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餐后活動的方案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當您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時,問孩子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經(jīng)做過調(diào)查,將中外父母的問話進行了對比:在中國,父母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時說的第一句話通常是:
1.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
2.你們今天學什么了?
3.有人欺負你嗎?
4.今天老師布置作業(yè)了嗎?
國外父母問孩子的那一句話通常是:
1.今天你快樂嗎?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嗎?
3.你有什么作品嗎?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興嗎?
不同的問話體現(xiàn)了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中國的父母比較多地關(guān)注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而國外的父母則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與伙伴交往上。前者的關(guān)心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可能會讓孩子自己對生活和學習過程有更多的關(guān)注,而忽視了情緒情感的變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話,更容易讓孩子有傾談的欲望,有表達的意愿,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為有所感觸,并且會對今后的幼兒園生活產(chǎn)生向往。
專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時,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也是開發(fā)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開發(fā)孩子的思維,給孩子的表達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譬如: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么?為什么它是最快樂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戲?
你聽見了/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n4507.cn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么優(yōu)點?
像這樣的問題,提問內(nèi)容具體,孩子知道從何而答。如果家長每天一出園第一句話就問:“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維最興奮的階段,他不會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給您一個簡單的回答,比如面條,因為面條是孩子最易記住的詞匯。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領(lǐng)到園里的食譜園地,按照食譜問一問孩子,孩子就會把思路理清,認真告訴您。這樣您不僅能了解孩子飲食情況,還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講述欲望。孩子講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這樣的問話,還能激發(fā)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附帶上他自己的見解,這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
父母在提問時,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提問時最好使用開放性的語言,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的語言。因為,封閉性的提問容易造成孩子思維的惰性,而問“為什么”,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助于開闊孩子的思維,而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也會得以發(fā)展。同時,這樣的提問還能練就孩子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的本領(lǐng)。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后
昨天放學時間快到了,孩子們排著隊走到教室門口,“老師,菥菥手里拿著橡皮泥!”辰辰突然大喊?!拜据?,這個橡皮泥你從哪里拿的?”我用正常的語氣問他?!熬褪菑哪莻€罐子里拿的!”菥菥一邊說,一邊指著美工區(qū)?!澳愫芟矚g這個橡皮泥是嗎?”見他點點頭,我接著說:“這橡皮泥是幼兒園的,你不能把它帶回家,如果你喜歡的話,明天來幼兒園可以繼續(xù)玩,好嗎?”“好的?!陛据军c點頭,把橡皮泥還給了我。“張老師,昨天他還把幼兒園的陀螺帶回去了呢!”浩浩又報告。
