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媽媽經驗之談

發(fā)布時間:2020-11-28 幼兒園管理經驗 幼兒園教案媽媽 幼兒園教師教學經驗

媽媽經驗之談

媽媽經驗之談今天是我做媽媽的五個月零三天,真的是更深刻的了解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說句實在話,養(yǎng)孩子真的很累很操心,雖然伴隨著幸福和快樂。由于初為人母,我周圍的朋友也都是沒有結婚,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導致我吃了很多虧,讓孩子也糟了不少罪,我在這里總結一下我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迷茫的媽媽們。

疫苗是寶寶從出生幾乎每個月都得打的,這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疫苗本子,上面都有標記,媽媽要切記:寶寶打疫苗的時候一定不能睡覺!小海剛滿月的時候打疫苗的時候就是,打針的醫(yī)生非常不負責任,孩子正在睡覺她也沒有提醒家長叫醒孩子,就直接打了,針頭扎進去的一剎那,孩子哭的就沒氣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咱們大人正在熟睡,猛地胳膊疼一下,也會驚嚇到的,所以一定要叫醒孩子,讓孩子醒著打針!還有就是打完針最好七天之內不要洗澡,不要讓打針的胳膊接觸水!

濕疹是幾乎嬰兒都起的,也是做媽媽最頭疼的,孩子起濕疹特別癢,他會一直抓撓,抓撓出膿膿碰到皮膚的其他地方都會成片起。小海是在我們回東北的時候起的,那時他三個月,東北氣候干燥,空氣也不好,孩子皮膚適應不了,當時我和老公抱著他到處看,也沒有什么好的方法,醫(yī)生都異口同聲的說,孩子太小皮膚嬌嫩,不敢用藥怕刺激到孩子皮膚,回家給孩子擦點痱子粉?;丶夜獠琉蜃臃垡膊灰娦В⒆佑深~頭變成現(xiàn)在滿臉都是,孩子每天都把額頭抓的都是血淋淋的,我看了很心疼,后來聽我婆婆的話,每天勤給孩子用鹽水洗,再擦些痱子粉,漸漸有些好轉,濕疹怕熱,一熱就又都起了,所以不要讓孩子熱著,鹽水最好是溫的,不要太熱,多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小海大概是用這個方法不到一個星期就好了,一直沒有復發(fā)。

我是剖腹產生下小海的,當時所受的痛苦我都在前面日志里提到了,簡單的說就是非人能承受的巨大痛苦,說實話,我現(xiàn)在很后悔我當時做的這個決定,因為醫(yī)生當時說我也有順產成功的幾率。這里,我建議我的朋友們能順產盡量不要剖腹產。其實女人知道懷孕的時候就都已經做好痛的心里準備,順產痛只是一時,孩子生下來就不痛了,非常輕松,當天就能出院!剖腹產的痛是得維持三天,這是刀口愈合好的情況下,如果不好甚至還要更長時間。陰天下雨下雪刀口都會又痛又癢,這種狀況最起碼的三五年才能好而且剖腹產后子宮得有個三到五年的恢復期,也就是說得三到五年后才能再要孩子,如果再要孩子還得剖腹產,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兩次剖腹產!所以能順生盡量還是順生!

冬天來了,孩子呼吸到涼氣就容易咳嗽,嗓子里有痰,呼嚕呼嚕的聲音,小孩是不會吐痰的,所以痰咳到嘴里又會咽下去,這樣周而復始,孩子容易得肺炎,小海當時去醫(yī)院醫(yī)生給開的止咳糖漿還有消炎的藥,吃了將近十天,一直不見好,后來索性也沒給他吃,使用一個土方法,就是大人嘴里含一口涼水,吸孩子脖子,多換幾次涼水,試了幾次,我發(fā)現(xiàn)吸完之后孩子咳嗽的時候能咳出痰來,很高興,又試了幾個晚上,孩子好了,我也終于松一口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媽媽經驗談:批評孩子需講究技巧


