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長大以后怎么樣了?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幼兒園說課稿我長大了 幼兒園了教案怎么寫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您有幫孩子報過興趣班么?您是否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呢?那么,對于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小朋友長大后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呢?我們快來看一看吧!
【案例1】
前幾天,ki媽和Kiki遇到了許久不見的鄰居,鄰居家的寶貝小時候經(jīng)常跟Kiki一起玩,今年9月也才上了一年級。
小伙伴們一起玩,媽媽們就聊開了。Kiki的小伙伴原本是個挺結(jié)實的小姑娘,個頭也挺高,大半年沒見,似乎瘦了很多。
原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伙伴就每天堅持放學后抽兩個小時去游泳,對,就是培養(yǎng)了孫楊、傅園慧等一大堆游泳健將的陳經(jīng)綸體校。每天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周末總該歇一歇了吧。并沒有。周末只有半天的時間是空閑的,剩下的時間是各種興趣班,英語、鋼琴,還有一個書法班。
看著兩個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媽媽一起感慨,興趣班,真的是繞不過去的坎兒。YJs21.CoM
鄰居說,孩子爸爸挺心疼孩子,不想讓女兒這么奔忙,用他的原話就是:“我不希望女兒室外活動的時間都沒有了!”
可是鄰居卻堅持給女兒報了各種興趣班,也堅持著每天去游泳,她覺得學這些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多學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說實話,每天堅持游泳兩個小時,大人都很難堅持,更何況一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的并不僅僅是游泳的技巧,也并不僅僅是鍛煉了身體,更是養(yǎng)成了一種凡事都需要堅持的習慣,這樣吃苦和堅持的習慣,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之前,ki媽介紹過一個視頻,美國一些科研人員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決定孩子未來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那么,怎么讓孩子能有著遇事會堅持的特性呢?陪著他一起堅持,也許是最好的示范,也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選了一個興趣班,但是他又不想學了,或者中途想要放棄了,又該怎么辦?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閨蜜最近糾結(jié)于給女兒選一門樂器,可是,她卻遲遲下不了決心,萬一她學著學著不想學了,我該逼著她繼續(xù)學嗎?
還有一位爸爸,一年前給4歲的兒子選擇鋼琴培訓機構(gòu),他的想法很簡單,我就想他接觸一下鋼琴,我是一定不會逼著他練鋼琴的,他不想學就不學。
一年之后,鋼琴買回了家,他覺得自己掉進了一個深坑,孩子的興趣越來越小,每天坐在那練琴就像在坐牢一樣,可是他卻不再提當時那句:“我是不會逼他練琴的。”
他困惑地問ki媽,這鋼琴,直接影響到了我的心情,也影響到我們?nèi)胰说男那椋阏f,我還要繼續(xù)下去嗎?因為工作的原因,ki媽以前采訪過很多年輕的鋼琴家,包括陳薩、張昊辰、王羽佳,也有琵琶名家吳蠻,也有古典吉它手楊雪菲。
跟他們聊小時候練琴的經(jīng)歷,ki媽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的訓練是不苦的,即便他們極有天分。他們會為了找一個匹配的好的老師,每周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奔波;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看著訓練,有的媽媽辭去了工作陪著他們學鋼琴。
我們當然會說,我們并不希望孩子成為鋼琴家,我們就希望他們能夠享受音樂的樂趣。然而樂器是極具技巧性的,不訓練,不堅持,他就不能夠享受樂器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案例2】
ki媽的一位朋友,小學的時候,被媽媽逼著去學畫畫,她說,當年周末,媽媽帶著她們姐妹倆去少年宮學畫畫,當時的感覺是痛不欲生,看到別人都在外面玩,而她需要學那么枯燥的素描。
即便是她們姐妹倆萬般不愿意,可是媽媽在這件事情上面從來沒有退讓過。
學了幾年,隨著學業(yè)越來越緊張,畫畫也就停止了。
直到她參加工作以后,朋友有了很多空閑時間,流行彩鉛的時候,她用彩鉛畫畫,隨便一曬,朋友圈點贊都點爆了。她給女兒畫畫,隨手一畫,一只大獅子惟妙惟肖。她學ps,做幾張海報不在話下。
她說,現(xiàn)在想想,真的很感謝當時她媽媽的堅持,讓她學了幾年畫畫,所有的繪畫、設(shè)計的基礎(chǔ),都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靶r候不懂,只知道玩,等到大了才知道,那時候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有必要?!?/p>
