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彩筆找到家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找朋友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教案找朋友 幼兒園說課稿找朋友近幾天來,我發(fā)現桌子上有一堆長短不一、五顏六色的彩筆??粗@些彩筆,我不禁嘆了一口氣。哦,經常提醒孩子們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可是效果甚微,沒辦法我只好在班里宣布:到前面來認領彩筆。可是彩筆不但一只未少,反而又有幾只被“拾金不昧”的孩子們送了上來。桌子上有那么多的彩筆,可為什么丟了彩筆的孩子們不去認領呢?答案很簡單: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舍得為孩子的學習花錢,對孩子們來說東西來的太容易了,丟了以后也就不再找了。長此下去,孩子們丟掉的不僅僅是彩筆,而是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想到這里,我決定上一節(jié)勤儉節(jié)約的主題教育課?;顒诱n開始了,我從身后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大把彩筆。孩子們很詫異的看著我,他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澳銈冎肋@些彩筆的故事嗎?”孩子們搖搖頭?!艾F在聽老師給你們講這些彩筆的故事:這些彩筆本來有一個溫暖的家,也有一些要好的小伙伴,可是他的小主人一點兒也不愛惜它們,隨地亂丟,害的它在地上被人踩來踩去,多可憐啊!它多想讓小主人把自己找回家啊!可是等啊等啊,一直等了一天,還是沒有等到小主人的到來,這就是那些找不到家的彩筆,誰愿意把它帶回家?”我的話音剛落,一個男孩上來,指著紅彩筆,靦腆的說:“老師,這只彩筆是我的?!薄澳阆霂丶覇?”“想!”“那只彩筆是我的”“那只彩筆是家樂的”陸續(xù)有孩子們來辨認自己的彩筆。我指著桌子上的這些彩筆問:“孩子們,這些彩筆是怎樣來到將桌上的呢?”單純的孩子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可是都沒有可是都沒有說出問題的根本來。我接著說:“我們應該如何愛惜彩筆呢?”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出主意,有的說用后要及時放到文具盒里,有的說在彩筆上貼上一塊膠布,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樣很容易找到失主了。從此,講桌上很少再見到丟失的彩筆了。事后,我不停地反思:我深信這件事讓孩子們懂得的不僅僅是一支彩筆,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傳承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或許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
中班了,孩子們比小班的時候懂事多了,也更喜歡和教師交流,這樣的氛圍給我和孩子帶來了很多的快樂。但是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孩子們經常會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更不利于他們健康的成長。
自主游戲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正開心的玩著??墒菑堧扌∨笥言趨^(qū)角活動里玩耍時和大家鬧得愉快了,哭著大鬧了一場,我怎么調節(jié)他都不高興我詢問,了和他在一起玩區(qū)角活動的小朋友,他們告訴我說:“張朕搶玩具,他不給我們玩,東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們大家都玩不到了?!甭牶⒆觽冞@么一說我明白了,原來是他把玩具都攬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溝通。這樣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邊小椅子上的江澤,還在那里張著嘴巴大哭,我輕輕地走到他跟前,蹲下來問:“張朕你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玩得快樂嗎?”(快樂)那你快樂嗎?(我不快樂,他們都不和我一起玩,還要我手里的玩具)張朕你看一看,你的幾個小伙伴們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訴我說:“在那里說話呀!”他們有東西玩嗎?沒有(這時他低下頭),看著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興,我想請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嗎?他說得時候,自己還是低頭。這時我對著其它的小伙伴說:“瞧,張朕現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們高興嗎?高興!其它幾個孩子一起回答我,這時的他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其它小伙伴們玩了。
