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情感關懷”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前段時間走進班里的群,才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我班有一名幼兒,家長平時很忙,孩子幾乎天天來園,只是在生病時孩子才能享受到濃濃的家庭溫暖。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里,吃過晚飯,電腦就是孩子的朋友加玩具,孩子一直玩游戲到10點左右。后來導致孩子的飲食越來越差,吃的飯菜經(jīng)常吃進去,再吐出來。偶然的機會,看到孩子的媽媽說孩子玩游戲到深夜10點,作為老師的我害怕,其實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沒有想到現(xiàn)在的父母還有這樣帶孩子的。其他的家長也議論:第二天孩子起不來床,怎么辦?孩子的媽媽說:使勁叫,大聲叫。當時作為老師的我,有點氣憤了,雖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也要說。就算是好朋友,你錯了,別人說你也是為了你好,為了孩子好。隨即我打上了兩行字:XX媽媽,請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讓孩子早休息。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發(fā)展方向,必須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其母看到了我的回復,馬上說:我下了,讓孩子睡覺去。對呀,作為媽媽,自己已是而立之年,應該學會克制自己,就是自己在喜歡玩,也要管孩子。不但給孩子優(yōu)質(zhì)的衣、食、住、行,而且也要給孩子“情感關懷”。讓孩子知道溫馨歲月里有了媽媽的陪伴,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兒時媽媽的故事,給孩子多少美好的回憶。

從那次回復后,孩子的媽媽對孩子關心多了,照顧的也多了,孩子較以前開朗了?,F(xiàn)在孩子生病時,媽媽總是很擔心孩子在園的情況,經(jīng)常問孩子的情況,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也可以大聲地說:“老師,我有點不舒服,給我媽媽打電話!”孩子與媽媽的距離拉進了,母子情深了。通過孩子那雙大眼睛,我似乎讀懂了孩子:老師,我媽媽現(xiàn)在很關心我,我很少玩游戲了,我按照作息時間睡覺、起床,是個懂事的孩子了。爸爸、媽媽在孩子心目中地位非常重要,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關愛他們,用愛滋養(yǎng)孩子的心田。我能感受到孩子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孩子非常在乎媽媽的感覺:媽媽的夸獎、陪伴、擁抱、微笑、牽手……,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情感關懷”。yjs21.CoM

有了父母的情感關懷,孩子們會一天比一天活潑、勇敢、自信。慢慢改變自己,展示他特有的個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結的果實。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梢钥吹奖人M吹降臇|西更多。

興趣: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shù)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時候消失的?

也許童年只結束于一次偶然降臨的鋼琴考試,而緣起是全社會的藝術教育潮;也許童年只結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緣起是太多的獨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電腦,街心花園也沒了孩子的喧鬧;也許童年只是結束于進了一所名牌小學,而緣起是優(yōu)質(zhì)教育也教會孩子早早地懂得勝出的必要……

有多少種力量在無情地掠奪著孩子們的童年,而且還是以種種十分高尚的名義!在“一切為了孩子”的托詞之下,追求著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虛榮,甚至還是依照一些家長的自我補償心理在精心“設計”著孩子遙不可及的“未來”!

在我們成人世界里,今天還有多少人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為曾經(jīng)撕毀過弟弟的一只風箏而深深地懺悔?“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魯迅先生筆下的挖何首烏、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不給孩子們以地球,卻去教他們地理;不教他們語言,卻去教他們語法。他們渴望的是敘事詩,供給他們的卻是編年的史實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早已習慣了這種了無生機的童年生活,并漸漸地認同了這是必須付出的“成長的代價”。

教育理論家周貝隆先生曾經(jīng)一針見血地指出:“足夠的閑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賦權利,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蔽┯衅卟实慕鹕耐辏恳粋€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責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靈,把童年還給孩子。

讓孩子完整的成長,而非完美。

孩子考試分數(shù)高了,家長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xiàn)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種獎勵接踵而來。反之,若分數(shù)下降了,家長就覺得孩子“不爭氣”、“沒出息”,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績都不高,道德品質(zhì)、行為習慣方面肯定也表現(xiàn)不好。家長的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高分數(shù)、高名次能帶來老師的喜歡、同學的佩服、家長的自豪;低分數(shù)、低名次則只會讓老師不重視、同學看不起、回家受懲罰。如此一來,孩子為分數(shù)而學習、以名次為目的競爭求勝,也就理所當然了。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對平凡不屑,整天就想著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傳,鋪天蓋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義?!北绕鹨粋€孩子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往往更重視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學校更關心的是多少學生能考上,政府關心的是哪所學校考得好?!?/p>

