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當成父母育兒路上的“出題師”
發(fā)布時間:2020-10-26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把孩子當成父母育兒路上的“出題師”昨天xx爸出差下午五點,辦完事就回了家,他去接xx時,xx約了一位同學一起到家里來玩。等我到家時只看到xx同學和xx爸在吃飯。我問xx呢?xx爸指了指xx房間說:“他吃完了,一個人在里面玩?!眡x同學聽了我的問話,大口大口把碗里的飯趕完,放下碗一溜煙也鉆進了xx房間。兩個小家伙在房間里討論著,xx對他同學說:“我們先把作業(yè)完成,然后一起讀會書,爭取多點時間我們一起去廣場玩。”我在門外聽了,心想不錯,懂得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了。有進步,不像之前那樣,家里來了人,就只顧著玩,把作業(yè)的事早忘在腦后。寫作業(yè)前xx對我和xx爸說:“我們現(xiàn)開始寫作業(yè)了,你們不可來打擾?!闭f完把門給關上了。半小時過后,聽到xx和他同學在大聲的誦讀課文,吵得我耳朵都快震聾了,我沒去阻住他們,雖然說這樣的讀書法可能一點意義的沒有,但練練他們的聲音貝分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況且現(xiàn)在還早,大家都還沒休息,對別人也不會有什么影響。再說兩個小家伙若不在一起,也不會有這么高的興致,這整體看來還是個難得的機會呢!
等xx他們讀完書后也快八點了,xx爸幫他們切了西瓜后,對兩位小家伙說:“吃完西瓜,就去把同學的書包送回家,然后一起去廣場玩?!蔽以谂赃吢犃?,心想,若這是一道育兒題,滿分為10分的話,可以為xx爸打上6分,因為他知道在事先與孩子約定了。另4分被扣的原因,就是兩個小家伙這會心思全放在西瓜上,xx爸的話可能被他們又當作耳邊風了。若xx爸想拿滿分的話,就應該在切西瓜前把這約定提出。
果不然等三位下樓后沒幾分鐘,我在五樓就聽到xx爸大聲的叫xx,并且還可以清楚的聽得出是在邊追邊叫。哈哈!把我給樂了,孩子們好樣的,又給xx爸出“難道”了,不用說我已猜到事情大概原因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九點xx和xx爸回來時,xx爸這回沒被氣成黑臉,反而一副樂呵呵的樣子。并也不在我面前發(fā)牢蚤,好像什么事都未曾發(fā)生過一樣。等xx睡后,看到xx爸在電腦旁看韓老師的博文,這博文里正好有一段話,這段話的開頭說的是:“育兒是門技術活......,”xx爸對正著這段話在深思呢!我拿張椅子在旁邊坐下,自己也把這篇博文看完。之后我拍了拍xx爸的肩問:“是不是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貼切?”xx爸輕輕地嘆了口氣,沒有說話。我接著問“陪孩子下樓時,怎么聽到你大聲叫xx呢?”xx爸回道:“我說先把他同學的書包送回去,但這兩個小家伙,一下樓打開大門,就像鐵籠里放出地小老虎一樣,朝廣場一會跑得沒影了。”我笑了笑問:“是不是在想,事先已跟孩子們約定好了的,孩子怎么還是不聽,對吧?”xx爸撓了撓頭,沒說話。我說:“有時看是同一種方法,但因為中間的一些小小細節(jié),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碑斘野阎虚g的一些細節(jié)給xx爸說了后,從xx爸臉上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現(xiàn)意識到,育兒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現(xiàn)有時間我都讓xx爸多帶著xx,讓他從xx的犯錯中一步步來提升自己。我也對xx爸說,孩子就像我們育兒路上的出題師,孩子的每次犯錯,就如同給我們出的一道道難題,當我們解答不來這些題時,我們就得用功去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孩子的難題卡住。
在此非常感謝,上次發(fā)的“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這篇日記里,各位博友給我的指點,讓我現(xiàn)心態(tài)放平了許多,能耐心的對待xx爸育兒路上的不足。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他們會思維遲緩,缺乏愛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華人父母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于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給孩子指定發(fā)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些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和諧關系被犧牲。
●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xiàn)的指針
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現(xiàn)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
●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查顯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通過處理家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長大后比較能面對挫折。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事,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沖突。
●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認為養(yǎng)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tài)度是,養(yǎng)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楊瀾:成為父母,別把勁都使在孩子身上
楊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她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主持人、媒體人、更是一位傳媒企業(yè)家、慈善家,08年擔任北京申奧的形象大使。她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成熟穩(wěn)重、事業(yè)有成的職業(yè)女性。以下這段話是她參加“第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做的關于自己育兒心得的演講。
作為一名職業(yè)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準備出差時,就覺得做了一件特別對不起孩子的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和父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們如此的充實,見到這么大的世界,帶回來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們能夠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你怎樣去做人,你的態(tài)度、你的行為孩子都會盡收眼底。
我詢問了很多在職業(yè)上很有成就的媽媽,發(fā)現(xiàn)她們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長得很好,這給了我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需要跟他最親近的人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當孩子的思辨能力開始產生時,他更需要一個有實力的伙伴,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僅僅滿足于常?!百嚒痹谒麄兩磉叄瑓s不能給他們思想的養(yǎng)料,孩子們會感到不滿意。
兒子已經16歲了,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會上一些不良現(xiàn)象時,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這時候,他非??释粋€同樣有獨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親跟他對話,此時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圍著他問“你到底要吃紅燒肉還是燒帶魚呢”肯定不行。
無論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親,還是能夠多花時間陪孩子的母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你是一個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為一名母親,首先應該過非常充實和快樂的生活,讓孩子們知道:這樣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夫妻吵架在所難免,如何減少這種爭吵對孩子的傷害?