事后,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利用張朕的這件事,把他請到我的故事中,這樣讓他在聽故事時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最后,小朋友知道張朕愿意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和同伴們一起分享玩具,我問其它孩子,你們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戲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愿意!”張朕的小臉蛋上也有了微笑,這時,我們一起唱了《找朋友》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動地去與他做好朋友。
幫助孩子要幫到點兒上
托班孩子年齡小,一日生活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但教師幫助孩子一定要幫到點兒上,否則就可能妨礙孩子的發(fā)展。1.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我不急于幫助。幼兒園的水龍頭是按壓式開關。有的孩子只會使用旋轉式開關,所以剛到幼兒園時,總試圖用旋轉的方法打開水龍頭。這時候,我沒有急于幫助他們,而是有意識地讓他們自己摸索。于是,他們就左轉右轉地來回試。突然,他們發(fā)現提起水龍頭的開關,水就流出來,按下去,水就關上了,高興得不得了。開關水龍頭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它是孩子們通過嘗試自己學會的,因此,他們體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并產生了繼續(xù)探索的興趣。這件事告訴我,在托班孩子的每日活動中,這種力所能及的又有些挑戰(zhàn)性的事,最好先讓他們自己嘗試著去做,不急于幫助也不要怕因此而給老師帶來一些麻煩。2.對孩子能做而不愿做的事,我不幫助。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呵護過多,自己能做的事也不愿做。遇到這種情況,我不幫助,而是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游戲化,鼓勵孩子去做,讓孩子喜歡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例如,吃午點的時候,有的孩子說:“老師,你給我剝香蕉皮?!蔽覄t說:“咱們來幫小香蕉脫衣服吧!看誰能把香蕉的衣服脫下來?!蔽疫@么一說,孩子們都爭著說:“我會給香蕉脫衣服?!比缓笏麄兙妥约簞悠鹗謥?。這種游戲化的方式孩子樂于接受。當然,孩子們愿意自己動手之后,我也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注意觀察他們,發(fā)現問題,及時引導,以使幼兒順利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3.對孩子做起來力不從心的事,我及時幫助。在生活和活動中,有些事情孩子做起來很困難,我就教給他們求助的方法,以便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減少消極情緒的產生。同時,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我注意調動孩子的主動性,以避免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例如,在孩子學習自己提褲子的過程中,年齡稍大的孩子一使勁就能提起來,年齡偏小的孩子,手腕兒力量小,總也提不上,有的會感到很煩躁,甚至會傷心地哭泣。碰到這種情況,我便告訴孩子:“你只要說‘老師幫我提一下褲子好嗎’,我就會非常高興地幫助你?!焙⒆訒磉_自己的請求時,我就親切地說:“我特愿意幫助你。我?guī)湍闾嵫澴?,你也幫我一起使勁提,好嗎?”雖然孩子的力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主動做事的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我找到春天了
教育隨筆:我找到春天了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天氣逐漸變暖,春風拂面,楊柳飄飄,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爭相開放,小草、大樹比著抽芽。憋了一個冬天的孩子們應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急于伸展筋骨,擁抱大自然。
在今天的主題活動中,我結合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和孩子們一起到戶外從多個角度觀察春天的變化,并引導、鼓勵他們自由討論、大膽表達自己找到春天的景象。然后在溫暖的春天景色中,通過有關春天的故事、兒歌、散文、繞口令等,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春天。在延伸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為小樹澆水,討論了植物生長的過程,并一起動手制作了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牌。
最后總結時,我問孩子們:“你們誰來說說春天在哪里?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就是到外面玩”,“老師,春天就是小樹要喝水”“老師,春天就是小草發(fā)芽了”“春天就是暖和了”、、、、、
瞧,孩子們找到春天了,春天無處不在,而在每一個孩子的眼里卻不盡相同,聽到他們的話語,你也能體會到春天是多么色彩斑斕,孩子們和春天一起成長!
