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讓父母從孩子的學習中解放出來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 讓父母從孩子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孩子讓家庭和學校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孩子的學習也成了家庭和學校唯一的連線點。

古語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學校有不可推卸的義務(wù),很多學者也認為教育應該是家庭、孩子和學校三方共同配合和努力的結(jié)果,但僅僅對于學習來說,學校的義務(wù)就大得多。

教育,也就是要求教師應該是教書育人,不但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但現(xiàn)在的學校越來越多把這種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家庭里,孩子從學?;貋恚孟裼诌M入了另一個“學?!?,感受不到一點家的溫馨,父母越來越像老師,學習慢慢地侵蝕著孩子的全部。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就背負著老師和父母的期望,在學習的道路上,他們就像是背上駝著沉重貨物的驢子一樣,只能低著頭,被人牽著慢慢走著。他們不知學習是為了什么,也許只是為了父母和老師吧,當達到他們的期望時,一下子沒有了牽引,沒有了沉重的壓力,卻迷失了自己。

家,對于孩子來說,是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享受父母愛的溫暖港灣,但孩子越來越不想回家了,是因為他們一點都感受不到家的溫馨,在家里,父母像是另一個老師一樣,總是說著教育的話,總是督促著孩子寫作業(yè),總是寫完了還有一堆課外的作業(yè),在他們的感覺中,家除了吃飯休息外,已經(jīng)變成了另一所“學?!?。

很多父母們也跟我抱怨說,老師發(fā)來作業(yè)的短信,就是要我們好好的督促孩子寫完作業(yè),如果孩子寫不完作業(yè),老師就會打電話來責怪我們沒有盡到責任,我們也感受到學校的壓力,所以最后只好把這種壓力又加到孩子身上,不惜一切地讓孩子完成作業(yè),為了達到好成績,有時還會給他們額外的作業(yè),競爭太激烈了,不多做些,就會輸在起跑線了。本來我們工作一天了,壓力也很大,回家就是想放松下的,結(jié)果還要為了孩子的學習發(fā)發(fā)脾氣,真的很累。

怎么讓父母從孩子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呢?我想這應該是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擔起的責任。

首先學校應該讓孩子減負,不布置太多的課外作業(y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盡量讓學生在適合的時間內(nèi)可以把作業(yè)寫完,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一個負擔,可以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第二,別對孩子過多的壓力,包括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去享受學習,不要把學習當作是為了滿足老師的期望的工具,有些老師很喜歡講:“我做那么多,都是為了你們好,為了你們都能學好,考到好成績,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們總該給我點回報吧?!睙o形中,他們就會認為考到好成績是回報老師的唯一途徑,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為了老師而學,卻失去了學習最初的快樂。

第三,別為了學習的事去為難家長。如果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習成績好就不會讓他去學校了,到了學校,學習的事當然就是老師自己的事了,雖然說的有點武斷,但細細想想,又何嘗不是呢。除非學生有了行為上的問題,則可以找家長,三方一起去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習上,家長的作用不是去教孩子寫作業(yè),而是營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可以開心地做完作業(yè),僅此而已。

第四,對于家長,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一些期望架在孩子身上,別讓孩子從小就背負那么重的壓力去學習,而失去了學習的初衷,是為了自己而學,并快樂的學習。在家時,多關(guān)心孩子的生活,并提供孩子比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體會父母的疼愛和家的溫暖,別一回來就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教育這,教育那的,并且對于自己的付出夸大地塞給孩子,讓孩子覺得只有學習好才能報答父母。

第五,真正解放自己,就要解放孩子,讓孩子在家能做一些課外的,感興趣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學習,當作業(yè)完成時,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的時光。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多做少說,孩子能體會的可能更多。家就是家,不是另一所“學?!?。

做一個輕松的父母吧,讓你的孩子也能快樂的學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獨立從父母放手開始


近期,是不少新生陸續(xù)開學報道的日子。對于剛上小學的許多學生家長來說都會對此高度重視,全家總動員,護送孩子上學,甚至手機、相機一起出動,記錄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對此,校方的觀點是,新生入學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家長要放松心態(tài),“該放手就放手”。

