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為什么我一定要聽話 ?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寒假孩子六七歲是自主意識增強的時期,一方面,孩子入學使他的生活圈子擴大了,外部信息也加大了,孩子不再把父母當做權威,而是把老師當作了權威。這一時期的孩子信奉老師的話,而輕視父母的話,他們會把老師的話當做圣旨,甚至經常用老師的話來搪塞父母。由于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大大增強了,所以這時候的家長會感到孩子的理由很多,喜歡以種種理由拒絕父母,還經常強詞奪理。許多孩子會質問父母“為什么我一定要聽話?”實際上他們在向父母的權威挑戰(zhàn),是自主意識增強的體現。
另一方面,父母習慣了自己說了算,在孩子面前說一不二,長期忽視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更不知道留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過多的壓制與限制,使得孩子無法心悅誠服。兩種矛盾一結合,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了。
周末家庭聚餐,在午飯時。
媽媽:“好孩子聽話,先吃飯,吃完再看電視。”
孩子說:“我想先看電視再吃飯?!?/p>
媽媽:“先吃飯再看電視,聽話?!?/p>
孩子:“好媽媽,等吃完飯動畫片就演完了?!?/p>
媽媽:“那也不行,必須先吃飯。從小要養(yǎng)成好習慣,好孩子聽話。”
孩子:“聽話聽話,為啥我一定得聽你的話呢?”
媽媽:“因為我是媽媽?!?/p>
孩子:“是誰規(guī)定的孩子一定要聽媽媽的話?”yJS21.CoM
媽媽:“......”
媽媽的苦衷:
孩子,聽到你說“為什么我一定要聽話!”,媽媽心里很不是滋味。媽媽知道你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你很氣憤??墒菋寢尣皇悄阆氲哪菢?,什么都想讓你聽我的話。其實,媽媽沒有你想的那么專橫,媽媽就是想讓你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還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時候不去做。就像今天,你聽媽媽的話,復習完功課再下去玩,你會玩得很痛快,這個道理,媽媽已經給你講過了,你為什么偏不聽呢?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辈宦犜挼暮⒆訒吆芏鄰澛?。媽媽是過來人,媽媽有許多人生的經驗可以無私地傳授給你,媽媽希望你少走彎路,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孩子,媽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你還小,好多事情還不懂,你需要虛心聽媽媽的話,如果你現在不聽話,不好好學習,長大會后悔的。孩子,你能理解媽媽的苦心嗎?
其實,我知道孩子不會真正理解我此時的心情。我現在很擔心,擔心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逆反了。如果孩子真的這樣,那可就壞了。最近一段時間,有許多事情已經暴露出這樣的苗頭了。我們有時甚至不敢再堅持原則了,是擔心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如果他真的不愿聽我們的話了,那可就麻煩了。然而,我們聽之任之,也不是個辦法,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呢?
建議支招
換個角度想孩子出現的問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假如愛迪生聽話,那么我們今天的生活會怎樣?假如伽利略聽話,假如哥白尼聽話......假如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聽話......也許這一切無法無法再做假設,可人類的歷史進步是離不開無數人的不聽話的。
冷處理,巧限制。
強制休息片刻。對于過于興奮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關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的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轉移注意力。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放在房間的門上設一只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的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子的表現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意識。不聽話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制定計劃或列表,白紙黑字記錄等,久而久之,他會學會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多溝通拉近距離。做一個真心了解孩子的父母吧。不論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歡就斷然加以拒絕,要多和他們商量,想辦法,問問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發(fā)現父母把她當朋友看,他就會拉近與父母的距離。因此,下面的話要經常說:
