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升小 莫忽視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素質(zhì)教育讀書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許多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們,都不可避免地在臨近小學報名的時候焦慮心慌,其中希望幼兒園提前教習拼音、算術甚至英語單詞的家長最多,原因無外乎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幼兒心理和教育專家表示,新晉小學生最應該受到關注和訓練的,并不是知識,而是心理素質(zhì)。

幼升小,家長要在意孩子的“心理過渡”

可帶到小學環(huán)境里感知與幼兒園的不同

很多四五歲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愛向幼兒園園長和老師要求提早給孩子上一些識字、拼音、數(shù)學課,表現(xiàn)得異常焦慮。

然而,筑心園幸福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總經(jīng)理李俊在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從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律性來說,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學習屬于義務教育,一年級的教師培訓、教案設計才開始出現(xiàn)識字、拼音、數(shù)字計算等能力,這個年齡段孩子該教什么,怎么教,都有科學的一套方法。

“幼兒園的孩子不是不能教知識,但問題在于,幼兒園的老師未受過系統(tǒng)性的學科教育培訓,如果和將來一年級教的不一致,孩子會產(chǎn)生很大的困惑?!辈簧傩W校長和小學教師表示,其實在三年級之前,學校都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多關注,小學低齡階段,更應該讓孩子盡快進入小學生的狀態(tài),做好心理和情緒上的準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從幼兒園環(huán)境過渡到小學環(huán)境。

李俊認為,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幫助孩子做的心理預備,主要是認識到新環(huán)境可能帶來的具體的不同。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提前到將來的小學訪問,讓孩子感知到幼兒園是松散的、玩樂的輕松環(huán)境,而小學有著嚴格的時間安排、課程安排,不能隨意走動。此外,小學課堂里一個老師面對四五十個學生,不可能像幼兒園老師一樣給予個人單獨的關注,許多需求要靠自己爭取;而且,上課不留神,老師是不會重講知識點的。

這些能力都是孩子要面對的挑戰(zhàn),實際上都是關于心理素質(zhì)的教育,可以提前接受相關培訓,打通大腦的“通路”。當這些能力成為習慣時,適應小學生活便不會太難。

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有哪些?

A自理能力

李俊表示,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被幾個大人包圍,許多行為表現(xiàn)其實是因為從小缺乏自理的能力。

“有家長反映,孩子不自信,見到陌生人不敢打招呼,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孩子是缺乏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崩羁〗馕稣f,人類的自我價值,是通過自己的付出對周圍環(huán)境做出改變來實現(xiàn)的,這也包括照顧自己、幫家里完成家務以及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這些對大人來說很簡單的事,對于年幼的孩子卻更重要,他需要通過這些活動對自己的能力逐漸產(chǎn)生認識,認識到自己在世界上不僅僅是被人照顧,也可以去照顧別人。

孩子到了小學后,老師不會每次提醒他喝水、去洗手間,家長不可能每天提醒他帶好相關物品。這就需要孩子學會習慣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李俊認為,家長在家往往居高臨下地命令孩子,這會讓孩子不在意父母的勸告?!叭绻ㄟ^相關課程上實踐、故事、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自發(fā)感受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樂意去做,家長再及時配合,給孩子機會去實踐和犯錯,過渡的效果會非常好?!?/p>

B時間管理

小學生活從一年級起就很密集,除了一天的課,還有不少興趣活動,回到家要完成作業(yè),要吃飯、洗澡,還要安排孩子自己放松玩樂的時間。因此,從下午放學后四五點到晚上九十點睡覺之間,要完成的事情非常多。孩子能否自覺自動地安排好?這取決于孩子是否對時間有正確的認識。

李俊表示,以筑心園的課程為例,通過“時間餡餅”等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切身感受到時間的長短,以及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在其他事情上用的時間過多,就會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會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時間,有效率地先完成必要任務,剩下的時間就能自由安排?!?/p>