新生入學家長不放心

8月24日,在西安高新區(qū)某小學門前,都是護送孩子上學的家長。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何女士告訴記者,早上7時多,她就和老公、公婆一起出 門,送兒子上學?!敖裉焓呛⒆诱揭孕W生的身份進入學校,一家人都很想去見證這個歷史時刻,于是一個娃娃后面跟了四個大人?!毕窈闻窟@樣全家出動的新 生家庭不在少數(shù),記者看到,家長們也都沒閑著,有拿相機的、攝像機的,校門口亂成一團。由于不能送進校內(nèi),爺爺奶奶們只能在校門口幫孫子孫女整理衣服,然 后把一直背在肩膀上的書包給孫子孫女背上。張女士擔心地說:“不知道孩子今天上課究竟怎么樣,能不能適應,總有些不放心?!?/p>

培養(yǎng)獨立性家長要放手“進入小學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是一個重要方面,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小雁塔小學趙校長表示,培養(yǎng)獨立性其實可 以從一些細節(jié)處著手,“比如不要替孩子背書包,要讓孩子自己來。今年的新生這方面做得好很多,但一些老人還會不自覺地幫孩子代勞。”

雁塔路小學董老師也建議,新生家長心態(tài)適當放松,多讓孩子自己干。要教會孩子每天按課程表自

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帶齊學習用品。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盒,開始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從旁多加指點,可先給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讓他重復著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賴父母了。

生活自理家長不可越俎代庖

孩子原來都是依靠我們的,現(xiàn)在讓他自己做能做好嗎?孩子笨手笨腳做家務(wù)耽誤時間,影響了學習怎么辦?這往往是大部分家長的擔憂。西安心理學會會 長尚華對此表示,一個在生活自理方面比較缺乏訓練的孩子,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會不知道如何解決。培養(yǎng)良好的自理能力,孩子過起集體生活來會很容易適 應,不僅有利于成長,也為父母減少了煩惱。

西安高新區(qū)逸翠園學校孫愛娟老師建議,家長根據(jù)孩子成長的特點,對孩子逐步提出做事的具體要求,總的原則是:從易到難,從簡到繁。3歲的孩子可 訓練自我服務(wù)的各項本領(lǐng),如吃飯、洗手、刷牙,自己需要的東西自己去取;4歲孩子可學習折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不要嫌孩子東西慢,家長常常 “越俎代庖”,這樣會妨礙孩子能力的提高;五六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洗臉洗手要洗得很干凈等,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如:拖地、 澆花等。在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用自己的方法,撒嬌、耍賴、做出家長所期望的承諾等,以此來打動家長的心,這時候家長要狠狠心,要學會對孩子說 “不”,否則孩子是難以進步的。

讓孩子獨立父母要學會放手


戴醫(yī)生從來沒有碰到過如此盡責的父母。

母親是家庭主婦,全身心照顧兒子是理所當然。父親擁有自己的生意,竟然也盡量縮減工作時間,一有空就回家?guī)屠掀沤虄鹤印?/p>

這個15歲的青少年,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就是有點兒蒼白,好像沒精打采的。但是他似乎不反對回答戴醫(yī)生的每個問題,只是有點兒偷工減料,每句話只說一半,可省則省。

戴醫(yī)生很快就察覺,這年輕人并沒有表達自己的需要,他的父母卻是那樣努力地隨時做他的后備,為他完成每一句沒有完成的話。

父母的積極與兒子的消極,剛好形成對比。

父親說:“兒子的幾位老師都說我兒子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我們身上,因此我打電話到學校,要求老師準許兒子延期交功課……”

兒子忍不住插嘴:“交不了功課,應該由我自己向老師交代。”

父親說:“如果問題由我們而起,就應該由我們改善?!?/p>

父母的愛子之心,令人感動。但是如此“慷慨赴義”的父母,卻是罕見。

戴醫(yī)生問年輕人說:“我看得出你的父母很為你著想,但是愈是負責的父母,就愈會養(yǎng)出不負責任的孩子,那是一個很奇怪的道理。你知道我在說什么嗎?”

青年望了戴醫(yī)生好一會兒,戴醫(yī)生以為他一定說不知道,誰知他斬釘截鐵地說:“一針見血!”

