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感覺統(tǒng)合的培養(yǎng),你懂嗎?
發(fā)布時間:2021-01-23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感覺統(tǒng)合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chǔ),它從根本上系統(tǒng)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專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決策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隨著感覺統(tǒng)合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知,關(guān)于感統(tǒng)知識的疑問也越來越多。今天,小編特地整理了一些感統(tǒng)的基本知識,欲了解感統(tǒng)知識的粑粑麻麻們趕緊看過來吧!
感覺統(tǒng)合一切能力的基礎(chǔ)
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xié)調(diào)的學習過程。
機體在環(huán)境內(nèi)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huán)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作出適應(yīng)性反應(yīng)的能力,簡稱感統(tǒng)。
本體覺建構(gòu)身體概念
本體覺是一種個體對于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感覺。
當身體在動的時候,肌肉、關(guān)節(jié)等變化會刺激大腦,這樣才能知道身體的位置。本體覺就如同當我們將眼睛緊閉時,會知道腳在什么位置。
本體覺除了讓個體知道身體各部位在什么位置(靜態(tài)的本體覺)之外,還可以知道自己正在做哪些動作,并知道如何控制身體(動態(tài)的本體覺)。
本體覺若正常運作,可幫助建立自我身體形象的概念,并會讓嬰幼兒將來無論在學習、表達及人際上都有良好發(fā)展。另外本體覺還有安定神經(jīng)、舒緩情緒的效果,例如,被他人擁抱時情緒變得較穩(wěn)定。
前庭覺掌管肢體平衡與協(xié)調(diào)
前庭覺主要是由內(nèi)耳接收,當個體在做一些較劇烈的活動(例如:直線加速、旋轉(zhuǎn)等)時,會刺激到它。(OK語錄網(wǎng) 968oK.Com)
內(nèi)耳的前庭組織與身體的平衡、協(xié)調(diào)以及移動速度、空間感相關(guān)。當身體在加速移動或前后搖晃時,前庭覺接收到,會試著讓身體維持平衡,并維持肢體的協(xié)調(diào)。
孩子的前庭覺發(fā)展不良,會有平衡感不佳、時常撞到或跌倒等情形。
若孩子經(jīng)常避開攀爬活動和體能的游戲,或是不敢玩蕩秋千、溜滑梯等同年齡小孩經(jīng)常在玩的活動,要注意孩子的發(fā)展是否哪里出現(xiàn)狀況。
觸覺最大的感覺系統(tǒng)
凡觸摸、疼痛感以及冷與熱的溫度覺等,這些大家所熟知的感覺都是屬于觸覺的一部分,是身體上最大的感覺系統(tǒng)。
倘若孩子在發(fā)展過程中,觸覺過于敏感或遲鈍,易造成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間接在學習及人際關(guān)系上產(chǎn)生問題。
有些孩子不喜歡人家摸他的頭、觸碰到他,或是一被別人碰到就哭,覺得別人在打他。
如果情況更嚴重的話,如必須將所有衣服的標簽剪掉才敢穿,就可能是「觸覺防御」的一種,對于外界的任何刺激都很敏感,甚至會有情緒不穩(wěn)、容易分心的現(xiàn)象。
有觸覺防御癥狀的孩子,倘若情況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通常會依孩子的不同情況采用減敏治療法,降低敏感對其生活及人際互動的影響。
培養(yǎng)孩子感覺統(tǒng)合的方法
0-3歲是兒童感覺統(tǒng)合發(fā)展關(guān)鍵期,這期間是孩子感覺訓練的黃金時期。小編也給大家推薦一些給孩子進行感統(tǒng)訓練的方法,幫助孩子全腦開發(fā),提升潛能。
本體覺訓練舞蹈動作
本體覺,又稱運動覺。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兒童舞蹈動作,如果孩子有一些模仿行為,家長要給予積極的肯定或引導。
觸覺訓練大龍珠球和袋鼠跳
觸覺,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種感覺,而它對于孩子的心理影響卻很大??梢岳么簖堉?、羊角球、袋鼠袋等器材,訓練孩子的觸覺。
前庭覺訓練旋轉(zhuǎn)抱筒、旋轉(zhuǎn)木馬、旋轉(zhuǎn)座椅
前庭覺感統(tǒng)失調(diào)的表現(xiàn)和訓練方法旋轉(zhuǎn)抱筒、旋轉(zhuǎn)木馬、旋轉(zhuǎn)座椅等。
在訓練中要注意的是,訓練強度必須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則可能引發(fā)不適的反應(yīng),如嘔吐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你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嗎?
