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5-02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隨筆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今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游戲—點亮快樂童年”。剛看到宣傳活動內容的時候,我感覺今年的宣傳活動沒啥意思。畢竟,孩子們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游戲。細細研究下來,我發(fā)現,我的觀點錯了。一直以來我們所認為的游戲并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游戲。用成人的眼光所看到的游戲并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
既是幼教工作者又是一個孩子媽媽的我有天無意間問我的兒子:“幼兒園一天里你最喜歡什么時候?。俊痹詾樗欢〞f是自由區(qū)域活動的,結果他卻說:“最喜歡吃完午飯自由活動的時間”。因為在這個時間里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還可以跟小朋友們討論植物大戰(zhàn)僵尸……聽到這里,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也許,那些我們認為的游戲根本就不算游戲,也許我們對孩子的干擾實在是太多了。
在教研活動中,我將心里的疑惑說出沒想到好的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觸:自己精心設計的娃娃家無人問津,孩子們更熱愛用紙盒搭建的簡單廚房;費勁制作的玩教具孩子們根本不買賬……經過幾次探討,我們決定進行一次“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實驗,讓孩子自由探索,自由發(fā)揮。一開始,我的心是忐忑的。害怕孩子們會無所事事,害怕他們舉著木棒打到對方。但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玩的很開心。原本想放在娃娃家里的美食被孩子們當成“外賣”進行游戲。原本放在益智區(qū)里的PVC管被孩子們拿到建構區(qū)當做房子的框架……一個個意想不到就這樣發(fā)生了。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那時的我可以跟我的伙伴們一起跳皮筋,一起翻花繩??梢匀宄扇旱囊黄鹛唠ψ哟蛏嘲斀竦纳鐣幪幊涑庵娮赢a品,即便是孩子也是整天抱著手機、Ipad玩游戲。孩子們在一起討論的都是“植物大戰(zhàn)僵尸”、“憤怒的小鳥”等各種電子游戲。父母更是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名,為孩子們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孩子們游戲的權利早已被剝奪。
玩是人的天性,游戲更是孩子的摯愛。孩子通過玩游戲鍛煉肢體的靈活度,刺激大腦的發(fā)育。我們不能改變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讓我們的孩子體會游戲的樂趣。
我希望我們小時候的編花籃、翻花繩能讓這一代孩子傳承下去;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在茶余飯后能湊到一起跳皮筋、打沙包;希望聽到孩子們那歡快的笑聲;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少給孩子報幾個特長,少玩一會兒電腦游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陪孩子們。讓他們在游戲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童年只有一次,讓我們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們快樂游戲。讓游戲真正點亮孩子的童年。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把自由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
戶外活動時,我高興地和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今天玩丟沙包投擲的游戲好不好?”(這是根據每天的體能活動安排的內容跟進實行的)可是,他們不高興小聲地嘀咕道:“啊,怎么又玩這個啊……”我聽著,有點愣了,是啊,為什么我不問問他們的意見呢?于是我便急忙問到:“那你們是想玩什么呢?”,“玩圈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我笑了答道:“好好好!”只見他們高興地拿起圈圈活動起來:肖坤益拿著圈圈在地上轉,劉子羽拿圈當做方向盤在開車,李曉媛在滾圈圈,璐麗和璐璇還兩人配合,將圈套在身上,當成了袋鼠媽媽和寶寶一起跳??梢姡變嚎梢栽谄渲凶杂傻匕l(fā)揮和想像,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己的潛能。
由此可見,教師就應適當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活動時間,并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造和表達。而教師通常是分配任務及提要求,這樣一來,幼兒連僅有的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教師只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根據幼兒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學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主動發(fā)展
教育隨筆:把發(fā)言權還給孩子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期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余,我經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潛力有那么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群眾面前表達自我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fā)言,幫忙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群眾中發(fā)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大(二)班兩個老師設計不一樣的游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樣敢在群眾面前表現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潛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樣愿意做他們的好朋友!