同時,也建議家長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教孩子學會安排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時間表。通過這樣的循環(huán)訓練,進入小學后自然能進入狀態(tài)。

C專注力訓練

經(jīng)常有小學一年級家長向老師反饋,說孩子學習不專注,一件事做一會兒又去做別的,總不在狀態(tài);或者上課不專心,導致知識點沒聽到,作業(yè)沒記全,家長還要幫忙補……

“家長對孩子專注力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qū)。”李俊指出,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基本需要4周的時間。對于孩子來說,專注有兩種,一種是持續(xù)性的專注——做一件簡單的事,持續(xù)專注地做完;另一種是交替式專注——能從專注于一件事馬上切換到專注做下一件事,不要求每一件事都做很長時間。兩種都是專注力的表現(xiàn)。

在筑心園,孩子可以通過聽覺、視覺以及社交時的專注力訓練提高課堂效率和社交能力。比如兩人聊天,訓練孩子專心致志地聽,并及時給反饋,而不是埋頭玩自己的。同時,訓練孩子放下手里的事做另一件事時,不再想著之前的事,“這樣能幫助孩子在該上課時,心馬上回到課堂,而不是還在想著課間休息時的游戲?!?/p>

D情緒感知

除了上述行為上的能力準備,幼升小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受情緒影響。如果處理不好負面情緒,在學校里非常令人擔心。

李俊認為,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情緒訓練,讓孩子感知到自己的情緒,比如喜怒哀樂?!坝绕涫菓嵟捅瘋?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理解,自己有這些情緒是正常的。在知道自己現(xiàn)在處于什么狀態(tài)時,不要求很快切換到歡喜,但可以試著讓自己停一停、想一想,再采取行動。這樣可以緩解許多激烈的行為。”

比如和同學發(fā)生爭吵,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能夠知道先回顧一下自己的情緒,也感知一下對方的情緒,當感受很強烈的時候,能停一停再行動,已經(jīng)很了不起。在學校與人相處,在家與父母交流,就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幼兒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

新華網(wǎng)浙江頻道6月4日電一份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紅會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邵征陽也告訴記者,小孩的心理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樂樂才一歲半,平時都跟著爺爺奶奶住。不過,最近樂樂的行為讓媽媽有些疑惑,不僅脾氣擰了起來,而且只要大人一說“樂樂不聽話”,他就跑到自己的小床上抱起睡覺用的“毯毯”。上星期天,樂樂媽的手指不小心割破流血,樂樂見了更是哭著跑去小床上抱起毯子一個勁地喊:“媽媽‘毯毯’”。

邵醫(yī)生認為,樂樂過分依賴毯子,說明大人給予孩子的關注不夠,使得辨別能力差的孩子把每天陪他睡覺的“毯毯”錯當成一種親人的安撫,長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不再愿意與大人溝通,甚至產(chǎn)生孤獨的感覺。“兒童在嬰兒期的情緒發(fā)展是否健康,將決定著孩子早期智力的萌發(fā),并影響其人格特性的形成乃至成人后的行為。”

要重視孩子的心理表現(xiàn),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邵醫(yī)生提供了幾個方法:多愛撫孩子,讓孩子每天體會父母的關愛;別給孩子不良心理暗示;對孩子少打罵,多溝通,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怎樣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


當前,許多幼兒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負、嫉妒、過分敏感、依賴性強、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是當前急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如何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通過有效途徑對幼兒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呢?

