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懲罰也是一種愛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幼兒園種說課稿 幼兒種蒜活動方案 幼兒園100種游戲 自從孩子們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仿佛從小班給他們順好的常規(guī)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包括吃飯和做工作時。
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能起到三分鐘的震懾作用,三分鐘之后的混亂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于創(chuàng)新”,我們在欣慰孩子們有主見的同時也不得不頭疼孩子們個人情感的毫無限制的釋放。
叛逆期的經典表現(xiàn)就是所謂的“反著干”,他們越來越敢說、能說了。
而且有時也特別喜歡做一些出格,會傷及自己甚至是同伴的事情。
所以,小班的教育方式——細聲細語,娓娓道來已經嚴重激發(fā)不起孩子們傾聽的興趣。
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能總是給他們呈現(xiàn)好的一面,應該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情是要經受一定的懲罰的,強制他們去遵守很多必須要遵守的規(guī)則。
所以,有時懲罰也是一種愛。
記得曾經有一位外婆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老師怎樣去教育他的外孫,“他就是一只順毛驢,我們都是順著他的。
”我們曾經無數(shù)次的采用這種所謂的“順著他”的教育方式,但是事過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的結果就是他的變本加厲。
從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這樣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詞,而且這個詞也被廣泛的應用著。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針對不同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心小,對于這種孩子我們就需要循循善誘,而不是厲聲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強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嘗試過種種的說服教育之后,他仍然會表現(xiàn)出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對于這種孩子,我們就只能通過懲罰來挫挫他們的銳氣了。
當然,我們所謂的懲罰并不等同于體罰,本著愛孩子的心理,我們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迫,但是卻并不至于要用身體上的懲罰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比如:做工作不專心,喜歡交頭接耳,我們只能讓他停止工作;上課不專心,不聽講,而且還搗亂課堂秩序,我們就只能將肇事者喊到前面,脫離開讓他喋喋不休的小環(huán)境,進入比較安靜的環(huán)境中專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干裂了,家長心急如焚,我們只好責令他在別人喝一杯的時候他需要喝兩杯;當有些孩子吃飯時貪圖玩耍,將糧食浪費的慘不忍睹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適當?shù)膰L試一下饑餓的滋味;當別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關心用玩具來打鬧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他到一邊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究竟是什么…………和孩子們相處了兩年,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進步,我們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畢業(yè)之后孩子們將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而這個環(huán)境不再如幼兒園這般,他們要逐漸學會認真聽講,端坐整齊,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義,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
我們發(fā)自內心的希望他們能夠以后的路走的更加寬敞平坦,我們希望他們上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是班內的佼佼者,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訴我們他們的發(fā)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有教育好他們,我們的教育生涯才不會有遺憾,所以,有時難免會嚴厲,有時難免對使用懲罰,但是,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最主要的是從每次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中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們該怎樣去做一個好孩子。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要做的重點工作,寵愛、溺愛不要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的愛變得更加理智。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有時候獎勵比懲罰更有效
一次識字游戲,我教小朋友認識“尖、閃、寫、糧、數(shù)、剛”六個生字,也許是活動設計得不夠生動,活動中,小朋友們的興趣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和旁邊的小朋友打鬧起來。我看了,很生氣,把那幾個打鬧的小朋友站到邊上,想讓他們“反思”一下,然后又繼續(xù)我的活動。站到邊上的小朋友卻沒有絲毫“反思”的意思,趁老師不注意時,繼續(xù)著他們的打鬧??吹竭@些,輪到我自己“反思”了——是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合適嗎?想了想,我改變了方式:先不理那幾個打鬧的孩子,而是在別的小朋友當中找到表現(xiàn)好的,我說:“噢,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程宇軒、黃振鋒兩個小朋友表現(xiàn)特別好,我要給他倆貼上最漂亮的貼貼紙。聽我這么一說,其他的小朋友都一下子來勁了,爭先恐后地來認我手上的字卡。雖然我“犧牲”了幾張貼貼紙,但小朋友活動中的興趣卻特別的高。幼兒教育是一門探索不完的藝術,我們應隨著周圍的環(huán)境和狀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一種最適合,也最能讓孩子接受的。真的,有時獎勵比懲罰更有效!