孩子,你想怎么做呢?(讓孩子學會選擇,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
你的意見媽媽能接受,但你能聽聽媽媽的意見嗎?(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這樣做對你來說沒什么,但我是不敢這樣做的別人會批評媽媽。(讓孩子明白,孩子是有某些特權的,孩子與成人是不同的)
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讓孩子尊重自己,享受受尊重的權利)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寶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你的小家伙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什么高級玩具或是漂亮衣服,他要的是——快樂、歡笑和足夠的愛。試試下面的這些方法,它們會讓你的寶寶真真切切感受到來自媽媽的疼愛。
1、妙趣橫生的步法
播放一些經典音樂,抱著寶寶輕柔地舞蹈,漸漸哄他入睡。如果寶寶玩興正濃,你可以選擇播放一些節(jié)奏比較明快的音樂,只要是你喜歡的就行,然后帶著寶寶在房間里翩翩起舞。
2、一有機會就給寶寶大聲朗讀
盡管寶寶還不明白你說的話,但是他喜歡聽到你的聲音。可以選擇不會被撕壞的書,一邊念給寶寶聽,一邊讓他感受書的特殊質地。朗讀的內容最好有明顯的節(jié)律,這樣能夠引起寶寶的興趣。
3、帶著寶寶去“探險”
寵物店是個不錯的選擇。你可以讓寶寶沖著小狗招手,看看海龜游泳。那些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的小鳥和魚都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在籠子里不懈奔跑的倉鼠也是一個可愛的家伙。
4、和寶寶親密接觸
你也許聽說過和新生兒肌膚親密地貼在一起能夠加強你們之間的聯系。當你和寶寶二人獨處的時候,可以經常做做這種活動。爸爸也可以在寶寶洗澡前后摟著脫光了的寶寶跳跳舞,這可是一種樂趣無窮的享受。
5、足底按摩
把無嗅無味的嬰兒潤膚油倒在掌心里,溫熱之后擦在寶寶的腳后跟上,你的每根手指輪流從寶寶的腳后跟滑向他的腳指頭。接著,輕捏寶寶的每個腳指頭,然后用你的手指在他的腳指頭下面輕輕揉搓。下一步,踝部運動。輕輕地抓住寶寶的小腳丫轉圈,或是左右擺動。最后,用你的手指揉搓寶寶足部的圓形部位及它們的頂部。
6、擺腿運動
即便在寶寶學習爬行之前,你也需要幫助他鍛煉腿部肌肉。讓寶寶仰面躺著,輕輕提起他的一條腿,斜置于寶寶肚子前面,再換另一條腿。把寶寶的腿拉直,輕輕擺動。最后,輕握寶寶的腿做蹬自行車的動作。
7、解決寶寶的腹脹問題
脫掉寶寶的衣服和尿布,在你的手上倒上嬰兒潤膚油。兩手交替按摩寶寶軀干的下半部。從胸腔下部開始向下按摩至腹部,再到寶寶的腿部。然后,從寶寶腹部的右下方開始順時針按摩他的肚子,至左下方止,兩手交替進行。這套動作能夠幫助寶寶排氣。
8、自己動手烹調嬰兒食品
把香蕉搗成糊狀,或是把水果或蔬菜(如蘋果、南瓜)蒸熟后煮成濃湯。把多余的湯放在冰箱里,以便日后食用。
9、讓寶寶獨享洗浴時光
如果你的小寶寶通常是和你一起洗澡的,那時不時地讓他獨自享用一下浴缸——當然,你的目光是片刻也不能離開他的??纯此绾握加性「滓约袄锩娴耐婢摺?/p>
10、偶爾縱容寶寶把周圍搞得一團糟
寶寶偶爾把身邊環(huán)境弄得亂七八糟(),甚至是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全身抹得都是菜湯也是可以允許的。他會覺得這樣非常有趣。
11、和寶寶一起大笑(盡管你可能覺得沒什么可笑的)
有時候小家伙會無緣無故地笑個不停,這時你可以和他一起樂,你們二人都會從中得到很多快樂。
12、激發(fā)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
給寶寶裹上尿不濕,不穿衣服,在廚房的地上(或是其他任何安全、平整的地方)鋪上一大張紙,準備一些無毒、可洗的顏料。教寶寶使用刷子刷顏料。即便他把大部分顏料染在了自己身上,你也不必太介意,任他自由發(fā)揮,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抹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你只需最后給他洗個澡。
13、讓換尿布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把一些顏色鮮亮的彩帶縫在一起,把它們掛在整理臺上方。當你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吹動那些彩帶
我為什么要斷奶?
我為什么要斷奶?**問我,為什么決定斷奶?
第一,孩子吃母乳已經到一周二,我覺得吃的時間夠長了。
第二,孩子有些母乳依賴。表現在,只想吃母乳,但對別的食物一點也不想嘗試。
第三,我的乳汁減少了。
事實上,斷奶我也非常猶豫。我是在猶豫中做出的草率決定。為什么猶豫?
第一,現在是毒奶粉時期,買不到安全奶。
第二,斷奶后我得重新探索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這樣很勞累。
**還問:我該不該斷奶?
我的回答:完全不必要!你的孩子才四個月大你就斷奶,我認為,不管是孩子還是你個人,都完全沒做好這個準備??墒遣粩嗄蹋趺崔k?