有一個不太熟悉的工作關(guān)系的伙伴,藏在一個微信群里,平時不怎么交流。有一次,大家在討論一個聚會,說是可以展示一下才藝。好多人都默不作聲。她突然說了一句,我可以給大家拉小提琴。
于是,大家都追著她問,她說,她學了十幾年的小提琴,考級考到了十級(最高級別),平時自己在家空閑的時候就會拉,但是她從事的工作跟小提琴完全無關(guān)。
ki媽后來單獨問她,小時候練琴苦嗎?她說練琴當然苦啊,怎么會不苦??墒?,到后來也就習慣了,這就是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她非常喜歡有小提琴相伴的日子。
【案例3】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初中男生,成績并不是特別的好,跟爸爸媽媽的關(guān)系也一般。
從小,爸爸媽媽對他的教養(yǎng)方式都是放養(yǎng)的,他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課程就是如此,更別提興趣班了。所以,他沒有學樂器,也沒有學其它的技能。
孩子對自己的總體評價并不是很高,他覺得自己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其它方面也并沒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在一次跟父母激烈的爭吵中,他質(zhì)問父母:你們現(xiàn)在怪我什么都不好,可是你們當時為什么不對我抓緊一點?你們甚至連樂器都沒有給我學一樣!
當然,這是爭吵時的氣話,但是這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深深的受傷了,一直以來信奉的讓孩子快樂成長,不逼他學樂器,不逼他提高成績,可是到頭來,孩子反而怨恨上了他們。
我們常常會妖魔化了各種興趣班,覺得上興趣班就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其實,任何學習,不管是運動,還是學科知識,還是棋類,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努力的,沒有什么是可以輕輕松松就取得成果的。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ki媽打雞血了吧!也許有那么一點。
ki媽并不贊成把孩子淹沒在興趣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也并不贊同純粹的快樂教育,什么都不學,任由孩子自由發(fā)展。
在陪伴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考驗的不僅僅是堅持,還有大人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必須在漫長的生活和學習中所必需掌握的技能。
那些被逼著上各種興趣班的孩子,長大了以后,是怎么樣的體驗?
大多數(shù)會慶幸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堅持get了一門技能,而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自豪。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不喜歡上興趣班怎么辦?
導讀:許多爸媽都認為,在給孩子選擇好了合適的興趣班后,自己就萬事大吉了。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在孩子參加興趣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同樣也需要家長做一個有心人,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是積極開心的還是沮喪的。
案例分析:
幼兒園里辦了很多興趣班,家長們都紛紛報名,為了不落后,我給寶寶報了幾個,但是上了幾次之后,寶寶就和我宣告:“以后再也不上了!”無論我怎么勸說就是不去,上學期就半途而廢了,這學期怎么又這樣?——一位煩惱的媽媽
為什么不愛上興趣班?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是特別有耐心,干什么事情都是“3分鐘熱度”,有可能剛選興趣班的時候興致勃勃,沒過幾天就不想上了。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依據(jù)寶寶的興趣選擇的課程,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往往出于自己的意愿,好心為孩子做主,選擇了英語、識字等等在成人看來重要,卻與寶寶興趣相去甚遠的興趣班,這種情況下寶寶自然不愿意接受了。
還有一個原因,取決于辦興趣班的機構(gòu)。老師是否專業(yè),是否懂得孩子們的心理,是否能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學,這些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
全程護駕,讓孩子愛上興趣班
1.報興趣班前
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寶寶的興趣點,將寶寶的興趣與興趣班配對連連線。
孩子喜歡運動,一刻不得閑——可以考慮報武術(shù)班;
寶寶喜歡安靜,樂于思考——可以考慮報美術(shù)班、圍棋班;
寶寶對節(jié)奏敏感,喜歡表演表現(xiàn)——可以考慮報聲樂、表演、舞蹈班等等。
全面考察主辦機構(gòu)是否正規(guī)?教師是否有幼教資質(zhì)和經(jīng)驗?教師是否愛孩子,有責任心?教育內(nèi)容與方式是否適合孩子?