一些家長頭疼無法知道孩子為什么大哭大鬧,不明白孩子為何特別淘氣,不清楚孩子為何忽然好動??傊?,一連串的問號讓家長甚是無奈。從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困惑,是因為家長沒有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
專家認為,孩子的哭、笑、鬧、淘等等諸多行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語言能力尚未完全發(fā)育之時,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種行為語言。為科學健康地撫育孩子,家長朋友們必須要用心分析,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好育園早教專家認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諸多行為語言:
1、孩子的哭鬧,有生病不舒服、饑餓、尋求安全感等多重含義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為饑餓所致。同時,當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他也會大哭。比如,當孩子睡醒后,一般會大哭,這時,千萬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是饑餓了,此時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睡醒后沒有感覺到安全感,希望通過哭聲引起父母或大人的關(guān)注,尋求大人的愛撫。因此,當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長一定要用撫愛或輕聲的哄愛來給孩子安全感。
因而,當孩子哭鬧之時,家長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應(yīng)的對策,讓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滿足。
2、孩子的笑,是一種幸福與滿足的表現(xiàn),也蘊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時,往往會報以開心的大笑,此時,家長一定會認為這是孩子內(nèi)心幸福與滿足的表現(xiàn)。誠然,家長的撫愛會讓孩子內(nèi)心得到幸福與滿足,而從另一種角度來考慮,這也是孩子內(nèi)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體現(xiàn)。孩子在用行為語言“鼓勵”家長給予其更多的關(guān)愛和肯定。此時,家長可以適時對孩子說進行一些愛撫式的言語,對孩子進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實證明,當孩子幸福地笑的時候,家長進行愛撫式的早期教育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絕對不是簡單的不聽話,也是渴望關(guān)注,或是動手能力或運動能力發(fā)育的表現(xiàn)
有些家長很頭痛幼兒在生活中的“淘氣”,似乎孩子淘氣,是一種不聽話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現(xiàn)。孩子們往往喜歡在家里亂扔東西、喜歡亂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長逗玩,這不是簡單淘氣。
比如,當孩子在大人沒有關(guān)注到他時,會故意搗蛋,這時,家長千萬不要過多責罵孩子,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氣”來吸引家長或大人的關(guān)注,以期獲得更多的關(guān)愛,此時家長要反省自己是否對孩子關(guān)愛不夠了;而當孩子在家里亂拆家里的玩具之類的物什之時,家長也輕易不要生氣,這是孩子智力發(fā)育的一種表現(xiàn);而當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亂蹦亂跳時,則更有可能是孩子運動能力在發(fā)育的具體體現(xiàn)。
4、對于孩子無理由乖張的行為,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以上,我們分析了孩子種種緣由內(nèi)心或自身發(fā)育的行為語言,提醒家長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家庭教育。但對于一些無理由的行為,比如無緣無故不吃東西,無理由的拒絕撫愛,則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些不正常的行為很可能是孩子身體不適,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的表現(xiàn),家長們一定要從日常行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為愛撫孩子尋求因應(yīng)之策。
培養(yǎng)孩子秘訣的方法你知道嗎
目前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疼愛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無論孩子又怎樣的要求,家長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又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
愛心“毒藥”
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見到自己沒有的或想要的東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氣一個比一個急,想法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往外冒;而人們?nèi)諠u鼓起來的腰包,快節(jié)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們無條件地滿足家中唯一寶貝的愿望。然而,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yīng)、百依百順,孩子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我要什么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溝壑似乎越來越深、越來越寬,父母的愛和關(guān)注把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
