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點名的權利交給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晨間活動結束了,我像往常一樣,拿起點名冊開始點名。小朋友都安靜的坐在位置上,靜靜的等待我叫到他們的名字。“牟瑞辰!”“到!”“高鈿煒”......這時我聽到下面有幼兒跟著我一起輕輕的叫著:“牟瑞辰!高鈿煒!......”我剛想制止幼兒的這種行為,轉念一想,何不換個方法來點名呢。我就問:“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來點名,誰愿意來?”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表情好象在問:“我們怎么點名呀?”我又說:“就是請小朋友上來像老師一樣,叫小朋友的名字。”這一說,幼兒個個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積極性極高。我想著今天是第一次請小朋友來點名,所以就請了一名能力較強一點的幼兒孜純,只聽到孜純響亮的叫到:“王天揚!”“到!”......這次我發(fā)現小朋友在點名時特別的認真,就怕同伴忘記叫自己的名字。就這樣我把每天點名的權利交給了小朋友自己,而且不但是個別幼兒的權利,而是讓每名幼兒都能有機會點名,特別是有些能力弱的幼兒,通過點名這樣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能讓他更熟悉班里的孩子,更加有自信心。后來,我們又發(fā)明了許多點名方式。讓孩子們利用“你點我、我點他”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培養(yǎng)了孩子的注意力;按號點名、報數,對1-50的口數能力明顯的提高,如在點到39號時,不知下一個號,幼兒自然的會接著告訴他是40等等。點名是幼兒園集體生活的一個例行環(huán)節(jié),若我們教師加以精心組織,也可發(fā)揮起不小的教育作用,這樣不僅讓幼兒提高了一種技能,而且是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增進了情感,更提高了幼兒在集體面前的表現能力。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課程,如果我們老師加以挖掘,那將是一份無價的教育資源。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把自由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
戶外活動時,我高興地和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今天玩丟沙包投擲的游戲好不好?”(這是根據每天的體能活動安排的內容跟進實行的)可是,他們不高興小聲地嘀咕道:“啊,怎么又玩這個啊……”我聽著,有點愣了,是啊,為什么我不問問他們的意見呢?于是我便急忙問到:“那你們是想玩什么呢?”,“玩圈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我笑了答道:“好好好!”只見他們高興地拿起圈圈活動起來:肖坤益拿著圈圈在地上轉,劉子羽拿圈當做方向盤在開車,李曉媛在滾圈圈,璐麗和璐璇還兩人配合,將圈套在身上,當成了袋鼠媽媽和寶寶一起跳??梢姡變嚎梢栽谄渲凶杂傻匕l(fā)揮和想像,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己的潛能。
由此可見,教師就應適當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活動時間,并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造和表達。而教師通常是分配任務及提要求,這樣一來,幼兒連僅有的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教師只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根據幼兒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學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主動發(fā)展
教育隨筆: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
今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游戲—點亮快樂童年”。剛看到宣傳活動內容的時候,我感覺今年的宣傳活動沒啥意思。畢竟,孩子們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游戲。細細研究下來,我發(fā)現,我的觀點錯了。一直以來我們所認為的游戲并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游戲。用成人的眼光所看到的游戲并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
既是幼教工作者又是一個孩子媽媽的我有天無意間問我的兒子:“幼兒園一天里你最喜歡什么時候啊?”原以為他一定會說是自由區(qū)域活動的,結果他卻說:“最喜歡吃完午飯自由活動的時間”。因為在這個時間里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還可以跟小朋友們討論植物大戰(zhàn)僵尸……聽到這里,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也許,那些我們認為的游戲根本就不算游戲,也許我們對孩子的干擾實在是太多了。
在教研活動中,我將心里的疑惑說出沒想到好的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觸:自己精心設計的娃娃家無人問津,孩子們更熱愛用紙盒搭建的簡單廚房;費勁制作的玩教具孩子們根本不買賬……經過幾次探討,我們決定進行一次“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實驗,讓孩子自由探索,自由發(fā)揮。一開始,我的心是忐忑的。害怕孩子們會無所事事,害怕他們舉著木棒打到對方。但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玩的很開心。原本想放在娃娃家里的美食被孩子們當成“外賣”進行游戲。原本放在益智區(qū)里的PVC管被孩子們拿到建構區(qū)當做房子的框架……一個個意想不到就這樣發(fā)生了。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那時的我可以跟我的伙伴們一起跳皮筋,一起翻花繩??梢匀宄扇旱囊黄鹛唠ψ哟蛏嘲斀竦纳鐣幪幊涑庵娮赢a品,即便是孩子也是整天抱著手機、Ipad玩游戲。孩子們在一起討論的都是“植物大戰(zhàn)僵尸”、“憤怒的小鳥”等各種電子游戲。父母更是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名,為孩子們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孩子們游戲的權利早已被剝奪。
玩是人的天性,游戲更是孩子的摯愛。孩子通過玩游戲鍛煉肢體的靈活度,刺激大腦的發(fā)育。我們不能改變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讓我們的孩子體會游戲的樂趣。
我希望我們小時候的編花籃、翻花繩能讓這一代孩子傳承下去;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在茶余飯后能湊到一起跳皮筋、打沙包;希望聽到孩子們那歡快的笑聲;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少給孩子報幾個特長,少玩一會兒電腦游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陪孩子們。讓他們在游戲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童年只有一次,讓我們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們快樂游戲。讓游戲真正點亮孩子的童年。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每天的餐前活動是看vcd的時間,每位孩子也都盼望著這一刻。
這天中午餐前活動時間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規(guī)矩是由我說了算,我放哪盤就看哪盤。
可是在孩子們抬椅子坐后面的時候,我聽見有兩個孩子在爭論著什么。
我上去一問,原來他們倆有一個說:“我想看天線寶寶”,另一個卻說:“我才不看那個,我想看貓和老鼠。
”于是發(fā)生了爭議。
我靈機一動,何不把“看什么”交給孩子們決定。
于是,我把vcd拿在手上,先念了念每盤vcd的名字,然后告訴他們:“今天你們來作主看什么,哪盤舉手的人多我們就看哪盤,少數服從多數。
但是每人只有一次舉手的機會,要考慮好你最想看哪盤。
”孩子們思考一會兒后,我就逐一拿出vcd請他們選擇。
最后選出了人數最多的“貓和老鼠”。
大家都很尊重決定,沒有誰提出異議。
在觀看的時候,也特別安靜。
從這個小小的選擇vcd活動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同時也發(fā)現如果老師能小事上尊重孩子,多給孩子們選擇、做主的權利,你會發(fā)現會事半功倍的。
這也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孩子的權利。
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美玉也會存在瑕疵,何況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
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我園要舉行會操比賽,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動作的整齊性、協調性上,對于小班孩子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雖說訓練之前我做了較強的心理準備,可當面臨到孩子的松散、懈怠時,我還是心急如焚,不免對孩子們怨言重重。
在業(yè)務學習時,我看到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我為之一振,是啊!他們不是成年人,不會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他們只是些三四歲的孩子,沒有經過訓練,無法“坐如鐘、行如風、站如松。