周末,寶寶媽和幾個同事帶孩子去公園玩。剛開始幾個小家伙玩得特別開心,可后來為一個玩具發(fā)生了爭吵,推搡之間,寶寶被撞倒在地,一氣之下,寶寶搶過玩具扔到水池中間去了。寶寶媽看到孩子的行為后,嚴厲地批評了他,并要求他向大家認錯,不料寶寶犯了犟脾氣,脖子一扭,徑自走了,誰也拉不住他,寶寶媽氣得說不出話來。

媽媽經驗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批評孩子可以說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必修課。但如果不分時間、地點,采用不適宜的方式批評孩子,甚至把批評變成對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的性格,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起孩子和父母唱對臺戲,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所以,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技巧:

莫華媽:講清規(guī)則

對不少孩子來說,犯錯誤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認識規(guī)矩與規(guī)則的過程。因此,孩子犯錯誤時,大人應該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關的社會規(guī)則與規(guī)矩,再據(jù)此判斷應不應該批評孩子。

小彭媽:正面積極引導

父母應該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情,用簡明、扼要的話語指出他的錯誤所在,并告訴他只要改正,仍然是討人喜歡的孩子,引導孩子朝正確、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米來媽:對事不對人

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一兩次的小錯誤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將孩子批評得體無完膚。只需明白地告訴他,這件事情做得不好,錯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這就足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達到教育目的。

美華媽:避免當眾批評

當眾批評往往易傷害孩子的自尊,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心理,前面的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證。有些父母認為,當著別人批評孩子,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錯誤,但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

豐麗媽:批評中肯定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和肯定,父母批評孩子時,也應該設法尋找孩子錯誤中的閃光點,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績,批評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評,不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錯誤,還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

紫莫媽:不要拖延時機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應該盡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孩子的錯誤如果比較嚴重,采用冷處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

媽 媽們請看:我的斷奶經驗


分享我的斷奶經驗知識經驗:

1、斷奶的決定權請交給媽媽。

2、正確決定斷奶時機:別因為對母乳喂養(yǎng)的誤解而草率決定斷奶。

3、漸進式斷奶對孩子和母親傷害最小最人性化,且完全可行。

4、當母親因斷奶而漲奶時,可以擠掉或吸掉一部分緩解痛苦。

我沒想到喂奶會有一個那么費勁的開始,也沒想到斷奶會是這樣一個痛楚的過程。我把斷奶的過程當成是育兒過程中,第二次“傷心期”。(第一次是**產后即入院治療)

身體非常不適。因為漲奶。漲到高峰狀態(tài)時,我整個人暈暈乎乎,甚至覺得雙上肢活動已受限。胸部一觸即痛,猶如一塊鐵餅。

情緒也很復雜。

首先是失落:抱著孩子親密地喂奶的樣子不復再見,原來平常的舉動將徹底終止。

然后是內疚:我是把孩子送到保姆家斷奶的。保姆堅持認為既然斷奶就不能讓孩子看到我,否則會全功盡棄。這樣的斷奶方式我非??咕?,但一慣來強勢的我竟然也莫名其妙地接受了保姆的“安排”。我心里充滿了對孩子的內疚。

強烈的是懊悔:現(xiàn)在是毒奶粉時期,我的奶雖然可能不多了,但再怎么樣也比奶粉強啊,斷了母乳還是要吃奶,為什么我要舍本逐本斷了母乳給吃那感覺虛虛的奶粉呢?當我翻看小巫寫的書時,情緒完全失控——我應該要調整的是我的育兒方法和母子關系,而不是想用斷奶來解決問題??!

無比的焦慮:**在保姆家能過得快樂嗎?吃得好嗎?睡得好嗎?因此,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僅是晚上,就連白天上班,也心神不寧。第一個晚上,做了一個無比恐怖的惡夢,以至無法再入眠。

在斷奶兩天后,我終于看到**。保姆抱他出來看看媽媽。他看到我,立即撲過來要抱,要我抱著去他想玩的地方去玩,沒有找奶吃。我想把他帶回家,但保姆認為要鞏固成果,強行把他從我懷里抱走了。我聽著考撕心裂肺的哭聲,感受著漲奶的痛苦,百感交集……

一大問題:孩子到底該何時斷奶?