青年人的交談就是這樣奇妙,當你覺得無從入手的時候,突然又有意想不到的反應。關(guān)鍵在于雙方都要有足夠的空間。什么是“足夠的空間”?空間是一種適當距離、一個交談的舞臺,讓人有喘氣的余地,才會自由交流。很多渴望與青年子女溝通的父母,只求交流,卻沒有準備一個交流的空間,結(jié)果一個追一個走,使溝通變成一種壓力。

當然,溝通的內(nèi)容也是一個重點。你越把他看做是有大智一般地說話,他也越會顯得具有智慧;你越把他當做小孩子一般地教訓,他便越顯得沒有腦筋。

這個道理,父母不難理解,只是身在其中,往往看不到重點?!「改鸽m然同意要給兒子適當空間,卻總是無法不習慣性地不斷糾正兒子。

母親說:“我知道要讓他有自主的機會。但是當我們看到不良行為時,應該立即指正,還是要過后找機會告訴他?”

戴醫(yī)生問:“怎樣算是不良行為?”

父親指著兒子說:“例如你看他這個坐姿,是十分不正確的,我們應該叫他坐好!”

戴醫(yī)生趕快看看這青年的坐姿有多“不良”,但是戴醫(yī)生看他除了垂頭喪氣外,并沒有什么不妥。反而聽了父親的話,戴醫(yī)生與這青年都不約而同地立即坐得正正的,不敢彎背。

戴醫(yī)生這才發(fā)覺,這對夫婦的眼睛完全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逃不過父母的觀察。每個可以教育孩子的機會,他們都不想錯過。

這對父母的苦心經(jīng)營,讓我們每個聽到的人都十分感動。無論他們怎樣筋疲力盡,他們?nèi)允怯X得不足。

母親渴望親子,青年人卻需要學習離開父母的懷抱。這個矛盾,任何課程都解決不了??珊芏喔改覆恢?,孩子是不能老活在父母關(guān)注的范圍內(nèi)的,否則他就很難自立,父母就要永遠為他負責??峙逻@個結(jié)果,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解放孩子,讓孩子更獨立


解放孩子,讓孩子更獨立聽完老師關(guān)于自由的課,覺得給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讓孩子更獨立。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的孩子才是優(yōu)秀的。他會有很多創(chuàng)意,很多見解,能做很多大人看來很難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解放頭腦,解放思想。在我看來體現(xiàn)在想象力,創(chuàng)意和對事物及現(xiàn)象的看法。同樣一件東西,大人們因為思維固化,就看不出什么新鮮東西。然而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豐富,能聯(lián)想到許多的東西。記得和兒子在鄉(xiāng)下,我們一起看火燒云,他能把那些云彩看成許多他喜歡的卡通人物,我怎么看都不像,可他說起來有模有樣。讓我刮目相看。

對于解放雙手,我則有更深的體會。我九歲時,看到媽媽的縫紉機,就特別好奇,總是在旁邊看。媽媽怕我亂動,用完就收起來。有次趁媽媽不在家,我就把縫紉機給架起來了。穿皮帶,穿針引線,完了還縫一個沙包。媽媽回來后,特別驚訝,看我做的這么好,就沒攔著,還教我很多小技巧。上初中,我就會用不穿的牛仔褲,花布做成漂亮的布包。到大學時,還設(shè)計很像樣的包包,錢包。背到學校,同學們都不相信這是我自己做的,比外面賣的還漂亮。鄰居家要做褲腳,換拉鏈,還有爸爸的衣服全是我包辦。甚至,自己出嫁用的布兜,蓋頭都是自己縫制。媽媽也特別驕傲我會這些。如果當時,媽媽管著我,或許我就學不了這么多了?,F(xiàn)在,對兒子,我也放開手腳。一年級的他,在周末早上會燒上壺開水,溫好牛奶,煮好雞蛋。能幫妹妹穿戴整齊,整理好房間。我則放心的去上班。晚上,洗漱完能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啟動好。還能榨果汁,泡藥.....做很多的事。再他的榜樣作用下,連2歲半的妹妹,下班時都會給爸爸媽媽換拖鞋。在家只有小棉襖,小火爐,沒有小皇帝,小公主。有時真讓人感動到不行。