任性在一個個滿足中滋養(yǎng)
就像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對已為父母的人說的那樣:“你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其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
父母的愛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離開了家庭的圈子,受打擊、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飯,他們事事都不順心,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對孩子的身心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他們又不能主動自覺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整,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于一種對峙狀態(tài),時間長了,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疾病,如憂郁、偏執(zhí)、狂躁等。
延遲滿足培養(yǎng)好性格
表面看來,讓孩子晚一天吃到他想要的蛋糕、想喝的果汁;遲一個星期得到他渴望的玩具熊或電動小火車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卻和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大事直接掛鉤。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干戈”,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quán)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并能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和支配自己。
前面例子中的夢夢就是會掂量輕重的孩子,她憑自己一會兒的等待,多得到一張小貼片,而這種品質(zhì)如果能延續(xù)到上學或工作以后,其等待的耐心就可以使她獲得更多的“財富”。
拖延從一分鐘開始
第一,“等待”必修課0歲開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聽到寶寶哭時自己先沉住氣,趁勢和他說說話,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么,等一分鐘媽媽就會過來陪他,寶寶能從媽媽熟悉的聲音中得到安慰、消除內(nèi)心的恐懼;如果這時孩子仍舊哭,索性就讓他哭上一兩分鐘,這有助于打磨他的耐心。適度的哭還能增加肺活量,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好處。等你把自己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餓了、尿了,還是想讓大人抱了。如此操練一段時間,寶寶對“延遲呼應(yīng)”的態(tài)度就會從“憤怒”變?yōu)槠胶土恕5胶⒆?0個月左右能稍稍聽懂一點話時,他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么吃的,父母可以遲一會兒給他,或?qū)λf那樣東西燙,等涼了再吃。
也許父母會問:寶寶最初的反應(yīng)比較激烈怎么辦?
其實,這是小寶寶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jīng)階段,他巴不得用哭聲將你三步并作兩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終將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第二,點滴瑣事當幫手
生活小事鑄就孩子的高素質(zhì),使之在平素的日積月累中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學會善解人意、習慣于等待。
面對誘惑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本領(lǐng)之一??吹奖淅锏谋苛?,孩子嚷嚷著要吃,但此時他正咳嗽、嗓子疼。父母可給孩子解釋:“你現(xiàn)在正病著,吃了嗓子就說不出話來了,等過幾天好了給你吃?!薄拔揖统砸稽c點?!薄俺砸稽c你的嗓子也會比現(xiàn)在厲害,還得吃更多的藥,等好了,可以給你吃一個蛋筒?!焙⒆訒?quán)衡利弊,選擇吃一個蛋筒。
第三,當忍則忍
能不能夠忍耐和長時間地等待,是孩子自制力強與弱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生活中并非事事都遂人愿。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可從2歲以后開始。這時,父母要給孩子解釋清楚,娃娃是小妹妹的,如果拿走,她會傷心的;買一個相同的娃娃,不是立刻能做到的。讓孩子明白,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有,要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借助給孩子設(shè)立壓力情境的方法,鍛煉孩子的忍耐力。通過為孩子設(shè)立這些壓力情境,孩子心中有了矛盾,開始主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tài)平和。
讓孩子習慣并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因為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小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支撐。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從易控制的事做起。在長達十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后,孩子就會把它內(nèi)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zhì)和能力。
其實家長一位的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嚴重的,因此家長應(yīng)對孩子采取另一種方式,這樣的方式要比家長總是付出滿足孩子的效果要來的好,家長還是多考慮一下這種方法吧。
你對你的孩子關(guān)心夠嗎?