2.參加興趣班的過程中
許多爸媽都認為,在給孩子選擇好了合適的興趣班后,自己就萬事大吉了。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在孩子參加興趣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同樣也需要家長做一個有心人,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是積極開心的還是沮喪的?為什么不開心?是老師批評寶寶了,還是學習內(nèi)容太難,超過了寶寶的接受能力?
如果寶寶就是不去興趣班
1.冷靜!面對寶寶“我不上興趣班”的宣言,您一定要特別冷靜,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批評的話,會讓孩子覺得不被理解,而且以后可能封閉起自己的感受。耐心找到孩子的心聲,那才是最重要的。
2.興趣為先興趣班的主要功能是培養(yǎng)興趣,而不是學習的結(jié)果。
為孩子選擇興趣班,還是要從孩子的興趣著手,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事,寶寶才會真正喜歡。
3.游戲為主游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當孩子實在不喜歡上興趣班時,您不妨尊重孩子的選擇,選擇放棄,一定要記得噢,擁有自由空白的時間,所謂的“虛度光陰”,其實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呢。
上興趣班培養(yǎng)孩子的什么技能?
上興趣班是培養(yǎng)技能還是興趣?
3~6歲的學習是以智能和思維培養(yǎng)為主。大家都知道,對于幼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變阂驗榧寄芗挤ㄕ莆盏貌缓?,總是遭受大人的批評和打擊的話,他特別容易厭倦和放棄,孩子的興趣沒了,上“興趣班”也就沒任何意義了,甚至對孩子的未來學習造成不利影響。
很多時候,當我們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一味地給孩子,當孩子心智還沒發(fā)育成熟的同時,累壞了身體,傷了精神;換來的卻是孩子心理出現(xiàn)嚴重反抗、自殘。這是我們父母所要的嗎?培養(yǎng)孩子有很多方法,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個很普遍,但是我們要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去培養(yǎng)。利用日常的環(huán)境刺激來認識某項技能的用處,透過日常跟孩子的交談和游戲來認識孩子的興趣,從而去為孩子選擇興趣班;要學,也要一個一個的來,一個開始,一個結(jié)束,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體驗開始和結(jié)束的過程,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興趣班”,興趣與技能的關(guān)系是,興趣是目的,技能是手段,如果技能標準超出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要降低技能要求,維護興趣——
1.在價值觀上把興趣班當成快樂的搖籃,而不是“就業(yè)預(yù)備班”。如果把幼兒學技能當成未來的一條出路,必然容易產(chǎn)生操之過急的情緒和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而這些對孩子的學習興趣都是有負面影響的。
2.在考級上要理性,不能盲目追風??磩e人的孩子過了幾級,家長跟著較勁,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級,結(jié)果孩子的個性和能力傾向不同,培養(yǎng)方法不得當,最后考級不成還“折”了興趣。
3.家長要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做他的“同學”,在“同學”之間的互助交流中呵護興趣。不要把孩子交給興趣班的老師或者艱難畫“蝌蚪”的奶奶就完事了,培養(yǎng)孩子興趣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投入,更要在精神上多投入。
孩子小的時候,得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不能孩子喜歡什么就只讓他吸收這一方面的,這不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催^一個電影“叫我第一名”,孩子不喜歡的東西變通一下方式效果或許會更好,跟孩子重要的還是溝通。
幼兒教育與成人教育的一個很大區(qū)別就是培養(yǎng)興趣,我們知道社會上也有很多成人培訓班,其定位直接就是培訓技術(shù)技能,而沒有說培養(yǎng)興趣的,這就是幼兒學習與成人學習的不同之處。成人學習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是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需要什么了,就去學習,而且成人特別明了自己學習上投入與收獲的“性價比”,所以成人的學習意志較強;而幼兒學習帶有很強的隨意性,是感覺到什么事物挺有意思,就去學習,他也不知道“珍惜”父母在自己身上制定的“性價比”,所以學習常常不能持之以恒。
吃飯的時候該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場合與時機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guān)系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jié)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和諧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
飯桌上訓孩子的危害
1.情緒壓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都很忙,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飯的時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想著能抽點時間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內(nèi)容動不動就是“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聽話” “你怎么一點都不懂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飯的欲望呢?