因為放學時間到了,我沒有繼續(xù)追著這個問題,待小朋友們都走了之后,我給菥菥的媽媽打了電話,告訴她這件事,菥菥媽媽真的在家里找到了兩個小陀螺,她很生氣,但是我提醒她,作為家長,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訓斥孩子,要溫和地與孩子進行三個步驟的溝通:第一步——了解事實;第二步——澄清認知;第三步——引導解決。第二天,菥菥就把陀螺帶回來了,還說以后要在幼兒園玩這些玩具。
這件事情從表面看來,孩子似乎做了件很不應該甚至很不“道德”的事情,怎么能把幼兒園公家的東西拿回自己家呢?事實上,小班孩子也就是通常3-4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quán)”還沒有那么清晰的概念,還不太能分得清你的我的幼兒園的。對孩子而言,一樣東西只有喜歡喝不喜歡這兩種感受,喜歡就要擁有,不喜歡就不予理會,這是很正常的幼兒邏輯。所以,孩子很可能只是因為喜歡好玩而順手把東西拿回了家,過后就忘了,不要擔心孩子真有什么“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教會孩子慢慢去理解和分清物品的所有權(quán),讓他明白這個玩具是幼兒園的,是小朋友一起玩的,不是我們家的,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如果確實喜歡想要借回家玩幾天,必須要向幼兒園老師說明并經(jīng)過同意。
幼兒園教育隨筆:《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幼兒離園前,我組織幼兒看動畫片。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看的動畫片孩子們卻不喜歡看,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看動畫片,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批評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他們旁邊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電視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電視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fā)玩起了游戲。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電視機機聲音很輕,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游戲吧?!蔽谊P(guān)掉電視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戲。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和調(diào)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從家里帶來圖書
葉檸來到圖書區(qū)很興奮地拿起圖書《不方便》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一會兒,她開始皺眉頭,然后拿著書去找吳予凱,說:“吳予凱這本書是你帶來的,能給我講一講嗎?我看不懂。”吳予凱馬上收起自己的玩具,來到圖書區(qū)非常樂意地給葉檸一頁一頁的講起來,兩個邊頭緊挨在一起,邊看邊交流著:“他的腳怎么啦?”“小猴子呢?他的腿也受傷了!”“葉檸你如果要看書可以問我借!”整個活動區(qū)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還有很多孩子也去看吳予凱帶來的書,他們看不懂的會進行交流或咨詢吳予凱。
分析與措施:
吳予凱從家里帶來的圖書,他的爸爸媽媽已經(jīng)給他講了很多遍,而他本身也很喜歡看書,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而他也很喜歡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的孩子及全班小朋友都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1、教師還應有重點的選擇圖書為孩子講述使孩子了解圖書內(nèi)容。
2、鼓勵帶來書的孩子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孩子講述。
3、與家長溝通配合鼓勵、堅持將這種好的方法。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之后
今天,我們班里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金濤和鵬濤的家雖離的很近,兩家的家長卻因為孩子在一起時經(jīng)常打鬧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時盡量讓他們離的遠一些,怕因為孩子吵架而惹來家長的抱怨。
沒想到兩人卻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孩子們來園后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會兒,卻傳來了鵬濤的哭聲,他一邊哭著一邊向我告狀:“金濤抓我了?!蔽乙豢?,在鵬濤的手腕和脖子上有兩個清晰的、完整的牙印。當我轉(zhuǎn)過頭去看金濤時,他正嘟著嘴一副我沒有錯的樣子,頓時火氣騰地就上來了,但看到他倔強的小臉,我才想到不能光憑鵬濤的一面之詞就定他的罪。于是,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開始了解事情的始末。這時我才明白,是鵬濤錯在先,搶了金濤的玩具。于是,就發(fā)生了剛才的一幕。
