人的事少管,請你管好自己就行了!”
一天中午飯后,我在打掃衛(wèi)生看到桌子底下扔了幾塊小饅頭,我就問小朋友誰扔的,可是沒有一個人告訴我。當時,我非常生氣就問然然:“你知道是誰扔的嗎?”他說:“我知道。”我生氣地說:“那你剛才為什么不說?”他理直氣壯的說:“你不是說不要管別人的閑事嗎?”我一臉茫然。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
,每天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忙碌辛苦的干著一些瑣碎的事情,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告狀聲,難免會有心生厭煩的時候,以致出現(xiàn)言語不當??墒牵堊屛覀冇梦⑿砻鎸鄹鏍畹暮⒆影?,多一點贊許,少一點指責,那么我們的身邊就會多出幾個“雷鋒式”的熱心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其實我也愛笑愛鬧
年后班里轉來一個新孩子亮亮。記得他剛來的時候比起別的孩子稍顯得內向,沉默的多。亮亮媽媽幾次詢問我亮亮在園的表現(xiàn),并很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順利適應這個集體生活。我一直以為新入園的幼兒多少都會有點生疏,表現(xiàn)的稍顯內向,所以一直寬慰亮亮媽媽。
可是時間久了,亮亮在園表現(xiàn)的還是比較內向,不太愛說話,就是老師與他交流,他都是點頭搖頭來表示,很少看到他和別的小朋友熱鬧的湊在一起。
于是我和他媽媽又進行了實質意義上的一次交流。在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了亮亮的性格和他的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亮亮的父母平時對孩子溝通交流很少。親子之間的互動也僅存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特別是亮亮的爸爸,對孩子關愛的表達方式顯得很生硬。于是我就耐心引導亮亮媽媽進行正確的親子溝通,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亮亮媽媽與我進行這次溝通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進行很大的改變,在我的推薦下買了些教育幼兒的書籍,并且重視對孩子的語言訓練和習慣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
漸漸的,亮亮媽媽向我間斷的反應孩子在家的進步表現(xiàn),可是我們還是覺得亮亮在班里的表現(xiàn)還是那么的內向,不愛說笑,進步不是很大。
有一次,放學后班里孩子差不多都已被接走,亮亮媽媽姍姍來遲,我在門口送別亮亮,這時亮亮媽媽接了個電話,我就陪著亮亮玩,沒想到亮亮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我特別的親昵,還主動邀我一起玩游戲,我看到亮亮的笑臉和頻繁的依依呀呀說的話,感到很震驚,原來他也可是這么活潑,這么愛笑。
亮亮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向我解釋說孩子現(xiàn)在在家里很活潑,并且和他熟悉的叔叔阿姨也很能聊。只是一進幼兒園就變了個人一樣,顯得格外的內向。
送走亮亮后,我陷入了沉思,是什么讓孩子有雙重性格?是什么讓孩子在幼兒園放不開?亮亮年紀小,入園又不是和別的孩子一個起跑線。有自身原因,有家庭原因,也有一部分幼兒園班級老師的原因。我想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多給一些關愛,多一些鼓勵。保護孩子有效的自尊心,捕捉孩子的興趣點,相信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會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用微笑面對愛告狀的孩子
洋洋是個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熱情,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都很不錯,可唯一讓老師不喜歡的是:洋洋特別愛告狀。這不,游戲活動剛開始沒多久,就接二連三的聽到他的告狀聲:“老師,天天把玩具弄壞了?!薄袄蠋?,雨雨亂跑。”“老師,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泵鎸ρ笱笕绱肃┼┎恍莸母鏍盥?,老師不耐煩地對洋洋說:“請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由于老師不經意道出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父親和朋友聊天,“好管閑事”的兒子跑過來說著說那,父親生氣地對兒子說:“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币钊眨缸觽z去趕集,不知怎么的父親的大衣口袋竟然著火了,等父親發(fā)覺時,衣服已經燒了一個大窟窿,父親問跟在身后的兒子:“你也沒看見著火嗎?”兒子不以為然地說:“看見了!”父親生氣地說:“看見為什么不早說!”沒想到兒子卻理直氣壯地說:“不是你說的嘛,大人的事,小孩少管?!备赣H一臉茫然。
看了這么一則幽默故事,笑過之后或許你會意識并感悟到什么!或許,你就會用另一種心態(tài)來重新審視、對待孩子的告狀。的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的告狀,你會發(fā)現(xiàn)告狀其實也是一道很美的風景。最起碼,孩子的告狀,能讓老師了解到每個角落里的情況;孩子的告狀,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孩子的告狀,可以幫助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小朋友間的矛盾。說的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狀不正是說明他們具備了一種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意識嗎?