而且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把“吃飯”和“挨訓”聯(lián)系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比較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fā)厭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訓心情糟糕時,往往為了逃避壓抑的飯桌環(huán)境,草草吃幾口就離開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像平時那樣細嚼慢咽,甚至連口湯都不喝,肯定會影響正常消化。
有時候,家長訓斥地太嚴厲,直接就把孩子訓哭了。孩子一邊哭泣、抽噎著,一邊吃飯,會有被飯粒兒、小骨頭卡住的風險。
飯桌上該教什么
1.參與意識
飯前讓孩子去分發(fā)筷子、勺子,飯后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wù)孩子完全可以勝任。通過參與家務(wù),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員就要學會分擔,誰都沒權(quán)利隨便要求別人伺候自己!
2.進餐禮儀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yǎng)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覽無余。良好的進餐禮儀,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成長發(fā)展都有莫大幫助。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基本的禮貌告訴孩子:主動幫長輩擺碗筷;等長輩入座自己再坐;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夾菜的時候不許滿盤子亂翻;嘗過的東西不能再放回盤子里……
3.時間觀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時間限度,一頓飯,堅決不能讓孩子無限制地吃下去。一個從小吃飯磨磨蹭蹭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容易遺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飯的時候盡量關(guān)掉電視、手機,全家一塊專心地吃飯,講講開心的事,聊聊學校、公司的見聞,讓一頓飯氣氛輕松、時間適度。
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
1.表揚孩子,最好在飯前
教育孩子,場合與時機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guān)系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jié)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和諧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
2.小道理,一起做家務(wù)時說
“身教勝于言傳”,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給孩子講,孩子是不會理解的,必須要在具體的行動中演示給孩子看,孩子才會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時,可以趁機告訴孩子:“寶寶你看,小狗跟咱一塊出來多高興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級無聊、超級痛苦!小狗把你當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記得常陪它出來逛逛??!”
3.批評的話,帶孩子去房間里說
在責罰孩子這個問題上,有句老話叫“當眾不責”,就是說:教育、責罰孩子時,不要當著大家的面,要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內(nèi)心敏感而脆弱,犯錯時當眾責罰,會極大地傷孩子孩子的自尊,影響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往往是覺得比較丟人而已。
當孩子在犯錯時,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里,態(tài)度冷靜、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少了一些顧慮,更愿意打開心扉,向你說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話,最好睡前說
孩子也有隱私,也有秘密,有些話總歸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比如:孩子確實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實在是不敢承認;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孩子自己難以啟齒……有些秘密,讓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長一旦有所察覺,就要盡力幫孩子解決、疏導,睡覺前便是最佳的時機,因為脫了衣服鉆進被窩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長說一些心中困擾。
所以,如果你察覺孩子最近情緒不大對勁,可以在孩子躺下后,坐在孩子床頭,跟孩子談?wù)勑?,試著給孩子一些暗示,幫孩子渡過難關(guān)。
爸爸媽媽們,飯桌是拉近跟孩子距離,培養(yǎng)溫馨和睦家庭氣氛的好時機,盡量多聊一些開心愉悅的事,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樂!