有一次,我跟先生發(fā)生了非常激烈的沖突,把孩子嚇著了。情緒稍微穩(wěn)定后,我倆都意識到剛才自己做了一件非??膳碌氖虑?。
我們來到孩子的房間,單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視的角度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在你面前那樣爭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語言,我們想跟你說,大人有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剛才我們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們倆真誠地向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們。
第一,爸爸媽媽彼此之間還是相愛的;
第二,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
提醒為人父母者,要盡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社會上存在著一些焦慮的媽媽,有的甚至會對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示范”,這樣的母親讓自己非常負面的東西完全不加節(jié)制地宣泄出來,雖然可能會在當時把孩子暫時壓制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對朋友、同事,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會陷入一種潛意識的習慣當中。這是一種非??膳碌摹斑z傳”。
面對網絡和電視,選擇相信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是電子化的一代,電視和網絡對于他們猶如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但與此同時,電子化也造成了諸如網癮少年等問題,作為家長,如何把控孩子在電視和網絡方面的使用?
鼓勵孩子讀書、旅行,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但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喜羊羊”,攔著孩子們不是辦法,于是我就坐在旁邊陪著孩子們看,有一天,孩子說:“媽媽,你實在太幼稚了,我實在沒辦法再陪你看這個了?!薄⒆釉陔娨曋姓也坏教噙m合自己看的節(jié)目,不再喜歡坐在電視機前了。
我并不認同為了減少孩子和電子產品的接觸,就讓家里的電視、電腦等產品全部消失,人為地進行隔絕。這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在班里的社交。這樣做的結果是,當班里的孩子都在說他們熱衷于看的某一個卡通片和一個游戲的時候,孩子只能無話可說。
隨著孩子們步入學校,和網絡的接觸越來越多,學校幾乎所有的功課都要在網上完成,他們還經常通過網絡看一些喜歡的卡通片、電影,跟同學聊天??吹胶⒆右恢弊陔娔X前面,我也開始慌張,但我明白,如果經常問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最后,我跟孩子們達成了一個“交易”:從眼睛的保護、身體的發(fā)育、頸椎的成長以及學習等各個方面考慮,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網看無用的東西,不玩游戲;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個小時。孩子同意了。
既然談好了,就充分尊重他們的選擇??吹胶⒆哟陔娔X前,雖然心里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我就跟自己說:“不要問他,他一定在做作業(yè)?!蔽疫x擇了相信。
我坦言自己也犯過錯誤
兒子5歲的時候,曾逼他練鋼琴。鋼琴老師問兒子:你為什么要學習鋼琴呢?兒子回答:是媽媽讓我學的。
在學琴的4年中,兒子痛苦,我也不愉悅,“為學琴沖他歇斯底里地叫喊過”。終于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我意識到兒子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于是終止了兒子的學琴生涯。
女兒卻喜歡彈鋼琴。由此感嘆,哪怕是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每個孩子也不盡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處,必須要對此敬畏。
“男孩窮養(yǎng)女孩富養(yǎng)”的根本是財富觀
近年來,“男孩窮養(yǎng)女孩富養(yǎng)”的說法在不少爸媽中盛行,這種說法認為,只有窮養(yǎng)男孩,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將來他才可擔當大任;只有富養(yǎng)女孩,在物質上開闊其視野,在精神上豐富其思想,將來她才能見識廣,有主見,一生幸福。
其實,對男孩太嚴苛了會讓他習慣順從權威,男孩從小過分窮養(yǎng)也可能讓他變得惟利是圖。
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后走上歧途,恰恰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過于貧窮,以至于有錢高于一切從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同樣,有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優(yōu)越,把女兒嬌寵到傲慢、無知的程度,殊不知,溺愛只能讓女孩長大后嬌縱無禮,“誰愿意娶這樣的女孩進門?”