當然,孩子需要教的內(nèi)容太多了。課堂是學習的地方,可學習只能在課堂嗎;老師是授業(yè)解惑的人,但這個人只是老師嘛?當然不是。家長也是老師,大自然也是課堂,社會更是大學校。想要成為一個獨立,優(yōu)秀的人。就必須走出家,接觸更多的,更大的地方。這就需要解放孩子,擴大孩子活動的空間。而不是把孩子像金絲鳥一樣關(guān)在籠子里。大自然的花,草比書本里的更直觀,更漂亮。還有圖書館,博物館里有課堂上看不到,學不全的知識。再有旅行,一次旅行就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有愛,有畫面,還有很多有趣的見聞,有感悟。讓孩子更自由的享受這一切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再有,解放孩子的嘴巴。這點是我忽略的一項。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深圳的小姑娘。在笑傲江湖的舞臺上海闊天空的聊。聊歷史,聊生活,聊想法。她的口才,敏捷清晰的思維讓觀眾和評委們驚嘆。贏得了大家的贊賞。她在外人眼里是個“小話嘮”,可在她家人眼里是個演說家。她的偶像是李白,長孫皇后。把易中天,紀連海,于丹學得有模有樣。再她的家里,她言論自由。姥姥甚至不看京劇,陪她看百家講壇。再家人的鼓勵下,走上電視,展現(xiàn)她的才華。試想,如果當初家人把她的“話嘮”當做毛病,制止她的這種行為,她會有今天的表現(xiàn)嗎?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我想一個孩子就要多開口,多說,多讀。他的邏輯思維就會得到很大的進步。而這正是我們?nèi)狈Φ摹?/p>

而想要解放前幾樣,有樣東西是前提。那就是時間。合理的安排時間,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去玩,去說,去探索??上胂胛覀?,讓孩子成天泡在習題,補習班里,那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是呢。如果,一個孩子合理的分配時間,家長再給予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那孩子就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興趣去做她喜歡的事,看她喜歡的書,那孩子還會抵觸學習,不想長大嗎?知道重要性,就要付諸行動。說著容易,做起來難。我在這點做的就不夠充分。制定的時間表,總是因為家里沒有協(xié)調(diào)好,而不能嚴格執(zhí)行。在家人的這方面,還需要磨合。這是我目前比較苦惱的事。但我會分階段的引導孩子,慢慢的改善。

最后,不管是時間表,獎懲規(guī)則或是其他的一些家庭制度,都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和孩子商討制定。一方面尊重孩子,也能讓孩子認同,自覺自愿的遵守規(guī)則。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教育的過程是持續(xù)性的,再教育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要做有心人,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的快樂。

鏡子:從子女中可以照出父母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可以照出現(xiàn)實。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從父母中可以照出子女,從子女中也可以照出父母。

談到教子,目前我總是愧疚多于欣慰。

我們是過來之人,有時候看孩子,就猶如看自己這一生的重演,孩子的身上都有著某種酷似自己的影子。這種影子一是先天的遺傳基因,一是后天的父母的濡染。父母做為孩子的家長,常常會對孩子的“錯誤”大驚小怪,認為都是不可饒恕的天鑄大錯似的。家長此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成人的思維去看孩子的問題。其實如果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許多錯誤也不過是當年自己犯過的錯誤的翻版而已,甚至自己今天仍然存在這樣的錯誤。你可能不承認,但我承認。你說孩子不大方,我到如今都不大方。這是偶然的嗎?能強求孩子嗎?而且你對兒子管得那么嚴厲苛刻,他能大方起來嗎?這不是你的責任嗎?父母,尤其是父親,其行為習慣、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模板??梢姼改高@孩子的第一教育者的如此重要!說句不好聽的話,兒子今天的某些缺點錯誤和你的昨天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你今天罵孩子打孩子,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笑五十步”而已。哈!這樣說你可能不接受,但我卻應該接受。我有時幾乎是天天都在痛恨自己不能是一個健全的性格的人,因而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健全完美的人格。孟子言:“古者易子而教之?!泵献硬挥H自教育兒子,就是怕教育不好。其實我當時真的一直就有過這種想法。當然不能和孟子同時而語。就是怕把兒子塑造成我。這里不是說我的兒子不好。平心而論我的兒子是一個直樸、善良、真誠的孩子。當然比較內(nèi)向,有時脾氣也很不好,以及其它的一些缺點。這就與我有著直接的責任。所以說,孩子的許多錯誤其實都是可以饒恕的。犯錯誤是人生的規(guī)律,當然更是孩子的專利。你承認嗎?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嚴于律己,小心謹慎做人。正己爾后正子正人。對孩子一定要多些寬容,多些理解,多些親密,多些善意的引導。而不要事后悔恨,亡羊補牢。誤了孩子,扭曲了孩子,更有甚者毀了孩子,就是罪過了啊。