經過一段時光的努力,大部分幼兒的在群眾表現自我的欲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潛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我小空間里,他就是吳**。吳**很少說話,能夠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齊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吳**與人交往的潛力很讓我擔心!于是,我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了吳**在家的日常表現。吳**媽媽說,吳**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們推薦吳**媽媽在家也創(chuàng)造一些讓鍛煉吳**社交潛力的機會:如外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我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但還沒說完,媽媽就說:“他哪敢呀?他從來不都與陌生人說話的!”
聽了家長的話,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應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向這么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樣樣?他該如何應對學業(yè)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向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吁家長們:把孩子的發(fā)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游戲,恩熙跑過來說;“老師,橙橙來上學了?!蔽铱吹匠瘸?,未加思索地對他說:“橙橙,你腳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園邊上看小朋友做游戲吧?!甭犃宋业脑?,剛才還興高采烈的他忽然臉色陰沉了下來,慢吞吞地轉過身子,往花園那邊走去……
橙橙的瞬間變化讓我猛然醒悟;離開集體,他并不快樂!我迅速改變了想法:“橙橙,等一下!老師還要請你幫忙。今天的游戲請你當紅綠燈,好嗎?”我說。橙橙爽快地答應了?!凹t綠燈”是這個游戲運動量最小的一個角色,在游戲的過程中,雖然橙橙站在原地,但他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樂。我決定,次后無論做什么游戲,都要跟橙橙安排一個合適的游戲角色,即使沒有合適的,也要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在不經意剝奪孩子的快樂。如果我今天忽略了橙橙的變化,就不可能了解橙橙的感受,橙橙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細致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還他們快樂!
教育隨筆:把機會還給孩子
午餐時間到了,王老師把菜拿到教室,說今天我們吃蝦,我和王老師一起分好了飯菜,這時王老師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問她為什么要剝,那么多蝦等老師都剝完飯菜都涼了。她說孩子們不會剝,我馬上制止了王老師的做法,告訴她,把機會為什么不讓小朋友自己試一下。
每次吃下的時候,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會說:“老師我不會剝”,我說現在老師教你,請你拿起蝦,先把蝦頭摘掉,再把蝦腿摘下來,最后把蝦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現在就可以吃了,孩子們都忙著自己剝蝦。
后來我將這件事情講給家長聽,家長的反應就是我家的孩子肯定不會剝,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現在的小朋友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圍著孩子轉,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辦,孩子的動手機會少之又少,有些家長是怕孩子做不好,干脆就自己包辦,孩子在家就是衣開伸手,飯來張口。
其實世界上沒有那個人做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好的,你不讓孩子嘗試去做的話,怎么知道孩子做得好不好,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老師和家長去培養(yǎng),而做家長的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給孩子去鍛煉,千萬別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機會,只有把機會還給孩子,孩子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教育隨筆:把主動還給孩子
對于語言活動,特別是故事活動,我們一般的常態(tài)套路是老師講述然后幫助幼兒分段分析故事情節(jié),最后整理再講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目標中增加通過猜測的方法預知故事內容,想著這種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帶來幼兒不一樣的感覺,活動導入其實便開始了猜測,猜一猜誰會來報名考試,每個幼兒都各抒己見,有的說“啄木鳥”、“蜂鳥”、“鴕鳥”、“貓頭鷹”,也有很多幼兒猜中了“麻雀”,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慢慢猜中了“大雁”、“鴨子”等。此時幼兒的興趣已經被激發(fā)到了最高點,他們急切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就把故事講了個大概。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那亮閃閃的眼睛和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還有一些小小的爭執(zhí)。接下來,我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中間還請幼兒配合表演一下,再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一堂活動就這樣順利地結束了。
優(yōu)勢:
1.把自主還給了孩子。活動中我沒有象預先設計的那樣,分段欣賞故事,再看圖片講述,而是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自己猜測講述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
2.認可幼兒的多角度講述,讓其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問題的引導。
不足:孩子們在活動體驗了自主的快樂,獲得了成功感,但孩子體驗過這樣的活動后再開展其他基本套路的語言活動時會覺得枯燥無趣,所以教師還是在教案設計的時候多花心思,認真?zhèn)湔n,認真審議什么活動適合幼兒,能促進他們發(fā)展。
把游戲還給孩子
優(yōu)秀的教師都知道:只要兒童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就應該把他們看得不存在一樣。很簡單,只要有人在旁邊。成人也很難集中精力做事,這種干擾很容易感覺到,兒童更是如此。
“當兒童注意力集中時,正是他們發(fā)展內在精神活動的時候;當兒童自發(fā)努力時,正是他們對周圍有利于智力發(fā)展的物質進行全力搜尋的過程,這是多么不同尋常的時刻啊!”然而,就在這神奇的時刻,如果他們的行為被影響,被制止,這是多么粗暴地扼殺??!