不管父母是窮還是富,孩子將來都要自己經營人生。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從小把錢、情感、價值、精神能夠放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個理念:18歲以后,媽媽把大學的學費都交齊了,你們就自己過日子了。
接受了這樣的理念,孩子們正確的財富觀自然就會慢慢培養(yǎng)起來。
暑假的時候,兒子去博物館實習,跟工人們一起拆木箱、釘釘子、做記錄,因為是高中生,博物館并不給他付工錢。中午在外面吃飯,班上有一些同學吃比薩,還有一些同學甚至吃更貴的壽司等,但兒子覺得自己還沒有掙錢,就買一個5元的三明治吃了。
回來以后,我對兒子的行為大加表揚。我跟兒子說,你要算算,假設你剛剛大學畢業(yè)每個月可以掙多少錢,如果一頓午飯就花40元,意味著你根本養(yǎng)不活自己。
“窮養(yǎng)、富養(yǎng),歸根到底是一個財富的價值觀的問題?!辈徽撃泻⑦€是女孩,最關鍵的是要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而過分糾結于窮養(yǎng)、富養(yǎng)問題,“往往是父母自己過于看重金錢的結果”。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情感關懷”
前段時間走進班里的群,才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我班有一名幼兒,家長平時很忙,孩子幾乎天天來園,只是在生病時孩子才能享受到濃濃的家庭溫暖。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里,吃過晚飯,電腦就是孩子的朋友加玩具,孩子一直玩游戲到10點左右。后來導致孩子的飲食越來越差,吃的飯菜經常吃進去,再吐出來。偶然的機會,看到孩子的媽媽說孩子玩游戲到深夜10點,作為老師的我害怕,其實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沒有想到現(xiàn)在的父母還有這樣帶孩子的。其他的家長也議論:第二天孩子起不來床,怎么辦?孩子的媽媽說:使勁叫,大聲叫。當時作為老師的我,有點氣憤了,雖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也要說。就算是好朋友,你錯了,別人說你也是為了你好,為了孩子好。隨即我打上了兩行字:XX媽媽,請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讓孩子早休息。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發(fā)展方向,必須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其母看到了我的回復,馬上說:我下了,讓孩子睡覺去。對呀,作為媽媽,自己已是而立之年,應該學會克制自己,就是自己在喜歡玩,也要管孩子。不但給孩子優(yōu)質的衣、食、住、行,而且也要給孩子“情感關懷”。讓孩子知道溫馨歲月里有了媽媽的陪伴,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兒時媽媽的故事,給孩子多少美好的回憶。
從那次回復后,孩子的媽媽對孩子關心多了,照顧的也多了,孩子較以前開朗了?,F(xiàn)在孩子生病時,媽媽總是很擔心孩子在園的情況,經常問孩子的情況,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也可以大聲地說:“老師,我有點不舒服,給我媽媽打電話!”孩子與媽媽的距離拉進了,母子情深了。通過孩子那雙大眼睛,我似乎讀懂了孩子:老師,我媽媽現(xiàn)在很關心我,我很少玩游戲了,我按照作息時間睡覺、起床,是個懂事的孩子了。爸爸、媽媽在孩子心目中地位非常重要,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關愛他們,用愛滋養(yǎng)孩子的心田。我能感受到孩子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孩子非常在乎媽媽的感覺:媽媽的夸獎、陪伴、擁抱、微笑、牽手……,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情感關懷”。
有了父母的情感關懷,孩子們會一天比一天活潑、勇敢、自信。慢慢改變自己,展示他特有的個性。
要把孩子當成一棵樹
要把孩子當成一棵樹為人母一年多,在育兒路上也跌跌撞撞的感悟到一些東西。每個父母無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的寶寶,加上今日經濟條件優(yōu)厚,父母多有高學歷背景,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真正的掉到了福窩里,想到自己小時候,感觸頗深,那個年代是以溫飽,家庭小康為奮斗目標的,父母整日忙于勞作,勤儉持家,可能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上大學,對子女的教育都融入了繁雜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哪個父母專門騰出時間來教育培養(yǎng)孩子,70后是不幸中的幸福一代,沒有60后身上背負過多時代的陰影,也沒有80后優(yōu)越條件下的那份張揚和自信。70后是承上啟下的一代,既不過于保守,又有開拓進取精神,我們完全是在自然中成長的,所以好多東西是在而立之年以后才感悟到的,成長和進步都是在思索中完成的。