你對你的孩子關(guān)心夠嗎?最近xx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是愛哭,我心里很是煩躁,而且她什么也不肯說,真是氣死我了,例如,她要喝酸奶,我就給她拿,但是有時候忘了我就順手就幫她插上了吸管,她想要自己插,于是哭了,每次回家的時候她都爭著要開門,我也基本上都會讓她來開,有時候也會忘記,也有時候是有急事就沒有讓她開,她也會哭,還有開燈,開電腦,等等,每次都會讓她做第二次,但是開了以后她還是帶著哭腔,很是煩惱,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辦,以前還能夠說的同,現(xiàn)在是說也說不同,搞的我每次都會發(fā)火,然后她才會乖乖的坐到一邊去暗自流淚,突然又會覺得她好可憐,唉!真是沒辦法
昨天我?guī)殞毘鋈ネ媪?,博?*在說有個教育專家來新浪微博現(xiàn)場解答,有問題可以直接問他,我也想學習一下,剛好也可以問一下我女兒的情況,于是我哦就跟他提出了我的問題,陳禾專家給我的回答是:我猜想你對他有些隔閡,至少是沒有花時間陪他玩?他缺少安全感呢!還有就是:我看有兩個問題:①是表達能力,你必須和她多進行語言操練,念兒歌不錯,自編的一兩句也行,隨口編,邊拍手邊說,讓她大聲說;②心理素質(zhì)問題,她膽怯,想做,又不敢,你替他做,他有挫折感。怎么辦好?經(jīng)常找些小事讓她做,鼓勵她,她做成了,就大加稱贊,讓他有成就感,漸漸提高信心,敢于主動做事。當然,這過程中你要很有耐心,慢慢來。
于是我想到了最近自己老是玩電腦照顧她的太少了,可能是因為剛玩博客吧,也可能是跟外界接觸的太少了,覺得很新鮮,好玩,而且我很開心,所以經(jīng)常會上網(wǎng),除了帶她出去玩的時間還有做飯的時間,回家后我基本上就都是讓她一個人自己玩,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對,對孩子很不好,但是就是沒發(fā)控制自己,不由自主的就往電腦桌上奔來了,每次她叫我的時候我都會說請稍等一等,媽媽馬上就來了,可是這一等就是一個甚至是兩個鐘,她就自己玩,有時候她很想跟媽媽一起玩就不停的叫媽媽,我要是煩了,就會給她拿很多零食給她吃,或者讓她自己看書,玩玩具,可是她不玩,還鬧我就會說,你再不好好聽話就不帶你去玩了,她然后含著淚去一邊玩去了,現(xiàn)在想想,我怎么這樣子?。刻炖?,我都是怎么帶小孩的嗎?我原來從來就不這樣,看來我不能再這樣去玩電腦了,我得離它遠一點,還好,最近這幾天開始,我開始反省自己,也沒有開始那段時間那么興奮了,所以這兩天我都帶寶寶出去玩,回家來了也跟她一起看書,玩游戲,這兩天她很開心。
我想我要是再跟以前一樣不那么熱衷與電腦可能就會慢慢的讓她不那么沒有安全感吧,那就應(yīng)該會慢慢的沒那么愛哭吧,所以我已經(jīng)開始,白天可能不會怎么上網(wǎng)了,當然還是會來,但是是要在她睡覺以后我才來上網(wǎng),我也希望每一個媽媽們都以我為例,多關(guān)心一下自己的寶寶,同時也祝福我的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孩子的心理密碼你讀懂了嗎
孩子的內(nèi)心是一個神秘而脆弱的世界,他們善于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墒遣⒉皇撬械男袨槎寄鼙焕斫猓⒆觽兂31徽`會,常常被批評,但是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錯了,他們不會用最好的語言說出來,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冠上“調(diào)皮鬼”的稱號。作為父母你知道他們的想法嗎?對他們的誤解你明白了嗎?
誤解一:“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錯”
一天,果果和小伙伴正在樓下做游戲,突然哭著從外面沖回家,把自己關(guān)在臥室里不出來。這時候,隔壁鄰居帶著孩子找上門來,說果果打了她家的小孩。媽媽聽了火冒三丈,一邊敲著房門一邊批評果果,果果越哭越厲害,過了半小時果果自己出來了:“媽媽,我沒有打他。是他自己摔倒的,他說您是老巫婆,所以我就生氣了,說他是個大笨蛋,他用手打我頭,我不小心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了!”