(1)克服自負心理。例如班上有個別幼兒,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較“能干”而常常受老師表揚,就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不愿意與他人一起玩。對此,教師可通過故事《誰的本領大》、《不驕傲的孩子》等進行教育疏導,指導幼兒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

幫助幼兒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領,只有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領得到最好地發(fā)揮。

(2)戰(zhàn)勝自卑心理。教師應引導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計自己,幫助他們把自己比同齡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來,做出合理客觀的評價。

(3)消除嫉妒心理。教師應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導,以期幫助孩子增強“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

啟發(fā)誘導幼兒:每個孩子都在爭取進步,自己也會不斷進步。當別人進步時,自己不生氣,不嫉妒,而要迎頭趕上,爭取進步。

別忽視對孩子的心靈關愛


“傷心是種說不出的痛。我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我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卻不能戒除孩子的網(wǎng)癮。”這是一位醫(yī)生在網(wǎng)上的留言。從一些統(tǒng)計資料看,患網(wǎng)癮青少年的父母多為醫(yī)生、教師、法官、公司經(jīng)理等高級知識分子,這個現(xiàn)實讓人意外,也讓人深思。

過去,我們總是譴責黑網(wǎng)吧和游戲開發(fā)商,但是作為受害者的父母,是否也應該反思:終日奔忙的人們是否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關愛?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成癮者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如過于敏感、抑郁、孤僻、自我評價降低等,這與家庭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孩子心理成長、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孩子們在成長階段有很多煩惱,需要家長傾聽與疏導??裳巯略诳旃?jié)奏、高強度的工作面前,身為業(yè)務骨干、單位中堅的家長們往往顧不上這點了,他們習慣于把孩子交給老人,交給全托幼兒園,交給寄宿學校。一位華人幼教專家曾說,目前國際上只有中國大陸的幼兒園開設全托班,事實上從兒童心理發(fā)育角度講,小學低年級以下兒童是不宜寄宿、全托的,那樣會加重他們因離開父母而產(chǎn)生的分離焦慮情緒。父母對孩子心理需求的忽視,是造成問題少年的重要原因。

據(jù)報道,一位留學人員的子女抱怨說,中國父母就知道管孩子兩件事:多吃飯和拿好分數(shù)。話雖過激,但道出一個普遍現(xiàn)象??纯粗車?,想想自己,多吃飯、拿高分,哪個家長不關心?而對做事先做人,培養(yǎng)孩子的健全人格,關注卻遠遠不夠。許多孩子如今吃得越來越精致,穿得越來越講究,但情商發(fā)育滯后,人格發(fā)育不良,缺乏自制力、責任心、獨立精神與生活目標。

“不是不想,而是不會。”一位家長的無奈反映了家教方法的貧乏。捫心自問,作為知識分子,有幾人在迎接新生命來臨前,閱讀過幼兒心理學書籍;有幾人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認真學習過教育學知識?“無證上崗”的父母不懂孩子心理、不知教育方式,由此造成的隔膜,使我們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時茫然無策,無法勝任“引路人”的職責。

臺灣一位法律專家指出,我們今天在孩子身上忽視的時間,明天將在孩子出問題時數(shù)倍償還。不知這記警鐘能否觸動行色匆匆的父母。生命是條單行線,在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期,作為關鍵的引路人,家長不能失職。

育兒知識:別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


小朋友們吃完點心陸陸續(xù)續(xù)地搬著小椅子坐下來看書。今天我請小朋友們閱讀“安全教育”小課本。他們很喜歡,都挺安靜地在看書,過了一會兒,我請看好的小朋友將書送回來。一個兩個……我看到坤坤把書放好了,開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個踉蹌,身體向前一沖摔倒了?!皢柰邸蔽壹泵ψ哌^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來是牙齒磕到舌頭了,我立即托著他的下巴,去找校醫(yī)。經(jīng)過處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經(jīng)不哭了,舌頭咬破的挺厲害,但是他很勇敢,一會就沒事。

事后我給他爸爸打電話,告知坤坤舌頭磕傷了,爸爸說沒關系的,孩子太調(diào)皮了。受傷以后,我們一直特別關注他。中午怕他吃東西疼,我們準備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湯泡飯也吃完了。下午媽媽來接時,和媽媽溝通的事情的經(jīng)過及傷后的處理情況。媽媽很客氣,還說謝謝老師的照顧!