首先,我覺得你的情緒非常非常焦慮。但焦慮的情緒對哺乳媽媽而言非常糟糕,越是焦慮,奶會越少。你需要好好休息一番,而不要每天關注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
其次,調整你的飲食。
再次,多給孩子吸。
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fā)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yè)了。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于孝順,她說你只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臟,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想到鞋子這么難洗。后來,她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鞋弄得很臟了。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父母們也不要往這個方面去想,讓孩子做家務,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可以鍛煉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煉到大肌肉。2、讓孩子練習分類歸納。分類和收納的意識,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類歸納才能理清,學習知識也要分類歸納才能融會貫通。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分類歸納的好習慣,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能讓他一生受益。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yǎng)出家庭責任感。孩子會更愛家,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從中獲得自信。5、培養(yǎng)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寶寶為什么哭?
寶寶的哭聲你聽懂了嗎?
嬰兒的啼哭除了代表著眼淚、聲音、情緒等等,難道還有其他的含意嗎?如果有一種寶貝哭聲轉換器,你會需要嗎?讓它做自己寶貝的特殊翻譯,能夠從他們的哭聲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們把新生兒的每一次哭聲都精確記錄和計算的話,他們每天大約要哭3個小時。吃驚嗎?你是否想過你的寶貝會哭這么久?他們當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時間用完的,他們每一次的哭聲也不是在訴說著同一件事,如果你聽不懂也沒關系,畢竟這種語言太難了,你需要花些時間來學習。
1.“我餓了,快開飯吧!”
在出生后的頭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兒的哭是因為饑餓,而且大部分新媽媽聽到寶貝哭聲的第一反應也是趕緊喂奶。只要含上乳頭或奶嘴,小家伙馬上就安靜下來,露出急不可待的樣子。
餓哭的典型“聲音效果”是,低音調,有節(jié)奏,而且重復著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聲,然后有個停頓,再短哭一聲,再停頓,就像在說“餓——餓——”一樣,直到被媽媽抱起來喂奶,哭聲才停止。
如果此時嬰兒同時張開嘴向四周尋覓,一旦有人抱他,馬上把嘴扎到懷里,直奔主題,這也可以幫助判斷寶貝是否因饑餓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讓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嬰兒大多數時間的本能反應,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撫,他們很快就能睡著。勞累(真不知道他們怎么會勞累)的寶貝會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沒有發(fā)現他的這些暗示,還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寶貝大發(fā)脾氣在所難免,誰讓你不識實務呢。
因為疲勞而發(fā)出的哭聲很難讓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覺,因為這種哭聲一般很強烈,而且像花腔一樣還帶著顫抖和跳躍,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趕緊讓周圍安靜下來,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讓他盡快入睡。
寶貝越疲勞,他就越不容易安靜下來,抗議的哭聲也就越強烈。所以,照顧寶寶時,要全神貫注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旦發(fā)現他想睡覺的信號,就別再逗他開心了,否則只能好心辦錯事。
3.“我就想讓你抱著我!”
難道寶貝大哭只是想讓你抱著他?太有可能了,這是那些比較“磨人”的寶寶的慣用手段。正哭得熱鬧的寶寶剛被抱起來就停止了哭泣,像音響開關一樣有效,那就說明他或許需要皮膚與皮膚的接近。畢竟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里,寶貝一直在一個溫暖狹小的空間里生活,也許他還在懷念媽媽子宮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適應還要慢慢來。
有一些嬰兒需要比其他寶寶更多地被抱著,也許你會覺得很累,但換個角度想,你還得到了比其他母親更多的與寶貝親近的機會呢。在寶寶3個月以內,你也不必擔心這樣做會寵壞他,他只不過是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聽到熟悉的心跳聲,聞到媽媽的味道,這太正常了。
但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較纏人的寶貝,也會在要求被抱的次數和頻率上有所改變,也許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卻是想讓你放下他。很多嬰兒哭是因為他想改變現狀,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靜下來,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說明你做對了。
4.“真難受,快給我換尿布吧!”
嬰兒對臟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個體差異性的,有的寶寶會在第一時間讓你知道出狀況了,他需要“場地清潔服務”,也有的寶寶對這些小小的不適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紅不腫不癢不痛,你稍微晚點換尿布沒什么關系,要知道,很多情況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寶寶,照顧不周會讓父母有一種負疚感,這比寶寶的臟尿布還讓人不舒服。無論如何,這種需求很容易發(fā)現和滿足,只要打開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模仿你 聽聽寶貝怎么“說”?
“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媽媽說說話!”