爸媽誤讀:出現(xiàn)問題,就覺得一定是自己孩子在外面惹禍了。
密碼解析:果果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她不會編造事實去欺騙大人,把自己的責任都推卸掉。
在和小伙伴發(fā)生矛盾的時候,果果也會覺得很委屈,她回家想要跟媽媽說自己的想法,卻因為媽媽的責備而不敢多說話。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總是在孩子發(fā)生爭吵的時候只責備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覺得十分委屈,因為一件事情的發(fā)生,不可能是一個人的責任,一定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作為家長應(yīng)該給孩子分析事情的對錯,讓孩子懂得對與錯。
誤解二:是孩子太黏人了嗎?
多多爸爸由于工作關(guān)系,經(jīng)常會去外地出差。一天晚上,多多洗完澡就抱著枕頭鉆到媽媽的大床上準備睡覺。這時,媽媽走進房間大聲說道:“多多,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床上睡覺,跑過來干什么?”多多聽了,委屈地說:“我以為爸爸不在家,您一個人睡覺會害怕,我就過來陪您睡覺。”
爸媽誤讀:覺得孩子是在對自己撒嬌,找麻煩。
密碼解析:4歲至5歲的孩子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他們會常常黏在父母身邊要這要那,也會趁你不注意突然撲在你懷里,不要因為這樣就覺得孩子是故意找自己麻煩。多多想要到媽媽床上睡覺,也只是單純想陪伴媽媽。常常看到媽媽一個人睡覺,覺得會很孤獨,所以想到要陪著媽媽。
千萬不要在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就對孩子橫加指責。
誤解三:“沒事不要亂碰東西!”
晚上,小雨媽媽買了一大堆的水果回家,說要做水果大餐,她把水果一個一個拿到廚房去洗干凈。小雨看見媽媽從廚房到客廳來回地跑,就想幫她做點事情。可是剛拿了一個小西瓜準備去廚房的時候,媽媽就走過來說:“你干什么,沒事一邊去,不準玩西瓜!”
爸媽誤讀:肯定又想拿東西搗亂了。
密碼解析:本來是想幫媽媽把西瓜拿進廚房清洗,卻被媽媽說成了貪玩。有時候孩子會突發(fā)奇想地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是他們一時心血來潮,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當自己的進步被人誤解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一些情緒低落的現(xiàn)象。
這樣的誤解會讓孩子感覺得不到家長的認同,產(chǎn)生一種挫敗感,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我們的家長應(yīng)該多為孩子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幸福的感覺。
誤解四:他怎么總會發(fā)出奇怪的聲音?
小胖是班里最調(diào)皮的孩子,每天上課他都會換著花樣來調(diào)皮。有時候把椅子反過來坐,有時候坐在地上,有時候摸摸這個腦袋摸摸那個腦袋。老師批評他,可是小胖竟然顯出比較高興的表情。
爸媽誤讀:怎么這個孩子總是手不停腳不住???是有多動癥嗎?
密碼解析:像小胖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故意找茬,或是不守規(guī)矩,可是卻忽略了孩子做這些動作的真正目的。
小孩子對愛的需求遠遠大于成人,他們不會刻意去計劃什么惡作劇,而且根據(jù)他們的智力發(fā)展,他們也不會計劃。所以當你面對一個跟你作對的小鬼時,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忽略了他,還是他故意這樣?
當你發(fā)現(xiàn)了他們某種行為的真正目的時,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調(diào)皮的孩子還是很可愛的。
孩子們想要的生活 ,你懂了嗎?