第二天,坤坤沒有來,打電話給媽媽,說在醫(yī)院,說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別不好,還一直嚷著說不舒服,要媽媽抱。媽媽不放心就帶他去了醫(yī)院,當我了解到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去醫(yī)院時,我就說:“在哪家醫(yī)院?我過去,一個人抱著孩子怎么看病?。 碑斘亿s到醫(yī)院,爸爸也到了,我陪著他們一起看醫(yī)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著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媽媽不放心就讓醫(yī)生給做了很多檢查,檢查下來都沒有什么問題。那我和爸爸媽媽交流、分析,爸爸媽媽說平時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處跑的,所以看到他這么粘人,這么安靜,說不舒服要抱,就挺擔心。我說:“也許舌頭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覺得他今天這種表現(xiàn)是因為想要我們多關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躍的,很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我們就會對他的關注、安撫比較少,認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傷了,他強大的外表脫掉了,他感覺到受傷以后成人對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現(xiàn)在爸爸媽媽輪流這抱,還陪著游戲,大家都安慰他關注他。有時一個人越強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覺得他今天的表現(xiàn)有可能就是需要我們關注他,陪他!爸爸媽媽聽了以后,也表示贊同,所以決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

我們往往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外在傷害,但是卻忽視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隨著課改的進行和深入,我們認識到對啊孩子來說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要讓我們的家長了解,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給他最需要的。

嬰幼兒:心理養(yǎng)護不容忽視


關鍵詞:忽視嬰幼兒心理養(yǎng)護

導讀:許多家長都認為未滿周歲的嬰幼兒什么都不懂,給他吃飽睡好就足夠了。其實,嬰幼兒在長身體的同時,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樣也在飛速成長。周歲前是孩子成長的輝煌期,同時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養(yǎng)護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將來在性格、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對孩子來說,親情是天然的和諧劑、營養(yǎng)素和定心丸,母愛更是能促進嬰幼兒健康地生長。孩子自出生后,就不斷接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刺激,形成條件反射,這標志著其心理活動的萌芽和發(fā)展。此時,嬰幼兒迫切需要感情上的親近和身體上的愛撫,母親應多給孩子必要的愛撫和情感依托,如皮膚、身體接觸、撫摸等,這對嬰幼兒心理發(fā)育有很大幫助。嬰幼兒長久地處在自己熟知的母親身邊,就能避免產(chǎn)生害怕的情緒,繼而避免出現(xiàn)易哭鬧等情緒障礙。

家長要多給孩子動作、行為發(fā)育的幫助和訓練,促使孩子逐步適應環(huán)境和外界刺激。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剛出生時,和成人離家一樣有戀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時期內(nèi)延續(xù)子宮時代的環(huán)境和習慣,如抱孩子時將他的頭擱在媽媽心臟處,讓他能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為了鍛煉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還可以幫他做些輕柔的運動,緩解肌肉緊張,如抬頭、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這些是為了避免孩子因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而產(chǎn)生心理不適應。當然,這些訓練應逐步加強,而不是給予“突襲”。

為培養(yǎng)嬰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家長在護理期間多逗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傳達自己輕松愉快的心情,既能增進孩子聽力,又可培養(yǎng)其樂觀情緒。

另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這有利于輔助孩子心理成長。一位母親說,在她的孩子6個月左右時,她每天都定時翻看色彩鮮艷的兒童讀物,在她講述書中內(nèi)容時,孩了聽得很專注。有一次,她翻書略作停頓,孩子竟表現(xiàn)出煩躁、欲哭等情緒,直到她重新開始翻閱,孩子才安定下來,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后不僅愛看書,學習也頗自覺。這說明孩子小時候的習慣對未來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嬰幼兒逐漸對周圍世界有所認識后,家庭氣氛也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一些影響。因此,保持親情間和諧、愉悅、輕松,對孩子先天稟賦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養(yǎng)護得當?shù)膵胗變阂话悴徽J生,也不愛無故哭鬧,并能很快適應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活潑機靈。但心理養(yǎng)護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家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長期的精神投入。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負面效應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因為溺愛常常是導致“問題孩子”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

總之,家長不要認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嬰幼兒的心理養(yǎng)護?!巴映升垺钡木薮蠊こ?,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

親子教育——幼小銜接,千萬不能忽視孩子“情緒教育”,轉(zhuǎn)家長!