”他們又怎會順應成年人的心思呢?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允許孩子犯錯誤,并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自流,還要在允許的基礎上,給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其自身克服糾正、改正錯誤。
面對這一些,又該如何做呢?我思緒重重。
今天下午練操時,接近放學時間,門外已來了不少家長,看到眾多家長,我便對孩子們說:“門外有好多家長,我們讓家長們看看我們有多精神好不好?”“好!”孩子們眾口一詞,意料之中,孩子們這次訓練動作整齊、有序,令人滿意。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美玉也會存在瑕疵,何況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
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不知道本文“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孩子的權利
每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fā)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么亂可不是事兒,于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yōu)槭裁磁抨爼r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yōu)槭裁聪氘斉蓬^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干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喜歡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喜歡。”有的孩子說:“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痹诿看蔚幕顒又校课挥變憾紶幹プ?,但教師只是選擇幾個平時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間長了,能力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煉,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于是,我說:“那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我們怎么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可以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逼渌⒆玉R上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瘪R亦心說:“可以輪換著當,今天你當,明天我當?!焙⒆觽儬幷摬恍荨W詈笪覀兇_定“輪流當排頭”。每天選兩名小朋友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后,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總結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們總是請能力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我們就剝奪了能力強的孩子選擇的權利,也剝奪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鍛煉、自我發(fā)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煉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把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
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把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為孩子納一雙“有為”所需的“自信之鞋”,讓他們穿在腳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邁出勇敢堅定踏實有力的腳步。
小班的孩子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孩子說:"我媽媽讓我這樣做。"這些孩子一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是他人的想法,而不能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平時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們從不帶頭做事情,習慣追隨在能力強的孩子后邊,心甘情愿地聽從他人的安排。他們沒有主見做事。縮手縮腳,言行舉止時受他人的觀點和意愿所左右。好像被籠罩在別人的影子里,喪失了自我。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對他人產生依賴,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造成自卑心理,形成軟弱,懶惰等不良性格。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幼教隨筆: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泵烙褚矔嬖阼Υ?,何況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我園要舉行會操比賽,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動作的整齊性、協調性上,對于小班孩子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雖說訓練之前我做了較強的心理準備,可當面臨到孩子的松散、懈怠時,我還是心急如焚,不免對孩子們怨言重重。
在業(yè)務學習時,我看到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蔽覟橹徽瘢前?!他們不是成年人,不會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他們只是些三四歲的孩子,沒有經過訓練,無法“坐如鐘、行如風、站如松?!彼麄冇衷鯐槕赡耆说男乃寄兀拷o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允許孩子犯錯誤,并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自流,還要在允許的基礎上,給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其自身克服糾正、改正錯誤。面對這一些,又該如何做呢?我思緒重重。
今天下午練操時,接近放學時間,門外已來了不少家長,看到眾多家長,我便對孩子們說:“門外有好多家長,我們讓家長們看看我們有多精神好不好?”“好!”孩子們眾口一詞,意料之中,孩子們這次訓練動作整齊、有序,令人滿意。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美玉也會存在瑕疵,何況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教育隨筆:把發(fā)言權還給孩子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期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余,我經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潛力有那么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群眾面前表達自我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fā)言,幫忙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群眾中發(fā)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大(二)班兩個老師設計不一樣的游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樣敢在群眾面前表現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潛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樣愿意做他們的好朋友!
經過一段時光的努力,大部分幼兒的在群眾表現自我的欲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潛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我小空間里,他就是吳**。吳**很少說話,能夠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齊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吳**與人交往的潛力很讓我擔心!于是,我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了吳**在家的日常表現。吳**媽媽說,吳**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們推薦吳**媽媽在家也創(chuàng)造一些讓鍛煉吳**社交潛力的機會:如外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我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但還沒說完,媽媽就說:“他哪敢呀?他從來不都與陌生人說話的!”
聽了家長的話,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應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向這么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樣樣?他該如何應對學業(yè)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向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吁家長們:把孩子的發(fā)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