什么是完整的成長?家長、學校沒時間知道,也似乎沒必要知道,因為只要考了高分就說明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夠完整地成長,沒有人關心,甚至連孩子自己也不會在意。就這樣,孩子完整成長的權利被活生生剝奪。一把椅子缺一條腿不完整,我們的身體缺少一個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學習只有一個動機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父母要用心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


父母要用心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兒子這幾天又有感冒跡象,我懷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讓他喝點我們熬制的苦藥,結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種方法均無效,奇怪了,以前兒子喝藥簡直可以用神勇來形容,無論多苦的藥,他都會一飲而盡,這次死活不肯喝,直嚷著:“太苦了,不喝不喝!”“啊呀,不苦了,媽媽給放糖了,你試試?”。小家伙半信半疑地看著我,然后伸出小手指蘸了點藥水放到嘴邊舔了舔說:“太苦了,不喝!”,嘿,真是進步了,現(xiàn)在不是喝一口嘗,而是蘸了點小心翼翼地嘗,我被他的神情逗樂了。后來換了一種‘猴棗散’給他吃,他笑著說:“這個可以,但是必須讓我自已來!”我笑著看他自已操作,問他:“這是為何?為什么不用媽媽來做?”他看著我說:“那是我自已的事情!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我怔在那里。

上面是兒子吃藥時的一個小插曲,他由‘喝一口藥嘗試到用小手指蘸一下嘗試,由我?guī)兔Φ顾幍阶砸训氖虑樽砸炎觥@就是他自已成長的一個過程,他自主意識開始增強了,對于一個不到四周歲的孩子來說,我們看到了他內(nèi)心的變化,‘苦,不相信,自已小心翼翼地嘗試,自已動手親自去做’這一系列的動作恰恰是他內(nèi)心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外部表現(xiàn)。

我不是一個心理學研究者,看到形形色色的宣傳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吃喝拉撒睡、會哪些技能,需要學習各種藝術等等,也很動心,但我覺得其實多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發(fā)展變化才是最主要的,肯不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就單從心理承受力這個問題來說,也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事情。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歲之前是一個形成過程,在六歲之后是一個成熟過程,形成過程從無到有,每個階段都不盡相同,在經(jīng)歷生命已經(jīng)設定好的所有過程后,才能出現(xiàn)最終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用心地觀察,哪些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正常反應,哪些是異常的情緒和情感波動,就像兒子吃藥這一系列心理過程,我認為這是他心智已經(jīng)成長的一個明顯例證,他拒吃很正常。如果他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無所謂,也不反抗,我們反而就應該擔心了。

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變化,做個細心的媽媽,所以有必要讀一些關于孩子成長方面的心理書,了解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所具有的特征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及心理變化,這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孩子的成長具有差異性和階段性,不必對著成長表中孩子所沒有的事項大驚小怪,對于他些無關緊要的指標大可不必在意。

孩子的成長需要拼爹嗎?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他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須要帶一支筆?!?/p>

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diào)查。

題目簡單,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

第一題是這樣的:“你家有藏書嗎?有多少冊?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腦袋。

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逛過書店,也沒有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了。這些年來,房子倒是寬敞明亮了些,但曾經(jīng)夢想的書房,卻最終泡了湯。家里那些書籍,是剛工作那陣子買的,現(xiàn)在,被遺忘在角落里,滿是塵埃。

“隨便填個數(shù)字罷,現(xiàn)在,誰還正兒八經(jīng)地坐在書房里看書啊,要想了解信息,電腦、手機里到處都是?!蔽以谛睦锏喂林?。

沒想到緊接著的第二題竟然是:“哪些書是你讀完的?你還記得主要內(nèi)容嗎?你和孩子討論過書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嗎?”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來。

這些年來,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養(yǎng)上,沒心思完整地讀過一本書,也沒有和孩子聊過多少書中的故事。

第三道題:“你陪孩子去過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過像嗎,?”