家長以后怎么教育孩子
天下父母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太過急功近利,采取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張口就來的是一些冠冕堂皇而又強制性的語言。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愛是一個親切的擁抱;是和風細雨的交談;是循循美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
說表揚
有些家長從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嘮叨,快點起床,不然要遲到;認真刷牙,不然要長蟲牙;一定要吃雞蛋,喝牛奶,不然營養(yǎng)不良。孩子放學一回來,又開始嘮叨:這手、衣服怎么這么臟,快點洗手;快去做作業(yè);快點吃;快點睡覺。無數(shù)個快點,無數(shù)個不對,無數(shù)個指責,一系列命令專制的語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于是,有的孩子開始緊張,害怕出錯,有的則開始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做的,我就偏要做。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對于這種情況,你不妨換一種方法與他交談,比如說: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鐘,這是你今天表現(xiàn)最好的地方,媽媽獎勵你一杯牛奶。我想,這樣的話語孩子比較愿意接受。小孩子都喜歡表揚,盡管有一些話語對于我們來說是謊言,但我們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隨之產(chǎn)生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需要有自己的傾訴對象。所以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待在一起, 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互相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疑慮,適時的加以引導。如問問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情況;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進步?雖然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guān)心,從而增進你與孩子的溝通。
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意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而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關(guān)注這些事情,即使能夠關(guān)注,也會因為過度的關(guān)注而使他們產(chǎn)生心理上的依賴。因此,父母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空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
尊重孩子
做父母的總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呢?輕則呵斥,重則打罵極易造成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導致自卑的心理,其實尊重孩子要從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這對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從孩子的心理入手。
怎樣培養(yǎng)男孩的作文興趣?
男孩天真活潑、調(diào)皮好動,可一提起作文,便臉色大變,大有“畏文如虎”的心理。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男孩的語言思維比女孩發(fā)展慢。的確,在那些口齒伶俐的女孩面前,男孩常常顯得笨嘴笨舌,寫作文,也難得湊出幾句話。怎樣培養(yǎng)男孩的作文興趣,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呢?