幼小銜接,千萬不能忽視孩子“情緒教育”

99%的家長不知道!

為幼升小提前“作戰(zhàn)”,不少父母開始為孩子報拼音班、識字班、算術班,突擊學知識??墒且豁椦芯匡@示:幼小銜接階段,父母最容易忽視的是“情緒教育”。

幼小斷層變化容易讓孩子有情緒問題

從幼兒園邁入小學,對孩子來說,不僅是學習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還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guī)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變化。

1

關系人的斷層

師生關系由幼兒園的類親子關系轉(zhuǎn)向小學的權威型師生關系,孩子感到更大的壓力和負擔。

2

學習方式的斷層

由自由游戲和探索式的學習轉(zhuǎn)向課堂式、灌輸式的正規(guī)科目學習,孩子需要花費較多精力學習知識。

3

行為規(guī)范的斷層

自由自主的個別化要求轉(zhuǎn)向更為嚴格的集體規(guī)范,遵循學校規(guī)則。

4

期望水平的斷層

進入一年級后,家長和教師會對孩子賦予新的期望,孩子以學業(yè)為主,會減少游戲時間。

這些斷層讓孩子會出現(xiàn)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xiàn)沮喪、失落、自卑等負面情緒。

而家長則必須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辨識不同情緒,以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也能體諒他人,具有解決沖突和矛盾的初步能力,進而達到合群、樂觀、與人分享。

在美國,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就被納入幼兒學前準備的范疇,具體包括自信心、堅持性、自我認同、情緒表達、遵守社會規(guī)則、助人問題、對他人感受的同理心等。

專家認為,從孩子長遠發(fā)展來看,幼兒就學各項準備能力中,社會適應比學業(yè)能力更重要。

別怕孩子“有情緒”

對一些家長來說,他們很希望孩子乖巧又聽話,特別擔心孩子“有情緒”。

其實兒童伴隨著成長,情緒發(fā)展會越來越豐富,孩子有情緒不用擔憂,關鍵是如何合理表達情緒。

宸宸是幼兒園大班孩子,在一次迎新活動中,他被同學一起推選為活動主持。但是,有一天,老師接到宸宸媽媽電話:“宸宸說他太累了,不想當了?!奔议L急得團團轉(zhuǎn),認為孩子不懂事,鬧情緒。后來,老師了解到,宸宸不愿意當主持人,并不是說不出主持詞,而是家庭給孩子太大壓力導致的。一家人反復對孩子強調(diào):這次就看你的了,我們都會去幼兒園看你主持的,要好好表現(xiàn),別丟臉。

這樣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是鍛煉自信的好機會,但是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用積極快樂的情緒去表達,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活動很快樂,能站在舞臺就是最棒的”,而不是結果導向“你一定要表現(xiàn)好”。

就算再開心快樂的孩子,伴隨年齡成長,也有他的煩惱,家長也應該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應該壓抑和忽視。最關鍵的是,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并給他們宣泄的時間和空間。

比如,可以通過一起看繪本,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不要發(fā)脾氣,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甚至哭一哭、叫一叫,但是不能打擾到別人;可以深呼吸、看看風景、出去運動一下;也可以吃東西、玩玩具、做些喜歡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把煩惱畫出來,或者設計一個游戲……