對于**,我的想法亦和普通人沒有區(qū)別,在懷孕期間,也費勁心思做胎教,到處看育兒書籍,那時候就立志要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寶寶。懷孕期間,還看了同學送的雛鷹早教系列書籍,看到一例例天才兒童都是家長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想著只要付出努力,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所以在**出生后的前幾個月內,我也是煞費心思的按照教材實施我的培養(yǎng)計劃,每天早晚放音樂了,上午讀書,講故事了,這些倒也罷了,最讓人難受的是認字,按照教材用卡片教孩子認字,貼在墻上,隔幾天換換,還拿實物對照,說實在我堅持了沒幾天,就感覺很累,每天都當成一個功課來做,孩子雖然也會指,我想她不是認識,只是記住卡片的位置了。我發(fā)現(xiàn)完全失去了育兒的樂趣。后來也陸續(xù)看了一些國外的育兒書籍,才發(fā)現(xiàn)教育理念相差甚遠。國外養(yǎng)孩子完全是一種享受,即使一家有好幾個孩子,而我們每家就一個孩子,家長卻累的身心俱疲,太在乎孩子的未來了,反而忘掉了最根本的東西,養(yǎng)育孩子目的就是孩子的未來,享受養(yǎng)育過程這種親情到在其次了。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背負上“孩子的前途”這個重重的枷鎖,并把它作為一生的奮斗目標,這便是中國父母的悲哀了。大多數(shù)父母無疑把孩子當成了一張白紙,替孩子設計未來,設計人生,完全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感受。
**幾個月的時候聽陽陽媽媽談起她所加入的公益小書房,雖然不知道是個什么組織,本人從小酷愛讀書,所以就稍稍關注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圖畫書。對于70后的人來說,別說圖畫書,連小時候看的小人書都是黑白的,哪里見過這些畫面精美,制作精良的圖畫書。后來便鐘情上了圖畫書,也慢慢讀懂了這個公益組織背后隱藏的愛心,讀書在其次,重要的是把孩子抱在懷里一起享受那種親情無敵的愉悅!我也慢慢的在和寶貝兒四目對視中讀出了寶貝兒對我的依戀和信任,愛便是這樣滋生了。這時候的我才恍然大悟,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一張白紙,任其隨意涂鴉,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感情和人格,一樣的需要被尊重和呵護,我們大人不能恃強凌弱的忽視孩子的感受。教孩子學會什么在其次,首先每個父母應該學會的是“愛”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首先孩子會有一個健康的心智,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在感受父母濃濃的愛,一個精神健康的人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后來無意間看到小橡樹的理念,更是篤定了自己的信念。小橡樹的理念就是:首先,我們認為,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棵樹。如果把孩子當成一張白紙,就會以成年人為中心,不顧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隨意涂抹灌輸。把孩子當成一棵樹,則堅信兒童自身已經具備成長所需的內因,成年人就做的是為孩子提供最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以符合兒童天性和成長規(guī)律的方法扶助種子發(fā)芽,小苗長大。只有把孩子當成一棵樹,才能真正以兒童為中心,培養(yǎng)出充滿自信心,自主性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
后來,我放下了所謂的早教重擔,一心一意只享受和**在一起的快樂,心情無比舒暢,看著寶貝兒那陽光快樂的樣子,我覺得真是幸福極了。寶貝兒特別喜歡與我耳鬢廝磨,腦袋在我臉上蹭來蹭去,還用手捧著我的臉,咿呀呀的對我說著:喜歡媽媽的小情話,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寶貝兒從一歲真正開始看圖畫書,現(xiàn)在已經徹底愛上了圖畫書,每日里纏著我講她喜歡看的故事,她也特別喜歡看親情篇的諸如《我爸爸》《大衛(wèi),不可以》每次看到大人抱著寶寶的畫面,一邊述說著臺詞,一邊就撲到我的懷里緊緊抱住我。最近**的語言不僅僅是重復了,自己的思想日益成熟,真正變成了一個能和大人交流的小人了,呵呵!
愿我家這棵小樹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