誠然,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每天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忙碌辛苦的干著一些瑣碎的事情,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告狀聲,難免會有心生厭煩的時候,以致出現(xiàn)言語不當??墒?,細細想來,在人類強烈呼吁孩子要“學會關心”的二十一世紀,就讓我們用微笑面對那些愛告狀的孩子吧!多一點認同,少一些批評;多一點贊許,少一些指責?;蛟S在我們身邊,乃至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多出幾個“雷鋒式”的熱心人呢!
教育隨筆:中班的孩子愛告狀
中班第二學期,我發(fā)現(xiàn)班級里孩子告狀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了,比如“老師,某某某看書的時候一直在說話”“某某某洗手的時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時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狀行為到底是什么呢?具體地說,告狀行為是指兒童處于同伴侵犯或發(fā)現(xiàn)同伴某種行為不符合集體規(guī)則等原因而發(fā)起的指向教師的言語行為。如此,我不經常常思考,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們變得這么愛告狀了?在查閱相關資料后我發(fā)現(xiàn)中班孩子開始愛告狀,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這也是與孩子心理發(fā)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關的。
首先,孩子在中班時期不再僅僅以自我為中心了,他們開始更加關注周圍的其他事物,同期,他們與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強了,但處理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又還沒有形成。這時當孩子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他們更愿意找老師去解決問題,或者向老師告狀。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進入小班后,開始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并逐漸掌握各種行為規(guī)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到中班后,孩子們的規(guī)則意識更強了,道德感也不斷得到發(fā)展,從“自律”逐漸走向了“他律”,即開始審視同伴的行為是否符合我們的道德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就是幼兒對他人行為方面的一種評價,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標準而產生的。
當孩子不斷來告狀時,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耐心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來告狀時,我們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明白事情的緣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時候我們特別忙的時候,孩子來告狀,往往會容易產生不耐煩的感覺,這是我們需要不斷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如果有時候真的事情很急,我會請孩子們耐心等我一會兒或者另外約定一個時間來和老師說。了解事情緣由后,也會仔細處理,不讓孩子們感到失落。
其實,觀察、分析孩子告狀的緣由,并對癥下藥。有的孩子來告狀,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如我們班的陳梓萌,她就是一個比較愛告狀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狀的內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換書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給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獨生女,又是一直交給外婆帶大的,外婆對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以致后來在集體活動當中,梓萌常常會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須給她的小公主情結。因此,我就慢慢開導她明白在我們的集體生活當中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讓著你的,如果別人愿意和你交換,那你應該感謝對方,如果別人不愿意交換,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對方的錯。同時,我逐漸引導梓萌逐漸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有禮貌、好聽的話去與對方商量,促進她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以此從根本上解決她愛告狀的行為。與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來告狀,是因為要維護規(guī)則,這一類的告狀行為也是最多的。對于一些不符合班級規(guī)則的行為,他們會產生極大的不滿,并因此向老師告狀,而且他們往往針對的都是極個別比較容易不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針對此種狀況,我會在了解事情的經過后引導告狀孩子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如我會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讓孩子討論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由關注同伴行為的物質后果,到關注同伴行為的主觀動機,從而促進幼兒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我也會更加關注那些被告狀的孩子,引導他們建立更強的規(guī)則意識。