幼兒在一起游戲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時,難免會發(fā)生一些跌傷、碰上、劃傷之類的事故。一個班往往只有一兩位老師,一兩雙眼睛要去盯三十幾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興致勃勃、滿頭大汗的幼兒,誰也不能保證絕對不發(fā)生一丁點兒外傷事故。家長乍見到孩子“受傷”了,一定要穩(wěn)定住情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高聲驚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驚恐的心理。這時應做的是仔細檢查傷處,搞清楚受傷是由于孩子太頑皮呢還是在游戲中有推搡現(xiàn)象等,并趁機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不要一味責怪老師不當心,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愛護的,孩子受傷,老師心里更著急。
作為教師,孩子在你當班時受傷,一定要做好放學時的家長解釋工作,在何處,什么情況下受傷,受傷情況怎樣,如何處理的,都要詳細告訴家長,必要時還要做自我檢討,態(tài)度要誠懇。另外,要盡量杜絕幼兒園中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兒安安全全來園,高高興興回家。
教育隨筆:保衛(wèi)地球家園,必須從孩子抓起
地球,它是我們?nèi)祟愘囈陨娴募覉@,也是我們生命的搖籃,保護好地球,是人類造福千萬子孫后代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環(huán)境保護日益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話題。生態(tài)教育作為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從幼兒園的孩子抓起。所以,在幼兒園進行生態(tài)教育是必然的,當然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因為方法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孩子接受教育效果的好壞,所以,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對幼兒加強生態(tài)教育的:
1.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生態(tài)
說起生態(tài)教育,比較符合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就是將生態(tài)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這樣的方式才能被孩子們所接受。而我們可以把生態(tài)教育作為一個教育主題,再向各個領(lǐng)域進行滲透,通過活動的引導,我們就會將豐富多彩的生態(tài)教育內(nèi)容滲透到各種教學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去。如:我們在中班開展了“我們是生態(tài)小衛(wèi)士”的主題活動,通過為幼兒園制作各種生態(tài)標記,如:禁止吸煙標記、垃圾入箱標記、不摘采花草樹葉等等。以提醒其他人來注意自己的行為,爭做生態(tài)人。我們還在幼兒園門口放置了一個分類垃圾箱,讓幼兒在平時投放垃圾的時候進行識別垃圾的種類,如: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等。通過利用廢舊材料等讓幼兒進行美工制作活動,使幼兒學會變廢為寶的經(jīng)驗,也能廢物有重新的認識。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不亂扔垃圾,知道保護環(huán)境必須從自身做起,從自身感受中獲得相應的生態(tài)知識。
2.與家庭攜手共話生態(tài)。
我認為,幼兒園的任何活動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當然幼兒園的環(huán)境教育也應該爭取與家庭教育相聯(lián)系。幼兒園開展環(huán)境保護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為了讓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生態(tài)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長配合我們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態(tài)習慣,我們就利用幼兒園的家長學校向各位家長分發(fā)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學習資料,如:《關(guān)于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有關(guān)于《生活中隨手可做的生態(tài)小事》等,讓他們從身邊的細小行為做起,在生活中充分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共同形成生態(tài)意識。還在每年植樹節(jié),我們在幼兒園舉行“我和苗苗共成長”親子植樹活動,這給家長提供了良好的給孩子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機會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生態(tài)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還鼓勵家長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一方面讓幼兒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吸取豐富的生態(tài)知識;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環(huán)境污染狀況,感受重視生態(tài)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增強孩子的生態(tài)意識。