瑞士父母從來不喂孩子吃飯


在瑞士進修期間,我的鄰居是從中國某大城市來的一對研究生夫婦。他們有個一歲的寶寶,名叫凱凱。兩口子30多歲了,一天到晚追著兒子喂吃喂喝的。

孩子的媽媽要上學,只好把寶貝兒子送進了幼兒園。凱凱在幼兒園里經(jīng)歷了這樣的故事:

孩子們該吃飯了。阿姨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著吃。凱凱就站著,看看這兒,看看那兒。阿姨讓他坐在小凳子上,用手比劃著要他自己吃??墒莿P凱不會抓著吃,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洋阿姨只是比劃,啟發(fā)孩子吃飯,始終不喂他。吃飯時間結(jié)束,小凱凱沒吃的飯菜就被收拾走了。

后來,洋阿姨告訴凱凱媽媽,瑞士人是從來不喂孩子吃飯的,如果孩子真餓了,他自己會吃的。孩子不會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時給予話語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強逼他去做,也不包攬。因為這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的“獨立行為”。而沒有獨特行為的人,怎么會有創(chuàng)造性呢?

雖然很心痛,凱凱媽媽還是很贊成瑞士的某些教育方式,“孩子有孩子的自由,比如有的孩子不睡午覺,阿姨就讓不睡覺的孩子到別的房間去玩,但不能干擾休息的小朋友,這是自由的限度。瑞士阿姨不過于強調(diào)紀律,她們引導孩子獨立自由地玩耍,而不過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們的行為。”

孩子的聰明是父母鼓勵出來的


我孩子比較笨,當著人面我會說他天資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會這樣做。

人家孩子1歲多就會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對號入座,我兒子到2歲半才總算認全了所有的圖形。

3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我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煩,叫孩子自己玩積木。我告訴他咪嘟熊長大了,夢幻島原來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蓋個“蘑菇房”吧。于是,兒子很高興地自己玩去了,沒過幾分鐘,兒子在那廂大聲叫我:“媽媽,我不會!”

孩子一遇到難題,總說自己不會。我心想,這需要改變一下了,給他一點自信。我拿了一塊硬紙板給他剪了一個獎牌,上面寫著“工程師”,還找來一截紅繩子綁在上面,又開始給他講我編的夢幻島故事,告訴他把夢幻島所有“島民”都叫來蓋房子,誰蓋得好,誰就是“工程師”。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來,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沒有叫我,我也沒有去幫他。

一個月以后的一天,他竟然獨自用積木搭出了真正的“房子”,有頂有墻中間還有鏤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的創(chuàng)造力一發(fā)不可收拾,什么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開始給你搗鼓,有的時候還借助桌椅板凳一起構(gòu)筑他的“大別墅”。

我本來并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鄰居家的大哥哥到家里玩,兩人玩積木,一比較我才知道兒子在這上面有點歪才,我的“虛榮心”終于大大地滿足了一把,以后也如法炮制,我不時給自己放一下假,兒子也常常給我一點小驚喜,從經(jīng)常說“不會”,到自信爆滿,什么事都搶著干。

原來孩子的聰明是這樣出來的。

為愛早放手讓孩子離開父母


愛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可是只有適當?shù)膼酆⒆硬拍芎亲o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主,孩子長大了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走出去獨自面對紛繁的世界。

上周五開完家長會,家長陸續(xù)離開,飛飛(化名)媽媽留下和我聊孩子的情況,她說:“飛飛性格內(nèi)向、膽小,不愛表現(xiàn)自己?!蔽医ㄗh她不要著急,慢慢來給孩子時間。有空多帶孩子去《新濱公園》,爬爬城墻、攀攀巖、玩玩沙子。放開手讓孩子自由去玩,去多接觸一下同齡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他就會學會與小朋友交往,你說的這個問題也會自然解覺。家長輕輕點了點頭,我相信孩子會變得活潑開朗!