從吃奶時間上看,孩子至少應該吃到一周歲。最好能吃到兩周歲。這是專家意見。也是我本人認同的意見。太早斷奶,意味著要用牛奶來代替母乳,屬于舍本逐末的行為,一萬個不可取。

斷奶時機是很多人在討論和爭執(zhí)的問題。道理上,斷奶其實是孩子和母親的事,要斷,應該是孩子準備好了,母親也準備好了。但是,在我們周圍,由孩子來決定斷奶時機的情況太少了。作為重要參與者,孩子根本沒有任何權利來決定自己要不要繼續(xù)吃奶。大人想給他喂啥,他就得吃啥,不愿意吃或者吃的量不如大人的意,便說他們是不好好吃飯;對于他熟悉和依戀的母乳,大人想斷,他就僅僅能依靠哭泣來爭取一番,但相對于大人的強勢,孩子這樣的哭又算什么呢?如果哪個媽媽覺得不忍心,還會被別人指稱:你心太軟了,這樣對孩子沒啥好處!或者輕松地說:“沒關系啦,孩子都這樣!”就這樣把孩子的渴求束之高閣。

有人會說:“孩子就是孩子,懂什么?你想等他準備好,得等到何年馬月?永遠都斷不了?!睕]有經驗的媽媽——就像我,就在半信半疑中莫明其妙斷了奶。

可我現(xiàn)在寧愿相信,一個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孩子,會有一天隨著視野的越來越擴大而轉移對母乳的依戀。

很多人之所以要斷奶,是因為孩子太粘媽媽,不好好吃飯。這也是我這次要斷奶的原因。但我覺得我錯了。

沒有人意識到,孩子粘著媽媽要吃奶,不吃飯,是在向媽媽索求愛。媽媽如果能調整一下母子關系,更多地陪孩子玩,游戲,看電視,聽音樂,去外面走走,為孩子閱讀,都能讓孩子快樂,從而使孩子不再因缺少媽媽的注意而焦慮。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難過,因為當我意識到的時候,我的斷奶歷程已經開始了。

媽媽們,如果你們有給孩子斷奶的計劃,首先請肯定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有時間上的準備。其次,別忘了注意一下孩子的狀態(tài)。如果孩子身體正不舒服,肯定不能斷;如果孩子正在長牙需要吃母乳來安慰,也不要斷,如果孩子特別粘你,別以為斷了會更好,最好試試多陪他,多和他一起玩樂游戲,別逼著他吃飯吃輔食試一試。如果調整了母子關系,仍然如此,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出現(xiàn)狀況。這一切全部正常,孩子心情愉快,媽媽也覺得完全心甘情愿,也許斷奶的時機真的到來了。孩子其實有了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不像大家想象中的無所謂。粘人和戀奶,正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在通過對母乳的依戀進行著求索,這樣的情況下卻把他們唯一的也最重要的求索方式切斷,很殘酷。

寫到這些我內心就很郁悶:莫名其妙讓**兩三天不見媽媽,見了一面又被殘忍地抱走不讓和媽媽在一起,他小小的心真的會沒有傷害嗎?這樣的傷害不會有影響嗎?我只期望這種傷害會很快平復。

另一大問題:孩子到底該如何斷奶?

我在斷奶之前問過不少人如何斷奶。人們總是告訴我,放婆家或者娘家。我則選擇了放保姆家。

一件事,沒有經歷的人永遠能相對輕松:“習慣了就好了?!薄岸际悄菢永??!蔽抑?*的斷奶方式很常見,哭一會之后他也確實不會再哭。但是,經歷過后,我強烈反對這樣的斷奶模式。

我一直想嘗試的是漸進性的斷奶。逐步減少喂奶次數(shù)??上?,夜里的奶確實不好斷,因此很多媽媽——這也包括我,就把孩子與媽媽隔離了。其實,有比這樣殘忍的隔離更好的辦法。首先慢慢減少喂奶次數(shù)。一直減到只有睡前這一餐奶,再減到半夜也不吃奶。然后在預計到孩子需要奶之前,給水或奶。實在要分開,媽媽也要可以出現(xiàn)在痛哭的孩子面前。然后用別的方法安慰他(她)。真的,我覺得面對孩子,我們實在沒必要拿出這樣的“狠勁”來。

