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訓練寶寶開口說話的好辦法
發(fā)布時間:2020-12-31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幼兒園寶寶游戲整理了關(guān)于早期教育:訓練寶寶開口說話的好辦法,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寶寶到了6、7個月的時候,慢慢地就會發(fā)出一些跟爸爸媽媽講話類似的聲音,這時候就是教會寶寶說話的好機會。讓寶寶學會一些日常生活中會用得到的詞語。不斷的重復能夠讓寶寶記得更加牢,更快學會語言表達。
一、訓練寶寶說第一句話的方式
1、經(jīng)常自言自語
在寶寶出生以后,總是會被爸媽的聲音和面孔吸引,因此爸爸媽媽可以經(jīng)常跟寶寶說說話。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說你在干嘛或者跟寶寶說一些物品的名稱。
2、回應寶寶的話
寶寶慢慢長大后,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會伊呀伊呀地說話。這時候你就可以跟寶寶進行對話,多跟寶寶介紹一些這個東西是什么。
3、不斷重復例程
日常的活動,吃飯、沐浴、換尿布都可以跟寶寶說話。寶寶在聽多了以后,很快就會學會和這些活動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
4、示范說話方式
為了幫助寶寶建立語言能力,爸爸媽媽說話一定要清楚,要慢一些。寶寶在聽了你說話以后會慢慢糾正自己的發(fā)音。
二、如何開發(fā)寶寶的語言能力
1、使用正確語法
和寶寶說話時,不要學習寶寶說話,要使用正確的語法和發(fā)音。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夠把詞語正確地說出來。
2、讓寶寶多參與
可以讓寶寶跟你一起做很多的事情。帶著寶寶做家務、拿東西、散步,然后跟寶寶說明你正在做的事情,讓寶寶能夠記得。
3、經(jīng)常詢問寶寶
可以問寶寶一些小問題,像是「球在哪里?」、「狗狗是怎么叫的?」如此一來可以刺激寶寶開口說話,自然的提高語言能力。
4、適當使用手勢
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多使用一些手勢。適當?shù)谋硌莺褪謩輨幼髂軌蜃寣殞氂浀酶巍?/p>
5、閱讀故事書本
寶寶都喜歡聽故事。在寶寶睡覺之前可以給他講故事,如此一來能夠增加他的字詞能力,還可以讓寶寶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
6、鼓勵寶寶說話
讓寶寶能夠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要拿玩具時,讓寶寶說明白到底要哪一個玩具。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咿咿呀呀說話了,那么就要抓住這次好機會,可以采用上面的方式讓寶寶更快學會說話。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訓練寶寶視覺的好辦法
新生兒期的寶寶具有活躍的視覺能力,他們能夠看到周圍的東西,甚至能夠記住復雜的圖形,分辨不同人的臉形,喜歡看鮮艷動感的東西。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應注意以下細節(jié):
對視法
新生兒最喜歡看媽媽的臉。當媽媽注視他時,寶寶會專注地看著媽媽的臉,眼睛變得明亮,顯得異常興奮,有時甚至會手舞足蹈。個別寶寶和媽媽眼神對視時,甚至會暫停吸吮,全神貫注凝視媽媽,這是人類最完美的情感交流,也是最基本的視覺能力訓練。
平時可以采取玩藏貓貓的形式,訓練時媽媽可用一條薄紗布蓋住寶寶的眼睛(注意時間不能太長),然后媽媽把臉躲到一旁,一邊跟寶寶說:“媽媽在哪兒?”一邊迅速將薄紗布從寶寶的眼睛上拿開,把臉湊近寶寶的臉說:“媽媽在這兒呢!”