妞妞很喜興,雖然只有兩個多月大,可你逗逗她、沖她笑,她也對著你笑。
一天,姥爺抱著妞妞,繪聲繪色地對她說“啊——”,她就一臉喜氣地回答“哈——”祖孫兩人如此“對話”長達12次之多。姥爺高興得逢人便夸贊妞妞的“壯舉”。
妞妞的行為是對姥爺的模仿,只不過她還不具備說話的能力,發(fā)出的聲音不夠準確,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對這個世界已經很感興趣了。
模仿你 聽聽寶貝怎么“說”?
核心提示1 我也想交流
“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媽媽說說話!比如,媽媽在我眼前晃動奶瓶并張開嘴,我照著媽媽的樣子也張開嘴,立刻就能看到她的笑臉。所以,在爸爸媽媽吐舌頭、做出親吻的口型或拿著撥浪鼓搖晃的時候,我也學著‘照方抓藥?!?/p>
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偶像,絕對信任、愛你沒商量。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當你把寶寶擁在懷里,他同時也緊緊地抱著你,實際上是通過模仿傳遞他對你的愛,就像你愛他一樣。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和寶寶的交流實現了,彼此都獲得情感的滿足。
核心提示2 我和爸爸媽媽一樣能干
“每次看到爸爸媽媽拿起一件東西又放下,我別提有多羨慕了!幸好,我6個月大以后也能抓起響聲玩具、攥緊,再松手扔掉,一次又一次,真是有意思。我還能趁姥姥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來捏,用手使勁一攥就流出好多水;或者學著爸爸的樣子把塑料紙揉搓成一團,聽聽我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響聲;到我15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像模像樣地學著媽媽的樣子梳頭了,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瞧,我能和爸爸媽媽一樣能干了!”
專家研究發(fā)現,6~9個月的寶寶理解他人行為的能力有了比較大的發(fā)展,而且有了“行為導致結果”的意識,雖然還不清楚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但他們已經開始把事物與目的結合起來。此時,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并帶給寶寶一個個重大的發(fā)現:哦,原來生活是這個樣子的!孩子是從模仿中學習各種技能和語言的,他們最先獲得知識、認識世界、逐漸產生自我意識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
核心提示3 我不是孤孤單單的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和別人相像,別人又是怎么和我相像。于是我喜歡把自己和其他人做對比,模仿他們的所作所為。比如:把媽媽的圍巾纏在自己的脖子上、再挎上個小挎包;或者拿起遙控器當手機,學著爸爸的樣子打電話。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和爸爸媽媽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因為我不愿意自己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孩子非??释约耗軌蛳袼鶒鄣娜四菢樱谶@種愿望的驅動下,1歲半以上的寶寶不僅模仿親人,還模仿身邊的小朋友、電視中的人物,只要他們喜歡,就會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而去“迎合”他人。
核心提示4 我知道了媽媽的心情
“我不高興的時候媽媽沖著我笑,我的不愉快一下子就被趕跑了。媽媽的表情真是豐富呀:她快活我跟著快活、她驚訝我跟著驚訝、她緊張我也害怕、她生氣的時候我的心里也不痛快……一句話:模仿,能讓我感受到媽媽的心情?!?/p>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寶寶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時,其大腦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原使能他推己及人,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說,通過對身邊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
少兒英語學習為什么一定要用外教
少兒英語學習為什么一定要用外教?
英文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最關鍵的階段是青少年階段。一個人一生的外語能力取決于這個階段的學習和培訓質量。母語口音的形成就是在這個階段,國際上普遍認為的人最后形成母語能力的年齡是12-14歲。一旦錯過,再大的努力也很難把一門外語說的和母語一樣。
所以一定要抓住人類3-12歲無痛自然掌握語言能力的黃金窗口,為孩子們未來成為完全雙語人才打下最堅實的基礎。讓您的孩子在十歲之前就已經取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功,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占盡優(yōu)勢。
在3-12歲這個人類掌握語言的超凡時期,家長一定要選擇外教教授自己的孩子們。這個階段真是太珍貴了,孩子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完全可以用神奇二字來表述,這個階段不需要植入語法,句型等那些成人學習英語的痛點。孩子們就依靠與外教長時間在一起的交流與互動就完全能夠把英語的精髓輕松掌握,養(yǎng)成英語母語思維方式。孩子對語音,語調特有的敏感度更會使他們說的英語與母語毫無差別。但上天賜予孩子們的這種天賦窗口非常短暫,每天都在關閉之中,一旦錯過這個窗口,就是永遠,既是永別。
外國老師的性格較活躍,老師跟學生的關系平和,學生很容易接近老師。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外教都是來自國外的,和他們交流學習能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這更利于培養(yǎng)英語的思維模式,避免中式英語的尷尬。特別是有些即將出國或者打算出國的,能了解當地的一些注意事項,幫助你快速融入當地的生活。