再次,引導孩子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別人。如玩疊疊高這一新玩具時,有的孩子玩不好,每當他玩時高塔總會倒塌,同組的孩子會很氣憤并和老師告狀。這時,我常常引導孩子要寬容別人,并讓孩子明白剛玩游戲時,每個人都是玩不好的,我們要給別人鍛煉的機會,這樣別人才會有進步,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歡搗蛋,會影響大家組織活動,孩子們都會很氣憤并紛紛告狀。此時,我會與搗蛋的孩子講道理,并讓他與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導其他孩子要學會相信別人,包容他,原諒他,給他機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
經過一段時間的干預,孩子們的告狀行為稍有減少,還經常還是會有孩子來告狀,這就需要我在下一階段進行更多的干預與調整,以此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告狀孩子的背后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怡慧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何宇翔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不停抱怨,諾一說:“是啊,何宇翔最壞了,他以前還把我的圖畫本給撕了!”逸晨說:“他以前還打過我!”孩子們唧唧喳喳地向我訴說他以前的“惡行”,這讓我頗為吃驚,因為他們對同伴缺乏應有的寬容。
我也留意到,當請幼兒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時,很多幼兒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紀律、打人、不好好吃飯、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yōu)點卻很少提及。
我們不禁自問:當幼兒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關系在幼兒期尤顯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相處的時間則逐漸增加。
相對而言,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兒探索各種社會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兒缺乏對同伴的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系的建立。
無法寬容他人的幼兒往往會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寬容的幼兒則可能會感到受到排擠,對一直指責自己的幼兒懷有怨恨之意。
長此以往,會導致班級內同伴關系的緊張,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也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
也許我們應盡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如“你又這樣啦~你怎么老是這樣呢”等等,避免給幼兒消極的暗示。
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行為時,教師應盡量不表現(xiàn)出對過失方的嚴厲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地引導幼兒復述事件的過程,找出引起傷害行為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日后應注意的事項。
孩子其實不小
在很多的大人眼里孩子是很小的,小到覺得他們什么都不懂,但不是,其實孩子一點也不小。這是我今天在上社會活動《真情流露》中所感悟到的,在活動中,我出示一張哭臉,然后提問:你什么時候會哭?有的孩子說:被爸爸媽媽打屁股的時候我就會哭。還有的孩子說:打針的時候我會哭。還有的孩子說:受傷的時候我會哭。聽了他們的話,我表揚了這些小朋友,但在內心中,我也想,他們所回答的都是在我的預設中,如何讓他們更深的去了解傷心這一心情呢,然后我問:除了他們說的,還有什么時候你會哭?這是有一個男孩子站起來說:做噩夢的時候我會哭。我問:你做什么噩夢了?他說:有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吵架
,而且吵的非常的兇,爸爸抬手打碎了碗,然后跟媽媽說要離婚,那晚我就做了噩夢,夢見我醒來媽媽真的走了,不要我了,我害怕所以我哭了。在他說的時候,我看他眼里都有了淚水,聽到孩子說到這里,我也有點濕潤了,輕輕地走過去,抱了抱他,旁邊有幾個女孩子也流下了眼淚,我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只是他家發(fā)生過,其他家里也發(fā)生過,是啊,大人們一直以為孩子還小,以為孩子的內心是很簡單,什么事都不懂,他們只會跟你撒嬌,惹你生氣,但不以為然,在孩子的內心里,他們也有很多的想法,他們也需要別人來傾聽他們,但往往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
大人們,當你生氣的時候,當你們吵架的時候,請你想一想孩子,也許你無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傷害的孩子,孩子們其實一點都不小。
調皮的孩子我也愛