作文即說話孩子初學作文,把作文看得非常神秘。父母應(yīng)該想辦法為孩子解除這種顧慮,讓孩子明白作文即說話的道理。八、九歲的男孩可說是游戲大王。每當他們玩得興致勃勃歸來時,父母看見孩子沒鼻沒眼、衣服臟乎乎的,便厲聲呵斥起來。假若父母想激發(fā)孩子的作文興趣,不妨改變一下教育方式:“看你高興的樣子,準是玩了好游戲!”孩子一聽父母關(guān)心自己的游戲,一定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游戲的過程和樂趣。當他講得有聲有色時,你順口稱贊一下;當他找不出合適的詞匯講述某個動作而急得手舞足蹈或者結(jié)結(jié)巴巴時,一定要及時地為他遞去準確的詞匯,若給的是成語或妙語,更會使他的興奮情緒保持下來,講完游戲的全過程。最后,他話音剛落、余興未盡時,父母馬上說:“要是你寫下來,定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孩子會半信半疑,父母要鼓勵他嘗試,立即要求孩子拿筆寫,不會寫的字空著,錯別字也不責怪,要他一氣呵成。寫完的作文,父母應(yīng)該拿過來,很有興味地朗讀一遍,稱贊一番。當孩子聽到父母饒有興味地朗讀他寫的作文時,無意中會增強他寫好作文的信心,使他領(lǐng)悟到作文即說話的道理。作文須“放糖”孩子打破作文的神秘感后,父母還應(yīng)繼續(xù)引導,讓孩子懂得,作文不是“白開水”,還須“放糖”。所謂“放糖”,一是鼓勵孩子大膽用詞,使語言生動;二是鼓勵孩子講究謀篇布局,使結(jié)構(gòu)新穎。每當孩子寫完一篇作文或日記時,父母要孩子自己統(tǒng)計一下,究竟用了幾個得意的詞匯,是多了還是少了?該用成語的地方用了沒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自覺地運用許多學過的詞匯。孩子一旦知曉作文即說話的道理,往往又會出現(xiàn)記流水賬的傾向。若寫春游,就按“出發(fā)--目的地--回來”三段式寫,全是大白話。這時,父母可以啟發(fā)孩子,回憶春游中使他感興趣的某個場面、某件事物、某種動作、某句話語,要他從最有興趣的地方下筆。孩子的情緒易生易逝,易聚易散,從最感興趣的某個場景、事物、動作、語言開頭,可以調(diào)動孩子的寫作情緒,也便于把文章寫生動。文章開好了頭,接下去就順當了。我用這個辦法輔導孩子,使他有了較大的進步。比如他的一篇日記是這樣開頭的:“‘張樂克,你該當何罪!’我一進教室嚴老師劈頭就問。我心想,我沒有犯‘罪’,嚴老師在開玩笑吧?我剛想說‘該當無罪’時,便看見了勞動委員和地上的一堆彩紙。我想起了昨天下午的事?!彼麆e出心裁的開頭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積極性就調(diào)動起來了,每次作文都要動腦筋,想點新花樣。這樣練習多了,孩子自己就會琢磨怎樣開頭、結(jié)尾,怎樣把作文寫生動。作文要寫身邊的事我們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應(yīng)該寫思想性強、有積極意義的人和事。這種過高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感到無事可寫。其實,初學作文的孩子只要能把自己身邊的尋常小事寫得生動有趣,就很不容易了。作家尚且要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難道對一個初學作文的孩子倒要求他寫自己陌生的、被拔高了的生活么?取材要求過分嚴格,只會使孩子忽視周圍的人和事,忽視他親身經(jīng)歷的種種生活,給他們套上思想枷鎖,增加寫作的苦惱。做父母的,不妨多一點童心,鼓勵孩子從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寫作。我兒子喜歡玩蚯蚓、蟋蟀、螞蟻;走到沙堆邊,就樂不可支地尋找小貝殼,遇到一洼水,定要踏上去濺起水花……我告訴孩子,這些均是寫作的素材,并鼓勵他細心觀察、慢慢體驗,寫進日記或作文中去。這樣日積月累,就會感到有寫不完的素材,寫得多了,就漸漸地能寫出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來。興趣班是孩子興趣OR家長意愿?
7月10號起,,很多孩子回學校領(lǐng)了暑假作業(yè),就正式放暑假了。今年這個暑假特別長,從今天算起,到8月31日,一共有52天。如此悠長的假期,該怎么樣學習?據(jù)了解,暑假里孩子們參加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似乎成了一種慣例。
對此,不少孩子紛紛抱怨,參加的興趣班其實是父母的興趣,而并非自己真正的興趣。家長對此也“據(jù)理力爭”,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和家長最大的分歧,就在于“興趣”二字上。記者特此采訪了同學們喜愛的青春偶像,讓他們分享自己暑期時間安排,以及興趣養(yǎng)成的經(jīng)歷,希望同學和家長們別讓興趣班磨滅了真正的興趣。
現(xiàn)狀掃描
孩子:興趣班報得太滿沒時間玩
記者隨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留在本地過暑假的孩子,家長大多給他們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一般每個興趣班的學習周期是10天。孩子們參加的興趣班少的有2、3個,一般都是4、5個,多的甚至達到8、9個。
日前,在一家著名的連鎖培訓機構(gòu),記者遇到了來報名補習班的老楊父子。老楊告訴記者,7月份他就給小楊報了4個班,計劃到8月份再報3、4個。