因為我們覺得,生態(tài)教育,不僅僅是我們教師和幼兒的事情,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事情。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只要你稍加留意自己的行為,肯定會給大自然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讓孩子從小受到幼兒文學的熏陶
-->
讓孩子從小受到幼兒文學的熏陶
幼兒的健康成長,不是靠說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因此,在整個幼兒期,幼兒文學對于幼兒心靈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智能的開發(fā)與啟迪,具有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幼兒文學作品常常是代代相傳、膾炙人口。如我國傳統(tǒng)兒歌《排排隊吃果果》,童話故事《狼外婆》、《拔蘿卜》等,其深遠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一、幼兒文學作品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1、幼兒文學作品大都是作家根據(jù)幼兒心理特點,專門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有濃郁的情意,能夠打動孩子們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夠引孩子們發(fā)笑,給他們以歡悅和快樂。
如,一直受到幼兒歡迎的童話故事《蘿卜回家》,情節(jié)簡單,卻扣人心弦:小白兔在寒冷的雪天里找到了兩個蘿卜。他要和好朋友一起吃,但小猴不在家。他自己吃了個小蘿卜,把大蘿卜放在小猴家桌子上;小猴又把蘿卜放在小鹿家窗臺上;小鹿把蘿卜放在小熊家門口;小熊又把蘿卜放在已經(jīng)吃飽、睡得正甜的小兔家中。一個大蘿卜,在幾個好朋友的手里轉(zhuǎn)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小白兔家中。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小朋友聽了,常常會使他們一生都難以忘卻,由此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感染力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我們常常要教給幼兒一些知識性的幼兒文學,即把知識變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變成瑯瑯上口的詩句。幼兒愿意聽,愿意念,懂得快,記得牢。如知識童話《三顆星星》,是向幼兒講解馬路上紅燈、綠燈、黃燈這三種交通信號的功能。但作者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運用豐富的童話幻想構(gòu)成優(yōu)美的童話境界:天上有一顆紅星星。紅星星摔了一跤,掉在馬路邊的一棵樹上,小汽車看見紅星星,停住了,說這是紅燈,等綠燈亮了才能開。紅星星急忙叫綠星星來幫忙。綠星星得知后急忙往下跑,黃星星也跟著??墒牵G星星、黃星星、紅星星都睜著眼,都亮著,小汽車還是不能開。只有他們輪流眨眼睛,小汽車才能該開時開,該停時停。小朋友聽這個故事時,會立即沉浸到有趣的情節(jié)中去,而且會記住三個好朋友之間的友愛和合作。有趣的童話幻想,既是一種大膽的想象,又有科學的依據(jù),能使幼兒學會思考,學會自由地想象,而想象力正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
2、因為幼兒不識字或識字極少,幼兒文學大都是以圖畫為主的“畫書”。這些“畫書”,無論畫家用怎樣的筆法、筆調(diào)來畫,都會帶給幼兒永難忘懷的視覺靈感。一方面,鮮艷、生動的色彩可以使幼兒在認識事物、認識生活的同時分辨著色、分辨光度;另一方面,用美麗的圖畫來表現(xiàn)故事,與幼兒的心情最相適合。這不僅因為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的,看一頁圖畫就能大體看懂故事的內(nèi)容;而且,連續(xù)的畫頁中表現(xiàn)了事情的變化而顯得有實感、有動態(tài);由于注重了細節(jié)的刻畫而散發(fā)出清新的生活氣息,渲染了一種特定的情感氛圍。因而“畫書”就會給幼兒以一種鮮活感。它與幼兒心聲相適應,具有與幼兒“對話”的力量。如《小蝌蚪找媽媽》,不僅逼真地再現(xiàn)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全過程,而且也使幼兒認識了生活在水里的許多生物。書中,一幅幅生動的圖畫,由非常容易和幼兒溝通的擬人化的表情和動作,將幼兒帶入文字的境界,并使他們充分地發(fā)揮看書的想象,起到一種心領(lǐng)神會、極為自然的溝通作用。于是,書里的科學知識的灌輸,就在幼兒饒有興趣的閱讀中得以完成。