小小孩子也有人際交往力

別看孩子小,其實已經(jīng)具備了基礎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社會發(fā)展能力是情緒教育的重要部分,性格并不是決定人際交往的主要因素,而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從小做起。

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力,父母其實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在家里,家長總要把好吃的東西全部留給孩子,其實無意當中抹殺了孩子的分享能力。

如果小朋友在家里懂得與父母和祖輩分享最愛吃的食物,那么在學校,他也會樂意與同伴分享。

再比如,道歉不僅僅是一種禮節(jié),更能讓孩子站在他人立場來認識自己行為的一種方式。

家長們,在違背和孩子的約定時,你是否能放下父母權威,對孩子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當孩子安心做事,家長在一旁大聲喧嘩打擾孩子時,是否也能說一聲 “對不起”?

有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容易與同伴發(fā)生沖突,其實很多是受家長影響,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

在家時,當孩子在客廳打球、不肯放下iPad,甚至做出超乎想象的破壞行為時,一些家長往往情緒失控,怒吼或者暴揍一頓。其實這樣的權威只能維持“一分鐘”,當下可以震懾孩子,可最終對于解決問題無濟于事。

和孩子發(fā)生沖突時,家長可以更多地通過表達自己來告訴孩子感受,平靜并且明確地指出孩子行為的后果,并且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或者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

相關推薦

  • 教育隨筆:別忽視省心的孩子 教育隨筆:別忽視省心的孩子 我有這樣一個愛好,喜歡把孩子們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用相機捕捉下來,然后上傳到我們的班級博客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上傳相片,我被一雙失落的眼睛深深觸動了:畫面中孩子們在高興地玩拖...
    2021-05-05 閱讀全文
  • 美國的幼兒心理素質(zhì)教育 關鍵詞: 導讀:幼兒的素質(zhì)教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智能素質(zhì)、品德素質(zhì)、法規(guī)素質(zhì)、勞動素質(zhì)、審美素質(zhì)。美國人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價值感。孩子認為自己是優(yōu)秀兒童,值得別人尊重,他就...
    2021-12-31 閱讀全文
  • 幼兒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 新華網(wǎng)浙江頻道6月4日電一份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紅會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
    2022-03-17 閱讀全文
  • 別忽視了孩子 2020教育筆記 榮榮這孩子就是有個小毛病,愛流鼻涕,就是平時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課。這天下午離園時間到了,我領孩子到園門口,榮榮的爸爸來園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細心,一見孩子,榮榮正好鼻...
    2021-01-27 閱讀全文
  • 不該忽視的膽小的孩子 班上總有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性格內(nèi)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愛說、不愛玩、不愛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別人游戲、玩耍。盡管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別人差,有時也躊躇滿志、躍躍一試地想...
    2020-12-04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別忽視省心的孩子 我有這樣一個愛好,喜歡把孩子們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用相機捕捉下來,然后上傳到我們的班級博客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上傳相片,我被一雙失落的眼睛深深觸動了:畫面中孩子們在高興地玩拖...

2021-05-05 閱讀全文

關鍵詞: 導讀:幼兒的素質(zhì)教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智能素質(zhì)、品德素質(zhì)、法規(guī)素質(zhì)、勞動素質(zhì)、審美素質(zhì)。美國人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價值感。孩子認為自己是優(yōu)秀兒童,值得別人尊重,他就...

2021-12-31 閱讀全文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 新華網(wǎng)浙江頻道6月4日電一份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紅會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

2022-03-17 閱讀全文

榮榮這孩子就是有個小毛病,愛流鼻涕,就是平時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課。這天下午離園時間到了,我領孩子到園門口,榮榮的爸爸來園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細心,一見孩子,榮榮正好鼻...

2021-01-27 閱讀全文

班上總有一些膽小的孩子,他們性格內(nèi)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愛說、不愛玩、不愛交往,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別人游戲、玩耍。盡管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別人差,有時也躊躇滿志、躍躍一試地想...

2020-12-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