教師和兒童心理的關系,猶如主人和仆人的關系。兒童的心理就是教師需要伺候的主人。教師把桌子擦干凈,把用具擺在固定的位置,做好這些后就退到幕后,克制自己想要幫助的沖動,靜靜地在旁邊觀察,與他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他沒有需要,就不要擅做主張,一旦他們有所吩咐,就要立即給予滿足。
教師的及時隱退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也讓孩子自主地發(fā)展能力、性格和人格。
蒙臺梭利說:“教師成功的標志是:孩子們能夠自己認真工作,而不在意教師在不在身邊?!辈还苣懿荒茏龅剑蚁胛視橹?!
幼教隨筆: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泵烙褚矔嬖阼Υ茫螞r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我園要舉行會操比賽,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動作的整齊性、協調性上,對于小班孩子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雖說訓練之前我做了較強的心理準備,可當面臨到孩子的松散、懈怠時,我還是心急如焚,不免對孩子們怨言重重。
在業(yè)務學習時,我看到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蔽覟橹徽?,是?。∷麄儾皇浅赡耆?,不會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他們只是些三四歲的孩子,沒有經過訓練,無法“坐如鐘、行如風、站如松?!彼麄冇衷鯐槕赡耆说男乃寄??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允許孩子犯錯誤,并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自流,還要在允許的基礎上,給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其自身克服糾正、改正錯誤。面對這一些,又該如何做呢?我思緒重重。
今天下午練操時,接近放學時間,門外已來了不少家長,看到眾多家長,我便對孩子們說:“門外有好多家長,我們讓家長們看看我們有多精神好不好?”“好!”孩子們眾口一詞,意料之中,孩子們這次訓練動作整齊、有序,令人滿意。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美玉也會存在瑕疵,何況這些自制力極差的孩子。讓我們給孩子一份犯錯誤的權利,還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把點名的權利交給孩子
晨間活動結束了,我像往常一樣,拿起點名冊開始點名。小朋友都安靜的坐在位置上,靜靜的等待我叫到他們的名字。“牟瑞辰!”“到!”“高鈿煒”......這時我聽到下面有幼兒跟著我一起輕輕的叫著:“牟瑞辰!高鈿煒!......”我剛想制止幼兒的這種行為,轉念一想,何不換個方法來點名呢。我就問:“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來點名,誰愿意來?”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表情好象在問:“我們怎么點名呀?”我又說:“就是請小朋友上來像老師一樣,叫小朋友的名字?!边@一說,幼兒個個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積極性極高。我想著今天是第一次請小朋友來點名,所以就請了一名能力較強一點的幼兒孜純,只聽到孜純響亮的叫到:“王天揚!”“到!”......這次我發(fā)現小朋友在點名時特別的認真,就怕同伴忘記叫自己的名字。就這樣我把每天點名的權利交給了小朋友自己,而且不但是個別幼兒的權利,而是讓每名幼兒都能有機會點名,特別是有些能力弱的幼兒,通過點名這樣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能讓他更熟悉班里的孩子,更加有自信心。后來,我們又發(fā)明了許多點名方式。讓孩子們利用“你點我、我點他”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培養(yǎng)了孩子的注意力;按號點名、報數,對1-50的口數能力明顯的提高,如在點到39號時,不知下一個號,幼兒自然的會接著告訴他是40等等。點名是幼兒園集體生活的一個例行環(huán)節(jié),若我們教師加以精心組織,也可發(fā)揮起不小的教育作用,這樣不僅讓幼兒提高了一種技能,而且是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增進了情感,更提高了幼兒在集體面前的表現能力。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課程,如果我們老師加以挖掘,那將是一份無價的教育資源。