家長和我談完,我想了很久。其實孩子用什么方式對待他人,如何交往和表達情感,主要取決于家長的言傳身教。有為專家說過:“對孩子要有求必應”,這里的“應”不是讓我們成人無條件答應孩子的要求,而是對孩子的要求做出正確反映,關(guān)注孩子的言行。說到放手肯定有人反對,孩子太小還不懂事,可這不是理由!在美國孩子十個月媽媽就綁著他的手讓他們自己吃飯了,他們大嗎?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離開父母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對他們成長越有利!

當我們不能陪孩子走完一生時,那么就該為愛放手,別讓愛成了傷害。

親子教育——父母的學習,從孩子入園開始


家長的工作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入園的過程中,我們許多家長朋友往往無所適從,他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孩子能夠順利適應,可是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家長需了解的新生入園的十三忌:

一忌:一味妥協(xié),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這是目前幼兒園新生入園最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遲上幼兒園的時間。孩子哭了,家長很心疼。去還存在僥幸的心理:也許明天,他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呢!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只要堅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兒園,那么當你再次送園的時候,孩子的哭鬧會更加變本加厲。

二忌:送兩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剛?cè)雸@時,哭鬧比較嚴重,吃飯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長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幾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給孩子調(diào)理調(diào)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存在誤區(qū)的,當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來幼兒園會感到更加陌生,特別是對于新入園的孩子來說,還沒有建立起與老師之間的依戀感情,送送停停會讓孩子的適應過程事半功倍。堅持送園,對孩子的適應至關(guān)重要。

三忌: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寶貝,又見到自己的寶貝哭鬧的厲害,家長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墒羌议L對孩子的情緒感染實在太強了,這種家長陪著孩子哭的情況在幼兒園的新生入園接待中司空見慣,造成孩子們錯認為家長不要他們了,讓他們認為上幼兒園不管對于他們自己,還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劇孩子的分離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適應。

四忌:“我在外面等著你!”“我去給你拿件毛衣來!”

在祖輩送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孩子一張嘴要哭,馬上對孩子說:“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著你哈!”“奶奶去給你買奶,這就回來!”這種說法可能暫時有效,可是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后,他會感覺到非常不安,因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兒了,這讓他們沒有了安全感。

五忌:“別哭,我第一個來接你!”

許多家長會這樣許諾孩子,當孩子哭著對你說:“媽媽第一個來接我!”你忍心拒絕孩子嗎?于是好多家長隨口承諾:“好,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們當然并不反對這種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長,您能保證您是第一個嗎?如果不能,請不要這樣回應孩子,請換一種方式回應孩子:“媽媽會早來接你!”“媽媽四點來接你!”如果輕易的承諾沒有兌現(xiàn),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那么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長欺騙了自己,會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長會不會來接他?孩子便沒有把握了。

六忌:“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這是家長氣頭上的急話,可是我們一線的老師卻常常聽到。家長這話說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厲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來接他了,這種負面效應會讓孩子覺得恐懼,恐懼幼兒園,恐懼老師,更恐懼分離焦慮。

七忌:“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會就好了!”

許多家長都是抱著這樣的心理來的,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會,就一定能夠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長說再見。然而,往往事與愿違。家長的多呆一會兒,只會讓孩子的適應時間拉長,讓孩子的哭鬧和分離焦慮時間拉長。因為此時,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家長可能走,分離焦慮已產(chǎn)生,便開始哭鬧。而家長畢竟是要離開,那是孩子還是要獨自去面對,嘗試著去適應。

八忌:“不許哭!”

誠然,每個家長都不愿聽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聽不到,心里能夠接受的了,可是卻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淚。其實,面對分離焦慮,孩子選擇以哭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壓抑孩子哭,以強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長的。

九忌:喂完飯再走

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早上總想喂飽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飽了后再和家長告別,很容易因為哭而嘔吐,而且,家長長時間逗留在活動室,會讓其它的孩子產(chǎn)生情緒感染,不利于孩子適應。

十忌: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長送下孩子后,難免會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長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適應,可是如果一旦讓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哭鬧會變本加厲。

十一忌:“有小朋友打你嗎?”“老師兇你嗎?”