也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的電視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也越來越深入到幼兒的生活中。貓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鴨、黑貓警長等都會令幼兒欣喜不已。幼兒電視文學的發(fā)展,是否會使幼兒放棄書本了呢?回答是:不會。電視與圖書,是幼兒文學再創(chuàng)作的兩種不同的途徑。電視固然可以展現(xiàn)變化多端、具有強烈動感的畫面,但圖書卻可以為幼兒留下許多補充、思考、想象的空間。他們可以一遍遍地反復閱讀和體味包裹在文學形象中的種種哲理。
3、幼兒文學雖然是寫給幼兒的,它的文字卻不能為幼兒所閱讀。幼兒常常不是自己讀故事,而是聽故事。正因為這樣,幼兒文學注重結(jié)構(gòu)的單純、明朗,注重語言的簡潔、明快。
幼兒文學寓豐富、深刻的意蘊于單純、明快的表達之中,它在幼兒的語言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二、家長采用有效的方法,引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使他們成為“畫書”的主人
當前,年輕的父母是很注意為幼兒購買各種書籍及訂閱報刊的。但是,買了書,訂了報刊,并不等于幼兒已經(jīng)從幼兒文學中汲取了有益的東西。重要的是,家長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引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并使他們真正成為“畫書”的主人。
1、父母應當用正確的讀音讀圖畫書給幼兒聽。因為,正像母親的乳汁哺育了幼兒的身體一樣,父母充滿愛和激情的語言,培育著幼兒的心。當父母摸孩子的頭,跟他并排坐或促膝而坐,根據(jù)孩子的眼光和表情的變化來為孩子讀書時,語言中充滿了愛,語調(diào)中洋溢著一種真切的感受——對書的內(nèi)容的感受,對孩子心靈的感受。這樣,就使幼兒不斷地聽取飽含深情的豐富的語言,養(yǎng)成傾聽語言的習慣,培養(yǎng)了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聽講故事的廣播和錄音,決不能代替父母用充溢著愛的聲音來讀和講。
2、引導幼兒看畫面時,要啟發(fā)他們把一幅幅畫面連貫起來,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使一幅幅畫面連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要使幼兒感受到他自己讀書的快樂,而不是拿著畫書來“答題”和“應考”。對于幼兒已經(jīng)反復“讀”過的畫書,不妨請他為父母“讀”和“講”。如果親友中有比他更小的孩子,也可以請他當“老師”。
3、對于幼兒已經(jīng)熟悉并理解的小詩、小散文、小故事,可以啟發(fā)他們有表情地朗誦和背誦,使識記和理解相互促進,形成讀書和汲取的良性循環(huán)。
4、指導幼兒“讀”書要經(jīng)?;?。買了新書,來了新的報刊,都要及時“讀”。有的故事,書中只有一、兩幅插圖,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將這個故事畫出來。在他自己的臥室里,應該有一個“圖書角”,也不妨辦個“小墻報”。不過,這一切都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切勿把幼兒文學作品“改編”成父母說教的“教科書”。
總之,幼兒文學,是愛的文學,快樂的文學。它是幼兒的好朋友。
教育隨筆:讓迷途的孩子回歸心靈的家園
近幾周來,我園又陸續(xù)買入一些新的小玩具,投放到各班級里。那些玩具五顏六色,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每次區(qū)角活動時,我都讓孩子們自己把玩過的玩具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目的是讓孩子們養(yǎng)成一個遵守規(guī)則和內(nèi)在秩序的良好習慣。
可是,這幾天,我在每次分發(fā)擺放玩具時,都發(fā)現(xiàn)每組的玩具少了一個,這是怎么回事呢?我一直沒說,今天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就在教室里東找西找,可就是找不到。明明讓孩子們玩完放回原處了啊,難道......我暗暗地用審視的目光在每個孩子的臉上掃來掃去,孩子們玩耍的快樂笑容寫在臉上,我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那就怪了!這次我在孩子們玩完后,不是讓每個人送回去,而是指派了每組的一個小朋友收完后送回去。
這一招果然奏效?!袄蠋?,珂珂不交給我!”第二組的君君向我匯報。我走過去,看到珂珂有些慌亂的神情,小臉紅紅的。
我蹲下身問道:“珂珂,為什么不交玩具呢?是想在玩會,還是想自己送回去啊?”
珂珂小手交叉著扣著,不做聲?!扮骁?,我們現(xiàn)在玩玩具時間結(jié)束了,不能再玩了,待會我們還要講故事呢!老師覺得你是想自己送回去,對不對???”我故意引導道。
珂珂點點頭,無可奈何地從衣兜里掏出了玩具。那是一只會跑的梅花鹿!呵呵,我笑了:“珂珂自己送回去吧!”珂珂自己送了回去。
在戶外活動時,我把珂珂單獨叫到一處:“珂珂,這幾天,我們班的玩具少了幾個,你知道它們自己跑到哪里去了嗎?”珂珂臉紅了,有些局促不安:“不......知......道??!”“珂珂,你想啊,那些小玩具都像我們喜歡的小動物一樣,和我們都是好朋友,”我耐心地開導道:“我們現(xiàn)在找不到他們了,可能是他們“迷路”了,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啊,它們也多想回家啊。我們這兒就是它們的家,他們也很想念我們??!”