第四道題:“每周有幾天,你能和孩子共進晚餐?能和孩子歡樂時光?”

第五道題:“你能說出孩子的幾個同學?你知道孩子最喜歡和最討厭?”

第六道題:你埋怨過父母嗎?你有不講原由的責罵過孩子嗎?你消極面對工作中的加班嗎?

……

我努力回憶著,這九年間,和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回味著,這些年來和兒子互動的頻率,我已然汗流浹背。

其實,題目都是和孩子互動的的小細節(jié),我也留意了一下身邊的家長,但很多家長,還是被難住了,或者說是被震住了。在這些簡單的試題面前,我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所擔負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現(xiàn)出來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進臺,一臉的意味深長:

“與其說,這是一次考試,不如說是一次問卷、一項調(diào)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孩子父母的我們,會帶給孩子一些怎樣積極向的的情緒,或者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p>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若是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孩子也會拿起書本來,你若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孩子也會適時站起來,把位子讓給老奶奶,你若堅持每天對你的爸媽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會給你遞上一杯溫暖身心的茶?!?/p>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拼爹媽”的時代,但這個“拼”,拼的是,我們是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拼的是,我們有沒有為他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拼的是,我們?yōu)樗蛳铝嗽鯓拥幕A,為他指明了怎樣的方向?!?/p>

所以,我的結論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你的孩子樹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將深層次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的話完了,感謝你們今天能參與這次活動,但愿你們有啟發(fā),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p>

最后,班主任,面對我們,深深鞠了一躬。掌聲如潮的響起來。

聽到這兒,我終于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換句話說,自己很多時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長,而忽視了作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這次考試,真的一下子考進入了我的靈魂深處,讓我更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責任,幸運的是,這明白還不是太晚。

是的,我們也許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成長過程的標尺和榜樣,就是他人生路上永遠亮著的那盞燈。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們牽著的他的小手往哪個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來,他的明天。

所以,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別讓我們的孩子,從我們這里沒有得到任何可“拼”的資本。

育兒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育兒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不知不覺中我兒五歲,感嘆時光飛逝的時候,也肩負著為兒解惑的職責。

這一段時日,震宇經(jīng)常和我說不要長大,每當說起總兩眼泛淚,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我前些日子感嘆“等你長大,我也就老嘍!”他害怕老死之后的永久別離,所以一廂情愿地拒絕長大,我則被他深深的觸動了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無措地不知如何安撫他的憂傷。

最初,我一味的順著孩子的話語安撫,他不要我老去,我便不老去,希望他可以放下心結,但是我錯了,他其實明白這是不可逆的,只是執(zhí)著的不愿面對那一刻的到來,平時電視中一丁點的小感觸都會讓他憂傷不已。

后來,我嘗試讓他理解,這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如那花開花謝,凋亡之時也意味著新生的開始,結果當然是全然無功。對此,我頗有些糾結,孩子的哀怨總不是家長樂見的,我思索著下次他再提起時我該如何應對,直至近日我順利的引導他去當醫(yī)生,幫助人們減輕生老病死之苦,終于成功地讓他不再鉆那老死的牛角尖,有了目標,也就有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也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孩子要成長,父母怎么做?


4日,省圖書館,一場關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在舉行,40攝氏度的高溫,依然沒阻擋住家長參與學習的熱情。

家長們紛紛發(fā)問:在社會發(fā)展加速、競爭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溫良恭儉會不會受欺負?強勢霸道是不是更易成功?是放手讓孩子摸爬滾打,還是盡力包辦鋪平通向成功的道路?……

“人格補鈣”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A放學一回家,就對著媽媽大發(fā)雷霆:“你為什么不幫我把直尺準備好?老師上課要我們準備直尺,全班只有我沒帶。我恨你!”