3-12歲這個階段的英語學習同樣重要的是要不就選擇外教教學,要不就先別學。因為孩子們對語言的超強天賦同時也是把雙刃劍,他們一旦學成中式英語口音和中式英語的思維模式,要再想改可就比當時學的時候要困難數倍了,完全有可能一口不標準,令人側目的英語發(fā)音會伴隨他們一生。
中教老師確實有非常不錯的,但鳳毛麟角,非常的少,尤其是教授少兒英語的中教老師們,不客氣的講,就算新東方等大機構里,少兒老師們的水平和發(fā)音都會令業(yè)內人士側目。而且還有一點,就算你極其的走運遇到一位口音完全沒有問題的中教,中教們在組織語言時的中式思維模式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是無能為力的硬傷。中教老師們有自己的閃光點,多數語法知識扎實,在應對各類考試考級的任務時得心應手,應試類教育,尤其對中國國內的應試英語有需求的,一定要用中教,邏輯性強,理論支持思路清晰。但對應試類英語出現剛需要求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十幾歲以后了。
所以其實越往后學習,擁有扎實英語專業(yè)基本功的中教的作用就會越明顯,中教的真正用武之地是在需要理論基礎搭建的青少年英語學習的后期階段,而不是在完全無需英語理論基礎支撐的少兒階段。
關于孩子們的英語教育問題,家長們可以想想您的孩子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不要讓您的孩子在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由于英語缺陷而處于極端劣勢的競爭位置的時候去埋怨您?,F實中如果您有超棒的語言能力,無論您是否事業(yè)有成,都會贏得人們對你的尊敬與認可。
英語好常被人們與好的綜合素質與良好的資質掛鉤。所以培養(yǎng)孩子們出色的外語能力是父母不用付出很多就能為自己的孩子們所提供的他們未來人生中最大的禮物。能夠從很小的時候就確立了您的孩子們在他們未來處于不敗之地的位置。在人生的賽場上,請您給予您的孩子們他們應該擁有的機會!
媽媽,你為什么要拋棄我?
孩子3歲了,應該上幼兒園了。雖然很多家長們會有些舍不得,但大多數會堅持為孩子選擇大眾的成長方式。我們兒童繪畫心理樂園中有個小會員,在應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上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學生們孤立,孤獨無助的他,在學校常常一言不發(fā),跑回家中又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尤其擅長繪畫,她的畫都是在講故事!但在幼升小時,學校一度懷疑孩子有自閉癥,進而很難入校就讀,無奈之下,只能作為編外生來上學。
孩子在上了幾次繪畫心理課之后,自我表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次她竟主動的問媽媽:“我3歲的時候那么小,你為什么非讓我上幼兒園?我哭得那么厲害,你為什么不管我,任由老師把我拽進去?!”“媽媽你為什么拋棄我?”,面對這一連串的發(fā)自內心的疑問,任何一位媽媽都會為之心碎吧!
上幼兒園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上學就意味著要和媽媽分開,就意味著要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是踏入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面對未知的環(huán)境與事件,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卻不在身邊,肯定是媽媽不要我了!哭鬧、不去上學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甚至會通過軀體化的反應,比如生病這樣的方式作為對抗方法。
對于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孩子會怎樣?
我們知道上幼兒園是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因此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會厭煩、會無奈甚至憤怒,同時,有些家長更愿意將這個煩人的小孩交給老師,讓老師去解決他,自己稍做安撫,就趕緊抽身離去。接下來,就是孩子最痛苦的時候了,他一方面要應對周圍陌生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處理自己被拋棄的焦慮。長期不被關注后,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收到嚴重打擊,他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敏感多疑,他無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只會自己跟自己玩,有些可能會特別粘膩大人。無論哪一種,長大后的他們都是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的,當自己為人父母之后,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如果孩子是個特別不愿意上學的寶貝,我們需要的是有耐心,接納孩子的狀態(tài),理解他內心的苦楚,不厭其煩的向孩子證明我們是愛他的,每次上學的時候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做到了就給予精神鼓勵,幫助他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熟悉小伙伴,讓他知道幼兒園是安全地帶,可以自由玩耍。無論他的反抗持續(xù)多久,我們都要去理解他,如果你不接納他的狀態(tài),對他不耐煩,他就會認為媽媽拋棄了他,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跟孩子交流并不難,孩子只是想要確認媽媽愛我、媽媽永遠不會拋棄我,只要我們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他就會快快樂樂的去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