但是,8歲的小楊在旁邊卻是不情不愿的樣子。小楊告訴記者,“興趣班報得太滿了,我都沒時間和同學們玩了?!?/p>
男孩希望鋼琴早日賣掉
昨日,記者來到一家美術(shù)培訓中心,看到有不少家長正領(lǐng)著孩子在報名參加“暑假美術(shù)班”。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假美術(shù)班”分別設(shè)置了幼兒、小學班,現(xiàn)在已基本報滿。
人群中,一位正在與媽媽鬧別扭的小男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學多點東西對你沒壞處,美術(shù)與鋼琴一樣,都屬于藝術(shù)特長。”媽媽教育著一臉委曲和不情愿的兒子。
男孩告訴記者,他叫桐桐,今年9歲,讀小學三年級,從一年級開始,每年的寒暑假媽媽都會送他參加興趣班?!暗谝荒陞⒓恿虽撉侔?、寫字班,第二年又加了圍棋班,現(xiàn)在又要加美術(shù)班,我都討厭假期了?!蓖┩┱f,這些興趣班都是爸爸媽媽做主替他報的,并不是他的興趣,他最喜歡的其實是賽車,也想報名參加四驅(qū)車的比賽,可爸爸媽媽說這些“玩”的東西對他將來沒有什么幫助。
“我鋼琴去年過了四級,今年媽媽又要我考六級。我看到鋼琴就都討厭,后來媽媽答應(yīng)我說考過了六級就不讓我學了,并將鋼琴賣掉。所以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將家中的鋼琴賣掉,快點考過六級?!?/p>
專家觀點
專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shù)學會專家羅文婕認為,為孩子報興趣班時,既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報班前,多問問孩子想不想學,愿不愿意學,然后根據(jù)孩子本人的意愿作選擇。
“父母千萬不能隨波逐流,別人學什么也讓自己的孩子學什么,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不僅不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還有可能一事無成。”對于目前種類繁多的培訓機構(gòu),羅文婕也提醒各位家長,選擇時要先看看培訓機構(gòu)規(guī)模,聽聽其他家長口碑,最好是能親臨現(xiàn)場,了解一下任課老師資歷。另外,還要看下該機構(gòu)的教學理念,是否符合當今的教學指導方針。
羅文婕建議,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假期報班時應(yīng)該以其興趣愛好為主,但是到了高年級,在兼顧興趣愛好的同時呢,也可以稍稍把重心往文化方面靠一靠?!安贿^要注意掌握好平衡,千萬不要一個暑假過得比上學還累,這樣就會適得其反的?!?/p>
小貼士
根據(jù)孩子年齡選擇興趣班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選擇。
4~6歲以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習思維能力和好的習慣為主,兼顧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蛇x擇圍棋、音樂/舞蹈/樂器(任選一)、美術(shù)、科學、游泳。
6~10歲以增進身體健康成長、兼顧學習知識為主。這階段興趣班選擇參考:游泳、精品課)、武術(shù)/輪滑/跆拳道/球類運動(任選一)。
10歲以上以培養(yǎng)特長為主。尊重孩子興趣,發(fā)展1~2項特長,重在堅持。
名人訪談
究竟,暑假是該以玩為主,還是以學為主?興趣班能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那么,讓我們先來聽聽孩子們心中偶像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她的成功經(jīng)歷,或許值得父母們參考。
大提琴小公主——歐陽娜娜
因為在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中出演大提琴少女“劉星陽”,歐陽娜娜被大家熟知。她是名副其實的音樂才女,十一歲就憑大提琴奪得全臺灣第一,十二歲就舉辦了大提琴獨奏會,十三歲考取世界著名音樂學院——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暑假更是學習的機會”
長相甜美,充滿音樂才華的她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那么,大提琴小公主歐陽娜娜又是怎樣看待暑假該玩還是該學這個經(jīng)典的話題呢?
上周末,歐陽娜娜在深圳辦大提琴獨奏會,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當記者把這個話題拋給她時,她的回答是:“暑假一半是放松的時間,一半更是學習的機會?!?/p>
娜娜說,“暑假可以學習很多平時沒有時間學的東西?!彼嬖V記者,她會利用暑假的時間拍戲,多上一些大提琴的課,跟一些大師學習。
音樂興趣從欣賞課開始
而在很多家長眼中,歐陽娜娜更是非常成功的孩子。誰不想自家孩子年紀小小就在某個領(lǐng)域上成績斐然?