孩子們想要的生活,你懂了嗎?每個孩子都有想過的生活,過自己的生活??墒呛⒆拥纳顓s牢牢地被父母控制著,他們失去了一切兒童應(yīng)該享有的生活,最簡單最快樂的生活。
在每一次與孩子的咨詢中,他們都表達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沒有父母的指責,沒有父母的批評,沒有父母的操縱,沒有父母的期望,只是自然地想要成為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長的人。
我要的生活,就是放學后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放學后,我總是很努力地把家庭作業(yè)完成了,可是我發(fā)現(xiàn),我這樣的努力,卻得不到我想要的,我還得做課外練習,還得英語補習,還得練鋼琴,還得……總之,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還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生活---放學后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我要的生活,就是想和爸爸媽媽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在我身邊經(jīng)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我總想爸爸媽媽也能分享其中的快樂,可是當我想說時,爸爸卻在看報紙,媽媽在看電視,她們總嫌我太吵了,把我趕進小房間里,讓我一個人去看書。我很懷念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起給我講故事,那時我的多么幸福啊。我很想回到從前,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說故事。
我要的生活,就是在周未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逛公園,可是我沒有周未。我害怕周未的到來,因為周未是我最忙的時候,因為有學不完的奧數(shù),有畫不完的畫,有彈不完的鋼琴,有聽不完的英語,有做不完的作業(yè)。當經(jīng)過公園時,看到那么多的小朋友在開心的和爸爸媽媽一起追逐,一起玩球,一起放風箏,我多想跳下車,拉上爸爸媽媽,開心地玩啊。爸爸媽媽總是對我說,現(xiàn)在學多點,長大后就有用點。可我不明白,為什么不長大后再學呢?
孩子想要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能過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當父母對孩子多點信心,多點關(guān)心,多點放心,多點虛心,多點寬容心,那么孩子就會多一點開心,父母就少一點煩心。
你真的對孩子用心了嗎?
在我接待的家長咨詢中,經(jīng)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讓我那么費勁,怎么辦呢?”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會反問一句“又不是去干體力活,你費那么大的勁干什么?”我的反問讓很多家長無語??梢哉f大凡是說孩子費勁的父母,大都是不懂得用心對待孩子的父母。其實,每一個好孩子的背后,都會有父母做出的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一樣罷了。智慧的父母,知道用心而不是用勁。那么家長應(yīng)如何對孩子用心呢?1、用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有很多父母因為聽不到孩子的真心話而煩惱。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不愿與父母說話的。孩子剛剛咿呀學語,就會不停地與爸爸媽媽說個不停。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和父母的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父母問,孩子也不愿說。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里有一個關(guān)鍵問題,你是怎樣聽孩子說話的?當孩子向你訴說的時候,無論他說的是你想了解的,還是不想了解的;是好事還是壞事;是有意思的還是沒有意思的.....你都要用心地去聽,集中精力去聽,在孩子訴說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說完。
只有用心的、耐心的傾聽,你才能明白孩子想對你說什么。你對孩子的傾聽越多,就對孩子的了解越多,與孩子的溝通越順暢。同時,在你傾聽孩子的時候,他也學會了如何傾聽別人。2、用心地向孩子提問很多家長都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的情況,可總打不開孩子的嘴,孩子要么應(yīng)付一下,要么根本不回答。怎么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嘴呢?家長要學會開放式提問,具體地提問,你提的問題越具體,孩子越容易回答,如:老師今天表揚哪個小朋友了?今天老師批評哪個小朋友了?吃飯時你和誰坐在一起?有誰挑食不好好吃飯等等。這樣的問題孩子容易回答,看似你在問別人,實際上在孩子回答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情況和評判帶了進去。在孩子回答你的提問時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答案,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要著急打斷他的敘述。也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意思。3、用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孩子會向父母提出的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使很多父母感到頭疼,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發(fā)問常常是敷衍了事,甚至還會嘲笑孩子的幼稚。長此以往,等孩子長大后,他也不愿意回答問題,更不愿意提出問題,甚至都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而當孩子出現(xiàn)這些問題時,父母往往把矛頭指向孩子,認為是孩子不大方、不自信,卻不知道罪魁禍首原來是自己。就是你對孩子提問的敷衍和嘲笑,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殺在搖籃里。父母應(yīng)用心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管孩子的問題顯得多么幼稚。比如“老天爺是在天上上班嗎?”媽媽可以很認真地回答說:“是啊,現(xiàn)在老天爺要下班了,月亮姐姐要來接班了!”如果父母能用心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為什么”,而且認真回答,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更喜歡提問和鉆研問題。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個父母都能做到用心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有兩個生命的,一個是你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有形的物質(zhì)生命,一個是你看不見的無形的精神生命。這個有形的身體的成長需要父母的精心養(yǎng)育和照顧,而無形的精神生命需要父母的用心理解和呵護。只有身體和心理的平衡發(fā)展,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