兩歲之前的孩子,安全感是極其重要的,固然,讓孩子和媽媽分開幾天不會出大事,但事實上誰也不知道,安全感在孩子心里流失了多少。我至今記得我媽媽在生我妹妹那晚,突然就不理我,自己去另一屋睡,半夜我從惡夢中醒來,只有一個人,我哭至聲音都啞了。多年來,我都會和媽媽開玩笑說:媽,你欠我一個交待。當年,你只要是有和我說好:今天晚上,媽媽不能陪你睡覺,你要自己勇敢地一個人睡,我現(xiàn)在就可能不會如此敏感。

誰知道呢?也許只有我一個人如此敏感罷了。

斷奶還涉及到一個人:媽媽。

斷奶帶給媽媽的沖擊其實很大。我這幾天根本沒上好班。也因為覺得自己沒采取最好的斷奶方式,太草率下了斷奶的決心而懊悔得大哭。更因為漲奶帶來的痛苦而倍受折磨。為了緩解不適,我也按大家建議的,吃了回奶藥,維生素B6和炒麥芽等等,但沒什么效果。我的體會是:在漲得厲害時,可以吸出或擠出一部分奶,奶是越有吸越多,根據(jù)這個道理,可以慢慢減少吸的次數(shù),控制乳汁分泌的司令部接受到泌乳的指令越來越少,直至沒奶。

懶媽閑談育兒經


懶媽閑談育兒經田子褀媽媽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大部分人會問我,既然是分享育兒心得,怎能用一個“懶”字可以了得呢?這不是在反面教材嗎?說實話,剛接到兒子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需交一篇“家庭教育”的論文時,我是感到十分的羞愧的。因為論孩子,我家兒子在萬千“學霸”、“優(yōu)秀藝術生”中跟本趕不上趟兒,德、智、體、美也并不名列前茅,在學校頂多也就是混個人緣好,各方面不是太差罷了。所以在此與大家談經驗、談分享,自己都覺得羞愧,我這個媽媽根本沒有太多的方法與經驗可談,回頭想想帶孩子的這些個年頭,檢討自己就是除了“懶”便無其他詞來更貼切地形容自己了。

說到我的“懶”,這還得從我的家庭環(huán)境說起。因為我是一名典型的80后母親,自己一直都在獨生子女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中順勢成長,當在我還在享受著父輩甚至祖輩們給我無限關愛與照顧時,兒子的出生讓我一下身份轉變,大家庭的焦點也順其轉向孩子,我不得不一個華麗的轉型由“一天的公主”變形成了“一輩子媽媽”。不過兒子的出生也給我這個實習媽媽帶來了許多體會不到的樂趣,我重新拿起了書和筆,記錄下了我的初為人母的無數(shù)個一次:第一次連續(xù)3個月的整夜不合眼每隔兩小時地給孩子喂奶;第一次牽著他的小手一起爬上兩千多階的天門山;第一次與兒子共同拿起畫筆奮力4小時完成一年級的中秋手抄報、第一次在兒子的家長會上聽到老師表揚名單中有“田子祺”名字時的喜迎熱淚......很多時候我跟兒子聊天時都會聊到:其實媽媽也是第一次做母親,第一次以一個長輩的身份與你們共同成長,媽媽也在不斷地學習,學習如何做一個好母親,學習怎樣與我的孩子更融洽的生活。有時候我開玩笑的告訴自己,如果媽媽這個職業(yè)需要分階段學習,我想我現(xiàn)在也許就是個一年級的學生吧!