娜娜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高的音樂造詣,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娜娜告訴了記者一點秘笈,培養(yǎng)興趣,才能讓枯燥的練習變成快樂。
隨后,娜娜分享了自己的學琴歷程。4歲的時候,娜娜開始接觸音樂,雖然她的家庭是演藝世家,但沒有人學古典音樂。娜娜一開始接觸音樂,是上一門音樂欣賞課程,通過課程,老師給孩子講述各種樂器,各種樂章背后的故事,啟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娜娜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對大提琴有了濃厚的興趣。直到6歲,娜娜才開始練習大提琴。
娜娜說,“我很多同學的父母都是懂琴的,會給他們聽音準,給指導。但我家里沒人懂這個,我更多的是自己練習。一些同學覺得練琴很累很枯燥,但我有興趣,就能把練琴變成一種享受,這是和音樂的一種愉快交流。因此,我每天能愉快地在琴房里練幾個小時,并不覺得累?!?/p>
孩子玩具被搶了之后該怎么辦
孩子玩具被搶了之后該怎么辦案例:一天去鼓樓常去一家服裝店閑逛,走到門口,突然看見美麗的老板娘似乎在跟兩名小孩子講話,語氣有一點點的強硬。我走上前去問:怎么了?老板娘回過頭對我說:“兩個人在吵架”。我一看,她家四歲的女兒正淚眼滂沱的哭著,旁邊一比他小一點的小男孩正在擺弄著玩具。我問老板娘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老板娘說她女兒的玩具被搶去,自己不敢去要,每次一有事情就找她求助,她想讓孩子自己學會表達。接著老板娘又回過頭對自己的女兒厲聲說道:“自己去跟他說,說把玩具還給我,我要玩了。你不說的話媽媽走了,不管你了?!毙」媚锖芪目拗@习迥镉衷谂赃叴叽僦骸摆s快說,說把玩具還給我”。
看小姑娘委屈的哭著,我見狀就忍不住蹲下身一只手扶著孩子的肩很溫柔的跟她說:“妮妮,阿姨知道你很勇敢的,你就跟他說一句‘請把玩具還給我好嗎?’如果他不還給你,那阿姨和媽媽再幫你要回來,可以嗎?”這時在我的安撫下只見她鎮(zhèn)靜了下來并停止了哭泣,還聽她輕輕的“嗯”了一聲。我看有效,就立刻又重復了一遍說:“那你跟他說’請把玩具還給我好嗎??!痹谖业墓膭钕履菽萸逦囊蛔忠痪涞恼f道:“請把玩具還給我好嗎?“而這位小男孩在妮妮說出了這句話以后立刻說好的,而且還幫她收拾起了玩具。之后我立刻安撫小男孩:“哇,你真棒真大方,謝謝你!”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小女孩妮妮的玩具被搶了以后求助媽媽,本身情感上已經(jīng)非常的脆弱受到了打擊,因為她比較膽小怕自己遭到拒絕于是不敢自己開口表達去要回來,所以想借助媽媽的力量去要。而媽媽的理念也比較好,想讓女兒自己表達,不想讓她每次一有什么問題就求助于大人,想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媽媽處理方法有些不太恰當,她告訴女兒如果不自己去說那媽媽不管她,而且語氣有點嚴厲。那么這樣一來孩子的情感更加受到了傷害,這時孩子已經(jīng)因為膽小害怕而求助于媽媽,而這種害怕的心理卻沒能得到媽媽的理解還被強硬的要求一定要自己去要回來。此時沒有了媽媽的支持還得迫于媽媽的壓力所以產(chǎn)生了更大的委屈和恐懼,所以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害怕和委屈的情緒。
而后來我蹲下身抱住妮妮的肩膀,首先是通過身體接觸給妮妮帶去一種安全感,讓她感覺到溫暖。其次我告訴她只要自己去表達,如果被拒絕,那么媽媽和阿姨會幫助她要回來,讓她感覺到一種支持的力量,而后妮妮便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說出了這句話。然后我讓她用的語句形式是:“請把玩具還給我好嗎?“用了”請“和問句的形式表達,表示了對對方的一種禮貌和尊重,教給她人際交往中正確的語言禮儀。如果這時候另外的孩子不愿意還,這時候成人就可以再次幫助自己孩子用恰當?shù)睦碛扇フf服,抑或教給自己的孩子學會分享,總之要讓兩邊情緒都得到疏導并愉快。而在這個案例中,對面的小男孩在妮妮表達后就十分樂意的把玩具還給了妮妮。這時作為大人對于另一名孩子一定也要進行安撫并讓自己的孩子說謝謝,所以我及時用了語言對這名小男孩進行了鼓勵和表揚,不僅及時拉回了他失落的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他受傷的心理。
最后總結(jié):成人在孩子遇事時一定要保持客觀理性,有了正確的判斷之后再保護孩子心理不受傷害的基礎(chǔ)之上再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