愛的懲罰
午餐后,孩子們都在認真地看書。
他們一個個歪著小腦袋,那樣子一點都不輸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到他們個個那么投入,當老師的我感到萬分得意。
正當我偷著樂時,小家伙兵兵開始不認真了。
他一會兒從椅子上滑到地上,連續(xù)滑了幾次,還真把小椅子當滑滑梯了。
我故意瞪大了眼睛,很嚴肅地對兵兵說:“兵兵,坐得神氣一點哦!”眼看老師這么嚴肅,兵兵一下子就坐神氣了。
可是沒過兩分鐘,兵兵又來了,于是我又一次提醒了他。
再過一陣子,兵兵還是這樣。
一次又一次,小家伙似乎也摸清了老師的脾氣,根本就不當回事了。
等到活動結束之時,我故意嚴肅地說:“剛才小朋友都認認真真看書了,要表揚。
可是有一個孩子他沒把這個本領練好,所以他還得留下來繼續(xù)安靜看書。
”話音剛落,小家伙眼淚就啪嗒啪嗒流下來了。
小朋友們見了都說:“不要哭了,哭了老師也不原諒你的,你一定要改正。
”
見小家伙這么傷心,我走到他邊上摸摸他的小腦袋說:“你說說今天做得好嗎?”他使勁搖頭。
我又說:“老師知道你很后悔,但是如果你改正了,老師一定會原諒你,好嗎?”他又一次使勁點頭,這一次只有他一個人讀書了,他可認真了,雖然抽泣著,但還是答應。
安靜地在看書之后,我對他說:“兵兵是個好孩子,有了錯誤馬上就改了,老師原諒你了,但是你以后可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哦!”聽到老師原諒的話語,兵兵笑了,我也笑了。
今天我對兵兵進行了懲罰,因為我相信“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這里說的“懲罰”不是體罰、傷害,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視。
“懲罰”的一個根本出發(fā)點和目的,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做有責任感的人。
為此,我讓兵兵也對自己不認真行為進行了負責。
放手也是一種愛 (中班)
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們做什么?玩什么?
這幾天忽然發(fā)現(xiàn)中班的孩子們都在偷偷的成長著,很多寶寶從剛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書上第幾頁的內容到現(xiàn)在很多寶寶已經能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翻書,并且在鍛煉孩子們翻書的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很多數(shù)字。這一變化讓我心里很是感動。
剛接手中班的寶寶們,心里很是犯愁。孩子數(shù)量多,年齡上的差距大,對很多家長也不是很理解。但是看看孩子們真誠的笑臉,真誠的信任。我就決定要對這群可愛的“小豬豬”們換種教育方式。從剛升入中班的老師幫忙提褲子到現(xiàn)在孩子們自覺的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這都是孩子們不小的進步。
有時候孩子們晚上等待家長為他們穿衣服
,我會在這時讓他們自己動動手,其實放手有時候也是一種愛。我們只有放手讓孩子們勇敢的去做才知道孩子們的缺點,才能更好的去幫助他們。
當孩子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不妨多說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寶貝!”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體驗別樣的愛。
玩也是一種學習
在和家長談話時,常??梢月犚娂议L建議老師要多要求幼兒,多學幾首兒歌,多寫幾個數(shù)字。他們把超前的知識學習當成早期智力開發(fā),以為這才是成材之道,殊不知,這恰恰是幼兒教育的誤區(qū)。
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改變,我們幼兒園教育,更注重給幼兒游戲的機會,也就是玩的權利。幼兒園的孩子,其年齡特征就是要讓游戲成為孩子的主要活動。以前一部分教師和家長都認為,上課才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手段,只要通過上課來學習各種知識,而忽視了通過游戲活動,通過幼兒主動的玩,來讓幼兒發(fā)現(xiàn)、嘗試、探索以及積累知識和經驗,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更好的、更自然的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
區(qū)角活動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的游戲內容,它讓幼兒有機會,有條件,通過玩的方法,去模仿成人的活動,去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也讓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很好的發(fā)揮。有時,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然的語言交流,能讓我們教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閃光點。
家長們,玩也是一種學習,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可塑性是很大的,超前的知識訓練也許會有短期效應,但其后的發(fā)展未必像某些家長所期盼的那樣超乎尋常。
所以,尊敬的家長,請讓你的孩子多玩一會吧,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玩的條件,讓他們在玩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累也是一種樂趣
我園開展了“花樣玩球”這一活動,我們挑選了幾名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玩球,并要求他們掌握一定難度的動作,孩子們在練習這些動作時感到有難度、很累,個別孩子練習很短的時間就不想做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每天都堅持讓他們練習。
一天王偉迪的媽媽來到幼兒園跟我說,不要讓王偉迪玩球了,如果再讓她玩球她就不來幼兒園了。聽到這些后,我感到有些不理解,經過我的詢問,原來王偉迪回家跟媽媽說玩球很累,她的媽媽聽到孩子的這番話后,就決定不讓孩子玩球了。這時我想到了:怪不得這幾天,王偉迪經常請假,說是肚子痛,并且做操時也很不用心,做值日也不積極,并跟小朋友說很累。玩球這一活動來培養(yǎng)她的吃苦、受累精神。
我以身示范與孩子們一起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在腰上不會轉球,只跟孩子們講述轉球的要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跟孩子們一起轉球,孩子們休息的時候,我繼續(xù)練習,累的我滿頭大汗,衣服濕透了,這時孩子們圍在我身邊,七嘴八舌地說著,看,老師練的多帶勁、我們也練吧,”在她的帶領下,其他小朋友也拿起球轉了起來。這時我對孩子們進行了隨機教育,讓他們知道了:雖然老師的年齡大了,但是不怕累,學會了腰上轉球,他們也要象老師一樣堅持練習。這樣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高了,勁頭大了,使她認識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并表示今后在家中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精神。