珂珂低下了頭,手不停地揉搓這衣角。我趁機又說道:“珂珂,你能幫老師把它們找回家嗎?小朋友們都很想念它們呢!那些玩具小朋友也很想念它們?。 ?/p>
“嗯,好吧,我試試,把他們找回來??墒?,老師,不要給小朋友們說是我找回來的,好嗎?”“那些小朋友都不知道呢,只有老師知道,你幫老師找回來,你就是好孩子,學期末的時候,老師會發(fā)給你小紅花!”我緊接著鼓勵道。
“好!”珂珂有些釋然了。果然,第二天,珂珂把那些“迷路”的動物玩具都“帶回了家”,悄悄地交給了我。我笑了,表揚了珂珂。
“玩具回家”的事件給我?guī)砹松钏迹簜€別幼兒經(jīng)常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我們怎么辦呢?我覺得我這次的做法就很恰當。另外,我還有以下建議:
幼兒把幼兒園的東西拿回家只是因為太喜歡某樣東西想回家接著玩而已,大多是無意行為。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保護孩子的這種不光彩的“秘密”,同時,讓孩子認識到問題,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我們還要耐心地告訴幼兒,幼兒園的東西是給所有小朋友一起玩的,它的“家”應該在幼兒園,如果私自帶回家,其他小朋友就不能玩了,引導幼兒主動把玩具帶回幼兒園。如果特別喜歡某個玩具,需要經(jīng)過老師的同意后才能拿回家玩,并要定時歸還。
另外,我們應該逐漸讓幼兒懂得,任何東西都是有“所有權(quán)”的,想要他人的東西,必須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比如,在游戲時,告訴幼兒需要借用某個東西時,可以說:“某某,你好,用一下你的彩筆,行嗎?”
最后還要和幼兒家長多溝通,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克服這個問題,讓家長適當對孩子知錯就改的行為進行鼓勵。
總之,孩子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關(guān)系到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優(yōu)良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發(fā)展,我們應該讓那些行為有些“迷途”的孩子盡快回歸心靈的家園!
從孩子說謊想起
昨天晚上,吃過晚飯,接到一位家長的來電,說她的孩子英語抄寫本沒有拿到,所以今天晚上的回家作業(yè)無法完成,問我怎么辦?我聽了她的陳訴后既氣又好笑,心想這好像不是我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事情,你能叫我怎么回答她的提問呢?于是,家長聽孩子說,老師發(fā)本子的時候,孩子不在教室,而是在外面玩。我一聽,這明明又是在說謊,因為本子是我在孩子們午自修的時候發(fā)的,每個孩子都在教室里,怎么會她的孩子不在教室呢?于是我跟孩子的家長說明,孩子沒有說實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本子沒有拿到,孩子只要說明原因就可以了,為什么非要編出一個不存在的理由,來騙家長和老師呢?這樣事情的性質(zhì)就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變化,所以我要求家長必須對孩子教育,教育她的孩子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你只要如實的說明事情來龍去脈就可以了,相信老師和家長會用正確而妥當?shù)姆椒▉硖幚硎虑榈?。家長聽了也表示贊同我的做法,但是就是放下電話怎么做,就不知道了。
其實類似的事情在上個學期在這個孩子身上就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但是在昨天又發(fā)生了,說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事情過了就讓它去好了。反過來說,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如果當這樣的事情第一次發(fā)生時就把它扼殺在搖籃中,或者狠很批評一頓,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事情的嚴重性,并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那么下次發(fā)生的幾率會大大減少。所以一切的一切,還是看我們大人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到位。
說謊,其實危害很大,就像一直說,狼來了,狼來了,最終別人不相信你了,受害的還是你自己,因為你給別人的誠信度實在是太底了,每一次人家都認為你是在說謊,在玩弄別人。
在現(xiàn)今社會,也許有些人就是靠欺騙別人而生存,但是這些的下場肯定是很狼狽的,終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或許有些人蒙混過關(guān),但是能有幾個是這樣的呢?
所以我們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學會怎樣做人?并且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其實在學習上也要努力,多學一點科學文化知識。因為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將來社會,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知識,是很難在社會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