不再用哭泣尋找?guī)椭?/h2>
“老師,磬磬又哭了!”月月跑過來告訴我。“她怎么了?”“小燕子說不想和她做朋友了”我走進衛(wèi)生間一看,磬磬噘著嘴在抽泣,大滴的眼淚從粉嫩的小臉蛋上不停地往下滾。我拉著她的小手說;“磬磬,小燕子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呀?”她扭著身子不回答?!澳俏覀円黄饐枂栃⊙嘧印毙⊙嘧舆浦旄嬖V我:“磬磬一直要哭的,我不喜歡愛哭的朋友。”我轉過頭看磬磬,她低著頭不說話。這個女孩叫磬磬,胖乎乎的很可愛。就是有個習慣:愛哭。這不,和小朋友生氣了,又出現上面的一幕。在和家長交流中發(fā)現,磬磬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媽媽工作忙。平時幾乎都由奶奶照顧。奶奶對這個唯一的孫女非常疼愛。媽媽對我說磬磬在家遇到不如意的時就會哭。孩子一哭奶奶就心疼。于是,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了,不想吃的菜就不吃了。最近,媽媽發(fā)現磬磬哭的次數越來越多。幼兒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觀言察色”了,他就已經會對成人的行為作出觀察了。當他發(fā)現只要他作出某種動作或情緒(如哭泣、憤怒等)反應時,成人就會迅速作出反應,對幼兒的需要作出滿足。此時,成人的反應在有意無意中強化了幼兒的情緒反應。這就使得幼兒的某種行為或情緒在一定的時期內反復出現。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和她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對磬磬的情緒反應不再作出積極反應。磬磬開始時會有更加激烈的情緒反應。但是,慢慢的,磬磬發(fā)現,大人已不再對她的情緒反應作出任何積極的反應了,漸漸地她不再用哭泣來尋求幫助了。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陽陽是個調皮的孩子,非常好動,一直讓我很頭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有時打人、罵人、搶小朋友玩具,有時弄小朋友衣服、頭發(fā)等、我感覺每天在耳朵里都總是聽著他的名字。
我嘗試很多辦法來教育他,談心說服,嚴厲批評讓他轉換角色,體會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沒有什么明顯效果。
我嘗試和他的家長多交流,找出原因。
經過幾次談話感覺到家長對于孩子的行為表示無能為力,談到孩子家長總是搖頭又搖頭。
我意識到,原因就在于此。
家庭、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對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他也對自己放棄了。
一個對自己不報希望,心里沒有愛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現呢?我拋棄了自己先前對他的所有認識和評價,開始關注他,重新了解他。
區(qū)域活動結束后,陽陽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紙屑,拾了起來。
我立刻在他額頭上貼了大蘋果,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了他維護班級衛(wèi)生的好行為,讓全班小朋友給他鼓掌。
告訴他老師很喜歡他這樣做,還親切的抱抱他。
早晨,陽陽來園很早,幫助老師整理圖書,從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條,還照老師的樣子,擺放整齊,很有耐心。
我決定抓住他的這個“閃光點”。
以此為突破口,改變他。
我選他做班級里的小小值日生,負責班里所有的圖書的整理發(fā)放和保護,他干的可認真了。
而且通過圖書的橋梁,與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正確的看待每個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花朵,所以對孩子進行幼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意味著孩子的啟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兒教師身上。
我們在平時教育中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作為老師,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要注意并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并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施教。
當他們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從而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
找到糾正的方法了
孩子們上中班了,要開始學寫字了,班上有一位名叫孫肖肖的小朋友,總是喜歡用左手寫字,奇怪了,剛學寫字的孩子怎么多次都糾正不過來,后來聽他媽媽說,在原先的幼兒園上學時,小班老師就讓孩子學寫字,而且不管孩子怎么寫,孩子一直都是這樣,老師也沒有及時糾正,現在一到寫字就只會用左手了,哦!原來是這樣。于是,我開始教他用右手握筆寫字,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他能用右手慢慢寫了。后來在課堂上練寫字時,我發(fā)現他寫著寫著又換成左手了,“肖肖,換右手寫”,幾次被老師發(fā)現,在老師提醒后又馬上改,他也常常伸伸舌頭,扮扮鬼臉,可愛極了。該想個什么方法呢?一次我在網上查看資料時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孩子在剛開始寫字時,由于手的力度不夠,經常會使筆往一邊倒,于是老師用一根皮筋將孩子的手和筆套在一起,這個方法行嗎?我找來皮筋和筆試了試,還真的可以。是啊,可以用這個方法試試,將肖肖的手和筆套在一起,還真管用,他手和筆被固定了,他沒辦法把筆換到左手上去了。瞧!他用右手寫的多認真!