話歸正題,與其說這是與大家談育兒經,倒不如說是借此機會慢慢回憶與兒子的片片溫暖時光,讓我再次又重溫到那初為人母的幸福時光。

時光追回到8年前,記得兒子剛會站穩(wěn),看著院子鄰居家的媽媽們都提拉著學步帶、貓著腰、耐著性子一步一步跟著孩子滿院蹣跚學步,而我卻極其討厭這種既傷孩子手臂又損大人腰桿子的做法,換句話說我也是懶得跟著孩子這樣到處亂轉悠,覺得這樣做太費力又費神了,于是學步車成了懶媽媽的得力工具,我每天將兒子往學步車里一放,自己便做到一旁悠閑的喝著茶,抱著書開始一個下午的美好時光。直到有一天,兒子自己翻出了學步車,一搖一擺地走到了我跟前,我當即對自己的懶佩服的五體投地。也就是那時,懶媽學會了對孩子的第一次“放手”,開始了一個懶媽的放手計劃。

后來,兒子兩歲剛滿不到10天便被我送進了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兒子拉著我的手一直不肯放,眼淚在眼眶里直轉,仿佛在懇求著我不要離開他,但出于理智的我“狠心”松開了他肉嘟嘟的小手,一把將他交給了老師,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幼兒園。因為我知道,如果第一天入園不順利將代表以后入園都會拖拖拉拉,以后都將無法正常的上學。后來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兒子有了第一次被媽媽果斷分離后,第二天竟然真不用我送到了,車開到幼兒園門口他直接下車背著書包自己走進幼兒園連跟我揮手告別都忘了。現(xiàn)在看來“懶媽”的“狠心”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大真經。

現(xiàn)在,兒子已經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小學生了,而我這個懶媽媽也就更加懶得出奇了。你可以想象得到每天的早上6:30鬧鐘一響是誰先起床嗎?沒錯,是我兒子!每天他都會全家第一個起床,疊好被子、穿好前一晚自己搭配好的衣褲、刷牙洗臉一陣忙活完畢就開始了他的愛心早點制作,這時的我才會從被子里爬出來慢慢協(xié)助他。(這個習慣兒子早就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堅持了。)但說到這讓孩子做廚房勞動,很多媽媽也許會因為不放心、害怕?lián)p壞家里物品而不敢放手讓孩子做,但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家已經被兒子打碎了十來套盤子、碗、勺子,但現(xiàn)在還是會繼續(xù)讓他自己做早點、刷盤子洗碗,你還有什么好質疑的呢?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并不是什么事都不會做,而是我們大人喜歡包攬家里所有的家務,不給孩子一絲表現(xiàn)的機會,這就讓原本我們大人可以輕松、簡單的生活變得復雜、繁瑣,還讓孩子養(yǎng)成了依賴家長的習慣。所以“懶媽”在這里勸告大家一句:一定要“放權”讓孩子去動手操作,適時的時候要示弱,做一個“小媽媽”。

我一直很欣賞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崇拜沙拉這位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母親。相信孩子才是主角,父母只能輔助。可能是因為我們家是養(yǎng)兒子的原故,我一直都鼓勵長輩們敢于放手、放權、放心地讓兒子自己去體驗、去感受生活,讓孩子盡早的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面對世界。因為我相信:放手越早,孩子就會越早走上獨立之路,這樣的男孩就會更自強、自立、自信,做在當下,贏得未來!

真的愛孩子,就做那個站在他身后的人吧!父母的角色是推動孩子投入生活,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分離。如果不讓孩子去親身體驗,如果父母不懂得放開孩子的手,孩子永遠都不會獨立行走。終有一天,我們要推倒幕后,把舞臺讓給孩子們,為了孩子們在這舞臺上的精彩展示,我呼吁所有的家長們一定要舍得放手,把主角的位置還給孩子。就如前面我所說的與孩子一同在成長的道路上學習、進步,與孩子共同成長吧!

寶媽育兒經驗交流


寶媽育兒經驗交流

今天榮幸的參加了xx幼兒園組織的家長育兒交流活動,在會上各位家長各抒己見,把自己平時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各種好的方法和經驗。分享給我們各位媽媽。讓我們從中學習了很多。