王偉迪每天都搶著做值日,做操時也很用心了,每項活動都積極參加。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孩子吃苦、受累的精神。
孩子說謊是否應受懲罰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孩子說謊是否應受懲罰”,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5~7歲:逃避訓斥
孩子為什么說謊:快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說謊是解決問題或者逃避懲罰的一個好辦法。
因為孩子們要讓他們的謊言更加可信,所以他們的謊言就會經過更好的加工了。
6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他告訴老師他的家庭作業(yè)被狗吃掉了,那老師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說‘我病了,所以沒有做作業(yè)’,那也許能夠蒙混過關。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會不斷提高他的欺騙技能,試探他欺騙的限度有多大。
這個時候,父母的“殺手锏”就是不能讓孩子因為說了慌、解決了問題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脫掉。
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最好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誠實,不說謊。
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對婆婆說你有多么喜歡她送給你的那件毛衣,事實卻是你從來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說謊是可以讓你接受的。
通常,孩子們是看見父母在說謊,他們才效仿父母這樣做的,或者模仿周圍成年人的一些做法。
孩子們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惡意的。
聽到謊言怎么辦: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
給孩子舉個例子能夠使他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當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請到他家做客的時候,如果你直接告訴他你不喜歡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話就會傷害他,使他很傷心。
但是,如果你告訴他你有別的事情不能去,雖然并不是真正的實話,可是不會令他傷心和難過。
”另外,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善意的謊言也能夠使孩子明白他們需要替別人想一想,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他的感受。
然而,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只是為了掩蓋他的錯誤和做的錯事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刻清楚地告訴他你不允許他這樣說謊。
父母立場鮮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那么孩子說謊了是不是就應該受到處罰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針對有沒有刷牙的話題而說謊,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趕緊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檢查和監(jiān)督他。
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因為刷牙問題而說謊了。
反過來,如果父母因為這些無關痛癢的謊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懲罰他,那么,父母的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變成一個更棒的謊言大師了。
因此,應該說處罰孩子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辦法。
如果孩子偷了別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為極其惡劣的事情,而且為了掩蓋這些行為對你說了謊,那么,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必須
受到懲罰的時候了,并且要讓他知道第一天剝奪他看動畫片的權利是因為他的行為,第二天則是因為他說謊了。
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懲罰并不能使孩子馬上意識到他的錯誤;想讓孩子真正改正錯誤是需要時間和父母的信任的。
1、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
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
總之,不要向對你說謊的孩子提問題。
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
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通過與我4歲兒子的反復“唇槍舌戰(zhàn)”,我從中領會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實真相,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真相反而更簡單。
就拿我兒子喜歡用鉛筆在墻上亂畫的行為舉例吧,以前我看到后會問他:“這是誰畫的?”,而現(xiàn)在我就直接告訴他:“我看見你在墻上畫了。
到廚房拿一塊兒擦桌布,然后蘸點水把墻上畫的東西擦掉。
”前者給了他一個說謊的機會,后者則沒有。
2、如果孩子是習慣性的說謊,那么向孩子提問題之前你就先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會對你說謊,然后允許他給你一個更好的說法。
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
因此,父母可以先發(fā)制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
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