家長對孩子的關(guān)切溢于言表,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樣的負暗示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幼兒園的生活,不自覺的建立起幼兒園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師兇我之類的聯(lián)想。這當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今天你認識哪個小朋友了?”“老師表揚你了嗎?”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園一天的美好時光,建立對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十二忌:在家一定要好好補

點擊查看源網(wǎng)頁

孩子入園得頭幾天,吃飯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時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長會刻意給孩子帶奶晚上吃飯的時候也想多做些魚蝦肉蛋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其實,孩子剛?cè)雸@容易上火,在吃飯上應當注意多飲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對于魚肉之類容易生痰上火的東西,應當盡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十三忌:休息的時候無節(jié)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們看到,許多孩子星期一的時候特別不容易適應,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兩天,對環(huán)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規(guī)律和幼兒園不一致,從而導致了作息秩序紊亂。休息日時,家長應當盡量配合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形成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3至5歲,是孩子秩序感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相關(guān)推薦

  • 孩子獨立從父母放手開始 近期,是不少新生陸續(xù)開學報道的日子。對于剛上小學的許多學生家長來說都會對此高度重視,全家總動員,護送孩子上學,甚至手機、相機一起出動,記錄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對此,校方的觀點是,新生入學應該培養(yǎng)孩子...
    2021-01-2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獨立父母要學會放手 戴醫(yī)生從來沒有碰到過如此盡責的父母。 母親是家庭主婦,全身心照顧兒子是理所當然。父親擁有自己的生意,竟然也盡量縮減工作時間,一有空就回家?guī)屠掀沤虄鹤印?這個15歲的青少年,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就是...
    2021-04-09 閱讀全文
  • 解放孩子,讓孩子更獨立 解放孩子,讓孩子更獨立聽完老師關(guān)于自由的課,覺得給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讓孩子更獨立。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的孩子才是優(yōu)秀的。他會有很多創(chuàng)意,很多見解,能做很多大人看來很難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
    2020-10-29 閱讀全文
  • 鏡子:從子女中可以照出父母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可以照出現(xiàn)實。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從父母中可以照出子女,從子女中也可以照出父母。 談到教子,目前我總是愧疚多于欣慰。 我們是過來之人,有時候看孩子,就猶如看自己這一生的...
    2020-09-16 閱讀全文
  • 瑞士父母從來不喂孩子吃飯 在瑞士進修期間,我的鄰居是從中國某大城市來的一對研究生夫婦。他們有個一歲的寶寶,名叫凱凱。兩口子30多歲了,一天到晚追著兒子喂吃喂喝的。 孩子的媽媽要上學,只好把寶貝兒子送進了幼兒園。凱凱在幼兒園里經(jīng)...
    2021-04-24 閱讀全文

近期,是不少新生陸續(xù)開學報道的日子。對于剛上小學的許多學生家長來說都會對此高度重視,全家總動員,護送孩子上學,甚至手機、相機一起出動,記錄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對此,校方的觀點是,新生入學應該培養(yǎng)孩子...

2021-01-29 閱讀全文

戴醫(yī)生從來沒有碰到過如此盡責的父母。 母親是家庭主婦,全身心照顧兒子是理所當然。父親擁有自己的生意,竟然也盡量縮減工作時間,一有空就回家?guī)屠掀沤虄鹤印?這個15歲的青少年,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就是...

2021-04-09 閱讀全文

解放孩子,讓孩子更獨立聽完老師關(guān)于自由的課,覺得給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讓孩子更獨立。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的孩子才是優(yōu)秀的。他會有很多創(chuàng)意,很多見解,能做很多大人看來很難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

2020-10-29 閱讀全文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可以照出現(xiàn)實。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從父母中可以照出子女,從子女中也可以照出父母。 談到教子,目前我總是愧疚多于欣慰。 我們是過來之人,有時候看孩子,就猶如看自己這一生的...

2020-09-16 閱讀全文

在瑞士進修期間,我的鄰居是從中國某大城市來的一對研究生夫婦。他們有個一歲的寶寶,名叫凱凱。兩口子30多歲了,一天到晚追著兒子喂吃喂喝的。 孩子的媽媽要上學,只好把寶貝兒子送進了幼兒園。凱凱在幼兒園里經(jīng)...

2021-04-2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