迷你手電筒法
大多數(shù)寶寶不僅喜歡看爸爸媽媽的臉孔,而且喜歡看亮光。由于新生兒的視力還比較微弱,你可以用支迷你手電筒(有點兒光就行,光千萬不能太強)來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先將迷你手電筒擺在寶寶視線的一側(cè),距寶寶的面孔約25~30厘米,在第1個月內(nèi),寶寶會稍加凝視;到1個月大時,如果你慢慢將手電筒往旁邊移動,寶寶的視線會追隨你的動作;一般要等長到3個月大以后,寶寶才能完成左右180度捕捉物體的視覺動作。
靜態(tài)玩具法
當新生兒睡醒時,他會睜開眼睛到處看,這時可以為寶寶預備幾幅掛圖,最好是模擬媽媽臉的黑白掛圖,也可以是條紋、波紋等圖形。掛圖要放在距寶寶眼睛20厘米處。由于新生兒對新奇的東西注視時間比較長,對熟悉的東西注視時間短,所以每隔3~4天應換一幅圖。另外,也可以在寶寶的房間懸掛一些彩色氣球、小燈籠等彩色玩具,懸掛的玩具品種可以多樣化,還應經(jīng)常更換品種和位置,懸掛高度以20~35厘米左右為宜。
動態(tài)玩具法
讓新生兒學習追視,新生兒喜歡左顧右盼,極少注意正前方的東西。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慢慢拿些玩具在寶寶眼前移動,寶寶的眼睛與追視玩具的距離以~20厘米為宜。訓練追視玩具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控制在每次1~2分鐘,每天2~3次為宜,否則會引起寶寶的視覺疲勞。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學習追視外,媽媽還可以用自己的臉引導寶寶進行追視,媽媽把臉一會兒移向左,一會兒移向右,讓寶寶追著媽媽的臉看,不但可以訓練左右轉(zhuǎn)臉追視,還可以訓練寶寶仰起臉向上方的追視,甚至環(huán)形追視,這樣不僅鍛煉了視覺能力,而且也使寶寶的頸部得到了鍛煉。
訓練寶寶平衡性的好辦法
女兒懷孕時買了一個大的健身球,主要是為了自己鍛煉,現(xiàn)在成了哄孩子的工具。每次孩子哭鬧時女兒和小王就抱著孩子坐在球上,利用健身球的彈性上下顫悠悠地運動,女兒嘴里還不停地念著自己編的兒歌:“小寶寶,上馬場,挑了一匹大白馬,大白馬騎回家,帶著寶寶看天下,??!啊!天下可真大!”十分歡快,孩子很快就安靜下來了。這個健身球彈性很大,而且也很結(jié)實安全,大人和孩子都經(jīng)得住。
這次我回來,看見女兒與小王每天固定在早晨和傍晚兩次讓孩子趴在健身球上,然后抓住孩子的下半身前后拉動,孩子身下的健身球隨著大人的拉動前后滾動,沒有想到孩子很喜歡這種游戲。其實女兒和小王的本意是想讓孩子練習抬頭。向下拉動孩子,孩子的下半身幾乎是豎立時,他的頭部就依靠大球的球面的傾斜而豎立起來。這樣的訓練一般持續(xù)10分鐘左右,當孩子表現(xiàn)得有些不耐煩時就停止了。
咦!這不是訓練孩子本體感和平衡系統(tǒng)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嗎?我立刻向女兒和小王說:“現(xiàn)在你們扶著孩子的腰部讓孩子俯臥在球面上,把孩子的雙臂緊貼在球面上,你們通過活動孩子的腰部間接讓球前后左右地轉(zhuǎn)動,這樣的運動能很好地刺激孩子的前庭,有助于孩子平衡感的建立,同時也是給孩子進行感覺統(tǒng)合的訓練。當孩子能夠很好地在球面上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的時候,你們逐漸將放在孩子腰部的手向下移動,把住臀部,再做這樣的訓練,最后把住大腿部,再重復這樣的訓練。每移動一次手的位置,必須以孩子能夠靈活利用自己的雙臂和雙手掌握自己身體平衡,雙臂和雙手能夠牢牢地趴在球面上為前提。球轉(zhuǎn)動的幅度保持在30~60度之間。超過60度,就容易摔著孩子了?!?/p>
其實在我這次回到上海時,孩子的頭已經(jīng)豎立得很好了。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現(xiàn)在當孩子身體的前半身低于球面最高處的水平線時,他也能努力的用雙臂支撐著自己的上半身抬起頭看媽媽在他面前晃動的一面正方形的玩具鏡子。