彩筆摔壞以后
課間游戲中,小良和另一組的孩子們玩得很盡興,他們一會兒。
小良是個很開朗的男孩,聰明靈活,很會察言觀色,在家算是一霸王,心情好的時候還能講講道理,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輕則哭鬧耍脾氣,重則拳打腳踢,死纏爛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害怕。
雖然家里學校較近,但從中班開始,小良就開始了全托生活。
在幼兒園的小良倒是很乖,自理能力也一步步提高,雖然玩起來風風火火的,在老師們的監(jiān)督下還是能遵守規(guī)則,
進入大班的小良學習很上心,各項活動完成的很出色,和小朋友的關系大體上也相處得還好,恰巧班上新來了一個孩子是小良的親戚,這個男孩子也很淘氣,由于開始對孩子們的情況不太了解,第一周兩個孩子坐的很近,活動課上我發(fā)現兩個孩子在私下開始做小動作,你踢踢我的小凳子,我拉拉你的衣角。
有時以為老師沒發(fā)現他倆的"小伎倆",還會心照不宣的會心一笑。
在幾次談心后,兩個孩子知道了這事,上課時很是安分守己一些了。
就在這次課間活動時,小良在玩得高興時,隨手拿起小琪的彩筆盒往地上一扔,盒子把兒被摔斷了,小琪是個很較真的女孩子,對自己的東西保管的很周到細致,書本文具干凈整潔。
小琪拿著摔壞的彩筆找我解決問題,在對兩個孩子進行詢問之后,我問小亮怎么辦?孩子很爽快地說:媽媽來了就賠給她。
小良一臉的痛快和不屑一顧讓我覺得有必要和他談談關于責任與擔當的話題。
小良稱自己有私房錢,媽媽可以用他的錢買一盒彩筆賠給小琪。
我問他:你摔壞了別人的東西,應該誰來承擔責任,誰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很認真地回答:我自己。
我告訴他:媽媽可以替你出錢買彩筆賠給小琪,但你對自己隨意摔打別人東西,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時會產生什么后果,都要去想一想。
我還給他提出一條解決難題的方案:把自己的筆盒外殼和小琪交換一下,雖不太方便,但還能用,也不必重新買一盒新的彩筆。
孩子若有所思,我讓他回座位了。
放學時,小亮的姑姑和奶奶來接孩子,我們一起談了這件事,但我們再次問小良怎么決定的,孩子堅持要買新的還給小琪。
姑姑也給孩子做工作,并幫著兩個孩子換筆盒。
小良含著眼淚看著姑姑忙活著,我知道小良對自己的東西也有一定的眷念和愛惜,就好像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一樣,也不舍得分離。
姑姑答應回家給他粘一粘,孩子才點點頭。
送走一家人,幼兒園已經安靜下來了。
在幼兒園的點滴,孩子們的小故事就像一部永遠也沒結局的電視劇,主角輪流擔當,情節(jié)豐富多彩,喜劇成分多于悲劇。
每個孩子都在自己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悄然成長著,不用給他們貼上什么標簽,他們在自己營造的歡樂中快樂成長,感受生活的樂趣,也在一些小挫折小摩擦中,不斷學習人生中的道理,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
我們呢,見證著孩子們的成長,也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同他們一起成長。
中班區(qū)域活動隨筆:給圖形寶寶找家
在區(qū)域活動中給“圖形找家”,小朋友的積極性非常高,許多小朋友都來參加。曦曦:“老師,我要給圖形寶寶找到家?!标仃卦谛】蚶锱ふ抑约盒枰膱D形寶寶,認真擺弄著圖形,看看、比比。找不到的時候,也會過來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你看我這樣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睂﹃仃貋碚f,分辨大小有點難度,大小相同的圖形。曦曦能找到相同的圖形但是會忽略他們大小。我會告訴曦曦:“曦曦,這個圓圈圈的的家好像有點小,我們在找找看,哪個更適合它。”
從活動情況來看,曦曦對“圖形找家”的游戲,非常喜歡,而且掌握給圖形找家的基本方法??匆豢矗纫槐?。對于大小比較有點缺失
,曦曦可能只關注了圖形的形狀,忽略了它們的大小,這樣的話就容易找錯圖形寶寶的家。
幼兒的年紀還小,興趣的不穩(wěn)定。為了增強幼兒的興趣,在下次區(qū)域活動中要更換一些材料,可換成一些蔬菜、水果、動物等圖形,吸引更多的寶寶一起來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