子軒在和孩子們玩耍時常常帶有攻擊性,是我們班比較調皮的孩子:區(qū)域游戲時常常把別的小朋友搭好的樓房推倒;戶外游戲故意用自己的身體去碰撞另外一些孩子,他頻繁的與小朋友發(fā)生沖突,產生矛盾。老師常常聽到孩子們對他的控訴,因此在自主游戲時很少有孩子選擇子軒作為自己的玩伴。并且集體教育活動中,子軒常常會亂說話,做鬼臉擾亂課堂秩序,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一直對他感到頭疼無比,同樣子軒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小獎品。
一個偶發(fā)事件改變了我對子軒的看法。
大雪過后,操場上的積雪已經融化,但有些積水。憋了幾天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去戶外進行游戲。游戲后孩子們收拾活動器械,土堆旁邊的十幾個輪胎卻無人整理,因為輪胎上有水和泥巴,孩子們都說太臟了。子軒卻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去收拾,我不嫌臟。”說完子軒就去滾輪胎,在子軒的帶動下也有另外的孩子也去滾輪胎。收拾完輪胎后,只見子軒的手、衣褲上沾滿了泥巴,臉上的汗水和泥土混在了一起,看著子軒的花臉我們都笑了?;顒咏Y束后在組織幼兒的交流中,我表揚了子軒,并發(fā)給子軒了獎品。我注意子軒把獎品小心地放到了兜里,這大概是子軒得到的第一個獎品,十分珍惜,生怕被別的孩子搶走。
活動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其實每個幼兒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對于每個孩子,特別是我們眼中的調皮孩子,教師更應該帶著一顆敏銳的心,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2020幼兒園教育筆記:愛告狀的孩子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悅悅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胡國傲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蔽易呓豢?,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不停抱怨,一諾說:“是啊,胡國傲最壞了,他以前還把我的圖畫本給撕了!”開策說:“對,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還打過我!”子皓說:“他是壞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畫的畫扯壞了!他很壞的!”
孩子們唧唧喳喳地向我訴說他以前的“惡行”,這讓我頗為吃驚,因為他們對同伴缺乏應有的寬容。我也留意到,當請幼兒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時,很多幼兒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紀律、打人、不好好吃飯、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yōu)點卻很少提及。
我們不禁自問:當幼兒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關系在幼兒期尤顯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相處的時間則逐漸增加。
相對而言,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兒探索各種社會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兒缺乏對同伴的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系的建立。無法寬容他人的幼兒往往會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寬容的幼兒則可能會感到受到排擠,對一直指責自己的幼兒懷有怨恨之意。長此以往,會導致班級內同伴關系的緊張,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也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也許我們應盡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如“你又這樣啦~你怎么老是這樣呢”等等,避免給幼兒消極的暗示。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行為時,教師應盡量不表現(xiàn)出對過失方的嚴厲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地引導幼兒復述事件的過程,找出引起傷害行為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日后應注意的事項。
調皮的孩子也很可愛
調皮的孩子也很可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班的門則旭就是班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調皮大王,他的手腳沒有一分鐘是歇的時候,就是這么一個小調皮,由于一次午睡起床后的小插曲,我從此對他有了新的看法。
像往常一樣,孩子午睡起床,都在各自忙著穿衣服、褲子,我也在檢查和幫助孩子們的衣著。無意間一副溫馨的畫面映入我的眼簾,只見門則旭正在給我們班的小桐桐穿衣服,他們一高一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來他也愛我們班的小妹妹,也會幫助別人呀。我說:“今天門則旭真乖,真像個大哥哥了?!彼槐菊浀卣f:“我比她大,當然是大哥哥。”我在心里不禁感慨:多有愛心的孩子呀!很多在老師心目中那些乖巧的好孩子
,都沒有主動幫助能力弱的孩子,可就是這么一個小調皮居然能做到這一點,是多么難能可貴呀!由此可以看出,再怎么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的身上還是有閃光點的,只要我們老師能善于發(fā)掘,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再頑固的石頭都能綻放它最美、最絢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