這是一個四邊用花布包裹著軟框的鏡子。這個鏡子特別吸引他:不但是因為鏡子里面有一個小孩正面對著他(當然他還不知道這是他自己),鏡子周圍還有許多裝飾物,在四個角上有孩子們喜歡的、可以移動和拿在手中的小布鳥,有用手可以轉(zhuǎn)動殼殼(這是一個可以用轉(zhuǎn)動的小花球作為殼殼的)的蝸牛,有用黃布和橙色布做成的像向日葵的太陽,還有一個布帶子系著紫色花的圓環(huán),一邊的框上還有5條用淺黃、橙黃、天藍、草綠和深綠色的絨布抱著的有螺旋狀的彈性小布條。孩子喜歡趴在健身球上用手去抓玩具鏡子上的各種小的“玩具”,也喜歡照鏡子,盡管他不知道鏡子里的影像是他自己,但是他還是蠻有興趣地注視著鏡子中的影像。大人在旁邊不停地指著鏡子里的“他”說:“這是銘銘!”“這是銘銘的眼睛!”“這是銘銘的鼻子!”同時也要指指孩子自己的眼睛、鼻子等等。如果孩子對著鏡子里的“他”笑了,大人要及時地告訴他“銘銘笑了!”;如果孩子哭了,也要及時地告訴他:“銘銘哭了!”。照鏡子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并且練習孩子的視覺,學會用眼睛追逐鏡子里的影像,讓孩子逐漸認識各種情緒的表情。同時經(jīng)過這種訓練讓孩子盡快認識自我以及各種有特征的器官。這個玩具可以訓練孩子主動張開小手練習抓握、刺激夠物行為發(fā)生以及逐漸掌握手的各種動作,如揪、拽、抓、拉等,有利于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展,也練習了手眼腦結(jié)合,同時玩具上的鮮艷的顏色給予視覺一個豐富的刺激。因為孩子3~4個月時顏色視覺基本功能已經(jīng)接近成人,以后對顏色辨認的準確性會繼續(xù)發(fā)展。而且孩子依次對紅、黃、綠、橙、藍等顏色表現(xiàn)出特別的偏愛。在訓練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最喜歡的是方框一角上用細絲帶懸掛著的小布鳥,這個小布鳥用尼龍搭扣貼在方框上,小銘銘用手使勁一拽,就把小布鳥從方框上揪下來了,急不可待地將小鳥的頭塞進嘴里,不停的啃著,弄得小鳥頭濕漉漉的。孩子喜歡小鳥大概是因為可以取下來能夠放到嘴里去啃,因此我告訴女兒,孩子啃吃玩具不要制止他,這是他探索的樂趣,只要我們注意清洗玩具,保持玩具清潔衛(wèi)生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對方框一邊的大約3~4厘米長的細小、螺旋狀的彩布條卻不感興趣,為什么呢?原因是布條太短、太細,孩子的手如果大把去抓是抓不住這些布條的,他不能隨心所欲的玩,也不能抓住往嘴里放,這樣他的興趣就大減,這緣于孩子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fā)育到手指分工,因為五指并攏去抓握布條是抓不住的。
后記:小銘銘到了7個月就已經(jīng)能夠用拇指或食指抓住小布條,將布條放進嘴里去啃了。
早期教育:訓練寶寶翻身的妙招
整理了關(guān)于早期教育:訓練寶寶翻身的妙招,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寶寶都四個月了,還不會翻身,可是有的寶寶三個月就能翻身了。很多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也經(jīng)常會討論寶寶翻身的問題。事實上,寶寶翻身的時間有早有晚,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固定的時間。平時家長們可以適度的引導寶寶,讓寶寶自然而然的學會翻身。
寶寶什么時候?qū)W翻身
翻身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運動,因為寶寶通過翻身能夠?qū)崿F(xiàn)多種體位的改變。寶寶學會翻身也標志著運動技能的進步,同時也擴大了寶寶的視野范圍和接觸范圍,對寶寶的智力提升也非常有幫助。
對于一般的寶寶來說,學會翻身的時間為3-6個月,但是3個月的寶寶學會翻身的比較少。寶寶在這個階段身體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已臻成熟,會出現(xiàn)一些條件反射,寶寶翻身的過程為俯仰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變?yōu)楦┳?。天氣較冷時,寶寶穿的比較多,翻身就比較困難,身材較胖的寶寶學會翻身的時間也會較晚些。