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
”然后向孩子提出問題。
這種做法有3個好處: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zhí)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么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3、為了讓孩子也嘗嘗謊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對孩子也說謊。
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他了。
可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么爸爸媽媽說謊。
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松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并不重要。
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
我感覺你在家里愿意我們用這種方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
你是在告訴我“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關于“孩子說謊是否應受懲罰”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有些事情能淡化時也是對他們更好的一種
一天幼兒洗手的時間,班級有一個小朋友洗完手,回到座位上,就在他快要坐下時,坐在他后面的另一個小朋友把他的小椅子往后一拖,他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正好這一過程被我看見,我想教訓他,因為以成人的眼光看,這明顯是在捉弄。但我卻發(fā)現(xiàn)兩位當事人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坐在地上的小朋友又立刻爬起來,重新坐到椅子上,而拉椅子的這個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并未繼續(xù)停留在這件事上,轉而看別的東西,兩位小家伙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也就此“忽略”了這件事。
事后我想,幸虧當時沒有教訓拉小椅子的他,這也許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已,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是“犯錯誤”。我選擇沉默也就是“淡化”了這件事情。而如果我當時教訓了他們,雖然當時可能起到了“教育效果”,但是事實上也就把這件事“強化”了。在他們幼小的心中就會形成這樣的概念:原來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捉弄別人。
作為一線幼教工作者,要明白當兒童的行為不適當?shù)臅r候,并不能將此作為錯誤行為,也許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新的價值、規(guī)范、標準、文化等社會規(guī)則。因此,當兒童在無意的情況下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闀r,教師及家長要理解兒童的行為,選擇適宜的方法來對待這樣的行為。
“懶老師”有時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今年我?guī)У氖敲墒闲“?近一年的時間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們對老師的依賴性是那么強,諸如系鞋帶、扣鈕扣等小事也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來后,總有一大群孩子圍在身邊,讓我?guī)椭麄冏鲞@些事晴。說實話,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有點煩,但當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到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老師,我脫不下來”,“老師,我的鞋帶系不上了”,“老師,幫我……”我還真不忍心不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來就很差,但是蒙氏班的孩子開始就是這些生活方面的練習,應該比別的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強一些。如果一味這樣遷就照顧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怎么能提高呢?好長時間,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一天,午睡起來后,能力強的孩子們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廁、洗手、喝水,但有幾個孩子始終坐在床上不穿鞋,張媽媽沉不住氣,又要過去幫他們穿,我制止了。過了一會兒,孩子們準備吃點心了,幾個平時一直要我穿鞋子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雖然,有的穿反了,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穿的。還有幾個孩子前段時間在幼兒園已經做得很好了,因為生病在家長時間不來幼兒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包辦承做了所有的事情,來園后退后到自己不會吃飯,我們細心引導,及時鼓勵,兩三天后又做得很好了。我猛然發(fā)現(xiàn),這些事情他們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但仍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拿著衣服、鞋子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fā)。我知道這些孩子肯定是不會做。于是,我告訴他們回家后讓媽媽教他們,自己也多練習練習,爭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孩子們滿懷信心地點了點頭。我也和家長交談,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誤區(qū)。對于如何提高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長時間困擾著我,經過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有的時候,我想做一個“懶老師”逼孩子們自己動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