面對孩子的呵斥,這位媽媽誠惶誠恐,連番道歉,還要保證絕不再犯。

“或許在部分家長看來,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傳遞的危險信號卻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小A的責任意識十分薄弱?!蹦硟和缙诮逃l(fā)展中心負責人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不少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呵護有加。這是人之常情,可遺憾的是,在這過程中,不少家長常不知不覺就忘記了該扮演的角色,將原本屬于孩子的鍛煉機會都一股腦兒搶過來。不知不覺中,孩子不僅未得到鍛煉,反而喪失最基本的責任意識、獨立意識,弱化成人必備的人格要素。家長應從日常生活入手,給孩子壓擔子、定規(guī)矩,不放過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每一次為孩子“人格補鈣”的機會。

放手成長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敏感期,都會有特殊的探索欲。然而,總有一些家長怕孩子受傷害,習慣于為孩子包辦一切,卻沒意識到,這樣做看似完美地解決了近憂,卻為孩子的未來埋下更深隱患。

在講座上,該負責人分享了一個案例:B小姐出生于優(yōu)越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對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其他一切生活中的問題都不用過問。

然而,B小姐雖然取得研究生學歷,但她的父母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她已完全習慣于依賴父母?,F(xiàn)在,她的父母一天24小時都要保持手機開機,因為女兒隨時都會來電要他們做事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成長。”比如,幼兒期的孩子喜歡摸東西,聰明的家長會故意將有燙感又不會燙傷孩子的開水放在低處,孩子摸過一次以后,不僅明白了“燙”,而且以后也會小心防備被開水燙傷。注重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導,注重總結經(jīng)驗,家庭教育其實沒那么難。

引導思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強大,可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才能讓其不失陽光溫暖、健康向善呢?

“家長首先應正確理解強大的含義。真正的強大不是好勇斗狠,比的是健康的體魄、良好的人際和熟練的技能?!爆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合作的社會,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競爭。不過,要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僅憑家長耳提面命顯然不夠。“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領悟和體會,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斷向孩子發(fā)問?!?/p>

市民黃先生的孩子在游樂場玩耍時,總會有別的孩子來搶他手上的玩具?!拔以摬辉摻趟磽裟??”黃先生十分苦惱。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急著告訴孩子怎么處理,不妨先問問孩子:別人搶你的東西,你該怎么辦?”該負責人說,“也許有的小孩會說搶回來,也許有的小孩會認為要回家鍛煉身體,長得壯壯的,以后別人不敢搶……專家說,即使有的答案會不盡如人意,家長依然可以繼續(xù)發(fā)問,比如,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不停地發(fā)問,不僅能引導孩子持續(xù)思考,也能啟發(fā)孩子尋找到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家長再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往往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相關推薦

  • 父母的擁抱孩子的需要 打雷會引發(fā)地震嗎?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但是孩子的想法卻不一樣。孩子看似稚嫩的問題,實際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爸爸媽媽的擁抱和耐心解釋,能讓他們從對地震單純的害怕,慢慢走到更積極的、關心別人的陽光里。...
    2022-01-01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成長需要風雨,需要挫折 近期聽聞一位13歲的初中女生因為一點矛盾和委屈就想不開跳樓自殺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也為孩子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靜靜地離開了,這是什么原因?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經(jīng)不起一點批...
    2021-02-05 閱讀全文
  •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
    2021-01-25 閱讀全文
  • 父母要用心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 父母要用心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兒子這幾天又有感冒跡象,我懷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讓他喝點我們熬制的苦藥,結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種方法均無效,奇怪了,以前兒子喝藥簡直可以用神勇來形容,無論多苦的藥,他都...
    2020-11-02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成長需要拼爹嗎?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他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須要帶一支筆?!?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diào)查...
    2020-12-26 閱讀全文

打雷會引發(fā)地震嗎?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但是孩子的想法卻不一樣。孩子看似稚嫩的問題,實際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爸爸媽媽的擁抱和耐心解釋,能讓他們從對地震單純的害怕,慢慢走到更積極的、關心別人的陽光里。...

2022-01-01 閱讀全文

近期聽聞一位13歲的初中女生因為一點矛盾和委屈就想不開跳樓自殺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也為孩子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靜靜地離開了,這是什么原因?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經(jīng)不起一點批...

2021-02-05 閱讀全文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

2021-01-25 閱讀全文

父母要用心關注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兒子這幾天又有感冒跡象,我懷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讓他喝點我們熬制的苦藥,結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種方法均無效,奇怪了,以前兒子喝藥簡直可以用神勇來形容,無論多苦的藥,他都...

2020-11-02 閱讀全文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他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須要帶一支筆?!?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diào)查...

2020-1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