程媽媽分享:我是這樣教寶寶翻身的
練習雙臂的力量
程媽媽介紹說,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她先練習寶寶抬頭和雙臂的力量,這是為了以后學翻身奠定基礎(chǔ)。程媽媽在寶寶的嬰兒床上方懸掛一些色彩鮮明或者能發(fā)聲的玩具。再讓寶寶趴在床上,用雙臂支撐身體,然后程媽媽在旁邊搖動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引導寶寶抬頭挺胸向上看,并且逐漸延長訓練的時間。
編者點評:這位程媽媽就非常聰明,她清楚的明白讓寶寶學翻身需要家長的引導,而且學翻身之前更要訓練寶寶雙臂的支撐力,這是為以后的翻身打好基礎(chǔ)。
輔助寶寶翻身
程媽媽說,寶寶3個月以后,她把寶寶仰面放在床上,她在寶寶身后輕輕握住寶寶的雙腿,并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給寶寶一個輔助力,這樣再加上寶寶自己的力量就能輕松的扭過去了,這時寶寶的肩也會隨之轉(zhuǎn)動一周,變?yōu)楦┡P。因為之前訓練了寶寶雙臂的力量,所以這樣的練習寶寶并不覺得吃力。這樣的練習每天早晚各一次,經(jīng)過半個月后,寶寶基本上就能勉強獨自翻身了。
引導寶寶獨自翻身
成媽媽說為了能讓寶寶自己順利的翻身,她會先讓寶寶躺在床上,并且在身后叫寶寶的名字,或者用發(fā)生的玩具吸引寶寶,寶寶聽到聲音后就會四處尋找聲源,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寶寶的身體轉(zhuǎn)變?yōu)檠雠P姿了。
誘導寶寶完成整個翻身的動作
程媽媽說,當寶寶仰臥位時,他為了能抓住放在床上的玩具,自己就會使勁翻,這時程媽媽故意把玩具拿的遠一些,這樣訓練多次后,寶寶就能很自然的翻成俯臥姿了。
編者點評:這一系列的動作寶寶都熟悉之后,剩下的就需要讓寶寶獨自完成整套的翻身動作了。如果寶寶做起來比較吃力,媽媽可以適時的幫助寶寶一下,整個過程需要媽媽要有耐心,幫助寶寶學會翻身。
寶寶學會翻身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僅僅是在運動方面,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也有一定的擴展作用。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給予引導和幫助,更加需要家長的耐心。
早期教育:訓練寶寶的抓握動作
整理了早期教育:訓練寶寶的抓握動作,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寶寶從一出生,我們就非常喜歡的去摸他們的小手,有時也會握著他的小手跟他打招呼,小寶寶也非常喜歡用手去抓握一些東西 ,手是我們應用最多的器官,而手的這些動作發(fā)展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過程與訓練才可以達到。
小寶寶的手上動作的發(fā)展是一步步來的,三個時會有無意識的觸摸動作,五個月會進行有意識的抓握,六個月以后手上的動作就相當?shù)亩嗔?,會用雙手進行抓握東西,逐漸發(fā)展到熟練。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寶寶的手上動作,是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動慢慢發(fā)展為成熟階段的指尖活動。而這一過程是要經(jīng)過以下11個階段來完成的:
1、握拳
對于剛出生的小孩來說,他們的手都是握拳的,當把頭轉(zhuǎn)對手時,并把手放到嘴里,這除了是手眼的協(xié)調(diào)萌芽,也是精細動作的開始。
2、看手
3個月時,嬰兒仰臥時能在胸前看手、吃手。
3、伸手夠
約4個月大時,在嬰兒面前放塊紅色積木,他還有些夠不著。
4、碰觸
在5個月初,嬰兒能碰觸到紅色積木,但不能抓握。
5、手臂圈