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也有幾點方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關于孩子品質和教育問題。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我們都想培養(yǎng)一個有愛心,有信心,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那么孩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就要我們父母從小抓起,不能因為他們小,就可以忽視。教育就是我們父母教育自己的一程,孩子的行為習慣,往往從環(huán)境和父母那里直接傳授下來的,言傳身教很重。小孩子沒有判斷力,家長要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比如:我們在公眾場合,不隨便扔垃圾,不大聲喧嘩,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也告知自己的孩子要這樣做,在家里我們要尊重老人,關愛小動物。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讓他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其次,我們要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不要孩子一犯錯,就打罵。要試著和他們溝通,問清他們犯錯的緣由,告訴他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錯的就要勇于承認和改正。我們要合理的管束孩子,管束孩子時家長意見要統(tǒng)一。不能一個家長在管束,另一個家長在維護。這樣無法更好的管束孩子。對孩子的懲罰和獎賞要分明,父母要把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讓他們知道正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可以讓他們以后的成長更健康。

最后,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選擇,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比如:在學習一些本領時,往往都是我們父母想要孩子多學些本領,不顧孩子的意愿,而強加給孩子一些課業(yè)。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負擔,反而適得其反,達不到我們最初想要的結果。所以我們這時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選擇孩子感興趣和喜歡的學習。

我們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要鍛煉孩子的表現(xiàn)能力。平時多讓孩子做些家務和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告訴他們,有了他的幫助,你很快樂。鼓勵和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動手和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僅供各位媽媽參考。

相關推薦

  • 媽媽經驗談:批評孩子需講究技巧 周末,寶寶媽和幾個同事帶孩子去公園玩。剛開始幾個小家伙玩得特別開心,可后來為一個玩具發(fā)生了爭吵,推搡之間,寶寶被撞倒在地,一氣之下,寶寶搶過玩具扔到水池中間去了。寶寶媽看到孩子的行為后,嚴厲地批評了他...
    2022-01-20 閱讀全文
  • 媽 媽們請看:我的斷奶經驗 分享我的斷奶經驗知識經驗: 1、斷奶的決定權請交給媽媽。 2、正確決定斷奶時機:別因為對母乳喂養(yǎng)的誤解而草率決定斷奶。 3、漸進式斷奶對孩子和母親傷害最小最人性化,且完全可行。 4、當母親因斷奶而漲奶...
    2020-11-19 閱讀全文
  • 懶媽閑談育兒經 懶媽閑談育兒經田子褀媽媽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大部分人會問我,既然是分享育兒心得,怎能用一個“懶”字可以了得呢?這不是在反面教材嗎?說實話,剛接到兒子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需交一篇“家庭教育”的論文時,我是感...
    2020-10-16 閱讀全文
  • 對付任性孩子之經驗談 導讀: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
    2021-10-07 閱讀全文
  • 寶媽育兒經驗交流 寶媽育兒經驗交流 今天榮幸的參加了xx幼兒園組織的家長育兒交流活動,在會上各位家長各抒己見,把自己平時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各種好的方法和經驗。分享給我們各位媽媽。讓我們從中學習了很多。 對于孩子...
    2020-10-06 閱讀全文

周末,寶寶媽和幾個同事帶孩子去公園玩。剛開始幾個小家伙玩得特別開心,可后來為一個玩具發(fā)生了爭吵,推搡之間,寶寶被撞倒在地,一氣之下,寶寶搶過玩具扔到水池中間去了。寶寶媽看到孩子的行為后,嚴厲地批評了他...

2022-01-20 閱讀全文

分享我的斷奶經驗知識經驗: 1、斷奶的決定權請交給媽媽。 2、正確決定斷奶時機:別因為對母乳喂養(yǎng)的誤解而草率決定斷奶。 3、漸進式斷奶對孩子和母親傷害最小最人性化,且完全可行。 4、當母親因斷奶而漲奶...

2020-11-19 閱讀全文

懶媽閑談育兒經田子褀媽媽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大部分人會問我,既然是分享育兒心得,怎能用一個“懶”字可以了得呢?這不是在反面教材嗎?說實話,剛接到兒子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需交一篇“家庭教育”的論文時,我是感...

2020-10-16 閱讀全文

導讀: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

2021-10-07 閱讀全文

寶媽育兒經驗交流 今天榮幸的參加了xx幼兒園組織的家長育兒交流活動,在會上各位家長各抒己見,把自己平時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各種好的方法和經驗。分享給我們各位媽媽。讓我們從中學習了很多。 對于孩子...

2020-10-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