被稱為“原始抓握”,發(fā)生在5個月末。嬰兒用手臂圈住立方體,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在胸部的支撐幫助下使立方體離開支持表面。這一動作,手指的動作并不占主導,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抓握。
6、仿抓握
約6個月大時,嬰兒會有手指彎曲的“包住”立方體的動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抓握。
7、抓握
到7個月大時,動作形式雖然與第四階段相似。但此時嬰兒手指已經(jīng)可以克服重力作用把立方體拿起,并且拇指與其他四指可以保持平行,抓握起立方體。
8、對指
此時,寶寶拇指與其它四指可以相對的把物體抓握住,對指運動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
9、手指間的協(xié)調(diào)
到8個月大時。嬰兒的拇指與食指、中指已經(jīng)可以達到一個水平面了,并用三指力量把立方體拿起。
10、手指對捏
到8~9個月大時。拇指與食指已經(jīng)可以相對起來抓握立方體了。
11、手指更靈活
到了13個月左右時,嬰兒已經(jīng)可以用指尖抓起立方體。
所以手上動作,是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在不斷的訓練下,寶寶的手才會達到一個靈活運動起來。
早期教育:把握1歲寶寶訓練重點
整理了關(guān)于早期教育:把握1歲寶寶訓練重點,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歲的寶寶已經(jīng)可以獨立站起和學習行走,對自然界的一切事業(yè)也感到很好奇,智力及身體的發(fā)育都進入一個較快速的階段,在這段時期里,如果父母能把握好變訓練寶寶的方法,就能為寶寶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本,那么在日常照料寶寶的過程中,媽媽們需要重點訓練寶寶什么呢?對于寶寶的這些吃、喝、拉、撒及日常的一些行為可能有些媽媽認為教育起來很簡單,但講究方法和重點,對寶寶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
訓練重點1
這時期的寶寶求知欲強,對外界的任何事業(yè)都感到非常好奇,看到什么東西都喜歡用小手去摸一摸,一碰一碰,這是一種求知的表現(xiàn),也是1歲寶寶智能發(fā)育的特征。媽媽們少做做出限制寶寶言行的舉動,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媽媽們只要做好正確引導孩子的工作,確保寶寶想觸碰的東西安全就可以了。
訓練重點2
引導寶寶正確說話,發(fā)音要正確,很多媽媽都會犯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喜歡教寶寶說雙字,比如教寶寶說:“雞蛋”這個詞時,就要說蛋蛋,雞蛋二字,為以后寶寶的語言發(fā)育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這時期也是寶寶認識周圍事業(yè)的是最好的機會,耐心教導寶寶這個物品“叫什么”,那個物品名稱是什么?小孩子“小兒語”,用標準的說法指導孩子的行為,用正確的語言和寶寶說話。
訓練重點3
多用語言和寶寶交流。1歲的寶寶在語言發(fā)育方面差異較大,不同的寶寶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這個時期的訓練重點就是平時和寶寶相處過程中,特別是媽媽,多和寶寶說話,多給他提出問題,刺激寶寶的大腦,可以促進語言功能能的發(fā)育。 對于說話較晚的寶寶,媽媽也不要著急,有些孩子發(fā)語言方面發(fā)育比較晚,只要寶寶多引導,寶寶自然而然的喜歡說話,慢慢學會說話。
1歲的寶寶還沒有安全意識,對于一些危險的東西還沒有分辨能力,但喜歡觸碰,所以這時寶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做安全方面的引導,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一些基礎(chǔ)知識,又能滿足其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